回覆列表
  • 1 # 看歷史沉浮

    其實就是司馬懿太能活了,曹丕留下四位託孤,曹真曹休都死了,司馬懿還活著,依然掌握大權,並且針對司馬懿的政變也失敗,更讓司馬懿清除政敵,獨斷乾坤。諸葛亮生子也比較晚,權利沒有很好的交接和過渡。

  • 2 # 園丁清淵居士

     

    諸葛亮大家都比較熟悉了,我就簡單介紹下司馬懿吧,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

    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司馬懿之孫司馬炎取代魏室從而一統天下開創了晉朝江山,司馬炎即位後追尊司馬懿為晉宣帝。

    曹操任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時曾逼迫司馬懿在丞相府就職,當時司馬任的都是文職主要侍奉太子。曹操臨死之時曾有遺言說司馬此人存有二心,不可授與其兵權,此後司馬大都是任文職後雖有帶兵但很難有機會把持軍政大權。然而一個人物的出現卻改變了這種狀態,那個人物正是諸葛亮。

    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打著“實現劉備遺志恢復漢室”的旗號,第一次北伐出兵魏國。當時曹真任大都督總領魏國全部軍馬,但是曹真顯然不是諸葛亮的對手,結果節節敗退,魏國危矣曹丕也很害怕,在這危難之際許多大臣推舉司馬懿為大將軍出兵對抗諸葛亮。司馬懿一上任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剿滅了意圖反叛的孟達,顯示了其傑出的軍事才能,從此便有了諸葛亮六出祁山而不勝的歷史,而在對抗諸葛亮進攻的幾年裡司馬懿從大將軍升到大都督又到太尉,逐步掌握了魏國的軍政大權,也為以後其誅殺曹爽積累了大量的實力和親信。

    司馬懿一生中最大的功績就是成功的擊退了諸葛亮的六次北伐,而歷代的歷史學家也早有定論:司馬懿的軍事才能要高於諸葛亮,諸葛亮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但絕不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甚至連一個合格的軍事家都算不上。

    那又有人要問了既然司馬懿的軍事才能遠在諸葛亮之上,為什麼司馬每次兩軍對陣時大都採取堅守不出的戰術?

    諸葛亮北伐是舉全國之力,勞兵遠征,且遠離後方,運輸補給線很長,後勤保證不足,是屬於勞師遠征。而司馬懿不但有穩定的後方,充足的後源而且是以逸待勞。雙方軍事態勢一對比明顯司馬懿佔據絕對優勢,而且以司馬懿長途行軍迅速擊敗叛軍孟達之例來看,司馬懿一舉攻破蜀軍應該不難。

    但我們可以設想一下這樣做可能的帶來的後果:諸葛亮如果損失慘重,從此幾年甚至十幾年很難恢復元氣再次出兵北伐,而一旦沒有了戰事,魏國無危險可言,曹丕和眾曹家的大臣一定會剝奪司馬懿的兵權。

    如果是這樣司馬懿可能就此年老然後辭官回鄉老死家中,也就沒有了後來他們司馬氏的天下,更沒有了大晉王朝。這樣的結果我們一般人都能想到,更何況是人中之龍鳳的司馬懿,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沒有了對手諸葛亮,自己的政治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所以司馬懿就採取了三十六計中的以逸待勞之計,這樣即能抵擋住諸葛亮的攻勢,又能避免兩軍大規模作戰從而使兩國的元氣都沒有受到實質性的的損傷,蜀國每次都是糧草盡斷之後便率兵回朝。

    司馬懿對諸葛亮也是非常瞭解的,他知道諸葛亮用兵的正是目的,並非實現劉備的意志恢復漢室一統天下,以諸葛亮的智慧不會沒有這個頭腦.

    一次次的北伐其實一是為了牽制魏國,減輕吳國的壓力,保持三足鼎立的局面,二是有利於自己集中權利,清除異己。

    正是這種原因,諸葛亮每次北伐前都想好了退路,根本不和魏國主力決戰,摸清了諸葛亮底牌的司馬懿也不會帶太多的人馬迎敵,因為諸葛亮目的是調動魏國兵力,有利則戰,不利就撤。所以司馬懿就是採取“死守硬耗”得方法,使諸葛亮無功而返。

    諸葛亮六出祁山卻無功而返,而司馬懿卻在這寶貴的五六年時間裡積累了很高的威信和強大的實力,為他的兒子司馬昭和孫子司馬炎日後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固的基礎。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諸葛亮六次北伐確實成就了司馬懿在魏國至高無上的地位,從而也就成就了司馬氏的天下。司馬懿深知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所以一直告誡自己的兩兒子明裡要示弱,暗中慢慢積累實力,籠絡人心,從而一統天下。反觀諸葛亮窮盡國力出兵北伐,不僅徒勞無功反而致使蜀國的國力大減從此加速了蜀國的滅亡。

    因此從歷史的真實角度來看,司馬懿不論是在軍事上,策略上還是長遠政治眼光上都比諸葛亮更高一籌。

    從這一點上來說司馬懿是在利用諸葛亮,另外,司馬懿活的時間長,兒子多,在司馬懿的長期的征戰和政治鬥爭中得到了鍛鍊,而諸葛亮的兒子則是成長在諸葛亮的光環下,少有危機意識,這也是諸葛亮子孫不如司馬懿子孫的重要原因。

  • 3 # 一無悔的湖光一

    說到三國,恐怕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和司馬懿是一對旗鼓相當的對手,自從劉備死後,曹魏、蜀漢兩國之間的鬥爭,幾乎就是司馬懿與諸葛亮的鬥爭,兩人鬥智鬥勇,針鋒相對,為大家上演了三國中最為精彩的對手戲。 不過,兩人在各自陣營的起點並不一樣,諸葛亮從始至終都是劉備手下至關重要的智囊,不但為劉備制定了“三分天下的”的基本策略,還憑藉自己的才智讓劉備具備了和曹魏、東吳三分天下的實力,因此,他的大名人盡皆知。

    而司馬懿最早在曹操手下並不如何顯山露水,直到他提出五路伐蜀的計策,雖然最後被諸葛亮破解了,但是,諸葛亮也因此看出來司馬懿是個非常難纏的對手,將他視為了心腹大患。毫不誇張的說,雖然曹魏看上去很強大,但是後期如果沒有司馬懿的出現,以諸葛亮的能力,滅掉曹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因此,雖然曹魏與蜀漢進行了多年的爭戰,正是有了司馬懿與諸葛亮鬥得旗鼓相當,兩國之間才形成了相對穩固的對峙局面。不過,雖然諸葛亮與司馬懿兩人各有千秋,不相上下,但是說到他們的兒子,最後的結局卻是天差地別,那麼為什麼兩個三國中的絕頂人物,後代卻相差這麼大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大家都知道,司馬懿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大兒子司馬師和二兒子司馬昭,想當初,哥倆在司馬懿還沒有發動剿滅草包大將軍曹爽的“政圌變”之前,就已經隨著父親四處征戰,歷練多年。因此,即便後來司馬懿不在了,司馬兄弟不管在政治上還是軍事能力上早已變得非常成熟了,甚至他們在曹魏的地位權勢比司馬懿在世的時候還要顯赫得多,可以說是完全控制了曹魏的局勢。雖然司馬師死了以後,司馬昭拜為晉王,並未改變曹魏的國號,不過,當時天下究竟是姓曹還是姓魏,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事了,如果司馬懿在泉下有知,也可以欣慰自己能夠培養出如此“出色”的兒子了。接下來,咱們再反過頭來看看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在蜀漢滅亡之前,不管是在正史中還是演義中,基本都看不到關於諸葛瞻其人其事的隻言片語,好像諸葛亮從來就沒有過這麼一個兒子似的,實在令人費解。直到鄧艾入川,兵臨成都城下的時候,諸葛瞻才終於帶著長子諸葛尚出現在眾人的面前,然而,誰也不曾想到,這次竟成了諸葛瞻最後一次“露臉”的機會,可是這次的“露臉”卻非常失敗。

    當時諸葛瞻帶著張遵、黃崇等人前去抵禦鄧艾的進攻,黃崇曾經多次勸他迅速搶佔險要地勢,不能讓敵人進入平原地帶,但是,諸葛瞻卻猶猶豫豫,最後也沒采納黃崇的建議,諸葛瞻的畏首畏尾讓黃崇忍不住失聲痛哭,最後的結局就是,諸葛瞻帶領的全軍被司馬昭派去的鄧艾殺的片甲不留,不但綿竹失守,他本人也死於這場戰鬥中,綿竹之失也意味著蜀漢徹底進入了滅亡的倒計時中,而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爭鬥這一次延續到了自己的兒子身上,結果司馬懿的兒子完勝。不得不說,同為三國頂級人物的後代,諸葛瞻與司馬兄弟相差竟然如此之大,實在可悲,造成這樣的結果其實也不難理解,一個是從小跟在父親身邊四處征戰,經歷無數大場面,一個是放在家裡圈養,成了溫室的花朵,日後的成就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了。

  • 4 # 曹老師xixi

    什麼叫相差十萬八千里?我認為諸葛亮的子孫遠強於司馬懿子孫。

    諸葛亮無愧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一生以匡扶漢室為己任,一生都為改變,蜀漢後主劉禪期間,諸葛亮權傾朝野,按照正常流程諸葛亮的子孫必然在諸葛亮去世之後把控蜀漢朝政,歷史上同類事件很多,諸葛亮必然也會預料到這樣的情況,諸葛亮畢生精力都在實現恢復漢室的理想中,為杜絕其子孫出現弄權篡漢的情況,其子孫並沒有在諸葛亮的庇護下獲得多大的政治權利,雖然如此,但其子孫諸葛瞻諸葛尚都是品德高尚的人物,無怨無悔在各自的崗位上格盡職守, 在蜀漢即將滅亡的之前,挺深而出,守護蜀漢,戰死疆場,他們不愧為諸葛亮的子孫,也沒有辜負諸葛亮的教誨,他們是光榮的,是值得稱頌的。

    再看司馬懿的子孫,幹了什麼?欺君弄主,血腥屠殺,司馬師欺負孤兒寡母,屠殺夏侯氏一族,專橫霸道,司馬昭更是野心勃勃,竟殺死魏帝曹髦,其孫子司馬炎更是荒謬無知,縱容社會不良風氣,導致出現“石嵩鬥富”這樣可笑的事情,其自己更是創造出“羊車巡幸”這樣貽笑大方的典故,被評價為“堪稱桓靈”的昏君,直接導致中國出現最大規模的內亂局面。

    三國期間,魏吳權臣子孫欺主弄權,曹魏有司馬師兄弟專權,東吳諸葛瑾之子諸葛恪專權,無不出現掀起朝野風波,然而只有諸葛亮子孫繼承了諸葛亮的志向,外不負國,內不改志,忠孝存焉。

    我認為這正是諸葛亮受人敬仰的原因之一。司馬懿比諸葛亮相差十萬八千里,子孫更是比諸葛亮子孫相差十萬八千里。

  • 5 # 兇猛青史

    這裡有一個誤解。

    實際上,論個人能力和家世顯赫,司馬懿是完全碾壓諸葛亮的。

    司馬家族是一個以軍功立業的勳貴家族。

    司馬家在軍中擁有相當威望,並且與各個世家大族,有著緊密聯絡。

    另外,司馬懿本人,無論是在隨魏武帝征戰四方,還是跟隨曹丕謀奪帝位,都表現出了超凡的才幹。

    屬於曹魏集團的核心人物。

    相比較而言,諸葛亮實際上,並不是歷史書上所說的所向無敵。甚者,諸葛亮都不算劉備的心腹,而算外臣。

    在軍事方面,諸葛亮也是乏善可陳,並沒有拿得出手的軍事成就。

    可能是,司馬懿謀反,其人品低劣,與諸葛亮的忠誠謹慎,相比,在人們心目中,顯得比較低人一等

  • 6 # 信筆千年

    首先表明我的立場,題主的觀點我是完全不認同的。

    諸葛亮的直系後裔,記載於史書的有諸葛瞻、諸葛尚和諸葛京三人,諸葛瞻是諸葛亮的長子,諸葛尚和諸葛京分別是諸葛瞻的長子和次子。

    諸葛瞻和諸葛尚在鄧艾滅蜀之戰中寧死不降,慷慨就義,歷史上對他們父子二人的評價以褒揚為主。

    諸葛京在蜀國滅亡之後移居河東,後來被司馬炎起用,因為在郿縣任縣令時表現出色,一路升官至江州刺史。

    諸葛亮的後裔中,兩忠烈一好官,雖然肯定及不上孔明當年風采,但至少算不得辱沒了門庭。

    至於司馬懿的後裔,司馬師和司馬昭表現較為出色,而當了皇帝的那些,真沒幾個上的了檯面的。

    晉武帝司馬炎執政前期還說得過去,但後期驕奢淫逸,胡亂分封諸王,為八王之亂埋下禍根,更要命的是又生了個傻兒子,司馬懿倘若泉下有知,恐怕得氣得掀棺材了。

    而東晉的司馬紹算是晉朝難得的明主,只可惜短命了些,不然還能挽救晉室於危亡之中。

    縱觀整個晉王朝,皇權旁落,內亂頻發,大多數皇帝要麼被殺要麼被廢,活的連其他朝代的王公貴族都不如。

    晉朝是漢族統治的朝代當中最差勁的一個,司馬氏的皇帝當中,大多數都是扶不起的阿斗,兩晉期間漢族式微,少數民族禍亂中原,司馬氏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對比諸葛亮後代與司馬懿後代的表現,我認為題主對於歷史的理解有偏差,根本就不存在兩者相差十萬八千里這種說法。

  • 7 # 一貳一橙

    諸葛亮一生只有一個兒子諸葛瞻,而司馬懿卻有九個兒子兩個女兒,其中最出名莫過於司馬師和司馬昭了。

    為什麼諸葛亮和司馬懿鬥了一輩子都佔上風,可司馬懿兒子成王稱帝,建功立業,而諸葛瞻卻“身死人手,為天下笑”呢?

    父親功成名就,兒子的結局卻截然不同

    為什麼諸葛瞻和司馬師、司馬昭的結局相差如此之遠呢?我總結了有三個原因。

    第一:長輩對他們的定位不一樣。司馬懿要兒子們是擠破頭都要擠入權力中心,在他們成年後就帶著他們參與政事、軍旅等生活。司馬師和司馬昭跟著父親打過戰、殺過人、受過挫折、發動過政變。長期的磨鍊使得司馬兄弟成長迅速,可以很快接手到父親的事業。

    而諸葛亮並不希望子孫後代參與朝政,對鞠躬盡瘁了一生的諸葛亮來說,“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更多的是自己的責任,他並不想把這責任留下給子孫。在諸葛亮死前給劉禪寫了一封信,上面提及到自己在成都有薄田幾畝,桑樹八百棵,子孫們可以自力更生,不許麻煩朝廷費心了。

    從雙方對子孫的教育導向來看,諸葛瞻在建功立業這一方面上就註定比不過司馬兄弟了。第二:諸葛亮死時諸葛瞻太小。諸葛瞻七歲時諸葛亮就死了,還沒來得及向諸葛瞻囑託後事,諸葛瞻成年後雖然違背了他父親的初衷,參與了蜀漢政事,還一度做到了尚書令等高官。

    可幼年失父的諸葛瞻自然無法從他父親身上學到過多的本事,最多隻能理解一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罷了。而且由於諸葛亮的威望,諸葛瞻也得到了不符合他能力的過分讚揚。這難免讓諸葛瞻心高氣傲,認不清自己的實際能力了。

    諸葛瞻死前所說的“三大罪”,這是真話,可他也沒有采取過任何辦法處理好這三大罪,最後只能一死以謝天下了。

    第三:其實諸葛瞻和司馬兄弟都成功了。對有些人來說,功成名就是成功,對有些人來說,貫徹自己信念是成功。司馬兄弟得了前者,諸葛瞻則獲得了後者。

    他繼承了父親的遺志,盡了自己最大努力輔佐漢室,最後還一死殉國,他沒有給父親丟臉,也沒有令後世的我們失望。這一點就足以讓諸葛亮在九泉之下得以瞑目了,所以諸葛瞻成功了,他是真正做到了“死有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的三華人物。

  • 8 # 冰哥聊史論古今

    謝謝邀請。首先這個問題本身就有點毛病,諸葛亮生前與司馬懿確實是有優勢,但是不至於壓了司馬懿一輩子。很多時候,司馬懿完全有能力出戰,而且還有取勝的可能性,比如在空城計當中,司馬懿的表現其實很詭異。按說自己幾十萬大軍,對方區區一個小城,怎麼著還吃不掉?說是怕有埋伏有點牽強,自己手中這麼多兵力,完全可以先派出一小部分,先上城頭抓了諸葛亮再說。不過司馬懿看破不說破,沒有活捉諸葛亮,他是怕“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捉了諸葛亮,曹魏集團失去了最大的敵人,司馬懿便會成為曹叡要幹掉的物件。

    再說問題中的第二個不恰當的地方。什麼叫差了十萬八千里?諸葛亮的後代完勝司馬懿,這種勝不是武力上的勝,而是忠君愛國上的勝。諸葛亮一生忠心耿耿,輔佐劉備,劉備死後,又傾盡全力輔佐劉備的兒子劉禪。諸葛亮治家嚴格,比如留下“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等治家格言,所以諸葛亮的後代也是對劉家江山忠貞不二,一直力戰至死,對蜀漢一片丹心。

    反觀司馬懿的後代,大多奸詐狡猾,“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不是什麼好話吧?欺負曹家人,篡權奪位,沒有忠義之心。更令人氣憤的是,晉朝根本沒有持續多長時間,統治腐敗黑暗,弊端百出,更是引來了五胡亂華,差點滅亡大漢民族。

    一個是忠心耿耿,一個是奸詐狡猾,哪一個才是更強呢?換個說法,如果你是老闆,你是願意用諸葛亮後代這樣忠心耿耿的員工呢還是像司馬懿後代這種天天想著把你搞下去他取而代之的員工呢?應該不難做出選擇吧!

  • 9 # 微笑吧188

    首先,我不認為司馬懿的謀略和才能比諸葛亮差,甚至要比諸葛亮高。小說裡把諸葛亮吹的無所不能,智慧的化身,神一樣的存在,這是誇張的寫法,魯迅先生就評價諸葛亮“多智而近妖”。失街亭後,諸葛亮帶一書童,一把琴上演空城計,司馬懿這時完全有機會幹掉諸葛亮,比如你看見諸葛亮在城樓彈琴,完全可以派弓箭手給他一箭,你擔心諸葛亮城裡有埋伏,完全可以派一支敢死隊,進去探探虛實,這些難道司馬懿不知道嗎?可他為什麼沒有這樣做呢?因為時機不成熟,司馬懿要的是曹魏天下,他懂的“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唇亡齒寒”的道理,此時幹掉諸葛亮,功高蓋主,加上曹丕也是一個疑心極重的人,自己也算走到頭了,所以諸葛亮不能殺,不殺頂多背個處分。

    關於他們子孫誰更厲害,書中沒有正面交鋒,不做評價,但肯定是不如他們老子。司馬懿為了得到曹魏天下,可以做到多年如一日的隱忍,不動聲色,他兒子顯然做不到,因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藝林男屬牛出生於2009年陰曆8月17日名字能打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