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喝茶的小嘍嘍
-
2 # 道哉
周瑜作為託孤之臣和諸葛亮的角色很相似。孫堅死後,孫策繼承孫堅的遺址,這時孫策的部眾不過一兩千人,這時周瑜招兵買馬投靠孫策,二人聯手三四年時間孫策的軍隊發展到幾萬人,建立江東基業。
周瑜歷史上的評價很高並不像三國演義中說的,嫉賢妒能,量小無能。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正是出自周瑜周公瑾的手筆。而劉備當時只是敗軍之將前來投靠孫權,當時的情況只是避難而已。
奈何英年早逝的周瑜即使活到諸葛亮的年紀也不會能夠統一天下。
第一,東吳政權的問題,東吳第一代孫策短命,孫權年少軍隊政治威信不高,有隨時被取代的可能。赤壁之戰時,東吳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正是由於周瑜堅定的主戰才讓東吳包住而在後來三分天下。赤壁之戰的勝利更是讓周瑜聲名顯赫。牢牢地握住東吳的軍權,很有可能以後取而代之,勢必會引起東吳政權的內鬥。這樣的就不會有後來的三分天下。
第二,周瑜的軍事才能卓越,但是政治才能不一定好。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也是為政治服務的,能征善戰往往都是主戰派,當時的政治環境是三家時而聯合,時而又對立。不是一味的衝鋒陷陣,就像為何劉邦去了天下而項羽只能自刎與烏江。
一次周瑜攻打南郡,和曹仁相持。周瑜派甘寧前去攻打夷陵。曹仁分兵馬包圍了甘寧,甘寧向周瑜告急求救。周瑜前去救甘寧,解了甘寧之圍。周瑜率兵屯駐北岸,約定日期大戰曹仁。周瑜親自騎馬督戰,被飛箭射中右脅,傷勢嚴重,退兵回營。曹仁聞周瑜臥病在床,親自督帥士兵上陣攻擊吳兵。周瑜奮身而起,巡視各營,激勵將士殺敵,曹仁只好退走 。真正的政治家是不會這樣衝鋒陷陣的。
第三,地理環境,東吳作為江南政權一直以來都是叫做偏安一隅,一直到宋以後才是魚米之鄉,歷史上唯一一次由南向北建立政權只有明朝。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主要起兵和大規模步兵,而江南只是水軍佔領優勢。赤壁之戰時曹操就是吃了水軍的虧。
周瑜不死不但統一不了,還會吳國不安,孫權不是少主,隨著孫權的成長周瑜勢必會和孫權因為政見問題而對立,加劇吳國的內耗,很有可能會讓蜀國和魏國瓜分。
-
3 # 追光看影
周瑜如果不死,三國曆史會怎樣發展?吳國會統一天下嗎?
本文觀點建立在對《三國志》、《資治通鑑》部分理解的基礎上。
先說下我的結論吧,如果周瑜不死,就不存在三國,極大的可能性是和曹操二分天下了,但最終還是北方政權一統天下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先看周瑜此人,周瑜絕非是《三國演義》裡那樣是個氣量狹小的人,而且赤壁大戰之所以勝利,功勞基本上都在周瑜身上。
先看下三國各位老大對周瑜的評價:
孫權:周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孤念公瑾,豈有已乎?此天以君授孤也。
曹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劉備: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三位老大,有兩位說周瑜猛,另外一位呢?是因為自己被打敗了,自己找個臺階下,當然,也有一定的依據:
【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併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摘自《三國志》吳書 周瑜魯肅呂蒙傳
【與操遇於赤壁。時操軍眾已有疾疫,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摘自《資治通鑑》卷六十五
所以周瑜的軍事才能應該是不用懷疑的。那麼如果周瑜不死,三國會如何發展呢?
首先,先看一下週瑜死之前,當時(公元210年)的勢力劃分。
曹操依舊雄踞北方,曹操雖然赤壁之戰失敗,但根基還是十分牢固,雖然攻不足,但守還是綽綽有餘的。當時,劉備的實力範圍還有有圖中那麼大,因為當時孫權還沒有把荊州借給劉備。這個後面我們會提到。
【是時劉璋為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曰:"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權許之。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馬丘病卒,時年三十六。】(摘自《三國志》吳書 周瑜魯肅呂蒙傳)
周瑜死之前想要做什麼呢?由三國志原文可以看出,周瑜認為曹操剛剛遭到挫敗,而且有內亂之憂,暫時不能對東吳用兵。想要攻取蜀地併吞並張魯,然後在與馬超結盟,然後,在襄陽集結兵力就可以北伐曹操了。看出來了沒?周瑜這個做法是不是就是後來劉備做的事情呢?劉備是不是得馬超,取蜀地,再討伐張魯呢?
可惜,周瑜這個戰略還沒有實施,天不假年,就英年早逝了。所以說,假如周瑜沒有死,那麼這個戰略應該可以得以實施,那麼吳國就極有可能拿下益州,得到蜀地與曹操二分天下了。
當然有人會說了,難道劉備就會甘心讓周瑜把他的這個戰略實施下去嗎?肯定不會啊,這個是肯定不會的,劉備一定會從中作梗的。但憑劉備當時的實力不能夠抗衡孫權一方的,而且周瑜早就有對付他們的方法了。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摘自《三國志》吳書 周瑜魯肅呂蒙傳)
看明白了嗎?周瑜早就防著劉備了,想要把劉備接到吳地,把劉關張分開,然後各個擊破,而且提到了如果把荊州借給劉備,就如同放虎歸山,龍歸大海了。儘管當時孫權沒有聽取,但也起碼不會把荊州借給劉備。把荊州借給劉備是周瑜死後,魯肅辦的事情。
【權以魯肅為奮武校尉,代瑜領兵,令程普領南郡太守。魯肅勸權以荊州借劉備,與共拒曹操,權從之。】(摘自《三國志》吳書 周瑜魯肅呂蒙傳)當然魯肅也沒有辦錯,當東吳的一個軍事天才剛剛隕落,魯肅也只好把把荊州借給劉備,讓劉備直接面對曹操,這也是以鄰為壑之策。
不過,如果孫權方要強行取益州,那麼孫權肯定得先把劉備這一方給滅掉(孫權方此時比劉備強大,這個應該沒有疑問的),而且攻取益州的可能也沒有劉備那樣簡單(劉備和劉璋同是皇室宗親,不怎麼防備,而且劉備機緣巧合得到了張松,這個《三國演義》裡也有描寫,大體與《三國志》相符),俗話說: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可以想到,東吳即便得到了蜀地,也是要費巨大的代價的。
那麼曹操就會趁這個時候好好休養生息,坐觀孫劉兩方鬥,等到孫權勝利後,自己坐收漁翁之力。 這時曹操的勝率是極大的。所以,我認為如果按照周瑜的戰略計劃執行的話,還是有一定風險的。再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孫權方完勝劉備方,真得做到與曹操二分天下了。但中國歷史上北伐勝利的機率實在是有點看不過去,所以我認為吳國是難以統一天下的。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符還請指教。
-
4 # 亙古懷念說史
個人認為即使周瑜不死,吳國也不會一統天下,最多是發展的更好一點而已!
雖然赤壁之戰,東吳大勝而曹操大敗。但是仍未改變曹操勢力是當時天下第一大勢力的格局,曹操仍然擁有北方廣大的戰略縱深和人口兵員。更重要是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代表漢朝廷進行一統天下的戰爭,而東吳只是一個地方割據勢力而已,沒有正統性,沒有了正統性也就沒有了佔領北方領土的正當性!
我們從赤壁之戰後所獲得的戰果來看,東吳也只是佔領了荊州而已。並沒有敢趁勝追機直搗曹操的大本營許昌,而許昌距離荊州並沒有很遠。由此可見,東吳即使想要擴大戰果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而曹操的勢力也只是收縮到佔領荊州之前的狀態而已,勢力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當時這些所有事件的發生都是建立在周瑜還沒有死的事實上。
所以即使周瑜沒有英年早逝,也不能根本改變大局。東吳所處理的地理位置優勢和一些出色的將領優勢也只能使東吳防守有餘,而進攻不足。曹操和劉備都曾經在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中大敗於東吳,但是東吳在大勝之後都沒能擴大戰果!
為什麼會是這樣局面?歸根結底的原因是當時三足鼎立的局面,曹孫劉三家任何一方看到其他兩方發生兼併而袖手旁觀,三家都有有魄力的領導和優秀的文臣武將集團。所以周瑜哪怕是比較長壽也不是沒有對手,曹操和諸葛亮都能和周瑜匹敵。諸葛亮和周瑜年紀相當,雖然曹操比周瑜大了一代人,但是曹操集團中自赤壁之戰後又出了一個司馬懿,司馬懿可是和周瑜,諸葛亮年紀相當的!這樣的僵持的局面只能是三家耗下去,直到三方都人才凋零,最終比拼的還是三家的綜合國力,而毫無疑問曹魏的綜合實力是最強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管北方的掌權人是誰,最終還是會從北方一統全國,而真實歷史上的三國歸晉正是恰恰證明了這一點。
-
5 # 江湖小曉生
周瑜是東吳最優秀的軍事將領,也是東吳集團創始人之一。他的存在即能夠保證東吳具有足夠的戰鬥力,也能夠將整個東吳集團擰成一根繩。為什麼說東吳離不開周瑜呢?其實這就相當於一家公司在創業中期很難離開創始人一樣。因為大家對公司的前途和未來充滿了迷茫,只有創始人才能給他們指引前方的路,而創始人之一的孫策二十四歲就去世了,大家只能依靠周瑜為他們掌舵。那麼如果他還活著,三國未來會有怎樣的走向呢?
第一,劉表活著,周瑜寸步難行。在當時看來,能夠跟曹操一較高下的也就只有東吳了。劉表是東吳集團最大的障礙,所以劉表活著的時候,東吳的發展一直受到遏制,但是他們不是沒有做事。在周瑜的努力之下,東吳趨於一統,內部已經逐漸承認了這個集團的合法性,各地的人才也都爭相前來混飯吃。這個時候的周瑜,已經將目光投向了荊州。他清楚地知道,荊州是東吳的門戶,一旦曹操拿下了荊州,那蠶食東吳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所以周瑜的戰略方針目前就一條,那就是拿下荊州。可是劉表不是吃素的,他的大將黃祖一直鎮守江夏,是很難對付的。
第二,奪取荊州,是一場拉鋸戰。周瑜要想奪取荊州,必須要避其鋒芒。在劉表去世以後,荊州動亂。因為權力的紛爭使得當時的荊州集團搖搖欲墜。兩方人馬得到了這個訊息,都興奮不已。一個是曹操,他剛剛收拾完袁紹的殘餘力量。還有一個就是周瑜,他已經穩定了東吳內部的紛爭,準備往外拓展。不過這場戰爭的主動權,依舊掌握在荊州集團手裡。劉表的老婆蔡氏把持荊州集團,逼迫劉琮投降曹操。這個時候的劉備本來還想著跟劉琮商量一下如何抵擋這兩方的勢力,沒想到劉琮已經將荊州獻給了曹操。好在周瑜聯合劉備,最終擊敗了曹操。
第三,分贓不均,周瑜痛下殺手。如果說曹操在荊州的時候,周瑜和劉備的關係就像親兄弟一樣的話,那麼此刻赤壁大戰過後,他們之間因為分家產的原因,發生了內亂。劉備趁著周瑜不注意,奪取了長沙以南的三郡,周瑜也沒閒著,奪取了江夏以後,又打算攻佔南郡。可是他打不下南郡,只能靠哥哥劉備來幫一把,最終南郡又被劉備借走了,周瑜算是撲了個空。從這個時間段開始,周瑜告別了歷史舞臺。如果他還活著的話,完全可以一不做二不休,將劉備引誘到東吳,隨後殺掉。群龍無首的荊州集團,立刻就會變得兵荒馬亂,這個時候的周瑜再來收拾殘局就容易的多了。
第四,殺不掉劉備,他依舊可以奪取荊州。羽翼未豐的劉備在當時根本就翻不起什麼浪花來,趁著周瑜去世了,他在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如果周瑜之前殺不掉劉備的話,此刻也可以傾國而出,踏平整個荊州。以他當時的能力和實力,對付立足未穩的劉備,那還是綽綽有餘的。所以劉備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投奔西川,他是不可能投降東吳的,畢竟他的身份地位在那裡,投降東吳之前的政治資本可就都沒了,就像他不可能投降曹操一樣。而此刻的東吳就提前奪取了荊州,完成了周瑜宏圖大業的第一步。
第五,與孫權鬥法,最終架空孫權。其實周瑜活著的時期,是東吳政治畸形的一個時期。因為一個集團,同時出現了兩個領袖,這是不對的。孫權的繼位無疑是給周瑜的一個重磅炸彈。在周瑜看來,東吳集團壓根就還沒有成型,而且並不是孫家一家打下來的天下,為什麼要讓孫權來繼位呢?就算孫策是領袖,那也應該讓孫策的兒子繼位,這樣一來周瑜想要做周公的夢也能實現了。可是歷史偏偏選擇了孫權,一個年紀不大,但是野心不小的人。所以兩個人之間必然有一場較量,周瑜在軍中的威信是無人可及的,所以以軍隊起家的東吳集團,一定會偏向周瑜,因為跟著孫權未必有前途啊。這個時候的孫權可能會敗下陣來,成為傀儡,而實權一直都在周瑜手裡。
第六,再戰曹操,劉璋隔岸觀火。劉備逃到劉璋那裡以後,只有兩種結果。第一種就是跟在荊州一樣,被安置在一個小縣城裡度過餘生,第二種則是被劉璋給殺掉。估計以後的歷史不會出現這個人的名字了,而劉璋始終都是益州集團的最高領導人。這個時候的周瑜儼然成為東吳實際領袖,他佔據了東吳和荊州這兩大塊地盤,自然是要構築嚴密的長江防線。曹操的兵馬還在南陽,他一定會再次南下,不過此刻的周瑜已經做好了準備,跟曹操大戰一場。這一戰的結果可能是兩敗俱傷,畢竟雙方實力對等,沒有明顯的懸殊。而劉璋一定會選擇隔岸觀火,他不會出戰,也不想摻和。
第七,與曹操對峙的同時,偷摸著奪取西川。曹操這邊一時是打不下來的,所以周瑜要想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就必須要從西川這邊出手。他會將長江防線修築的跟鐵桶一樣,隨後再跟劉璋結盟。如果劉璋不同意的話,那周瑜便可以出兵攻打,這是一場漫長的戰爭。死傷一定比較慘重,但是值得。因為打下了西川以後,周瑜的力量將會完全超過曹操。而曹操此刻也已經到了暮年,無心再戰。周瑜一統南方的大業已經完成,此刻他已經五十歲左右。
第八,南北大戰,生死未卜。沒有人知道接下來周瑜和曹丕之間會發生什麼,如果要我猜測,周瑜的北伐大業會受到衝擊。因為他的個人能力能支援他走到現在,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他是南方人,善於水戰,對於騎兵的使用,他沒有門路,所以就算他想要往北走,可能手下的那些兵馬都吃不消。很有可能的是周瑜在北方的途中病逝,如果沒有北伐的話,那麼他應該已經取代了孫權,提前建立了南朝。周瑜的提前離世,給歷史留下了太多的遺憾,只能說天妒英才。
回覆列表
周瑜不死,吳國也無法統一天下,畢竟吳國的國力和政治組織結構註定了它在三國時代只能做一個配角。
首先,東吳號稱坐擁江東六郡八十一州,但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未轉移到南方的南宋之前,東吳所在的的東南地區都是地廣人稀,三國時期東吳吞併荊州之後的人口也不及曹魏的四分之一,而且終東吳一朝,居然從來沒進行過戶口普查,連自己管轄地域的人口情況都搞不清楚,怎麼動員兵力,怎麼徵稅來籌集錢糧。所以但凡東吳遇到大規模戰爭,徵召兵力規模還不如人口土地不如自己的蜀國,又怎麼進行北伐謀求統一,就算周瑜活著,恐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其次,東吳的政治組織結構內部存在很大的問題,孫家更像是一個盟主而不是帝王,最突出的例子,士燮的交州東吳沒法管也不願管,基本都是地方各自為政。在能很好的協調各方利益的情況下,尚能維持政局穩定,但如果內部協調出現問題,矛盾一旦爆發,就會使得政局紊亂,連後方穩定都很難保證,周瑜又如何進行北伐。
最後,東南地方士族門閥的統一意願不足,這些地方士族門閥,在自身利益可能受損時能夠團結一致,於是成就了周瑜和陸遜,但是一旦讓他們離開自己的土地然後出錢出糧去北伐,大多數都不願意,成功了撈不著好處,失敗了還得賠上自己的兵馬錢糧,換誰也不願意啊。於是東吳在合肥慘敗後基本停止了大規模北伐。東吳後期的北伐,更是蜻蜓點水,敷衍了事,有的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綜上,周瑜就算活著,面對無法凝聚國力而且內部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下,難以取得成功。換句話說,周瑜面對這種局面,可能真的就被氣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