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金庸(原名查良鏞)於2018年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4歲。
9
回覆列表
  • 1 # 叄陸筆記

    因為,每個人都有英雄夢。每個人都羨慕郭靖的幸運,確往往活成了楊康的奸詐。我們在羨慕楊過小龍女的神仙眷侶,卻總會有人像公孫一樣婚外情。我們在憧憬快意恩仇,卻時不時的忽略了俠義之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金庸的小說,闡述了我們所憧憬卻收起的夢,他走了,我們悼念的不只是他的人,而是再一次記起了那顆英雄心。

  • 2 # 範莊前

    大多數都是看著他的小說長大,並痴迷於電視劇裡的某個角色。緬懷老先生,感謝他的作品給我們的青春歲月帶來過無限的快樂。

  • 3 # 夢迴大唐的小明

    金庸的小說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記得上初中的時候,有個同學拿來一本《天龍八部》,是第幾次冊忘了,總共五冊,在班級流傳了好久,不管學習好壞的同學都掙搶著看,後來同學們就四處找其他冊,但一直到初中畢業也沒完整的把《天龍八部》看完。

    參加工作後就買一整套金庸的書,但最愛的還是《天龍八部》,有時間就拿出來複習複習。每次看都心潮澎湃外加對少年時代的懷念。

  • 4 # 燈燭微火

    因為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瞭解香港文化就是從金庸小說裡開始,一部射鵰英雄傳承載了多少70.80後的青春記憶。緊接著電視剛剛進入百姓家,多少人因為要看金庸先生的武俠劇津津有味的聚在一起。那時侯娛樂節目很少,大家都把看金庸先生的武俠劇當做主要的談資來評論。而且節目中所孕含的家國情懷。正能量精神影響了幾代人,所以有這麼多人紀念也就在情理中了。

  • 5 # 胡八一198393964

    金庸的小說,說白話,就是全世界的華人,年齡40歲以上的人,都知道金庸,大部分看過他的書,對人的影響也是非常具大,懷念他是應該的。

  • 6 # 劉薄士

    金庸一生一共寫過15部小說,可以說是技壓群雄,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也就是在新派武俠小說創作巔峰時期,金大俠脫穎而出,一躍成為武林至尊。

    他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創者和集大成者,他的武俠小說中所散發的巨大魅力,早已超越了時代。

    有人曾問過金庸,人生應該如何度過?先生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而金庸先生的一生,就如同一部武俠小說。

    金庸為什麼這麼厲害,先看看他的血統。

    先生出生在浙江海寧,這裡名人輩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軍事家蔣百里是金庸的姑父,錢學林是金庸的表姐夫,瓊瑤是金庸的表外生女。

    千古以來,以文致富第一人

    金庸1948年來到香港,1955年開始創作武俠小說,前兩部書劍恩仇錄和碧血劍大獲成功,1957年,金庸辭掉大公報的工作加入長城電影公司,當上了官職電影編劇,其間他寫過絕代佳人等電影劇本,還與人一起合導過電影,他還寫影評,一不留神還成了香港最好的影評人,後來他又寫雪山飛孤,這部小說深受西方文學的影響,可以說是金庸小說中結構最精巧妙最用心思的作品。

    在完成書、碧、雪三板斧之後,金庸又推出了另外一部集大成的作品《射鵰英雄傳》,這是金庸的驚世之作,奠定了金庸武俠小說一代宗師的地位,也被譽為是新派武俠小說的奠基之作,金庸在這部小說裡呈現出了一個氣勢恢弘的江湖世界,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成為武俠小說的代名詞,成為後世之作中盡相效仿的物件,據說《射鵰》在香港商報連載的時候,成稿編輯都不用看,因為一個錯別字都沒有!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有20多位編輯早已爭相傳看,等於已經校對了20多遍。後來,有人說在80年代的香港,如果看小說不看《射鵰英雄傳》的,那簡直就是笑話。當時泰國曼谷的中文報紙為了搶先轉載這部小說,甚至用地下電臺來拍發香港當天的登載內容,這可以說是小說史上的一個傳奇。

    在20世紀50年代的香港,金庸用虛實相間的新派武俠小說大大拓展了香港人閱讀的想象空間,縱深了歷史記憶,他的小說在向來被視為文化沙漠的香港開出了一朵絢爛之花。

    作為武俠小說的大家,這是金庸一生中名頭最響的。

    另外一個標籤,金庸還是一個傑出的報人,金庸在傳媒領域的傑出貢獻,就是創辦瞭如為在香港最具聲望的報紙之一《明報》,他創辦明報的原因是因為看不慣當時大公報老報虛假新聞,他只是想告訴人們事實真相,報紙開張後,金庸一邊寫小說,一邊寫社評,精力消耗很大。據說當年明報連載《天龍八部》的時候,金庸數次離開香港外遊,倪匡就為金庸代筆,在89集的時候,因為討厭阿紫,被倪匡寫瞎了,後來金庸回港後,金庸居然又用換眼的方式為阿紫復明。

    當時很多人不看好明報,最不好的時候只有兩個人,小說就成了明報的救命稻草,從創開的第一日起,金庸就在明報上刊載他的《神鵰俠侶》,這是承載《射鵰英雄傳》的,隨著小說情節漸入佳境,讀者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據說當時有這樣一個情景,報紙的排字工人就在桌旁等著,金庸每寫滿半張紙就交給工人拿去排版,再埋頭寫下半張,而報社的外面,明報的廣告客戶也早在等著,他們根本等不及報紙印刷出來,乾脆等著出報樣趕緊先讀為快。就這樣,明報依靠神鵰的連載在香港站穩了腳根,這在世界報業發展史上也是很少見的。

    《神鵰俠侶》之後,金庸繼續寫他的《倚天屠龍記》,再次取得了成果,小說探討了正邪與人性的關係轉化,這樣的小說對很多人都有巨大的衝擊,他們沒想到,殺人無數的金毛獅王跟一身正氣的張無忌感情深厚,而張無忌又當上了邪教明教的教主,與敵國的郡主戀愛,周止若則是暗藏心機……

    金庸後來說,這部作品確實是他本人的一個看法,想表達一個主題,說明這世界上所謂正的邪的好的壞的有時候很難區分,人性其實很複雜,命運跟遭遇千變萬化,如果按一定的模式去寫的話,就太將人生簡單化了。《射鵰》、《神鵰》、《倚天》三部在內容上有延續性,後來被合稱為射鵰三部曲。

    一手寫武俠,一手寫社評,就這樣,金庸打下了自己一生的基業。

    在前後30年,金庸將明報打造成了一份有影響力的報紙,直到今天,明報在香港也是最具聲望的主流報紙,金庸也成為了香港最有影響力的文化人之一。

    在60年代末,金庸的思想與理念,更加成熟,創作的自由度更大,作品中加入了更多人性、政治、社會與文化的思考,這個階段,他寫出了他最後兩部小說《笑傲江湖》和《鹿鼎記》,這兩部小說無論在新派小說史還是金庸一生的創作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笑傲》在明報連載的時候,越南的21家報紙也同時連載,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如果總結起來,從1955年開始,金庸一直寫到1972年整整17年,48歲的金庸正式封筆。17年間,金庸先後創作了《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雪山飛孤》、《飛孤外傳》、《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連城訣》、《天龍八部》、《俠客行》、《越女劍》、《笑傲江湖》和《鹿鼎記》,一共15部武俠小說。

    隨後,金庸又對這些作品進行了長達10年的修改,於1981年完成了小說修訂,1982年,《金庸作品集》全部出齊,他將這些小說的第一個字自傳成一幅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14個了便是他的整個青春,他大筆一揮,就勾勒出一個個江湖,回想著整個文化中國的語韻。

    當年,金庸以一戒書生獨闖香江,赤手空拳打天下;

    30年後,居然憑藉著15部小說和一份報紙成為億萬富翁,創造了一個奇蹟。

    朋友倪匡評價金庸:“他是千古以來,以文致富第一人”。

    上個世紀的80年代,金庸成為兩岸三地的社會文化名流,在新聞界與文藝界都有重要的影響力,1981年受邀訪問大陸,在人民大會堂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後來又成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成員等。

    對於為什麼要投身政治,金庸先生說是因為在香港得到太多,在香港得到的愛護受到的尊敬,能有較好的物質生活,常懷感激之情,為香港花心力再退休,心中會感到安慰,1985年,金庸卸任明報社長,1993年再卸任明報董事局主席,第二年辭去名譽主席,正式退出明報事業,1995年,金庸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別委員會籌備委員,1997年香港迴歸之後,金庸功成身退,宣佈不再過問政治。

    從1994年開始,金庸的小在大陸引發了一股空前的熱潮,1994年3月,北京三聯出版社出版了《金庸作品集》。

    同年8月,北京大學中文系王一川教授組織策劃的《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文庫-小說卷》中,把金庸列為20世紀小說大師之一,名列魯迅、沈從文和巴金之後,位列第4,排名在老舍、王蒙和郁達夫之前,對於金庸武俠小說的討論,讓金庸武俠在小說界的聲望越來越擴大。

    1994年10月,他被聘為北京大學國際法名譽教授,一批高校開設了與金庸小說相關的選修課程,199年,金庸擔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招收了兩屆博士研究生。

    金庸先生寫了15部武俠小說,部部經典,他的名氣響徹中外,博古通今,歷史政治各種知識信手拈來,但他依然覺得自己學問不夠,在獲得劍橋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之後,金庸堅持作為普通學生申請就讀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此時金庸已是81歲高齡的老人。

    從2010年開始,金庸基本不出香港,老人家刻意減少曝光率,過著頤養天年的生活,“我所寫的武俠小說的男主角,郭靖、楊過、張無忌、令狐沖、韋小寶,都是大吵大鬧一翻之後,悄然歸隱的”,這是金庸從明報退休時說過的原話,能進能退,瀟灑來去,是金庸心中處世的最高境界。

    如今,金庸早已成為全球範圍內最具知名度的中國作家之一,當代文壇的一大奇觀,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遍佈全球的華人,把金庸的影響,帶到了世界各地。

    為什麼金庸小說會風靡世界,每個人的答案可能都不相同。

    有的人認為,在金庸的筆下,有親人之間的手足相依,愛人之間的相儒以沫,朋友之間的肝膽相照,幾乎處處都閃耀著幾千年傳承下來的仁義精神,華人一直信奉不已的道德準則。

    當然,裡面也有陰謀詭計,有反目成仇,有傷害和背叛,但最後都人能逃過善惡有報的天之大道,一時的黑暗,終會被光明覆蓋;

    還有人說,他的寫作手法大量借鑑了大量西方文學,把真實的歷史和傳奇的文學虛構結合在一起,描寫永恆的人性,同時,他的文字又是英勇主義的,一把琴、一把劍,行走江湖,寫出了每個人心中的嚮往。

    這麼多年來,金庸的武俠故事,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他筆下所寫的,不僅是一個個跌宕起伏的傳奇故事,也不僅僅是一個個讓人難以忘懷的英雄人物,更多的是一種俠骨柔腸的情懷,一種對於快意恩仇的嚮往。

    我想,就是這些,共同構成了人們對金庸的無比懷念。

  • 7 # 略懂的奶狗鴨

    金庸先生去世,之所以能引起來如此多的人悼念,自我感覺有以下幾點原因:

    1.眾多優秀的作品

    毫無疑問,金庸先生肯定是一位優秀的作家,寫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比如《神鵰俠侶》、《鹿鼎記》、《天龍八部》等,金庸先生寫出來了太多流傳廣的經典作品,是引發大家紀念的願意之一。

    2.締造出金庸江湖

    金庸先生締造出了一個武林,可以說締造出了很多人心中的武林,大家在武林中可以找到合適自己的角色,並且甘心投入到江湖之中,而金庸先生做了幾十年的武林盟主,現如今盟主去世了,大家作為性情中人,紀念盟主的去世,也是應該的。

    3.傳播的俠義精神

    金庸先生是武俠的大成者,書中所蘊含的俠義精神也是流傳甚廣,大家熟知的馬雲先生,就深受金庸精神的影響,估計很多人受到了金庸先生精神的影響,能深刻傳遞精神層次的作家,自然會受到大家的紀念。

  • 8 # 瘋語煮江湖

    因為金庸屬於一個時代的人,他的武俠小說影響了一個時代的人,也就是沒有網際網路網路之前,更沒有網路小說氾濫的時侯,就在那個時候的武俠小說非常枯竭的時候, 金庸的武俠小說橫空出世,彌補了武俠小說的空白讓我們這些特別喜歡小說的人有了武俠的夢想。所以說金庸的小說是我們這一輩人少年時候的記憶,初中高中甚至大學一段美好的記憶,它陪伴著我們度過非常珍惜的求學時光,因為有了他使我們的少年時代過得非常的幸福,開心,讓每一個有武俠夢想的人都打開了,夢想的世界。所以說我們這些人非常感謝他,讓我們補充了些武俠小說的能量,所以我們緬懷他,悼念他。

  • 9 # 明無間

    金庸的逝世帶走了我們對江湖的熱愛,對武俠的執著……從大漠風沙到江南煙雨,從醫卜星相到酒劍詩花……於我個人而言,金大俠的十五部鉅著啟蒙了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並使我有興趣深入去學習瞭解,可以說促成了我一生的興趣愛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 10 # 談古論金

    我們是在紀念金庸先生,也是在紀念那些一接觸就讓我們驚為天人、塑造了我們人生觀價值觀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我們是在紀念金庸先生,也是在紀念我們那些通宵熬夜閱讀借來的明天一早就要還的金庸武俠小說的青春;

    我們是在紀念金庸先生,也是在紀念那些「最好交情見面初」的發小,紀念那些「直教人生死相許」的愛情;

    我們是在紀念金庸先生,也是在紀念「我偏要勉強」的少年意氣,紀念「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的倔強不羈;

    我們是在紀念金庸先生,也是在紀念「大丈夫做人的道理,我就是跟你說了,你也不會明白!」的雖千萬人吾往矣。

    我們是在紀念金庸先生,也是在紀念服膺「我們是出家人,拜佛、拜菩薩、拜師父,不拜凡人!」「恆山派雖然大都是女流之輩,卻也無所畏懼。教主要殺,我們誓死周旋便是。」值得尊敬的比丘比丘尼。

    我們紀念金庸先生,因為他教會我們鄙視任我行、丁春秋,無論這些人看上去多麼威福自用、風光無限;

    我們紀念金庸先生,因為他教會我們分辨嶽不群、全冠清,無論這些人看上去多麼大義凜然、無懈可擊;

    我們紀念金庸先生,因為他教會我們「與其殘民以逞,不如曳尾於泥塗耳。」,就是做一個掃地僧也並沒有什麼不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始皇之前的國君,對秦的統一都有什麼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