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腦洞歷史觀
-
2 # 君山話史
奮六世之餘烈,六世指的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六代。其中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在位時間短,屬於過渡型君王。對秦國貢獻大者,為孝公、惠王、武王、昭王四人。
秦孝公時代,最重要事就是商鞅變法。變法對秦國的制度建設及重要意義,自不必多說,這裡單引用秦相蔡澤的話:“夫商君為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教民耕戰,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於天下,立威諸侯。”
除了變法之外,秦之軍事力量在孝公時代開始變得強大。在此之前,天下重心在魏國,然而,齊之孫臏在馬陵之戰擊敗龐涓,秦之商鞅擊敗魏公子卬。後世學者雷學淇曾這樣評論說:“(魏)惠王之敗於齊、秦,此盛衰一轉關也。”,此後,“齊威奮起於東夏,秦孝起於西陲”,天下重心,由魏國分移到齊國與秦國。這是秦國崛起的開始。
秦惠王時代,秦國開始在軍事上碾壓三晉,同時以張儀為相,開啟縱橫捭闔的外交時代。秦國在對三晉的一系列戰爭中,取得壓倒性的優勢。在領土擴張上最重大成果便是吞併巴蜀之地,獲得了一個堅強可靠的大後方基地。張儀最出色的外交表演是一而再地忽悠楚懷王,在發動外交攻勢的同時,秦國在丹陽之戰重創楚軍,殲滅八萬人。
秦武王在位時間較短,期間最重要的事,便是發動宜陽之戰,殲滅韓軍六萬人,從此南韓淪為三流國家,而秦國則實現“車通三川以窺周室”的夢想。從此,秦之勢力深入中原。
秦昭王在位五十六年,這是秦國擴張史上最重要的半個世紀。在此期間,東方諸侯中實力最強的三國,即齊國、楚國、趙國均遭重創,失去與秦國爭霸的機會。可以說,秦之統一事業雖在秦始皇,實際上最艱難的事業,都在秦昭王時完成。秦昭王時代可以分為兩段,前為魏冉執政,後為范雎執政,這兩人都為秦之擴張做出巨大貢獻。昭王的武功,與白起又不是分不開的,伊闕之戰、鄢郢之戰、華陽之戰、長平之戰,這幾場大戰,殲敵少則十餘萬,多則四十餘萬,楚與三晉全部被打趴下。此時秦統一天下的步伐已經停不下來,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秦孝文王上臺一年就死了,秦莊襄王上臺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以呂不韋為相。秦國相權是很重的,秦之事業,不僅是君王之事業,更多歸功於這些來自東方的政治冒險家。從商鞅到張儀,從魏冉到范雎,再到呂不韋、李斯,秦國政治就是一群來自東方六國的人把持。搞笑的是,這些到秦國呼風喚雨、權傾天下的能人,在本國多落魄潦倒。像秦國這樣一代代君王都積極進取,的確是比較少見的。
-
3 # 淡墨淺白
《過秦論》說秦始皇奉六世餘烈,六世到底是哪位些人呢?他們就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
秦孝公
秦孝公秦國崛起的奠基人。他爹被魏國打的割地求和,甚至遷都櫟陽。秦孝公繼位以後一心恢復秦穆公時的霸業,啟用商鞅變法。秦孝公征服西戎,成為西方霸主。兩次擊敗魏國,為收復河西之地奠定了軍事基礎。
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贏駟秦國制霸天下的開創者。贏駟,對內誅殺商鞅,統一政權,任用張儀,公孫衍,司馬錯等人。奠定了秦國“不唯秦人”的用人策略,為秦國吸引了大量外華人才。
對外東進魏國,吞併了魏國黃河以西的全部領地,並且在黃河東岸建立了前沿陣地。南方滅蜀敗楚,得到楚地漢中地區。將漢中,巴蜀和關中連成一體,解除了楚國對秦國本土的威脅,讓楚國失去了爭霸天下的資本。對西伐取義渠二十五城,為秦國贏取了西北地區優良的馬場。
外交上採取張儀的連橫之策,分化六國同盟,各個擊破,為統一全國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秦武王
秦武王贏蕩,孔武好戰,他聯魏攻韓,成功佔領了南韓的軍事重鎮宜陽,為秦國東出函谷關打通了糧草和兵員運輸通道。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秦國統一天下的決勝者。他在位期間秦國取得了對六國的決定性勝利。雖然六十歲前都是母親羋月的傀儡。六十以後人生如同開了掛,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秦昭襄王最大的貢獻就是任用白起打贏了長平之戰,消滅了秦國東進路上最強的敵人。秦昭襄王作傀儡期間,秦國也沒閒著,秦國蠶食了趙國四座城,攻佔了楚國國都,佔據魏國十五城。
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僅在位一年,善待了老爹的功臣,保證了秦國政事的穩定。
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在位三年,消滅了東周,奠定統一的決心!秦莊襄王關鍵性的功績就是將魏無忌的五國聯軍擋在了函谷關外,讓六國失去了最後一次翻盤的機會。
-
4 # 皮耶霍
秦人從最初給周王室養馬到秦始皇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我覺得以下幾位國君對秦的貢獻非常大,分別是秦襄公、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和秦昭襄王。
秦襄公
公元前771年,犬戎進攻鎬京,襲殺周幽王於驪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並護送周平王東遷,因此被封為諸侯。而且周平王把王室無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賜予秦國,自此秦國開始成為西周的諸侯國,並開始了東進。
秦穆公
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38年,招攬人才,東征西伐,東面被晉國壓制的抬不起頭來,轉而向西討伐戎人,“滅國十二、遂霸千里”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石。
秦孝公
他是秦國發展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人,在位期間任命商鞅,透過一系列變法使秦國開始富強,尤其是軍功授爵制使“秦人怯於私鬥而勇於公戰”,極大地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後來周顯王派使臣賜予秦孝公霸主的稱號,諸侯各國都派使者前來祝賀。要知道在此之前東方諸侯國會盟都不通知秦國的,韓昭侯甚至親自前往秦國與秦孝公簽訂停戰盟約。
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是秦國第一王,史書評價他在位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秦武王
他雖然在位只有3年,但他力排眾議打下了南韓的宜陽,拔除了東方國家阻止秦國東進最為重要的屏障,並以此為基礎在河東築城,拉開了秦國挺進中原的序幕。
秦昭襄王
他在位期間秦國繼續擴張,並打贏了決定秦國命運的長平之戰,從此以後東方六國再無力與秦國抗衡,最後順道滅了周朝和西周國。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基本掃清了障礙。
-
5 # 尚宮女史
自秦襄公成為諸侯,秦國開始建國到秦王政繼位,歷時五百多年,期間,湧現出了許多有作為的君主,他們為秦國的統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秦國能滅掉六國統一天下,絕不是一人一時之為,而是浸透了數代秦人的努力,賈誼在《過秦論》中有“奮六世之餘烈”之語,但我們不能單純的將秦的統一歸功於秦始皇之前的六世,而應該把時間線拉長,把眼光放遠來看。
秦襄公秦襄公之前,秦國只能算是周王室的“大夫”,又與犬戎世代對戰,生存空間很小,為了改變這種局面,秦襄公繼位後,積極尋找秦國的出路,他將妹妹嫁給了戎人;遷都汧邑;和周王室搞好關係。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同申國、繒國、犬戎三國聯軍開戰,秦穆公帶兵支援周幽王,雖然周幽王被殺,但犬戎好歹被擊退,之後,秦襄公又護衛周平王東遷。秦襄公因功成為諸侯,秦國正式建國,周平王將岐山以西的土地給了秦國,當然這得秦國將犬戎打跑才能真正擁有。
秦穆公公元前659年,秦穆公繼位,秦穆公有稱霸的雄心,但奈何東進之路被晉國阻擋,他只能和晉國搞好關係,先是迎娶晉獻公的女兒穆姬,順便得到了能臣百里奚,百里奚輔佐秦穆公改革內政,並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在晉獻公去世後,晉國內亂,秦穆公先後幫助晉惠公和晉文公回國繼位,實現秦晉之好。但晉惠公言而無信,晉文公搶先一步稱霸,秦穆公沒有得到任何好處,之後兩度和晉國開戰,均告失敗。
迫不得已,秦穆公轉戰西戎,得能臣由余,由余深諳犬戎境況,幫助秦穆公奪得疆域千餘里。秦穆公得以稱霸西戎。
秦獻公秦穆公之後的近兩百年間,秦國並沒有什麼作為,公元前384年,秦獻公繼位。為改變秦國的落後局面,秦獻公在國內實行改革,廢除了人殉制度,最大可能節約了青壯年人力;東遷櫟陽;鼓勵增加人口,擴大工商業活動;編制戶籍;推廣縣制,給秦國帶來了新氣象,並對外作戰,在收復河西的對魏作戰中取得階段性勝利。
秦獻公的改革並不徹底,但卻為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
秦孝公秦獻公去世後,兒子秦孝公繼位,秦孝公效仿父親欲強大秦國,他深感秦華人才不足,遂招納賢才,任用商鞅進行了最為徹底的改革,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改革的嚴厲性在於即便太子犯法也不能免刑,因為太子是未來的國君,不能親自接受刑罰,就由太子的老師代為接受處罰。
秦孝公一面改革,一面走出秦國,開始活躍在國際舞臺上,或攻打,或結盟,在列國間贏得了名聲。秦國開始崛起。
秦惠文王秦孝公去世後,兒子秦惠文王繼位,為了立威也為了取信於貴族,秦惠文王將商鞅車裂,但商鞅改革卻並未被廢止,繼續為秦國的強大發揮作用。
秦惠文王任用張儀、司馬錯等良臣猛將,北掃義渠,西平巴蜀,南下商於,東出函谷,收復河西,開疆擴土。秦惠文王時期,張儀採取連橫策略數次擊敗公孫衍的合縱抗秦。
秦惠文王成為秦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王,秦國的稱霸之路已然開啟。
秦昭襄王秦惠文王去世後,兒子秦武王繼位,繼續改革內政,對外南征北戰,但很快,秦武王因為舉鼎而死,秦國陷入短暫的內亂,羋八子的兒子繼位,是為秦昭襄王。在秦昭襄王的前期,國政多有宣太后把持,宣太后色誘義渠王二十多年,最終以最小的代價攻滅義渠,秦國東進再無後顧之憂。而巴蜀之地也已穩定,給秦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糧食供應。
之後,范雎來秦國,說以“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幫助秦昭襄王奪權,廢掉宣太后,趕走以魏冉為首的秦國“四貴”。 之後,秦國發動規模巨大、傷亡嚴重的長平之戰,趙國損失慘重,再也無力單獨對抗秦國,秦國的東進又進了一步。西周國也滅亡。
秦昭襄王去世後,他的兒子,孫子相繼繼位,歷時三年,東周國滅亡。公元前247年,秦王政繼位,呂不韋為相,公元前238年,秦王政親政,後除掉呂不韋,任用李斯和尉繚,制定滅六國策略,自公元前230年開始了滅六國的步伐,之後統一天下秦王政稱始皇帝。
綜上,秦國能夠滅六國統一天下,與數代秦人的共同努力是分不開的。
-
6 # 歷史哨聲
要說到統一,基本上很多人都是從秦孝公開始。但秦孝公的父親秦獻公才是秦國在戰國強勢的轉折點。商鞅變法只不過是錦上添花,不比秦獻公逆轉秦國從春秋中晚期開始到戰國早期的頹廢趨勢如此擔當。
至於戰國之前的秦國君主,和秦國一統六國基本上就扯不上關係,實在沒有必要就糾結他們的作用了。
現在來看看,秦獻公到秦始皇的秦國國君在統一中的作用:秦獻公:秦獻公最大的作用就是扭轉秦國進入戰國以來的頹廢趨勢,一改被魏國按在地上摩擦的姿勢,東擊敗魏軍,西擊敗西戎,保障了秦國的安全,給了商鞅變法的空間。
秦獻公將國度從雍遷都到櫟陽,再度將秦國的眼光轉向東方,重提秦穆公時的強盛歷史,這改變了秦國在春秋時期東出努力被晉國干涉而龜縮的狀態。
秦獻公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雖然沒有商鞅變法深入、全面和影響大,但卻是商鞅變法的基礎:
1、廢除人殉,增加秦華人口;
2、遷都櫟陽,國家戰略東向;
3、初行為市,大力發展商貿;
4、實施戶籍什伍政策;你沒有看錯,什伍政策是秦獻公10年就開始實施了;
5、推廣縣制。
秦孝公:秦孝公最大的作用是繼續秦獻公未完成的改革,進行了商鞅變法,徹底改變秦國的社會結構,為秦朝統一提供了制度框架;
秦惠王:商鞅變法是讓秦國強大了,可強大並不是只有秦國一個,魏國、齊國、楚國哪一個都不比秦國差很多,甚至比秦國更強。尤其是齊國和楚國,無論是在軍事上、國力上都比秦國強,秦國不過是一個新崛起的國家而已。
秦惠王這個階段的秦國就是最關鍵的時候,因為你即便能單挑一個,但你無法面對群毆,於是拉幫結派的拉關係就是最緊要的。這就是張儀親魏重楚策略的作用。
一個好漢三個幫,秦國的幫手就是魏國和楚國,敵手就是齊國。
秦武王:秦武王基本上即沿襲秦惠王的政策,秦武王能夠攻下宜陽這個戰略關鍵點,派兵到洛陽演習,就是張儀策略的最好證明。如果不是秦武王早死,戰國時期的統一不會走向郡縣制,還會保留著封建制。
秦昭王:在個人能力上,秦昭王的能力非常的差。設計拘押楚懷王,讓秦國形象一落千丈,把秦惠王時期苦心經營的秦國形象毀滅無遺;不聽白起勸說,堅持邯鄲之戰,讓秦軍喪失主力,拖遲秦國一統十幾年。但秦昭王是幸運的,因為他自己能力雖然差,但對人還是和信任的,即位初期有嬴疾,中期有魏冉,後期表現就失去水準了。
秦孝文王:只即位一年,實在沒有他表現的機會;
秦莊襄王:基本上就是繼續秦昭王時期的一些事情,因為國力和士卒都在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中大部分損耗,不得不進行一些小型的行動。
綜述,秦始皇先前秦國君主在秦國一統中的作用:秦獻公扭轉趨勢,秦孝公奠定基礎,秦惠王發展空間,秦武王佈局戰略(攻下宜陽),秦昭王擴張,秦孝文王就是個打醬油的,秦莊襄王子承父業。
如果形象來說就是,秦獻公——懷孕;秦孝公——生下寶寶;秦惠王——養大寶寶;秦昭王——寶寶開始大家;秦始皇——寶寶打死人了。
回覆列表
秦國還真別說,它能從邊錘一個彈丸小國成為戰國七雄最後統一天下,還真不是秦始皇一個人的功勞,甚至可以說,秦始皇的功勞還不是第一的。
我們看看秦國曆史上那些起到了關鍵作用的國君。
1.秦襄公
秦襄公對秦國最大的幫助,是幫助秦國拿到了一塊地盤,並且正式成為諸侯國。
秦國之前,只是給周王室放馬的,到了秦襄公父親一輩,還不是諸侯,而是一個大夫。而這時,發生了著名的烽火戲諸侯事件,周王室國內大亂,犬戎人打進了鎬京,周王室無法在發家之地立足,就搬到了洛邑,史稱平王東遷,王室搬家陣勢浩大,需要各大諸侯國共襄盛舉,這其中就有秦襄公。因為搬家給力,周平王一高興,封秦襄公為諸侯,這樣,秦朝才躋身為諸侯之列,而且周平王還把岐西之地給了秦國。這樣秦國有了一塊發家之地。
2.秦穆公
第二個出過大力的就是秦穆公,秦穆公重用百里奚、蹇叔,又利用晉國內亂的機會,介入中原事務,一時之間,成為暴發戶式的大國,曾經一度打敗了晉國。但是秦穆公的運氣不好,碰上超級腹黑男晉文公,最後竟然成為晉文公的小弟,為晉文公稱霸搖旗吶喊,是謂自己的天花板竟然是人家的起跑線。他內心不平,趁晉文公去世,起大軍突襲鄭國,結果被人家識破白跑了一趟,回軍的時候被晉國突襲,全軍覆滅。但因為這一敗,他終於認識到自己還沒有到挺進中原的時候,開始專心發展自己的後花園,接連滅掉了戎人二十個國家,拓地千里,打下了秦國強大的基礎。
3.秦孝公
秦孝公最大的貢獻當然是起用商鞅實行變法,把秦國變成了一個軍法立國的國家,他繼位時,秦國正經歷一個低潮期,碰上了強大的魏國,把河西之地都丟了。經過變法,秦國終於有了跟魏國一較高下的實力。
4.秦惠文王
他是秦孝公的兒子,雖然跟商鞅不對付,把商鞅車裂了,但他還是很明白的,知道變法是強國之本,所以殺人不廢法。在他任上,最大的功績是拿下了蜀國。
5.秦昭襄王
如果不是最後時刻沒抓住機會,或者能夠多活十年,統一天下的任務可能會由秦昭襄王完成。秦昭襄王在位的時候,秦國的實力已經是諸國第一,也由他正式開始了吞併大業。最有名的當是長平之戰,坑殺了趙國數十萬人,打掉了秦國統一大業的最大敵人。當然,他的業績中,有他母親宣太后羋月的一半功勞。
秦昭襄王死後,他的兒子孝文王即位,不過服完喪,正式上崗三天後就死了,位子傳到了兒子秦莊襄王手上,他也只幹了三年,然後才輪到了秦始皇。
所以,秦朝的霸業是五百年打拼來的,絕非一朝一帝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