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山影視

    唐長安城基本就是隋朝大興城

    《長安十二時辰》看到的國際化的長安城,實際上是隋文帝打的底,唐朝建立以後在隋朝大興城的基礎上進行的改建和擴建,隋唐的長安城並不是漢長安城,漢朝的長安城在隋唐長安城的西北部。

    北周是宇文家族建立的,而北周是代西魏而起,西魏的都城就是在漢朝的長安城,但自從東晉八王之亂以後,經歷五胡亂華和南北朝時期,再到楊堅代北周建立隋朝,長安城飽經戰亂,已經破敗不堪,宮殿年久失修,城內供水排水嚴重不暢,造成長安城內惡臭滿城,生活用水也受到了汙染,同時漢長安城在渭水的南側,而渭水經常改道,讓漢長安城飽受困擾,這讓隋文帝感到非常的不滿,堂堂大隋王朝,都城怎麼可以如此?只不過隋文帝需要站穩腳跟,所以忍了一年,一年後,隋文帝做了個夢,夢見長安城被水淹了,隋文帝就非常惱火和擔心,於是隋文帝在建立隋朝的第二年,就下令讓天才設計師宇文愷設計建設大興城。

    選址選在了漢長安城的東南方,宇文愷的確是個天才建築家,他採用了先建宮城,後建皇城,最後建郭城的策略,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修建好了大興城,當然這個時候的外城郭還沒有建設好,隋煬帝即位以後,大興土木,開鑿了隋唐大運河,有發動10多萬人修建了大興城的外城郭,大興城的範圍和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隋朝是短命王朝,唐朝對長安城的修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經過隋朝末年的戰亂,大興城遭到了部分破壞,唐朝建立以後,在原來大興城的基礎上進行修繕,由於隋朝的政治中心大興城在地市低窪區,一到夏天就特別悶熱,於是李世民在長安城北禁苑中的龍首原高地,為李淵修建避暑行宮,最初叫做永安宮,不過李淵並沒有住進這個永安宮,就去世了,於是工程終止,李治即位以後對未完工的永安宮進行了繼續修建,這就是後來的大明宮,成為大唐的政治中心。

    隋文帝在修建大興城的時候,考慮到要將江南貴族遷入到大興城,同時也為了能夠容納更多的人口,還能給世界各國商團和使節提供地方,因此大興城規劃特別大,有84平方公里,而唐朝的主要修建工作是對城內的規劃和修繕,使其更加合理,縱橫交錯的 25條大街將全城分為 東、西兩市,一共 108個坊裡(有爭議),按照不同身份,劃分為甸、候、綏、要、荒五種社會階層的住所,在《長安十二時辰》中也表現的淋漓盡致,像葛老就只能住在“地下長安城”裡。

    唐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據統計,唐長安城是漢長安城的2.4倍,現如今明清北京城的1.4倍。就是跟同時期的拜占庭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比,也要大7倍,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達城大6.2倍,古羅馬城也只是她的五分之一,加上唐朝強盛,外國來朝,進行商業貿易,長安城人口最多時有100多萬,城中各色人口都有,各個國家和信仰的人都在長安城裡有一席之地,宗教信仰也得到基本的尊重,跟現在國際化大都市,除了基礎建設,其他都不遑多讓,《長安十二時辰》中就出現了中亞、非洲等地人住在長安城裡。

    長安城的裡坊結構

    在看《長安十二時辰》的時候,經常會聽到離某地還有多少坊,這個坊就是長安城劃分城市的重要制度,裡坊並不是唐朝首創,裡坊制從無到有,經歷春秋到漢朝時期。把全城分割為若干封閉的“裡”作為居住區,商業與手工業則限制在一些定時開閉的“市”中。裡是計量單位,而劃分的區域則是坊,有的坊是居住區,有的坊是貿易區。

    在漢朝時期,居住的坊四面各開一門,晚上關閉坊門,而貿易的坊也有四面牆,但是臨街的部分是可以開設店鋪的,相當於現代的店鋪,最初坊市是混在一起的,也就是坊裡面既有住宅又有商業,後來坊市逐漸分開就有了前文種嚴格的分界線,坊是住宅區,市是貿易區,而到了唐朝中後期,坊牆開始受到破壞,坊市又結合到了一起,坊市也從封閉走向開放,夜市開始興起,所以唐朝才會在上元節時期取消宵禁,得到的迴應則是山呼雀躍,可見當時對商業和夜市的渴望。

    那麼唐長安城到底有多少“裡坊”,這個一直也沒有定論,有說是110坊,有說是108坊,也有說是109坊,應該說都對,也都不對,畢竟城市的發展是在變化中的,我們現在每月都有樓盤在開盤,古代也是如此,出現洪水或者火災,坊市遭到破壞就會相應的新建,與此對應的則是坊的增加或者減少。

    唐長安城是封建社會長安城最後的輝煌

    有個成語說的好,叫物極必反,長安城也是如此,唐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封建社會城市最後的輝煌,到了唐朝末年,安史之亂爆發,由於戰亂和少數民族的入侵,唐長安城遭到嚴重的破壞,軍閥朱溫進入長安殺死太監,挾持唐昭宗東遷,並把宮室拆毀,屋木也一起運走,長安城遭到破壞,其後的王朝宋將首都定在了開封和杭州,元將首都定在北京,明朝有南京和北京,清朝也是北京。長安城的首都地位不在,因此也就失去了吸引力,駐守長安的佑國軍節度使韓建認為城廣人稀,不利於防守,於是對城市進行改築,放棄了原來的外城牆和城郭,僅保留了皇城,縮為“新城”,這就是五代至元的長安城,而輝煌了300多年的長安城就

  • 2 # 電競泥菩薩

    關於您的提問,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想尋找《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劇情彩蛋,關於這點我推薦您去閱讀一下小說,畢竟電視劇刪減了許多,而原著小說中有很多引人深思的開放性結局。

    第一:幕後大Boss是誰?賀東?在原著中,雖然給出疑似賀東為幕後黑手的結局,但有一段原文是李泌和張小敬的爭論(詳見圖二),到底賀東就是幕後黑手,還是一顆棋子,也因賀東的死不了了之了,但這種半開放性的結局,更增加了故事的懸疑程度。賀知章到底有沒有參與其中,是一首安排這個大陰謀還是隻是默許賀東的行動,帶著這個疑點,我又讀了一遍原著,發現賀知章也很可疑,但原著並沒有給我們答案,這一切的答案都要看我們腦洞去想

    第二:張小敬結局,故事的結尾以張小敬的一顆淚結束,但在後記中又提及張小敬(詳見圖三),講的是馬嵬坡張小敬割下了楊國忠的腦袋,那麼這個張小敬和不良帥張小敬有沒有關係,或者是不是本人,這個並沒有交代。但我認為這個張小敬並非不良帥。第一,這本書的作者是誰?姚汝能啊,張小敬的崇拜者,不排除將這個風頭讓給自己的偶像的可能。而且《長安十二時辰》是小說,姚汝能所注《安祿山事蹟》是歷史,兩者不應該混為一談,作者應該是以史造事,所以更接近歷史的真像應該是:割下楊國忠的張小敬就是張小敬,而不良帥的張小敬不是張小敬。

    第三:最牛逼的人物,別看電視劇和原著把李泌和張小敬描述的那麼厲害,其實真正的厲害的人物卻是一個被嚇得尿了一褲襠的小官,他的名字叫元載,寒微出身,最後一路青雲,榮登相位,獨攬大權,李泌都無法與他抗衡,可想這個人物的本事。書中也埋下了伏筆,連李泌侍女檀棋這麼聰明的能幹的女子,在看到元載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在兩個陣營裡輕鬆轉換,也漏出了深深的懼意。所以無論是電視劇或者小說,不妨獎元載列為重點觀察物件,你會發現這個人物的城府和心術是那麼恐怖。

    個人意見,不喜勿噴,支援

  • 3 # 春暖花開面向大海123

    《長安十二時辰》製作精良,考據嚴謹,每一處細節潤物細無聲,令觀眾夢迴大唐,劇

    中出現的食物更是大有文章。故炮製這份“長安美食排行榜”供大家遊覽長安城時參

    考。如有錯漏請指正。

    【無處不在的胡餅】

    劇中第一次出現時,崔器將這枚餅放在阿兄遺體旁祭祀。 這應是一枚胡餅。唐

    朝“餅”的概念比較寬泛,有說“餅之言並也”,可以理解為加水調和的麵食都

    叫“餅”,饅頭啥的也算。胡餅類似新疆的饢,烘烤而成,金黃酥香,上面撒有芝麻,

    再用饢針在上面扎出美麗的花紋,可包入各類餡料。這種脆口的餅是西域舶來品,此前

    民間吃蒸餅居多,足見唐朝百姓生活“胡化”的程度。胡餅在當時非常流行且深入民

    生,白居易就有寫“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的詩句。這枚香酥小餅在劇中

    反覆出現,是居家旅行必備之主食。

    【葡萄酒】

    狼衛曹破延在城外被焦遂救起後,讓喝一杯解凍,後面倒出來是暗紅透明的液體。姑且

    判斷為葡萄酒,不同於自古以來的本土五穀釀的酒,葡萄酒更甜醇,有特殊的木質芳

    香。《酉陽雜俎》裡記載名為崑崙觴的酒,用黃河源頭水釀造後色赤如絳,不過這應該

    是傳說中的物品了。雖然漢代早就引入這種水果,卻囿於種植技術和條件不能推廣。直

    到唐時,高昌進貢了豐富的葡萄品種和釀造技藝後,這種舶來的飲料才徹底興盛起來。

    葡萄酒和胡餅一樣,都是帶有西域邊塞色彩的意象,常常在詩歌中出現。李白亦有“蒲

    萄酒,金叵羅“之句。

    【火晶柿子】

    火晶柿子產自陝西臨潼驪山,對,就是溫泉宮那個驪山。柿子在陝西種植歷史悠久,是

    否玄宗時就有此品種不可考,但紅柿的出現至少可以追溯至秦。劇中,張小敬用一枚吸

    管似的餐具紮在柿子上直接吸汁水,蓋因火晶柿子沒有口感粗糙的纖維和核心,汁水豐

    沛,蜜甜不澀;而且不是貴价水果,在市集上方便購買。唐代人對柿子這種本土平民水

    果十分喜愛,關於其的詩歌數不勝數,劉禹錫還專寫了一首《詠紅柿子》,曉連星影

    出,晚帶日光懸。

    【水盆羊肉套餐】

    這是劇中被 cue 次數最多的美食。從古至今,水盆羊肉在長安美食界中享有特殊的地

    位,去過陝西的朋友都能領略。說白了,一碗羊東加上燉煮的羊肉若干片,配以蔥蒜。

    這並非普通的一碗湯,火候要熬到湯色清澈鮮入極致,最好連吊湯的骨頭都燉得酥糜

    了。此菜在唐時可能不叫“水盆羊肉”,並未查到相關記載。有說水盆羊肉是“羊

    臛”演變而來,應當不是,後者是一種類似羹糊的食物。劇中的水盆羊肉和月牙饃的搭

    配是目前認可的傳統經典吃法,或把饃掰碎泡入湯中,或就湯吃餅。至於流行在水盆羊

    肉里加粉絲、青菜,應當是現代改良。

    【芝麻糖球】

    波斯僧給坊裡小朋友發的甜食,因為一閃而過,只能看出是油炸的麵糰,外面沾著白芝

    麻。唐代甘蔗種植業發展,有了豐富的甜味劑,甜品糕點一類也有極大的豐富。《燒尾

    宴食單》殘篇裡光是麵點就有數種,其中有一味巨勝奴,註解是酥蜜寒具,即油炸過的

    饊子裹蜜,有些像現在能買到的蜜貢、糖麻花,撒上些芝麻,齒間纏綿。寒具初指 d

    供人在斷煙火的寒食節餓乾糧,後來多指饊子,及至清代,芝麻團一類放得住的油炸點

    心也可算進去了。食單還有一味見風消,注為油浴餅,油炸過的甜薄餅,都是上好的零

    嘴選擇。像這類酥脆香甜的蜜炸面果,重用了人類身體最喜愛、獲得代價最昂貴的兩種

    材料——油和糖,也可看出唐代的物質豐富吧。

    【烤肉串】

    狼衛在藏匿的地點休整飲食,其中一個人拿出樹枝穿肉在火盆上烤。狼衛的背景是突厥

    人,《資治通鑑》講李承乾愛效仿突厥風俗,吃飯要“作八尺銅爐,六隔大鼎,募亡奴

    盜民間馬牛,親臨烹煮”,更“斂羊而烹之,抽刀割肉相啖”,總之就是要有遊牧民族

    的霸氣。其實不止他,大部分貴族也喜歡這種豪邁的飲食方式。千年前的肉都是有機

    的,想想一塊鮮殺的羊肉,立刻被穿到樹枝上,置於炭火上炙烤,油脂滋滋滴著,一口

    撕咬下去,尚且帶粉的肉中間夾雜幾絲血絲,嫩得牙齒打顫。

    【餺飥】

    薄,大火燙熟,“非直光白可愛,亦自滑美殊常。”別看它是一碗麵,其實它也是一碗

    餅。就是和胡餅同宗同源的湯餅一脈。面片看似簡單,實則最考驗廚師手裡工夫,單和

    面就能決定扯出的面片是否筋道綿軟,且在沸水中翻滾幾下就要出鍋,對案板水平考驗

    嚴苛。怪不得聞染要琢磨這麼久,才能給張小敬上一碗合格的面片湯。

    餺飥是最日常的一種食物,就像家裡做的家常面,豐儉由人。素面加些鹽、蔥花也可,

    燉了肉做湯頭也可。難怪陸游吃這樣一碗麵都要寫一個朝飢食齏面甚美。

    【水煮羊】

    在後院議事時,張小敬一邊吃肉,一邊推理。目測這道菜應該是水煮羊肉,再配煮肉的

    湯,原湯化原食。也是西域的遊牧民族,喜歡水煮羊肉至半生不熟,切開極嫩,有血絲

    相連。羊肉好,入口即化。有軼聞說武則天喜吃冷切羊,白水煮過後再冰水湃,雖然和

    她禁屠宰的歷史不太符,聽起來倒也是一種美味。水煮羊肉對食材本身的要求極高,也

    只有在那樣無汙染的時代,才能“玉盤初鱠鯉,金鼎正烹羊。”

    【狼肉多吃】

    第八團的狼肉宴,實在令人無法忘懷。老兵亦老饕,對飲食的想象力令人歎為觀止。當

    然,狼肉並非常規食材,也無相關資料可尋,只是眾人口中對狼肉的做法實在叫人垂

    涎。一邊烤一邊燉,骨頭熬湯,灑上鹽花,熱騰騰的一碗,正好用來一暖苦戰的兵士的

    心。最絕的提議是一名何姓士兵說的:將狼油留下,挑狼脊肉切了薄薄的肉片,用鐵鍋

    略煎後化上狼油,撒了鹽花,附在胡餅上一口吞下。這是何等冷酷冰河下砸出來,鐵骨

    錚錚的美食品味。

    【煮茶】

    上元節的長安城裡,每個人都在喝茶。李泌在煮,太子在煮,右相也在煮,不過他們烹

    茶的方式好像在烹飪。與現代喝茶的清澈本味不同,以前飲茶確實要加許多佐料,鹽,

    蔥薑蒜,西域來的各色聞所未聞的香料,煮出來的“茶湯”也確實像一碗湯。劇中此時

    陸羽《茶經》應當未成,煮茶手法也不必追求章法。

    【郎官清】

    封大倫與元載飲宴時,菜色看不分明,不過兩人提到飲的酒是郎官清,且價值不菲。

    《唐國史補》有提到郎官清出自蝦蟆陵,應是一種名酒。此地在一百零八坊的常樂坊

    內,是產酒的繁華之處,白居易《琵琶行》裡女主角的故鄉。因名字裡有清,不妨認為

    這是一種清酒。顏色清澈,工藝複雜,與一般手工釀造的濁酒大不相同。

    【靖安司伙食】

    多日未歸家守衛長安的靖安司伙食,一碗粥配一個胡餅。唐代食粥花頭不少,最聞名的

    就是胡麻粥,加些芝麻,香濃營養。稀奇些的有杏仁餳粥,餳是麥芽糖稀,此粥是寒食

    的節令產物。李商隱寫“粥香餳白杏花天”,可知其甜美潔白,恰適合春天用。

    靖安司發放的粥裡有些泛紅,燒尾宴恰有一味長生粥,即棗肉沫糊粥,很有可能就是這

    一道。紅棗滋補,又富含維生素,非常適合腦力勞動多的官員們。

    【右相家夕食】

    令吉溫魂牽夢繞求之不得的一頓飯,是劇中少有的搞笑橋段。夕食便是飧,晚餐是也。

    初看十分簡單,不過兩葷一素,其實唐時晚宴也不過是一張案臺,幾品飯菜,實行分餐

    制。唐代養雞普遍,雞肉易得,與綠蔬同煮也尋常。另一道菜難辨真身。值得稱道的是

    這碗烏米飯,又稱青精飯。《本草拾遺》雲:“取南燭莖葉搗碎,漬汁浸粳米,九浸九

    蒸九曬,米粒緊小,黑如瑿珠。”此飯來自道教,但養生功效被世人認可,為文人所追

    捧。“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杜詩為此飯養顏認證。

    另幾碟佐料實在難辨,或為一碟粗鹽,一碟胡椒,並一盞琥珀色酒。

    【羊肉泡饃與冷淘】

    本來準備草草地將這碗泡饃歸入水盆羊肉套餐裡,卻被陝西朋友制止,雖然看起來形式

    差不多,但兩者原料不同,配的饃用的麵糰不同,器物也不同。羊肉泡饃更像是水盆的

    分支。不過,陝西用羊湯泡饃的歷史早在唐前就已出現,回族的“飥飥饃”也已傳入,

    羊肉更是主流的肉食。想來,玄宗時候,已有專門的泡饃,未必不可能。

    反派龍波頭一次吃飯,手裡端著一碗狀似放足了辣子的過油肉拌麵,面碼豐盛。比餺飥

    細些,更接近現代麵條形態。《齊民要術》稱之“水引”。當時長安是否有拌麵未可

    知,涼麵是鐵定出現了,有個更風雅的名字,冷淘。或用槐葉等植物擰的碧綠汁水,和

    入面中。煮熟後再置入冰窖冰鎮,因為要用冰,著實是個稀罕物,吃起來“經齒冷於

    雪”。一般專供夏令,也不是上元節該有的產物了。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中怎麼提高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