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醫健康圈

    現在小孩子患糖尿病有增長的趨勢,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先天的不足,後天的病變等等,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及時發現,究其原因,對症下藥,才能還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

    孩子得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糖尿病患者中帶病生存者增多,造成群體基因庫的變化,進而使兒童糖尿病的患病人數增加。

    還有不少兒童的飲食中高脂肪、高熱量的成分大增,直接造成身體脂肪的過度堆積,成為糖尿病發病率上升的主要誘因。

    再一點現在兒童戶外活動與鍛鍊的機會大大減少,而運動不僅是良好的減肥手段,也是抵禦糖尿病侵襲的有效方法,因為運動除本身可以消耗糖,使血糖降低外,還有利於胰島素受體的增加。

      糖尿病是一種危害較大、且頑固難治的疾病,患者不限於中老年人,各種年齡段都可發生,治療糖尿病需要根據原因來治療,並且需要控制日常的糖攝入量,才能更好的緩解糖尿病所帶來的症狀。病雖難治,但我們也需要有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才能抵抗頑疾。

  • 2 # 桔沃家庭農場

    主要生活條件好,有的父母讓孩子任性吃,有時候照顧不到就讓孩子長期吃快餐面,肯德雞之類的垃圾食品,造成孩子超胖,胰島細胞負擔過大,最終成為血糖超高。目前臨床上採用中藥治療,孩子的血糖恢復很快。

  • 3 # 御臻泉印

    首先我想講的是。不僅僅是得糖尿病的,越來越年輕化。很多病種也越來越年輕化。你比如說像高血壓。高血脂。癌症。結石等一些疾病。這疾病的發生。與我們的生活習慣飲食生。生活規律有很大的關係。作為孩子的家長,對孩子的飲食一定要做好管控,讓他對某一樣食物在吃的時候一定要有規律。不要吃起來沒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作為父母的,也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從我自己做起。每天早睡早起。減少熬夜。有一個好的作息規律。現在孩子得糖尿病,主要是飲料。還有糖果。尤其是像冰紅茶。可口可樂這類飲品,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有的孩子一天能喝三四瓶。人體的胰腺液在分解糖的時候能力是有限的。如果體內含糖量過多,勢必會增加胰腺的分泌負擔。所以現在孩子越來越多得糖尿病。很多病種也越來越年輕化。養成好的生活規律。做好人的自律。好的生活習慣。多運動。這些疾病自然而然會遠離。祝您和您的家人身體健康。

  • 4 # 瘦龍健康

    為人父母,都有這樣一種體驗,孩子生病的時候,哪怕只是輕微咳嗽,也會很是心疼,而且一直憂心忡忡,直到看到TA好轉。

    但是,非常殘酷的一件事情就是,偏偏有些疾病,比如1型糖尿病,可能會讓家長,連同孩子,餘生都要揹負著如臨深淵般的困擾

    而他自己,因為頻繁的胰島素注射,導致大腿處皮下組織嚴重損傷,情緒狀態總是不斷陷入『崩潰-重建-再崩潰』的死迴圈中,甚至到後來出現夜盲症、慢性腎病等各類併發症。

    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這樣折磨人的“終生”疾病背後,卻有著一個更為可怕的事實:患者在急劇增長,5歲以下孩子的發病率,也近乎詭異得呈現逐年飆升的態勢……

    20年間1型糖尿病增加近4倍

    2014年的一項研究發現:1997年到2011年間,上海兒童的1型糖尿病發病率,每年增加14.2%。

    按照這個速度,1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將在短短4年內(2016年到2020年)翻一番,到2025年,患病率將增加6倍

    在浙江,2007年至2013年間,1型糖尿病發病率每年增加12%,更糟糕的是,5歲以下兒童的發病率每年增加33%以上

    如果你覺得對於1型糖尿病來說,成人是安全的,那最新的資料恐怕要讓你失望。2018年1月,《英國醫學雜誌》(BMJ)釋出了,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一項相關研究。

    結果發現:在過去的20年間,中國15歲以下的1型糖尿病發病率迅速上升,增加了近4倍,與此同時,在新發的5018例病患中,65.3%的患者年齡超過20歲

    不止中國,事實上,自20世紀中期以來,許多歐洲和北美國家的兒童,1型糖尿病的發病率也一直呈現上升趨勢。

    舉例:1925—1995年在挪威,10歲以下兒童糖尿病發病率⑤

    很多人都知道,2型糖尿病可能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飲食方式引發的,但1型糖尿病到底是什麼造成的呢?在挖掘深層原因之前,得先足夠了解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死亡or外源胰島素?

    當我們吃東西時,身體會將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轉化為糖(葡萄糖),這時候血液中的葡萄糖就會迅速升高。

    為了避免血糖過高,胰腺就會分泌出胰島素來“工作”,一方面把葡萄糖送到細胞中,給人體提供能量,另一方面加速葡萄糖合成糖原,還會把多餘葡萄糖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

    總之,這個過程能幫你把血糖降下來,是一個人保持健康狀態的『關鍵程式』。

    但是,1型糖尿病的患者,卻幾乎或者完全喪失了製造胰島素的能力。

    造成這種現狀的一個重要緣由就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像是被下了蠱一樣,不分青紅皂白地攻擊和破壞胰腺中生產胰島素的細胞。

    當1型糖尿病來臨時,常常會出現諸如飢餓、口渴、尿頻、視力模糊、莫名其妙的疲倦、體重減輕等病症。

    僅僅是這些可能還不足為慮,但它所帶來的併發症才真正讓人心生畏懼,比如可能隨時發生的低血糖、酮酸中毒,再比如較為長期的慢性併發症:慢性腎病、神經損傷、心血管疾病、面板感染……實際上,糖尿病腎病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

    2012年的相關新聞

    所以,一旦患上1型糖尿病,它基本是不會消失的,要麼面臨死亡,要麼終生與外源胰島素作伴,餘生還會持續揹負著“我和別人不一樣”的心理壓力。

    可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被1型糖尿病糾纏?背後“真兇”到底是什麼?

    什麼兒童1型糖尿病越來越多?

    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真正觸發1型糖尿病的原因,醫學界還是沒有定論,不過,有幾個可以挺高的相關風險因素

    →遺傳因素,比如父母患有1型糖尿病,那麼,孩子患此病的風險相對較高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比如引發腮腺炎、脊髓灰質炎的病毒,可能在1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自身免疫系統缺陷,比如甲狀腺疾病,會增加患1型糖尿病的風險

    →其他因素,比如化學毒素

    當然,這些都是指泛類的歸因,真正涉及到具體的因素上,科學界在這些年的深究中,確實也挖到了一些:

    牛奶(含酪蛋白A1的)

    《飲食的悖論》一書的作者,美國心臟病專家Steven Gundry,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就曾提到過:

    2000多年以前,北歐的奶牛發生了一種自發性的基因突變,使得它們乳汁中的蛋白質,從正常的酪蛋白A2,轉變為酪蛋白A1。

    酪蛋白A1會轉變成為一種類似植物凝集素的蛋白質,名字叫β-酪啡肽,它會攻擊胰腺中分泌胰島素的細胞,也就是β細胞。

    而且已經有十足的證據表明:每年都會有人因為酪蛋白A1,而患上1型糖尿病。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那些有酪蛋白A1奶牛的國家,1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明顯較高。

    相關影片

    200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1型糖尿病發病率,與酪蛋白a1攝入量之間,存在非常高的相關性。

    酪蛋白A1供應,與19個國家0-14歲兒童的1型糖尿病發病率(1990-1994)的關聯圖

    當然,雖存在強關聯,但因果關係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深挖。

    →含麩質穀物,比如小麥

    1999年,科學家發現:無麩質飲食,在很大程度上預防了NOD小鼠(非肥胖糖尿病小鼠)的糖尿病發作

    圖片來自giphy

    因為無麩質飲食320天后,糖尿病的發病率從對照小鼠的64%降低到15%,在子宮或飲食中從未接觸過麩質的小鼠,發病率進一步降低至6%

    在動物模型試驗中,1型糖尿病發病率最高的動物,是以小麥為主食的,以穀物為基礎的飲食,促進NOD小鼠和BB大鼠(自發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大鼠)1型糖尿病的發展。

    這些都表明:谷蛋白攝入與1型糖尿病易感性增加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

    →維生素D缺乏

    維生素D缺乏症似乎是1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一項使用來自72個國家資料的研究發現:高緯度和接觸Sunny較少的人,患1型糖尿病的比例較高。

    →環境化學品

    在1型糖尿病的研究中,很少能引起關注的就是環境化學品的影響。

    但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是:1型糖尿病發病率的上升,與許多工業和農業化學品的大規模生產和使用,幾乎同時發生。

    大規模化學品生產始於20世紀中葉,1型糖尿病發病率的迅猛增長也以這個時間為節點開始。

    舉例,1型糖尿病的發病率與美國的化學品生產一起增加

    僅僅在個人護理產品中,就能發現許多有毒化學物質,比如雙酚A,食品包裝容器、嬰兒奶瓶中都可能經常接觸到。

    以上各種原因,都可能導致1型糖尿病,對於每個患者來說,致病原因無法完全確定。

    如果真的患上1型糖尿病,並不意味著天塌下來,也並不意味著要惶惶不可終日。

    低碳飲食和1型糖尿病

    單就前文提到的RichardK.Bernstein醫生來說,就可能給1型糖尿病患者十足的信心,他12歲患上1型糖尿病,如今已經85歲了,依舊健康積極得活著,而且還用自己的方式,救助著成千上萬有同類遭遇的患者。

    他用的方法就是低碳飲食,實際上,早在在1921年發現胰島素之前,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幾乎是治療糖尿病的唯一方法。

    Richard K.Bernstein自己開創了飲食的『6-6-12規則』,即每天吃的(淨)碳水化合物不超過24克 、早餐6克、午餐6克、晚餐12克。

    RichardK.Bernstein醫生,圖片來自army

    他嚴格避免了各種新增糖,並且少吃甚至不吃各種小麥、大麥、大米制品,連澱粉類蔬菜(比如土豆)、大部分水果、果汁也一併不攝入,奶製品裡他只吃黃油、乳酪、(無糖)酸奶,其他一概不吃,就連堅果,也是計算著碳水化合物的量來吃的。

    這樣堅持了1年,血糖開始逐漸趨於正常,對胰島素的需求量下降到1年前的1/3左右,多年以來的慢性疲勞症狀消失,情緒穩定且積極,周圍的人也驚奇的發現他的膚色開始正常。

    血檢後他看到自己的甘油三酯水平,也恢復了正常,更讓人開心的是,尿蛋白問題不再,腎功能開始趨向正常,就連醫生說不可能逆轉的黃斑囊樣水腫,也好轉了。

    是的,採用低碳飲食的方式,會讓1型糖尿病患者更好的管控血糖,並且最大限度的減少可能的併發症,從真正意義上提高生活質量

    2005年,瑞典醫生公佈了針對1型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計劃的結果,該計劃涉及每天攝入70-90克碳水化合物。

    報告顯示:患者HbA1c水平的顯著改善,胰島素劑量的減少以及全天更穩定的血糖水平。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發現之一是:3個月後低血糖發作減少了94%。

    2018年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公佈了273名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食用30克碳水化合物的調查結果,報告了異常好的血糖控制,罕見的低血糖發作和平均5.67%的HbA1c(糖化血紅蛋白)。

    在患有1型糖尿病的醫生群體中,來自阿曼的內科醫生Ali Lawati、美國生物化學教授Wendy Pogelzelski、澳洲的放射科醫生Troy Stapleton等等,都透過低碳飲食,實現了更好的血糖管控。

    從左到右依次是Ali Lawati、Wendy Pogelzelski、Troy Stapleton

    但是,一型糖尿病患者,建議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低碳飲食,避免酮酸中毒的風險,國外一個低碳和一型糖尿病的研究發現,一型糖尿病的風險的是2%左右。

    比起2型糖尿病來說,1型糖尿病顯得更加『詭譎』,因為它傷害的大部分是孩童,而且就目前的研究,基本無法從真正意義上實現逆轉。

    它的致病因素很複雜,除了無法左右的遺傳原因外,還可能涉及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

    隨著科學深挖的繼續,關於1型糖尿病的激發源中,目前能確定幾個是:含酪蛋白A1的牛奶、穀物(尤其是小麥)、維生素D的缺乏、環境化學品。

    曾經看過一個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路歷程,從7歲確診後,一直承受同齡人根本無法想象的心理壓力,還發生了好幾次低血糖事件,由於血糖管控不良,頻繁出現煩躁焦慮的情況,而且還出現了視力模糊、尿蛋白增高等併發症。

    我想說的是,我的讀者群裡種,有很多1型患者,他們都透過自己的學習,管理,控制好了血糖。

    低碳飲食是一個方向,可以讓你更好的實現血糖管控,大到減少甚至消除因高血糖所帶來的各種併發症,小到能夠平穩你的情緒狀態,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

    但是,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建議由專人指導進行。

    我相信,在未來,可能有真正實現逆轉的那一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和珅是清代大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