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墨色之藍
-
2 # 先秦士風
二者處於的時代不一樣,亞歷山大,活躍在公園前330年左右,秦始皇活躍在公園前230年左右;亞歷山大生活的時代是戰國秦惠文王時代,亞歷山大最厲害的就是馬其頓方陣和他的個人能力,如果真跨越高山來到中國(戰國時期),估計史記上會記載,西有夷侵入,滅之。自春秋以來,從幾百個諸侯國到戰國七雄,打了幾百年,這個時期,中國的軍事理論思想已經發展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秦國經過了商鞅變法,一躍變成了超強戰國,惠文王時期,從君主到大臣士兵,整個國家充滿了勃勃生機,政治清明,軍事外交都無懈可擊,最厲害的還是秦法,保證了戰爭的動員能力;亞歷山大來了,撐死了10w人遠征,後勤,兵員補充能力都是問題。亞歷山大個人的指揮能力是沒得說的,亞歷山大能橫掃歐洲,他個人能力佔很大一部分因素,但不可持續,否則為何亞歷山大一死,帝國就四分五裂,秦強大的是根本,有秦法做根基,綜上,亞歷山大別說遇到秦始皇了,就惠文王時候就死得很難看了
-
3 # 天下行走
沒有假如,既然提出假如了,歷史書上會出現這麼一句話,有敵西方來,秦遣一將滅之!
亞歷山大的方陣笨拙,在西方那些小打小鬧的地方無敵,在秦軍面前,一陣箭雨,戰車衝陣,亞歷山大幾乎已經沒有做戰能力了。
秦軍的箭陣這裡不詳解,可以自行了解下。
亞歷山大方陣就先扔長茅過去打亂對方陣行,再衝陣,長茅能比箭飛的還遠,亞歷山大連戰車都沒見過的人,一個在村裡打戰得了第一的人,去挑戰一個軍隊,涼的很,要是真遇到了,亞歷山大絕對是西方不願提起的名字,是西方不願回首的歷史,太丟人了,人都沒見到,就全軍沒了!
-
4 # 歷史鹹談
不請自來。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是,這兩個人亞歷山大和秦始皇不在同一個年代,相差了將近一百年,亞歷山大是和秦始皇高祖秦惠文王一個時代的人。這兩個人的軍隊不可能遇到一起,而且當時的交通狀況也讓兩個國家沒有任何交流,互相不知道對方的存在。
如果真的是兩個人的軍隊能遇到一起,我想秦始皇的軍隊會完虐亞歷山大吧。要知道,在秦始皇滅六國的過程中,都基本上是出動十幾萬,幾十萬大軍,交戰雙方的兵力在一塊都有一百萬的。這樣的大規模戰役是古希臘不可想象的,古希臘是以城邦為單位,共同組成希臘王國,雖然亞歷山大征服了比戰國七雄總面積還大的土地,但是,他沒有那麼多的人。他們的戰爭都是幾千人,幾萬人的作戰,和秦始皇當時的環境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還有,就是我們看看兩方的作戰人員的素質。秦始皇時期,他的軍隊是經歷一兩百年戰火洗禮,士兵從祖輩開始,就已經開始和山東諸國和匈奴開戰了,又經過商鞅變法,把士兵的待遇進行提高,有晉升渠道,讓他們一個個都爭著搶著上戰場,而且從小就開始有目的的開始訓練。所以說在秦國的軍隊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經歷過幾次戰役的老兵。
再看看亞歷山大的軍隊,是從平民中選取人員充當中層軍官,底下都是一些奴隸。戰爭失敗了,責任全是奴隸的,勝利了,獲得的財富都是奴隸主的。所以奴隸沒有幾個是真心想打仗的,沒有精氣神的。而且,雖說亞歷山大征服了整個地中海領域,但是他的軍隊只適合城邦戰,不適合大規模戰役。
再我們再看看他們的戰法。在秦始皇時期,中國古代已經出現了很多兵書了,想《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鬼谷子》等等,已經大行於世,那些有名氣的將領都是兵家傳人。而且他們的將領都是從小開始接受父輩或者老師的教誨,親自帶兵打仗實踐出來了的。所以那個時候,中國的軍隊作戰早就擺脫了野蠻式戰爭,開始有了軍種的配合,有了各種兵不厭詐………而同時期的歐洲,他們還是沒有任何章法,全憑藉個體的身體素質,沒有配合,沒有計謀。
最重要的我們看看他們的武器裝備。中國古代科技一直領先全球,秦朝的科技水平,尤其是軍備方面,有的令我們現代人都歎為觀止。那時候已經有了流水作業,有了秦朝時期的高速工路,有了那個時候的畜力火車……而且當時制鐵技術已經成熟,軍隊開始大規模配備鐵兵器。而且當時的軍備,每個上面都刻有製造者的資料。以至於當時的軍備沒有濫竽充數的。
而同時期的歐洲,完全和我們比不起來,科技上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只是在藝術上和哲學上有了一定的發展。
綜上所述,秦始皇的軍隊與亞歷山大的軍隊遇到了,完全可以把他打的屁股尿流。兩者完全沒有可以可比性。
-
5 # 雙馬尾班長
從時間上來講,亞歷山大軍團和秦始皇軍隊是同一時期的產物,現在亞歷山大帝國的鼎盛時期,秦帝國並沒有完成統一,但是由於時間差幅並不是很大,兩者仍然具有很有意義的可比性。
圖為亞歷山大
在意志上,秦帝國軍隊由於百戰百勝,士氣可以說是非常高昂,相比亞歷山大以領袖氣質給予士兵勇氣,秦帝國軍隊更多是依靠戰友們之間的紐帶聯絡衝鋒陷陣,勇往直前。可以想象,在兩軍發起進攻的時候,亞歷山大會一馬當先衝入秦帝國軍隊陣列,秦帝國軍隊也會團結一心與馬其頓軍團拼命廝殺,從戰鬥意志和精神上來講,只要亞歷山大不死,雙方軍隊都不會退縮。
圖為秦帝國軍隊
而從戰法上來看,亞歷山大更傾向於將馬其頓軍團以方陣的形式在正面與敵軍對抗,而自己則親自率領騎兵繞後攻擊敵軍指揮中心和防禦薄弱點,這一戰術和隆美爾在北非的所作所為並無差異。秦帝國軍隊則更偏向於使用弓箭進行消耗,然後以步兵從兩翼包抄,以靈活的戰術在各個方向發起進攻,由於秦軍縱列戰場縱深一般都很長,亞歷山大其實很難快速打掉秦帝國軍隊中的核心人物。
圖為馬其頓方陣
但是反過來看,由於馬其頓軍團的兩翼相對薄弱,還有可能在亞歷山大還沒有找到秦軍指揮官的時候,秦軍就已經衝入到馬其頓方陣中搏殺起來,長矛由於在近戰中並不靈活,新帝國軍隊其實可以很容易地消滅在正面牽制的馬其頓軍團,進而追擊亞歷山大的騎兵,也就是說,亞歷山大雖強,但卻無法避免馬其頓軍團在正面段時間的交戰中崩潰,這也是秦帝國軍隊勝利的關鍵。
-
6 # yy153718520何曉寶
說到近戰 馬其頓一是五到七米的長矛方陣 兩翼的夥伴騎兵 再加上格鬥步兵 遠端武器是彈弓和投槍
從秦始皇墓發掘出來的 秦軍也有五米以上的長矛 還有四到兩米的好幾種戈 騎兵秦軍也有 還有戰車 經過考證 秦軍的輕騎兵其實是雙馬戰車部隊 快速機動 然後以車身為屏障 用弩來殺傷敵人
想像一下 兩軍對壘 馬其頓方陣向秦軍緩緩推進 從二百步距離開始 秦軍開始放箭 馬其頓方陣步兵只有臉盆大小的盾牌 只能硬抗
馬其頓夥伴騎兵出動 秦騎兵出動攔截 假設秦騎兵不敵 輕騎兵出動 弩箭掩護 重戰車出動 雙方混戰 馬其頓 格鬥兵出動輕步兵掩護 秦軍戈兵出動 輕騎兵列陣 弩兵出動 混戰
此時 雙方 長矛兵交手 假設 秦軍處下風(發掘的古墓 五米長矛最多三排)秦部分騎兵 輕騎戰車 圍馬其頓方陣遊走由側翼用弩箭點射(馬其頓沒有騎射部隊)馬其頓無法分出騎兵去追趕秦騎射兵 又無法攻擊秦軍輕戰車組成的壁壘(每輛輕戰車有弩手還有戈手)格鬥步兵也被秦長短戈步兵包圍(馬其頓 以長矛方陣為主 格鬥步兵為輔 秦軍剛好想反)所以 當秦軍長矛兵與馬其頓軍交手後 還能分一部分戈兵攻擊馬其頓軍側翼 此時 馬其頓軍輕步兵發揮做用 用投槍和彈弓 攻擊秦戈兵 …但也僅此而已 馬其頓最大的軟肋就是側翼和後方 只要秦軍這隻部隊頂住投槍和彈弓 就將是單方面的屠殺
然後 我們需要關注的就是以夥伴騎兵為主和一長矛方陣為主的兩個戰場 哪支馬其頓部隊先被消滅的問了(這還是以 把弓弩的做用減去三分之二的結果)
-
7 # 米南德王問道
如果亞歷山大的馬其頓軍隊與秦軍遭遇,那麼有大機率是完勝的。因為從軍事組織的角度來看,馬其頓軍隊比秦軍整整高出了三個等級。這種戰術代差,讓秦軍很難在交戰中創造或把握住機會。反過來,倒是可以讓馬其頓人有多種選擇。
要推演秦軍和馬其頓軍隊之間的戰鬥過程和結果,最好的辦法就是看看彼此之間的對手。在這個方面,馬其頓人是佔據絕對優勢的。他們不僅在同巴爾幹蠻族和色雷斯部落的戰鬥中獲勝,也在同希臘城邦和波斯帝國的戰爭中,取得完勝。即便是在遠離本土的戰場,遭遇了可怕的中亞遊牧騎兵和印度河流域的戰象,也打的有模有樣。
反觀秦軍,除了和六國對手及邊境的小部落交戰外,是缺乏其他水平級對手的。你從兵馬俑出土的軍陣就能觀察看到秦始皇時代的秦軍,依然處於一個非常低劣的水平。儘管在封閉的東亞內部,可以稱王稱霸。但真的遇到了西亞和地中海地區的對手,就很難從容逼迫。
很多人將秦軍崛起的戰國時代,視為東方步兵崛起而傳統戰車衰退的時代。這話固然沒錯,卻不全面。因為戰爭的規模擴大,促使秦軍等戰國軍隊,大幅度的提高了步兵比例與重要性。但古老的戰車在軍隊中,依然有著很重要的地位。除了全軍的統帥,步兵部隊中的下級軍官,同樣搭乘小的戰車指揮編制內的步兵。就連負責側翼掩護的騎兵部隊,都需要接受戰車部隊的指揮。那些從義渠人中招募的輕騎兵,更像是為了掩護戰車部隊而設立的“輔助部隊的輔助部隊”。地位與重要性之低,可想而知。
毫不客氣的說,將戰車從當時的秦軍中剝離,就可以導致秦軍整個指揮鏈的解體。這樣的情況在當時其他的世界性帝國軍隊裡,是難以見到的事情。就是印度河地區的軍隊,都已經將戰車同步兵部隊脫離部署。但這卻不能保證他們在馬其頓軍隊的攻擊下,全身而退。甚至就是作為馬其頓手下敗將的波斯軍隊,都讓印度人忌憚不已。
波斯軍隊從一開始就已經將戰車請出了自己的主要兵種。雖然保留了作為特殊武器使用的捲簾戰車,但絕非戰場上的必要武器。他們更依賴同時訓練射箭與肉搏的步兵部隊,搭配各種厲害的騎兵力量作戰。他們也正是靠著這種體系優勢,在公元前6世紀時稱雄世界。將對戰車依賴程度不一的呂底亞、巴比倫、埃及和印度,逐個擊敗。
但到了亞歷山大東征的時代,波斯軍隊的慣用套路也已經變得落後。在當時的波斯軍隊中,最可靠的步兵已經由僱傭的希臘重步兵擔任。他們不僅在著名的希波戰爭中,屢次擊敗入侵的波斯大軍。還在後來一系列同波斯人的接觸中,展現了自己獨特的步兵技藝。因此,波斯人不但大量僱傭希臘步兵作戰,還將自己的本族部隊也訓練成希臘式的步兵。
只是馬其頓軍隊的戰術體系,是在希臘人的基礎上進行再次升級的結果。他們不僅用更長的步兵長矛,壓制希臘人的步兵方陣。還用訓練的更好,更為善戰的衝擊騎兵,屢屢擊破波斯人引以為榮的騎兵力量。單個波斯騎兵的戰鬥力,完全可以在馬其頓的大部分騎兵之上。但在編隊作戰中,波斯騎兵的組織與理念劣勢,經常限制了自己的發揮。
馬其頓人也將各類可以招募和籠絡的同盟軍力量,加入自己的軍事體系。從騎兵、重步兵到各類輕步兵,應有盡有。指揮官發揮正常時,便可以依靠這些強大的個體,捏合城一個無堅不摧的整體。波斯人經常佔據某個區域性優勢,並在整體兵力上保持壓制。但在戰場出現特殊情況時,他們的組織水平已經無法驅動大而無當的軍隊。相反,馬其頓人的軍隊則是可以經常抓住機會,將波斯軍隊的指揮中樞切斷。
所以,認為秦軍和馬其頓軍隊是同級別對手的想法,是非常有問題的。雙方從未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發展程度更是相差甚大。雖然很多人在心理上不能接著這點,但秦軍不僅不是馬其頓人的對手,連敗於馬其頓的希臘、波斯和印度人,都不能打過。歷史如果真給了雙方碰面的機會,只怕秦軍會在數次交戰後就宣佈折服。
-
8 # 博物館的狐狸
亞歷山大打到東方,大機率會提前一百年滅亡秦國,因為一位魏華人會幫忙,兩大歷史變數都有利於馬其頓。
我們可以虛擬一次希臘文明與華夏文明的武力交鋒。
亞歷山大和秦始皇根本不是一個時代的,所以他碰上的只能是秦始皇的爺爺的爺爺——秦惠文王。
如果臆測雙方交戰的結果,那麼秦國的情況並不樂觀,亞歷山大有一定機率滅掉秦國。
假想歷史:亞歷山大十萬大軍兵臨隴西
真實歷史上,亞歷山大死於公元前323年。這一年,秦國為惠文王在位。而且就在亞歷山大去世前夕,秦惠文王剛剛自立為王,而且已經對魏國取得全勝,奪取了河西地區,並且和齊、楚會盟。
我們假設亞歷山大沒有死,而且沒有去印度,而是直接向北進入阿姆河、錫爾河流域,擊破當地塞種部落,然後進軍西域地區。隨後,亞歷山大率馬其頓遠征軍征服城邦諸國、烏孫、月氏,穿過河西走廊。大約在公元前323年,馬其頓遠征軍抵達隴右,開始與秦國接觸。
我們再假設,刨去沿途損失,亞歷山大遠征軍應該有四萬希臘-馬其頓軍隊、數萬波斯附庸軍、以及沿途收編的遊牧部落。亞歷山大統轄的總兵力,估計為十萬人級別(少於這個數字,很難打到東方),其中假設步兵為八萬,騎兵為兩萬。這十萬大軍將直接與秦軍交鋒。
秦惠文王能否擊敗亞歷山大的十萬大軍?
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從秦惠文王和亞歷山大大帝的兵力、態勢來估算,交戰結果雙方各有一半勝算。
當時的秦國已經完成變法,擁有戰鬥力一流的軍隊,以及高效的國家動員體制。當時秦國的國力,壯丁至少可以動員20-30萬人。但這些都是理想狀態下的秦國。秦國不僅有優勢,同樣也有致命的劣勢。
秦國最大的劣勢,就是四面樹敵。公元前323年前後,秦國周邊的楚國、魏國、南韓、趙國、蜀國、義渠都與其為敵,而且每一個對手都有強大的軍力。
另一方面,秦國雖然在變法後國力不斷增強,但尚未達到後來那種壓倒六國的強勢。秦國能夠動員的人力物力只有關中平原一地。
真實歷史的數年後(公元前318年),魏、趙、韓、燕、楚五國就發動了聯合攻秦,同時義渠也配合此次進攻。
如果秦惠文王能夠集中兵力對付亞歷山大,是有可能擊敗馬其頓的。因為,秦軍有這個實力。就在公元前318年的修魚之戰,秦軍在樗裡疾指揮下大敗關東聯軍,斬首八萬。
從修魚戰役來看,秦軍主力精銳肯定有十萬人以上(刨除各地守軍),足以匹敵亞歷山大的十萬遠征軍。
歷史存在兩大變數,足以導致秦軍戰敗
但這場虛擬戰爭,第一個最大變數是亞歷山大。
如果僅僅是十萬馬其頓軍隊,雖然擁有嚴明的紀律、高效的組織、強力的騎兵,但對於華夏軍隊而言並非什麼神奇之處。如果由其他馬其頓將領指揮,比如塞琉古、安提帕特、歐邁尼斯、托勒密等人,那麼並不會創造什麼戰爭奇蹟。秦軍也有樗裡疾、司馬錯、魏章、張儀等名將,足以憑藉地利、人和輕鬆殲滅馬其頓軍。
但馬其頓的最高統帥卻是亞歷山大,而不是別人,這是一位天才指揮家,擁有敏銳的判斷力。秦國面臨的種種不利條件,肯定會被亞歷山大充分利用。所以,即使秦軍能夠調動十萬甚至二十萬大軍迎戰亞歷山大,但戰爭結局卻並不樂觀,因為主動權在亞歷山大一方。
另一個巨大變數,則是公孫衍。
公孫衍,在中國史書上並沒有張儀、蘇秦、樂毅、白起這樣大的名氣。但公孫衍文武全才,擁有超前的戰略眼光,在特定條件下絕對能改寫歷史。
公孫衍出身魏國,原本是秦國大良造,一度指揮秦軍擊敗魏軍,收復河西。但此人後來卻叛逃到東方,並且最先倡導“合縱”,聯合關東六國反擊秦國。公元前323年,恰恰是公孫衍“合縱”取得巨大成果的時候,公孫衍已經獲得燕國、趙國、齊國的相位。
如果亞歷山大從西邊進攻秦國,公孫衍肯定不會放過這天賜良機。此時,張儀正在魏國擔任魏惠王的相國,主導秦國與魏國的聯盟。但這種聯盟,是秦國大軍壓境逼迫而成的。如果秦國大軍的威脅不存在了,公孫衍必定會提前四年發動計謀,將張儀趕走(歷史事實是,公元前319年公孫衍設計趕走張儀,次年發起合縱戰爭)。
關東六國面對馬其頓這種外敵,是不會馬上和秦國同仇敵愾的,一定會落井下石,從東方夾攻秦國。
在這種情勢下,秦惠文王面對的將是比秦二世更慘烈的歷史局面。如果秦惠文王,同時能夠西邊殲滅亞歷山大,東邊擊破公孫衍的合縱,那麼絕對是超級天才了!
回覆列表
看是在哪裡了,如果是北極附近的話秦始皇輸的可能性最大。亞軍團在老家作戰,首先不用適應寒冷的氣候條件而秦軍則要考慮這些,秦軍屬於北溫帶冬季最低溫度在零下15-30之間 但北極附近最低氣溫應該在-40-50之間再加上又是長途行軍,所以後勤保障是一個問題如果採用游擊戰的路秦軍必敗,如果是在秦軍的領域內估計亞軍團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