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萱萱媽xxm
-
2 # 小小思維家
我們該如何跟孩子聊“死亡”?如何教育孩子面對“死亡”?
死亡教育對幼兒形成正確的“生死觀”,以及是否能夠恰當的處理面對死亡的負面情緒尤為重要。所以面對孩子的“死亡提問”,家長可不能敷衍了事。
尋找一些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繪本圖書,透過生動和色彩鮮明的圖畫,讓孩子在故事中探到自己的影子,引發情感的共鳴,進而更好的感知和理解死亡。這裡介紹一些繪本,供大家參考。
《爺爺變成了幽靈》《湯姆的外公去世了》《獾的禮物》《爺爺的天使》《長大做個好爺爺》《活了一百萬次的貓》《想念五月》《蘇菲的傑作》《當鴨子遇見死神》《天空在腳下》《天使米琪的十四堂課》
不少家長應該有這樣的經歷,當家中某位老人去世,孩子問老人去哪裡了?許多家長回答“老人睡著了”或者“老人飛走了”。
這種回答非常不可取,因為幼兒尚處於認知發展的初級階段,會讓他們同自己經歷的“睡著了”或者看到的“小鳥飛走了”產生混同,最終造成無法正確認識死亡的後果,現實生活中就曾發生,幼兒誤以為死亡後可以醒來,而嘗試自殺的悲劇。
作為家長大可以如實的告訴孩子:爺爺歲數大了,生病了,經過了治療,但沒有藥能治癒爺爺的病,所以爺爺去世了。我們很傷心,但我們會帶著爺爺的美好回憶,好好的活下去。
我們要正確讓孩子認識到死亡的普世性、不可逆性,以及尊重和珍愛生命。
-
3 # 只是往秋
我女兒4歲時候我外婆過世,從那時候開始她就總問關於死亡的一些問題。我也沒有迴避這個話題,但是跟孩子講的話不要把死亡說得很恐怖,我告訴她太婆過世是因為她年齡太大了,每個人都會死亡,爸爸媽媽也會,你現在一步步地在成長,爸爸媽媽一天天地衰老,最後都會有死亡的那一天,所以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好好珍惜,讓每天都過得開心快樂,你要珍惜爸爸媽媽還有身邊的朋友。我們感覺聽起來好像很深奧,怕那麼小的孩子聽不懂,其實不會的,按照孩子的思維來,正視死亡這件事情,讓他了解生命是怎麼回事,才能敬畏生命。現在有時候上學路上還會跟我探討死亡、生寶寶、結婚等等話題,不需要聊那麼深,但不要回避
-
4 # 育兒教主
5歲的孩子其實什麼都沒懂,他根本不明白死亡真正的含義是什麼,5歲的孩子心裡面的死亡,其實不是我們大人心目中這種死亡,成年人心目中的死亡那就是心臟停止跳動,大腦停止思維,人會化成一堆黃土,孩子心目中的死亡其實是告別,是離開。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認知的過程
孩子從出生到逐漸開始對周邊的事物產生一些認知,這些認知未必是正確的,可能是知其人不知其所以然,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回事,有時家長老師這些成年人告訴他是怎麼樣,他就覺得是怎麼樣。
然後隨著孩子的逐步成長,他可能會對家長和老師包括書本上學到的知識產生懷疑,然後他會去探索,去發現,去證明,看看到底是自己對的,還是書本上的知識,家長能告訴我們的知識,老師們告訴我們的知識才是對的。
等到孩子自己去進行了一個證明的過程之後,才會去偽存真,發現事情的真相,才會搞明白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孩子小的時候,每個家長對於孩子的疑問,有些人選擇坦然面對告訴真像,有些人選擇善意的謊言,有些人選擇逃避問題,一般正常情況下對孩子撒謊,確實是不太好,但是對孩子撒謊,有的時候也未必就一定是壞事,就看家長自己怎麼面對這些事情。
孩子害怕死亡其實是害怕離別
這個問題當中的孩子,家中的老人死了,他自己經歷過生死離別的過程,但是他想父母一直陪著她,其實這就是害怕離別。怎麼說呢?家是愛的港灣,現在孩子都是父母和爺爺奶奶心目中的寶貝,在家中急萬千,寵愛於一身,想要什麼買什麼,想要什麼有什麼。
比如家中的老人,可能當初生育我們撫養我們的時候,出於望子成龍的心理,可能對我們管教比較嚴,隨著自己一天天的老去,兒女經常在外面工作,所以陪伴更多的是家中的孫子孫女,心態和帶兒子就不一樣了,帶孫子孫女的時候,一般都會寵著他們,兒女要打孫子孫女,爺爺奶奶們一般都會護著他們。
所以當一個5歲的孩子面對爺爺奶奶的去世,他心裡會十分難受,一個天天寵著自己陪伴自己哄自己開心的長輩,突然之間永遠離開了,再也不會回來了,心裡面是接受不了的,對於自己最重要的4個親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如果爺爺奶奶不在了,他們當然不希望自己的爸爸媽媽也離開。
其實不要說5歲的孩子了,哪怕我們成年人,有些時候也不敢面對父母的死亡,哪怕父母已經離開了,心裡面還接受不了,有些老人的離開是不生不息的,沒有告別,有可能昨天還活蹦亂跳,今天突然倒下就走,在成年人的世界都不容易接受親人的離開,何況是孩子。
坦然面對比逃避好
既然人來到這個世界,那也就沒有誰能活著離開,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死亡那是必須的,都是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我們每天想進千方百計去買健康食品,每天鍛鍊身體,都是儘可能的在想辦法延長自己的生命長度,儘可能的推遲自己離開這個世界的時間而已。
人活在世界上,不管你有錢還是沒錢,不管你是億萬富翁,還是一個普通農民,不管你有萬貫家產還是一窮二白,人走的道路往往可能每個人不盡相同,但是人生的終點都是一樣的,都是死亡,我們家長首先自己要坦然面對這個東西,然後再坦然面對孩子提出的問題。
5歲的孩子真是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齡,對於孩子不斷出現的各種問題,除了那些心理專家之外,我們不是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合適的答案,這些問題都沒有標準的答案,我們家長只要盡到自己的努力就好,只要是深思熟慮告訴孩子的答案,那就管不了他後果了,說白了一句話就叫做盡人事聽天命,孩子要怎麼發展,哪怕我們家長把方方面面都做到最好,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不受家長控制的。
我們可以把死亡當成一個大壞蛋,把人生看成一場戰爭,人生就是不斷的和死亡做鬥爭的過程,老人的去世,我們既可以說成是爺爺奶奶在另外一個世界繼續和死亡做鬥爭,也可以乾脆直接就說爺爺奶奶失敗了,死亡這個壞蛋佔了上風,然後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不會輕易離開你,爸爸媽媽一直也在做人生的英雄,和死亡做鬥爭,要想爸爸媽媽不離開,你就要好好學習,快快長大,每天好好吃飯,等你長大了好保護爸爸媽媽,不被死亡這個壞蛋抓走。
-
5 # 詠絮
很正面的告訴孩子,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每個人都會面對死亡,重要的是生命的整個過程,怎樣活的有意義,有價值!
-
6 # 兜仔媽媽
記得我家大寶在談論這個話題的時候是在五歲的時候,那一年他先和我爸媽回老家去了,因為爸媽回去的早,快過年了。順道就去爺爺墳前燒紙錢。我爸就和大寶說了,墳地裡面睡著的是你太公,我的爸爸。大寶很好奇了,人為什麼會死呀,我媽說是老死的,死了為什麼要埋起來呀。。。。。。
等我回去了,大寶就和我分享了,我告訴他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一種規律,一種因果迴圈,死了的人會變上天上的星星,照亮每一個愛著他的親人,永遠活在人們心裡。
大寶又說,媽媽,我會不會死呀。我的回答是會,只有是有血有肉的人動物都會死的,媽媽目測一下,你要到九十歲才會死,所以現在你要好好過好的人生,珍惜時間哦。
大寶又說,媽媽死了是不是變成天使上天堂了,我的回答是對的,一個新的輪迴又開始,你可以重新變成一個新的生命啦。媽媽和爸爸去了天堂留你一個人在這個世界是很孤單的,所以媽媽爸爸又給你生了弟弟,讓你不會孤單。
我家大寶的夢想是當一民解放軍,有一天他說媽媽我不想當解放軍,我問他為啥,他說怕死。會死。我問他要怎麼樣才不會死呀。大寶說,練好功,跑步要跑的快,還要身體強。我說,那就對嘍,你能做到這幾點,你還怕什麼,萬一為國家犧牲了,那也是很偉大的,《豐碑》的個話劇,那個軍需處長,在下雪的冬天,把棉衣給了別人,自己冷死了,是不是很偉大,很無私呢,還有那個衛生員,拼死保護的十支抗生素,最後也犧牲了,是不是也很偉大的,死不可怕,有價值的死是偉大的,現在你還怕死嗎?
主要是看家長怎麼和孩子聊這個話題吧,主要是給孩子精神上的力量。
-
7 # 嘻嘻啊啊
關於死亡,我覺得告訴孩子這一切都會發生,在你,在我,在所有人的身上。
但是呢,這不代表我們會因為這樣就不能在一起了。
我們的愛,讓我們變得更堅強,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
這是死亡都不能改變的事實。
沒有死,生就毫無意義
前段時間,《我家那閨女》節目中,高亞麟和焦俊豔說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父母在,你看不見死神,父母一沒,你直面死亡。
比如你的孩子直接接觸了老人的去世,你可以讓孩子在他熟悉的環境中,告訴他這個事實。
孩子都是有自己看法的,如果家長不給他們解釋死亡,他們會自己編織一個故事。孩子的悲傷和成人不同,許多家長覺得孩子太小不懂得悲傷,實際上孩子是懂得的。6歲以前的孩子認為死亡是暫時的;6到9歲開始他們會明白死亡是永久的;9歲以上的孩子理解死亡就和成人一樣了。所以,在和孩子談論死亡時要在他能理解的範圍內。
可以對孩子解釋說:死亡是生命迴圈的一個組成部分,有時候這個階段來得很突然。要避免告訴孩子亡故的人“出差會很久很久”或“睡很長時間的覺”,這會讓他們睡覺時很害怕或坐車時很害怕。如果發現孩子有行為的改變如抑鬱要及時找專業人士諮詢。
向孩子解釋死亡的一些通用方法
認可孩子的感受,他們可能會感到悲傷、憤怒、不解,有時候還感到興奮。儘量讓孩子的生活沒有大的變化,穩定會讓孩子更舒服些。給他們做思想準備,告訴他們告別儀式是什麼樣的,他們想的話可以參加,但要有專人全程陪著以便隨時提供幫助。找一些書給孩子看,英文的有“Little Ladybird Lost”。讓孩子給亡故的人做一個紀念冊、為這個人放一個氣球、用遺物做個小枕頭等等。最重要的是家長要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孩子,為了孩子自己要堅強。
孩子四五歲就可以學漢字了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
-
8 # 全職寶媽小包
我家孩子也問了這樣的問題。我公公是今年清明節後走的,帶孩子回去奔喪的時候,因為孩子小,也不用去守靈。但是我家大寶五歲多了,也是一個好奇的年紀,他問那麼多人在幹什麼,那個房間原來是住著孩子爺爺的,孩子也問我“媽媽,爺爺去哪裡了”。我知道孩子還不理解去世的含義。我就跟他說“爺爺走了”,他就問“去哪了”。我也懵了不知道怎麼回答他這個問題。因為身邊的人有朋友信佛,曾經也跟孩子說過一些,我就跟孩子說“爺爺去極樂世界了,去阿彌陀佛那裡了”。他又問“那我會去嗎”我說“會的,每個人都會的”。他還問“那我什麼時候去”。我說“等你變老的時候”。
孩子的世界很童真,他理解的能力也有限,當面對這些悲痛離別時,該怎麼去跟孩子說比較好呢。
先跟孩子說說自然規律。大自然的規律生老病死,可能太深奧了,孩子一時還無法理解,但是我們可以簡單的跟孩子說說,以故事形式說。就拿種一顆種子來說,選一顆黃豆讓它發芽,這就是生。豆芽一天天的長大,一天天的成熟,等長到一定程度後就開始停止生長了,這就是老了。然後豆芽開始從根部慢慢腐爛,這是病了。最後整顆豆芽枯萎死掉,這是死。全程過程讓孩子一起參與。跟孩子講述生老病死的過程。把“去世”這一詞善意美化,其實孩子都是受我們大人影響的。如果我們面對這個表現的很恐懼孩子也會跟著恐懼。所以我們要善意的美化這個恐懼。對孩子說這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但是爺爺是去另一個世界開始繼續生活,那個世界跟我們是一樣的生活,而且他在天上看著我們,保護著我們。以後爸爸媽媽也會去那個世界,你也會去那個世界,我們還會在那裡大團圓哦,所以這個沒有什麼好怕的。如果孩子問哪個世界叫什麼,我們可以回答他是天堂。孩子是童真的,我們不能以大人的思維來跟他說這件事,而是透過一些小故事來跟他說,這樣他會更容易接受,也不會那麼恐懼。
-
9 # 希望今天遇見的育兒記
關於死的話題總是很沉重,人們總是不願談起。但孩子既然經歷了家裡老人去世,父母就不應該回避,可以接著這個機會和孩子聊聊生命、聊聊生死。
去年我的父親突然因病去世,我們全家都悲痛萬分,但我似乎沒看到我九歲的兒子特別傷心,當時心裡還想,我爸真是白疼這外孫了。
但前一陣子和兒子在路上時,我們閒聊,開始聊的話題我忘了,只清晰的記得兒子當時反問我了一句:“我舅舅爺去世,你能接受嗎?反正我到現在都接受不了。”
聽到兒子這麼說,我一下子愣住了,我以為孩子沒心沒肺,不難過,沒想到他只是沒有表現出來而已。
後來我和兒子聊了很多,告訴兒子,對於去世的爺爺最好的安慰就是,好好活著,好好學習,把自己照顧好。
當孩子很悲傷地問爸爸媽媽去世這個話題時,該怎麼和孩子講呢?
如果爸爸媽媽不知道怎麼給孩子講關於生死的話題,不妨買幾本相關的繪本和孩子一起讀。
推薦繪本一:《當鴨子遇見死神》
繪本透過一隻無憂無慮的鴨子遇見了大名鼎鼎的死神! 告訴孩子死神的出現預示著什麼、離開這個世界又是怎樣的感覺、面對死神你又會作何反應。一個生與死對話的故事, 讓孩子瞭解生命的歷程。
推薦繪本二:《一片葉子落下來》
作者透過一片葉子經歷四季的故事,來展現生命的歷程,闡述生命存在的價值。讓孩子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經歷美好的事物和給別人帶來快樂。死亡並不代表一切毀滅,而是另一種形式的新生。文字簡單又寓意深長,適合用來做生命教育的教材。
推薦繪本三:《再見了,艾瑪奶奶》
這個繪本的圖片都是黑白色調的真實的照片,就像是一部紀錄片回顧著一個老人最後的日子。
書中以一隻貓的口吻講述了它的主人艾瑪奶奶生命的最後階段,由於疾病,她忍受了很多痛苦,但是她依然堅定地想快樂地活到最後一刻,甚至每天都會給自己化妝。展示了一位老年人對待生命的智慧和豁達,即使面對生命的終點也沒有無謂的懼怕。
《獾的禮物》
書中只說獾去了地下的長隧道。獾雖然離開了, 但他給每個朋友都留下了特別的禮物:他教會鼴鼠剪紙,教會青蛙溜冰,教會狐狸系領帶……這些禮物會伴隨朋友們一生,陪伴他們快樂勇敢地面對生活,而他的朋友們也回饋給他尊敬和懷念。
二、告訴孩子雖然親人去世了,但我們還擁有很多回憶在我和兒子討論我父親去世時,我告訴兒子,雖然舅舅爺去世了,但我們曾經和舅舅爺一起玩耍、一起遊玩、一起生活的記憶還在,我們不會忘記,這樣的話就相當於爺爺還陪著我們一樣。
我和兒子也一起整理了父親的遺物,我把父親生前最喜歡的鋼筆送給了兒子,兒子很開心,說看到鋼筆就像看到爺爺一樣。
三、告訴孩子,生命有限,珍惜活著的每一天,感受生命的美好
告訴孩子,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誰也不能提前預知意外和明天哪個會先到。所以,過好當下的每一天,感受生命的美好,珍愛、敬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給自己留遺憾,這才是對逝者最好的懷念。
總之,對於孩子來說,生命與死亡是個沉重的話題,爸爸媽媽要智慧巧妙的和孩子談,一面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
-
10 # 佀書景
實話實說,相信孩子,因為他是在尋求人生命的意義。父母正好藉著這個告訴孩子人活的價值和意義。【太 5:13】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太 5:14】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是讓孩子成為一面鏡子去照亮別人。
-
11 # 姐是坤溫暖而堅定
我前些天聽了於曉非老師的金剛經解讀,對於自己的啟發很大,因為我才疏學淺沒有完全領悟到老師講的,就這個問題我也問過兒子,非常開心孩子能說出自己的想法,我兒子說,每個人都有腦電波發出,人在臨別時也會有最後的電波發出,媽媽的是愛孩子的思,悔恨的也有,壞人的也有報復的,電波去向無法知道,但是空氣中肯定有我們看不到的世界,會有存在的,所以,只是看不到碰不到,但是最後的電波會在身邊存在的。
-
12 # 彩虹姐的生活
我覺得可以這樣講。寶貝不管是世界上所有的活著的東西,就比如樹木呀,小魚呀,貓呀,狗呀!他們到了很老很老的年紀就會離開我們到天上去重新開始過著美好的生活。我們每個人。和那些樹木呀,花草呀,魚呀,貓呀,狗呀,都會經歷的,其實人到了一定的壽命,也就說到了很老很老,以後她活著會比較很辛苦很痛苦,她就會到天上重新開始又顧著美好幸福的生活。
-
13 # 芝麻醬666888
孩子從出生到逐漸開始對周邊的事物產生一些認知,這些認知未必是正確的,可能是知其人不知其所以然,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回事,有時家長老師這些成年人告訴他是怎麼樣,很正面的告訴孩子,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每個人都會面對死亡,重要的是生命的整個過程,怎樣活的有意義,有價值!
回覆列表
其實我前兩天寫過一篇這種文章。《又一14歲孩子喝農藥身亡,是時候給孩子上一堂死亡教育課了》有時間的話可以去看一下,其實我寫的已經很詳細了。
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主要是針對現在的社會現象。現在的孩子都有一顆敏感的玻璃心,而且對生命特別的漠然。
我們總覺得死亡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我們去用善意的謊言,隱瞞孩子,讓孩子把生命看得不再那麼重要。
或者看新聞看到類似孩子自殺的情況,我們會以恐嚇或者威脅的口氣,嚇唬孩子,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這裡字數有限,我也不再詳細說了,你還是抽時間去看一下我的這篇文章。
通俗易懂,以簡單的形式,表現了複雜的感情,這本書在美國也被譽為孩子死亡教育的教科書。很值得陪寶寶閱讀讓寶寶感悟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