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7910715749940

    掘奔龍的正模標本(編號MOR 1636a)是一個成年個體的部份骨骼,包含以下部分:前上顎骨、部分腦殼、3節頸椎、6節背椎、7節薦椎、23節尾椎、肋骨、肩帶、前肢(缺乏手掌)、兩個脛骨、一個不完整的腓骨、一個蹠骨。除此之外,還發現兩個幼年個體的標本(編號MOR 1636b),體型大約是正模標本的55%到65%之間。掘奔龍的尾巴缺乏骨化肌腱,與大部分鳥腳類恐龍不同,但這特徵卻適合它們的穴居生活。掘奔龍的顎部、前肢、骨盆、尾巴有許多特化特徵,有助於它們挖築洞穴、在洞穴中生活。

      研究人員指出,與鼴鼠、針鼴、袋熊等善於挖掘的穴居動物相比,掘奔龍的前肢挖掘洞穴能力較差。相反地,掘奔龍的四肢使它們既可快速奔跑,又具初步的挖掘能力,如同今日的土狼、豚鼠、鬣狗、以及兔子。由於掘奔龍是二足恐龍,前肢的挖掘能力,並不影響後肢的奔跑能力。

      研究人員同時提出親緣分支分類法研究,發現掘奔龍位於真鳥腳類的基底位置,並是奔山龍與西風龍的近親,這三個屬都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蒙大拿州。奔山龍與西風龍也具有可能適合穴居生活的特徵,例如寬廣的口鼻部。此外,奔山龍的標本也發現於類似的地層狀態,顯示它們也有可能是穴居動物。早在1998年,羅伯特·巴克(Robert Bakker)便提出德林克龍可能是穴居恐龍,德林克龍生存於侏羅紀晚期的

      懷俄明州,同樣屬於稜齒龍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碼寶貝》第二季人氣極低的原因是什麼?開啟合體進化真的正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