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縱橫帝

    導讀:用女人征服江山只是一句俗語,這個和以科爾沁為代表的蒙古和清朝的聯姻沒有任何關係。因為從海蘭珠到孝莊太后,從沒有一個嫁入滿清皇室的蒙古公主為自己的部族開過後門。她們似乎更遵從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習俗,處處以愛新覺羅皇室利益為重。滿蒙聯姻是滿清對蒙古的三大國策之一,如果蒙古真存在用女人征服江山的話那就沒有其他"分封以制其力","崇釋以制其生"這兩項 滿清針對蒙古各部的政策了。所以嫁入滿清有作為的蒙古姑娘比如孝莊太后處處以大清利益為重,這點我們從《康熙王朝》之類的影視劇中情節就可以看得出來。蒙古各部和滿清的關係類似奚族和契丹國族的關係,比如契丹皇族耶律氏基本世代都和奚族聯姻。滿蒙和親開始於蒙古科爾沁部

    科爾沁部屬於成吉思汗二弟合撒兒的封地,屬於蒙古東道諸王之一。明嘉靖三年 合撒兒14 世孫奎蒙克塔斯哈喇一系為躲避戰亂,率部遷徙到嫩江流域稱嫩科爾沁。一百年後,科爾沁首領和崛起的後金首領努爾哈赤正式結為盟友。盟友如何鞏固,聯姻就是最好的方式。從此開啟滿蒙長達三百多年的相互嫁娶的歷程,從後金開始到清朝結束滿蒙之間的婚嫁達到586次。被譽為科爾沁明珠的元妃海蘭珠以及孝莊太后都是科爾沁的美女,都嫁給了皇太極。透過聯姻滿清統治者把蒙古各部和自己的利益捆綁成為利益共同體,也成為維護滿清的支柱之一。

    嫁入滿清皇室的蒙古美女都以婆家人利益為重,所以也不存在透過女人征服江山的說法。

    蒙古和滿清貴族相互通婚維持著同盟關係,雖然有利益往來但是跟老百姓居家過日子類似出嫁的女兒往往還是以婆家的利益為重。孝莊從科爾沁蒙古嫁到後金,經歷了皇太極、多爾袞、順治、康熙幾代人孝莊都一心一意為了大清王朝。比如《康熙王朝》中準噶爾大汗葛爾丹派使者要求藍齊兒格格和親,藍齊兒跑到老祖奶奶孝莊太后那裡哭訴。她們的一番對話真實的表明了聯姻的關係:

    你嫁給葛爾丹也是為了大清,你要知道你嫁給他不是為了當奸細。你要好好的愛他,你要為他煮飯,你要為他熬茶,為他生兒育女。他葛爾丹是蒙古人,你老祖奶奶也是蒙古人。老祖奶奶還年輕的時候就嫁給了和碩貝勒皇太極......無論我們嫁給什麼人都是為了大清國

    而藍齊兒嫁給準噶爾大汗葛爾丹後也確實以家庭和丈夫為重,而葛爾丹也非常喜歡她、寵愛他,很快他們就有了自己的孩子阿密達。 在準噶爾和大清戰場對壘時雖然藍齊兒很痛苦,但是對結果也可以接受。隨著這只是虛擬的情節,但是從孝莊太后和藍齊兒這兩個聯姻物件的縮影身上可以看出所謂用女人征服江山的說法在滿蒙聯姻中是不可能實現的。

    蒙古各部與清朝的恩怨糾葛

    說到滿蒙之間的恩怨就必須講到大清王朝針對蒙古的三大國策:”南不封王北不斷親","分封以制其力","崇釋以制其生"。第一條聯姻我們上面講過了蒙古姑娘嫁給滿清貴族,而皇家公主或者格格嫁入蒙古後,又繁衍大量的子孫後裔王公臺吉,他們都與清帝有甥舅或外孫外祖父等關係。所以說聯姻關係也能夠從兩方面牢固的維持滿蒙的關係。弓馬騎射嫻熟的蒙古各部正是人口基數較少的聯姻物件,在維持國家利益上滿蒙是一致的。

    所以滿清不但可以抽調蒙古騎兵參與國家平叛,而且可以增加滿清自己威懾反對勢力的砝碼。清代的蒙古姻親集團成為清廷維持北疆、西北疆乃至內地安定的倚重力量。數百位皇家公主格格們嫁入蒙古貴族繁衍出的龐大貴族階層,由於親戚關係天然對於大清有著向心力。所以說滿蒙聯誼是清朝能夠維繫對蒙古穩固統治的可靠保障。

    分封以制其力

    指的是盟旗制度,簡單的說就是各部劃定草場和遊牧場所。放牧也不得跨界,否則就要受到懲罰。所以既不能越界遊牧,又不能南下劫掠蒙古各部對抗天災只能其希望與大清王朝的救助。況且由於沙俄侵佔西伯利亞更北部的遊牧部族再也不能南下草原作為新鮮血液補充,這就讓蒙古對於大清王朝的依賴度大大增加.

    崇釋以制其生

    指的是清廷在蒙古族中大力提倡喇嘛教。無論貧富每家均有人當喇嘛。蒙古各地都有喇嘛廟,喇嘛享有免除兵役、差役的特權。除此之外,喇嘛廟寺有廟產、領地。喇嘛不結婚且崇尚和平,所以此舉對於滿清控制蒙古部族的人口有重要作用。所以蒙古各部對於滿清的這項政策非常的反感。

    小結:

    類似奚族和契丹皇族聯姻方式的滿蒙聯姻不能造成用女人征服江山的結果,反而對於鞏固滿清貴族對於邊疆的統治有重大的意義。至於其他兩項滿清針對蒙古的政策不過是鞏固滿清統治的方法,這三項政策把滿蒙形成利益共同體維繫了滿清兩百多年的統治地位。

  • 2 # 歷史神秘人

    清朝一大政治特徵就是和蒙古的科爾沁部落長達二百多年的聯姻,從努爾哈赤到清朝滅亡,清朝很多皇后和妃子都是科爾沁的女子,當然不是說蒙古女子有多漂亮,而是為了雙方的政治利益,是政治聯姻,大家互嫁互娶結成了親家,也就是利益共同體,對大家的統治鞏固都有好處,這也是滿清當權者精明的策略。

    明朝前期女真和蒙古部落就是世仇,互相攻打,奪取草地和財富,到了努爾哈赤時代,就變了。當時北方的蒙古部落分成三大塊,漠西的厄魯特各部,漠北的喀爾喀部落,漠南的科爾沁部落,剛好科爾沁和後金接壤,這三打蒙古部落也是互相內鬥,這就給了後金聯姻的機會。努爾哈赤的戰略目標是消滅明朝進駐中原,為了沒有後顧之憂必須和科爾沁結成盟友,而鞏固盟友的最好方式就是互相聯姻,努爾哈赤娶科爾沁部落的頭目的女兒,聯姻對雙方都有好處。努爾哈赤明白自己不可能完全消滅蒙古部落,蒙古人是遊牧民族,只要有草地就可以生存,自己不可能花太多的精力去對付蒙古而耽擱了自己進駐中原的目標,一心不能二用,你要進駐北京,必須後方安全啊,而後金背後就是蒙古部落,一旦你進入中原,蒙古人在你背後捅一刀,那就悲催了,最後是什麼也得不到!所以和科爾沁結成盟友是高明的策略,而科爾沁也希望依附後金,利用後金強大的實力,加強自己在蒙古部落內部的實力不被別的部落吞併了,畢竟後金作為盟友,其他蒙古部落還是忌憚幾分了!所以滿蒙聯姻就是雙贏的局面,後金和科爾沁結盟可以放心南下,科爾沁有了後金的強力支援穩定了自己的地位,大家各自所需,何樂而不為呢!

    滿蒙聯姻結成一家,大家都是親戚,你的兵就是我的兵啦,利益是一致的,那麼對方有什麼困難,大家互相幫助嘛!努爾哈赤在攻打明朝時候,科爾沁也是派出自己的騎兵幫忙的,到了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僧格林沁就就率領蒙古騎兵對英法聯軍進行決死衝鋒,最後全軍覆沒,可見滿蒙聯姻讓清朝有了一個好打手,的確蒙古的騎兵確實作戰彪悍,讓蒙古騎兵編入清軍當中,無疑是增強了戰鬥力的,這是很划算的買賣!二百多年的聯姻,清朝的格格嫁給科爾沁部落,科爾沁部落公主嫁給清朝統治者,大家聯姻久了,就成了一家人啦,結成利益的共同體,科爾沁成了滿清的打手,蒙古部落裡面都是自己人,科爾沁也就對滿清構不成威脅了,之後依附滿清存在!科爾沁嫁給滿清的女人的確對滿清起到很大作用,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過去之後就一心一意為夫家著想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孝莊太后,孝莊正是科爾沁部落的女子,她幫助過清朝三代帝王,可謂功勞甚大。科爾沁和滿清聯姻,自己的日子也是過得相當好的,畢竟都是親家,滿清對科爾沁不薄,封王的封王,給錢的給錢,大家一起發財,共享富貴!

    清朝透過和蒙古聯姻間接消滅了遊牧民族對自己王朝統治的威脅,避免了之前有朝代被遊牧民族消滅的隱患,清朝是內部滅亡的,不是外敵入侵滅亡的,當然列強的殖民統治的確也加速了清朝的滅亡!清朝透過聯姻這麼簡單的方式就收服了蒙古部落,可見清朝也是很精明的,有時候一個女人就能辦到很多大事,所以不要小看了女人啊!

  • 3 # 論史

    靜夜史同志又提出了高質量的問題。提問中所說“用女人征服江山”當指滿蒙聯姻這個歷史現象,在歷史上滿蒙聯姻非常頻繁,尤以科爾沁部與清朝的聯姻次數最高,光在入關前清廷與科爾沁部的聯姻就高達33次,從皇太極時期的“崇德五宮”的構成上,有三位是來自科爾沁部的女子,可見來自科爾沁部的女子成為這一時期清廷後宮的核心,顯示了清廷與科爾沁蒙古緊密關係。

    《聖武記·國朝綏服蒙古記一》:科爾沁從龍佐命,世為肺附,與國休慼。孝端文皇后、孝莊文皇后、孝惠章皇后皆科爾沁女,故世祖當草創初,沖齡踐阼,中外帖然,系蒙古外戚扈戴之力。

    但是清(後金)之所以能收伏科爾沁蒙古,使其能成為清(後金)治下的藩部絕不僅僅靠聯姻,聯姻只是使清朝和科爾沁蒙古的關係更加緊密。清朝和科爾沁蒙古的關係是這樣的:對抗—以清(後金)為主導的同盟—清(後金)的臣屬。要注意清廷與科爾沁的關係中,清(後金)是始終處於強勢地位,這就不是靠嫁女人能得到的結果了。之所以科爾沁蒙古會投向清廷,一方面是由於懾於清(後金)武力,再加上清廷統治者恩威並用。另一方面,現實威脅不得不讓科爾沁蒙古尋求清廷的庇護。

    努爾哈赤自萬曆十一年十三副鎧甲創業以來,逐步統一女真部落,在統一過程中,就不可避免的將兵鋒指向了那些原本向科爾沁蒙古進貢的女真部,由於傷害到了科爾沁蒙古的利益,於是在萬曆二十一年,以科爾沁蒙古為首的九部聯軍3萬人進攻建州女真,結果被努爾哈赤打的大敗虧輸,“是戰也,殺其兵四千,獲馬三千匹,盔甲千副,滿洲自此威名大震”,這就是古勒山之戰。但是,努爾哈赤卻並未趁勝擴大戰果繼續攻擊科爾沁部,反而主動修好,科爾沁部也感於努爾哈赤大度,懾於建州女真的實力,不願與努爾哈赤對陣,雙方開始友好交往。

    《滿洲實錄·卷二》:甲午年,蒙古科爾沁部明安貝勒、喀爾喀部勞薩貝勒始遣使往來。於是蒙古各部長遣使往來不絕。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科爾沁蒙古完全倒向努爾哈赤,就在萬曆三十六年(1608),努爾哈赤派其長子褚英攻打烏拉部的時候,科爾沁左翼貝勒翁果岱(《清武錄》為甕剛岱)還試圖幫助烏拉部,結果估計建州女真兵的表現過於兇悍,看著似乎打不過,便直接撤兵了。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二》:時兀喇布佔太與蒙古廓兒沁(科爾沁)甕剛岱貝勒合兵,出兀喇城約二十里,遙見我兵之勢難敵,遂回。

    所以,在古勒山戰役之後,清(後金)和科爾沁蒙古確實是相安無事的。真正讓科爾沁尋求清(後金)的幫助的事件還是因為另外一個草原強權的崛起,蒙古大汗的繼承者察哈爾部林丹汗不甘心只當名義上的共主,一心想統一漠南蒙古,但是這位蒙古大汗卻無縱橫捭闔的智略,“虎憨為人無遠略”,一味的使用武力攻打漠南蒙古諸部,讓漠南蒙古備受威脅,科爾沁蒙古為了自保,必須尋找一個可靠的盟友,而緊鄰的清(後金)對科爾沁蒙古來說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正是在這一時期(萬曆四十年至四十三年),科爾沁左翼蒙古和清(後金)關係迅速升溫,雙方聯姻不斷。四十年(1612),努爾哈赤娶明安貝勒之女為妻。四十三年(1615),努爾哈赤又娶科爾沁孔果爾貝勒為妻。四十二年(1614),皇太極娶科爾沁莽古思貝勒之女為妻。而努爾哈赤也非常重視與科爾沁蒙古的友好,經常以賞賜、大宴的形式聯絡感情,可謂是揮金如土。

    《滿文老檔》天命二年正月:大英明汗念蒙古明安貝勒遠道而來,加以款待,每日小宴,隔日大宴,留住三十日,賜以人四十戶、甲四十副及綢緞布匹等物至足,送至三十里外,路宿一夜。

    科爾沁左翼倒向清(後金),並且所獲頗豐,隨著努爾哈赤在遼東戰場的節節勝利,威望大增,對備受察哈爾部威脅科爾沁右翼也產生了影響,科爾沁臺吉奧巴遂決定與後金修好,共同對付察哈爾部林丹汗的威脅,雙方在天命九年歃血為盟,至此清(後金)與科爾沁部的同盟正式完成。

    在天命十年(1625)十一月,努爾哈赤接到科爾沁受到察哈爾部攻擊的訊息,命貝勒莽古爾泰、皇太極等人率精兵5000增援,察哈爾兵未敢與清(後金)交戰,退走。林丹汗的不戰而退更堅定了科爾沁蒙古倒向清(後金)的決心。雙方又於天命十一年(1626)四月,再次盟誓,有所不同的是此次清(後金)是以盟主的身份出現的,努爾哈赤賜奧巴臺吉土謝圖汗之號,對科爾沁蒙古的拉攏在努爾哈赤一代初步完成。

    對清(後金)來說拉攏科爾沁蒙古的意義十分重大。首先、在漠南蒙古勢力中科爾沁蒙古的實力僅次於察哈爾部和內喀爾喀五部,在與察哈爾部的矛盾無法調和時,拉攏科爾沁部無疑是最優選擇,要知道郭爾羅斯、杜爾伯特等部都是科爾沁部衍生出來的,如若科爾沁部能夠歸順,那麼也能加快其他部的歸順程序。其次、與科爾沁部交好,也使得清(後金)能專心對付察哈爾部和明朝,避免腹背受敵的局面。

    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努爾哈赤逝世,皇太極繼位,是為清太宗。此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從其後的行為看,皇太極並不滿足只做漠南蒙古的盟主。天聰二年九月,皇太極召集蒙古諸貝勒會兵攻打察哈爾部,“各率所部兵前來會集於所約之地”,可能是努爾哈赤時代統戰工作做的太好,使科爾沁部未意識到自己身份正在悄然發生變化,竟然不服從皇太極的命令,私自出兵劫掠,不與大軍會合,惹的皇太極震怒不已。

    《滿文老檔》天聰二年九月十七日:科爾沁諸貝勒不至,土謝圖汗、哈坦巴圖魯、滿珠習禮率其兵啟行,不與我軍合,自行劫掠,掠畢再來與我軍合等語。汗大怒,復遣希福往,令土謝圖額駙務必來會。

    當然,雖然沒有科爾沁的參與,清(後金)軍仍然獲得了勝利,但皇太極對土謝圖汗奧巴顯然很是不滿,立即寫信歷數奧巴十大罪過,而後奧巴入朝賠罪了事。

    在此事後,皇太極決定要以法制化手段加強對蒙古各部的管控。天聰三年(1629)正月,皇太極下詔,命令“科爾沁、敖漢、奈曼、喀爾喀、喀喇沁五部落,令悉遵我朝制度”。三月,令國舅阿什達爾漢申定軍令,確定有關蒙古各貝勒的事務以及遲到、單獨行動的相關處罰措施。

    至此,科爾沁部再也不敢擅作主張,就在同年十月,皇太極親率大軍進攻明朝,科爾沁部奧巴不敢再怠慢,帶領部族23名臺吉跟隨皇太極參戰。

    天聰六年(1632)四月,皇太極第二次攻打察哈爾部,奧巴積極響應,出兵最多,受到皇太極的熱烈嘉獎。

    《清太宗實錄·卷十一》:今爾等所率兵,多寡不齊,遲速亦異。惟土謝圖額駙率來軍士甚多,又不惜所蓄馬匹,散給部眾,疾馳來會,足見立心誠慤,憂樂相同,朕甚嘉之。

    至此,科爾沁部已經完全臣服於清朝,接受了清朝的管理。與此同時,皇太極又逐步推進盟旗制度,科爾沁部被拆部編旗,設為5個札薩克,確立了清朝的絕對管控地位。

    至此,在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的恩威並施的運作下,科爾沁部成為了清朝管控下的行政區劃,所謂“科爾沁以列朝外戚,荷國恩獨厚,列內札克二十四部之首”,終清一世,忠心耿耿,再無反心。

    引用文獻:《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滿洲實錄》、《清太宗文皇帝實錄》、《清史稿》、《滿文老檔》、《聖武記》、《熊廷弼集》

  • 4 # 老蟲

    明末清初之時,蒙古逐漸向成三大部,分別是漠南、漠北和漠西。科爾沁蒙古就是漠南部分的其中一個部落,他在最東面,距離女真最近,也就最先和女真發生聯絡。最後和女真充分聯姻之後,逐漸形成清朝初期的“滿王蒙皇”的局面,就是滿清的皇后必須是蒙古人,也就是題目所說的“用女人征服江山”。

    科爾沁蒙古一開始是隸屬於察哈爾蒙古林丹汗,林丹汗是正統的黃金家族的血統,對周邊附屬的部落實行奴役政策。由於林丹汗的勢力很大,周邊小部落都敢怒不敢言。

    此時女真部落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之下,也悄然崛起,科爾沁蒙古和女真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戰爭。這次大戰被稱為“九部大戰”,以蒙古的慘敗而告終。但是努爾哈赤為了能招降科爾沁等部,就將俘虜的幾十個蒙古士兵釋放,這讓科爾沁等部對努爾哈赤心存感激。

    一方面出於對努爾哈赤勢力的畏懼,另一方面也是感謝努爾哈赤釋放俘虜,科爾沁向努爾哈赤派出使者。同時科爾沁還向努爾哈赤送了厚禮,其中戰馬百餘匹,牲畜數十頭。努爾哈赤也熱情款待,臨走之前也有好禮相送。就這樣雙方禮尚往來,建立了友好關係。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之後,繼續拉攏科爾沁等部,此時科爾沁等部也不滿林丹汗的壓迫,開始倒向後金。努爾哈赤準備全力進攻明朝,為了防止林丹汗對女真的進攻,後金和科爾沁正式結盟。科爾沁擺脫了林丹汗的騷擾,努爾哈赤也解除了後顧之憂。

    從此女真和科爾沁開始聯姻,皇太極、多爾袞分別娶了科爾沁的公主為妻,女真的公主也開始下嫁給蒙古各部的首領。

    在此後近百年中,滿清的皇后一直都是出自蒙古族。

  • 5 # 茹叔敬

    標題目應該說:科爾沁的女兒為保家衛國穿嫁衣才對………。科爾沁部同察哈爾部爭雄,科爾沁部與勢力較強的葉赫,烏拉結盟。科爾沁部(明安)貝勒等率蒙古兵萬騎,在一五九三年聯合九部之師,直指建州。結果九部兵大敗,科爾沁的明安貝勒被努爾哈赤活捉,明安貝勤歸順建州,與建州通好。科爾沁與建州聯姻結好。恩格斯有一句名言:結婚是一種政治行為,是一種借新的聯姻來擴大自己勢的的機會。恩格斯的名言一針見血地指出科爾沁部的利益。努爾哈赤從總的鬥爭利益出發,不念科爾沁兩次動兵攻打建州的舊惡。他說:一朝為惡而有餘,終身為善而不足。本汗王代表建州同意與科爾沁棄舊怨,,結姻盟。僅在萬曆四十二年,努爾哈赤四個兒子,都與科爾沁部聯姻。在努爾哈赤在位時,同科爾沁聯姻十次,其中娶人九次,嫁女一次,其子皇太極繼續實行上述聯姻政策,皇太極在位時,問科爾沁聯姻十八次,其中娶人十次,嫁出八次。蒙古科爾沁部與後金政權,透過聯姻,鞏固同盟,以加強自己的勢力,來對抗蒙古的察哈爾部。察哈爾部:首領林丹汗為統一漠南蒙古,自稱自己為(大汗),他行使大汗的權力,防止後金擴張,林丹汗先後討伐與後金結盟的科爾沁部。林丹汗這種為淵驅魚的做法,更加促使科爾沁投附後金。由努爾哈赤奠定對蒙古科爾沁部的政策,後來得到了完全成功。蒙古科爾沁部影響清初五朝四帝的政治,其中以皇太極孝莊文皇后尤為突出。所以說:科爾沁的女兒為保家國穿嫁衣一點兒也沒有錯呀!因此,漠南蒙古科爾沁部成為後金的政治同盟和軍事支柱,也成為清朝的聯姻親和軍政屏藩。努爾哈赤採用分化撫綏與武力征討的兩手政策,在蒙古科爾沁部取得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Faker“強行被單殺圖”火了,阿卡麗越塔被小法師瞬間融化,被批判演技拙劣,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