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九扒史伊
-
2 # 一本夏
朱元璋雖說出身很低,也沒有什麼文化,但不可否認的是,朱元璋有自己的特點,他有膽識,有遠見,而且懂得管理,他建立大明以後,肯定希望自己的朱姓江山萬年。俗話說,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對於接班人的選擇,朱元璋既會守制,也會有自己的主張。
當初立朱標為太子,是制度的約成,也是朱元璋看好朱標,朱標為人厚道,與人為善,這是一個仁德君王的優良品質,德行可以征服天下,朱元璋跌打滾爬,深知帝王的駕馭之術,大明建立後,他所有的殺戮都只有一個目的,穩固朱姓江山,對於太子朱標他也是精心培養,應該說朱元璋對朱標還是很滿意的。雖說朱標對他大肆殺戮有不滿,但朱元璋的良苦用心是朱標體會不到的,權力是好東西,也是有血腥的。
歷史上弒父弒兄的例子很多,朱元璋肯定不希望在他的大明出現類似的情況,為了朱標以後的長治久安,只有他做惡人,剪除他認為潛在的危險,歷史上開國功臣居功自傲的不在少數,所以朱元璋要把這些障礙一一掃除,他是這麼想的,就必然會這樣做。
可惜的是朱標並沒有等到繼位的這一天,就英年早逝,朱元璋在心痛的同時,還必須為大明的未來著想,太子的死不同一般的王子去世,它會影響到整個朝廷的局面。朱元璋又不得不重新選擇繼承人。
按說嫡長子去世後,太子之位應該是嫡次子,也許朱元璋對於老二和老三並不滿意,他的心裡很是偏向老四朱棣,朱棣也是所有兒子裡面最像他的,有雄才大略,而且也為他打天下立了不少戰功。當朱元璋把自己的心思跟近臣一透露,就遭到了反對。大臣的意見朱元璋也是要考慮的,不然誰來輔佐未來的皇帝呢!
為了重新立太子的事,朱元璋是日夜憂嘆,年紀大了,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終於病倒了,此時有一個人出現了,他就是皇太孫朱允炆,朱允炆是朱標的庶長子,朱標的嫡長子朱重友不到十歲就去世了。朱允炆品行極像其父朱標,為人寬厚,朱元璋看到了他,就想起兒子朱標,不禁老淚縱橫,朱允炆很懂事,在爺爺病床前盡心的服侍。朱元璋再殘暴,也是人,人之常情他也有,因此十分感動,一個念頭在他腦海油然而生,他有意立朱允炆為繼承人。
他的這個想法竟然得到了一幫老臣的支援,那就什麼都不要說啦,朱元璋發詔立朱允炆為皇太孫,確立了朱允炆的繼承地位,朱元璋這樣做,誰也不敢說什麼。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鶴西去,朱允炆順利繼位。
朱允炆繼位後,就做了一件讓眾王不舒服的事情‘’削藩‘’,意思很簡單,就是收眾王的兵權,這下可惱怒了燕王朱棣,朱棣本來心裡就不痛快,這樣一來,他可不想坐著等死,於是以‘’清君側‘’之名發動靖難之變,結果是朱允炆失蹤,朱棣登基,叔叔幹掉了侄子。
如果當初朱元璋直接立朱棣為太子,也許歷史上就不會有靖難之變,但這只是假設,歷史沒有假設。那麼我們始終會有疑問,為什麼朱元璋要立朱允炆呢?我個人認為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1、思念朱標,朱標是朱元璋付出了心血培養的太子,品行和作為朱元璋都是肯定的,他的早逝讓朱元璋非常悲痛,因此用他的兒子做繼承人,也算是告慰朱標的在天之靈。
2、朱允炆處世的態度博得了朱元璋的好感,在回答朱元璋,如何在繼位後對待眾王的問題,答案朱元璋也很滿意,朱元璋雖然自己殘暴好殺,但他並不希望他的子孫後代互相殘殺,這點朱棣是很難做到的。
3、朱允炆的出身簡單,朱允炆並不是朱棣的嫡子,在他的背後沒有勢力集團,因此受外戚操縱的機率很小,這樣朱姓江山能夠延續。
4、朱元璋的與眾不同,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他的處事方式往往跟別人不同,他有自己的主觀性,他認可朱允炆,也許完全就是他的一時興起。
-
3 # 是阿維啊
朱允炆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朱元璋的孫子,朱標的二兒子。
所以,很明顯了,他朱允炆作為二兒子很明顯不符合嫡長孫的要求了,那麼他的哥哥為什麼不繼承王位呢?其實作為朱標的長子,他很不幸,在自己年僅八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總不能讓他在這八年的時間就創造一個繼承人吧。
還有就是,作為朱標的原配,他除了生下來朱雄英這個嫡長子還有一個嫡次子朱允熥。
但是為什麼朱允熥沒有繼承嫡長子的位置,這個很簡單。因為朱允炆他的母親被扶正了,於是朱允炆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他也成為了名正言順的嫡系。所以朱元璋立他為下一任皇帝也就十分的合法了。
於是在這裡,題目中的意圖很明顯就發生了錯誤。在朱元璋的一系列操作之後,他朱允炆成功的上升了自己的品階,成為了大明國的嫡長子,於是繼位也就合法化了。
-
4 # 香茗史館
這是一個“沒媽的孩子像根草”的故事。朱元璋稱帝之後,嫡長子朱標被立為儲君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可惜朱標早逝,按照傳承順序,理應立太子朱標的嫡長子為儲君,即朱標的嫡次子朱允熥(嫡長子已死),然而朱元璋卻立了朱允炆為儲君,這又是為何呢?
△《穿越時空的愛戀》中徐崢飾演的朱允炆
朱允熥其實才是嫡長孫,朱允炆只能算作半個嫡孫作為嫡長子,朱元璋對朱標的培養可謂不遺餘力,不僅為其配備了極為豪華的東宮輔臣,在婚配上也是極為重視。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朱標便與常遇春的長女常氏成婚,而常氏便是朱標的正妃。
△《朱元璋》中的朱標形象
常氏嫁給朱標之後,先於洪武七年(1374年)十月二十七日生下長子朱雄英,後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生朱標第三子、嫡次子朱允熥。朱標去世之後,按理來講應該立嫡長孫朱雄英為儲君,可惜朱雄英只活了八歲,便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五月初一去世,竟然比他父親還短命。
朱標除了正妃常氏之外,還有一位妾室呂氏,乃是太常寺卿呂本的獨生女兒,並於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生下朱標的次子朱允炆,而在朱雄英去世之後,朱允炆事實上已經成為了朱標的長子。不過,按照“立嫡立長”的原則,朱允炆雖然此時是長孫,但繼承順位仍然位於嫡次子朱允熥之後,可這中間發生了一些變故。
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標的正妃常氏在生朱允熥時難產而亡,不久之後呂氏得以扶正。如此一來,朱允炆便也等於擁有了“半個嫡孫”的身份。於是,原本“嫡庶有別”的朱允熥和朱允炆,竟然就此變成了公平競爭。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朱允炆憑藉“孝道”爭到儲君之位雖然朱允炆擁有了“半個嫡孫”的身份,但實際上要與朱允熥競爭,還是有一定難度。畢竟,在那些“禮學”專家看來,朱允炆的身份畢竟還是有瑕疵,然而他們面對的卻是極為強勢的朱元璋,因而在儲君人選問題上,實際上最終的決定權就在於朱元璋的態度。
朱元璋之所以會立朱允炆為儲君,很大一部分原因源於朱允炆的“潁慧好學,性至孝”。但從朱元璋去世不到一個月,朱允炆不等其屍骨未寒,便開始對親叔叔下手的動作來看,我懷疑他的這種“性至孝”,很可能是偽裝出來的。
我們不妨來看看,朱允炆是如何表現自己的“孝道”的。在朱允炆十四歲時,朱標生病,朱允炆便小心侍候,晝夜不離開一步,並且持續長達兩年。而在朱標去世之後,朱允炆又因為哀傷而消瘦,朱元璋見狀,甚至親自勸說道,“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於此同時,自幼熟讀儒家經典的朱允炆,在性格方面與朱標也極為相似,同樣的溫文爾雅。
朱允炆的如此表現,自然獲得了朱元璋的關注,因此當朱標去世之後,他便成為了一位重要候選人。而與朱允炆的頻頻露臉不同,自幼喪母的朱允熥根本毫無露臉機會,時間久了,朱元璋能否想到自己這個孫子都很難說,更別說立他為儲君了。
-
5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關於建文帝朱允炆到底算庶出還是嫡出這個問題,歷史上一直是存在爭議的。在先秦時期,繼室在扶正之前所生兒子是算作庶出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商紂王帝辛與他的胞兄微子啟、微仲衍。微子啟、微仲衍出生時他們的生母還是商王帝乙的側室,而帝辛出生時他們的生母地位發生了質的改變——由妾扶正為了妻,帝辛也因此擁有了嫡子身份。最後的結局大家都知道,因為微子啟、微仲衍是庶出而帝辛是嫡出,所以帝辛成為了帝乙的接班人、成了商王!
再舉一個例子,漢武帝劉徹。漢武帝出生時,其生母王娡的身份同樣是側室。因為薄皇后無嫡子,所以漢景帝劉啟先冊立了庶長子劉榮為皇太子,這是符合“嫡長子繼承製”原則的。但是,在劉榮被廢之後,彼時的漢武帝非嫡非長,無論怎麼輪似乎也輪不上他!那麼,彼時的漢武帝是怎麼成為皇太子的呢?漢景帝在冊立皇太子之前首先將漢武帝的生母王娡立為了皇后,數日之後漢景帝正式下詔冊劉徹為皇太子!法理依據何在?只能有一種解釋,在漢王朝,由側室扶正的繼室在扶正之前所生的兒子同樣被視為嫡出!否則,漢景帝的行為無法解釋、也缺乏法理依據,不是嗎?換言之,至少從漢景帝時期起,由側室扶正的繼室在扶正前所生的兒子就已經被納入了嫡子範疇。
建文帝的身世建文帝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嫡長子——明興宗、懿文太子朱標的次子,側室呂氏所生。齒序在他之前的是朱標正室常氏所生的嫡長子朱雄英,齒序在他之後的三子朱允熥同樣是常氏所生嫡子!換言之,在朱雄英夭折之後,朱允炆的身份是中國歷史上最敏感、最尷尬的事實庶長子!
這還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是在朱標的原配常氏去世之後,朱允炆的生母呂氏被扶正了,成為了朱標的繼室,這下朱允炆的身份就更加尷尬了!如果算作庶出,不僅常氏的幾個兒子比他地位高,就連他一母同胞的幾個弟弟都比他地位高……如果算作嫡子就完全不同了,朱允熥的齒序比朱允炆靠後,如此一來朱允炆便成了嫡次子、事實嫡長子!這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後來朱元璋之所以立朱允炆為皇太孫,理據就是這個——他是朱標的事實嫡長子!
明太祖為何要放棄朱允熥按理說,朱允熥是朱標正室常氏的次子,在朱雄英夭折之後,他是出身最高的。可為什麼朱元璋卻放棄了朱允熥而選擇了朱允炆呢?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朱允炆年長、仁厚,符合守成之君的標準。這純屬“鬼扯”!年長根本談不上,朱允炆只比朱允熥大一歲,這個年齡差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說朱允炆仁厚,難道朱允熥就暴虐了?至少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史料指向這一點!個人認為,朱元璋可能有兩個考慮:
一、完善“嫡長子繼承製”避免後世因爭儲而禍起蕭牆。側室扶正之後,其扶正前所之子的定位問題歷來都是禍起蕭牆的一個重要原因。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只因為出生在了生母扶正之前便成了庶出、天然失去了皇位繼承資格。這樣的“庶子”心理不平衡是可以預見的,覬覦皇位、甚至幹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歷朝歷代都為此頭疼不已,不少朝代為了避免麻煩,索性認可了他們的嫡子身份。朱元璋在開元建國之初就在試圖尋求一種可以讓皇位傳承永久平穩的方法,對他而言,將正室、繼室所生之子一視同仁雖然“暴力”,卻不失為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畢竟朱允炆的生母呂氏同樣是太子妃,不是嗎?
二、防止常藍外戚尾大不掉。前面說了,朱允熥是朱標的原配常氏所生。常氏何許人也?明王朝開國元勳——開平忠武王常遇春的女兒。同時,她還有另一重身份——涼國公藍玉的外甥女!為了給朱標留下一點“鎮宅、看場子”的班底,朱元璋對常藍外戚一直頗為重用,尤其是藍玉,後期的發展甚至超過了不少比他資深得多的開國元勳。為什麼?就因為他是朱標原配常氏的親孃舅!有了這層關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藍玉必須也必定會為朱標撐腰!
可問題是,洪武二十五年,朱標去世了……這下就讓朱元璋不得不多想了!朱標自洪武十年起,整整當了十五年的“見習皇帝”。洪武十年,朱元璋下旨:“今後一切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經過十五年的歷練,朱標的帝王之術早已玩得爐火純青!他活著,藍玉不敢造次。可現在他死了,彼時朱允熥才十四歲,就算朱元璋自己再活二十年,他也才三十出頭。事實上,朱元璋六年之後便去世了,彼時的朱允熥也不過才二十歲。如此年輕、又缺乏歷練的孫子還能夠鎮得住藍玉?這還僅僅是藍玉!常氏家族的那些個人呢?朱元璋必須對藍玉下手!
但是,問題又來了。如果對藍玉及其背後的常藍家族下手,勢必會影響、甚至牽連到朱允熥。甚至到時候藍玉會不會鋌而走險打出朱允熥的旗號幹出點什麼,也很難說!與其留下這麼多不確定性,倒不如不立朱允熥,免俗不必要的麻煩。立朱允炆,他和常藍家族沒有任何瓜葛,殺藍玉、滅常藍家族牽扯不到朱允炆。就算藍玉鋌而走險打出朱允熥的旗號,到時候朱允炆已經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孫了,朱允熥還能剩多大號召力?加上前面說到的第一點,算來算去,還是立朱允炆比較划算,不是嗎?
當然,朱允炆性格仁厚也是一個因素。朱元璋是鐵腕開國之君,殺伐決斷有餘、懷柔天下不足,他需要一位仁厚的守成之君接班併為自己糾偏。但是,這不足以讓朱元璋改變決定或者作出某些抉擇,這僅僅是一個小因素而已。
只可惜,朱元璋還是看走了眼。朱允炆的這種仁厚該用的時候不用、不該用的時候亂用。削藩本該殺伐決斷與懷柔天下並舉,可朱允炆卻完全走向了暴力!最終逼反了時為燕王的明成祖朱棣……當朱棣帶著燕軍南下時,朱允炆卻又“仁厚”了起來,強令前線將士不得傷害燕王!結果眾所周知,朱允炆一把大火結束了建文朝,自己也落得個下落不明……
回覆列表
很多人說朱元璋將皇位傳給朱允炆是因為朱允炆是個孝順的好孩子,真的是這樣嗎?朱元璋本人做事狠辣,皇位坐穩後把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幾乎殺了個乾淨。如果說他傳位給朱允炆是因為他善良那就真是笑話了。那他為什麼不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其他兒子呢?即便傳皇孫按當時的嫡長子繼承製度也應該把皇位傳給朱標的次嫡子朱允熥啊。
朱元璋一生子女眾多,僅兒子就有二十六個,但是成才的卻不是很多。在朱元璋登基為帝之後,馬上冊立了十三歲的朱標為皇太子,為了讓朱標能夠勝任皇帝之位,朱元璋特地聘請了有名的宋濂為朱標的老師。但人有旦夕禍福,三十八歲的朱標因病去世。據說朱標死後,老朱也想過立四子朱棣為太子,因為朱棣太像老朱,老朱覺得他比較適合當皇帝,但是老朱徵求意見,大臣們都反對,說這樣會引起後代們爭奪皇權,不利於國家穩定。
當時有繼承權的幾個嫡子,也就是馬皇后所出的兒子,除了去世的朱標外,還剩嫡次子秦王朱樉,嫡三子晉王朱棡,嫡四子燕王朱棣大家都知道,剩下的就是嫡五子周王朱橚,這幾個可都是塞王。
塞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有封地鎮守邊疆開拓疆土的藩王。如果貿然將某一塞王召回京,萬一邊塞亂了怎麼辦?除此之外,除了朱棣外,其他幾個塞王,可都是曾被朱元璋懷疑過有不軌之心,雖然當時朱標化解了,可朱元璋心中還是留下了疙瘩。
朱標死後,朱元璋這個心結更大,如果讓這幾個兒子進京,不是等於自己將刀遞給他們捅自己嗎?至於朱棣,他倒是沒有什麼過分的舉動,但是他在軍中聲望太高了,朱元璋此時已老,怎能不慌?加之如果跳過二子跟三子直接立朱棣為太子,朱樉、朱棡這兩個當哥哥的會怎麼想?
那跳過兒子,但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度,該被立為太子的也不是朱允炆。朱標有嫡長子為朱雄英,庶長子為朱允炆,嫡次子為朱允熥。朱雄英早逝,按理來說繼承人也應該是嫡次子朱允熥啊!
這其中有個很關鍵的原因,那就是是朱允熥的母親。就是朱標的原配,常遇春的妹妹。常遇春是他外祖父,藍玉是他舅祖父,親舅舅常茂和常升都貴為公爵,宋國公馮勝的女兒是他的親舅母!靖寧侯葉升和藍玉是姻親,普定侯陳桓和景川侯曹震是藍玉的老部下,景川侯隨藍玉平定四川后就長期鎮守,成都的蜀王又是藍玉的女婿!本來這個妻子是朱元璋找給朱標的外援,透過聯姻跟常家有所聯絡,等於提前給朱標鋪路。但朱標一死,一切都亂了,歷史上主弱母強,外戚專政之事還少嗎?
朱允熥的母系親族勢力過大了!
如果太子朱標不死,毫無疑問,這一大批悍將都會成為朱標的最強班底!
但是朱標死了,朱元璋都快70的人了,在古代那個年齡還能活多久?朱允炆和朱允熥都還是孩子!兩個孩子當中,毫無疑問的是朱允炆更合適,最起碼外戚亂政的風險不大!
所以我認為這就是朱元璋選朱允炆為繼承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