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證券智庫

    為什麼陳勝吳廣不能像劉邦他們一樣成功?問的好,我的一篇文章裡剛好講了陳勝失敗的原因,這篇文章暫時還沒發出來,在這裡先講一下。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後,號張楚,陳勝後來自稱楚王,封吳廣為假楚王,即代理楚王。首先,陳勝自立為王,而不是擁立原楚國的後代,這是政治上的一大失誤,導致很多楚華人並不願意追隨他,得位不正。部下背叛他而自立為王的不少。其次,陳勝當了王,他岳父來看他他也擺架子,還殺了來投靠他的一個朋友,派人監視自己的手下,殺了關了不少人,不得人心,眾叛親離。猜疑吳廣,吳廣被部下殺死卻得到被陳勝獎勵。一系列的政治失誤和做人失敗,加上槍打出頭鳥,他最先造反,章邯認為必須先消滅他,最後陳勝被自己的車伕殺死邀功,也是必然的結果。劉邦則不同,先入關中者為王,劉邦封王理所應當,仁義之名遠播,項羽殺害義帝,劉邦師出有名,都是政治上的智慧,加上軍事實力也強,知人善任,最後一統天下。

  • 2 # 西安—豐鎬遺子

    "陳勝吳廣起義"又稱大澤鄉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連克大澤鄉和蘄縣,等行進到了陳縣的時候,已擁有兵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步卒好幾萬人,陳勝在陳縣自立為王,國號為張楚,任命吳廣為假王。後遭秦軍反撲,陳勝被殺,起義失敗。

    在陳勝以前,百姓都相信“皇帝為天命神授”,陳勝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後來劉邦、朱元璋等造反奠定了“理論基礎”。由於"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造反經驗不是很豐富,又無前人造反可以借鑑,所以失敗了。像後來,劉邦造反“裝神弄鬼”的自我包裝就是學自陳勝。朱元璋造反初期立“小明王”為尊,就是吸取了陳勝自立為王的失敗經驗。

  • 3 # 青言論史

    首先要指出的是,鐵木真的努爾哈赤都不是皇帝,他們只是大汗,皇帝是後來的皇帝給他們上的尊號。而且他們都是異族,不在我們討論之列。至於劉邦和朱元璋為什麼能當皇帝而陳勝吳廣不行,我想有這麼幾個原因:1、出頭的椽子先爛:槍打出頭鳥的道理大家都懂,作為秦末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大規模農民起義的領導者,陳勝吳廣的偉大當之無愧。但是作為第一個出頭的鳥,勢必會引起當時還比較強大的秦朝政府的強力圍剿,縱觀後來的歷代農民起義,從楊玄感和李密到韓山童劉福通,最後都難逃被絞殺的宿命。

    2、沒有軍事經驗:陳勝們是純粹的農民,根本不知道怎麼打仗,而且他們的裝備也就只有鋤頭和鐮刀,連刀劍都沒有。這樣的裝備再加上這樣的領導者,想對付章邯的幾十萬大軍基本等於做夢。

    3、沒有政治經驗:這一點是最關鍵的,雖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是一個起義隊伍裡面沒有讀書人乃至貴族階層的加入,想成功基本等於做夢。這一點楊廣深有體會,所以他在農民起義的時候根本不慌,直到楊玄感搞事情了他才真的急眼了。因為沒有文化人,就意味著這支隊伍只能是一支暴動隊,靠著一群只會殺人放火的農民根本無法團結大多數人,更容易形成所謂“多數人的暴政”。

    所以,從陳勝吳廣到後來的歷代起義者,但凡是第一個開槍的,有一個算一個,全部完蛋,沒有一個最好吃到雞的。

  • 4 # 勇戰王聊歷史

    因為陳勝和吳廣不知道這六個字:‘’緩稱王,廣積糧‘’!

    陳勝率領900人,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就在陳縣稱王了!當時,陳勝以陳縣為都城,“號為張楚”,國號為“張楚”。而陳勝的兵力,也就號稱數萬人,其中,騎兵只有一千來人,戰車六七百輛。這點實力,就稱王,這不是找死嗎?

    陳勝以前就屬於是平時兜裡有幾兩銀子,就美滋滋的人。突然佔領了幾個縣城,有幾萬人跟著他,就飄起來了。竟然稱王了!人怕出名豬怕壯,陳勝就是太出名,所以被重點打擊!

    再看劉邦,直到鴻門宴以後,才被封為漢王。以前一直跟項羽面前裝慫。這就叫韜光養晦!

    朱元璋就更別提了,“廣積糧,緩稱王”就是老朱實行的策略。所以,老朱才能有機會橫掃起義軍,最後把蒙古人都趕到沙漠吃沙子了!

    鐵木真更是實在人,他的成功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蒙古部落比較實在,你要是想成為一個部落或者地區的可汗,必須打敗了所有人才行!1184年,鐵木真打敗蔑兒乞人後,被推舉為蒙古乞顏部可汗。到1206年,才被尊稱“成吉思汗”。

    努爾哈赤也是能“裝孫子”的主。李成粱和李如松活著的時候,努爾哈赤就是李家的‘’包衣奴才‘’。李如松入朝作戰,李成粱都主動申請去給李如松賣命!

    綜上所述,陳勝吳廣失敗的原因,就是‘’出頭太早,名副其實‘’。跟打鬥地主一樣,別人都是撿著小牌出,他上來就“王炸”!能不輸嗎?

  • 5 # 不羈得有學問

    陳勝吳廣領導了中國第一次的農民起義,手下兵馬到達了幾十萬人,可以說是頗具實力了。那為什麼失敗了呢?

    一、鼠目寸光

    陳勝吳廣的眼光太過短小。起義剛開始一帆風順,順利地建立了張楚政權。但是革命還尚未成功,同志就開始內訌了。陳勝竟然封了吳廣一個“假王”的職位,假王是什麼,暫時的,假的。吳廣肯定心裡不爽。

    二、不知道用人

    陳勝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過,專門督察群臣過失。而他們兩卻是奸小無能之輩,看到不順眼的人,一捉到其過錯,則不交給負責司法的官吏處置,而是動用私刑。群臣對他們倆個怨恨有加,而陳勝卻非常喜歡他們兩個,時間久了,就失去了人心。

    三、遇上了章邯

    章邯乃秦末大將,是大秦最後一顆將星。大澤鄉起義後,全國各地紛紛起兵造反,秦軍連吃敗戰。這時候章邯憑藉幾十萬死囚擊敗了同樣是擁有幾十萬兵馬的周文,追的周文從戲水逃到曹陽,又逃到澠池,逼得周文自盡。然後又大敗陳勝,使得陳勝兵敗亂竄,最後死於自己馬伕之手。

    四、急於稱王

    剛剛有了點小地盤,打下了陳曾(戰國後期楚國都城),就自立為王,號張楚政權。這相當於出頭鳥,把秦軍的槍口引了過來。

  • 6 # 戰史解碼

    嚴格說起來,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鮮有成功的,雖然起義之處聲勢浩大,但到最後都是做了他人的墊腳石!在這裡筆者就以陳勝吳廣為例,給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他們沒能夠成功建立政權。

    一 自身能力有限

    陳勝吳廣領導的軍隊其實就是由普通農民組成的烏合之眾,根本沒有接受過專門的軍事訓練,可以說毫無軍事素質可言。在古代短兵接戰的條件下,軍隊作戰講究的是陣法和陣型,可對於農民起義軍而言,他們唯一的陣法就是一窩蜂的向前衝,毫無配合可言。當然如果領頭的人有能力、懂軍事也可以,但陳勝吳廣顯然也是門外漢,這樣兵無好兵,將無好將的隊伍一旦遇上真正的正規軍想不失敗都難!

    二 目光短淺

    這一點是農民階級的通病,大家造反只是因為沒飯吃,一旦取得了一點點實惠,就會停滯不前,開始樂不思蜀。大家只顧著分享目前得到的利益和財富,最終導致軍心渙散,不戰而敗。有的時候,起義軍的內部也會因為利益劃分不均而分裂成幾波,甚至出現互相殘殺的情況。陳勝吳廣就是因為部下為了邀功請賞而被殺身亡的。

    三 起義初期朝廷實力依然強大

    雖然在各個朝代末期,朝廷的統治力會下降,但相對於農民起義軍而言,其實力依然很強大。戰爭所需的財力和物力基本上都控制在朝廷手裡,起義軍卻連最起碼的武器裝備都沒有,這又如何能夠與正規軍相抗衡。同樣,陳勝吳廣在起義之初,起義軍基本上都是在拿著鋤頭打仗,碰到小規模的正規軍還好,仗著人多也能贏,可一旦對方人數增加,他們也只有任人宰割的命運。

    四 地方氏族或門閥的支援

    因為地方氏族或者門閥的影響力很大,獲取他們的支援就顯得尤為重要。一般來講,有了他們的支援,就可以獲得一定的資金支援,因為無論是戰爭還是收攬人心都離不開錢。除了這之外,地方氏族種總能夠培養出來幾個人才,一旦得到他們的支援認可,那麼這些人才自然也就可以收歸帳下。比如曹操帳下的荀彧叔侄。

    按照上文的分析,陳勝吳廣之流的農民起義軍不僅要什麼沒什麼,還缺乏遠見,如此這樣還能稱帝才怪!

  • 7 # 假裝獨立思考

    古往今來的帝王中,真正出身貧苦卻成大事的,不過劉邦(漢)、劉裕(南朝劉宋)朱元璋(明)等寥寥數人罷了,其他家裡不是王侯將相、就是世家大族。秦始皇就不說了,人家本來就是秦王;唐高祖李淵出自關隴門閥,是隋文帝獨孤皇后的外甥,七歲就世襲唐國公了;宋太祖趙匡胤本是殿前督檢點,掌管禁軍,陳橋兵變後稱帝。至於題主問道的鐵木真和努爾哈赤,人家也都是部落貴族血統,法理上的繼承人,當然鐵木真的成長非常傳奇曲折,那是另外一個角度了。而陳勝(又稱陳涉)吳廣還不光是出身低微,他們整個領導隊伍也是從農民軍中提拔起來的,是真正的農民起義,這裡並不是看不起勞動人民,但個人的見識和格局很難在短時間內迅速突破,一群人要想同時突破更是難上加難。長期處於社會底層的人,一夜之間掌握了豐富的資源和極高的權力後,未免不知所措,胡作非為了。陳勝起義初期還是非常聰明和剋制的,在魚肚子裡塞字,有找人模仿狐狸叫,裝神弄鬼,獲得了首批“鐵桿粉絲”。這裡並不是諷刺他,古代人普遍崇信鬼神,顯示一下“神蹟”非常有效,後來的各種“造反”都沿用類似的開頭,直到清末的太平天國。然而起義出乎意料的順利,讓他們迅速膨脹,僅僅打下幾個縣,傭兵數萬以後,就開始稱王了。要知道,他們的“數萬”兵,幾個月前還都是農民,這樣的烏合之眾,打順風仗(敵人望風逃竄)當然沒問題,遇到真正的大將章邯時,只能一敗塗地。陳吳“張楚”政權起事以後,各地紛紛響應,注意,只是響應而已,其實是各自稱王,根本沒人真正聽命於“張楚”。一旦遇到慘敗,結果只能是土崩瓦解,其他政權不但不救,而且紛紛吞併起義軍隊伍,擴張自己的實力,這其中就包括了項梁(項羽的叔父)和劉邦。類似的局面,在後面的農民起義中一次次上演:漢末黃巾軍導致天下大亂,崛起了曹操、袁紹、張陵(五斗米教)、劉備等一系列諸侯與地方勢力;隋末瓦崗寨也是聲勢浩大,終難敵各路豪強兼併,最終被李唐一統天下;唐末的黃巢起義更是攻陷了長安,轉戰全國,卻自始至終沒有形成穩固的根據地,以流寇身份被剿滅;最接近成功的是明末李自成,不但陷落了京師,逼死了崇禎帝,而且已經建立大順政權,天下府縣都紛紛表示歸附了,最終還是功虧一簣,被滿清遊牧民族撿了便宜。清末還有一次虎頭蛇尾的太平天國,也曾佔領東南半壁,建制稱帝,又被漢人武裝曾國藩等人擊破,這一次竟然保住了當時的清廷沒馬上死,苟延殘喘了幾十年。要注意這些農民起義軍,並不會因為出身低微,就特別體恤老百姓,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恰恰相反,他們往往是最殘暴的政權之一,像“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大將軍黃巢,開創了制度性吃人肉的先河——歷朝末代的軍隊都有吃人肉的,唯有黃巢部隊配置機械化絞肉的“後勤部”。然而又不能簡單地認為起義軍失敗的主因就是殘暴,畢竟暴秦、蒙元和滿清,哪一個不殘暴,哪一個不是殺人如麻?他們的失敗,還是敗在不思進取,侷限於眼前的勝利,缺乏遠大的抱負和眼光,因而無法建立起有效的人才組織和制度,也就無法持久。

  • 8 # 歷史風雲天下

    歷史上崛起於亂世的人傑不知凡幾,而能夠真正成就一片帝王業的並不多,他們是時代下最耀眼的主角,他們的成功有著很多的綜合因素導致,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劉邦、朱元璋、鐵木真、努爾哈赤等,他們能夠成為帝王,有一樣是不可缺少的,他們馭人之術非同一般,唯才是用,身邊勇猛的武將和帥才以及謀臣是濟濟一堂,大爭之世,說白了就是人才的競爭和戰略的規劃。

    陳勝吳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那句時代的吶喊,當真是如醍醐灌頂,震人心扉。他們把握住了時機,創造了機會,振臂一呼,揭竿起義,星星之火迅速成為燎原之勢,天下震動,張楚政權成為起義的領袖,陳勝吳廣成為了戰亂之中的鮮明旗幟。

    遺憾的是,當起義的聲勢聲振寰宇,當陳勝吳廣的起義軍人數達到數十萬之眾的時候,陳勝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滋生了驕傲的情緒,他開始變得親小人遠賢臣,逐漸的脫離了初衷,起義軍內部也是各種矛盾積聚和爆發,為了利益而衍生出了不少的分裂,先是吳廣和田臧意見不合,最終被田臧殺害,接著是陳勝個人忘卻“苟富貴,勿相忘”的誓言,殺害故人,最終埋下了人心離散的禍患,後來與秦軍的戰鬥節節敗退,導致了被車伕莊賈殺害,浩浩蕩蕩的陳勝吳廣起義,那風靡一時的“張楚政權”成為了歷史。

    陳勝吳廣最終不能成為帝王,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歷史上如黃巾軍、綠林軍、黃巢起義、闖王李自成等都曾攪起無邊的風雲,卻仍然歸咎於歷史的煙雲之中,因為他們不具備成為帝王的品質,註定成為陪襯主角的綠葉。

  • 9 # 魂牽夢繞的家鄉

    其實一句話,劉邦,朱元璋,鐵木真都有自己的一套同鄉集團班子,劉邦沛縣集團,朱元璋淮西集團,鐵木真自己的部落集團,而陳勝,吳廣沒有,根本不可能成功,這才是主要原因。

  • 10 # 遙望燕園

    其實,陳勝、吳廣之所以拜,最根本原因在於策略不對。

    陳勝初起時,很短的時間內,便聚集了一大批能人,周市、葛嬰、周文、武臣、陳餘、張耳、呂臣等都曾在陳勝帳下效力。

    而這些人,或先陳勝死,或在陳勝敗亡後越來越強。

    尤其是張耳和陳餘,後來都做到了王的位置,在秦楚漢之際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張耳、陳餘,都是秦楚漢之際少見的賢人,有本事,單憑本事,就娶到了富家女,在那個時代,有著跟張耳陳餘類似待遇的人不多,陳平算一個。

    因此,我們可以肯定,陳勝之所以敗,並非是一些人所認為的沒人才,既然有人才,就談不上目光短淺。

    至於有人說的,軍事實力不夠,也是不確的,在我剛剛提到的幾人中,周文曾經是項燕的部下,打仗非常有一套,他曾率幾十萬大軍叩關功秦;

    而陳勝的其他將軍,也曾拿下武關,稍微熟悉楚漢歷史的讀者一定都記得,劉邦就是從武關進入關中的。

    還有我剛剛提到的武臣,他和張耳、陳餘率三千人北上,竟然攻下趙地幾十座城池,還有周市,去打魏地,也很快平定了魏地。

    所以,陳勝的軍事實力根本就不弱,同時期軍事實力不及陳勝的田儋三兄弟,還挺到了楚漢相爭的末期呢。

    刨除種種表面原因,我們層層抽絲剝繭,最後發現,陳勝之所以敗亡,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策略失誤,范增曾對項梁這樣剖析陳勝的敗亡:

    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

    為了避免重蹈陳勝之覆轍,項梁採納了范增的意見,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楚懷王,並藉此號令天下。

    而後,在滅秦之戰中,楚國的兩路人馬,項羽和劉邦,功最高,其他諸侯也只能聽命於楚軍。

    那麼,在范增剖析陳勝敗亡原因前,有沒有向陳勝提出過相似建議呢?有的!這人便是咱們前文提到的張耳和陳餘,二人反對陳地三老、豪傑的建議,認為陳勝不當自立為王,二人說:

    夫秦為無道,破人國家,滅人社稷,絕人後世,罷百姓之力,盡百姓之財。將軍瞋目張膽,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為天下除殘也。今始至陳而王之,示天下私。願將軍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後,自為樹黨,為秦益敵也。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強。如此野無交兵,縣無守城,誅暴秦,據咸陽以令諸侯。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則帝業成矣。今獨王陳,恐天下解也。

    張耳陳餘這段話中,點了三個關鍵:

    ①滅秦乃是第一要務。立六國之後,集天下之力,乃是滅秦的最佳辦法。

    ②陳勝手握兵權,沒必要示人以私。

    可以說,張耳陳餘的建議非常中肯。

    復立六國之後,示天下人以公心,必得人心,也能以德服人,號令天下。

    與此同時,復立六國之後,讓天下都是反秦勢力,秦人只能分兵,六國之後為了守住自己的地盤,必將與秦軍死戰到底,為了撲滅六國之後,秦人必將加大兵力,如此一來,關中薄弱,陳勝乘虛而入,佔領關中的難度便會小很多。

    一旦陳勝佔領關中,便可效仿當年的秦始皇,或者逐漸統一天下,或者成為天下共主。

    後來的項梁和劉邦,基本上是在重複張耳陳餘的建議,項梁和劉邦,用自己的實際成果,證明了張耳陳餘的正確。

    張耳陳餘的建議雖然正確,但並沒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陳勝也沒有采納。於是,張耳陳餘便找機會,跟著武臣北上了。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陳涉世家》、《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U23亞洲盃分組抽籤,國奧隊和伊朗、韓國、烏茲別克同分一組,怎麼看國奧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