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芒月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宋太祖趙匡胤駕崩,隨後他的弟弟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

    然而,人們對於趙匡胤傳位給弟弟一事充滿各種質疑,甚至許多人都覺得趙匡胤乃是被其弟趙光義所殺,目的是為了篡位。

    但不管怎麼說最終趙光義穩坐皇位,那麼他即位之後是怎麼對待趙匡胤的兩個兒子的,趙匡胤的後裔在宋朝以後的歲月裡又受到怎樣的待遇呢?

    趙德昭

    趙德昭,趙匡胤次子,太宗即位當年被封為武功郡王。

    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趙光義御駕親征契丹,被遼軍擊敗,並且我與宋朝大軍失聯,宋軍一時群龍無首便想擁立趙德昭為黃帝。沒多久趙光義平安回來,聽說此事的他非常生氣,再加上剛剛打了敗仗,便沒有對出征的將士進行封賞。

    而趙德昭覺得征伐契丹雖然失敗了,但大宋將士成功消滅了北漢啊,再說了大軍隨從皇帝出征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該賞的還是得賞,便向趙光義請功。

    趙光義聽後,說:“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

    意思就是等你做了皇帝再去賞吧,此話可以說流露出了殺機。趙德昭聽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沒有多久便自殺身亡,年26歲。

    趙德芳

    趙德芳,趙匡胤四子,太宗繼位後被封為興元尹。在影視劇中,趙德芳被後人虛構為正氣凜然的八賢王形象,常常出現在楊家將故事中。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病逝,年23歲。

    因為趙德昭、趙德芳兩兄弟在短時間內連續死亡,許多人懷疑其死因不單純,或與宋太宗有關。

    太祖後裔

    趙匡胤孫子輩往後的人絕大部分都受到了宋朝的優待。到了宋神宗的時候,他即位之後說“創業垂統,實自太祖”,並下詔令:

    “考太祖之籍,以屬近而行尊者一人,裂土地而王之。使常從獻於郊廟,世世勿復絕”

    神宗如此說了,包裹他自己在內的後世皇帝也的確如此做了。只是,太祖後裔眾多,而安定郡王只一人罷了。

    建炎三年(1129年)七月,宋高宗趙構唯一的兒子趙旉夭折,高宗便決定在太祖七世孫中挑選繼承人,選中了宋孝宗趙昚,從此以後南宋的皇位便一直在太祖後裔中傳承。

    而在此一事件中,透過朝臣的言語我們也從側面瞭解到除了安定郡王之外的太祖後裔現狀:寂寥無聞、僅同民庶、遭時多艱、零落可憫!也就是說他們的生活已經和平民百姓沒什麼區別了,甚至有些顛沛流離,生活得更是悽慘。

  • 2 # 錢多多讀文史

    且不說趙光義得位正不正,作為一個繼承人,對於其他有繼承可能的人,不會好到哪裡去的。

    想象一下,一個王朝的正牌太子,也要忌憚那些同父異母兄弟,就是同母兄弟也在排擠之列,誰讓那位置上只能坐一人呢。

    我們在各種影視劇中時常見到北宋有八王爺。這位“八王爺”有把金鐧,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

    是什麼人這麼威風?因為他是太祖兒子,原本的太子。

    事實上,這位角色的塑造就是出於趙匡胤傳位趙光義,人們對於他的兒子抱以同情,想象出了這麼一個狠角色。

    趙匡胤的兒子們,並沒有這麼威風。

    趙匡胤有四個兒子。

    長子趙德秀。早亡。

    次子趙德昭。他在父親手裡,沒有被封王,最大官職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祖死後,叔父上位,封他為京兆尹,這事實上是一個儲君必經的官職。太宗還讓他與齊王趙廷美(德昭叔父)朝會時站在宰相之前。

    從開始的情況來看,太宗對趙德昭還是不錯的,官職實在,又封了武功郡王。

    然而,皇家親情還是難逃利益爭鬥。979年,趙德昭跟著太宗攻打幽州,有次夜裡軍中驚亂,太宗不知去處,就有人建議立趙德昭為帝,這與“陳橋兵變”何其相似。太宗得知這個情形後十分不爽,

    壓死德昭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給北伐戰將請功。太宗因為北伐不利,未行封賞。德昭未避嫌疑,前去陳說,遭到太宗痛斥:等你自己當了皇帝,再去封賞吧。

    這話有點重,德昭心生鬱憤,回去就自刎了。

    三子趙德林。早亡。

    四子趙德芳,在其父手裡官至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叔父宋太宗封其為同平章事、檢校太尉。

    趙德芳在981年病逝。死時23歲,

    趙德芳就是演義中的“八賢王”,但實際上從排行來講也好,從封號來說,從年齡上來算,他都不符合“八賢王”的描述。“八賢王”的原型應為太宗第八子趙元任。

    宋太祖的兒子們都死得早。長子三子早亡,次子四子一自殺,一病逝。似乎結局也不甚好,但要說與趙光義有什麼關係,恐怕只有趙德昭與他扯得上一星半點。

    趙德昭有五個兒子,長子次子皆封郡公,三子官至左千牛衛將軍。四子官至敘州刺史。五子官至澄州刺史,右千牛衛大將軍。

    趙德芳有三個兒子,長子為高平王,次子為英國公,三子為南康郡公。

    再往下,太祖一系逐漸無名。到了趙德芳的六世孫趙昚這裡,因為太宗一系人丁稀少,宋高宗趙構又把趙昚立為嗣子,太祖一系又坐上了龍椅。

    總的來說,太祖一系在離開皇位後,過得是較為普通,這也沒有太出乎意外。歷史也並沒有太宗一系迫害太祖一系的記載。誰坐皇位,誰的子孫就更顯眼,這也是應有之義。

  • 3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宋太祖趙匡胤開創了大宋江山,可是他卻不能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因為他是暴斃而亡,此前也沒有立太子。所以他弟弟趙光義,在關鍵時刻,由一幫親信扶持登基,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趙光義,為了跟趙匡胤撇清關係,他登基後改名為趙炅。

    改了個名字,是不是感覺好像穿越了好幾代?他的目的很簡單,他希望大家只記得開國的皇帝是他趙炅,而不是趙匡胤兄弟倆。但是趙匡胤還有倆活著的兒子,這該如何處置呢?

    01趙德昭是趙匡胤次子,本有繼位的可能。

    趙匡胤的長子趙德秀去世很早,所以次子趙德昭一直以來都是理想的繼承人。趙匡胤去世的時候,不過才50歲,而趙德昭當時已經26歲了,並不是一個小孩兒。

    所以趙德昭完全是具備了繼位的資格的,但是這孩子一看就是比較老實的那種。又或者因為趙匡胤才50歲,誰也想不到他會暴斃,所以趙德昭在朝中沒什麼黨羽,所謂的黨羽也就只是那些曾經跟隨趙匡胤一起打仗的舊臣。

    沒有勢力的扶持,想要跟趙光義鬥,這是一件比較不現實的事情。因為當時趙光義的地位相當高,被封為晉王,位在宰相之上,統領朝政。這就相當於副皇帝了,只要趙匡胤不在,那就是趙光義說了算。

    趙光義的母親杜太后生他的時候,就天有異象,這杜太后也是絕了,生倆兒子的時候都有異象,滿屋子紅光,這不把接生婆給下嚇壞了也就怪了。

    反正趙光義出生以後就自帶主角光環,你一個小小的趙德昭,身邊沒幾個打手,怎麼去跟自己的叔叔鬥呢?

    父辭子繼本身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可到了趙光義這裡就不行了,他非要說兄終弟及也未嘗不可。而且是不要臉地強行登基。他登基完全是因為他在朝中黨羽眾多的原因,可是這也頂不住有其他忠心於趙匡胤的臣子會做出反對啊。

    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四海至廣,萬幾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頓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命普於榻前為約誓書,普於紙尾書“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宋史》

    所以趙光義把趙普給重新提拔了上來,趙普立刻編造了一份金匱之盟。太祖皇帝死的早,所以沒有留下傳位詔書,但是杜太后死之前曾經讓太祖皇帝發誓,將來死了一定要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這親媽真的是親媽,臨死前還不忘兒子也得死。

    02趙德昭是被趙光義逼死的,理由很簡單。

    既然有了金匱之盟,那麼就相當於趙光義有了一份合格的繼位證書。這麼一來他這個皇位就算是坐穩了,再也沒有誰去追查趙匡胤的死,到底跟現任皇帝有沒有關係了,查了那不是找死嗎?誰來給他們做主呢?

    趙德昭本身是不服氣的,可是趙光義一系列籠絡人心的措施,立刻就讓趙德昭服服帖帖的了。他登基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封趙德昭為京兆尹、武功郡王。

    四年,從徵幽州。軍中嘗夜驚,不知上所在,有謀立德昭者,上聞不悅。及歸,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賞。德昭以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上聞驚悔,往抱其屍,大哭曰:“痴兒何至此邪!”贈中書令,追封魏王,賜諡,後改吳王,又改越王。---《宋史》

    京兆尹也就是京城裡的父母官,權力是不小的。而武功郡王就更加了不起了,那跟當年趙光義的職位是相當的,位列宰相之上。

    所以說趙光義向趙德昭釋放了一個迷迷糊糊的煙霧彈,將來趙光義死了,很有可能就是你這個武功郡王登基稱帝了,所以你要好好幹。

    趙德昭心裡美滋滋的,雖然暫時沒能成為皇帝,但好歹也是有機會成為繼承人的。所以趙德昭一直在趙光義身邊努力幹活,直到一件事的發生。

    趙光義打下北漢以後,乘勢打算北伐收復燕雲十六州。可是他低估了遼國的實力,所以被契丹人打得暈頭轉向,以至於跟大部隊失聯了。

    皇帝失聯了,這個時候不少大將士們就上奏表示,希望趙德昭能夠立刻繼位。這件事趙德昭拒絕了,因為很快就找到了趙光義。

    趙光義聽了以後,卻怒斥趙德昭:你叔還沒死呢!等你叔死了你做了皇帝的時候,再去賞賜也不遲!

    這話直接宣判了趙德昭的死刑,回家以後趙德昭就自殺而死。由此可見趙德昭就是被趙光義給逼死的,至於理由,史書上當然說得冠冕堂皇一點了。

    03趙德芳年僅23歲暴斃而亡,誰的責任?

    趙德芳是趙匡胤的第四個兒子,也是僅存的倆兒子中的另一個。趙匡胤去世的時候他才18歲,可作為繼承人的話,也算是合格的了。

    但是他跟哥哥趙德昭一樣,也是個老實巴交的孩子。哥哥趙德昭都不想篡位,他更加沒有這個膽子和心思做這方面努力。

    六年三月,寢疾薨,年二十三。車駕臨哭,廢朝五日。贈中書令、岐王及諡。後加贈太師,改楚王。---《宋史》

    所以趙德芳對趙光義的威脅其實並不大,但是隻要他存在,那麼趙匡胤這一支就還有希望登基稱帝,這是趙光義所不想看到的。

    趙德芳在23歲的時候就突然暴斃了,完全沒有任何記載說明他的死因。不過他死後趙光義是親自跑來哭喪,還給自己放了5天假不上朝,這難道是變相發福利?

    因為趙德芳的死,趙光義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就少了一份威脅。不管從什麼角度去考慮,這件事對趙光義都是非常有利的。

    到了這裡趙匡胤的倆兒子就都去世了,雖然還有孫子存在,但是幼主登基的事情在宋朝是非常忌諱的一件事,所以對趙光義的兒子們就沒有任何威脅了。

    總結:清除所有障礙物,趙光義才能安穩做皇帝。

    趙光義的皇位是篡位得到的,這基本上是大家公認的事實了。但是你非要說歷史上沒有記載,那也沒辦法,誰也不會把這種事情記錄下來。

    從唐太宗擅自干涉寫史開始,史書這玩意兒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了。趙光義其實還有一個威脅者,那就是他的弟弟趙廷美。

    既然自己作為趙匡胤的弟弟,可以篡位登基。那麼自己的弟弟趙廷美難道沒有這個想法嗎?一起出生入死過來的人,誰還不知道誰呢?

    果不其然,趙廷美被趙普舉報,說有謀反的心思,所以被罷黜了各種官職。沒過多久,趙廷美又被舉報依舊有謀反的想法,結果就莫名其妙地吐血死了,年僅38歲。

    這麼一來倆侄子,一個弟弟全都沒了,趙光義再也不用擔心繼承人會旁落別家了。到這兒我們才終於明白,為什麼宋太宗這一朝除了滅了北漢,什麼功績都沒有,因為他在家忙著清理侄兒兄弟了。

    參考資料:《宋史》

  • 4 # 毛筍56561098

    此題我以前曾答過,既然應邀,那就簡述一下吧。

    杜太后臨終前,召太祖與趙普至病榻前,同受遺命。二人在杜太后病榻前叩請了安,起來恭謹站立一旁。杜太后便問太祖道:"你曉得你所以得國的緣故嗎?"太祖奏答道:"這個是蒙著祖上庇廕的餘福得來似。"杜太后道:不是的。你所以得國的緣故,正是由於柴氏使幼兒主持天下呀。你是欺他們孤兒寡母。若是周朝有了長君,你能得國嗎?國賴長君,才能穩固基業。你百年之後,當傳位於光義,光義傳位於光美,光美再位於德昭。只要國家有了長君,我朝才能千秋萬代傳下去,就是社稷的幸福了!切記!切記。"太祖泣對道:"兒謹尊母訓"杜太后顧謂趙普道:"你一同記著我的話,不可違背!"趙普慌忙跪奏道:"臣當敬記太后懿旨。"就在杜太后榻前,把杜太后適才遺訓的言語,寫立誓書,並在未尾署"臣普記"三字,即把這誓書收藏於金匱中,交給謹密宮人嚴加保管。史稱"金匱之盟"

    杜太后生有五子:長子匡濟、太祖居次,以下:匡義、匡美、匡贊。匡濟與匡贊旱夭。太祖遵太后遺訓,將皇位傳其弟光義。

    任何一個皇帝總想把 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如無太后遺訓,太祖也不會將皇位傳給光義。除非他無子嗣。太宗礙太后遺訓,不敢造次。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卻不是這麼想的,他揣摸透了太宗的心思。一日趁左右無人,對太宗奏道:"太祖已誤,陛下不能再誤。"太宗頓悟,遂違背了杜太后遺訓。此時,光美、德昭、德芳相繼而亡(詳情略")。太宗見走了三個傳位絆腳石,遂立其子趙恆(真宗)為太子。帝系由太祖一脈落到旁系太宗一脈了。

    此後,德昭、德芳兄弟倆的後裔便流落到了民間,與平民無異,生活相當困苦。北宋歷代皇帝早就忘了他們,更談不上去照應他們了。

    "靖康之亂",徽宗趙佶、欽宗趙桓蒙塵。這也是對太宗背約的報應。

    康王趙構南渡至南京,建立南宋,後遷都杭州。是為高宗。高宗有個兒子旱夭。他決定從太祖七世後裔中選賢繼承皇位,在民間中好不容易找到太祖的後人一胖一瘦倆男孩,在面見高宗時,有一隻貓在他倆腳跟中竄來竄去,那胖孩顯得不耐煩,一腳將貓踢翻,這一腳就將自己的皇位踢掉了。本來高宗倒意屬那胖孩,見他如此輕浮,不是帝皇所為。遂選瘦孩為皇位繼承人,他就是後來的孝宗趙昚。

    帝系復歸太祖一脈。

    圖片自左至右:杜太后、太祖、太宗、趙德昭、趙德芳、趙普。

  • 5 # HuiNanHistory

    趙匡胤的一生共有4個兒子,除了長子趙德秀、三子趙德林幼年早薨外,剩下兩個兒子趙德昭、趙德芳都活到了宋太宗趙匡義時期,但是他們的生活非常悲慘。

    宋太宗趙匡義的上臺,可以說是充滿了謎案。對於親哥哥趙匡胤留下的骨肉,他嘴裡說著要照顧他們,但實際上卻百般逼迫打壓,這是因為有人對兄終弟及這樣的事一直不滿。

    其中,趙德昭作為趙匡胤的兒子是趙匡義重點防範的物件。雍熙北伐(986)失敗後,趙匡義被遼軍打敗,狼狽撤兵。但由於前面有平定北漢的勝仗,所以趙德昭建議叔叔論功行賞。這時候,趙匡義冷淡地說:“等你當了皇帝再說。”

    聽到這話,德昭惶恐不已,於是用刀自盡。趙匡義聽聞後假惺惺地跑去弔喪,還說:“我的傻侄兒,這只是我的一句氣話啊!”

    至於趙匡胤的小兒子趙德芳,則是在哥哥去世的兩年內,莫名其妙地死亡,英年早逝,年僅23歲。

    當然,趙德昭、德芳二人雖然早逝,但總算是還留下幾個子嗣,給趙匡胤延續了香火。這些人一直以普通的宗室身份生活著。

    直到靖康之變後,才再度發跡。南宋,除了首任皇帝宋高宗趙構為趙匡義的後代外,其餘皇帝都是趙匡胤的後代。

    其中,宋孝宗趙昚、宋光宗趙惇、宋寧宗趙擴是趙德芳的後代;宋理宗趙昀、宋度宗趙禥、宋恭帝趙㬎、宋端宗趙昰、宋少帝趙昺是趙德昭的後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判斷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