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泉劍學徒

    唐朝的陌刀,是騎兵的長刀,刃寬前段尖銳。主要用來砍殺騎兵的。威力大的原因是陌刀夠長,劈砍時比較有力,距離也遠。刃寬大,鋒利,可以砍,劈,削,還可以刺。後期衰落可能是因為宋代新式武器多樣了,製作簡單一點的斧頭等兵器同樣可以對付騎兵,陌刀慢慢的就減少了。

  • 2 # 步鳴

    陌刀起源於唐朝,未出土過實物,據史料記載“陌刀長約三米,刀柄和刀刃都是1.5米重量為十或三十公斤,刀刃為雙刃,刀身狹長,鋒利無比,可砍可刺,專門對付騎兵,陌刀手都是嚴格選拔的壯士,臂力過人。因為刀體太長不宜陪葬,也不允許民間持有,因此至今沒有出土。唐武德年間,唐將闞稜曾率一千陌刀手,死戰地方軍閥李子通。後有唐將李嗣業率領陌刀手“如牆而進”大敗賊將李歸仁,陌刀對所向披靡。據說陌刀是唐朝開國元勳李靖所創,時至今日沒有出土實數遺憾。

  • 3 # 老衲侃春秋

    中國古代的王朝中,稱“大”的王朝不少,什麼大秦、大漢、大明、大清等等,但是能冠以“盛”字的,恐怕只有唐朝有資格與之匹配。唐朝為什麼什麼牛?除了政治、經濟、文化以外,其中和有強大的國防有很大關係。

    歷來中原的漢民族和北方的遊牧民族交鋒時,往往由於馬匹的因素,總是吃虧。但唐朝就很不一樣,他們的步兵方陣和遊牧民族的騎兵交鋒,一點也不勢弱,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步兵配置中有著名的陌刀隊。

    而軍隊之所以能形成強大的戰鬥力,和他們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又有絕大關係。這個先進武器就是已經失傳的陌刀。

    根據《唐六典·武庫令》中記載,唐代軍隊使用四種刀,分別為儀刀、障刀、橫刀和陌刀。

    這幾種到各有用途:

    (一)儀刀: 主要為禁衛軍千牛衛和儀仗使用。

    (二)障刀:多為辦案的校尉(相當於後來的捕快、衙役)所用。

    (三)橫刀:將士所佩之刀,為軍官、騎尉佩刀。

    (四)陌刀:就是刀類長兵器的統稱,為步兵所持,古之斬馬劍。陌刀形制多樣,長兵主戰刀,斬馬劍升級版,也有橫刀(障刀)加長版,有刀柄可拆卸式,首部有帶環和無環兩種。有柄特長而刀身特短的三尖兩刃刀式(見唐郭子儀墓壁畫)。蓋因大唐地域廣闊,各大都護府軍備自制,也因此風格不同。根據《唐六典》記載陌刀的刀刃長為100cm,柄長為130cm,總長230cm,重量大約50斤,該刀可劈、可砍、可削,主要用來於付敵人的騎兵作戰之用。

    陌刀的使用方法有很多種。陣前對戰時,明晃晃的陌刀如牆而進,一方面可以有效鼓舞本方戰士們計程車氣,一方面可以威懾敵人。

    寬大、鋒利的陌刀給敵人帶來的威懾遠遠不是窄小的槍頭、矛頭能比擬的。接近敵人後,用力刺殺,必要時也可以砍、劈、削。

    根據《大唐衛公李靖兵法》,(又名《衛公兵法》)所記載,唐軍的主要作戰方法是諸軍按其職能分為弓手、弩手、駐隊、戰鋒隊、馬軍、跳蕩、奇兵等多種。

    戰鬥程式:每當戰鬥展開時候,敵人在一百五十步時候,弩兵開始射擊;敵人在六十步時候,弓箭手開始射箭;敵人攻入二十步時候,弓弩手發箭後執刀棒(即陌刀、棒)與戰鋒隊齊入奮擊,在自己的重灌步兵與敵方騎兵短兵相接時,奇兵、馬軍、跳蕩軍皆不準輕舉妄動。

    如果前方步兵的戰況不順利,跳蕩、奇兵、馬軍方可迎前敵出擊,重灌重步兵則後退整頓後準備再援。

    如果跳蕩、奇兵、馬軍進攻不利,所有的步軍必須配合馬軍同時作戰。

    敵軍退卻,馬軍不得輕易追擊,必須確認敵人真正潰敗後,才能相繼掩殺。

    唐軍步馬結合,攻守有職。陌刀作為長柄大刀如牆一般推進絞殺敵軍正面有生力量,與馬軍、奇兵一起構成唐作戰的主要特色。

    唐軍的戰法區別於以往戰鬥方陣的最明顯特點,就是陌刀手的反衝鋒。在漫天箭雨打擊下,敵軍的騎兵會有不少人馬中箭倒地,給後邊的騎兵造成障礙,令陣型混亂。

    輕騎兵馳過300米的距離一般只需20-30秒,最後的50米也就3-5秒左右,考慮到敵我相向而行,兩軍遭遇只需2-3秒甚至更短。陌刀手必須立即上前痛擊,打騎兵一個措手不及。

    手持三米長刀的壯漢密集衝鋒,場面震撼,戰鬥力驚人。史書中常描述陌刀手能將敵騎一斬為二,所謂”白刃霜飛, 紅血星流”。

    史書上就記載有陌刀隊的作戰情景:

    “賊軍大至,逼我追騎,突入我營,我師囂亂!嗣業乃脫衣徒搏,執長刀立於陣前大呼:‘國家至此,危矣,請自嗣業始!’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殺十數人,陣容方駐。前軍之士盡執長刀而出,如牆而進。嗣業先登奮命,所向摧靡。”(《舊唐書》)

    這是公元751年,李嗣業帶領的陌刀隊,跟隨高仙芝一起滅石國、突騎施(均在今烏茲別克附近)的情景記載,可見當時李嗣業領導的陌刀隊是多麼的強悍。

    《太白陰經》中記載一個標準的軍團共兩萬人馬,除了騎兵,步兵共12500人,其中含2500名陌刀兵。陌刀兵只佔整個部隊10%的比例,為何比例這麼低?

    這裡頭有幾方面的限制:

    1.製造工藝的限制。陌刀使用的是玉鋼,鍛造工序複雜,打造工藝要求高,再說材料稀少。

    2.價格問題。由於材料稀少,加工工藝複雜,所以加工成本很高。據一些史料所載,一把陌刀的造價相當於一匹馬匹的價格。在唐朝盛世時期,部隊配屬的陌刀總兵力人數共有兩萬多人,而這些武器的造價加起來就相當於唐朝一年的總收入!的確是一支超豪華的隊伍。

    3.士卒難選。一把50斤重的鋒利陌刀,要做到能夠劈、砍、削、刺運用自如,對士兵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士兵有非常強壯的身體和膂力。所以能挑選到合格計程車兵也不多。

    基於以上條件的限制,陌刀隊就維持在了有限的規模中。

    但是,我們今天的人談論起來這些,都是透過一些史料的敘述,間接的借鑑而已。我們在隋唐時期出土的墓葬中,並沒有發現陌刀。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因為至今沒有見到實物,所以都是一種理論探討而已。這麼著名的武器,為什麼失傳了呢?是由以下幾種原因造成的。

    (一)唐朝滅亡後,國家四分五裂,進入五代時期。由於戰事頻仍,人員和武器損毀率較高,各割據小國沒有足夠財力維持豪奢的陌刀軍,因此陌刀逐漸沒落。

    (二)從北宋開始,大量新式長矛、斧鉞裝備步兵,這些武器工藝簡單、費用低廉,對軍人的要求也較陌刀遠低,對付騎兵的效果差強人意,陌刀遂徹底出局。這樣一來,陌刀的生產工藝就此失傳。

    (三)唐朝朝廷的特殊規定。唐朝時期,朝廷有個嚴格規定,禁止陌刀和馬槊做陪葬品!

    朝廷之所以制定這麼嚴格的禁令,主要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是不陪葬,資源就不會被浪費,國家也不用再耗費更大的財力去生產陌刀;另一方面,是為了保密的需要,一旦它被當成了陪葬品,它就存在著被私藏的風險,民間如果私藏,製作技術就會外洩,所以,屬於國家嚴格控制的冷兵器。

    加工工藝失傳了;由於禁止陪葬,至今沒有見到出土的實物。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人對於陌刀只知其名,不見其物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陌刀圖片,都是後人根據當時的歷史背景和一些文獻的記載,重新復原出來的,至於它當時真正的形態,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了。

    名將人不存在了,武器也失傳了,但傳奇一直在流傳。

    奇兵不在眾,萬馬救中原。

    談笑無河北,心肝奉至尊。

    孤雲隨殺氣,飛鳥避轅門。

    竟日留歡樂,城池未覺喧。

    每當我們讀到詩聖杜甫《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中這首詩的時候,總能回想起當年那金戈鐵馬的戰爭場面,為英雄的業績而由衷的讚揚。

    參考資料:

    《大唐衛公李靖兵法》唐·李靖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 4 # 子屠龍

    陌刀是唐朝的傳奇武器,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畫面,對外有高仙芝深入克什米爾平定小勃律國,對內有李嗣業迎戰安史叛軍取得“香積寺戰役”勝利。

    “長一丈,施兩刃,名為拍刀,每一舉斬斃數人,前無當者。”這是《舊唐書》裡對闞稜使用陌刀的描述,闞稜是齊州臨濟人,善於使用陌刀。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使用陌刀,畢竟它是很挑剔的。

    《舊唐書》又記載“興(注:張興)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唐代“一斤”是680克,“十五斤”就是20斤多一點。那麼,陌刀的大概數值是:長度有“一丈”相當於現在的3米,重量“十五斤”相當於現在的20斤。

    可見,唐朝對陌刀手的標準挺高,必須是有力氣的壯士,否則根本拿不起修長的陌刀。毋庸置疑,冷兵器時代的“機動坦克”就是騎兵部隊,陌刀兵如何斬殺他們?

    一般來說,步兵對陣騎兵有2種辦法,遠距離的時候用“弓弩”,近距離的時候用靠“搏殺”。前者對騎兵有一定的傷害度,但騎兵突破“箭網”之後,後者基本處於劣勢。畢竟騎兵的“人馬一體”衝擊,步兵應對不當,就要遭受致命性傷害!

    唐軍對付騎兵的作戰原則是“多兵種協作”,唐初的軍事家李靖總結過戰法,具體是:弩手在敵軍接近230米左右放箭,弓手在敵軍進至90米處射箭。敵軍距離30-50米的時候,弓弩手拿起陌刀“如牆而進”殺向敵軍,“人馬俱碎”的砍殺不能取勝,那麼騎兵就從兩翼襲擊敵軍。陌刀手退回陣內重整,然後再向前支援騎兵,形成三面掩殺的“凹”型陣。

    可見,唐朝陌刀兵跟多數的步兵方陣固守不同,他們是主動“反衝鋒”,手持三米陌刀的壯漢衝鋒,場面相當的震撼!當然,陌刀手有時會靜待敵軍,這時候陌刀刀尖朝外,也能夠遏制第1波騎兵,但殺傷力不如主動進攻。

    陌刀兵的優勢很明顯,方陣移動就像一堵刀牆,3米的陌刀一起揮砍,可以說是無堅不摧。少數騎兵衝鋒簡直就是在尋死,必須要靠軍紀約束,出動大批騎兵的衝殺才能撼動陌刀陣。

    但是,對於散兵狀態的陌刀兵,反而很容易被擊殺,因為過長的陌刀並不適合個人肉搏。敵人只要手持短兵器,避過砍來的陌刀刀刃,就比較容易擊殺陌刀兵。所以,一般會有其他步兵來保護陌刀兵,或者陌刀兵自身佩戴短刀。

    唐朝的陌刀兵是戰場上的精銳步兵,終唐一代沒有哪場戰役的陌刀兵超過5000人,由此可見組建並不容易。同時,陌刀的製作工藝複雜、花費金錢頗多,人員和武器的損毀考驗國家的綜合國力。自唐末五代戰事增多之後,各割據勢力沒有財力來維持陌刀兵的開銷,陌刀這款武器逐漸沒落甚至於失傳。

  • 5 # 老羅說雜七雜八

    陌刀是個傳奇,尤以安西李嗣業為最,如牆而進、人馬俱碎。然而從未有出土實物現世,實為遺憾。老鑼認為:其型制應為柄長刃長、雙手持握、兩面開刃等特點。但絕不是本多忠勝蜻蜓切的模樣。

  • 6 # 慕容缺

    很有可能就是吹牛,就像諸葛亮的連弩那樣。真有這麼威力的話為什麼後人不要?為什麼敵方沒有相關記錄?為什麼沒有出土實物?

  • 7 # 火器工坊

    關於陌刀的故事,在如今的網路上可以說是眾說紛紜。

    對於陌刀的形制,現在的史學界有兩種說辭:長柄雙刃大刀型別(類似於宋代的掉刀)、一種超級長的長刀。

    在《唐六典》裡面有原文說到:“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斷馬劍。”

    那些認為陌刀是長柄大刀的言論出處,多是根據《新唐書·闞稜傳》中:“貌隗雄,善用兩刃刀,其長丈,名曰‘拍刀’,一揮殺數人······”一句得出的結論。由此認為陌刀是雙刃刀,然後參考後世的武器形制,認為與陌刀最近的便是宋代的掉刀,隨後在還原上也採用了同樣的方法。

    但是宋代的掉刀在《武經總要》上明確標註是騎兵用刀,因此作為步兵武器的陌刀,自然是不能長成這個樣子。

    另外在《太白陰經》卷四器械篇第四十一略記載:“弩二分,弦三分……佩刀八分,一萬口。陌刀二分,二千五百口,棓二分,二千五百張。馬軍及陌刀並以啄錘斧鉞代,各四分支。”其中明確指出馬軍和陌刀是分開的兩個兵種,也就是說,根本不存在網路上所謂的騎兵使用陌刀一說。

    既然很難從繪畫和文獻上獲得資訊,那麼就從陌刀的字眼上來解釋吧。

    所謂“陌”,在唐代以前,有百錢的意思,再考慮到陌刀是長刀,那麼“百錢刀”意思就應該是長度約等於一百枚銅錢拍起來的長度。按照唐代開元通Bora換算,陌刀的刀長大概在250cm以上。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日本的平國劍,該刀全長2.56米,刃長2.23米,時代是704年左右。這與《新唐書·李嗣業傳》裡面的“軍中初用陌刀”經相吻合,也就是說陌刀大概是這個時期出現的,而且特別長。

    那麼這麼長的刀,使用起來還要考慮它的重量,在《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三·列傳一百一十八·忠義下 張興傳》中有記載:“興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也就是說,這個陌刀均值在15斤沉。摺合一下現在的度量衡,唐代的十五斤也就是今天的20斤。

    在健身房擼過鐵的同志們都知道,20斤的東西,要論起來,握得寬一點還好,如果握窄了,根本不好甩起來。所以這麼看來,陌刀像野太刀或者瞄到那樣是不太可能了,因為就只有30-40cm的刀柄,是根本控制不住2.3米多的刀身的,因此陌刀的刀柄只能是很長。

    在之前去鄭成功紀念館的時候,展廳裡有一把鄭成功鐵人軍的斬馬刀,刀身長度是1.6米,刀柄的長度80cm,佔全長的1/3,也就是說,陌刀的刀柄,至少是刀身的1/2,也就是1.1米左右,如此一來,陌刀還真是個3米多長的大傢伙。這倒也不是不可能,在日本,有一種叫做御手杵的長槍,很可能就是仿製了大唐陌刀後的衍生物。

    說了這麼多,我們現在大概可以對陌刀有個概括了:長刀,雙刃,沉重。

    至於陌刀是不是騎兵殺器,歷史上從來沒有說過,只是在《舊唐書·李嗣業傳》裡面有說:“嗣業乃脫衣徒搏,執長刀立於陣前大呼,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殺十數人,陣容方駐。前軍之士盡執長刀而出,如牆而進。”其他再無記載可以專門對抗騎兵。關於陌刀的用法,在文獻上更多的是和弩箭配合。

    在《唐通典》上有載到:“諸軍弩手,隨多少佈列。五十人為一隊,人持弩一具,箭五十隻,人各絡膊,將陌刀棒一具,各於本軍戰隊前雁行分立,調弩上牙,去賊一百五十步內戰,齊發弩箭。賊若來逼,相去二十步即停弩,持刀棒,從戰鋒等隊過前奮擊,違者斬。”

    也就是說,唐代的陌刀使用者,應該多是弩手,這也不奇怪。唐代的弩箭所需要的拉力就已經非常大了,因此弩手都是身強力壯者,也只有他們才能揮得起陌刀這種沉重的武器(弓手太珍貴,沒人會讓弓手去隨便近戰)。

    至於陌刀為什麼會被淘汰,一方面陌刀這種又長又大的雙刃刀造價自然是高的嚇人,在宋代戰爭規模的擴大以及士兵裝備需要全面提升,因此這種高價的武器就不能再迎合市場了;另一方面,隨著甲冑的加重以及更為廉價的大斧大錘等破甲兵器被大幅使用,陌刀自然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 8 # 大秦鐵鷹劍士

    陌刀是大唐軍隊的四種制式刀具之一,威力巨大,是騎兵的重要剋星,陌刀陣施展起來“如牆而進,人馬俱碎”!陌刀源於西漢時代的斬馬劍,它又吸收了漢露陌刀及六朝長刀的形制與冶煉技術;陌刀極為鋒利,砍殺效果極佳,在戰爭中主要用來砍殺敵軍騎兵,其戰術作用相當於今天的反坦克武器。陌刀作為國之重器,其製造工藝是國家機密,由專門的工匠製作,且陌刀不允許陪葬,因此在五代十國之亂後,陌刀技術失傳了。

    唐代的四種制式刀具分別為儀刀、障刀、橫刀、陌刀,陌刀重十五斤,又名砍刀,長七尺,刃長三尺,柄長四尺,下用鐵鑽。唐代的一斤是現在的660克,因此陌刀一般重10公斤左右,長130cm~230cm左右。陌刀可以劈砍、擊刺、削剁,是步兵對抗騎兵的先進武器,一刀下去可以連人帶馬砍為兩截,鋒利無比,威力巨大。張興傳、裴行儉、李嗣業都是使用陌刀的高手,他們使用陌刀對敵,可以以一敵百,殺得敵人缺胳膊少腿,大大的威懾了敵軍,先從身體上傷害敵人,再從心理上擊跨敵人。

    陌刀製作工藝繁瑣,五代宋代都是常年戰爭,軍備製造跟不上消耗,簡單易於製造的長槍、長刀、斧鉞、神臂弩大量裝備軍隊,有效而不昂貴的兵器永遠是軍隊裝備的重要兵器,豪華的陌刀從此逐漸退出戰爭舞臺。大唐時代,日本許多士子遠渡重洋來到長安學習大唐的禮儀文化,科學技術,唐刀的技術被日本人繼承,並發展出了倭刀。倭刀鋒利無比,強度也高,在與明軍對陣時,明軍十分害怕日本的倭刀。後來戚繼光根據倭刀製造出了戚家刀,也就是現代苗刀的來源,戚家刀能有效的剋制日本的倭刀。秦箭、漢劍、唐刀、宋弩等中國古典的冷兵器大多數都已失傳,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體育營銷都有哪些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