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朔風飛揚鐵甲依然在
-
2 # 穿越再現彼岸
東林黨誤國,明朝滅亡之後很多人投降清朝,修編《明史》的原東林黨人仍然不忘誣陷政敵,推卸明朝滅亡的責任!
這個滿清醜化馬士英,推崇史可法的說法主要在於清朝修明史的人,他們帶有明顯的宗派特色,明朝已經亡國了,他們還念念不忘過去在明朝的黨派之爭,把明朝滅亡的責任推到一些特定的歷史人物身上,推卸責任,篡改歷史真相,愚弄後人。
清朝是誰在修《明史》?
清朝順治二年編修《明史》是已經投降清朝的東林黨復社(萬斯同等)人員編修,他們將馬士英、阮大鉞列入奸臣傳,而將史可法列入了忠臣傳。
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朝政府再次修編《明史》,康熙皇帝特旨邀請劉宗周的弟子黃宗羲進入清朝的史局修史,黃宗羲沒有去,卻安排自己的得意弟子萬斯同、萬言(萬斯同和萬言是父子)和自己的兒子黃百家進入清政府的史局修史,萬斯同是清朝修《明史》的實際操作人。(史可法劇照)
黃宗羲和清朝康熙朝修編《明史》的主要官員經常書信往來,決定《明史》中的一些重大問題。關於馬士英、阮大鉞的歷史定位是個關鍵問題,直接將他們列入《奸臣傳》,把他們釘在歷史恥辱柱上,那麼與之對立的東林黨、復社的歷史定位就是忠臣了。黃宗羲作為“浙東學派”的領袖,也做了這樣齷齪的修改歷史記載,他雖然沒有親自參加修編《明史》,但幕後商議將他人隨意定為“奸臣”。後世三百年的“浙東學派”流行,沒有人敢替馬士英翻案。(萬斯同像)
在《明史.奸臣傳》中馬士英和阮大鉞的記載很多不符合歷史事實,胡亂編寫的,可見用心之險惡。
馬士英和劉宗周、黃宗羲是什麼關係?
馬士英因為牽扯魏忠賢一案,和另一位與魏忠賢案有牽扯的阮大鉞同時在南京做愚公。明崇禎時期,東林黨和復社打算推舉周延儒為內閣首輔,籌集政治資金,阮大鉞出了萬金,企圖東山再起。周延儒為內閣首輔後,提議阮大鉞復出,被東林黨人拒絕,而馬士英與魏忠賢牽扯不深,又與阮大鉞交情好,反而馬士英復出。
崇禎在北京自殺後,馬士英、史可法等人擁立福王朱由崧監國,東林黨人劉宗周等也在朝廷之中,劉宗周彈劾當時已經是弘光政權內閣首輔的馬士英等人,堅決不讓起用阮大鉞,最後辭官而去,其實這裡面是有原因的。(黃宗羲像)
擁立福王朱常洵的長子朱由崧是馬士英、史可法等人所為,按照東林黨人經常掛在嘴邊的親疏、嫡長的封建倫理綱常,福王朱由崧應該是最佳人選,朱由崧是老福王朱常洵的長子,和崇禎皇帝是親叔兄弟,比桂王、惠王的關係都要近一層,而且年長。東林黨人這時候不提這些了,提出了福王朱由崧的“七不可”(史可法提),反而立崇禎的叔叔輩潞王朱常淓為帝。看來東林黨的根本沒有什麼道義,只看中權利和利益而已。
東林黨支援的左良玉在清軍進攻南京弘光政權時,要清君側,就是要除掉馬士英等人。左良玉率領幾十萬大軍進攻弘光政權,馬士英不得不調派黃得功部去抵禦左良玉的進攻,左良玉在途中病死,黃得功擊敗了左良玉軍隊,不過造成南京空虛,弘光政權也很快被清軍消滅。
劉宗周是東林黨人,創立了蕺山學派,黃宗羲等人是他的弟子,也是傳人。由黃宗羲的兒子和弟子修編《明史》,作為政治對手的馬士英和阮大鉞肯定要背鍋南明弘光政權滅亡的主因,淡化東林黨擁立潞王朱常淓,又派左良玉進攻弘光政權的歷史事實,其實東林黨才是南明弘光政權滅亡的主因。
史可法確實是一個忠臣,但他在政治立場站隊時站在東林黨一列,曾經主張不立福王朱由崧,最後壯烈殉國。在《明史》記載中史可法的人生可謂光彩耀人,他的母親居然夢到了南宋的“文天祥”來到他家,並且懷孕生下了史可法,這個大概就是修史人新增的了。
馬士英在南明弘光政權滅亡後,一直在抗清,最後殉國。不過到了清朝後,一直被人唾罵為奸臣,這大概是東林黨那些投降後撰寫史書人的功勞了,愚弄不知情的普通百姓。
-
3 # e_listen141814398
如果歷史沒有了出處,就成了歷史虛無主義,如此一來,就會失去指責日本右翼歷史虛無主義的理由,這是非常糟糕的。
明朝史書《南渡錄》和《甲乙事案》是清朝的禁書,可信度相當高。劉宗周說:馬士英亡國之罪不用言矣。明朝史書《甲乙事案》:有明之失,不在他人,實士英一人耳!這是當時人們最普遍的評價!就是明朝的滅亡,實際就是馬士英一個人造成的,這才有了後來的清朝全民一個剃頭令,.這種說法現在看來很片面!但代表了當時人們普遍的看法!只是後來的統治者不太宣傳!清朝的人不愛講,就像曾國藩說的清朝的天下得來太容易了
當時的人們,就是明末清初,那時候的人們認為要是沒有馬士英,清兵能夠統治整個中國簡直不可能的。要知道清兵之前,直到1644年,花了幾十年都攻不下一座寧遠城。
一說起少女破處的事,讓人聯想起歷史上的著名事件。《南渡錄》入選《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據《南渡錄》記載,朱由崧是被馬士英勾結宦官黑的。弘光皇帝的荒淫根據李清《南渡錄》所記載並非是真實的,據記載馬士英勾結宦官把那些接蹱而死的宮中女人(估計是被馬士英一夥虐待死的)都說是弘光皇帝乾死的,抓蛤蟆的事也是馬士英制造的謊言。
根據李清《南渡錄》所記,弘光皇帝整日以淚洗面,很少接近女色但是很愛喝酒。有一次馬士英告訴他要是不聽話,就把他皇帝位置廢了,弘光皇帝聽了以淚洗面,痛哭不已,從此一切權力都任由馬士英把持。
南明時期馬士英借皇上選皇后和妃子的機會,大肆搜刮美女,在傳統戲曲《桃花扇》中,都有所反映,由於他只要沒有結過婚的美貌少女,很多被抓進宮的少女,都被糟蹋死了,害得少女人人自危,有的投井自殺,連這些少女的母親也自殺了,有的到處拉郎配找男人。這些在史書上都有記載。從歷史上看,有了權力的人找女人還真是不得了。
下面這段話是在總結清朝為什麼以很少的人口就征服了上億人口的大明帝國,他以魏忠賢逆案為突破口,列舉了其中對明朝滅亡起了重大影響幾個事件,其中就有馮銓用鉅額資金贊助皇太極入關。
臣按:【逆閹魏忠賢既誅,其從逆者先帝定為逆案,頒行天下,逆黨合謀翻之。己巳之變,馮銓用數萬金導北兵至喜峰口,欲以疆場之事翻案】;溫體仁訐錢謙益而代之,欲以科場之事翻案。小人計無至,毅宗訖不可。大鋮利國之菑,得士英而用之,然後得志。嗚呼!北兵之得入中國,自始至終,皆此案為之祟也。丙寅,大僕寺少卿萬元吉上封事。-《弘光實錄鈔》
明朝末年,魏忠賢入朝後,朝廷裡面從此形成了閹黨集團。首先在順治朝主持《明史》編撰的就是洪承疇和閹黨的馮銓,馮銓當年在喜峰口出資100000兩白銀為皇太極入關資助。當然,現代很多人認為馮銓此舉順應了歷史潮流,但我並不這麼認為。
我讀了很多清朝的相關史書,都說馮銓用鉅額資金資助皇太極入關,能識大體,是一個明智之舉,為馮銓後來在清朝事業發展,以及晉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眾所周知,馮銓後來是順治朝《明史》主編的Quattroporte。與之相比的是,當時有很多不識時務的迂腐書生,困於門戶之見,白白丟掉了性命。即使像史可法這樣的處於極其優越的條件,死不投降,結果死得很慘。到現在還被很多當代的人罵不識大體,為了自己的名聲害死了揚州80萬百姓。
馬士英對中國歷史產生了如此重大的影響,但在後世卻不甚知名,遠不及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裡面的人物出名,其中有原因是大清王朝為了顯示其赫赫武功,不願提及馬士英,否則顯得大清朝的天下來得太容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明史的編撰者馮銓為馬士英洗白,直止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博學鴻儒科,聚集了天下的最優秀的知識分子,經過長期反覆修正,才使得明史可信度大大提高,但是馮銓《明史》初稿仍然起了極壞作用。
我讀了很多清朝的相關史書,都說馮銓此舉能識大體,是一個明智之舉,為馮銓後來在清朝事業發展,以及晉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眾所周知,馮銓後來是順治朝《明史》主編的Quattroporte。與之相比的是,當時有很多不識時務的迂腐書生,困於門戶之見,白白丟掉了性命。即使像史可法這樣的處於極其優越的條件,死不投降,結果死得很慘。到現在還被很多當代的人罵不識大體,為了自己的名聲害死了揚州80萬百姓。
人是很難從表面上看出來的,有些表面上看起來很好的人其實很可能是惡魔,而那些被很多人排斥打壓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明朝末年的華人的經歷就證明了這些。
顧炎武,聖安本紀卷之六: 馬士英伏誅。士英渡江後,黔兵逃散,乃潛居天臺寺中。其家丁某縛之以獻貝勒,貝勒數其罪惡誅之;剝其皮,實之以草,用快眾憤。時人有以周、馬作對者:『周延儒字玉繩,先賜玉、後賜繩,繩系延儒之頸,宛同狐狗之屍;馬士英號瑤草,家藏瑤、腹藏草,草裹士英之皮,遂作犬羊之鞹。
周延儒、馬士英都被《明史·奸臣傳》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在馬士英執政期間,批評馬士英就會遭到嚴厲的打擊,連《讓馬瑤草》的作者,在馬士英逃跑以後,馬士英已經很大程度失去權力的時候情況下,都做好了遭到白道黑道的威脅的準備,《明史·奸臣傳》稱馬士英日事報復,就是一天到晚就整人害人像惡魔一樣。左良玉在討伐馬士英的檄文中,指出江南人民如果批評馬士英就會被搞死。東林黨實際上是處於被打壓的地位,執政的機會並不多,他們執政的共同理念包括:減稅、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以及全民參政,比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風聲雨聲雷電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朝末年的東林黨和復社的人出資幾萬兩白銀,資助周延儒再度出山,當時的周延儒因為減稅以及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的隱私,使得當時明朝的內患大為減輕,被時人稱為救時之相,但他提拔了馬士英,因此被明史和馬士英一起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小人是很難從感性的角度看出來,一般的人往往會把小人當成很好的人。人性就是這麼複雜,看起來非常好的人其實可能壞的要死,而看起來被大家都排斥迫害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實際上在明朝末年,馬士英非常討人喜歡,朋友圈極廣,給人一副精明強幹的印象。周延儒就是東林黨的著名人士。明朝末年,黨爭劇烈。崇禎14年,周延儒為了復出接受了阮大鋮贈送的萬金,作為活動經費。但阮大鋮作為閹黨分子,東林黨人都不接受。馬士英不是閹黨分子,跟周延儒的關係也很好。後來馬士英當政之後,周延儒有一個弟弟家的親家的親戚,找到馬士英,馬士英對這個周延儒家的親戚贈送了大量金錢,又封官又改名。馬士英對周延儒的感激之情,那是不用說的。阮大鋮被江南計程車大夫們視為小人,也就是叛徒。主要是因為阮大鋮當年當時曾經背叛出賣過不少的江南士大夫,使得他們有的坐牢,有的失去了性命。後來阮大鋮企圖緩和雙方的關係,比如他出錢3000兩白銀給侯方域去為李香君開苞,侯方域已經答應和解,但李香君堅決不同意,阮大鋮就構陷罪名準備逮捕侯方域,侯方域逃跑了,但後來還是被阮大鋮關了起來。這就是明朝末年的黨爭。對於馬士英大家都沒有意見,都願意接收馬士英。開始的時候,大家對馬士英的印象還很好,不少人還認為他是于謙再世,能救民於水火之中,挽救大明朝。當馬士英把他的妹夫越其傑派到開封去擔任河南巡撫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意見,儘管越其傑先前因為貪腐被處理過。本來,馬士英是把河南巡撫拿給阮大鋮當的,如果這樣的話,阮大鋮遠離這個是非之地,似乎後來會少了很多故事。
-
4 # 歷史哨聲
馬士英被列入奸臣傳 和滿清無關 是明末東林黨在滿清的勢力所然
在左良玉率軍攻打南京時,馬士英對東林黨人的話說明了一切:
“若輩東林,猶藉口防江,欲縱左逆入犯耶?北兵至,猶可議款。左逆至,則若輩高官,我君臣獨死耳!”弘光朝後:
潞王降清,魯王、唐王拒絕馬士英投靠,最後馬士英因作戰俘虜被殺;
阮大鋮和方國安降清軍,並跟隨清軍攻打拒絕他的唐王;
東林黨人員:
史可法自殺;呂大器,為桂王效力病死;姜曰廣自殺;劉宗周絕食而死;高弘圖絕食而死;徐石麒自殺。
東林黨在明亡分為5派:一、以陳名夏為代表為大清效力;二、以史可法、劉宗周為代表的自殺殉國;三、以顧炎武、黃宗羲為代表的在民間治學;四、以朱舜水為代表的出走國外(日本);五、以方以智為代表的繼續抗清。
主流是為大清效力和民間治學,即馬士英口中的“若輩高官,我君臣獨死耳”
馬士英為什麼在《明史》中是奸臣對於張廷玉版《明史》,當時提出重視考據為編修明史原則但被張廷玉拒絕的史學家楊椿如此評價:
“《明史》成於國初遺老之手,而萬季野功尤多。紀、傳長於表志,而萬曆以後各傳,又長於中葉以前。袁崇煥、左良玉、李自成傳,原稿皆二巨冊。刪述融汰,結構宏肅,遠在宋、元諸史上。”即:張廷玉版《明史》實際就是東林黨人員所編修,本紀和列傳只注重價值觀而非事實行為——長於表志,在萬曆之後的列傳更為嚴重。袁崇煥、左良玉、李自成三人的列傳,各人原稿都有2大冊。
明朝15帝,本紀24卷,佔《明史》全書不到10%,字數佔《明史》全書不到4%。明朝皇帝的暴虐和昏庸行為,都推給了作為奸臣的替罪羊們:胡惟庸、陳瑛、嚴嵩、周延儒、溫體仁、馬士英等。
康熙親自批改的萬斯同明史稿
《明史》的數次編修:1、順治2年開始的以馮銓(親近閹黨)為代表的編修,成果是“仿《通鑑》體僅成數帙”,幾張紙的文字而已,原因就在於閹黨和東林黨延續到清朝的鬥爭,簡單說是北方漢人和南方漢人之爭。
2、康熙17年開始的以徐文元、布衣萬斯同為代表的編修,成果是康熙41年的《明史》稿416卷,但萬斯同等人“長於表志”的做法,連身為滿人的康熙都看不下去:
“上覽之不悅,命交內閣細看”原本拒絕編修明史的萬斯同,在老師黃宗羲的勸說下同意以布衣身份編修。黃宗羲要萬斯同去編修明史,目的就是掌控明史話語權:
黃宗羲在送萬斯同北上修明史時所做的詩充分表達了這個目的:
“四方身價歸明水,一代賢奸託布衣。”一代賢奸四個字,就說出了黃宗羲、萬斯同支援編修明史的目的——忠貞愛國東林黨,貪財無能最閹黨。將明末東林黨和閹黨的黨爭在明史編修中一錘定音。
3、康熙48年,王鴻緒被解任,於是帶著萬斯同編著的明史稿,回老家繼續編修,最後成為雍正元年王鴻緒進獻的明史稿310卷,即《橫山雲人明史稿》——張廷玉認為此稿:
“首尾略具,事實頗詳”4、雍正元年重新編修明史,以隆科多、王頊齡(王鴻緒哥哥)等滿漢大臣共同編修,後來因為人員調動,實際工作就是由楊椿、汪由敦、吳麟等幾人編修。楊椿負責永樂至正德九朝列傳,胡宗緒負責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十二朝本紀由汪由敦與吳麟負責。在乾隆四年定稿,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明史》——武英殿版本。
5、乾隆四年時,乾隆要求以《資治通鑑》編年體樣式編寫編年體明史——《明紀綱目》。不懂張廷玉是不是想偷懶,於是就讓人將武英殿版本《明史》為標準,將個人的列傳抄入本紀(“《明史》已成,是非已定。館中原有《實錄》及名人撰述,無庸再為考核。但當據《本紀》為綱,《志》、《傳》為目,掇拾成之足矣。”),就交給乾隆。但乾隆認為考據不夠,要求連同武英殿版本明史一同修改。最後在乾隆54年武英殿版本《明史》勘定,即為四庫全書版《明史》——現已失傳。
綜述馬士英是否有能力挽救南明暫且不論,但說馬士英是奸臣,卻是和歷史不符——歷史上何曾見過禍國殃民的奸臣死戰殉國的?
作為武英殿版本《明史》的實際編修者楊椿都認為《明史》是萬斯同等明末東林黨在清初以黨爭為目的編修的底稿修訂,不具有嚴格的人事考據,存在事實和敘述失真的行為。
長於表志,這是《明史》編著者自己的評價,尤其是萬曆朝之後更為嚴重。馬士英被冤屈為奸臣,和袁崇煥、左良玉、李自成三人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
-
5 # 朔風飛揚鐵甲依然在
史可法有氣節,但是沒有才能,南明迅速完蛋有他的一份責任。馬士英雖說是個奸臣,但是有擔當,誓死抗清也有一定能力。
-
6 # 穿越再現彼岸
東林黨誤國,明朝滅亡之後很多人投降清朝,修編《明史》的原東林黨人仍然不忘誣陷政敵,推卸明朝滅亡的責任!
這個滿清醜化馬士英,推崇史可法的說法主要在於清朝修明史的人,他們帶有明顯的宗派特色,明朝已經亡國了,他們還念念不忘過去在明朝的黨派之爭,把明朝滅亡的責任推到一些特定的歷史人物身上,推卸責任,篡改歷史真相,愚弄後人。
清朝是誰在修《明史》?
清朝順治二年編修《明史》是已經投降清朝的東林黨復社(萬斯同等)人員編修,他們將馬士英、阮大鉞列入奸臣傳,而將史可法列入了忠臣傳。
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朝政府再次修編《明史》,康熙皇帝特旨邀請劉宗周的弟子黃宗羲進入清朝的史局修史,黃宗羲沒有去,卻安排自己的得意弟子萬斯同、萬言(萬斯同和萬言是父子)和自己的兒子黃百家進入清政府的史局修史,萬斯同是清朝修《明史》的實際操作人。(史可法劇照)
黃宗羲和清朝康熙朝修編《明史》的主要官員經常書信往來,決定《明史》中的一些重大問題。關於馬士英、阮大鉞的歷史定位是個關鍵問題,直接將他們列入《奸臣傳》,把他們釘在歷史恥辱柱上,那麼與之對立的東林黨、復社的歷史定位就是忠臣了。黃宗羲作為“浙東學派”的領袖,也做了這樣齷齪的修改歷史記載,他雖然沒有親自參加修編《明史》,但幕後商議將他人隨意定為“奸臣”。後世三百年的“浙東學派”流行,沒有人敢替馬士英翻案。(萬斯同像)
在《明史.奸臣傳》中馬士英和阮大鉞的記載很多不符合歷史事實,胡亂編寫的,可見用心之險惡。
馬士英和劉宗周、黃宗羲是什麼關係?
馬士英因為牽扯魏忠賢一案,和另一位與魏忠賢案有牽扯的阮大鉞同時在南京做愚公。明崇禎時期,東林黨和復社打算推舉周延儒為內閣首輔,籌集政治資金,阮大鉞出了萬金,企圖東山再起。周延儒為內閣首輔後,提議阮大鉞復出,被東林黨人拒絕,而馬士英與魏忠賢牽扯不深,又與阮大鉞交情好,反而馬士英復出。
崇禎在北京自殺後,馬士英、史可法等人擁立福王朱由崧監國,東林黨人劉宗周等也在朝廷之中,劉宗周彈劾當時已經是弘光政權內閣首輔的馬士英等人,堅決不讓起用阮大鉞,最後辭官而去,其實這裡面是有原因的。(黃宗羲像)
擁立福王朱常洵的長子朱由崧是馬士英、史可法等人所為,按照東林黨人經常掛在嘴邊的親疏、嫡長的封建倫理綱常,福王朱由崧應該是最佳人選,朱由崧是老福王朱常洵的長子,和崇禎皇帝是親叔兄弟,比桂王、惠王的關係都要近一層,而且年長。東林黨人這時候不提這些了,提出了福王朱由崧的“七不可”(史可法提),反而立崇禎的叔叔輩潞王朱常淓為帝。看來東林黨的根本沒有什麼道義,只看中權利和利益而已。
東林黨支援的左良玉在清軍進攻南京弘光政權時,要清君側,就是要除掉馬士英等人。左良玉率領幾十萬大軍進攻弘光政權,馬士英不得不調派黃得功部去抵禦左良玉的進攻,左良玉在途中病死,黃得功擊敗了左良玉軍隊,不過造成南京空虛,弘光政權也很快被清軍消滅。
劉宗周是東林黨人,創立了蕺山學派,黃宗羲等人是他的弟子,也是傳人。由黃宗羲的兒子和弟子修編《明史》,作為政治對手的馬士英和阮大鉞肯定要背鍋南明弘光政權滅亡的主因,淡化東林黨擁立潞王朱常淓,又派左良玉進攻弘光政權的歷史事實,其實東林黨才是南明弘光政權滅亡的主因。
史可法確實是一個忠臣,但他在政治立場站隊時站在東林黨一列,曾經主張不立福王朱由崧,最後壯烈殉國。在《明史》記載中史可法的人生可謂光彩耀人,他的母親居然夢到了南宋的“文天祥”來到他家,並且懷孕生下了史可法,這個大概就是修史人新增的了。
馬士英在南明弘光政權滅亡後,一直在抗清,最後殉國。不過到了清朝後,一直被人唾罵為奸臣,這大概是東林黨那些投降後撰寫史書人的功勞了,愚弄不知情的普通百姓。
-
7 # e_listen141814398
如果歷史沒有了出處,就成了歷史虛無主義,如此一來,就會失去指責日本右翼歷史虛無主義的理由,這是非常糟糕的。
明朝史書《南渡錄》和《甲乙事案》是清朝的禁書,可信度相當高。劉宗周說:馬士英亡國之罪不用言矣。明朝史書《甲乙事案》:有明之失,不在他人,實士英一人耳!這是當時人們最普遍的評價!就是明朝的滅亡,實際就是馬士英一個人造成的,這才有了後來的清朝全民一個剃頭令,.這種說法現在看來很片面!但代表了當時人們普遍的看法!只是後來的統治者不太宣傳!清朝的人不愛講,就像曾國藩說的清朝的天下得來太容易了
當時的人們,就是明末清初,那時候的人們認為要是沒有馬士英,清兵能夠統治整個中國簡直不可能的。要知道清兵之前,直到1644年,花了幾十年都攻不下一座寧遠城。
一說起少女破處的事,讓人聯想起歷史上的著名事件。《南渡錄》入選《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據《南渡錄》記載,朱由崧是被馬士英勾結宦官黑的。弘光皇帝的荒淫根據李清《南渡錄》所記載並非是真實的,據記載馬士英勾結宦官把那些接蹱而死的宮中女人(估計是被馬士英一夥虐待死的)都說是弘光皇帝乾死的,抓蛤蟆的事也是馬士英制造的謊言。
根據李清《南渡錄》所記,弘光皇帝整日以淚洗面,很少接近女色但是很愛喝酒。有一次馬士英告訴他要是不聽話,就把他皇帝位置廢了,弘光皇帝聽了以淚洗面,痛哭不已,從此一切權力都任由馬士英把持。
南明時期馬士英借皇上選皇后和妃子的機會,大肆搜刮美女,在傳統戲曲《桃花扇》中,都有所反映,由於他只要沒有結過婚的美貌少女,很多被抓進宮的少女,都被糟蹋死了,害得少女人人自危,有的投井自殺,連這些少女的母親也自殺了,有的到處拉郎配找男人。這些在史書上都有記載。從歷史上看,有了權力的人找女人還真是不得了。
下面這段話是在總結清朝為什麼以很少的人口就征服了上億人口的大明帝國,他以魏忠賢逆案為突破口,列舉了其中對明朝滅亡起了重大影響幾個事件,其中就有馮銓用鉅額資金贊助皇太極入關。
臣按:【逆閹魏忠賢既誅,其從逆者先帝定為逆案,頒行天下,逆黨合謀翻之。己巳之變,馮銓用數萬金導北兵至喜峰口,欲以疆場之事翻案】;溫體仁訐錢謙益而代之,欲以科場之事翻案。小人計無至,毅宗訖不可。大鋮利國之菑,得士英而用之,然後得志。嗚呼!北兵之得入中國,自始至終,皆此案為之祟也。丙寅,大僕寺少卿萬元吉上封事。-《弘光實錄鈔》
明朝末年,魏忠賢入朝後,朝廷裡面從此形成了閹黨集團。首先在順治朝主持《明史》編撰的就是洪承疇和閹黨的馮銓,馮銓當年在喜峰口出資100000兩白銀為皇太極入關資助。當然,現代很多人認為馮銓此舉順應了歷史潮流,但我並不這麼認為。
我讀了很多清朝的相關史書,都說馮銓用鉅額資金資助皇太極入關,能識大體,是一個明智之舉,為馮銓後來在清朝事業發展,以及晉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眾所周知,馮銓後來是順治朝《明史》主編的Quattroporte。與之相比的是,當時有很多不識時務的迂腐書生,困於門戶之見,白白丟掉了性命。即使像史可法這樣的處於極其優越的條件,死不投降,結果死得很慘。到現在還被很多當代的人罵不識大體,為了自己的名聲害死了揚州80萬百姓。
馬士英對中國歷史產生了如此重大的影響,但在後世卻不甚知名,遠不及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裡面的人物出名,其中有原因是大清王朝為了顯示其赫赫武功,不願提及馬士英,否則顯得大清朝的天下來得太容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明史的編撰者馮銓為馬士英洗白,直止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博學鴻儒科,聚集了天下的最優秀的知識分子,經過長期反覆修正,才使得明史可信度大大提高,但是馮銓《明史》初稿仍然起了極壞作用。
我讀了很多清朝的相關史書,都說馮銓此舉能識大體,是一個明智之舉,為馮銓後來在清朝事業發展,以及晉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眾所周知,馮銓後來是順治朝《明史》主編的Quattroporte。與之相比的是,當時有很多不識時務的迂腐書生,困於門戶之見,白白丟掉了性命。即使像史可法這樣的處於極其優越的條件,死不投降,結果死得很慘。到現在還被很多當代的人罵不識大體,為了自己的名聲害死了揚州80萬百姓。
人是很難從表面上看出來的,有些表面上看起來很好的人其實很可能是惡魔,而那些被很多人排斥打壓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明朝末年的華人的經歷就證明了這些。
顧炎武,聖安本紀卷之六: 馬士英伏誅。士英渡江後,黔兵逃散,乃潛居天臺寺中。其家丁某縛之以獻貝勒,貝勒數其罪惡誅之;剝其皮,實之以草,用快眾憤。時人有以周、馬作對者:『周延儒字玉繩,先賜玉、後賜繩,繩系延儒之頸,宛同狐狗之屍;馬士英號瑤草,家藏瑤、腹藏草,草裹士英之皮,遂作犬羊之鞹。
周延儒、馬士英都被《明史·奸臣傳》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在馬士英執政期間,批評馬士英就會遭到嚴厲的打擊,連《讓馬瑤草》的作者,在馬士英逃跑以後,馬士英已經很大程度失去權力的時候情況下,都做好了遭到白道黑道的威脅的準備,《明史·奸臣傳》稱馬士英日事報復,就是一天到晚就整人害人像惡魔一樣。左良玉在討伐馬士英的檄文中,指出江南人民如果批評馬士英就會被搞死。東林黨實際上是處於被打壓的地位,執政的機會並不多,他們執政的共同理念包括:減稅、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以及全民參政,比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風聲雨聲雷電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朝末年的東林黨和復社的人出資幾萬兩白銀,資助周延儒再度出山,當時的周延儒因為減稅以及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的隱私,使得當時明朝的內患大為減輕,被時人稱為救時之相,但他提拔了馬士英,因此被明史和馬士英一起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小人是很難從感性的角度看出來,一般的人往往會把小人當成很好的人。人性就是這麼複雜,看起來非常好的人其實可能壞的要死,而看起來被大家都排斥迫害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實際上在明朝末年,馬士英非常討人喜歡,朋友圈極廣,給人一副精明強幹的印象。周延儒就是東林黨的著名人士。明朝末年,黨爭劇烈。崇禎14年,周延儒為了復出接受了阮大鋮贈送的萬金,作為活動經費。但阮大鋮作為閹黨分子,東林黨人都不接受。馬士英不是閹黨分子,跟周延儒的關係也很好。後來馬士英當政之後,周延儒有一個弟弟家的親家的親戚,找到馬士英,馬士英對這個周延儒家的親戚贈送了大量金錢,又封官又改名。馬士英對周延儒的感激之情,那是不用說的。阮大鋮被江南計程車大夫們視為小人,也就是叛徒。主要是因為阮大鋮當年當時曾經背叛出賣過不少的江南士大夫,使得他們有的坐牢,有的失去了性命。後來阮大鋮企圖緩和雙方的關係,比如他出錢3000兩白銀給侯方域去為李香君開苞,侯方域已經答應和解,但李香君堅決不同意,阮大鋮就構陷罪名準備逮捕侯方域,侯方域逃跑了,但後來還是被阮大鋮關了起來。這就是明朝末年的黨爭。對於馬士英大家都沒有意見,都願意接收馬士英。開始的時候,大家對馬士英的印象還很好,不少人還認為他是于謙再世,能救民於水火之中,挽救大明朝。當馬士英把他的妹夫越其傑派到開封去擔任河南巡撫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意見,儘管越其傑先前因為貪腐被處理過。本來,馬士英是把河南巡撫拿給阮大鋮當的,如果這樣的話,阮大鋮遠離這個是非之地,似乎後來會少了很多故事。
-
8 # 歷史哨聲
馬士英被列入奸臣傳 和滿清無關 是明末東林黨在滿清的勢力所然
在左良玉率軍攻打南京時,馬士英對東林黨人的話說明了一切:
“若輩東林,猶藉口防江,欲縱左逆入犯耶?北兵至,猶可議款。左逆至,則若輩高官,我君臣獨死耳!”弘光朝後:
潞王降清,魯王、唐王拒絕馬士英投靠,最後馬士英因作戰俘虜被殺;
阮大鋮和方國安降清軍,並跟隨清軍攻打拒絕他的唐王;
東林黨人員:
史可法自殺;呂大器,為桂王效力病死;姜曰廣自殺;劉宗周絕食而死;高弘圖絕食而死;徐石麒自殺。
東林黨在明亡分為5派:一、以陳名夏為代表為大清效力;二、以史可法、劉宗周為代表的自殺殉國;三、以顧炎武、黃宗羲為代表的在民間治學;四、以朱舜水為代表的出走國外(日本);五、以方以智為代表的繼續抗清。
主流是為大清效力和民間治學,即馬士英口中的“若輩高官,我君臣獨死耳”
馬士英為什麼在《明史》中是奸臣對於張廷玉版《明史》,當時提出重視考據為編修明史原則但被張廷玉拒絕的史學家楊椿如此評價:
“《明史》成於國初遺老之手,而萬季野功尤多。紀、傳長於表志,而萬曆以後各傳,又長於中葉以前。袁崇煥、左良玉、李自成傳,原稿皆二巨冊。刪述融汰,結構宏肅,遠在宋、元諸史上。”即:張廷玉版《明史》實際就是東林黨人員所編修,本紀和列傳只注重價值觀而非事實行為——長於表志,在萬曆之後的列傳更為嚴重。袁崇煥、左良玉、李自成三人的列傳,各人原稿都有2大冊。
明朝15帝,本紀24卷,佔《明史》全書不到10%,字數佔《明史》全書不到4%。明朝皇帝的暴虐和昏庸行為,都推給了作為奸臣的替罪羊們:胡惟庸、陳瑛、嚴嵩、周延儒、溫體仁、馬士英等。
康熙親自批改的萬斯同明史稿
《明史》的數次編修:1、順治2年開始的以馮銓(親近閹黨)為代表的編修,成果是“仿《通鑑》體僅成數帙”,幾張紙的文字而已,原因就在於閹黨和東林黨延續到清朝的鬥爭,簡單說是北方漢人和南方漢人之爭。
2、康熙17年開始的以徐文元、布衣萬斯同為代表的編修,成果是康熙41年的《明史》稿416卷,但萬斯同等人“長於表志”的做法,連身為滿人的康熙都看不下去:
“上覽之不悅,命交內閣細看”原本拒絕編修明史的萬斯同,在老師黃宗羲的勸說下同意以布衣身份編修。黃宗羲要萬斯同去編修明史,目的就是掌控明史話語權:
黃宗羲在送萬斯同北上修明史時所做的詩充分表達了這個目的:
“四方身價歸明水,一代賢奸託布衣。”一代賢奸四個字,就說出了黃宗羲、萬斯同支援編修明史的目的——忠貞愛國東林黨,貪財無能最閹黨。將明末東林黨和閹黨的黨爭在明史編修中一錘定音。
3、康熙48年,王鴻緒被解任,於是帶著萬斯同編著的明史稿,回老家繼續編修,最後成為雍正元年王鴻緒進獻的明史稿310卷,即《橫山雲人明史稿》——張廷玉認為此稿:
“首尾略具,事實頗詳”4、雍正元年重新編修明史,以隆科多、王頊齡(王鴻緒哥哥)等滿漢大臣共同編修,後來因為人員調動,實際工作就是由楊椿、汪由敦、吳麟等幾人編修。楊椿負責永樂至正德九朝列傳,胡宗緒負責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十二朝本紀由汪由敦與吳麟負責。在乾隆四年定稿,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明史》——武英殿版本。
5、乾隆四年時,乾隆要求以《資治通鑑》編年體樣式編寫編年體明史——《明紀綱目》。不懂張廷玉是不是想偷懶,於是就讓人將武英殿版本《明史》為標準,將個人的列傳抄入本紀(“《明史》已成,是非已定。館中原有《實錄》及名人撰述,無庸再為考核。但當據《本紀》為綱,《志》、《傳》為目,掇拾成之足矣。”),就交給乾隆。但乾隆認為考據不夠,要求連同武英殿版本明史一同修改。最後在乾隆54年武英殿版本《明史》勘定,即為四庫全書版《明史》——現已失傳。
綜述馬士英是否有能力挽救南明暫且不論,但說馬士英是奸臣,卻是和歷史不符——歷史上何曾見過禍國殃民的奸臣死戰殉國的?
作為武英殿版本《明史》的實際編修者楊椿都認為《明史》是萬斯同等明末東林黨在清初以黨爭為目的編修的底稿修訂,不具有嚴格的人事考據,存在事實和敘述失真的行為。
長於表志,這是《明史》編著者自己的評價,尤其是萬曆朝之後更為嚴重。馬士英被冤屈為奸臣,和袁崇煥、左良玉、李自成三人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
回覆列表
史可法有氣節,但是沒有才能,南明迅速完蛋有他的一份責任。馬士英雖說是個奸臣,但是有擔當,誓死抗清也有一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