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onor1234
-
2 # 帆範
野生泥鰍苗種購買後,在放養前要處理妥當,即篩選出好的苗種進行飼養,挑出劣質苗種立即出售;即使是人工養殖的泥鰍苗種最好也篩選一下。
泥鰍繁殖前的準備工作
繁殖泥鰍必須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為產卵孵化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以保證順利產卵和孵化,提高魚苗的成活率。
( 1 )產卵池的準備 可採用家魚人工繁殖用的產卵池,或者選擇稻田、池塘、溝渠,水深保持在 15 一 20 釐米。也可用網片或竹籬笆圍成 3 一 10 米 2 的水面作為產卵場所。若能保持微流水則更佳。另外,水泥池、大塑膠盒、桶、水缸或其他容器均能作為產卵用設施。產卵場所使用前都要消毒,水深 20 釐米時用生石灰消毒,每立方米水體施15一 20 克。也可以用漂白粉消毒,每立方米水體施 4 克藥。
( 2 )魚巢的準備 魚巢宜選用質地柔軟、不易腐敗、能漂浮在水中的材料,如棕櫚片、楊柳根鬚、金魚藻等,近年來也有用柔軟的綠色尼龍編織帶,織成寬 5 釐米、長 80 釐米的人工魚巢,用前都要經過消毒處理。用 2 %濃度的食鹽水浸泡 20 一 40 分鐘,也可用高錳酸鉀每立方米水體 20 克藥化水浸泡 20 分鐘左右;還可用漂白粉消毒,每立方米水體 4 克藥化水浸泡 20 一 30 分鐘。浸泡後吊在池中離水 10 釐米處,上方用蘆蓆或草包遮蔭,備用。
泥鰍成熟度鑑定及雌鰍的懷卵量
解剖泥鰍的卵巢,發現泥鰍的卵巢中存在著幾種不同大小的卵,有的呈金黃色半透明,幾乎遊離在體腔中,這是已成熟的卵;有的是白色不透明,卵粒較小,緊包在卵腔中,這是還沒有成熟的卵。雄鰍的精巢為長帶形、白色,呈薄帶狀的不成熟個體居多,呈串狀的成熟個體為少。這就是說泥鰍為分批產卵的型別。泥鰍的懷卵量因個體大小不同而有差異。體長在 10 釐米以下的雌鰍懷卵量為 0 . 6 萬一 0 . 8 萬粒; 12 一 15 釐米的雌鰍懷卵量為 1 . 0 萬一 1 . 2 萬粒; 15 一 20 釐米的雌鰍懷卵量為 1 . 5 萬一 2 . 0 萬粒。人工餵養的雌鰍懷卵量可達 4 萬粒以上。
泥鰍的善逃逸性和夜食性
( 1 )善逃逸 泥鰍很善於逃跑。春、夏季節雨水較多,當池水漲滿或者池壁被水衝出縫隙時,泥鰍會在一夜之間全部逃光,尤其是在水位上漲時會從鰍池的進出水口逃走。因此,養泥鰍時務必加強防逃的管理。檢查進出水口防逃設施是否有堵塞現象,是否完好,要及時排水,防止池水溢位,造成泥鰍逃逸。
( 2 )夜食性 泥鰍習慣在夜間吃食,但在產卵期和生產旺盛期間白天也攝食。在人工養殖時,經過馴化也可改為白天攝食。無論是幼鰍,還是成鰍,對於光的照射都沒有明顯的趨光或避光反應。
-
3 # 和為貴小張
泥鰍,體細長,前段略呈圓筒形。後部側扁,腹部圓,頭小。口小、下位,馬蹄形。眼小,無眼下刺。須5對。鱗極其細小,圓形,埋於皮下。體背部及兩側灰黑色,全體有許多小的黑斑點,頭部和各鰭上亦有許多黑色斑點,背鰭和尾鰭膜上的斑點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顯的黑斑。其他各鰭灰白色。泥鰍廣泛分佈於亞洲沿岸的中國、日本、北韓、俄羅斯及印度等地。可入藥。
二:泥鰍的特性及價值
泥鰍屬於微鱗魚,泥鰍擁有3個呼吸系統:鰓不呼吸、面板呼吸、腸道呼吸。所以它就比較耐運輸,可以無氧運輸20天左右。在近2-3年內泥鰍還是屬於黃金時期,市場前景也很好,屬於“皇帝女兒不愁嫁“
三、泥鰍養殖注意事項
(1)建議是土塘進行養殖
原因:泥鰍,泥鰍,顧名思義就是需要鑽泥。在此廣州聯豐水產在土塘裡面養殖天然的泥底可以給泥鰍一個養殖的好環境。
泥鰍土塘裡養殖的水深應控制在1-1.5米。這個水深是泥鰍生長的適宜水深。
同時建議是肥水飼養。因為泥鰍是底層魚,所以所需的蛋白就越高。才用調水產品去調至嫩綠色為宜。
(2)魚菜共生原理飼養產量高
採用“魚菜共生”現代養殖技術方法。同時水面適宜種植點水葫蘆是最好的,這樣泥鰍的生長就會有很好“住宿”條件啦。但是注意啦,由於水葫蘆生長速度比較瘋狂,所以建議每隔一段時間就去魚塘清理一下水葫蘆,保證魚塘的水質。
(3)做好魚的保健
泥鰍目前來說還是較少有人飼養,所以在病害方面還是很少的。所以一般建議平時做好泥鰍的保健工作,有“好的身體才有好的抵抗力”。
-
4 # 養殖技術李柯
泥鰍在農村的稻田和池塘、河流裡隨處可見,它們一般生活在淤泥底,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魚類, 可食用、入藥,被稱為“水中之參”。 泥鰍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在各地池塘、溝邊、湖泊、河流、水庫、稻田等淡水水域中均能發展養殖,而且養殖效益非常高。
泥鰍的養殖生長週期非常短,盈利週期短,基本上養殖四五個月就可以拿去上市售賣了,而且產量非常高,100-200平方米的池塘可以產出泥鰍250-500公斤,收入可以達到2500到5000元。 如果是稻田養殖一畝就可以產出一百公斤,收入能達到一千元,並且泥鰍這種水產不同於其他水產,它的病蟲害等其他問題非常少,成活率高,很容易飼養,所以虧本率低,對養殖的水體要求也不高,所以養泥鰍有著成本低盈利週期短的優勢。
2019泥鰍的養殖前景 1、從養殖的角度來看,現在養殖泥鰍其要求並不高,對場地和水源的質量都一般,泥鰍小巧,很方便運輸,而且它的病蟲害很少,養殖的成活率高。 泥鰍的器官和其他生物也不同,它可以利用腸道呼吸,所以在氧含量很低的情況下它依然能夠存活,對飼料也不挑,什麼都能吃,食性很雜,而且在田裡池塘裡都能適應養殖,是一種生命力很強很好養的水產。 2、如今泥鰍的人工養殖佔了泥鰍出口量的百分之四十,對外主要是日本和南韓兩個國家進行出口,所以市場非常大,不僅是在內地的一二線城市,在海外的市場需求量也非常大,加上泥鰍的營養價值非常高,並且被市場所認可,所以泥鰍的市場一直在蒸蒸日上。
泥鰍養殖的方法
1、水缸養殖:農家庭院房前屋後、空閒地可用木箱或水缸養殖,用糞肥、泥土、稻草和泥土混合物填入底層,厚30公分,水深30~50釐米,有進出水口,可連成一串或者一片集中養殖。 2、網箱養殖:湖邊、河邊、大泥塘及常年流水不斷的小溪裡可用網箱養泥鰍,面積40~50平方米,網箱四角用竹杆插入底泥,網底緊貼泥面,放入三朵多孔板或二捆秸杆充做人工魚礁即可。 3、魚鰍混養:泥鰍是底棲雜食性魚類,對環境的適應性強,在魚池塘中混養泥鰍不用投餌,一般可以和草魚、鏈魚、鱅魚、鯽魚等一起混養,但是不宜與青魚、鯉魚、黑魚一起混養。 4、稻田養殖:泥鰍稻田養殖泥鰍是將水稻種植與泥鰍養殖有機結合在同一生態環境中(稻田淺水環境)的一種立體種養模式,分溝溜式和田塘式兩種。
回覆列表
泥鰍:屬鯉形目,鰍科。泥鰍被譽為“水中人參”,其味道鮮美,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泥鰍鑽豆腐”是聞名中外的傳統名菜。在醫藥上也具有較高價值,是中國外貿出口的重要水產品這一。泥鰍因其適應性強、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強、運輸方便、餌料易得,已成為重要的水產養殖品種。現就泥鰍的苗種培育、池塘養殖、稻田養殖、病害防治以及捕撈、運輸等技術要點作一簡單的介紹。
1苗種培育
1.1池塘條件
苗種培育以土池為好,面積以30~100為宜,池深40~60cm,池中開挖魚溜,以利其棲息和避暑防寒,池埂池底夯實,進、排水口設攔魚網,池底鋪墊15~20cm淤泥層,池中投放浮萍,覆蓋面積約佔總面積的1/4。
1.2清塘培水
鰍苗下池前10d,用生石灰20~30kg/100帶水清塘消毒。消毒後施300~400kg/667腐熟的人畜糞作基肥培水,池水加至30cm。待水色變綠,透明度15~20cm後,即可投放鰍苗。
1.3苗種放養
鰍苗出膜第2天便開口進食,飼養3~5d,體長7mm左右,卵黃囊消失,營外源性營養,能自由平泳,此時可下池進入苗種培育階段。鰍苗的放養密度以800~1000尾/為宜,有微流水條件的可適當增加。注意,同一池中要放養同批孵化規格一致的鰍苗,以確保苗種均衡生長和提高成活率。
1.4飼養管理
剛下池的鰍苗,對飼料有較強的選擇性,因而需培育輪蟲、小型浮游植物等適口餌料,用50目標準篩過濾後,沿池邊投餵,並適當投餵熟蛋黃、魚粉、奶粉、豆餅等精飼料。鰍苗體長達到1cm時,已可攝食水中昆蟲、昆蟲幼體和有機物碎屑等食物,可用煮熟的糠、麩、玉米粉、麥粉等植物性飼料,拌和剁碎的魚、蝦、螺蚌肉等動物性飼料投餵,每日3~4次。同時,在飼料中逐步增加配合飼料的比重,使之逐漸適應人工配合飼料。飼料應投放在離池底5cm左右的食臺上,切忌撒投。初期日投飼量為鰍苗總體重的2%~5%,後期8%~10%。泥鰍喜肥水,應及時追施肥料,可施雞、鴨糞等有機肥,用編織袋裝入浸於水中,每次用量約0.5kg/;還可追施化肥,水溫較低時可施硝酸銨2g/,水溫較高時可施尿素2.5g/。平時應做好水質管理,及時加註新水,調節水質。當飼養1個多月,鰍苗體長達3~4cm,開始有鑽泥習性時即可轉入成鰍養殖。
2池塘養成鰍
2.1池塘建設
選擇避風向陽、引水方便、弱鹼性底質、無農藥汙染的地方建池,面積一般為100~250,池深0.7~1m,池塘可以是水泥池,也可是土池。土池池壁需用磚、石塊砌成,或用三合土捶緊,池底需夯緊,做到堅固耐用無漏洞,池底鋪入20~30cm的肥泥。進出水口用鐵絲或塑膠網攔住,池底向排水口傾斜,以便排水和捕撈。
2.2培水與放種
池塘按苗種培育方法清塘消毒,池水深保持30~50cm,並施入豬糞等有機肥培育水質,用量為20~30kg/100。待藥性消失、池水轉肥後,即可投放鰍種,3~4cm的鰍种放養密度為50~60尾/,有流水條件的可適當增加。
2.3飼養管理
在培肥水質,提供天然餌料的基礎上,須增加投餵蛆蟲、蚯蚓、蚌肉、魚粉、小雜魚肉、畜禽下腳料等動物性飼料,以及麥麩、米糠、豆渣、餅類等植物性飼料,或人工配合飼料。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日投飼量為泥鰍體重的5%~10%。投飼應視水質、天氣、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水溫15℃以上時泥鰍食慾逐漸增強,20~30℃是攝食的適溫範圍,25~27℃食慾特別旺盛,超過30℃或低於15℃以及雷雨天可不投飼。此外,還應根據水質肥度進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cm,水色以黃綠色為好。當水溫達30℃時要經常更換池水,並增加水深;當泥鰍常游到水面浮頭“吞氣”時,表明水中缺氧,應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並可在池角施入牛糞、豬糞等廄肥,以提高水溫,確保泥鰍安全越冬。
3稻田養成鰍
3.1稻田條件及改建方法
凡泥質、弱鹼性和無冷浸水上冒的稻田都可養殖泥鰍。選作養鰍的稻田面積不宜過大,一般以1000m2左右。田埂要加固,並埋下網片或塑膠佈防止泥鰍鑽洞逃逸,進、出水口加設網攔,在田中開挖多個面積為2~3、深60cm以上的坑。與坑相通,開挖縱橫數條溝,溝寬、深均為30~40cm,坑和溝的面積佔稻田總面積的10%左右,為夏季高溫、施農藥化肥及水稻曬田時泥鰍的棲息場所,又便於集中捕撈。
3.2放養
鰍种放養時間以水稻栽插初次耘田後為宜,放種前3~4d在坑、溝內施入腐熟的畜肥40kg/100,培肥水質,然後每667m2放3~4cm的鰍種2萬~2.5萬尾。
3.3飼養
鰍种放養後,投餵糠麩、枯餅、蚯蚓、蠶蛹粉、動物內臟等,前期日投飼量為泥鰍體重的5%~8%,以後為5%左右,飼料投放在溝、坑中。同時,根據水質情況及時追施肥料,每次追肥量15kg/100。稻田應儘量少用農藥,必要時選擇高效低毒農藥,並在陰天噴灑。同時,保持水質清新,防止投餌施肥過量而影響水質。
4病害防治
泥鰍的病害較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4.1水黴病
4.1.1症狀病鰍體表附著白色毛狀水黴菌。此病多發生於水溫較低時期,當魚體受傷時極易感染。
4.1.2防治辦法
(1)捕捉、運輸泥鰍時,儘量避免機械損傷;(2)用4%的食鹽水浸洗病鰍5~10min,或用4g/m3孔雀石綠溶液浸洗20~30min。
4.2爛鰭病
4.2.1症狀病鰍的鰭、腹部面板及肛門周圍充血、潰爛,尾鰭、胸鰭發白並潰爛,魚體兩側自頭部至尾部浮腫,並有紅斑。
4.2.2防治辦法(1)1g/m3漂白粉全池潑灑,或0.1g/m3呋喃唑酮全池潑灑;(2)用20g/m3的呋喃那斯溶液浸洗病魚15~20min,或按0.04%的呋喃那斯拌入飼料連喂3d。
4.3寄生蟲病
4.3.1症狀病鰍體瘦弱,常浮於水面,不安,或在水面打轉,體表粘液增多。多由車輪蟲、舌杯蟲、和三代蟲寄生蟲所致。
4.3.2防治辦法(1)用0.7g/m3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全池潑灑,可防治車輪蟲和舌杯蟲病;(2)用0.5g/m3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可防治三代蟲病。
4.4白身紅環病
4.4.1症狀病鰍身體呈灰白色,出現紅色環紋。此病因泥鰍捕捉後長期蓄養所致。
4.4.2防治辦法(1)鰍种放養時用5g/m3孔雀石綠溶液浸洗15~20min;(2)0.2~0.3g/m3孔雀石綠全池潑灑;(3)將病鰍移入靜水池中暫養一段時間。
4.5氣泡病
4.5.1症狀病鰍魚苗浮於水面。因水中氧氣或其他氣體含量過多而引起,主要危害魚苗。
4.5.2防治辦法(1)食鹽4~6kg/667m2全池潑灑;(2)立即衝入清水或黃泥漿水;(3)及時清除池中腐敗物,不施用未發酵的肥料。同時,掌握好投餌量和施肥量,防止水質惡化。
4.6敵害
清除蛇、蛙、烏鱧、水蜈蚣、紅娘華等敵害生物。
5捕撈
5.1沖水法
將捕撈工具放在進水口,然後放水進池。泥鰍受流水刺激,逆水上游,群集於進水口附近。此時將預先設好的網具拉起,便可將泥鰍捕獲。
5.2誘捕法
把煮熟的牛、羊骨頭或炒制的米糠、麥麩等誘餌放在網具或魚籠中,用其香味引來泥鰍。
5.3乾塘法
冬季,水溫降至15℃~12℃時,泥鰍就會鑽入池塘底泥中,只能乾塘捕捉。先把水排幹,將池塘、稻田劃成若干塊,中間挖排水溝,泥鰍會集中到排水溝內,便於捕捉。稻田中養的泥鰍,還可用曬乾的油菜稈,浸泡於稻的溝、坑中,待油菜稈透出甜質香味,泥鰍聞而易聚,此時可圍埂捕撈。
6運輸
泥鰍多為鮮活銷售,如運輸不當易導致死亡,造成損失。可用竹籮運輸,每隻竹籮裝泥鰍25kg,裝運時在竹籮底部鋪上塑膠薄膜,加水2~2.5kg,然後放入活泥鰍;運輸途中,每隔1.5h加1次水,可確保泥鰍鮮活。
籠捕:捕泥鰍較為有效的方法是用須籠或黃鱔籠捕。須籠是一種專門用來捕撈泥鰍的工具,它與黃鱔籠很相似,是用竹篾編成的,長30cm左右,直徑約10cm。一端為錐形的漏斗部,佔全長的1/3,漏斗部的口徑2~3cm。須籠的裡面用聚乙烯布做成同樣形狀的袋子,袋口穿有帶子。鱔籠裡邊則無聚乙烯布。籠捕在泥鰍入冬休眠以外的季節均可作業,但以水溫在18~30℃時,捕撈效果較好。捕泥鰍時,先在須籠、鱔籠中放上可口香味的魚粉團,炒米粉糠、麥麩等做成的餌料團,或者是煮熟的魚、肉骨頭等,將籠放入池底,待1小時後左右,拉上籠收穫一次。拉須籠時,要先收擾袋口,以免泥鰍逃跑,後解開袋子的尾部,倒泥鰍於容器中。如果在作業前停食一天,且在晚上捕撈,較果更好。這種捕撈方法,一畝池塘放10~20只須籠或鱔籠,連捕幾個晚上,起捕率可達60~80%。另外,也可利用泥鰍的溯水習性,用須籠、鱔籠沖水捕撈泥鰍。捕撈時,籠內無需放誘餌,將籠敷設在進水口處,籠口順水流方向,泥鰍溯水時就會遊入籠內而被捕獲。一般半小時至1小時收穫一次,取出泥鰍,重新布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