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魏末司馬氏掌握朝政大權,架空曹氏。曹髦稱帝,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隨後他便率領宮中衛士討伐司馬昭,在途中被司馬昭部將成濟刺死。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鼓勵曹髦的這種行為,然而,如此失敗的舉動,真的值得吹噓嗎?
5
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鍾會對曹髦的評價是:才同陳思,武類太祖。

    這個評價相當高了,才華同於曹植,曹植八斗之才,武略相當曹操,曹操是魏武帝,他的文治武功沒得說吧?

    鍾會是曹髦的臣子,最主要的,鍾會是司馬家昭相當器重的人,能給曹髦這樣的評價,

    當然,歷史上其他人曹髦的評價很低很低,無非是說他魯莽、胸無城府、不知道韜晦,是自蹈大禍,

    然而,我倒覺得他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明知道不可能成功,明知道是死,仍然奮力一擊。

    按照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傳統,如果你安心做好你的傀儡,扮演好角色,時機到了,配合權臣搞個禪讓,君臣相安無事,

    到時候新朝建立,給你一塊地,做個富足翁,

    看看漢獻帝,絕對是傀儡皇帝的完美形象,配合曹丕禪讓,推辭三次,結果呢?活到234年,而曹丕呢?226年就死了。

    曹髦死後立的傀儡曹奐,活到了302年,西晉都快滅亡了,而曹魏265年就滅亡了,司馬炎295年就死了。

    如果曹髦不奮力一擊,配合司馬昭表演,他就是曹奐的人生。

    試問一下,誰有這樣的勇氣?明知道是失敗還去做?

    很多人覺得曹髦認為他有機會贏,所以才去殺司馬昭的。

    這不可能,如果殺了司馬昭就能奪權成功,那司馬昭早就死一百次了,曹髦即使殺了司馬昭,能剝奪司馬家族的權力?殺了司馬昭,不過去為別人做菜罷了,自己也得償命,看看北魏孝莊帝元子攸殺權臣爾朱榮就知道了。

    曹髦是個政治家,很清楚跟權臣鬥爭,不是殺了權臣個人就可以實現的,光緒沒機會殺慈禧?

  • 2 # 慕容祁連山

    我覺得曹髦的行為還是很值得讚揚的。因為曹髦所在的曹魏,越往後形式對曹氏越不利,早一些起兵反而還有機會,不然到最後很難不像曹操當年控制漢獻帝一樣,而且,曹髦死的有點突然,起碼在後面的處理上可以看出來,因為曹髦貴為一位天子,雖然沒有實權可是地位很高,最後卻被成濟殺害,天下譁然,事後對成濟的處理,證明當時於情於理曹髦是不能那麼輕易的被殺的,所以曹髦的行為我們要從多個方面考慮。

    一.曹髦年輕有為

    作為魏明帝曹丕的長孫,曹髦年輕的時候就被人稱讚,認為他的頗有曹丕遺風。繼位之初就處處有明君風範。

    他剛到洛陽,大臣們讓他住在前殿,他認為那是先帝住過的,以不敢越禮回絕,大臣們想以天子裡迎接他,他卻認為不妥,在沒有成為天子之前他和大家都是一樣的臣子。

    或許有人覺得他在裝,曹髦那年14歲,如果是裝的也了不起呀,14歲那麼心智成熟,網上一直有一種論嘛,我覺得挺對的,就是好習慣裝久了就成了習慣,同理,我覺得好皇帝裝久了也就成習慣了。

    二.為政有明君風範

    曹髦初登皇位,權利很小,但他依舊派侍官前往各地體恤民情,慰勞官員,懲治冤假錯案,這樣的皇帝,別的不敢說,起碼有一點是肯定的,他想做一個好皇帝,同時,他還經常與群臣辯論,都有自己獨到見解,以至於司馬昭的心腹鍾會和司馬昭評論曹髦時說他“才同陳思(曹植),武類太祖(曹操)”

    三.作為曹家一份子想恢復曹魏

    公元255年,司馬師在許昌病逝,死前將大將軍印交於弟弟司馬昭,曹髦大悅,下詔令司馬昭留守許昌,讓尚書傅嘏“率六軍還京師”,準備將本來就屬於曹家的權利奪回來,然而,司馬昭的心腹鍾會卻看出了這一切,於是,司馬昭率軍提前回到洛陽,為了避免讓更多的無辜人帶入其中,造成殺戮,曹髦忍了,只能按照司馬昭的意思封司馬昭為大將軍掌管幾乎所有軍政大權,但我想,他心中一直到死都在想如何把權利收回來,否則不會有他後來的慘死。

    四.對文學的追求造詣

    曹髦崇尚少康,認為夏的少康比漢高祖劉邦還偉大,少康從低微的出生到最後以德服眾,劉邦是亂世梟雄憑藉秦末大亂而崛起,少康比劉邦難,且少康靠德而劉邦立威,他認為最高的道義應該是以德服人。同時又常與學者大臣討論《尚書》,《禮記》,《易經》等,都有自己獨到見解。

    五.最後的反擊

    說到這裡我想講一講曹髦的前任曹芳,永嘉六年(254年),中書令李豐與曹芳岳父光祿大夫張緝密謀恢復曹魏權勢,事情敗露後被司馬師誅滅三族,同年又與侍中許允密謀除掉司馬師,卻因為膽怯而廢止,司馬師知道後將其廢除。

    我覺得比起曹芳,曹髦更有血性,公元260年,曹髦令人在凌雲臺部署甲士,同時告知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王經苦勸,王沈,王業則跑到司馬昭那裡告密。曹髦率宿衛和奴僕出宮,這個場景更像是悲壯的 ,明知勝算很低卻因為心中不願做傀儡而崛起,曹髦呵退了司馬昭之弟司馬侑的攔截卻被司馬昭心腹賈充攔截,隨後,在賈充示意下成濟將曹髦殺害。

    弒君的人自然有天譴,司馬昭因為弒君得有人承擔罪責,最終將成濟出賣,將成濟兄弟以弒君罪誅殺三族,據說,成濟臨死前光著身子跑到屋頂罵司馬昭無恥,語言粗俗,不堪入耳,最後讓司馬昭忍無可忍將他射死。

  • 3 # 東東歷史

    一句話概括之:匹夫之勇也

    曹髦(241年-260年6月2日),字彥士,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定王曹霖之子,公元254-260年在位。年僅20歲就戰死。

    這位曹髦自小聰慧,在曹芳被廢之後,在郭太后的鼎力支援下,曹髦繼承帝位。這位曹髦的心氣比較大。第一個喊出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受不了司馬家族的專權。奈何能力不足,又不懂得隱忍,直接帶領宮中的衛士、太監、宮女等就與司馬昭開幹。這些人怎能幹的過司馬昭啊。打了沒多久就被司馬昭的部下成濟殺死。畢竟是皇帝死了,再跋扈的司馬昭也頂不住這個輿論壓力,最後只是殺了成濟以安民心。

    從個人氣概來說,衝冠一怒,說幹就幹,英雄也。但是,別忘了,曹髦是皇帝啊。在處理司馬昭這件事情上,如果需要做對比的話,可以看看康熙是怎樣除掉鰲拜的。

  • 4 # 天有道人無道932

    曹髦作為魏國繼曹芳後的第二位傀儡皇帝,因司馬家族權勢滔天,而作為天子卻受制於人,雖無殺賊之力,卻有殺賊之心。他不甘心大權旁落,也不甘心父輩打下的江山拱手他人,即便在沒有必勝把握的情況下仍率兵討伐司馬昭,可見其為血性之人。

    此次行動肯定是失敗的,但這種行為如何呢,是否值得吹噓呢。曹髦被評價為“文過曹植,武類曹操”,可見其必有聰慧過人處,也多有武略,絕不是昏庸之輩。他表面上對司馬家敬重有加,內心想的卻是如何除去這心頭大患。曹髦登基之初受控於司馬師,後又受控於司馬昭,而司馬昭對曹髦的威逼更勝於司馬師,面對司馬昭的獨斷專行,曹髦更想早點剷除之,以恢復皇室尊嚴,這才有了起兵伐司馬。

    時間:甘露五年五月初六,曹髦按自己的計劃出宮討賊,被二王告密後,司馬昭心腹賈充攔殺曹髦,曹髦年僅二十而卒。面對這種結果,曹髦還有其他辦法麼,顯然沒有。他只能放手一搏,輸了被殺,贏了才有天下。而司馬昭作為大將軍吸取了董卓被殺的經驗堅決不進宮,所以曹髦只能出宮討伐。以司馬家的權勢,大將軍府才是國策決定地,而朝廷也只是談論詩賦之所。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即便在聰明也不可能是狡猾如狐的司馬昭的對手。

    但曹髦,曹魏政權的第四任皇帝,確有血性,也對得起先祖,古今之末代帝王,壯烈者未出曹髦之右!

  • 5 # 秉燭讀春秋

    我對曹髦的行為持否定意見,也就是說,曹髦的行為不值得吹噓,我認為曹髦不自量力,以他當時的情景,和司馬昭鬥,豈不是用雞蛋碰石頭?愚蠢至極!憑一時之勇,意氣用事,永遠成不了大事。

    首先我們認識一下曹髦:曹髦(241年~260年),三國時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魏文帝曹丕庶長孫,東海定王曹霖庶長子,即位前封為高貴鄉公。

    曹魏後期,司馬師專權,廢齊王曹芳,立13歲的高貴鄉公曹髦為帝。當時人們對年少的他評價很高:“才同陳思,武類太祖,”我認為言過其實,講真他的文采確實不錯,但謀略比起太祖曹操來說,就差太遠了。

    雖然司馬師把他立為了新君,但他一直對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專橫跋扈十分不滿,司馬師在平叛諸葛誕淮南之亂時,眼病突然發作去世了。曹髦認為此時正好把兵權奪過來。於是他想發動宮廷政變,武力除掉司馬昭。但是,司馬師臨死前把大將軍的這個權力交給了弟弟司馬昭,而司馬昭也看出了曹髦的計謀而有所防備。司馬昭掌握了兵權,這次政變就此失敗。

    我們都知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其實這句話的就是曹髦說的。這反映出司馬昭早晚要奪取曹魏的政權。面對司馬昭咄咄逼人的態勢,曹髦忍無可忍奮起反抗,結果被司馬昭的手下成濟用戟捅死了,享年19歲。這就是題主所說的,曹髦這種行為是否值得吹噓?

    還別說,有些人還確實讚揚了曹髦這種行為。

    「寧作高貴鄉公死,不作漢獻帝生」。我覺得說這種話的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信念雖重要,但生命更可貴。開頭我也說了,以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滿朝文武都攀附司馬昭,而忠於皇帝的臣子寥寥無幾。

    當他說要武力討伐司馬昭時,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三人入內計議。尚書王經苦勸道:

    今重權已歸司馬氏久矣,內外公卿,不顧順逆之理,阿附奸賊,非一人也。且陛下宿衛寡弱,無用命之人。陛下若不隱忍,禍莫大焉。且宜緩圖,不可造次。”——引自《三國演義》

    王經說的沒錯,他也不是怕死之人,最後他和他母親大義凜然,慷慨赴死。但是曹髦意氣用事。執意要帶著老弱殘兵和家丁去找司馬昭玩命。

    『少頃,魏主曹髦出內,令護衛焦伯,聚集殿中宿衛蒼頭官童三百餘人,鼓譟而出。——引自《三國演義》』

    從上面的陣容看到了吧?這300個老頭和童子,可以說是老小不堪之人,豈是司馬昭正規軍的對手。有人說了,曹髦是皇帝,為什麼不調動軍隊滅掉司馬昭呢?別忘了,司馬昭是大將軍,軍隊他說了算。曹髦當時的情況時,要兵沒兵,要人沒人。

    假如曹髦聽王經之言,韜光養晦,假以時日。就像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那樣,等待機會,安插親信,扶持軍隊裡的將領,削弱司馬昭的兵權,我覺得有希望幹掉司馬昭。

    曹髦沒有人可用,是因為他沒有發現人才。鍾會平時就和曹髦有來往,只可惜他和鍾會只限於文學方面的交流,沒有發現鍾會這個人才。所以說,他的謀略比太祖曹操差得太遠。他的魯莽行為,造成的不堪後果。

    當曹髦帶著這些人要找司馬昭玩命的時候。剛出城門就碰到了司馬昭的親信賈充帶著衛隊衝了過來,曹髦仗劍大喝曰:“吾乃天子也!汝等突入宮庭,欲弒君耶?”

    曹髦可能是讀書讀多了,腦殼都壞了。賈充就是奉了司馬昭的命令要殺死曹髦的,政治鬥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用實力說話。

    曹髦的話能鎮得住士兵,但鎮不住賈充,從這裡也可能看出,曹髦確實不如司馬昭會用人。在當時,賈充是司馬昭篡位的急先鋒。曹髦又有幾個忠心耿耿的人呢?除了尚書王經之外,恐怕沒有第二個人了。

    當時賈充呼成濟曰:“司馬公養你何用?正為今日之事也。”——引自《三國演義》

    成濟也是個愣頭青,從側面可以看出,司馬昭平時用的都是一些死士,執行命令是天職:

    濟乃綽戟在手,回顧充曰:“當殺耶?當縛耶?”充曰:“司馬公有令,只要死的!”成濟捻戟直奔輦前。髦大喝曰:“匹夫敢無禮乎!”言未訖,被成濟一戟刺中前胸,撞出輦來;再一戟,刃從背上透出,死於輦傍。——引自《三國演義》

    成濟和賈充的對話太精彩了,成濟眼中只有主子,完全不把皇帝當回事,這個結果是尚書王經想到而不願看到的情景,王經趕到時,曹髦已被殺死了,司馬昭把王經收入了大獄,次日,司馬昭也把他母親抓了起來,母子二人含笑受死,百姓無不落淚。

  • 6 # 清水空流

    曹髦,三國曹魏第四代皇帝。曹丕之孫。14歲登基在位六年。20歲被司馬昭弒殺。是唯一一個被公開刺死的皇帝。

    曹髦不愧是曹操的後後裔。”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謂擲地有聲豪氣沖天。比之漢獻帝,曹奐以及司馬氏強百倍。無論成功與否。總算爺們一回。比之其他傀儡之君起碼有些膽量和血氣。但曹髦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司馬昭敢公然弒君。可見,故事。光憑熱血之勇是無濟於事的,曹髦畢竟還是個孩子。

    有人說,曹髦沒有政治頭腦,完全可以學漢宣帝,或者如後世的康熙一樣。曹髦和和這二位能比嗎?先不說這二位主政的時候如何,但就憑霍光與鰲拜沒有篡位之心,這一點就沒法比。司馬昭篡位可是就在眼前了,(如果曹髦沒有這次行動,司馬昭過幾年就得篡位。)。讓曹髦臥薪嚐膽二十年,恐怕兩年不到司馬昭就得篡位登基。如果跟漢獻帝那樣活著,到最後不也得禪位嗎。逆襲,等待?是完全不現實的事情,越往後拖,司馬昭的地位越穩固。如果我們是曹髦只要不想當傀儡皇帝,這大概是他唯一的方法。

    司馬昭逼封晉公加九錫後,篡位已經是板上釘釘了,曹髦的任何行為大概都在司馬昭的監控之下。而曹髦也無路可走了,已經沒法等了。 韜光養晦,臥薪嚐膽,純屬扯淡,站著說話不腰疼,等待是需要條件的,也就是說有一定的翻盤機會。有可以利用的利益集團和群體。而在當是,曹髦肯本沒有任何可以利用的群體,政治條件和背景還不如漢獻帝,大耳賊還冒充漢室宗親呢,曹髦,由司馬昭所立,完全徹底地被司馬所控制,曹髦幾無成功的機會,包括理論上的也沒有。大概曹髦也試過其他機會都沒有作用的情況下,才迫不得已親自出馬的。畢竟各方面的實力與司馬昭相比都過於懸殊。

    曹髦根本就沒有勝算。 拼命一搏說不好還有機會,就算失敗也能讓自己轟轟烈烈一回,對得起曹家列祖列宗了。同時也能暫且延緩司馬昭篡位的步伐,曹髦的玩命確實讓讓司馬昭驚駭不已。公然弒君物議沸騰,也讓司馬昭有生之年不敢篡位。曹髦的作為也算延續了曹魏的國祚。可以說,曹髦的行為值得讚賞和肯定。

  • 7 # 萌大叔來了

    無所謂,作為後人可以得到的經驗教訓不多!他的做法過於魯莽,成功率不高!司馬昭也是老狐狸,過於謹慎,正面討伐成功率真不高!暗殺或許好些,學漢獻帝董成那樣謀殺曹操!雖然結果也失敗了,至少自己不會把命搭上!相反,像董卓,何進,十常侍這樣的就成功了!還有後來的北魏宇文家的魏莊帝就把爾朱榮殺了,結果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殺權臣成功者不多,但是確實有!比如,秦王子嬰,後來的北周宇文邕,殺宇文護!他是真正成功的一個明君!自己平南陳滅北齊,親征突厥,死在路上了,好像五代後周世宗柴榮一樣,大好的江山拱手送人,不得不說,楊堅和趙匡胤得皇位太容易了!

  • 8 # 歷史春秋網

    魏國皇帝曹髦的行為,類似於自殺式襲擊。曹髦性急,且骨子裡有皇帝的高貴,不願受廢黜的恥辱。他明知這樣做會有生命的危險,大臣王經也已經提醒了他,但他仍在稟告郭太后後這樣做了,最後因實力太弱,又有奸臣告密,討伐不成,被弒而死,但死出了氣節,不愧“高貴”鄉公之名。

    後人對於曹髦,不乏讚歎之言。比如三國的鐘會讚歎曹髦,說他“才同陳思,武類太祖”,陳思就是曹植,才高八斗那位,曹髦繼承了曹植文學上的基因,既是個詩人,又是個畫家,在儒學上有一定的成就;武類太祖,說曹髦的勇烈,就象太祖曹操一樣。一個皇帝面對權臣,敢於去拼命,而且這時侯的曹髦已是二十歲的成年人了。可以說是他深思熟慮後的行為。而不是頭腦一熱的動向。他是決定“飲刀成一塊,不負少年頭”了。一個文武雙全的皇帝,不願意當亡國之君,不願意受廢黜之辱,所以南北朝時期北魏的另一位皇帝元子攸留下名言:寧作高貴鄉公死,不作常道鄉公生。元子攸當時的境遇,與曹髦類同。元子攸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比曹髦幸運的是,他殺死了權臣爾朱榮,雖然最後也被殺,但終究保住了皇帝的尊嚴。

    曹髦這樣的皇帝,雖然勇烈,但我們只敬重他的這種精神,其做法卻並不值得效仿。一個聰明的皇帝,如想力挽狂瀾,是不會象他這樣自殺式玩命的。當此生死存亡之際,還是謀略為上。

  • 9 # 秋媚讀史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曹髦本可轟轟烈烈,結果起得一文不值。

    當時魏國是司馬昭掌握朝堂,皇帝不過是一傀儡。可這個傀儡沒什麼能力與資源,偏偏又不安現狀,想搶回皇權,帶著一群烏合之眾,只奔司馬家,還沒走出皇宮,就被司馬昭的鷹犬消滅。

    曹髦作為傀儡皇帝,無非就是三種結局。

    第一,安分守已。配合司馬昭老老實實的走完禪位程式,最後還能榮華富貴,安享晚年。

    第二,厚積薄發。暗中積蓄力量,培植自己的親信。一步步壯大自己,等到時機成熟,與司馬昭攤牌。成功就能獲得政權,失敗了也能昂首挺胸赴黃泉。

    第三,以卵擊石。這是下策,曹髦偏偏走了這條路。自己無兵無權,貿然出手,完全是自取其辱。他的死,沒有一點價值,對光復曹魏政權起不到任何作用。

    曹髦身為皇帝,卻沒有一點政治才能;作為傀儡,卻又想搶班奪權。他的這種不理性行為,不值得歌頌,更不值得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讓孩子分享,應該怎麼說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