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凡日月所照皆為華夏土

    坐擁天下,從來不靠才德。夏後失國,遂有時日曷喪之厄。殷失其鹿,難逃荒淫無道之名,勝者王侯敗者寇。猶如正義戰勝邪惡的真理,因為勝者即為正義

  • 2 # 玄祈先知X

    昏君無疑!八個字“窮兵黷武,重刑厚斂”,概括了他所有的罪過。

    史載他“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

    但是帝辛紂王在位期間,加重稅賦,推行嚴刑峻法,屢次發動對外戰爭,不施仁政,這是實情。

    歷史上說他奢靡好色,建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雞司晨等,雖然可能存在誇大事實,抹黑紂王形象的現象,但是從微子、比干、萁子等人在商末的下場來看,假如紂王不昏庸又怎麼會遠離這殷末三傑呢?

    微子多次親諫帝辛,見“紂終不可諫”,便與太師箕子、少師比干商量。有人勸箕子離去,箕子曰:“為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尹之惡而自悅於民,吾不忍也”,說他要是走了,是彰顯大王的惡名,而自己取悅民心,所以不願離開紂王,但是萁子不忍見殷商走向滅亡,索性割發裝癜,披髮佯狂為奴,遂隱而鼓琴以自悲,每日裡只管彈唱“箕子操”曲以發洩心中悲憤。

    箕子認為“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最終還是離開了紂王,可見萁子對紂王已經意冷心灰。

  • 3 # 執斧談史說事

    商紂王是不是真的昏君因為年代久遠許多史料缺失已經很難說的清楚了,從《史記》和民間的《封神榜》等書籍來看商紂王可謂是一個十足的昏君,但是從其大大擴充套件了商朝疆域等一些傑出的表現來看很難說他究竟是不是遭到了抹黑。

    除開那些荒誕不經的《封神榜》等將商紂王形容的無比昏庸殘暴的民間神話小說著作外,就是在《史記》等史書裡商紂王一般也是以殘暴昏君的形象出現的,因此從古至今大部分人接收到的商紂王形象就是著名的亡國昏君,因為迷戀妲己國都亡了這麼能不算昏君呢?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在史書還是民間神話故事裡,商紂王在遇到妲己之前其實都是不昏庸的,反而是不斷征服東夷部落大大擴張了商朝的疆域到長江邊和東海岸,因此無論是史書和民間故事都將妲己當作是禍害商朝的狐狸精,於是商紂王和妲己就一起被後世無數的人給唾棄了。

    但是對於這段歷史我們目前也只能是聽聽周王朝的一面之詞,因此商紂王到底是不是昏君還有待進一步的發現,有些人認為歷史妲己可能都不存在是虛構的人物,要知道真實的歷史裡周王朝其實是靠偷襲取勝的,當商朝十幾萬主力大軍在東征東夷部落後方都城空虛時,周武王聯合諸多部族發動牧野之戰偷襲朝歌最終一舉滅亡了商朝。

    因此周王朝取得天下其實是有點投機取巧的成分的,商朝滅亡後由於商人眾多勢力依舊很強大一度讓周武王夜不能寐,所以為了降低商王朝的威望周王朝統治者對商紂王進行抹黑也不是不可能,當然這些都需要透過考古發現找到證據去對比分析,就如商朝的十幾萬大軍最終去了美洲的“殷人東渡美洲論”一樣需要更多的證據去證實。

    在沒有充分的證據情況下我們目前也只能採用史書的記載了,儘管這些史書對商紂王的記載有諸多的疑點,但是我們沒有確鑿證據的話也不能推翻它說商紂王就不是昏君了,不過我們確實需要有審慎的態度去懷疑關於商紂王歷史記載的可靠性,這樣如果他真的是昏君的話也假不了,而萬一不是的話也可以還他公道。

  • 4 # 衛萊談古論今

    殷商最後一代帝王叫做“帝辛”是商王帝乙的第三子 ,帝乙長子叫做微子啟,因為生母的地位低賤,所以不能繼承王位。於是辛就被作為嫡子立為繼承人。這也就是商王帝辛(商紂王)繼位的由來。先秦時期大都是以“子以母貴”的標準來衡量繼承人的。

    史書上記載:帝辛天資聰穎,有口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而且氣力過人,經常徒手與猛獸格鬥。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絕臣下的諫勸,他的話語足可以掩飾自己的過錯。他憑著才能在大臣面前誇耀,憑著聲威到處抬高自己,認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

    商王帝辛繼承王位後,任用姬昌、九侯、鄂侯為三公,協助自己處理政務。作為天子,帝辛親自率兵征伐四方,擴張領土。

    此時天下太平,諸侯臣服。商王帝辛(紂)少年英勇,繼承王位之後不斷開疆擴土。將華夏疆域不斷擴大。當政期間派部下向東征討萊夷,直到打到渤海邊為止。自己則攻打南方的九苗,進兵至淮南地區才收兵。將商朝的勢力延伸到了東海和兩淮地區的長江流域。

    在帝辛繼位的第十五年,三公之一的九侯將自己美麗的女兒,獻給了帝辛。可是九侯的女兒不喜淫蕩,為帝辛所殺,九侯也被施以醢刑(剁成肉醬)。

    三公之一的鄂侯為此事極力強諫,與商王帝辛激烈爭辯,最終鄂侯也遭到脯刑(被製成肉乾)。姬昌聞見此事,暗暗嘆息。後來帝辛得知後,就把姬昌囚禁在羑里。自此事件後,商朝“三公”被廢,諸侯因此事與商越發疏遠,生怕牽連自身。

    話說姬昌被帝辛囚禁的訊息傳到周國後,引起軒然大波。因為姬昌的父親也就是前一任西伯侯“季歷”就是被商王帝乙囚禁殺害的。於是周國上下蒐集奇珍異寶上供商王帝辛,以及打點商王周邊近臣。

    就在姬昌被囚禁的第七個年頭,周國大臣散宜生重價購得一美女獻於商王帝辛。商王大悅:"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夠了,何況寶物如此之多!”於是下令赦免姬昌出獄,賜給弓矢和斧鉞,使姬昌享有專征的大權。

    姬昌回國之後,依舊謹小慎微。日常生活勤儉,穿普通人衣服,還到田間勞動,兢兢業業治理周國。在他的治理下,國力日漸強大。

    《史記·周本紀》中記載:“在姬昌回國的第三年,商朝的兩個諸侯國虞國和芮國發生糾紛,雙方鬧得不可開交,想請姬昌來仲裁。兩個諸侯一到周地,發現周華人相互謙讓,長幼有禮,非常慚愧,於是相互行禮而去。四方諸侯聽聞了這件事情之後,凡是有矛盾糾紛都來找姬昌評判。”

    此時姬昌還是一介諸侯,卻已成為天下諸侯們的道德楷模。“西伯昌斷虞、芮之訟”的典故也成為一個標誌性事件,周人將這一年稱為西伯昌受命元年。在四方諸侯的擁載下,西伯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

    周文王六年發兵滅崇國,遷國都於豐邑,史稱豐京。不久姬昌便去世了(約公元前1050年)。由於姬昌長子姬考(伯邑考)早亡,便由次子姬發繼任周王史稱周武王。

    周武王繼位後,繼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弟弟周公旦以及召公奭等人治理國家,周國日益強盛。(約公元前1046年)武王聯合庸、蜀、羌、髳盧、彭、濮等諸侯國,進攻商紂行在朝歌附近的牧野決戰。

    由於商國主力部隊都在渤海與兩淮地區。商王帝辛倉促間只能以奴隸為軍抵禦周人,結果,臨時組建的奴隸軍隊毫無鬥志,兵敗,帝辛逃到鹿臺自焚而死。將天子之位拱手讓於周武王。

    自此周王朝建立,周武王姬發定都鎬京成為天子後第三年託孤於自己的弟弟姬旦(周公旦)後病逝。

  • 5 # 大國布衣

    嚴謹的回答這個問題,商紂王不是昏君。

    要說歷史上誰被黑的慘?不是秦始皇,不是楊廣,也不是曹操,而是一直被認為殘忍的暴君“商紂王”。

    “商紂王”名號:帝辛,本名:子受,殷商王朝第三十一帶天子,而“商紂王”是後世對他的貶低所起的稱謂。帝辛在位時間30年,60歲殉國。

    《史記》:帝辛,長巨姣美,筋力超勁,手格猛獸。《帝王世紀》:能倒曳九牛,撫梁易柱。

    帝辛在位時,東夷人企圖擴張,威脅著商朝邊境。帝辛對東夷發動反擊,打退了東夷,並將版圖擴充套件到現今江淮一帶,隨著中原生產力和文化的傳播,勢力更是發展到當今山東、安徽、浙江、福建一帶。帝辛重視農桑、發掘人才、強化王權,發展國力,這樣一個英明的君主卻被當成暴君罵了幾千年。

    商朝是如何滅亡的?

    中國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之所以亡國,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他們的人品、道德、思想問題,不是昏庸、殘忍、好色、更不是自身能力問題,只能說他們運氣不好,生錯了年代。

    帝辛即位時,商朝本就是一個行將就木、風雨飄搖的國家,一個充滿內憂外患的500多年的王朝。

    先說外患

    東夷之戰艱苦而漫長,損耗巨大,可以用“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來”形容這場戰爭。而且東夷之戰還有著新的負擔,廣大的地盤需要經營,數目龐大的俘虜需要消化,一切都需要時間來恢復戰爭帶來的創傷。

    西側的諸侯國“周”自從“季歷”起,便大肆擴張。帝辛十二年,殺死季歷,其子周文王姬昌野心勃勃,表面順從帝辛,實則暗地準備征戰“商朝”。而這時東夷之戰消耗了帝辛大部分的力,於是姬昌趁此機會,一邊造謠詆譭帝辛;一邊暗中聯盟各諸侯。

    再說內患

    帝辛,是帝乙的嫡長子,他還有個哥哥微子。他們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只是微子出生時其母只是妾,而帝辛出生時其母已成帝乙正妻。但自古就有規矩“立妻之子,不立妾之子”所以帝位便傳給了帝辛。微子不甘心,而不甘心的還有他們的叔父比干、箕子,如果按照“兄終弟及”的制度,比干和箕子也是有機會等到王位的,而如今他們卻成為帝辛改革制度的犧牲品。所以三個與貴族反對聯盟組成陣營,對帝辛的統治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帝辛在王位處處受到摯肘,身邊無可用的人才,他只能另闢蹊徑,破格提用奴隸和外人。其中包括其他部落逃難而來的費仲、飛廉、惡來等。這樣的舉動嚴重觸犯了貴族們的利益,使帝辛不斷遭受攻擊。

    商朝滅亡

    帝辛的親哥哥微子,為了獲得王位不惜於周人勾搭,傳遞重要情報。當時商軍的主力還遠在東南,無法及時回援,且東夷之戰國力損耗極大,外強中乾的訊息被周人掌握,他們抓住機會,一舉起兵。帝辛手上無兵,倉促應戰間只能武裝戰俘、奴隸等,周人策劃已久、兵強馬壯,而商軍良莠不齊、心懷各異。結果,在牧野之戰中,俘虜倒戈相向,帶周軍攻入朝歌,帝辛見大勢已去,無限悲憤中自焚而死。

    (牧野之戰)

    江山更替,成王敗寇,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帝辛”這個曾經威震天下的英雄漸漸的被封塵,取而代之的是好色、殘暴的昏君“商紂王”。

    關於妲己誘惑商紂王,禍亂超綱、殘害忠良二十多年,純粹子虛烏有。

    帝辛在位三十年,也就是前1047年,他進攻有蘇部落,妲己是他的戰利品之一。可在第二年,武王伐紂,商朝滅亡,帝辛也自焚了,妲己怎麼有二十多年的時間禍亂超綱?

  • 6 # 阿默啊默

    帝辛並不是昏君,至少他要比周文王要強。

    帝辛在位期間,在內營建朝歌、加重賦斂、嚴格周祭制度、改變用人政策、推行嚴刑峻法,對外屢次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

    其種種舉措既在統治集團內部引發矛盾,也動搖了商王朝的統治基礎。牧野之戰,商軍被周武王所率諸侯聯軍擊敗,帝辛身死,商朝滅亡。

    在傳統史學敘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窮兵黷武、重刑厚斂、拒諫飾非,是與夏桀並稱“桀紂”的典型暴君 ,終致眾叛親離、身死國滅,相關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雞司晨等。後世就此存在爭議

    帝辛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父皇帝乙歡心,然而他還有一個哥哥,叫微子啟。微子啟比起他來,就要平庸得多。帝辛從小就聰明伶俐,展現出了極強的學習能力。但是他的哥哥卻不甘心屈身帝辛之下,他從小便謀劃將帝辛取而代之。

    商紂王在繼位之後,十分的重視領土軍長這一方面,也曾經多次的發兵攻打周邊的地方例如鬼方,東夷這些。特別是他平定東夷各個部落的時候,他也把古代中國的領土面積擴張到江淮一帶。自此商朝的勢力不斷髮展,從中原殷都的一小塊,逐漸發展成東到山東,甚至南到福建沿河的巨大勢力

    。而在此期間帝辛的威望更加強盛,所以微子啟一直意圖起兵謀反卻不得機會,雖然帝辛並不怎麼想懲治哥哥,於是就把微子啟勾結的那些人全部殺掉。

    雖然微子啟活了下來,但是卻對帝辛更加怨恨了。所以他勾結了周武王,他在暗裡給了周武王不少關於商朝的情報。然而這也給商朝最後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最後,周國過來討伐商朝,雖說帝辛以舉國之力反擊,可是依舊沒有打敗早有準備的周武王,最後在一個樹林被周武王徹底擊敗,無奈之下只能用火自焚,以自盡的方式,較為體面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 7 # 小劉侃封神

    紂王究竟是昏君還是暴君?商朝又是怎麼滅亡的?

    不管是封神演義還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文獻記載,都證明紂王是暴君,而不是昏君!

    在封神演義裡,紂王的暴躁被演繹的淋漓盡致。一言不合就要殺人。

    蘇護題詩反商,紂王馬上派兵去攻打!

    因為妲己一句話,紂王直接派人對姜皇后炮烙雙手,最後還剜去她的雙目!

    對待自己的兩個兒子,紂王依舊是下旨斬殺,毫不留情,這充分顯示出了他的殘暴。

    對待自己的原配和親生兒子,紂王都能如此殘暴的痛下殺手,可見他的骨子裡就是殘暴的!

    雖然紂王如此的暴躁,但他卻絕不是昏君!

    封神演義的作者數次描述了紂王是個聰慧的天子,而紂王的聰慧,在封神演義的故事情節裡也有體現。

    而此時的妲己已經進宮,雖然紂王沉迷酒色,但還依舊保持著清明的頭腦。

    當時雲中子看到朝歌有妖氣,求見紂王並給他松木劍除妖。

    剛開始,紂王懶得搭理雲中子,但透過一番交流,聰慧如紂王感覺到了雲中子的高深莫測。

    原文描述,紂王聞言,轉怒為喜曰:“方才道者見朕,稽首而不拜,大有慢君之心。今所答之言,甚是有理,乃通知通慧之大賢也。”命左右賜坐。

    就彷彿對牛彈琴一般,紂王不夠聰慧,便理解不到雲中子話中所言之意。但紂王理解了,由此證明他並不昏庸,還知道禮賢下士。

    在比干和商容之一再奏請紂王臨朝聽政之時,紂王不耐煩的說道:“二位丞相之言甚善,朕豈不知?但朝廷百事,俱有首相與朕代勞,自是可行,何嘗有壅滯之理!縱朕臨軒,亦不過垂恭而已,又何必嘵嘵於口舌哉?”

    紂王其實很明白自己的處境,他是沉湎酒色不假,但他上朝也只不過是聽政罷了,實際上朝廷百事商容和比干都能代勞。

    很顯然,商朝這一眾大臣不是真的有事來請紂王,而是紂王天天不上朝沉迷酒色的舉動與他們的價值觀不符,他們看不慣。仔細想一下,他們什麼事情都能做,紂王來了也就聽聽,幹嘛非揪著紂王不放呢?

    也因此,後來便引得紂王殘暴起來,開始誅殺這些忠心的大臣們!

    那麼商朝最主要的滅亡原因是什麼呢?

    在小劉看來,有兩點。

    一是聖人的算計!

    聖人為了封神大戰,早早的就在算計紂王。

    二是紂王失去了民心!

    紂王誅殺幾個大臣對鐵桶一般的商朝江山沒什麼影響。因為大臣的生死對平民百姓來說沒有什麼關係,他們要的只是更好更安穩的生活。

    紂王建造奢華的鹿臺對商朝江山也沒什麼影響。比如姬昌建造的靈臺,同樣的都是勞民傷財。

    但紂王和姬昌的不同之處在於,姬昌一直給人的形象便是仁慈的,而紂王給人的形象是殘暴的。

    再加上督造鹿臺的是北伯侯崇侯虎,他三丁抽二,貪汙腐敗,人們在恨崇侯虎的時候,自然會恨紂王。但姬昌派來督造靈臺的,卻是散宜生。

    散宜生不止很溫和,而且建造鹿臺還給工錢。當然,說的是給工錢,但其實百姓們自願建造靈臺,散宜生也沒給錢。

    還有紂王因為妲己一句話,讓朝歌的百姓去抓蛇來建蠆盆。搞的百姓們被蛇咬死咬傷很多。這也是讓他失去了民心。

    一個姬昌是在不停的籠絡人心,而紂王卻在不停的消耗民心的忍耐度。所以紂王的江山早晚都會失去。

  • 8 # 澹奕

    帝辛也就是商紂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也是存在爭議最多的君王之一。由於年代久遠等因素限制,如今對於帝辛的形象刻畫多來自於古典名著《封神演義》。這部小說裡的帝辛荒淫無度、暴虐成性,最終牧野反戈失了江山,的確是個十足的昏君。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並沒有絕對。歷史上的帝辛或許並沒有那麼昏庸,但有些暴虐行徑即便是誇大也不一定就不是事實。

    《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通宵達旦飲酒作樂;《荀子》中有帝辛“設炮烙”;《呂氏春秋》與《淮南子》等古籍都對帝辛設立各種嚴刑峻法有相關記錄。可以說,無論帝辛昏庸與否,他強化嚴刑峻法、沉迷於享樂未必就是後來的周人杜撰。

    關於帝辛的是非功過主要就是:

    論功,帝辛興建朝歌、屢次對江淮用兵攻打東夷,擴張了商朝的疆域;論過,帝辛嚴刑峻法,用人不慎,加重稅賦且沉湎酒色,最終眾叛親離。

    其實帝辛身上功過皆有,譭譽參半也是正常,自古以來的帝王很多都是如此。比如秦始皇、漢武帝等,他們功在千秋是真,而在位期間大興土木、重刑厚斂等也是真。與這些君王不同的是,商紂王與隋煬帝一樣,不小心把江山給玩兒沒了,也就是過了頭。

  • 9 # 象化為言

    歷史由勝利者書寫。

    帝辛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 ,深得其父帝乙歡心。帝辛即位時,內有王室、大貴族集團和以大祭祀為首的宗教神權集團爭權奪利,外有各方國和外族的入侵,強敵環伺。可謂一個殘破的河山和破敗的政局,此時的商王朝已經風雨飄搖。

    帝辛即位後,勵精圖治,力挽危局。對內,選賢舉能,整頓內政。不拘一格降人才,首開平民而非貴族中選拔官吏之先河。一批有才能的從中下層管理者和善戰的將領被重用。帝辛對內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當時奴隸主貴族“世襲”制。王室成員和大貴族從中獲得巨大利益。王室成員和大貴族為了保護既得利益經常干涉國政,造成王權不穩。帝辛採取大膽改革,廢除了以往貴族的世襲權利並收回了他們的領地。這些舉措在奴隸社會是不敢想象的驚人之舉。進行宗教改革,懲處了一批為非作歹的宗教人員,同時明確規定政、教分離,宗教不得干預國家世俗政治事物,進一步鞏固王權。整頓國內經濟,鼓勵生產,減少賦稅和勞役。

    對外,北平鬼方,西攻西羌,南伐九苗,東征東夷。親征西周,俘周西伯姬昌(周文王)。經過帝辛的努力,內蒙南端,甘肅西南部,陝西北部,東到東海之濱,湖北長江流域,東南長江入海口。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構成日後中原王朝領土的重要組成部分。帝辛的文治武功到達頂峰。

  • 10 # 史鑑說文老夫子

    解讀歷史,各有各的觀點。史書記載的東西只是作為參考。關於商紂王是不是昏君的問題,如果只看史書記載,當然是肯定的。但是從其他野史或者傳說中,有的則把商紂王說成是明君。但是不管怎麼說,歷史記載了,就要從史書中得出結論。因為誰也不能還原歷史真相。

  • 11 # 999朵玫瑰17

    每一位君主都能勵志精國,我華夏幾千年恐是一朝君主制了,可惜荒淫無道,禍國殃民,倒施逆行才會有如此結局迎來新的周朝新生政權,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非常珍惜當今太平天F!

  • 12 # 風喑雨稠

    又來這種“你所不瞭解的商紂王”之類,也許史上過度描寫紂王殘暴的一面,但是,歷史總有他本身的規律。周人由小部落發展出來,最後推翻商朝,將眾多小部落重新劃分,人口由1千萬人發展至近2千萬人。由此可見,周取代商是有進步意義的。

    所以,歷史觀其實是大義觀,即世事“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 13 # 哥哥123

    商紂王不是昏君,反而是開闊疆土的一代明君。其實商紂王被殺和商朝被滅挺可惜的,只要給商紂王幾個月時間,不要說一個姬發,就算是十個姬發都會被商紂王完虐。當時商紂王討伐歸來,順便帶回十萬俘虜,也可以說是十萬奴隸,也正是這個時候姬發造反,而商紂王根本沒有時間去消化這十萬奴隸,也就造成了這十萬奴隸同時叛亂,結果姬發贏了,商紂王輸了,以後的事情也懂了,勝利者為了維護和鞏固自己的名聲地位當然也把前朝的統治者抹黑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孔雀籠舍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