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些老鏡頭還是比較實用,比如17-40,有多少是看了測評買的,風光不錯,人像雖然虛化若些,但交代背景還是不錯。
2
回覆列表
  • 1 # 從耗子胖成豬

    佳能EF50mm f/1.2L,從2010年入手到現在,已經8年了。

    這枚鏡頭對我而言,真是百玩不厭!

    我是一個“標頭黨”,日常掛機鏡頭一直都是50mm。

    佳能EF50mm f/1.2L是目前在產鏡頭中,支援自動對焦且光圈最大的標頭。而且在實測中,這枚鏡頭的通光值非常高,sigma的50mm f/1.4art、騰龍45mm f/1.8VC的全開光圈,只相當於它的f/1.6、f/2.0通光值。

    顯然,在暗光條件下,佳能EF50mm f/1.2L這枚鏡頭是當之無愧的“王者”。

    而在雙高斯結構的標頭裡面,佳能EF50mm f/1.2L也是焦外最柔和,色彩最濃郁的一枚。

    這枚鏡頭採用了USM馬達,在連續追焦的模式下,工作非常穩定,它也是目前最勝任抓拍要求的50mm鏡頭。

  • 2 # 捕捉者說

    要說“懷念”、“捨不得換掉”的鏡頭當屬EF 70-200 2.8L。

    2007年,因為要拍中國足球乙級聯賽,一咬牙、一跺腳、一狠心敗了一支“小白”EF 70--200 2.8L ,

    從此,走上了體育攝影“不歸路”,帶著它拍攝了:中乙、中甲、中超、全國城運會、世界體操錦標賽、WTA、CBA、WCBA……

    說句實話,“小白”成像技術真心不錯,但它拍攝也有它侷限性,例如,拍攝足球、橄欖球、遠一點明顯就“短”了很多。

    因此,後來又敗了一支“大炮”,“小白”更多時間是放在乾燥箱裡了。去年,還是依依不捨地用“小白”置換了一支“愛死小白兔”。

  • 3 # 南宮彩虹

    要說懷念,最不捨得換的還是尼康80-200三代小鋼炮,小鋼炮做工紮實拿在手裡感覺非常好,鏡頭沉甸甸很有手感,外觀霸氣側露,這些都是將要的,最主要的還是它的畫質上佳,色彩油潤,焦外色彩過渡柔和,奶油味十足。各焦段對焦準確,光圈全開2.8可用,而且極具價效比,有不輸小竹炮的畫質,但是價格比小竹炮低不少,可以說經濟實惠。從小鋼炮剛上市就入手到現在多年過去了,它跟著我走南闖北立下了不少功勞,出過不少滿意的片子,其它的鏡頭不論原廠還是副廠也過手了多個,但是小鋼炮一直保留到現在不捨得出手。

  • 4 # 高處宜賞景

    我是個"實用主義者"。膠片時代用過50mm標頭,後接觸了那時的35一105mm變焦頭後,捨棄了"標頭",改用"變焦頭"(35一105頭),為什麼?因變焦含50,85,105三個"非常"實用的焦段,在"影場"或"室外"都可推拉"變焦",很適合"抓拍",更省去了換鏡頭的"煩瑣"。現在我也在用一支套機頭一18一135交變焦,目前還沒有"更換"的意思,"實用"就行,發兩張用此頭拍的照片共分享。謝邀。(答/圖,羅天亁)

  • 5 # QXF1128

    要說最難忘的應該是佳能24-70一代鏡頭。對於一機一鏡來說十分方便,畫質出色的變焦鏡頭。屬於萬金油鏡頭,基本可以拍任何題材。

  • 6 # 汀葞央央

    這要說到我買的第一支鏡頭了,

    佳能 24-70mm f/4變焦中焦段鏡頭。

    為什麼說起這支鏡頭呢?

    從買的時候起,一直覺得這個鏡頭很雞肋,焦距既不夠廣也不夠長,光圈不夠大,如果拿來拍風光或者是拍人像的話,都略有不足。

    那麼當時為什麼會買這支鏡頭呢?

    起因是自己剛接觸攝影,對器材並不懂。雖然喜愛的是風光拍攝,但在買器材的時候諮詢的是人像攝影師,他建議買一支2470 f/2.8,不過由於預算有限,就買了f/4的鏡頭。

    再後來,強迫自己使用這支鏡頭去拍攝一些照片。比方說風光、人文。

    這樣用了一段時間後,發現這支鏡頭還是很不錯的。

    因為焦段的侷限,迫使我去發現一些特殊的構圖和視角,啟發我的思維,讓我靜下心來慢慢拍。那段時間裡,我的攝影技術有了明顯的增長,也慢慢不再追求超大光圈、超廣焦距、超長焦距了。

    即使現在有六支鏡頭了,這支鏡頭仍然有著較高頻率的使用,

    出去掃街我依然喜歡用它作為相機的掛機頭。

  • 7 # 使用者6317220047

    從學攝影開始,由於經濟條件有限,不能擁有很多套相機。所以這當中賣出過很多鏡頭和相機,也反覆買回來很多鏡頭和相機。也由於工作的關係,前幾年幾乎民用的高階鏡頭幾乎都接觸過一遍。當年,象50mmF1.0這樣的鏡頭在手裡沒有少用。但是冷靜下來,真真自己掏錢出來購買的必須是自己真正喜歡的鏡頭。

    有三隻鏡頭與我有些緣分。

    第一支R105-280mm。在1998年的時候,這款鏡頭和R70-180這兩款姊妹頭剛剛問世。我就很有幸在北京的辦公室裡和同事一起把玩了一番。回想起在萬通新世界的往事彷彿歷歷在目。但是R70-180實在給我非常不好的印像。太重了。超出了手持的人機工程極限。但是那次北京出差,我帶回來一份原廠工程師的訪談錄。一直拿出來看看。說得非常有道理!

    差不多5年前,前同事還是念念不忘R70-180,託我在上海幫他買一隻。我買好後快遞到北京,然後問他使用的情況如何?回覆我。裝在EOS上表現很一般。解析度一般、色彩一般。我本來就不以鏡頭的價格來論英雄。相信他的資深判斷。

    但是終究擋不住我對高階變焦鏡頭的熱情。偶然再開啟那份10幾年前原廠工程師的訪談錄。貌似還是值得冒險。但是我不選擇APO。而是它的姊妹頭R105-180。我相信它更實用。

    皇天不負有心人!

    理論上判斷下來正確的事情,在現實中一定能找到實物證據!

    單反機糟糕的對焦精度吃掉了高階鏡頭應該有的表現力。R105-280是我用過的變焦鏡頭裡,截止今日最好的一款。當然我相信R70-180 APO實際上會更好一些。

    除了解像力完全符合份原廠工程師的訪談錄上記載的MTF曲線之外。色彩柔和中的那份紮實感是我最感覺欣慰的地方。

    說到色彩,我看過的高階鏡頭中。ROLLEIFLEX6008標頭、ROLLEIFLEX2.8GX、EXAKTA66標頭的那份通透感,令我感覺到很難超越。但是,這份紮實感,不僅祿來福來的那些施耐德鏡頭難以超越,就連徠卡自己的幾十款鏡頭,也沒有一個是有這種表現力的。

    當然,僅僅是表現力不同。

    雖然R105-280比R70-180更加重一些。但是仍然在手持的範圍之內。我現在認為份原廠工程師的訪談錄中關於重量設計的那段描述是完全準確的。這支鏡頭是在手持重量的極限狀態下進行的設計。為的是保證鏡頭在十幾年後仍然有充分的精度。

    上圖是現在徠卡SL鏡頭的對焦系統。我表示非常鄙視!你們現在為了自動對焦所獲得快速“秒對”都是有代價的。

    相比之下,我對純手動對焦鏡頭充滿了信心!R105-280的冒險,給我足夠的回報。

    第二款與我有緣的鏡頭是徠卡M-TRI-ELMAR28-35-50。M系列的第一款變焦。說到變焦,沒有人有好印像。這款鏡頭1999年推出的時候,我就一直在用樣機。說實話,當時的感覺這個鏡頭非常雞肋。沒有它,不方便。帶了它,不敢放心拍。

    等我沒有樣機以後,過了1年,沖洗了一卷它拍攝的負片。突然發現這款鏡頭的色彩非常好,尤其是紫色。但是樣機沒有了。

    這一等就是差不多10多年。我再次買回了一個二手鏡頭。

    其實,這款鏡頭的解像力是足夠高的。儘管據說它只是一隻源自適馬設計的鏡頭。傳說。

    因為,微單可以榨出它的效能。

    我也用徠卡黑白機拍攝了一組。至今,這個鏡頭仍是出動率非常高的一款鏡頭。

    第三隻頭,佳能28-300。我不放實物照片了。其實我心中喜歡的是35-350。28-300權作一個紀念。

    那個時候35-350也是借來的樣機,但是我足足使用了近2年。非常優秀、非常出色。35-350如今二手市場上也看不見了。

    我要告訴大家的是佳能35-350L是佳能FD時代的產物(當時是給T90用的,但是當時並未釋出),但是在EF時代進行了再次改良。可謂十年磨一劍!(其中有藉助於SIC技術的改良對EF35-350機械結構產生的大幅度改進)

    而我當時正在使用的正是EF35-350L。同時我也在用EF70-200F2.8L。我可以很負責的說:35-350L的表現至今令人難忘。尤其在色彩表現上遠遠超過EF70-200F2.8L。而解析度方面兩者相差無幾。EF35-350L唯一的缺憾是略有畸變。當時對於正在拍建築的我來說有些吃虧。因此出了EF35-350L,保留了EF70-200F2.8L。這可以說是我下的一招臭棋。

    其實EF70-200F2.8L後來也出手了,因為根本就達不到我的要求。很長時間,甚至時至今日,這個焦距段我仍然是空缺。

    我在騰龍當差的時候,有個老外跑過來問我:佳能的28-300有嗎?我說只有騰龍的。其實我SB了,人家問的是EF28-300L。

    今天,這個鏡頭我算是收入囊中了。不會再賣出了。我只是想說,顏色上仍然不及EF35-350濃烈。不過,不要緊,我已經有了徠卡R105-280。大愛!

    終於找到了符合我心目中要求的頂級鏡頭。

    我追的頂級鏡頭肯定不會是定焦,而是變焦!因為變焦更少!更珍貴!優秀的定焦鏡頭比比皆是!而象EF35-350L這樣的優秀變焦鏡頭,沒法子忘卻!

    EF35-350L在光學史上的地位是沒人可以取代的。尼康、徠卡、蔡司,完全沒有同類產品!

    最後,我引用徠卡R70-105、R105-280設計師訪談錄中的一句話:設計高階變焦鏡頭的目的就是為了取代最頂級的定焦鏡頭,而且它的重量一定比幾隻定焦鏡頭的組合要輕。

  • 8 # 一成

    哪些呀?我可沒有哪些。一共才四支老鏡頭。還壞了二支。

    佳能老款的100毫米微距鏡頭。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07年入手的,用了十年。雖然早就出了二代百微,帶防抖的。可是我還是捨不得換。

    原因: 1 這鏡頭得之不易,種種原因,差不多等了7年,才得到它。

    2 此鏡頭成像極好。常說微距無弱旅,的確如此。銳利清晰,成像好。2.8大光圈,最近調焦距離,38釐米。景深小,背景虛化好。

    3 寬大對焦環,阻尼適中,手動對焦順滑流暢。

    缺點:1 相比二代百微鏡頭。58毫米口徑,顯然不如二代口徑大。

    2 不帶防抖功能。本人沒使用過二代百微鏡頭,不知道其防抖功能到底如何。但一代不防抖的百微鏡頭。我必須使用三腳架。曾嘗試過手持拍攝,無論是微距,人象,還是風光。手持就沒拍清楚過。於是只好百分百上支上腳架了。看來防抖還是很有必要的。

    3 我個人認為老百微拍微距時,自動對焦不可靠。我總是手動對焦。

    儘管老百微有這些缺點,但此鏡頭象一個忠實的情人,靈性十足,伴我十年。讓我拍了大量微距作品。也見證了我的苦與樂。儘管百微二代上市場也不少年了。但我還是一直不捨得換掉這個“老情人”!

    上幾張本人的微距作品吧。

  • 9 # 光影的光陰社

    之前有算過,自己前前後後有買了6臺單反了。除了一臺半畫幅,其他都是全幅,這麼多年來,都是為了自己的需求去更新裝置,沒有刻意的去進行添置,鏡頭也是一樣,基本都是按照需求來,屬於節約黨,不是器材黨,不會亂買。 鏡頭更新的添置

    作為我來說,鏡頭更新從一開始的17-50騰龍的那個恆定2.8光圈的頭,到廣角和長焦都是變焦的大三元,中焦都是定焦。基本都是看自己需要來吧,第一個定焦肯定買50,50用了覺得緊,然後就購置了35鏡頭。50鏡頭覺得不夠嫌短,那麼就購買了85,就是這麼一步步過來的。

    鏡頭最喜歡也最不捨得

    那應該就是35了,35這個鏡頭可以拍攝人文,也可以拍攝風景,更適合拍人,畫面的話,比50鏡頭稍廣。一般我在拍攝婚禮流程的時候,基本都是35進行出片的,35這個鏡頭的話,整體氛圍感,還有空間感都是相當不錯的。一般用慣35的,很少會去進行購買28或者24鏡頭,應為更廣,更不可控。所以35也理所應當的成為了掛機頭,誰用35誰知道。

  • 10 # 網際飛俠

    尼康的16-35,伴隨我的D800E,走過了世界山山水水。曾經在冰島冰河湖落水,撈上來之後繼續使用到今天!畫質不錯,價格不貴,77MM的口徑方便上濾鏡。重量輕,旅行攝影的好夥伴。分享幾張16-35陪我拍的片子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416g能玩吃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