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閽者

    在中國的歷代帝王中,漢光武帝劉秀是唯一一個同時擁有“中興之君”與“定鼎帝王”兩項頭銜的皇帝。劉秀的“中興”,是重建了一個新的王朝,只不過這個新的王朝仍然沿用了“漢”的稱謂罷了。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出生於陳留郡濟陽縣,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新朝王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 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

    但東漢政權滅亡客觀因素是黃巾起義。其深層原因是皇帝不肖而導致外戚與宦官的輪流執政。並且宦官這個特殊群體一旦上臺,歷史經驗就表明肯定對時局產生急壞的影響。結果就是大肆欺壓榨取盤剝百姓,從而導致民不聊生,百姓被逼上梁山揭竿而起。所以才導致了黃巾起義。

    所以雖然實質滅亡東漢的是黃巾起義,但導致黃巾起義的原因是官逼民反。而導致官逼民反的因素就是宦官執政,宦官大肆搜刮黎民導致百姓無以為生。導致宦官執政的原因是外戚執政,東漢犯邪,皇帝多年幼繼位而無力執政,從而讓後黨有機可乘。皇帝長大後為奪回執政權就會依靠宦官組成帝黨一舉粉碎後黨而實現自己的目的。所以東漢的主要問題就是外戚勢力的壯大。而導致外戚勢力壯大這一事實的罪魁禍首:漢章帝。

    而另一客觀原因是東漢的建立者光武帝劉秀限制相權,因為漢光武帝本人能力過於強大,但是光武卻忽略了一個問題,皇帝能力強,限制相權,政權就會非常穩定,社會才能安定和諧。而一旦皇帝不行,這種限制相權的做法就會導致政權不穩定,社會不和諧。所以限制相權這一做法是一把雙刃劍,劉秀光考慮到“這一刃”了,卻忽略了“那一刃”。真可謂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而這一失足,卻成了千古恨。

    但是劉秀的限制外戚干政的舉措卻是十分明智的,因為他充分吸取了西漢滅亡的歷史教訓。劉秀的治國之道被他的兒子完好的繼承下來,他的孫子也很好的繼承了他的治國之道。但是他限制外戚這項舉措卻被他孫子漢章帝給破壞掉了。漢章帝后期過分放縱竇氏外戚,違背了祖訓,之後歷代都紛紛筵席效仿這一惡習。所以才導致外戚勢力的不斷崛起。為東漢王朝的衰敗埋下了伏筆。

    再加上相權不盛,這兩點原因最終導致東漢王朝的滅亡。

    所以,漢光武帝的疏忽加上漢章帝的破壞和諧,是東漢政權最後土崩瓦解的最根本原因。

  • 2 # 王大頂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更替中,幾乎都有一個規律,王朝的繼承人一般都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越到王朝末年的皇帝很多都是昏庸無能、寵信奸臣,導致朝政荒廢,一個王朝可能就會這樣垮掉。但是有的王朝卻有個別皇帝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實現王朝的中興,讓王朝再度煥發新的生命力。

    所謂的中興,就是中途振興王朝,通俗來說就是把前任或者前幾任皇帝所積累的爛攤子收拾好,給王朝注入新的生命力。對於歷史上的中興之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認為在歷史真正的中興之主皇帝只有此三位,分別是漢宣帝劉洵、唐宣宗李忱、明孝宗朱佑樘。

    1、漢宣帝劉洵

    劉洵,漢武帝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漢武帝晚年巫蠱之禍,戾太子劉據一系慘遭滅族,唯有剩下剛出生不久的皇曾孫劉洵,劉洵出生後一直在監獄裡長,直至八歲才放出監獄,所以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監獄長大的皇帝。後來漢昭帝病逝無子,權臣霍光擁立昌邑王劉賀為帝,因行為荒唐被廢后,劉洵被立為皇帝,是為漢宣帝。

    由於漢宣帝出身民間,深懂民間疾苦,心繫百姓,勵精圖治,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在位期間,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對外漢宣帝期間大破匈奴平定西羌,漢宣帝神爵二年正式設立西域都護府,統轄西域各國,正式將西域劃入中華的版圖,從此新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

    2、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李忱的繼位可以說是頗為傳奇來形容,一般的皇位繼承都是父死子繼或者兄終弟及,而唐宣宗既然是以“皇太叔”身份即位,李忱年少時沉默寡言,很多因為他是傻子,所以他被宦官馬元贄擁立為帝,有部港劇《宮心計》裡面的人就是唐宣宗的事蹟。

    唐宣宗繼位後勤於政事,孜孜求治,喜讀《貞觀政要》,並整頓吏治,限制皇親和宦官,將死於甘露之變中除鄭注、李訓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對外關係上,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復河湟,這是安史之亂後,唐對吐蕃的重大軍事勝利之一。並被百姓稱之為“小太宗”。

    3、明孝宗朱佑樘

    明孝宗朱佑樘年少時非常坎坷,由於其父親明憲宗寵愛萬貴妃,其母紀氏為了躲避萬貴妃的迫害,在冷宮中偷偷剩下了明孝宗,故事可參考電視劇《後宮》,裡面有講到明孝宗的童年,六歲才和憲宗相認接回了皇宮,至此生活才算是穩定。

    公元1487年八月明憲宗去世。皇太子朱祐樘於九月壬寅日繼位,並於第二年改年號為“弘治”,是為明孝宗。孝宗接受父親的江山是朝政紊亂,國力凋敝的江山。由於憲宗寵信宦官汪直,朝政荒廢,孝宗皇帝用自己的寬容與勤奮力挽狂瀾,治理千瘡百孔的大明王朝,讓明朝得到了中興。明孝宗還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皇帝一夫一妻的皇帝,堪稱模範皇帝。

    可能有人也會說光武帝劉秀也是中興之主,其實不然,光武帝起兵時,漢室已經名存實亡,光武帝相當於重新在建立一個大漢王朝,並且他的創業歷程比他的老祖宗劉邦要艱難的多了,名為中興之君,是為開國之君也。

    相貌英俊

    關於劉秀的長相,史書記載說他身長七尺三寸,美髯眉,大口隆準,確是漢朝龍種,比眾不同。劉秀的身高是七尺三寸,換算一下,也就是現代的一米七十五左右。現如今來看,也許劉秀的身高並不算高,但是在當時人們的眼中劉秀無論身處何處都會有一種鶴立雞群之感。而髯指的是兩頰上的長鬚,美髯眉是在描述劉秀飄然的氣質。劉秀有著一副高挺的鼻子,飽滿的額頭,白皙的肌膚,有神的眉目,劉秀就是這樣的一副丰神俊朗的模樣,引得無數女子趨之若鶩。

    安知非僕

    劉秀還是一個普通百姓時,與姐夫鄧晨到別人家去做客,當時大家看到讖書中說:“劉秀當為天子”。旁邊的有些人說:讖書所說的劉秀肯定是國師公劉秀(當時新朝的國師公劉歆恰巧剛剛改名為劉秀)。可當時在場的劉秀卻說:“怎麼就知道這讖書中所說的要當天子的劉秀不是指的我呢?”,結果引起了眾人的鬨笑!劉秀登基後的第三年,與鄧晨一起談及往事,鄧晨從容的對光武帝說:“僕竟然做到了”,劉秀聽後大笑!

    西漢末年,讖書極為流行,王莽代漢就是用讖書中的話語作為其理論依據,實際上讖書乃是統治階級欺騙天下百姓的一個工具而已,其荒誕不經,毫無依據可言。新朝末年,天災不斷,人心思亂。而新朝的國師公、古文經大師劉歆精通讖緯,剛剛改名叫做劉秀,故大家猜測讖書中所說的“劉秀”乃是國師公劉歆。劉歆乃是西漢末年的大儒,才學淵博,德高望重,為王莽代漢立下了大功。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劉秀年少時,只是個沒落皇族、一介布衣,劉秀曾經去長安求學,在街上看到執金吾走過,場面甚是壯觀、闊氣,大為感嘆,於是做了一篇關於理想的作文:“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這句話廣為流傳,日後成了千古名言,引發了許多“亂世梟雄”的共鳴。劉秀與陰麗華的愛情故事也千古傳頌。

    劉秀死後埋在原陵,位於河南洛陽市北20公里處的孟津白鶴鄉鐵榭村。當地亦稱“漢陵”,俗稱“劉秀墳”。

    原陵,俗稱漢陵,又稱原陵、漢陵。始建於公元50年,由神道、陵園和祠院組成。光武帝陵南倚邙山,北臨黃河,近山傍水,蓊蔚肅穆。闕門巍峨,氣勢壯觀,神道寬闊,直達陵前,兩側石刻林立、碑碣參差。陵園呈長方形,佔地6.6萬平方米,墓冢位於陵園正中,為夯土丘狀,高17.83米,周長487米。

  • 3 # 半壺老酒半支菸

    劉秀,東漢開國皇帝,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所以大家都叫他“光武帝劉秀”,因為後人認為他的“雲臺二十八將”就是天上二十八星宿,所以又稱他“位面之子”。可以說在言論極其放開的今天,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有人噴,蔡京秦檜魏忠賢都有人洗白,但是卻基本沒有人罵劉秀——實在是罵無可罵,勉強去罵,只能證明自己是變態。噴子們也不傻,這種被口水淹沒的事情也不會去幹。

    劉秀與他的九世祖劉邦不同,不但長得漂亮(身長七尺三寸,美鬚眉,大口,隆準,日角),而且喜歡幹農活(性勤於稼穡),書也讀得挺好(受《尚書》,略通大義),打起仗來更是勇冠三軍,曾以三千敢死隊大破王邑王尋四十二萬精兵。更主要的是他對愛情始終如一,對部下平易近人風趣幽默,信任功臣賞賜毫不吝嗇,勤政愛民不知疲倦,。

    有人說:幽默是一種修養、氣度和胸懷; 幽默是一種謙虛的美德; 幽默是一種智慧的體現,幽默是大氣與自信的表現。看完光武帝劉秀這四段話,我信了。

    忠貞: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想必“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連日本南韓後來寫小說,也把“官居金吾衛妻娶陰麗華”當做男人的兩大目標。

    事實上劉秀在處理感情問題上也真做的很好,雖然出於壯大隊伍的目的曾經立郭聖通為皇后(公元24年結婚,25年封后),但是在他心中,陰麗華才是原配夫人(公元23年6月成親),並且在擺脫門閥世家困擾後,正式冊封陰麗華為皇后,但是對郭聖通母子也都給予了合理安置,封王和王太后,給了最大一塊封地享福去了。

    這裡請不要對劉秀娶若干妻子不滿,因為放在那個時代,戰亂頻仍男少(戰死了)女多,一夫一妻制會造成大量“女光棍兒”。

    詼諧:且勿為盜賊,自致亭長,斯可矣

    前些年廣播裡講評書《東漢演義》,裡面有兩大名將:岑彭、馬武。那個馬武在歷史上就是個搞笑大王,《後漢書》記載:“武為人嗜酒,闊達敢言,時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長,無所避忌,帝故縱之,以為笑樂。”

    馬武好開玩笑,劉秀更好開玩笑,有一次劉秀剛從漁陽、上谷得到一支精銳騎兵部隊(估計是投降來的),就想交給馬武統領。從小為躲避仇家浪跡江湖的馬武這時候掉起文來了:“我這個人又笨又膽小(駑怯無方略),不能勝任。”劉秀笑了:“你當了這麼多年領兵大將,咋也比我這個秘書(掾史)強吧?”馬武服了。

    等到奪取了天下,劉秀還是有事沒事都拉著功臣們一起喝酒講段子。講著講著就講到了“要是不遇到劉秀大家會做什麼官”,素有“東漢蕭何”美譽的高密侯鄧禹很謙虛:“我就懂一點學問,到郡縣當個文學博士還行。”劉秀笑了:“你咋也得當個刺史的助手(功曹)。”大咧咧的馬武端著酒杯吹牛:“就憑咱這一身好武功,咋也能當個剿匪司令(可守尉督盜賊)。”劉秀一口酒噴了出來:“你自己不當盜賊,別被亭長捉去就不錯了(且勿為盜賊,自致亭長,斯可矣)。”

    玩笑歸玩笑,劉秀後來還真封馬武為捕虜將軍、楊虛侯,食邑一千八百戶。

    大度:未嘗聞功臣地多而滅亡者

    史書記載,光武帝劉秀雖然制約駕御功臣,而每每能曲法寬容,原諒功臣們的小過。遠方貢獻來的珍寶甘味,必先遍賜列侯,而皇帝的廚中卻很少。有功,常增賞封邑,而不任以官職,所以都能保其福祿,沒有誅殺謫降的。

    當然劉秀的做法也不是沒有反對的聲音,當他大封功臣為侯的時候,食邑最多的達到了四個縣。於是一個叫丁恭的博士就站出來反對了:“古帝王封諸侯不過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於雷,強幹弱枝,所以為治也。今封諸侯四縣,不合法制。”劉秀回答:“古之亡國,皆以無道,未嘗聞功臣地多而滅亡者。” 劉秀還專門鼓勵自己的功臣:“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敬之戒之。傳爾子孫,長為漢籓。”意思是:大家好好幹,願你們的封地代代相傳永遠幸福!

    勤政:我自樂此,不為疲也

    劉秀雖然跟老婆孩子很親熱,跟功臣兄弟也很親近,喝酒聚會一樣不落,但是卻沒耽誤正經事,常年堅持工作,連個節假日都沒有。

    於是劉秀跟陰麗華生的太子劉莊(後為漢明帝)很是心疼自己的老爹:“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性之福,願頤愛精神,優遊自寧。”意思是你也別太勞累了,差不多就行了,喝酒郊遊養氣安神這些事做一些也正常。

    劉秀回答:“我自樂此,不為疲也。”把治國理政當做一件樂趣,這豈不羞煞明代幾十年不上朝的嘉靖萬曆?其實這裡要說一句,明朝的文官太混蛋,皇帝見了他們就煩,能躲一天是一天。而劉秀手下的文武大臣們不但有本事,還很風趣幽默,君臣都能夠快樂工作。這正應了孔子那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4 # 南朝居士

    嚴格來講,劉秀不是中興之主,而是開國皇帝,

    如果劉秀改個國號,還能算是漢朝嗎?劉秀的打天下跟劉邦的打天下沒什麼區別,都是統治階級重新洗牌了,舊的國家滅亡了,新的國家站起來了。

    唐朝中間的武則天的周,可以算作是唐朝的一部分,因為統治階級沒有變,

    而劉秀呢?他是重新打天下的人,跟前朝沒有太大關係,就像劉備這樣,自己打的天下,不比劉邦打天下容易。

    如果當初劉備贏了,是不是也算中興之主?顯然不可能吧?

  • 5 # 君山話史

    這個說法完全正確。

    首先說說什麼是“中興”,漢語辭典的解釋是:“國家由衰退而復興”,宋人王觀國在《學林·中興》的定義是:"中興者,在一世之間,因王道衰而有能復興者,斯謂之中興。"

    在中國歷史上,不少朝代有過由衰復盛的中興,但是大多數的中興只是曇花一現,甚至只是表面化的復興。比如南宋的中興,連北方淪陷的領土都不能收復,並非真的復興;再如清末同治中興,只是平了內亂,在洋人面前還是弱雞,並非真正的中興。像西周的宣王中興,唐朝元和中興,都只是曇花一現罷了。

    我認為,中國歷史上真正逆轉國勢的中興,大約只有兩次,一次是夏代的“少康中興”,一次便是東漢的“光武中興”。少康中興與光武中興,都是在國家滅亡後的重新開國。

    一個國家、一個王朝開始衰退,這個勢一旦起來,就說明有許多問題無法解除,積重難返。一個王朝的歷史越久遠,累積的問題越嚴重,因循守舊的力量越強大,變革越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國勢開始下坡,但是這種下坡也不一定是單邊下跌,就跟股票一起,跌的過程中也有會突然漲停幾天,這就是“中興”。

    絕大多數的中興,只是股票下跌浪裡的反彈行情,曇花一現。而像少康中興、光武中興則是擺脫下跌走勢的反轉的行情,開始一輪新的上漲行情。因為這兩次中興,不是對舊政權的修修補補,而是建立全新的政權,推倒重來。用股市術語說,叫做資產重組。

    少康中興時,夏政權已經滅亡,被后羿、寒浞給竊權了;光武中興時,西漢政權滅亡了,被王莽給竊權了。少康與光武帝劉秀有許多類似的地方,這兩人都可以說是非常偉大的君主,但是如果非要比個高低的話,我認為光武帝中興,比起少康中興,難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為什麼呢?

    首先,兩人的身份不同。

    少康是夏帝之子,儘管夏政權是垮了,但是帝子的身份還在,號召力還在。後來少康能成就大事,身份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劉秀雖然是漢景帝的七世孫,到他這一代,實際上完全平民化了,劉邦的後代,估計路上一抓就一大把。所以,劉秀皇家後裔的身份,對他的事業的幫助,不及少康。

    其次,兩人所憑恃的力量是不同的。

    少康起兵之初,就得到孃家有仍氏部落,岳父家有虞氏部落的相助,除此之外,還有兩個效忠夏王的諸侯,應該說起點還是比較高的。劉秀跟哥哥起義時,完全是自下而上的起義,根本沒有實權人物的支援。

    其三,兩人面對的敵人是不同的。

    少康中興,對手實際上只有寒浞的政權,打敗寒浞就勝利了。當然寒浞是非常強大的,少康至少花了二十年的時間才打敗他。對於劉秀來說,對手卻不止是王莽一人。在與王莽的戰爭中,劉秀在昆陽一戰中,把王莽的主力打殘了。但是,他的敵人卻遠遠不止王莽一人。最危險的敵人來自內部,綠林軍控制下的更始政權,殺掉劉秀的哥哥,劉秀也差點遭暗算。後來劉秀自立後,還有數以十計的軍閥,敵人不計其數。從這點看,劉秀的中興之戰,較少康的中興之戰,更為殘酷艱難。

    綜上所述,稱光武帝劉秀為最厲害的中興之君,當之無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旅遊才叫做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