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談者無語
-
2 # 人微言寡
滅佛就是慈悲,因為佛,通胡。佛言,即胡言。一,釋迦牟尼,是文盲,根本沒注一經,何來佛經。都是後人胡傳的胡經。也叫歪經。二,佛出生的地方,華人稱為胡地,而且很小。只有中國一個小村大。哪裡來國王,王子。有,也是一個井底之蛙的小國。何來千萬萬億眾菩薩,有,能住下嗎!所以胡教是邪教,應該滅掉。殺惡人即是善念。滅掉禿驢佛教,就是大功德,是大慈悲!
-
3 # 命理師陳一宏
“慈悲”這個詞經常聽說,但確實要說真正明白意思的話,還真的或許不太多。我今天試著給解釋下,可能會說的與別人認為的,有些許不同。
慈悲,慈字是慈愛關懷,悲,是為別人擔心難過。慈悲結合起來,就是慈愛關懷別人併為別人擔心難過。
這個詞,本是自於佛經佛語。佛悲憫眾生,就是慈悲眾生。是佛對眾生的慈愛關懷,是佛看到眾生在六道之中,頭出頭沒,無有了期。因此,為眾生感到擔心難過。希望眾生可以多學習佛法明白道理,並修行有成,早日脫離六道輪迴。希望眾生可以獲得大自在,這是佛的大慈悲。
後來,慈悲這個詞,就在社會中,流傳開來,為大家所熟悉所用。通常說誰慈悲了,就是指這個人有愛心會為別人著想了。
-
4 # 法音講堂
慈悲和智慧是佛教修行的的核心內容。但是有很多人包括我們佛教徒自己有沒有弄懂什麼是慈悲,還真不一定。是不是別人說什麼就答應什麼就是慈悲,是不是無底線的忍讓就是慈悲,是不是不拒絕任何事就是慈悲,是不是不辨是非就是慈悲,是不是……
什麼是慈悲呢?大慈是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是拔一切眾生苦。大慈以喜樂因緣與眾生,大悲以離苦因緣與眾生。慈心如同母親般的愛念呵護,而悲心則如同父親般的嚴厲呵責。不管是呵護還是呵責,慈悲心的初衷都是為了眾生離苦得樂,只不過表現形式不同,所以我們不能僅僅從外相來判斷行為是否慈悲。所以是不是慈悲,在我們的內心而不僅僅是行為。
現在很多佛教徒被慈悲綁架了,也有很多人用慈悲來綁架佛教徒。比如說,師父您那麼慈悲,您就答應什麼什麼吧?答應什麼呢,看內容。如果不符合佛法,胡亂的答應就不是真正的慈悲了。如果是有益於眾生的事,那就是不來戴高帽,師父也是會答應的。所以慈悲不是無原則,慈悲是需要智慧來辨別的。沒有智慧的慈悲也不是真正的慈悲。 佛弟子應該慈悲與智慧齊步走,以智慧引導慈悲,以慈悲攝持智慧,缺一不可。
超出自己心境與能力的要求,可以拒絕。幫助別人,一方面要看自己的能力範疇,另一方面要考慮到對他人的長遠影響,並非只看一時一事。把握好利他的發心,然後以智慧來抉擇怎麼做。佛菩薩的行誼是果,凡夫很難直接模仿,而應效學其因,也就是好好在因地發願,從自己的緣起點上邁出當下的一步。。做善事一定要有智慧,這樣才能長久。 很多人做慈善、公益事業,都是想要改善外境、幫助別人,這種心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不能與對治自心相結合,做久了也會做不下去,種種煩惱都會冒出來。要把利益他人與修行自我結合到一起,用慈悲對待他人,以智慧調伏自己,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得長遠。
所以善良必須要有智慧的引導和輔助,否則很容易陷入情緒,被煩惱所染汙。猶如美食雜毒,吃了不但不能滋養身體,反而會有損傷。離開了智慧,就沒有真正的慈悲。 要能真正的理解慈悲,行持慈悲,那首先我們要自己有智慧,要有正見。智慧和正見就來自我們對於佛法的熏習,來自於我們的精進修行。慈悲不等於一味接受、是非不辨,而是希望幫助人離苦得樂的心願。慈悲是長遠的,不在於一時一事。要真正實現慈悲,需要方法、步驟、規則,不是假慈悲、濫慈悲。我們只有不斷地修行,用慈悲和智慧為鎧甲,才能在所有境界中安然而行,身心不動。
慈悲和智慧,是佛教惠世度人的兩大宗旨,是一體的兩用。沒有慈悲的智慧易流於冷漠,沒有智慧的慈悲易變成縱容。慈悲的下手處是推己及人和換位思考,智慧的落腳點是清醒洞察和責任擔當。下手處和落腳點,是萬丈高樓的基礎。連基礎都不具備的豪言壯語豪情壯志,是萬萬靠不住的!
佛法的慈悲,讓我們對於別人的痛苦不做一個旁觀者;佛法的智慧,讓我們不偏執於一點,而是用緣起和業果來引導自己的行動,把改善世界的願望落實在當下的一言一行上。慈悲引導智慧,智慧輔助慈悲。比如說,有些人受到幫助會激起感恩和慚愧,有些人受到幫助可能會助長懶惰,別人會怎麼反應,我們並不能主宰。因此,一方面要儘量以智慧來抉擇自己的善行,另一方面要更多注重每一個行為對自己的意義:自己是以什麼樣的心去佈施的?有沒有增長慈悲、策勵發願?有沒有發心與對方結善緣?再比如說恆順眾生,就是順著眾生的根機、喜好來教授佛法,傳播佛法。很多人把恆順眾生理解成為無條件的聽話,這是大糊塗、大誤解。
所以用智慧去分辨事,用慈悲去包容人。有了智慧就不會迷茫,有了慈悲就不會痛苦。不能做沒有智慧的濫好人。佛法的兩個核心是慈悲與智慧,如鳥之雙翅,悲智具足才能FIT諸佛功德大海,缺少哪一樣都如折翅鳥。智慧和慈悲,原本是一體的,即智慧的慈悲與慈悲的智慧!
-
5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王麗霞,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北京懋德工作服務中心專案及行政管理組組長。
慈悲,來自於佛教術語,是“慈”與“悲”二者的合稱,為佛教基本教義之一,也是四無量心的基礎。慈愛眾生並給予快樂(與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拔苦),稱為“悲”;二者合稱為“慈悲”。
因為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所以,外在就沒有所謂的敵對,內在也沒有所謂的怨恨。這裡還有一則美麗的故事。
傳說釋迦成道之時,天魔來擾亂,帶來了魔兵魔將,刀槍利劍。魔以嗔心來,佛陀就用慈悲心來化解,就如同“以柔克剛”也。結果所有惡魔射來的毒箭,在佛陀慈悲心的感染下,化為美麗的花朵紛紛落下。
所以,“慈悲”二字的境界需是達到佛陀那樣的境界才可成的吧!想要做到它,是要先成佛才可以達到的吧!
若要給予眾生快樂,是不是自己得首先快樂起來?如果自己尚在痛苦之中,你如何才能給予他人快樂? 若要慈愛眾生,是不是自己可以首先視周圍的所有人是平等的?如果自己尚且在劃分三六九等,如何才能做到慈愛? 若要同感其苦,是不是自己首先可以獨立擔當自己的痛苦?如果自己尚且不能感受自己的痛苦,又如何才能承擔他人的痛苦? 若要拔除其苦,是不是自己首先出離了自己的痛苦?如果自己的事情尚且有種種不順遂,又如何才能幫助他人離開痛苦?
所以,如果您已具有佛的成就,慈悲就是自然的結果,慈悲不是學來的,慈悲是一種因大成就而呈現的結果;如果您尚未具有佛的成就,最大的慈悲就是不要去幫助他人,專注於自己的修行,給予他人自救的機會,否則很有可能是害人害己。
-
6 # 禪語說
心無所住,而行佈施,就是菩薩,觀世音菩薩是慈悲的代表菩薩,你什麼事如果能與觀世音菩薩對應,那就是感應道交,你也是觀世音菩薩化身。
-
7 # 匯雁1
常言道,《慈悲為懷》。馬上人們聯想到《大慈大悲的覌音菩薩》。
從上面的聯想,可解《慈悲》之意。
慈悲有二層意義。(一)意指《慈愛》,因為有慈愛,必出自慈善之心,又引出慈善之意,慈善之舉。愛存於心,有心才有意,有意才會產生行動之舉。這是一連串的因果關係。(二)悲指一種表象,代表世間萬物(主要指人)處於危難,艱難,坎坷而引發的悲感,悲情,悲傷之事。
慈悲即是以慈愛之心,去憐閔,關心,幫助人們從危難,痛苦中解脫出來。
而覌音菩薩成為《慈悲》的典範。
-
8 # 無塵結解
慈悲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來自顯意識,我們從書本上或社會上所習得的。就是我們所說的愛心,基督教,佛教和儒學都有愛,慈悲,仁愛等理念。
這些理念對社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因傳播者自身的德行,使這些理念的功能大大打了折扣。比如一些自稱學佛的人,他們也宣揚慈悲心,但自身的分別念,不是說這家沒有慈悲心,就是說那家不圓滿。其實不管哪家,只要對人類貢獻了愛,就是慈悲。
還有一種叫假慈悲,我在加拿大旅遊時遇到一箇中年婦女,自稱是學佛的。不知怎地對我發了慈悲心,要我馬上三退,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我當時覺得很可笑,像她這樣造口業的人後果才不堪設想呢。
另一種慈悲則是在每一個人的內心中,本性具足的。它與我們生命的本源相連線,與慈悲相伴的還包含一種終極智慧。只不過由於自我的障礙,慈悲的天性不能發揮。
如果能夠清淨自己的言行,克服貪,嗔,痴等煩惱習氣,這樣來自自我的障礙就會減少,這時人心不僅是慈悲的,還有智慧現前。
-
9 # 梁興揚
這幾年好多了,在前幾年不少人以為道教的問候語是無量天尊,無量天尊這種說法是評書相聲裡的,在道教人們的問候語是慈悲慈悲,慈悲之中有諸多道家思想,興揚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三點。
一 陰陽
在道家經典中有很多對立的語句,如陰陽、捭闔、長短、有用和無用等等,這些詞語看似對立實則統一,慈和悲也具有對立統一的關係,悲看似是陰面,實則是慈這個陽面的前提條件,如同你看到一個人或一條狗一隻貓很可伶,這時你心中生氣悲傷痛苦,在這種悲傷的感情下你就會想幫他,也就是你出現了慈,近似於現代人所說的沒有感受過痛苦的人無法理解他人。
二 三寶
《道德經》中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老君爺在這裡對慈作出了進一步推理,人幫助人是需要勇氣的,如闖入火海救人的消防員,敢於救助落水者的人,水火無情他們都面臨危險但他們都有勇氣去救人,這些都是慈在推動人,也可以說慈者必勇敢,勇敢者不一定慈。
三 慈悲慈悲
為什麼是“慈悲慈悲”不是一聲“慈悲”呢?只有你善待別人,別人才會善待你。辨證的看待這個問題,當對我們不慈悲的時候,我們慈悲,獲得善意回應便好,不善則退。
-
10 # 聖度文化
簡單的理解,對所有眾生,沒有差別平等的對待,並且愛一切存在著的生命,這就是慈悲了。
菩薩就是慈悲的,因為菩薩不會因為,你的身份地位,生命屬性,善惡美醜,就分別去對待不同的生命,因為菩薩做到了,愛一切不同的生命與事物,所以菩薩能成為慈悲的化身。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向菩薩學習,關愛身邊每一個人,關心每一粒糧食,每一個動物,哪怕是一花一草,我們也去愛它,久而久之,自然就會生出慈悲的心。
-
11 # 修緣vlog
什麼才是真正的慈悲心?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學佛的三種心態。第一種啊就是把佛看成神靈,經常去供奉,也會採取一些戒,比如吃素啊。
也會施捨一些錢財,但不是無償的哦,他是希望佛祖能夠保佑自己平安幸福,包括自己的下一代。
第二種是想透過修煉,讓自己徹底擺脫對於事件現象的執著,看到事件的本來面目,達到類似道家所說的清靜無為的境界。
第三種是最高的,完全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一切眾生的解脫而修行。
正如佛陀所說,所有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使簡單的說呢可能不準確啊。就是不管是誰,只要有生命,我都毫無保留的沒有任何私心的去幫助他。
這就回答了之前的問題,什麼才是真正的慈悲心?
特別要注意的是,這三種心態並不是完全的隔斷。也許你是第一種心態,一段時間之後呢,對真實世界有了追問的衝動,那到達了。
第二種心態,從第二種心態又觸碰到了第三種心態,又或是直接從第一種心態來到了第三種心態,然後又回到了第一種心態。
-
12 # 馬振廷1
因慈而悲,不歧視弱勢群體,見受苦人和罪人有憐憫之心。因善而良,因仇而恨,因喜而歡,因腦而怒,因寬而恕,因警而喜,因恐而怕,因驚而恐,很多成語自明。因仁而愛,這個愛不是夷族洋奴男女姦淫之愛,洋奴把愛字給顛汙了,至使不可啟齒。
-
13 # 詩意天空td
這是來自於佛教的名詞,全稱“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意思是即使沒有緣份,也希望你一切都好,也像感同身受般憐憫你的不幸。簡單點說,就是相當於“大慈大悲”。佛教認為,雖然今世沒有關係,但在過去無數輪迴中,一切眾生都可能曾經是父子、兄弟、夫妻。因此,對一切眾生都應生起慈悲之心。憐憫一切眾生,生憐憫心、慈悲心、平等心、清靜心。一切眾生平等。
-
14 # 小橋流水星期日
在佛教中慈是想給與他人以安樂叫作慈,悲是拔除他人的痛苦叫作悲。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15 # 神經腦回路
可能我理解的和所以人理解的都不同,在我看來慈悲心就是問心無愧,看到受苦之人有心有利就幫一把,這就是慈悲心,殺一人救萬人也是慈悲心
-
16 # 二月的栗子
某次索達吉堪布坐飛機時,到了午飯時間,就開啟自帶的素餐吃了起來,旁邊坐的一位小夥子吃的是雞肉餐,當他開啟餐盒時,一股肉香就飄了出來。
小夥子邊吃邊看向索達吉堪布的餐飯,並對索達吉堪布說:你不覺得雞肉的味道很香嗎?
索達吉堪布笑道:我聞到了,確實很香。
那你想不想嚐嚐呢?小夥子有些挑釁道。
我知道肉的味道吃起來很香,我不否認我也愛吃,但當我想到它們垂死掙扎時、被宰殺恐懼絕望時,我就不忍再去吃它們的肉了。
這應該就是慈悲吧,世人誰不喜歡享受?誰又沒有慾望?但是不願因一己之慾而去傷害其它眾生,能夠剋制自己的慾望就是慈悲。
慈悲不同於善良,善良的人還是有所求的、有分別的,甚至希望因自己的善行有所回報,心裡還有好壞之分。
但慈悲不同於善良,慈悲是大愛,沒有分別心、無所求,愛一切生命,甚至不惜為救助他人而犧牲自己。
-
17 # 喬仕泳裝
慈,願與眾生樂;悲,願拔眾生苦。眾生樂猶同已樂,眾生苦猶如已苦,眾生一體,無分別無差別,才是慈悲。真正能做到慈悲為懷的只有大修行成就者,因為大修行成就者才能瞭解四生十類眾生沒有差別,自己就是眾生,眾生即是自己,只有這樣才能生起慈悲心。像我們有些人雖然能做到不吃肉,但那隻能算是同情心。就像有的出家人說是不吃肉,卻把素齋做成素肉,這是口中不吃肉,心中已吃肉,口宣慈悲,心非慈悲。就因眾生不能自發生起慈悲心,所以才有種種戒律,強制我們生起慈悲心,透過這種強制戒律,在透過修行,等修到一定境界,眾生也能生起慈悲心了,這是自發的慈悲心,才是真正慈悲。
-
18 # 我愛首都北京
慈悲是強者對弱者的憐憫。
如果弱者也對強者憐憫,那叫做“腦殘”。
比如:路人給路邊的乞丐丟下幾塊錢,那就是慈悲心、善良心。
比如:粉絲給明星、給網紅捐贈,儘管一人只是捐一元錢,那也是腦殘,有病!
-
19 # 09不必執著
佛門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緣”就是條件,意思就是沒有條件的愛叫慈悲,為什麼會沒有條件的去愛?因為“同體大悲”,我和眾生、宇宙是一體,我對眾生的愛就像對自己一樣,這叫慈悲。
-
20 # 般若字醫
希望所有生命快樂,是慈,希望所有生命不難過,是悲,合稱慈悲。僅僅在文字層面上這麼說,似乎一點也不難,但真正在生活中如此落實,就千難萬難了。
僅舉一例就能說明。《論語》中有“子曰:色難”的記載,何意?簡而言之,孔子說能給父母好臉色是很難的。且不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單就日常生活瑣事而言,並沒有幾個人能時刻保持對父母好臉色,可誰又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快樂和不難過呢?問題是又為何做不到呢?
所以真正意義上的慈悲無法孤立存在,漢傳佛教素有地藏、觀音、文殊、普賢四大菩薩之說,他們分別代表著大願、大悲、大智、大行,也只有將這四方面有機結合起來,在生活中才有那麼一點真正落實慈悲的意思。
細細品起來,這大願、大悲、大智、大行任何一方面都真心不容易,又都真心重要。如果沒有堅定而廣博的願望為根基,就算偶爾生起點了慈悲心也是脆弱而智暫的,隨便一點小煩惱就上頭而崩潰了;就算真的有了點恆定的慈悲心,且問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夠不,有那相應的本事麼?好吧,就算本事特別大了,咱是坐那兒噴呢,還是行動呢?基本上是,誇誇其談的多,躬身篤行的人少。
所以我相信知道慈悲心是咋回事兒的人並不少,但能把慈悲心轉化成有效行動力的人卻很少。僅僅一個“色難”,有幾個人能闖過關的呢?對生養自己的父母都沒法保證好臉色,能保證自己能對其它人有好臉色?別人信不信我不知道,反正我是不信。
歸結一句話:慈悲在意思上不難理解,難在化為生活中的行動自覺,若離開大願、大智、大行的配合,慈悲不是變成小資式的吟唱嘆息,就是變成教訓斥責別人的道德大棒,唯獨忘了針對自己。倘若真想提高自己的境界,那就儘快從見地階段步入功夫階段吧,也就是把“知道”變成做到,跨過了這道關,才能真正明白何謂慈悲。
回覆列表
看空一切,慈悲為懷。
不是說看空了,窺得大道就可以遠離世俗,跳出紅塵了。
因緣和合,有眾生的供養之恩,有祖師的開示之恩,不慈悲無以為報。
2011年11月25日,太原火車站站內等待乘車的僧人正在超度去世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