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柯談事

    首先很明確的說諸葛亮沒有出賣孟達,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孟達這一生都有哪些經歷。

    在三國時期,最初孟達和法正一起依附益州牧劉璋,劉備入川的時候,孟達率眾投降。後來關羽孤軍北伐荊州,後方被東吳大將呂蒙偷襲荊州,關羽在兩難之際,向孟達、劉封求援,可是此二人不發救兵,關羽戰敗,孟達怕劉備怪罪,於是投降了曹魏。

    在曹丕死後,孟達內心感到不安,在諸葛亮的引導下,想投降蜀漢,但是孟達此人反覆無常,這一點諸葛亮和司馬懿都很清楚,所以諸葛亮派郭模去申儀處詐降,有意透露孟達投降的訊息,為的就是讓孟達趕快起事,誰知申儀把此事告訴司馬懿,孟達問訊馬上起兵,但是司馬懿知道他反覆無常,故意寫信安撫孟達,實際上率兵秘密征討。結果孟達因為準備不充足,被殺害。

    所以說孟達之死,在於自己的猶豫不決,和反覆無常。和諸葛亮沒關係。

  • 2 # 九州歷史

    孟達確實是被諸葛亮出賣的。從曹操去世到曹丕稱帝,中間有一年多。這期間,曹丕聽說孟達帶領來投,大喜過望,正好展示自己恩威。他派使者迎接,使者回報:“孟達氣度不凡。”曹丕更高興。

    曹丕在南巡途中見到孟達,孟達能文能武,氣質優雅。曹丕對他很器重,準備將西南的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併,讓孟達當新城太守。劉曄等人勸諫,說新城與吳、蜀接壤,怕將來出事。好大喜功的曹丕沒有采納。

    曹丕去世,孟達非常不安,因為在魏國,只有曹丕對他好。另外,他與申耽、申儀等人關係很差。諸葛亮覺得是個機會,派人到申儀那裡詐降,順便說孟達要叛魏投蜀。可是,諸葛亮做這些事的時候,並沒有通知孟達!孟達叛魏是不存在的,是被諸葛亮搞成了既成事實!!!

    申儀迅速報告司馬懿。司馬懿先寫信安撫孟達,趁孟達不備,八天後親率大軍殺到新城。吳蜀當時是盟友,兩國都向孟達派出援軍,可是根本來不及救。

  • 3 # 趙劉果兒

    關羽北伐(襄樊之戰)中,一直佔據著有利位置的劉封、孟達。可以說是相距"襄樊之戰"主戰場路途較近的轄區,倘若劉封或孟達能擱置個人爭議,放眼大局來考慮,或許歷史可以改寫。因為,孟達若揮師增援,會讓圍堵關羽的曹魏大軍的形勢呈現首尾相衞的局面。

    但不知為何,劉封與孟達方面或許是因為內耗,或許是因為自保等種種不知的原因,未伸出援助之手增援關羽。由於"劉封、孟達"兩人未興兵增援,關羽北伐敗局已定。同時,二人的私心也將一代名將"關羽"推向了死亡末路。

    關羽死後,孟達為此覺得局勢有些不妙,上司一旦追究起責任,作為主要領導的他一定是負有瀆職罪。而"劉封"勢必會將自己摘得乾乾淨淨,將所有的不利因素統統推卸給他。而平日裡由於備受"劉封"的壓制與陵暴。所以,孟達思來想去,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連夜反水。

    而此時曹操已死,新的繼承人,曹丕對於孟達的棄暗投明給與了高度的讚賞。孟達的送來的賀禮,讓曹丕甚是高興。曹丕在剛剛"代漢稱帝"之際就攤上了這種好事,無論是在政治層面,還是在軍事上來說都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於是,曹丕對孟達格外照顧,又是賜金賞銀又是封侯拜將。

    人走夜路,第一次會膽顫心驚。但是,第二次在走,就是輕車熟路了。所以說,孟達的這一次反水,貌似理由也很充分。想當初,是劉備的疑心作怪,所以在人事安排上出現了這麼一個錯誤。說來說去還是由於劉備的不信任,才會安排劉封"駕馭"在孟達之上。

    雖說,關羽的死直接助推了孟達"反蜀降曹"的速度。

    但是,站在當下的角度回顧歷史來看,若是,孟達當時不離開蜀漢陣營的話,他的下場也會很慘,即使不死也會被架空權利或貶為庶人。因為感情色彩很濃的"劉皇叔"極有可能為了袒護劉封而開罪孟達。還有諸葛孔明於公於私也不會讓孟達活得太久。所以,孟達為了自保而選擇反叛也是屬於一種本能的反應。

    孟達歸順不久,曹丕命他為主力與徐晃、夏侯尚各自統領大軍襲擊劉封。雙方征戰數日,劉封不敵,最後敗於孟達。上庸、房陵、西城三鎮;母嫁子隨,從此姓曹。曹丕隨即將三鎮管理合併為一,設立曹魏新城,並任命孟達出任第一屆執政長官。接下來,孟達先後又和曹魏權臣桓階、夏侯尚等人搭建了良好的人脈網。

    所以他在降於曹魏陣營後的這段日子裡還是比較愜意、比較舒坦的。回顧前半生來看,此時的孟達或許是達到了璀璨奪目的仕途高峰。

    公元226年初夏,隨著曹丕崩逝。司馬懿臨朝輔政,幾位和孟達平日關係較好的夏侯尚、桓階等人的也先後離世等因素,讓孟達度日如年,忐忑不安。雖說;曹丕生前比較看好孟達,但司馬懿一直堅信孟達就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

    由於;孟達都得於曹丕的寵信,而一再相安無事。曹丕死後,孟達沒有了靠山,等於徹底孤立寡與,甚是抑塞。

    諸葛亮得到這一情報後,抓住有利時機,開始差人秘密鼓動孟達投誠蜀漢的策反工作,而此時,孟達也萌生此意。自然,諸葛亮"誘降"孟達;一是處於私心,二是他想透過孟達"兵不血刃"就奪回上庸、房陵、西城三鎮,因為此處是蜀漢伐魏的戰略重地。

    由於雙方人員與書信來往過於頻繁,以至於,讓司馬懿的黨羽"申儀"嗅覺到了這種反常的政治氣味,(同時:諸葛亮為助推孟達投誠的速度,將情報故意透露給了孟達的政敵)"申儀"得知後,差人以日行千里的速度呈報於司馬懿。

    司馬懿獲悉密報後,二話不說,隨即調兵遣將、日夜兼程奔襲新城。

    就這樣,孟達在獲悉遭人檢舉之後,反魏立場更加堅定。隨後攥寫書信,差人前往蜀地向諸葛亮陳述新城的局勢。同期,對當前的情況做出了剖釋,他自認為,假使"司馬懿"興師城下,必須事先得到魏都方面的批准。

    再說"司馬仲達"此時尚在宛城(南陽),就是統兵來襲,少說也要十天半個月。在這期間孟達有充足的時間加固城防,積極備戰。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僅僅一週,司馬仲達的雄壯之師已到新城百里開外,集結待命,等待著後續大部隊的到來。第八天晨曦,司馬懿的天降神兵就兵臨城下了。

    司馬懿於城下"躬行踐履"指揮八路軍士攻城,攻守雙方鏖戰半月餘。第十六日,司馬懿在城內奸細的策應下攻克新城,而孟達在"城克"之後死於亂軍之中。

    孟達一生三進三出,沒有大放異彩卻揹負著千古罵名。孟達的將帥之賢、卿相之才、樂毅之量,在其活著的時候,並沒有釋放出來,就由於人品問題而慢慢消逝在歷史長河之中。

  • 4 # 亭殿閣

    漢中,議事廳。

    諸葛亮:“這是孟達的求援信,大家說說,我們是救還是不救?”

    魏延:“丞相只需要撥給末將1萬兵馬,末將定能殺的司馬懿片甲不留。”

    楊儀:“丞相現在只是在問救還是不救,你就直接說讓你率軍去救,能不能別答非所問?魏延,你以為我不知道你的小心思。你救援孟達是假,接機擁兵自重是真!還殺司馬懿個片甲不留?司馬懿何等人物是你小小魏延能夠對付的了的麼?丞相都忌憚司馬懿,就憑你?大言不慚!”

    魏延憤怒道:“楊儀小子,要不是看在丞相的份上,我現在就殺了你!”

    楊儀流涕,道:“你們看,魏延真是粗魯,動不動就要殺人。丞相,你可要為下官做主呀!”

    馬謖:“依學生看,不救為上。”

    諸葛亮欣慰的笑道:“幼常說說,為什麼不救為上?”

    馬謖:“司馬懿果然狡猾,居然只用了不到10天時間就到達新城。這的確出乎我們的意料。我們原本以為,孟達最少能夠撐到我大軍進取長安,沒想到這才過去多久就危在旦夕了。是我們低估了司馬懿而高估了孟達。原本利用孟達牽制宛、洛的計劃已經無法實施。如果司馬懿晚來10天,我們還可以協助孟達守住新城。現在的情況是,即使我們現在率軍救援孟達,也難以守住新城三郡了,或許,魏將軍真能夠打敗司馬懿。

    但是,我們需要的是一次戰略上的勝利,而不是一次戰術性勝利,或許不救孟達,會讓我們失去奪取東三郡的最好機會,但是要想北伐成功,不應該計較一城一池之得失。我軍自在長安、洛陽,而不是新城。因此,救援孟達已經沒有了意義,我們依然可以利用孟達拖住司馬懿,我們可以虛張聲勢,假裝要救援孟。這樣一來,孟達得知我們會前來救援,也有了抵抗司馬懿的信心,或許還能夠再抵抗司馬懿一段時間,至於孟達能夠堅持多久,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司馬懿得知我軍會救援孟達的情報,勢必不敢離開新城。我們既利用司馬懿除去了反覆無常的孟達小人,又利用孟達將司馬懿的部隊羈絆在新城一線,這是兩全其美之計。”

    諸葛亮:“幼常之言,深合我意。魏將軍也不要怪亮,亮並非不相信你的能力,只是我們沒必要去救一個將死之人。我軍他日進取兩都,還得依靠魏將軍。”

    魏延:“末將明白。”

    其實在北伐之前,諸葛亮已經和馬謖商量好了進軍路線,但他還是想看看魏延的意見,畢竟魏延的軍事能力諸葛亮是清楚的。

    魏延:“我們可以效仿當年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由末將親自率領1萬精銳士兵從子午谷突襲長安,一舉奪取魏國的長安和潼關地區。丞相則率領主力部隊從斜谷進軍長安和潼關。末將和丞相最終在潼關匯合。”

    諸葛亮驚訝道:“文長說說,你要如何一舉奪取長安和潼關地區?”

    魏延應道:“聽說夏侯楙年少,只不過是因為他是皇親國戚,才被曹睿委以重任駐守長安,他為人怯懦而沒有謀略。只要讓末將率領精五千兵,運糧兵五千,直接從褒斜道出發,沿著秦嶺以東出擊,穿過子午谷向北進軍,不出10天,就可以到達長安。夏侯楙聽說我突然出現,必然乘船逃走。長安城中只有御史、太守而已,長安城儲備的糧草和百姓的糧草足夠我軍食用。等到東方的援軍到達長安,還需要二十多天。而丞相從斜谷來,一定能夠在魏國援軍之前到達。這樣一來,長安以西就可以一舉而定了。”

    諸葛亮默然,道:“不可,此計太過兇險。亮已經有另一個計劃了。我們走平坦的祁山道,可以平取隴西地區,這才是萬全之策。然而如果直接進軍祁山,勢必要面對曹魏的主力援軍。因此,亮還需要一隻部隊作為疑兵。那隻部隊揚言從斜谷道奪取郿縣,吸引魏國主力。”

    參考文獻:

    三國志

    魏略

  • 5 # 談古論金

    《晉書·宣帝紀》記載:

    《太平御覽》卷三五九引《戰略》有如下記載:

    按照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魏晉南北朝史專家田餘慶先生的觀點,諸葛亮不但是在司馬懿快速鎮壓想要投順蜀漢的孟達時候不相救助,而且是暗中設法促使孟達敗死,心態的詭譎超過了通常的『兵不厭詐』權謀。其具體的做法是透過郭模向魏興太守申儀詐降,將孟達與諸葛亮通謀的事情告訴曹魏方面,故意借刀殺人。

    田餘慶教授更認為諸葛亮之所以這麼做,一是因為之前劉封、孟達歷史遺留問題反映出的新舊之爭必須得到妥善的處理,接受孟達歸順有一定的後遺症,二是及時除掉孟達則將有助於迅速解決諸葛亮本人的政敵李嚴問題。

    還有觀點認為諸葛亮大姐夫蒯祺之前死於孟達之手,諸葛亮與孟達有私怨。

    問題在於,陳壽的《三國志》記載孟達之事只涉及『不救助』而不涉及郭模詐降告密事宜,田餘慶教授將其解釋成陳壽為賢者諱可能是過於武斷了,孟達迴歸蜀漢在戰略上對制衡打擊曹魏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無論是處理蜀政中新人、舊人糾葛問題還是要對付李嚴,在這面前都是小事,也並非沒有其他辦法,諸葛亮絕不至於如此因私廢公,也不至於心理陰暗如此,因此陳壽並不是為為賢者諱而是覺得這個史料本身不可信。

    從這個意義上,諸葛亮並沒有『出賣』孟達。

  • 6 # 南方鵬

    諸葛亮本來是要誘降孟達的,隨著形勢的發展,漸漸脫出控制,為了去一心腹之患和進行戰略誤導,以及平息內部紛爭,最後決定讓孟達殉身達成目標,用郭模詐降申儀供出孟達暗通蜀漢的事,引起曹魏的注意,才有司馬懿八日行軍一千二百里奔襲的事,孟達被圍,諸葛亮還裝模作樣與東吳派兵出援,被拒無功而返,孟達被擒殺。

    孟達聯絡諸葛亮表達反意,是在曹丕夏侯尚桓階三人死後,為朝廷所漸漸不容,產生危機感作出的決定。諸葛亮得知訊息,自然歡迎,雙方通訊互相試探,李嚴開始也聽從諸葛亮的意見配合策略,孟達漸漸意動,有心歸蜀,但還在討價還價階段,不願意付之行動。恰好在這時候,李嚴開始驕狂自大,諸葛亮將北伐,調李嚴鎮守漢中,李嚴不願意離開大本營前往,諸多推託,以劃五個郡作為巴州,讓他擔任巴州刺史為條件與諸葛亮談判,諸葛亮放棄孟達之舉,應該考慮到他若來降,會加重了李嚴的砝碼這一方面。

    另外,孟達的朝三暮四已有明顯的體現,棄劉璋棄劉備又欲棄曹,不救關羽二個責任人,劉備連義子劉封也殺了,孟達若降,很難處理,不處理如何說明劉備先前斬殺劉封是正當的?何況還是諸葛給的建議。第三,北伐在即,在漢中近二年的準備,曹魏也不是傻子,沒有半點防備,如何出奇不意的達到最佳效果頗費思量,而孟達的東三郡正好引爆起來吸引曹魏注意,把焦點聚在這裡,方便諸葛亮從其他方向出兵。應該是基於這些考慮,諸葛亮決定放棄孟達,讓郭模詐降申儀,捅破孟達反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股連續兩天盤中跳水,這次是真的見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