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個人原因還制度原因?
12
回覆列表
  • 1 # 淡墨淺白

    霍光和司馬懿同樣是一手遮天的權臣,一個家族慘遭滅門一個家族篡位改朝換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兩人家族不同的命運呢?時代的不同造就了他們命運的不同。

    霍光所處的時代是西漢最強時代,國家統一,百姓安定。外無異族入侵,內無軍閥割據,中央集權。霍光不具備改朝換代的時代背景,進一步天下大亂,退一步家道中落,守一時天下稱頌。霍光只能守住自己的權勢,並不能再進一步。

    司馬懿所處時代是三國紛爭,群雄逐鹿,內有官僚爭權,外有吳蜀虎視眈眈。勝者為王 敗者為寇,進一步改朝換代,退一步身首異處。司馬懿所處動亂時代不進則死,要想活就得搏。

    漢武帝罷默百家,獨尊儒術。霍光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封建禮教盛行的年代,如果霍光篡位,必然招致天下人的反對。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幾十年,禮樂崩壞,忠義廉恥早已不是時代的主流。前有曹丕篡漢,後有司馬家篡曹,司馬家沒有道德壓力。霍光不篡位,全族被滅,曹操為兒子篡位鋪路,全族榮耀。兩人的結局都註定了司馬懿的選擇。

    時勢造英雄,英雄順時勢!

  • 2 # 俳語雜說

    霍光沒有篡位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一是霍光輔政時間太短,從昭帝到昌邑王劉賀(史稱漢廢帝)短暫的27天,再到漢宣帝劉詢即位之初,前後僅二十多年,並未收服人心。不僅是輔政權受到質疑,比如假遺詔事件。特別是在輔佐漢昭帝的十三年間發生過多次爭權事件。比如,他的親家左將軍上官桀與燕王劉旦曾經以“光專權自恣,疑有非常。 ”告到昭帝處,未果後“乃謀令長公主置酒請光,伏兵格殺之,因廢帝,迎立燕王為天子。事發覺,光盡誅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蓋主皆自殺。”特別是霍光在廢立劉賀事件中權勢達到了頂峰。史書中寫得非常精彩,大家可以找來讀一讀。

    儘管,霍光在這些鬥爭中大獲全勝“威震海內。” 霍家權傾朝野一點也不誇張,昭帝的皇后是他的外孫女,宣帝的皇后是他的女兒,他的兒子霍禹、侄孫霍雲是統率宮衛郎官的中郎將;霍雲的弟弟霍山官任奉車都尉侍中,統率禁衛部隊胡越騎兵;兩個女婿分別擔任東宮和西宮的衛尉,掌管整個皇宮的警衛;堂兄弟、親戚也都擔任了朝廷的重要職位。霍光生病,皇帝要親自去慰問。但是霍光很快就死去,之後霍氏家族仍然嬌奢跋扈,很快就被宣帝抓住把柄滅了族。

    二是霍光的根基不穩。從最初武帝安排的託孤五人小組來看,組成有丞相車千秋、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駙馬都尉金日磾、左將軍太僕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其中,霍光與金日磾之前並無太多事功,只是因在內朝服侍武帝而得親近,有幸成為成員之一。後來,金日磾早死,車千秋性格軟弱,桑弘羊在與霍光的鬥爭中一敗塗地,如此才讓霍光掌握了權柄。

    我們再看司馬家,是三朝老臣,功勳卓著,從曹操去世到魏主曹奐禪位給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中間歷經三代長達近五十年的營謀,期間曹氏宗族幾乎全滅,才具備了朝代更迭的條件。

  • 3 # 有得觀史

    霍光和司馬懿基本是一類,都是權利慾望極強的人,也都是能力極強的人。我們可以從他們專權方面得到佐證。

    霍光是漢昭帝劉弗陵的輔政大臣,他和劉弗陵合夥把桑弘羊和上官桀幹掉,自己一人掌握了大權。劉弗陵死後無子嗣,霍光找來昌邑王劉賀做接班人,發現劉賀不好管理就又把他廢掉,再找來劉病已繼位。劉病已是廢太子劉據的孫子,巫蠱事件劉據全家被殺,因此政治根基淺。讓他當皇帝,霍光好把持朝政。司馬懿是魏明帝曹睿的託孤大臣,同時輔政的還有曹爽,他是發動政變,幹掉曹爽,從而把持朝政的。

    總而言之,兩個人都想專權,而且兩個人能力都很強,都把想法變成了現實。

    霍光和司馬懿有沒有篡位的想法我們不知道,但是大臣,掌握至高無上的權力。這是皇權的扭曲。結果只有兩個,一個是皇權迴歸,另一個是改朝換代。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力量的較量,皇權強就回歸,皇權弱就改朝換代。

    漢宣帝劉病已是一個能力很強的皇帝,霍光死後,他用了三年時間就把霍氏家族連根拔起。霍光當政時,把他的兒子女婿全都安排在重要的崗位。軍權幾乎都被霍家控制,但是霍光的兒子霍禹造反仍然沒有成功。

    而司馬家不同,司馬懿可以控制曹芳,司馬懿死後,司馬師仍然可以控制曹芳,而且還可以把不聽話的曹芳換掉,再立一個曹髦。司馬師死了,他弟弟司馬昭仍然可以控制曹髦。曹髦想反抗,於是被司馬昭殺掉。到這時,曹家已經沒有還手之力。皇帝一個比一個弱,權臣一個個都很強。司馬炎讓曹奐禪讓,自己當皇帝也就水到渠成了。

    假如漢宣帝是一個無能之輩,無力翻盤,那漢朝從此也就改朝換代姓霍了。假如司馬懿沒有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個能幹的兒子,司馬家篡位也沒有可能。目標確定以後,人才是決定因素。

    家天下是權臣篡位的根本原因所在,家天下存在,條件成熟,權臣必然篡位。霍家不是不篡位,只是篡位不成功而已。

  • 4 # 秉燭讀春秋

    漢朝的輔政大臣霍光沒有篡位,而三國時期的司馬家族篡位我認為是個人原因,不是制度原因造成的。

    漢朝制度從西漢到東漢乃至三國時期,制度基本相同,沒有特別大的變動。霍光是西漢漢武帝劉徹的託孤大臣,劉徹臨死時,拉著霍光的手,讓他效仿商朝的伊尹輔佐商湯那樣來輔佐八歲的漢昭帝劉弗陵。

    霍光感動的涕淚交加,表示一定好好輔佐劉弗陵。但劉弗陵英年早逝,於是霍光就從劉氏一脈裡找到了昌邑王劉賀繼位,因為劉弗陵無後。

    誰知劉賀不學無術,自以為撿了個"漏,"本來皇位輪不到他,天上掉下了大餡餅。於是變得得意忘形,無法無天的任意胡來,在27天時間裡,做了1272件壞事,這讓霍光很惱火,這個人如何做個好皇帝呢?於是霍光和大臣們日商量,廢除了劉賀,打發他回老家了。

    霍光此時完全有能力篡奪劉家江山,但他沒有這樣做,這是個人水平所為,他積極的在皇室裡尋找合適的接班人。

    霍光從來沒有想到篡位,他只是想做一個權臣而已,況且劉徹只是讓他做了首輔,其它輔政大臣還有三個人,他們是: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這三個人制約著霍光的權利。這是劉徹高明之處,不可能讓霍光一人獨大。

    在隨後的情況說明,霍光確實有一方獨大,想總攬朝政的跡象,但他遇到了一個有能力的皇帝——漢宣帝劉詢。劉詢是霍光廢掉劉賀後的繼任者。

    劉詢是劉徹的重孫子,是劉徹長子劉據的孫子,史皇孫劉進的兒子,因為巫蠱事件的發生,爺爺劉據一夜之間被劉徹廢掉了太子之位。父親也被殺了,幸好自己被監獄長邴吉所救,在劉賀被霍光廢掉後,是邴吉極力推舉劉詢進位太子之位,這才一步步的走向了皇帝之位。

    如果霍光想謀權篡位,這依然是最好的機會,畢竟權利出現了真空。但霍光沒有這樣做,他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劉詢,換言之,霍光就是劉詢的老丈人,霍光怎麼會搶姑爺的皇位呢?

    再者說了,劉詢這個年輕人很有謀略,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在位期間,經濟繁榮、四夷賓服,史稱“孝宣之治”,又稱"孝宣中興”,史家稱西漢國力在其治下最為強盛。劉詢是四位擁有正式廟號的皇帝之一。講真,霍光未必能夠奪了其皇位。

    反觀司馬家族就不同了,在曹操、曹丕和曹叡當政時,司馬懿作為三朝元老尚且能夠盡心輔佐曹操的孫子曹叡,當時輔政大臣也不是司馬懿一個人,還有曹真和曹休兄弟,曹氏二兄弟制約和監督著司馬懿,司馬懿在曹叡當政時尚且能夠遵守一個為臣之道,不敢有非分之想。△司馬懿

    到了後期曹叡死後,他的義子曹芳接替皇位後,情況變了,曹真和曹休都死了,這時的輔政大臣只有曹爽和司馬懿二人了,司馬懿透過高平陵政變,搞垮了曹爽,並誅殺了曹爽,這時沒有人能夠制約司馬懿的權利,此時他和霍光一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於是他培植黨羽,朝中都安插了他的眼線,他積極的為子孫篡位竭盡全力的謀劃著,為子孫篡位鋪好了道路。

    司馬懿把持朝政,還因為皇帝曹芳昏庸無能,就和漢獻帝劉協一樣,司馬懿才有了不臣之心。司馬家族家教不好,司馬氏個個是陰謀家,他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都是司馬懿一手調教出來的陰謀家。

    綜上所述,不是制度造成的二人結果不同,而是個人行為所致。所以說『在人不在制度』。

  • 5 # 史說新傳

    在西漢歷史上,霍光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一生歷經四帝,位高權重。

    霍光是河東平陽人(現在的山西臨汾)。經哥哥霍去病保薦入朝為官,負責皇帝的車輛管理、安全出行等工作。霍光跟隨漢武帝近30年,天天侍候漢武帝,逐漸成為武帝時期的重要謀臣。公元前87年,漢武帝臨終前把年僅8歲的漢昭帝託付給霍光,任命他擔任輔政大臣,執掌漢室的最高權力。在此後近20年時間裡,霍光大權在握,擁昭立宣,為漢室的安定和中興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西漢歷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

    平心而論,霍光對漢室的忠誠大節無虧,其是專權而非篡權。有學術資料曾比喻其功過是九個指頭和一個指頭相比。但其專權的危害也給國家治理帶來了負面影響很多,私黨,縱權人們總認為治國平天下是大事,修身齊家是小事,但恰恰是這些家裡人的為人處事成了霍光身上的致命弱點,為後來家族覆滅埋下禍根。

    與霍光不同,司馬家族是祖孫三代一步一步的奪取曹魏權力的。司馬懿是在曹魏時期與蜀國作戰過程中培植壯大起來的。此時的魏國已經是曹家和司馬家兩派,在曹叡死後,曹爽和司馬懿同樣也是受命託孤。二人是貌合神離,曹爽四處培植自己的勢力,意圖排擠他,而司馬懿假裝有病在家不出大門,麻痺對方,不過也偷偷派人打聽曹爽訊息,二人的地下鬥爭是外鬆內緊。公元249年,司馬懿趁皇帝曹芳祭祀之際,發動了高平陵事變,一舉將曹爽一派消滅,這才奠定了其掌握權力中心的基礎。隨後,司馬懿病死,兩個兒子開始掌權,更加飛揚跋扈,廢曹芳,殺曹髦,曹家勢力被進一步絞殺,直到265年,司馬炎廢了曹奐,自立為帝。

  • 6 # 歷史的天空history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的回答和樓上的歷史達人秉燭讀春秋基本相反,我認為雖有個人原因,但最重要的還是制度原因。

    漢承秦制,漢武帝死的時候,離秦朝也不過百餘年。秦朝的基本思想是什麼,就是軍功授爵制,即便是貴族,也要軍功才能傳承。

    漢朝也一樣,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就開始打擊功勳貴族,到漢武帝時期,更是一直在打擊貴族,地主和商人。推恩令的實施,更是讓大的貴族家族一步步削弱,所以才有後來光武帝劉秀幾代人就從皇族變成平民。

    漢武帝時期,多少貴族重臣,顯赫的時候權勢滔天,但隨即就破家滅族。曾經開國元勳的後代,都消失無蹤。

    而霍光雖然是霍去病的弟弟,但是本身家族卻很低微。和衛青和衛子夫關係也不親密,這從巫蠱之禍發生,霍光冷眼旁觀就知道了,甚至也有可能有他的推波助瀾。

    漢武帝死後向霍光託孤,霍光以漢室的名義可以成為權臣,甚至可以廢立皇帝,但漢朝臣民,軍隊忠於的漢室皇帝,離開了皇帝,霍光也不會得到別人的效忠。

    漢武帝千古一帝的評價不是一個區區霍光可以比擬的,經歷了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漢室的權威雖然有些受損,但天子還是認可劉氏的統治的。

    司馬懿時代就不同了。

    有人說,西漢東漢甚至曹魏制度都差不多,那就搞笑的。

    東漢雖然還打著漢朝的名義,但和西漢的制度已經完全不同了。

    如果說西漢還是漢承秦制的話,東漢就是士族門閥的統治了。其實到了武帝晚年,繼承於秦朝的武功爵制度已經開始慢慢崩壞,土地兼併也原來越嚴重,但經過漢宣帝的維持,西漢還算保持著秦朝的制度,沒有什麼世家大族的出現。

    但到了東漢,光武帝劉秀本身就是在許多大家族的支援下奪取了皇位,所以東漢一朝,外戚勢力,還有如袁紹四世三公家族也接連出現,所以東漢已經有門閥制度的雛形了。

    到了曹魏,九品中正制的實行,門閥制度成型,所謂“下品無士族,上品無寒門”。各個世家門閥有自己的私兵,有自己的堡壘。

    而且曹氏本來就是透過世家的支援,奪取了漢朝的皇位,所以也不指望世家,國名有多支援他了。

    而司馬懿透過一系列的權力鬥爭,奪取了政治權利。本身司馬氏家族勢力龐大,又透過一些利益交換,得到了其他世家大族的支援,所以最後就能奪取了曹魏的皇位。

    權力迷人眼,面對最高的權力,又有多少人能保持清醒呢。

    霍光也許成為了輔政大臣之後,也曾幻想過皇位,但最後卻發現沒有這個機會。

    司馬懿在曹操曹丕還在的時候,也不會去妄想皇位,但最後打倒了對手,已經掌握曹魏的權力時,發現皇位輕而易舉,又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不要考慮權臣的品德,不在於想不想,而在於能不能。

  • 7 # ygrdf

    司馬懿所處歷史背景不一樣,當時的歷史背景給了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條件!在三國那個時代是士族權力很大的朝代!曹操是宦官家世出身不好,沒有什麼背景,所以曹操打天下就重用寒門,為了在政治擺脫士族的威脅更是打壓士族,到了官三代曹爽更是嚴重嚴重排濟士族,曹爽打壓了士族利益,士族恨死了曹爽,司馬懿是士族出身更是士族的代表,也受到排擠,司馬懿料定發動政變有很多士族支援,司馬馬家為了獲計程車族的支援也給了士族更多更多利益,所以司馬懿很成功發動了政變!霍光是權臣可以說能夠廢立皇帝,但是他不敢。當時的歷史背景是西漢到霍光這個時期已建國100多年,國家安定,西漢以儒家思想治天下,講的是忠君愛國,皇帝必姓劉也一定姓劉,你敢自立就造反,沒有人支援霍光!

  • 8 # 君山話史

    篡位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往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行。

    比如王莽篡漢前,王氏家族已經把持朝政幾十年了;曹丕篡漢之前,曹操已經把持朝政幾十年了;司馬炎篡魏時,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已經經營幾十年了。霍光固然大權在握,在篡權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到他兒子時,的確想政變奪權,但失敗了。

    為什麼霍氏不能像王莽、曹丕、司馬炎尋樣奪權呢?因為漢宣帝沒給他們機會。

    在霍光掌權時,漢宣帝實際上也是個傀儡,只能躲在霍光的陰影之下,朝政大事,由霍光說了算。公元前68年,執掌朝政達十八年之久的大將軍霍光病逝,漢宣帝才開始親政。

    此時霍氏集團的權勢仍然很大。霍禹為右將軍,手握兵權;霍山為奉車都尉,兼領尚書事。霍顯是皇后霍成君的母親,也是上官太后的外祖母,可以自由進出太后的長信宮。其他霍氏成員多在朝中居顯要職位,實力不可低估。

    不過,在朝廷中對霍氏專權反感的大有人在。御史大夫魏相上兩道密摺給皇帝,皇帝對他的建議言聽計從。首先,拜張安世為大司馬兼車騎將軍,避免軍權落到霍氏子弟之手;其次,冊立劉奭為皇太子,由於劉奭是前任皇后許平君所生,等於架空現任皇后霍成君的權力。

    霍顯打算毒殺太子劉奭。這件事交給誰來做呢?當然是她的女兒,皇后霍成君。她教唆女兒下藥毒死太子,霍成君答應了。霍成君數次召劉奭入後宮,想要找機會毒死他。可是劉奭的保姆很盡責,每次都要親自先嚐吃,令霍成君無法下手。

    為了對付霍氏集團,漢宣帝任命魏相為宰相,許平君的父親許廣漢也得以隨時進出宮廷。在豐滿自己羽翼的同時,不斷削弱霍氏的力量。

    首先是削奪霍氏的兵權。霍光女婿範明友、長女婿鄧廣漢、二女婿任勝、孫女婿王漢等均手握兵權,漢宣帝把他們全部調離軍職,出任地方太守或其他文職。緊接著,漢宣帝任命張安世為衛將軍,同時兼任長樂宮、未央宮的守備司令。凡是在羽林軍、未央宮、長樂宮守備部隊和長安城防部隊中的霍氏將領,全部被調離,改由許、史二家的子弟接任。許家就是許皇后家族,史家就是漢宣帝祖母史良娣家族。

    霍氏集團的權力不斷被削,霍顯恐懼不安。當時民間都說是霍氏毒死許皇后,此事鬧得沸沸揚揚,霍山問霍顯:“這件事到底有沒有呢?”紙是包不住火的,霍顯吞吞吐吐說出實情,承認許皇后是被自己暗中串通御醫毒死的。霍禹等人大吃一驚,這可是滿門抄斬之罪。於今之計,只能鋌而走險,發動政變,推翻漢宣帝。

    霍山擬定一個政變的計劃:由上官太后出面宴請漢宣帝的外祖母,同時召魏相、許廣漢赴宴。在宴席上,刺殺魏相、許廣漢,然後以上官太后之命,廢掉漢宣帝,擁霍禹為皇帝。

    霍家沉不住氣,他們政變的陰謀,已經不再是陰謀,聰明的漢宣帝早就死死盯住霍氏的一舉一動。看似精心設計的政變計劃很快就被皇帝得知,是到清算的時候,宣帝下詔,逮捕霍氏家族成員。

    大勢已去的霍雲、霍山等選擇自殺,霍顯與她的兒女兄弟被捕後斬首,想稱帝的霍禹被處腰斬。謀反案牽連數十家,死者甚眾。

    自從漢武帝去世,大權落入大將軍霍光之手,直到鎮壓霍氏謀反後,漢宣帝才徹底奪回大權。對漢宣帝來說,權力贏來不易。他自小流落民間,被推上皇帝寶座時沒有絲毫的根基,他一邊忍讓,一邊培植自己的力量。在霍光去世後,漢宣帝以種種巧妙的措施一點一滴地剝去霍氏的權力,最終輕而易舉地平定叛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民買肥料,便宜的到底能不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