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53413550839

    《臨江仙》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生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門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賞析]

    這首詞作於神宗元豐五年,寫的是詞人與友人夜飲雪堂,回到自己在黃州的住處臨皋後的所見所感。

    上片寫醉酒歸來。蘇軾被貶黃州,是待罪之身,不僅不能簽署公事,連行動都受到限制,為了防止言多有失,詩人只能經常閉門不出。處境的變化,讓他深深地感受到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心中愁苦,經常借酒澆愁成了很自然的事情。"醒復醉"三字將他這種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彷彿"二字恰當地表現了他當時半醉半醒的神態。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喝完酒後回到家的時候已是深更半夜,因為家童熟睡,怎麼敲門都無人應答,詞人無法進屋,只能倚門而立,耳邊傳來陣陣江聲,不禁生出無盡的感慨。這三句為下片抒發感慨埋入了伏筆。

    下片抒情。"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這兩句詞化用於"汝身非汝有也"、"全汝成,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莒“之言,表現了詞人對自已遭際的感嘆,他感嘆自己大半生為那浮名虛利所牽絆,異表達出一種無法解脫而又要求解脫的人生困惑與感傷。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夜晚江上靜謐的景象使詞人生髮出出世之想,他要寄情江海,以求擺脫內心的苦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曾國藩晚年為何沒能退出官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