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火影視劇

    燈光下的小丑,是萬人傾笑的物件.沒有人會同情他.他越是想討好觀眾,他就有多悲傷..因為沒有人,真正的理解他.他只知道,舞臺上的表演是發洩悲傷的另一種形式,觀眾的掌聲,對於他來說,只是同情.散場了,後臺的小丑變回了真正的自己.他不再是那個歡天喜地的人,可能是對著月光在黯然落淚,數著手上用悲傷來換取的同情,他,總算找到了慰藉. 沒有人是真正的認識他,所以的一切都只是過眼雲煙..

  • 2 # 承峰破浪影視庫

    《少年的你》之後,最值得二刷的電影當屬《小丑》了。看完第二遍之後,尋味的不是電影的好與壞對與錯,是人性的深不可測。有人說《小丑》就是犯罪版的《喜劇之王》,真的很到位了。

    眾所周知,蝙蝠俠和小丑是兩個極端的存在,蝙蝠俠代表正義,代表著哥譚市的權威,而小丑則代表邪惡,他總是喜歡挑戰權威。小丑有著標誌性的笑容,笑聲越大,越讓人毛骨悚然。現如今小丑電影作品呈現的越來越多,觀眾們反而越來越理解這種笑容,是無奈,是狂傲,也是對現實的諷刺。

    今年電影《小丑》無疑是重磅出擊,它的評分超越了所有DC作品,它完全是一部自傳電影,小丑從一個平凡人,逐漸變成極端邪惡的黑暗人物,他思想偏激,卻又讓人覺得可憐。小丑沒有了神秘感,他的所作所為完全赤裸裸的展現到了螢幕上,然而這一份透明化,卻更加讓觀眾熱愛他。世間萬物都不會憑空產生,背後必然有其原因,亦或是符合某些條件。

    然而,他的痛苦似乎從未終止過。亞瑟弗萊克的母親經常給托馬斯韋恩寫信,後來亞瑟弗萊克偷偷查看了信的內容,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原來自己是托馬斯韋恩的兒子。得知這個訊息後,他火速趕到了托馬斯韋恩的家裡。透過這個秘密,最終發現了更大的秘密。原來亞瑟弗萊克的生活被巨大的謊言包裹,其母親有精神病,總是喜歡臆想,而這位"母親"的真實身份其實是養母,在亞瑟弗萊克童年時,養母經常虐待他,甚至把他綁在了暖氣片上。

    在影片開始,亞瑟弗萊克被關在精神病院一段時間,所以也就直接表明,亞瑟弗萊克也有精神疾病。在劇情裡也有過多次表述,亞瑟弗萊克總是不由自主的大笑,這是一種病,需要藥物維持。當一個精神病人長期處在充滿病態的社會里,你確定他不會走向極端嗎?當人受夠了痛苦,往往喜歡報復社會!

    最終,他變成了萬惡的小丑。他也曾一次次表示,本以為自己的人生是悲劇,其實是一場喜劇。也可以直接一點說,亞瑟弗萊克的人生,就是一個笑話。

    亞瑟弗萊克,他是一個邊緣人物,他處於一個極端黑暗的社會背景下,是這個時代造就了小丑。就連托馬斯韋恩都說,這個城市仇視富人,他們都想要殺死有錢人。"殺死有錢人"這一想法不僅出現在小丑的心中,更出現在大多數底層群眾的心中。所以在最後的場景中,大多數人們化身"小丑"造型在街道上肆意破壞建築物、砸警車,燒油瓶在手中熊熊燃燒,配合著緩慢的音樂,呈現出了這場盛大的狂歡。這是小丑幻想出的場景?還是真實發生的故事?這一切似乎已經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影片傳達給我們巨大的視覺衝擊,當人們對時代有所不滿時,這個時代會變的越來越混亂,無一例外。突然想到了一句話,你內心是什麼樣子,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什麼樣子。

    整部電影看完,突然非常心疼小丑。他也曾是一個極其溫順的人,他認真的對待工作,希望在黑暗世界裡帶給人們歡樂,同時照顧母親也細緻入微。人們討厭黑暗,討厭小丑,可人們並不知道,原來小丑也曾善良過。

    在一定程度上,《Hello!樹先生》與本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樹先生也是社會邊緣人物,他也經常遭受嫌棄,被村裡人欺負。樹先生好不容易結婚了,妻子卻跑了。最終在樹先生的等待之下,妻子又回到了身邊,可是,那僅僅是一場夢而已。在小丑的生命中,也出現了一個女人,她就在小丑的隔壁房間。兩個人一起約會,一起歡快的吃飯聊天。小丑覺得這是苦難生活裡的恩賜,後來影片卻又交代了一個殘酷現實,那個女人僅僅知道"亞瑟弗萊克"這個名字而已,一切只是小丑亞瑟弗萊克的臆想罷了。人生美好的時刻,小丑從未佔據過,所以他變得越來越瘋狂。

    樹先生,小丑,他們是現實的縮影,是你也是我,是殘酷世界裡擠壓的苦難,釋放出來的最後瘋狂!依稀記得小丑說過這樣一句話,貧窮,才是真正的病。一想到這句話,手腳發涼!

  • 3 # 鄰居老王講故事

    《小丑》由預告片釋出開始就一直備受外界關注,雖然電影沒有辦法在中國上映,但比較慶幸的是時隔兩個月筆者終於等到了資源。

    電影是由華納公司發行,於2019年8月31日威尼斯電影節上正式面世,但實際的美國上映時間是2019年10月4日。在電影發行的短短兩個月就榮獲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金獅獎、第7屆美國化妝及髮型設計工會獎電影類最佳現代髮型設計提名以及最佳年代戲化妝提名。目前豆瓣電影的評分為9.0,屬於超高人氣的電影。

    網路上對這部電影評價也非常高,甚至乎我的社交圈都在不停地刷這部電影,但在筆者觀看後得出的結論是:《小丑》是一部好電影,但沒有想象中那麼好,對於豆瓣9.0的評分我認為可以稍稍降低一點,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

    先來說說劇情吧!本片講述的是一位生活陷入困境的脫口秀喜劇演員由於飽受社會壓迫漸漸走向精神奔潰,在哥譚市瘋狂犯罪併成為罪惡象徵的故事。導演很用心地向觀眾展示是主人公“阿瑟”是如何一步一步蛻變成“小丑”,電影對每一個角色刻畫得非常細緻,以主人公“阿瑟”為例,電影一開始的畫面是“阿瑟”正在給自己化妝,他對著鏡子強行用手把自己的臉擠出一個大笑的表情,但是鬆開手後鏡子中剩下只有一副悲傷的面容,導演還故意給阿瑟一個臉部特寫讓觀眾看到此時的小丑正在流淚。這一幕是導演為阿瑟悲慘的一生埋下的伏筆。

    之後阿瑟在街上打廣告遭到小混混的毆打、在社群接受心理輔導時不被醫生理睬、在公交車上逗小孩子開心遭到孩子母親的責罵、與同事的日常交談不被尊重、醫院跌槍遭到老闆的無情解僱、患有精神病的養母每天都重複著要他寄信,以上情節都很好地迴應了筆記本上的話語。而這日常的點點滴滴正是把這個可憐之人逼上絕路的誘因。

    在電影的32分24秒,阿瑟終於打響了他人生的第一槍,這是他的第一次殺人,雖然當時他有點害怕,但完全沒有正常人犯罪後的罪惡感,這也是他蛻變成“小丑“的第一步。正如他在受邀參加“莫瑞秀”時所說,他殺掉的只不過是三個人渣,

    但湯瑪斯韋恩卻說被殺掉的三個員工都是善良的好員工,他們就猶如自己的家人,而殺人小丑只是仇富,他是一個痞種,但事實並非如此。電影在這裡就揭示了一個非常可怕的社會現象,人們看待事物總是太表面,而且過於狹隘,憑什麼穿著光鮮亮麗、受過高德教育的有錢人就是善良的,生來貧窮的底層階級就沒有好人?只會犯罪?片中湯瑪斯韋恩說他們的貧窮是由於懶惰造成的,但事實上是這個社會對他們太過於苛刻了,他們每一個人光要活下去就已經花光所有力氣,想要憑藉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簡直是天荒夜談,有時候努力並不一定會成功,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成功人士總會高高掛起地說風涼話,卻不知道生活在底層的人有多麼努力。

    另外電影中還頻頻出現阿瑟露出骨瘦嶙峋的上半身的畫面,其中阿瑟赤裸上半身在公司用力拉扯著那雙不適合的鞋那個畫面實在太震撼,筆者看到這一幕時在想這個人怎麼可以那麼瘦,他是不是患了什麼癌症,實在是太慘了,或許這是導演想給電影營造出悲慘的氛圍。

    接下來說一下三個極其重要的人物,他們對後面的劇情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第一是“湯瑪斯韋恩”。

    他是哥譚市的首富,韋恩集團的董事長,也是蝙蝠俠的父親。電影中他每一次接受電視採訪都會說出很多假仁假義的話:什麼幫助窮人就業、降低犯罪率、解決哥譚市市民的溫飽問題!這只不過是希望人們能選他為哥譚市的市長。

    在他與阿瑟見面的時候他並沒有如電視採訪所說幫助這位窘困的哥譚市民,他只是冷酷無情地說出來阿瑟母親是精神病患者以及阿瑟並不是自己兒子的真相。這也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社會的真實寫照,貧富差距懸殊,資本家、政治家只會關心自己的利益,其他人的生死與自己毫無瓜葛,他們都是踩著別人屍體往上爬的吸血鬼。

    也是由於此次的見面令阿瑟決心查明自己的身世之謎,阿瑟已經對這個自己曾經崇拜的男人徹底死心。另外湯瑪斯韋恩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對小丑殺人事件發表了對社會底層人民帶有偏見的言論是引起哥譚市群眾暴亂的一個重要導火索,這也是為什麼哥譚市民會認為殺人小丑才是哥譚市真正的正義象徵。

    第二是“莫瑞”。

    “莫瑞”是哥譚市著名的脫口秀主持人,他深受哥譚市民歡迎,主人公阿瑟也是他的粉絲。在阿瑟母親中風住院期間阿瑟在醫院看到了“莫瑞秀”播放他在酒吧裡的表演片段,他因此欣喜若狂,可是萬萬沒想到播放該影片並不是因為阿瑟的表演有多了不起,而是莫瑞覺得阿瑟的演講以及理想實在太可笑,想以此來吸引觀眾眼球。

    由於節目反響不錯,之後莫瑞邀請阿瑟參加莫瑞秀,在導演看到化妝成小丑的阿瑟,立馬就改變主意要取消阿瑟上臺的機會,但莫瑞為了博取更高的收視率執意讓阿瑟上臺,因為小丑殺人案的緣故,觀眾看到化妝成小丑的阿瑟必然會受到刺激,“莫瑞秀”也因此成為哥譚市的焦點。其實莫瑞的小心思早就被阿瑟看在眼裡,也因為這樣阿瑟的願望才得以實現。

    節目錄制期間,莫瑞一再挑釁阿瑟,直到阿瑟暴怒失控,槍殺莫瑞。一直都自以為是的莫瑞始終認為自己才是節目的主宰,他萬萬沒想到正是因為他傲慢才會令哥譚市淪為罪惡之城自己也因此命喪黃泉,阿瑟也如願得到了社會的關注,成為哥譚市的罪惡象徵。

    最後就是阿瑟母親。

    於其說是母親其實更應該說是養母,阿瑟是她年輕時候收養的孩子。當時她就已經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這是在阿瑟與湯瑪斯韋恩見面後才得知,也因為這一次得見面讓阿瑟下定決心查明真相。

    阿瑟蛻變成小丑是由他親手殺死養母的那一刻開始,查明真相的他發現原來導致自己患上怪異疾病的人,正是面前的母親,因為她對當時受盡虐待的自己視而不見才令自己落得如此悲慘的人生。而養母除了每天臥病在床看電視外就只會叫他寄信給湯瑪斯韋恩,他厭倦了這個每天使喚他的老人,他討厭養母叫他“happy”,因為阿瑟的內心一點都不開心。正如影片中那些阿瑟狂笑不止的片段,阿瑟扭曲的笑容由此之中都是那麼悲哀,可憐的小丑可以為他人帶來歡笑,而自己卻永遠都得不到快樂。

    “既然我不快樂,那我就要讓全世界都不快樂!”

    “錯的不是我,是這個扭曲腐朽的世界。”

    對了,需要澄清一點。很多觀眾把漫畫《蝙蝠俠:致命玩笑》以及電影蝙蝠俠三部曲《黑暗騎士》中的小丑與本片進行比較,認為這根本就不算是小丑的起源,這部片只不過是披著“小丑”的IP來圈錢,其實筆者認為我們不應該這樣比較。

    最初“小丑”的誕生其實是DC漫畫希望為蝙蝠俠製造一個能夠與之匹敵的對手,他是一個邪惡的高智商罪犯。而有關小丑的起源其實在DC系人物背景中一直沒有一個清楚的交代。比較受到大眾接受的說法是,小丑原本是一個化工廠的工程師,但是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個喜劇演員。不過無論是自己的工作還是成為喜劇演員的夢想,小丑都沒有獲得成功。以致於他需要籌一筆錢來照顧自己懷孕的妻子。對於妻子的愛使得小丑不顧一切的想要拿到這筆錢,甚至答應兩個罪犯偷偷進入化工廠。就在他們討論犯罪計劃的時候,小丑從警方那得到了自己妻子死於熱奶器漏電的訊息。

    原本都準備退出計劃的小丑被兩個罪犯逼著帶上了面具(紅頭罩)繼續犯罪計劃,而這個時候蝙蝠俠出現,制止了兩個罪犯,同時使得小丑不小心掉進了一桶化學制劑中,於是一個無辜的小人物變成了整個DC世界中最危險的人物。在漫長的反派生涯裡,小丑加入過反派團隊不義聯盟。

    電影《小丑》確實在不少地方與原著有所區別,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的觀看。傑昆·菲尼克斯與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其實各有千愁,兩者的演技都非常到位,前者給觀眾的是一個更貼合現實的小丑,而後者則更貼合原著,兩者的表演都非常出色,筆者並不能說哪一個更好。

    知乎上有一個很有趣的提問“如何看待電影《小丑》的結局”。在我個人看來結局還是比較完美的,特別是結尾阿瑟用鮮血為自己畫笑臉的那一幕,那是他第一次發自內心的笑,他也終於受到了社會的關注,內心不再像之前那麼空洞,他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結局也很好地銜接了蝙蝠俠系列電影,儘管它並不能說是蝙蝠俠前傳,但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觀眾對“小丑”這個角色的瞭解,儘管與原作有出入,但筆者認為《小丑》這部電影依然是2019年電影市場上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我願意給它8.5分,筆者認為電影還有進步的空間。

    如果你也是DC粉,那麼我非常建議你觀看這部電影,如果你不是其實也不會有什麼影響,因為《小丑》確實是一部好電影,至少我是這樣認為。

  • 4 # 海草小魚

    感覺到整個過程十分的壓抑(輔之以絕配的光影效果和背景音樂),到最終華麗的獨舞描寫了一種解脫與釋放。亞瑟是個精神病人,一直生活在社會底層,從沒有得到健康環境與關愛。他渴望得到關注與認可,無論面對社工還是同事、老闆,而冷酷的世界卻在一次次反覆摧毀他,麻木不仁機械工作的社工,關鍵時刻踩他一腳的同事,充滿偏見的老闆,白日夢的黑美人戀情,讓這個社會底層看不到任何的希望與美好。先是失業後地鐵裡殺死三個壞白領,獲得社會極大關注。在衛生間的獨舞,從緊張到釋懷,是他之前完全沒有過的體驗,得到極大的心理滿足。隨後發現自己最重要的身心寄託-母親,原來一直在欺騙自己,不僅母親自己就是妄想型精神病人,還長期虐待幼年的亞瑟,很可能是導致自己得病(不自主的放聲大笑)的根本原因,使得自己無法體驗正常人的生活,並且也有了其實自知的精神疾病。還有後面主持人在電視節目上當著全體華人播放亞瑟大笑影片,並且嘲笑他,邀請他上節目為了提高電視曝光度。在負面情緒與事件一層層包裹下絕望的亞瑟最終變成了那個JOKER惡魔,因為這是他能夠不自殺而繼續生活下去的唯一方式,用惡的力量來帶給自己價值感,片子的確不適合未成年人觀看,容易被帶歪三觀。

    讓我不經意間想起中國的一部電影《樹先生》,王寶強演的,有點像。

    我的個人主頁有剪輯小丑影片各位大佬可以提提意見

  • 5 # 影一劇

    《小丑》這不電影整體來說是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感覺內容很真實。

    電影裡的情節是真實存在的,你沒有遇見,也沒有看到過,所以會對電影內容的深意產生質疑,電影的內容深意還是很好的,為最底層的人發出一種聲音,只不過為了突出小丑的人物塑造,在電影尾聲內容比較偏激而已。

  • 6 # 電影嗅覺

    《小丑》這部電影確實是展示了一些其他電影刻意迴避的內容,別的電影都在給觀眾熬心靈雞湯,這時《小丑》呼喚你一聲後,在你的目光下往雞湯裡添加了十大勺鹽,問你苦不苦?

    前半段內容很現實,辛苦工作,被人欺負,社會冷漠,不被人理解,不被人在意,沒有朋友,生活很慘。

    後面就是偏激,瘋狂,報復,找存在感,樂在其中。

    雖然小丑是西方國傢俱有代表性的喜劇人物,但在《小丑》整部電影裡沒有任何喜劇色彩,都是灰暗的。這樣的電影之所以能別很多人喜歡,只是因為導演把整部電影往反派的思路去發展,搞出了區別大眾的個性化,如果這類電影多些,觀眾審美疲勞就不會這麼火了,看多了正義的偽善,一個更貼近真實生活的故事更能讓觀眾找到新鮮感。

    雖然喜歡這電影的人多,但不喜歡的也大有人在,有的人只是會跟跟風,一對號入座感覺自己也有幾樣符合,也跟著說好,我們都在說人性醜陋時,我們自己不也是其中一個麼,哪有那麼多壞人,哪有那麼多好人,心血來潮時做做好事,涉及利益時做點壞事,誰能善良到哪去?太高估自己了。

  • 7 # 阮小元

    當黎明前的第一聲雞叫,當第一縷Sunny灑到床窗前,人們開始進行忙碌的工作學習。他們就像默默無聞的狗尾巴草一樣,為自己的理想奮鬥著。

    《小丑》美國2019年上映。劇中亞瑟·弗萊克飾演小丑不甘平庸的他,每天都為自己的夢想拼搏奮鬥,希望成為一個脫口秀演員。然而這個社會不存在公平,就算你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夠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劇中的小丑不管是在公交,還是地鐵,亦或是在日常工作中,身邊的人總是嘲笑他,而小丑則不以為然,每天都是努力的工作。然而,有一天在地鐵上小丑終於爆發犯下謀殺罪。自此,他的世界放棄了最初的夢想一步一步的走向了黑暗,也由最初的善良一步一步走向了冷漠。

    然而,從小丑這部電影中能夠看見如身邊人的嘲笑,憎恨老天的不公,可以說他們常常是一個社會的受害者,但是,他們受著害,同時又在害著他人。他們有時值得同情,有時又讓人痛恨。

    影評:前行的過程肯定很艱苦,但前方的景色總是很美麗。正如魯迅說: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鄒忌進諫引發了我們怎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