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桜之雪

    首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並非一種完全理性的動物,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性是一種奢侈,人類會因為種種原因,不能保持理性。鄒忌的妻子因為愛他,所以覺得他比徐公美,我相信,在她的眼裡,應該真的是這樣,因為愛情,會讓人美化對方在自己內心之中的感受。而小妾,鄒忌本人認為她是害怕自己,這也是外在條件影響判斷的例項了,因為恐懼,也能影響一個人的判斷力。這些種種,都在告訴我們,人類不可能時刻保持理性,人類總會犯錯。而有時候,那些保持理性說出真話的,反而遭到周圍人的排斥,這是人類從遠古時期的進化遺留產物,遠古時期,如果不群體活動,便活不下去,這種感覺刻在了我們的DNA裡,讓我們本能的排斥少數類的人,希望這個世界能對少數派更寬容一些吧。例如lgbt。現在來說lgbt仍然不被大眾所接受,這大概就是“多數人的暴力”吧。跑題了,回到鄒忌上,總結下來有幾點,第一,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性是一種奢侈的事情。第二,特殊的情感會影響我們對事物的判斷力。第三,三人成虎,說的人多了,自己也便信了。以上。

  • 2 # 靜心齋主

    鄒忌進諫的啟發:“善建”和“善納”是成功的關鍵!

    01 提建議要:情商高點,記住:良藥加點糖!

    鄒忌從日常生活中,拿自己和美男子徐公打比方,問自己的妻子、小妾、客人,因為他們要麼偏私我、要麼怕我,要麼有求於我,從而認為我比徐公美!

    進而向齊王進諫:“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鄒忌告訴齊王:你也和我一樣,蒙受了欺騙,因為他們都有求於你!進而提出廣開言路的重要。

    齊王聽得高興,於是採納了鄒忌的建議!

    這告訴我們:提建議要情商高,在藥里加點糖,別人才容易接受!而不是聽了你的建議,哪怕是非常好的意見,也可能添堵,也可能排斥!

    切記:在生活中,尤其在職場工作中,給別人提意見時,我們要講究說話的技巧,要看物件,注意場合,要得體,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如果像鄒忌那樣:

    有生活情趣

    有點小幽默

    讓對方聽得高興,聽得進去,並心悅誠服,積極採納,這樣很容易達到“進言”的目的!

    02 提的建議:要有自己的思考,對發展有重大作用!

    鄒忌的妻子、小妾及客人,都說他比徐公美,但是鄒忌並未因此而得意,而是在晚上仔細反思他們誇自己美,其背後隱藏的真正原因!想到齊王的處境也可能和自己一樣,進而想到治理國家,要讓齊王不受矇蔽,那麼廣開言路就尤為重要了!

    鄒忌提的建議不是告訴齊王不要受欺騙,要懲罰他們,而是充滿智慧的、對國家發展有重大作用的建議性意見:要廣開言路,才能治理好國家!

    齊王採納鄒忌的進諫,開誠佈公,廣開言路,從一開始的門庭如市,到後來的門庭冷落,最後齊王在朝廷戰勝其它國家!

    可見,鄒忌建議是有自己思考和獨到見解的,有強大效果的!

    當領導的人,說明有一定思想了,哪個領導願意糾纏於雞毛蒜皮的小事呢?

    所以,提的建議一定要:

    有自己的洞見!

    03 善納:要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

    《鄒忌諷齊王納諫》故事中,徐公是城北的美男子啊,鄒忌拒“徐公不若臣美”“徐公何能及君”的過分吹捧,沒有輕信他人的恭維話,從而沒有喪失理智,避免了驕傲自滿的可能,反思後矯正了自己。

    齊王聽取鄒忌的意見後,廣開言路,採納了大家的建議,最終平民百姓、王公大臣都沒有人提建議了,齊王不斷完善自己,富強國家,在朝廷上戰勝了別國!

    “人無完人,孰能無過?”

    我們在工作中,尤其要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才能改正自己,提高自己,有利於自己的成長,強大自己!

    而要聽取別人的意見,一定要胸懷寬廣,即使不好聽的意見,也要謙虛聽,須知:

    “忠言逆耳利於行”

    “水納百川,有容乃大”!

    你看齊王不但聽了鄒忌的建議,而且市井百姓的也聽,誹謗也聽,也獎賞,要多大的勇氣和胸懷啊!

    04 聽了建議後:要善思樂行

    齊王接受鄒忌的建議後,認可了,思考有用後,及時頒佈了進諫的具體措施和獎勵。

    僅僅一年後,齊國政治修明,沒用一兵一卒就使敵國畏服,紛紛來齊朝見。

    這告訴我們,聽取正確的意見後,還要思考如何採納,如何實施,如何讓建議落到實處!

    試想如果鄒忌把道理講得明明白白,可齊王就是不聽從,還會有“戰勝與朝廷”的結果嗎?

    泰戈爾曾說:指責別人最容易,認識自己最難!

    因為最難認識自己,所以我們要把別人的指責和建議當鏡子,看清自己的優劣,認清自己!

    我們聽了別人(一般都是真心的)的意見和建議,如果是領導,當然要做到兼聽,才能明辨是非。

    塞納克說過:“相信一切人和懷疑一切的人同樣錯誤。”

    因此,我們不能逢言便聽,失去主見,這樣反倒會失敗的更慘。

    如果有用,就不能當作耳旁風,吹了就完了,而要積極思考,然後付諸行動,採取措施改進工作。

    達到齊王一年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的最高境界!

    達到言必行,行必果的目的!

    (攝影:遊宇)

  • 3 # 牧笛

    鄒忌進諫引發了我們怎樣的思考?

    鄒忌進諫是兩漢劉向寫的一篇文章,題目叫《鄒忌諷齊王納諫》,是我們上中學時的一篇課文。大意是說:

    鄒忌身高八尺,儀表堂堂,早晨起來,穿好衣服,照著鏡子對妻子說:“我和城北徐公比起來哪個漂亮?”妻子回答說:“當然是你漂亮。徐公怎麼比得上你呢!”徐公可是齊國的美男子啊!鄒忌不信,又問他的小妾:“我和徐公比誰更漂亮?”小妾回答說:“你太漂亮了,徐公哪能比得上你。”鄒忌仍是將信將疑。第二天,有客人來訪,又問客人:“把我和徐公比,哪個更漂亮?”客人說:“徐公哪有您漂亮!”又過了一天,徐公到府上來了,鄒忌仔細打量,自己覺得沒有徐公漂亮。又反覆照照鏡子,覺得自己的形象與徐公差得太遠。那為什麼妻子、小妾還有客人都說我比徐公漂亮呢?晚上躺在床上就琢磨著這件事,終於想明白了:妻子說我比徐公漂亮,那是因為偏愛我;小妾說我比徐公漂亮,是因為怕我;客人說我比徐公漂亮,是有求於我。

    於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把這件事講了一遍,然後對齊威王說:“我知道自己確實比不上城北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小妾害怕我,客人有求於我,都講假話說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幅員遼闊,大王宮中的姬妾、身邊的近臣,哪一個不偏愛大王?滿朝文武哪一個不懼怕大王?天下百姓有哪一個不有求於大王?這樣看來,大王您受到的矇蔽就更厲害了!”

    齊威王說:“你說得好!”於是下令:“不論大小官吏還是普通百姓,當面批評我過錯的給上等獎,上書進言的給中等獎,在公眾場合議論我的過失傳到我耳朵的給下等獎。”命令剛下,門庭若市,進諫的人絡繹不絕,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燕、趙、韓、魏等國聽說這件事,都紛紛來朝拜齊王。

    這篇文章作者以小喻大、以家喻國給我們講述了一個鄒忌委婉進諫和齊王開門納諫的故事,闡明瞭一個道理:一個人在受矇蔽的情況下是很難正確認識自己和客觀事物的。這就給出了兩點啟示:

    第一,要善於聽取他人意見。一個人、特別是領導,一定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矇蔽,不要讓奉承之言阿諛之語衝昏頭腦,好聽的話要保持警惕,剌耳的話要細加琢磨。古話說得好: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要廣開言路,廣泛聽取他人意見,相同意見要聽,不同意見更要聽。不能充耳不聞,偏聽偏信。只有虛心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才能做到心知目明,認清事物的本來面目,把握事物的發展方向,儘可能少犯錯誤或不犯錯誤。

    第二,要善於建言獻策。有句老話:一句話說得笑,一句話說得跳。作為進言者要推己及人,好話好好說。說話是一門藝術,提意見建議要了解物件,注意場合、分寸、措詞和語氣,不能做“爆竹筒”,把意見當牢騷,咋咋呼呼,直來直去,畢竟進言的目的是要讓人聽進去的。

  • 4 # 凡客文輝

    鄒忌諷齊王納諫,講的是鄒忌透過自己與本國美男子徐公進行外貌對比,因不自信而聽取了妻子、小妾和客人的意見之後再進行思考,從而得出有的話語有的意見會因為人的主觀意識而不能真實反映實際情況。於是以此為引子進而向齊王進諫,指出齊王很有可能聽不到真正的實話,而使得自己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去辦好事情;齊王虛心聽取了意見並及時採取了不同的方法來獲取各種進諫,然後虛心接受並做出改變最終獲得了鄰國齊聚朝堂學習的勝利。

    從鄒忌的角度去分析,首先要善於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去思考發現問題,往往能夠想到很多指引我們生活的道理;其次要有勇於向君王進諫般的勇氣,不可畏首畏尾猶豫不決,否則必將一事無成;再者說話一定要講究方法、場合、物件,像鄒忌透過自己的問題從而引出君主的問題,既指出了君王的問題又不失得體令人容易接受,既體現了自己的高情商同時也使得自己的進諫真正起到了作用。

    從齊王的角度來看,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不能一味聽取阿諛奉承之類令自己舒適的話語,所謂良藥苦口,要能真正去思考判斷別人的話語;要多方聽取別人的遇見,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如果因為蠅頭小利或者其他暫時令自己舒服的原因就只聽取片面之詞往往會影響自己的判斷;要及時將所思所想付諸行動,制定完整的實施計劃將其落到實處,這樣一步一步的發展,最終一定會獲得想要的勝利或成功。

  • 5 # 根正苗全23626255629

    答:鄒忌從日常的生活(從妻、妾、客謬讚自己比徐公還美這件事)中,悟出一個深刻的道理:人都容易受矇蔽。於是鄒忌進諫齊王,從正面設喻讓齊王接受自己的建議,最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從這個故事中,至少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

    1、作為領導,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偏聽偏信。

    2、作為群眾,提建議要講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對方,又要保護自己的尊嚴不受侵犯。

    3、作為普通人,要善於接受別人的建議。

    4、要多去實踐,多去觀察,要多角度看待問題。

  • 6 # 南方鵬

    這個故事有初中學歷以上的人應該都知道,是初中一篇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內容,來自《戰國策》,說是戰國齊威王時期的國相鄒忌,在幫助治國的過程,從小事感悟出大道理,當然,時代侷限性,所謂的大道理並沒有那麼意味深遠,只是日常人們容易明白卻難以做到的事,知易行難,他以這件事進諫,促使齊國大治。這也是古代諸子百家或寓言故事容易犯的毛病,經常缺少邏輯推證環節,把齊國大治的因,歸給鄒忌進諫這件事,是有失偏頗的,在邏輯上犯了難以推出的毛病。

    鄒忌是齊國的美男子,可能是自以為的吧。而其時有另一位美男子徐公,鄒忌生出與他比高低之心,就精心打扮然後問妻子,他與徐公相比誰更帥?妻子回答,當然是你啦。問朋友甚至妾侍,都認為他最帥。鄒忌並不自信能帥到那種程度,晚上睡不著老思考著,終於被他想出一個能自圓其說的理由。認為妻妾說他更帥,是因為偏愛和害怕,朋友奉承他,是有所求。第二天一早,就把這個道理告訴了齊王,認為作為國君更加位高權重,愛他私他求他的人更多,這些人夜以繼日的吹捧他,容易受到更嚴重的矇蔽。

    從記載上看,齊威王是聽懂了,就廣貼告示命令臣民不要有所顧忌,指出他的缺點,不但沒罪,還有獎賞“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就這樣,不怕死的人不少,就真有人上書指摘,齊王的度量還可以,真不怪罪,不搞小鞋。幾個月後,對齊王的壞話都說盡了,到了第二年,“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君王敢於被人罵,然後敵國就跪了!應該是中間為了敘事方便,省去聞過則改,加強自身修養,達到國家大治,武力強大的地步。這也是戰國辯士說客喜歡玩的一套說辭,他們是透過講故事來得到某種結論,達到說服人的目的,很多在邏輯上是難以自洽的。

    故事最後也有結語,說這件事證明了,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能戰勝了敵國,這句話是對的,也與《孫子兵法》一些思想吻合,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很多時候不必動刀動槍就能打勝仗。對這個故事看出鄒忌還是善於觸類旁通和總結演繹的,作為個體的人,確實也會碰到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對你的欺瞞,有所警惕是必須的,但如果推而廣之,涵括所有,則會走入以偏概全了。鄒忌的妻妾說他帥,也可以不是害怕他,而是情人眼裡出西施。他的朋友說他帥,也可能是相處久了,看他比較順眼,他的推論並不是唯一答案,當然,這不是文章核心,故事可以是假的,但結論卻可以是真的對的。從這件事也可看出日常三省吾身、時時提高自己修養、加強自律的必要性。

  • 7 # 紫天雲

    《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國策》,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謀士鄒忌勸說君主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至少得到了3點啟發。

    01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人貴有自知之明

    鄒忌的妻、妾和客人都誇他風流倜儻、英俊瀟灑,比城北的徐公帥多了,但有一天,他真的見到了徐公,便自愧不如了。

    從這件事中,他作了深刻的反思,他認為妻子之所以說自己比徐公帥氣,是因為偏愛自己;妾之所以說自己比徐公帥氣,是因為懼怕自己;客人之所以說自己比徐公帥氣,是因為有求於自己。

    因此,妻、妾、客對自己的評價顯然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鄒忌能有這種高度的自覺和理性認識,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由此,鄒忌聯想到一國之君,偏愛國君的人有很多,懼怕國君的人也有很多,有求於國君的人就更多了,因此,國君日常所聽到的話,大多都是恭維奉承的話,當然也就不可能對自己施政的缺陷和不足保持清醒的認識,這真的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

    長此以往,國君的決策只會離實際越來越遠,也就無法實現富國強兵的目標,不但不能富國強兵,反而還會有傾覆滅亡的危險。

    鄒忌能夠從自己的切身經歷,聯想到這些事情,不但說明鄒忌自己有自知之明,而且,他把這番話講給國君齊威王聽了之後,齊威王也恍然大悟,決定開門納諫,廣開言路,而這,也體現了齊威王的自知之明。

    《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能夠了解別人、戰勝別人算不上什麼,真正困難的是正確的認識自己、戰勝自己的私慾貪慾,這才是最難的。

    02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建言獻策要講究方式方法

    古往今來,因為勸諫君王而慘遭殺身之禍的人太多太多:苦諫紂王而被剖心的比干,因替李陵辯解而觸犯漢武帝最終慘受宮刑的司馬遷,反對與秦國議和再三勸諫楚王而終被流放的屈原,等等。

    數不盡的忠臣義士,對國家、對人民,抱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但只是因為仗義執言,便備受迫害,慘遭殺戮,鬱鬱而終。

    反觀鄒忌,能夠從自己身邊的小事情,聯想到治國理政的大智慧,委婉的向齊威王提出了意見建議,使得齊威王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中,不知不覺的就接納和認可了鄒忌的建議,不但沒有責怪鄒忌,反而對鄒忌讚賞有加。

    從這些正反兩方面勸諫的事例中,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便所提的意見是正確的,也應該講究方式方法,不能只憑著自己的滿腔熱忱、赤膽忠心,就一味的發洩胸中塊壘,這樣的話,只會適得其反,哪怕你所說的全部是真理,那也無濟於事。

    03 識人察人必須全面客觀,不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從《戰國策》中鄒忌的言行舉止、所作所為來看,我們幾乎可以認為,鄒忌真的是一位賢臣了。他可以從生活小事中,領悟到治國理政的大道理,並且能夠上言於國君,成功的讓齊威王從諫如流,為實現齊國政治清明做出了積極貢獻。

    但是,我們卻在《資治通鑑》中看到了鄒忌卑鄙歹毒、陰險狡詐的另一面。

    鄒忌嫉妒同僚田忌的政績超過自己,於是就使用陰險的計謀,誣陷田忌謀反,田忌身遭陷害、百口莫辯,無奈之下,只好逃往楚國。

    至此,《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所積累的忠心耿耿、為國敢言、聰穎善諫的“人設”,轉眼間就轟然崩塌、蕩然無存。

    這個時候,誰還會去讚美這個耿直敢言、又聰慧善諫的鄒忌呢?

    從此,再提起鄒忌,只會令人作嘔罷了。

    可見,識人察人並非易事,不能因一時一事之正確,就對其讚譽有加。考量一個人,更需要全面觀察、客觀評價,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比、鄧肯、韋德、司機相繼退役後,現役球員中除了老詹還有哪些能稱得上歷史級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