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詳細說明原因,證據
11
回覆列表
  • 1 # 東閣村夫

    我個人認為是這樣的,並且原因很大,之前回答過一個穿越過去做漢獻帝能否從曹操手上奪權的問題,與這個類似。

    天下不能統一,長期戰亂,中央無法集權,必須倚重士族大家來抗衡,軍隊掌握在權臣手裡,士族大家不斷做大,漢獻帝無法制約曹魏集團,後來曹魏集團無法控制司馬家族,司馬家族統一天下以後也無法控制其他士族大家。最終各方勢力開始競爭。

    西晉發生的五胡亂華,一度讓中國陷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黑暗時期。當時侵犯中華的胡人遠不止五個,北方各族在華北地區足足建立了十幾個國家政權,等前秦統一北方後,才算是正式進入到南北朝時期。但在這百餘年間,可以說戰亂不斷,百姓苦不堪言,甚至難尋一片和平之地。要說會爆發五胡亂華,也是因為在晉朝出現了八王之亂,這才給了胡人一個擾亂中華的機會。所以,如果在三國時期,曹魏能夠穩坐江山完成最後的統一大業,或許就能避免五胡亂華的發生,所以曹魏江山究竟是被誰給毀掉的呢?司馬懿發動政變時,曹魏皇帝是曹芳,但曹芳當時只有17歲,根本就無力對抗司馬懿這樣的三朝託孤大臣。

    曹操是曹魏政權的奠基者,其實曹操本有機會登基稱帝,但他並沒有選擇這樣做,而是讓曹丕完成了這樣一個改變歷史的壯舉。但在東漢末年之所以會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完全是由曹操一手造成,如果曹操當年能夠一舉拿下赤壁之戰的勝利,或許在他有生之年就能達成一統天下的成就。可惜曹操在赤壁之戰上慘敗而歸,直接導致劉備和孫權迅速發展起來,特別是劉備集團接連拿下荊州、益州和漢中,成為西南一霸,這樣才形成了三足鼎立。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指的就是曹操。曹操也沒辦法長生不老,他始終要把曹魏的命運交給他的子孫處理,雖然“三曹”無論是在政壇還是文學上都有一定的成就,但曹丕和曹睿還是沒辦法和曹操相比。

    曹丕和曹睿都屬於英年早逝,本該在發力的年紀卻迷上了女色,導致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結果曹睿逝世連一個兒子都沒有,只能把皇位繼承給養子曹芳,但曹芳還只是個小孩,根本沒能力應付朝堂之上的那些權臣。加上曹氏宗親一直都對司馬懿十分忌憚,看到以司馬懿為首計程車族一天天壯大起來,早就有了剷除司馬懿的想法。可惜他們沒想到,忍了一輩子的司馬懿,到了晚年卻選擇不再忍了。

    就這樣,曹魏滅亡的時間比東吳還要早。所以說,曹丕和曹睿肯定是要對曹魏的滅亡附上一定責任的,如果他們能夠愛惜自己的身體,讓曹魏順利完成統一,說不定還真能避免五胡亂髮的發生。

  • 2 # 94310417小云

    鳳毛麟角八杆子打不著的問題,五胡亂華關人家大耳賊劉備何事,曹操統一不了全中國是他的能力問題,三強鼎立不能胡拉亂打,八王之亂才是五胡亂華的禍端關鍵,由於司馬氏忙著爭權奪利才導致了邊關大將劉淵和石勒驚天動地的震臂一呼改弦更張自立門戶,劉備是位仁義道德兼修的明君,抹黑扔鍋也太不負責任了。

  • 3 # 心向青山

    公元304年,南匈奴劉淵起兵于山西,建國號為“漢”。

    同年,氐人李雄起兵於四川,建國號為“漢”。

    所以,劉淵也好,李雄也罷,他們都是晉人,只不過不是漢人罷了,但他們不約而同的都選擇了“漢”作為政權的國號,這顯示了漢王朝強大的號召力。

    遊牧民族的內附從光武帝劉秀時期便開始了,至公元91年,竇憲和南匈奴聯手擊敗北匈奴,北匈奴西遁,從此南匈奴便完全內附,成為漢朝的一部分,並被安置在了今山西境內。

    三國時期,曹操將南匈奴分為左、右、南、北、中五部,並以幷州刺史兼任匈奴中郎將。所以,南匈奴在曹魏時期也是魏國的一部分。

    五胡之亂的直接誘因是西晉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的後期是成都王司馬穎和東海王司馬越的對決,而兩大陣營中都有遊牧民族的存在,其中鮮卑烏桓支援的是司馬越,匈奴支援的是司馬穎。司馬穎和司馬越的勢不兩立,同時導致了匈奴和鮮卑的截然對立,由此可知,五胡之亂的直接原因便是各族都參與了西晉皇室的內鬥,也就是八王之亂。

    換句話說,五胡之亂本就是八王之亂的繼續,八王之亂導致了永嘉之亂,而永嘉之亂又演變為“五胡亂華”。

    因此,五胡亂華從根本上來說,五胡之亂源於百年來北方各遊牧民族的內遷和逐步農業化,這一趨勢無論是東漢、曹魏、西晉都無力阻擋。

    從直接原因來說,五胡本就是八王之亂的參與者,八王之亂後期就是成都王司馬穎、匈奴劉淵、羯人石勒與東海王司馬越、鮮卑拓跋部、段部等的對決。

    當成都王司馬穎戰敗後,匈奴劉淵便無人可以掌控,開始自立為王,拉開了五胡之亂的序幕。

    如果一定要跟劉備扯上關係,那便是劉淵在即位的時候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建造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進行祭祀,自認繼承了劉禪以來的漢朝大統。

  • 4 # 無月文化館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五胡亂華和曹操有關係,但是和劉備的關係不大。

    劉備阻不阻攔曹操一統天下,曹操都會做那些事,具體的無月在後面細說。

    曹操

    曹操是個雄才大略的君王。

    在他的建設下,北方不但在穩定的政權下得到了發展,還對外進行了戰爭,並取得了勝利。

    曹操打敗烏桓之後,便把匈奴等幾個遊牧民族遷到了關內,給他們劃分地盤,讓他們在關內安居樂業,休養生息。

    曹操此舉是為了將遊牧民族改變為農耕民族,便於管控,使他們不再為禍邊地,畢竟為了應付來去如風的遊牧民族的襲擾,是很費人力物力的事。

    能將遊牧民族內遷,充分反映了曹操的能力。

    但是,禍根也就此埋下。

    俗話說,非我族類,必懷疑心。

    曹操能力大,可以制衡這些韃子,那麼後世的人呢?

    司馬炎

    這個皇帝真的很搞笑。

    晉國統一天下沒有多久,他便覺得世界已經太平了。

    居然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大量解散軍隊,先解散了中央直屬軍隊,然後又要去削藩。

    司馬炎覺得我都裁軍了,你們為啥不裁軍?

    藩王們覺得你傻我們不陪你傻。

    於是,帝國境內,幾個藩王起兵做亂,自家人一頓猛打,晉國的國力和軍力一下子就衰敗了。

    於是,帝國境內的異族開始蠢蠢欲動了,壓在他們頭上的石頭變輕了,便不受管制了,五胡亂華的序幕慢慢拉開了。

    所以說,曹操和五胡亂華是有關係的,但不是全部責任。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5 # 盛夏一抹清涼

    感謝提問。

    劉備一方阻礙曹操一統天下跟五胡亂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即便沒有劉備也會有孫備、張備等阻礙曹操南下,或者也可以說曹魏阻礙了劉備興復漢室江山。

    即便曹操統一天下,司馬氏只會更順利

    時人對曹操的評語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而曹操也確實對得起這句評語。曹操在東漢末年,控制了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並在短短的時間之內統一了北方。

    然而曹操卻在南下一統天下之際被孫劉聯軍所阻,狼狽逃回許都,天下三分的局勢就此奠定。

    但是如果曹操能夠一統天下呢?無非是劉備和孫權以及其他割據勢力會被他滅掉,然後其他還是照舊,曹丕照樣即位,司馬氏也照樣會篡奪曹魏的江山,就如同曹魏篡奪漢室江山一樣,一切並沒有改變。

    所變者無非是司馬氏的晉朝直接就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在嫡長子繼承製的影響下,西晉還是會由那個白痴皇帝繼位,八王之亂仍然會發生,西晉依舊會失去對國家的掌控。

    五胡亂華必然會出現

    五胡亂華是必然會發生的,不管是誰的王朝。

    胡人大量內遷

    東漢末年,因為各大軍閥連年混戰,中原地區人口銳減,由此依附於東漢的邊疆少數民族開始了大量內遷,來充實人口,恢復民生,發展經濟。

    除此以外,因為胡人作戰勇猛的原因,有的軍隊甚至還招收胡人入伍,以彌補軍隊人數的嚴重不足。

    民族矛盾嚴重

    胡人內遷後,士紳和漢族百姓仗著勢力強大經常欺負少數民族,並習以為常。但是卻在少數民族心中種下了仇恨的種子,只待有機會,便會開花結果。

    另外少數民族與漢族的文化格格不入,因此在傳統習俗等方面發生了強烈的碰撞。

    漢族在少數民族內遷後,盡了最大可能去壓榨他們,甚至將其作為奴隸自由買賣。

    一切的一切催生了嚴重的民族矛盾,而漢族百姓卻不自知。

    處於小冰河期、災害嚴重

    從竺可楨所描寫的中國氣象史的資料中不難發現,東漢末年至西晉是第二次小冰河期。

    小冰河期造成氣溫驟降,土地乾旱,糧食大量減產,那時的取暖不比現在,有大部分的百姓死於嚴寒天氣。

    漢族百姓本就勤勞,加之有存貨,因此可以短暫的應付一段時間的災荒,但是少數民族不懂耕種,無力應對。而糧食欠收造成了長時期的災荒,進而形成了長時間的社會動亂。

    民族融合的趨勢

    民族融合歷來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彼此之間的不斷妥協,而五胡亂華其實是就是一個民族融合的階段。

    因為自先秦以來,夷狄的思想深入人心,因此民族融合無法做到按部就班,只能透過野蠻的方式,也就是戰爭。

    西晉的不作為

    其實西晉有能力將五胡亂華消弭,或者說是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的,但是這個王朝的發展很快就偏離了軌跡。

    失敗的政策

    自東漢以來有大量的少數民族內遷,但是朝廷沒有做好妥善安置,少數民族與漢族百姓的生活天差地遠。

    而且內遷的少數民族沒有做好管理,讓少數民族自行聚居,這也給了他們聚眾的便利。而少數民族因為與漢族百姓的矛盾心中有恨,未能及時進行教化。

    西晉裁撤了州軍以及在邊境對少數民族進行監視的軍隊,使得少數民族的的發展沒有了控制。

    西晉的統治階層發生了問題

    西晉建國以後,社會風氣急劇惡化,嚴重帶壞了各個階層。

    皇帝司馬炎帶頭,在統治階層內部刮死了奢靡攀比、金錢腐化之風。司馬炎帶頭遴選各種美女,滅掉吳國後,聽聞江南地區盛產美女,不惜代價將吳國宮中的美女運送至北方,供自己享樂。

    上面有人帶頭,下面自然是有樣學樣。皇親貴胄、當朝權臣等俱都互相攀比,極盡奢華,甚至一頓飯就要吃掉幾萬錢,卻還嫌食之無味。

    花錢大手大腳,自然掙得就必須要多,但是貴族們卻選擇由百姓來買單,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強……無德而尊,無勢而熱,排朱門,入紫闥,錢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錢之所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是故忿爭辨訟非錢不勝,孤弱幽滯非錢不發,怨仇嫌恨非錢不解……魯袌《錢神論》

    雖有有識之士指出社會風氣的不當之處,但無濟於事。

    八王之亂

    司馬炎建立晉朝後,為了應對日益強大計程車族和門閥,賦予了宗室強大的政治和軍事力量,以期望宗室能制衡士族。

    公元291年,晉惠帝皇后賈氏殺死輔政大臣楊駿,統治階層發生了一系列的政治鬥爭。因為先後有八個王爺參與,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雖然最後被平定,但是也嚴重動搖了西晉的統治基礎。西晉王朝喪失了對整個國家的統治能力,少數民族瞅準時機發生了叛亂。

    結語

    從根本上來說,曹操與劉備是同類人,都為了大一統而不懈努力,所以劉備阻礙曹操也好,曹操阻礙劉備也好,背後都是為了統一天下。

    從第二點來說,如果劉備集團統一了天下,那更加沒有司馬氏的篡位,是不是五胡亂華更加沒有發生的可能。

    西晉建立時的國力可以應對五胡亂華的挑戰,但是統治階層的快速腐化與八王之亂使得國力迅速下降。

    換句話說,假設五胡亂華時西晉的國力沒有被削弱,五胡亂華的影響是沒有那麼大的,甚至是直接就會被鎮壓。

  • 6 # 方圓論壇

    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是誰?劉備:這鍋我不背。曹操:這鍋我也不背。真正的罪魁禍首是晉朝內部權力紛爭八王之亂所導致的五胡亂華慘劇!

    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一段非常黑暗的歷史時期。並且歷史學家也一致認為五胡亂華乃是漢民族歷史上的一次災難。在長達百餘年的亂世之中,光在華北地區就先後出現了數十個大小不一的政權。在百年間,戰爭幾乎就沒有停下來過。對於整個漢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各方面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直到隋文帝楊堅建立了隋朝滅亡陳朝之後,才結束了中國三百年的動亂和分治。

    對於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也有很多傳聞。但其中劉備和曹操算是最無辜的背鍋俠了。當然了,這其中劉備算是殃及池魚,而曹操算是被黑的無以復加。

    有很多人認為要不是劉備阻止曹操一統天下,那麼憑藉曹操對外擴張吞併的性格。如果曹操在有生之年統一天下的話,就可以完全避免後來的胡人入侵中原的慘劇。但這種說法在我看來就有些可笑了。真所謂“天子失其鹿,天下人共逐之”。漢室衰敗滅亡已成定局。那麼自然每一路諸侯都會有取而代之的打算。所以劉備和曹操爭雄這個沒有誰對誰錯。單方面把責任推給劉備就顯得很沒有道理。

    而黑曹操的人怎麼說呢?有相當一部分人表示,曹操看到劉備佔據益州後,親率大軍出征漢中,張魯也看情勢不對,所以歸降了曹操。曹操在取得漢中後,一方面擔心張魯勢力在漢中之地死灰復燃,另一方面又想要填補戰爭時期,長安、洛陽以及鄴城的人口損失。所以曹操親自下令遷居了大量的百姓填補三地。後來曹操在漢中敗給劉備後又遷居了八萬餘人。而這八萬人裡面包含了很多的羌人和氐人。他們認為曹操的人口遷移政策是導致五胡亂華的根本原因。因為當時人口嚴重不足,所以曹操選擇性的遷居了不少胡族人入中原來填補人口不足的空缺。之後又導致民族文化無法融合等問題才產生了五胡亂華的誘因。

    但事實上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首先曹操確實有過大規模人口遷移策略。但是曹操根本沒有大規模遷移胡族之人。有部分胡漢參雜之人也是已經被漢人同化的差不多要融入漢人群體的胡人而已。曹操是十分討厭並且警惕胡人的。他不可能貿然的大規模引進胡人。三國曆史上曹操是唯一一位主動對胡族作戰並且降服了胡族的諸侯。烏桓人,羌人,氐人都是曹操侵略吞併的目標罷了。

    而且歷史上都有明確記載,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乃是由於晉朝內部的權力紛爭所導致的惡果。晉武帝司馬炎死後,由於繼承人無能導致後宮賈南風乾政。而司馬宗室一方面不滿賈南風乾政。另一方面又看到司馬炎繼承人如此無能。所以都起了取而代之爭權奪利的心思。之後晉朝宗室稍有能力的諸侯都開始各自對立爭權奪利。雖然歷史上記載是八王之亂。但當時參與的晉朝宗室遠遠不止八人。晉朝的八王之亂一方面導致晉朝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另一方面也導致國家底蘊消耗殆盡。後來八王互相之間為了爭奪權力,甚至開始拉攏胡族參與到晉朝宗室內部的權利爭奪戰當中這才是真正的五胡亂華爆發的誘因。

  • 7 # 北派說書人

    三國時期,除了東吳似乎有點不不積極之外,蜀漢和曹魏之間為了爭霸中原,時常大打出手,或者說東吳一直都是一個投機分子,等著兩個國家互相耗著,然而這些並不重要,因為三國爭霸和將近百年後的五胡亂華沒有半毛錢關係,為什麼這麼說呢?

    五胡亂華的誘因

    五胡亂華的誘因很多,但是主要原因還是東晉時期下的八王之亂,自從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件後,將曹家勢力清除掉不久,便是歸天而去,之後司馬家的勢力便是權傾天下,或許是因為司馬懿本就有一個野心家,圍繞著其人身邊的弟子們也是受到了薰陶,個個都開始對權力有所垂涎。

    司馬懿駕鶴之後,留下的子弟們個個都是權力在握,都是對後來的皇帝司馬炎的位置所垂涎,再加上最後東吳被滅之後,東晉的兵力分散,都集中在了司馬家部分人手中,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東晉這個奇葩國家就是因為和其它國家不一樣,一統天下之後,伐吳徵蜀的兵權皆在同姓王手中,中央軍雖然佔大頭,但是畢竟改變不了局勢,這比西漢時期漢武帝那時候可要棘手多了,更為棘手的是,這可是建國初期啊,這和歷代帝國可是完全不一樣啊。

    曹操前期胡蘿蔔加大棒在周邊安置的少數民族,成了最大的變數,當中原王朝鬧的不可開交,內耗過渡的時候,就是他們崛起的時候,這好,五胡亂華正式開始。

    細想一下,似乎確實有那麼一點關係,但是仔細想想,也可以說成,曹操阻擋劉備一統天下,也是埋下了五胡亂華的禍根,所以說這種說法其實似乎又有點說不通,我們回頭想想八王之亂,這個禍亂中原的大事件,其實才是真正引起五胡亂華的禍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麴酒和窖酒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