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與歷史

    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曹操一生最中肯的評價。可是曹操由於三國演義故事的原因,在民間留下的名聲並不怎麼好,被人罵作“漢賊”、“奸雄”,唱戲的演曹操也得抹個大白臉,一望而知是奸臣。歷史上的曹操不僅僅是奸雄,還是一個治世能臣。曹操推廣的屯田制讓曹魏在三國爭霸之中始終保持競爭力,具有蜀國、吳國所不具備的後備力量。曹操還是提倡薄葬第一人,難道真像傳說的那樣為了防盜墓嗎?一起看看曹操治世之能臣的薄葬推行。

    曹操起兵初期得到了一些財閥的支援作為軍費,最出名的就是夏侯氏的支援。但是財閥們的支援都是在自己承受範圍內的,一旦超出了就很難再繼續投入,軍隊的軍費投入卻無時無刻不在產生,於是曹操就採用了盜墓作為籌措軍費的方法。曹操在軍中設立了“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二職。“中郎將”和“校尉”,都是古代的軍中職位。“中郎將”是統領皇帝的侍衛,御前將軍,大概相當於今天的中央警衛團(8341部隊)司令,級別高而且職位重要,非一般人能擔任。而“校尉”為秦漢時部隊中的中級軍官,其級別要比“中郎將”低很多。說白了,“中郎將”是指揮官,而“校尉”則是具體辦事的頭兒。發丘與摸金就很明顯了,指墓穴和隨葬品。現代人經常看的盜墓筆記、鬼吹燈裡面用的詞彙就是從這裡來的。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曹操提倡薄葬被看作是防止自己死後被盜墓。但是事情難道真的這麼簡單嗎?

    盜墓筆記

    曹操作為盜墓賊的始祖自然也有自己的防盜墓方式,但是絕對不是提倡薄葬,而是傳說中的七十二疑冢。多部史書都曾記載曹操七十二疑冢的方式,總結起來說就是:鄴城城門全開,城門同時出七十二棺,每一棺選擇一個方向,一直走,直到抬棺的繩子斷了。就地開拙墓穴,掩埋。並且不立碑、不封土。抬棺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抬的是真是假。可以說曹操這種防止盜墓的方式很厲害。這樣的下葬方式有三個不確定:第一時間不確定、位置不確定、沒有標誌。再加上除了一口棺沒有任何的隨葬物品,沒有任何的盜墓利益。這很大程度上的保證了自己墓葬的安全。

    曹操高陵

    但是你如果認為提倡薄葬僅僅是為了防止盜墓,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曹操有一個很出名的批語: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身處亂世後人只記得曹操的奸而忘記了曹操還是治世之能臣!在治理國家方面曹操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以身作則。三國時期由於常年的戰亂,導致民生衰退,生活困難。提倡勤儉就是曹操的一個重要策略。

    屯田養兵制度

    據說曹植的妻子因為身穿綾羅綢緞,曹操一怒之下,逼其自殺。曹操在火燒新野時候一怒將米飯倒扣在桌子上,發完火之後自己將桌子上的米重新吃了。三國時期薰香是文人雅士和朝廷貴胄的爭相追逐的玩物,但是曹操的宮殿之中是禁止點薰香的。從曹操對身邊人和自己的要求可知草擦的勤儉是發自內心的。根據《三國志》記載的《終令》,也就是自己的一個生前遺囑。他明確指出:自己死後,不得厚葬,將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別佔用良田,依照地面原有高度作為壙基,就地挖真坑埋了,而且陵墓上最好不要堆多餘的土,不用植樹。這裡面強調了兩點:不許佔用良田、薄葬。排在薄葬之前的是不佔用良田。可見曹操薄葬不僅僅是為了防止盜墓,更多的是在提倡勤儉。

  • 2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說一座漢墓。位於芒碭山的梁孝王劉武墓,在正式考古工作展開之前,當地便流傳著“梁王避暑洞”的說法。當地人把這座被盜掘一空的地下宮殿誤認為了“避暑洞”。說到這裡很多人肯定要說了,小編你說這些是什麼意思?和曹操又有什麼關係?有關係,而且有大關係。據史料記載,梁孝王劉武的這座諸侯王陵就是被曹操派人盜掘的!

    東漢末年,各路軍閥逐鹿中原。由於軍費缺乏,軍閥們紛紛把目光投向了漢王朝的皇陵和諸侯王陵。漢王朝厚葬成風、講究事死如事生,皇家、貴族的墓葬往往陪葬品豐富。於是,盜墓成了軍閥們重要的斂財之道,曹操便是其中之一。據部分史料記載,曹操為了盜墓,甚至專門設定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這樣的職位,一場場自己組織的、規模浩大的官方盜墓讓曹操覺得,厚葬不僅不能“事死如事生”。相反,豐富的陪葬品還會給墓葬帶來被盜的危險,搞不好自己連骨頭渣都剩不下!

    於是,曹操臨終前提出了薄葬的願望,他的兒子魏文帝曹丕也嚴格遵從了父親的遺囑。前些年被發現的西高穴漢墓雖然到底是不是曹操的陵寢還存在一定爭議,但是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這座帝陵規制的陵寢陪葬品十分寒酸,甚至出現了很多陶器、石器……而青銅器、漆器卻寥寥無幾,近乎沒有!這無疑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曹魏政權逐步推行薄葬的真例項證!

    除了生前盜墓無數,擔心後人對自己有樣學樣之外,曹操堅持推行薄葬可能還有一個考慮。厚葬就意味著大量金銀等硬通貨要被埋入黃土,也意味著流通硬通貨的減少,更意味著國家儲備的減少!三國時期剛剛經歷過東漢末年的亂世,經濟蕭條、百業凋敝,國家財政也是捉襟見肘。這個時候如果再次掀起厚葬的風潮,對於國家經濟而言,是會造成嚴重損害的。當然,曹操作為漢王朝事實上的皇帝、曹魏政權的追尊皇帝,國家再窮也不缺他的陪葬品。實際上,曹操並不是缺錢陪葬,而是以自己為表率,來做出一個薄葬的標杆和姿態,從而在全國範圍內推行薄葬。

    曹操的做法還是相當有成效的,在曹操的以身作則之下,魏晉時期薄葬之風盛行。現而今出土的魏晉墓葬,幾乎是整個封建王朝時期最為寒酸的!直到唐王朝開啟了中國歷史的另一巔峰之後,這一切才有所改變,中國古人們再一次掀起了厚葬的風潮。

  • 3 # 第五篇formerly

    首先糾正下,曹操不是提倡薄葬的第一人。

    比他先提倡薄葬的是漢文帝劉恆,這也是後來人稱讚漢文帝的地方。

    曹操只能說是三國時期第一個推行薄葬的諸侯而已。

    第一、節約。曹操是一代梟雄,他從起兵到最後“挾天子以令諸侯”,都知道用兵就是用錢,招兵買馬都是用錢的事,所以他很節約。

    在當時群雄逐鹿的時代,為了號召更多的有志之士為自己效力,自身的品質也要宣傳出去,讓天下人知道,所以節約也是必然的。

    到了晚年的更是如此,一直以身作則,貫徹勤儉節約到最後,最後薄葬也就說的過去。

    第二、防盜。剛開始曹操兵馬不多,憑藉其他人的支援,還可以做作,到了後來,隨著兵馬的增加,資金不夠。於是他就想到去拿死人的錢財,盜墓。

    在《盜墓筆記》裡說到,曹操為了軍費設立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專業的盜墓隊伍。

    曹操一生盜過很多墓,他知道在墓中不管你怎麼設立機關暗器,都沒有太大作用,真正有用的就是讓別人不惦記你的墓,不想盜你的墓,能到達這效果的只有薄葬,墓裡都沒值錢的東西,誰還會來盜。所以他用了薄葬。

    個人覺得曹操提倡薄葬還是他個人的政治觀點,可能他重實輕名,覺得厚葬勞民傷財,有違天理,所以提倡薄葬。

  • 4 # 薩沙

    主要是為了防止盜墓,但也有曹操個人不奢侈的性格。

    曹操薄葬主要是怕有人會盜他的墓。

    曹操自己就是盜墓祖師爺。

    連自稱太師的董卓,在遷都離開洛陽之前,也把洛陽附近的古墓狠狠盜了一通。

    曹操當時是小角色,從幾百人起家,連自己的地盤都沒有。

    後來成了一些規模,軍費也是極為匱乏的。

    曹操為了籌集軍費,也幹過盜墓的勾當。

    曹操盜挖的就是著名的芒碭山王墓,這裡是漢梁孝王劉武和李王后的陵墓。

    盜挖這兩個古墓,曹操得到金數萬斤,這可不是小數目。

    不過,盜挖古墓也是有技術含量的。

    一般人找不到古墓,就算找到也挖不了。

    漢代古墓都有厚厚的封土,找不準位置可能白白挖掘幾十米,連個蛋都找不到。搞不好還會出現塌方,人都是在裡面。

    所以,盜墓是很專業的工作。

    為此,曹操竟然設定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職,由多人負責,專門研究、執行盜墓。

    曹操的盜墓是全國性質的,也就是軍隊到哪裡就挖到哪裡。

    他到底盜了多少古墓,這就是秘密了。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曹操自己專門盜別人的墓,還搞得別人屍骨無存。

    他自己當然不願意落這個下場。

    這些漢代帝王之所以被人盜墓,就是因為有豐厚的陪葬品。

    如果墓裡面沒錢,盜墓賊絕不會傻到冒著生命危險,搞這麼大工程去盜墓。

    所以,曹操特別強調自己要薄葬。

    據他親筆所寫的《終令》記載,曹操在遺囑中表示,要葬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樹”,陵內“無藏金玉珍寶”。

    不過,曹操生平比較節儉,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曹操不算是草根出生,他老子可是大財主。就是因為錢多,曹操老爸被陶潛部下謀財害命殺了。

    不過曹操是馬背上的皇帝,常年親自率領部隊作戰。軍人沒辦法奢侈,連基本衣食住行都很難達到基本要求,曹操也不例外。

    《魏志·武帝紀》注引《魏書》說曹操喜歡節儉,不好華麗。後宮不 穿錦繡,衛士只穿一雙鞋,帷帳屏風壞了則修補,被褥只是取暖用,一點紋飾都沒有。《傅子》也說曹操的女兒嫁人,從婢不過十人。

    曹操對於自己葬禮和陪葬物有著嚴格要求。

    據說曹操死的時候,穿的是他早就準備好的衣服,就是平時穿的便服。

    一個人坐擁天下,能夠隨心所欲就行了,未必需要太奢侈。大家知道曹操有16個老婆嗎?

  • 5 # 方圓論壇

    在曹操之前薄葬主要是為了節儉避免鋪張浪費。但曹操主張的薄葬並不是因為曹操想要節儉。而是曹操害怕。害怕什麼呢?曹操害怕自己百年之後自己的墓葬會被人偷盜。所以曹操提出薄葬。他的目的就是為了防盜。在曹操看來只要自己實行薄葬不在墓葬內放任何值錢的東西就肯定不會被盜。因為盜墓賊不會對沒有價值的墓葬產生興趣。曹操自以為薄葬萬無一失,但曹操沒料到當今社會存在考古學,所以薄葬也不安全吶。

    為什麼曹操這麼害怕自己死後被別人盜墓呢?原因也很簡單,虧心事做多了自然心裡就有牴觸。相傳中國盜墓屆的鼻祖就是曹操。三國時期曹操征戰缺乏糧餉,所以他就組建了以盜墓為主的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以盜墓所得錢財來供應戰爭。歷史記載漢朝梁王的墓葬就是因為曹操在和袁紹大戰的時候缺乏糧餉給偷盜的。《藝文類聚》記載“操別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袁曹大戰之初陳琳所寫的《為袁紹檄豫州》一文中就有寫到曹操偷墳盜墓不為人子。曹操盜墓盜的太多了他深知沒有任何墓葬能阻攔貪婪的盜墓賊。所以他極力推行薄葬。

    《三國志·魏書》記載“公元218年曹操頒佈《終令》也就是遺囑。表示陵址一定要選擇貧瘠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樹,陵內無藏金玉珍寶。”為了防止自己的墓葬被盜,曹操大興土木修建了七十二疑冢。南宋時期《與地紀勝》記載“曹操甍後恐人發其冢,乃設疑七十二”。但雖有七十二疑冢之說,但是目前為止卻一直沒有得到明證。而曹操墓葬究竟在什麼地方也依舊成謎。

  • 6 # 一鑑觀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

    既然是戰爭肯定就要有大量的軍費開支,很多人無法支撐龐大的軍費開支。怎麼辦呢。開始有人把目光轉向漢朝陵墓了。

    曹操就是其中一人。

    (曹操劇照)

    漢朝時期,實行厚葬,所以整個漢朝所有皇帝、王公貴族、朝廷重臣等富貴人家的墓裡邊可以說珍寶無數。

    所以,東漢末年,盜墓成風,有一種說法是:十墓九空。說的就是漢朝的陵墓。

    曹操可以說是盜墓界的祖師爺了。為了養活軍隊,先後設立了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等官職。這些人是幹什麼的?就幹一件事——盜墓,以此來養活軍隊。

    曹操盜墓最著名的墓怕是孝梁王墓了,據說盜了此墓,養活了曹操軍隊三年。可想而知這裡邊有多少的寶物,又能想象盜墓錢財來的事多麼快!

    曹操依然是知道厚葬只會給死後的自己帶來更多的不安寧,更何況自己的名聲還這麼大。

    所以曹操晚年,在安排後事時交代了,不樹不封,更不陪葬金銀玉器,更是設疑冢72處,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盜墓。

    畢竟自己對這裡邊的事情門清,必須要薄葬。

    還有一點也是至關重要,曹操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是在馬上度過的一生。常年的征戰,糧草輜重是很重要的東西,所以曹操生前也是非常的節儉。更不想死後浪費自己軍中的實力。

    (曹操劇照)

    所以,曹操提倡薄葬,一是為了防盜,二是為了節省軍隊資源。

  • 7 # 史海泛舟擺渡人

    曹操提倡薄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防止盜墓。曹操本身就是一個“盜墓專家”,他盜掘的陵墓數不勝數,在很多史料中都有曹操盜墓的記載。在曹操剛剛起兵的時候,經常會為了籌集軍費而困擾,東漢末年天下一片打亂,百姓紛紛流離失所,曹操根本不可能透過搶劫“活人”來獲得軍費。後來曹操靈機一動,漢朝的人都習慣厚葬,即使是一些小官小吏,墓穴裡面的陪葬品也數以千計,於是曹操便開始讓人按照史書的記載,挖掘漢朝王公貴族的墓葬。

    因為漢朝的墓穴裡面金銀財寶眾多,曹操很快就解決了軍費的問題。在嚐到甜頭之後,曹操便一發不可收拾,甚至連漢朝皇室的墓穴都不肯放過。曹操盜掘的墓葬中,最著名的就是梁孝王墓。梁孝王是漢景帝的兄弟,一生勇猛善戰,他為自己修建了一個像迷宮一樣的墓穴,埋下了無數金銀珠寶,卻沒想到這些金銀珠寶都成為了曹操的“軍費”。史書記載,曹操盜掘了梁孝王的墓穴,將梁孝王的棺木砸毀,運走金銀財寶數萬斤,漢獻帝聽說之後,悲痛的流下了眼淚。

    “操別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

    為了方便自己盜墓,曹操還專門訓練了一批專門盜墓的人,設立了“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專門從事盜墓工作。作為盜墓賊的祖師爺,曹操對於盜墓的破壞力非常瞭解。在不斷盜墓的過程中,曹操也認清楚了厚葬的壞處。漢朝人厚葬是為了自己在死後仍然能夠享受到富翁的生活,而這些被曹操盜墓的人,大多都屍骨無存,金銀財寶也都進了曹操的口袋。

    曹操盜墓的時候正值盛年,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後事,等到曹操老年後,回想起來自己盜墓的情景,不禁出了一身冷汗。為了保證自己的墓穴安全,曹操留下了薄葬的遺命。根據史書的記載,曹操的陵墓非常的簡單,陪葬品沒有貴重的東西。陵墓的上面沒有栽種樹木,也沒有設立廟宇,這樣就能最大程度的保證陵墓的隱蔽性。

    在魏國滅亡後,曹操陵墓的位置逐漸的被人們遺忘,歷代大規模盜墓的時候,都沒有找到曹操的墓穴。其實歷代盜墓賊也不會刻意去尋找曹操的墓穴,畢竟史書已經記載曹操的墓穴裡面沒有值錢的東西,盜墓賊肯定不會專門去尋找曹操的墓穴。反觀那些厚葬的墓穴,一個個都被盜墓賊盜掘,漢朝的墓葬十室九空,唐朝皇帝墓葬只有乾陵沒有被盜掘。這樣看來,作為盜墓賊的祖師爺,曹操的確為自己的後事考慮的十分周全。

  • 8 # 少顏翁

    薄葬思想源於墨家

    中國諸子百家中對於葬禮存在兩種不同的聲音,墨家提倡簡葬,儒家提倡厚葬。墨家結合當時的情況提倡人死之後應該薄葬,因為當時處於戰亂,各國都忙著爭霸、攻伐、搶奪土地!百姓早以不堪重負、各種苛捐雜稅,民不聊生、戰爭不僅帶來了人口銳減,還造成土地流失,普通百姓就連最基本的溫飽都成問題,那還有錢厚葬親人。多數人死後無棺而葬!更別說厚葬了,

    儒家的厚葬觀

    儒家認為親人離世應該體面,在世的子孫應當厚葬至親以表後世之孝。反對薄葬之風,認為那是極其不孝的表現。一時間借錢葬人的風氣勝行!當時的墨家非常反對儒家厚葬的觀點,墨家認為,親人離世!本是一件很悲痛的事情,埋葬親人是人之常情。可不能因此忽視了活人的以後生存問題!生活本來就已經食不果腹了,在因此借錢厚葬!無疑是雪上加霜,墨家的核心思想著重考慮活人的生存問題!人活著是一切的本源。

    智止盜、以為薄!

    曹操薄葬自己的真實想法我們已經無從得知!畢竟我們不是他本人,或許我們能從他的思想上,他的行為上窺探一點蛛絲馬跡。記得!我們在品讀曹操詩詞的常常能夠朗朗上口的讀出一種區別於常人的胸懷與極其特立的思想!

    曹操稱霸北方後一定豎敵、政敵無數、統一北方的戰爭早以掏空了曹操的財政!在那個捉襟見肘時期,曹操常年以盜陵墓得其財源、充其軍資!壞事幹多,最怕死後的自己會落得此下場。

    我們都知道曹操在對自己葬禮的問題有過特別的交代,史記中記載,曹操遺言!他說!孤卒時薄葬之,設七十二疑冢,出葬時準備幾路送葬的隊伍分別從四個城門出城。出城後向不同的方向前行,或許曹操早就想到總有一天,自己的陵墓會像自己開啟別人的陵一樣難逃惡運。於是乎,只能讓盜墓者有多大的希望就有多大的失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種植青毛豆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