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老師談健康
-
2 # 萬博士對話家長
兒童遺尿症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目前所知的相關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遺傳因素,若父母一方患此症,出生的嬰兒有50%的機會患病,如果父母雙方都患過此症,孩子的患病機率可增加到75%。
其次是神經系統發育的不完善。嬰幼兒身體生長迅速,而神經系統的發育成熟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一方面孩子睡眠深沉,當膀胱中有尿時,尿意在睡眠中不能及時傳達給大腦;另一方面大腦也不能及時發出“醒來”的命令,這些孩子夜間遺尿前常常做夢找廁所,最終就“床”解決。
此外,人腦中分泌一種能使尿變濃的激素,叫利尿激素,一部分孩子由於抗利尿激素分泌相對不足,導致尿濃縮功能受影響,兒童夜間尿多,再加上不能及時醒來去廁所而尿床。
遺尿俗稱“尿床”,凡3歲以上兒童,夜寐時不自覺地排尿於床,即謂遺尿。本症雖無嚴重後果,但長期遺尿,影響兒童身心健康。必須採取措施,積極進行防治。
遺尿證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但以原發性佔絕大多數。原發性遺尿:無器質性病變。繼發性遺尿:多有全身性疾病或泌尿系統疾病所致。常見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智力低下、神經精神創傷,泌尿系疾病如膀胱炎、尿道炎、蟯蟲刺激等。
病因病機
遺尿的發病機制雖主要在膀胱失於約束,然與肺、脾、腎功能失調,以及三焦氣化失司都有關係。其主要病因為腎氣不固、脾肺氣虛、肝經溼熱。腎氣不固是遺尿的主要病因,多由先天稟賦不足引起,如早產、雙胎、胎怯等,使元氣失充,腎陽不足,下元虛冷,不能溫養膀胱,膀胱氣化功能失調,閉藏失職,不能制約尿液,而為遺尿。脾肺氣虛素體虛弱,屢患咳喘瀉利,或大病之後,脾肺俱虛。脾虛運化失職,不能轉輸精微,肺虛治節不行,通調水道失職,三焦氣化失司,則膀胱失約,津液不藏,而成遺尿。若脾虛失養,心氣不足,或痰濁內蘊,困蒙心神,亦可使小兒夜間困寐不醒而遺尿。肝經溼熱平素性情急躁,所欲不遂,肝經鬱熱,或肥胖痰溼之體,肝經溼熱蘊結,疏洩失常,且肝之經絡環陰器,肝失疏洩,影響三焦水道的正常通利,溼熱迫注膀胱而致遺尿。
診斷與鑑別診斷
1.診斷
(1)發病年齡多在3週歲以上。
(2)寐中小便自遺,醒後方覺。(發生無意識排尿行為)
(3)睡眠較深,不易喚醒,每週≥2次。
(4)尿常規及尿培養無異常。
(5)部分病兒可查出陰性脊柱裂。
2.鑑別診斷
熱淋:熱淋也可引起尿床,但本病多見尿頻、尿急、尿痛等,尿常規有白細胞,尿培養有細菌生長。
辨證施治
1.下元虛虧證
證候:睡中遺尿,甚者一夜數次,尿清長而頻多,熟睡不易喚醒,神疲乏力,腰腿痠軟,記憶力減退或智力較差,舌淡苔少,脈細。
基本治法:補腎益氣,固攝下元。
方藥運用:金匱腎氣丸加減。方中以附子、肉桂溫熱益其火,以熟地、山萸之濡潤壯其水;火欲實,則丹皮、澤瀉之酸鹹者,可以收而瀉之;水欲實,則茯苓、山藥之甘淡者,可以制而滲之。水火既濟,則開闔治矣。
2.肺脾氣虛證
證候:病後體虛,睡中遺尿,尿頻而量少,面白少華,神疲乏力,食慾不振,大便時溏,自汗盜汗,舌質淡胖,舌苔薄白,脈細軟無力。
基本治法:健脾益氣,昇陽固澀。
方藥運用:補中益氣湯合縮泉丸。方中黃芪補益中氣,昇陽固表為主藥,人參大補元氣,甘草調和脾胃,白朮燥溼健脾,陳皮行氣醒脾,當歸養血調營,升麻與柴胡升舉清陽。困睡不醒,加石菖蒲10g,遠志10g;大便溏薄,加煨葛根10g,炮姜炭10g;盜汗自汗,加龍骨(先煎)30g,浮小麥30g。
3.肝經溼熱證
證候:睡中遺尿,小便黃臭,面赤唇紅,性情急躁,夢語磨牙,舌苔薄黃,脈滑。
基本治法:清肝瀉熱,化溼止遺。
方藥運用:龍膽瀉肝東加減。方中龍膽草清瀉肝膽之火,為本方主藥,黃芩、山梔清熱瀉火,柴胡、當歸、生地疏肝清熱、養血活血,木通、車前子、澤瀉清化溼熱,甘草調和諸藥。小便黃臭,加知母10g,黃柏10g;夜臥不寧,加龍齒(先煎)15g,鉤藤(後下)10g;呼之不醒,加石菖蒲10g,鬱金10g。
其他治療
1.五倍子、何首烏各3g,研末。用醋調敷於臍部,外用油紙、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晚1次,連用3~5次。用於遺尿虛證。
2.連須蔥白3根,生硫黃末3g。先將蔥白搗爛,入硫黃末搗勻為膏,睡前置藥膏於臍部,外用油紙、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晚1次,晨起除去,7天為1療程。用於遺尿虛證。
3.針刺夜尿點(在小指掌面第2指關節橫紋中點處),每次留針15~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7次為1療程。
4.耳針主穴:遺尿點(在腎點與內分泌點之間,食道點下方)。配穴:腎點、皮質下。每次留針3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
5.取穴關元、氣海、百會、足三里、三陰交。以1.5~2.0mW的氦-氖鐳射照射。每穴照1~2分鐘,1日或隔日1次,6~10次為1個療程,連用2~3個療程。用於腎氣不固與脾肺氣虛證遺尿。
轉歸及預後
大多數原發性病變,經過適當治療調養,一般可以得到治癒,預後是良好的。
預防與調護
1.自幼兒開始培養按時和睡前排尿的良好習慣。
2.積極預防和治療能夠引起遺尿的疾病。
3.對於遺尿患兒要耐心教育引導,切忌打罵、責罰,鼓勵患兒消除怕羞和緊張情緒,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4.每日晚飯後注意控制飲水量。
5.在夜間經常發生遺尿的時間前,及時喚醒排尿,堅持訓練1~2周。
臨證經驗
遺尿俗稱“尿床”,多見於3歲以上兒童,成人很少發生尿床,宜排除癲癇、隱形脊柱裂等疾病。
病有寒熱,證有虛實,但總屬肺、脾、腎三經之氣不固。治療以溫補下元,固攝膀胱為主。虛證以溫腎固澀,健脾補肺為主;實證以瀉肝清熱利溼為主,配合針灸、鐳射、外治等法治療。
腎氣不固者,治宜益氣補腎。其中腎陽虛用金匱腎氣丸加補骨脂、鹿角膠;腎陰虛用五子衍宗丸加炒棗仁、金櫻子、烏賊骨、煅龍骨等。
脾肺氣虛者,用補中益氣湯,健脾益氣。肝有伏熱者,宜清肝腎之熱,溼熱用龍膽瀉肝湯,陰虛用知柏地黃湯。
按遺尿一症,古人多從虛寒論治,固屬經驗之談;然王道無近功,需常服久治,方能根治。臨床每有虛中夾熱者,若一味補腎固澀,多致僨事。筆者喜用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NFDA9]]泉丸(益智仁、白芍、白朮、茯苓、白蘞、山梔)溫清並進而收良效。
又家長對患兒既不能責備、打罵,亦不能不聞不問,任其自然;應消除任何不良的精神因素,幫助和鼓勵患兒樹立克服惡習的信心;白天勿過度玩耍,使夜寐不致過沉,有尿意時易於醒來。湯藥應在白天服完;夜餐不進流質飲食,臨睡前先令患兒排空小便,以減少夜尿次數;家長應掌握患兒的遺尿時間,提前喚醒患兒排尿,切勿在酣睡狀態下強令患兒排尿,以利養成良好的排尿習慣;遺尿常發生於仰面平臥時。睡眠姿勢應右側臥位,也可用毛巾圍繞軀幹,於腰背部扎個大結,當患兒寐中仰臥時,即可因感覺不適而轉為側臥,以免發生遺尿。以上諸點,需認真配合,有利於遺尿的痊癒。
驗案舉例
丁某,10歲。1978年10月4日初診。患兒發育正常。在2歲後出現尿床,逐漸增多,不論寒暑,每夜必遺,甚者一夜達二三次之多,小便量奇多,色清,形體較胖,智力較好,面色[[!NFDA1]]白。經中西醫治療無效。認證為下焦虛寒,命火不足。服金匱腎氣丸、縮泉丸各5g,日2次,補腎益火,約束膀胱水源,並囑用豬膀胱1只,加糯米適量,煮服,每週1次。共服3月痊癒。
現代研究進展
1.從溼熱論治遺尿
溼熱為陽邪,溼熱相合,如油入面,溼不去而熱不退,反之亦然,溼熱纏綿膠結,病程較長。小兒遺尿溼熱證可表現為睡中小便自遺,喚之難醒,神志朦朧,尿黃味臭,量多,時伴眠中夢語,學齡兒童還可見注意力不集中,活潑度減少,舌紅,苔白膩或黃膩。因諸多因素導致溼熱下迫膀胱,膀胱失約則睡中小便自遺,尿黃味臭,量多;溼熱上擾清竅,則喚之難醒,神志朦朧,白天注意力不集中,活潑度減少,精神不振。舌紅,苔黃膩或白膩是溼熱內盛之象。由於小兒有“口不能言”或“即使能言,也言不足信”的特點,故舌象是診斷溼熱證特異性的指標,臨證但見舌苔黃膩,即按溼熱論治。舌紅主熱,苔膩主溼,舌紅苔膩是判斷溼熱之邪存在的重要依據,膩苔厚薄程度可反應溼邪多少,舌苔顏色與溼、熱邪比例有關,一般溼重於熱多見白苔,溼熱並重可見黃白相間,熱重於溼多見黃苔,熱更甚可見黑苔。另外,舌象也是判斷疾病轉歸的依據,如膩苔減退,苔色由黃轉白,遺尿次數、尿量減少,為溼熱漸去,方藥對證,可守方加減;膩苔退盡,諸症悉除,為疾病向愈。
溼熱為患,纏綿難解,治療應清熱利溼兼施,否則,但清熱而溼不去,但祛溼而熱不退。臨床上常選用黃芩滑石東加減治療小兒遺尿溼熱證。黃芩滑石湯是清代醫家吳鞠通《溫病條辨》用於溼溫邪在中焦,溼熱並重之證。按原文所說:“脈緩身痛,舌淡黃而滑,渴不多飲,或竟不渴,汗出熱解,繼而復熱,內不能運水谷之溼,外復感時令之溼,發表攻裡,兩不可施,誤認傷寒,必轉壞證,徒清熱則溼不退,徒祛溼則熱愈熾,黃芩滑石湯主之。”黃芩滑石湯由七味藥組成:黃芩三錢,滑石三錢,茯苓皮三錢,大腹皮二錢,白蔻仁一錢,通草一錢豬苓三錢。立方依據在於雖然身痛而脈緩,為溼邪困脾而非中風,舌滑而不渴飲為溼溫內蘊,汗出熱解,繼而復熱,為溼熱相蒸汗出,溼為陰邪,不因汗出而退。中陽本虛,內不能運化水谷之溼,外復受時令之溼,發表攻裡均不恰當,如發表陽傷而成痙,若攻裡而成洞洩。故清熱利溼並舉,方中黃芩、滑石、茯苓皮清溼中之熱,白蔻仁、豬苓宣溼中之氣,加通草、大腹皮宣氣利小便,小便利而熱自清。小兒尿黃味臭,常以土茯苓易茯苓皮;喚之睡意朦朧難醒者,加石菖蒲、鬱金;夢語或尖叫者加鉤藤、蟬蛻;小便量少加黃柏、萆薢等。
黃某,6歲,因夜間遺尿1年就診。其母述小兒尿床,每夜1~2次,尿味臭,色黃量多。喚之難醒,神志朦朧,眠中夢語,納食尚調,大便幹,日一行,舌紅,苔黃膩,脈滑。診斷為遺尿(溼熱證),採用清熱利溼法,方藥:黃芩10g,滑石12g,豬苓10g,土茯苓12g,大腹皮10g,通草6g,白蔻仁6g,石菖蒲6g,鬱金10g,蟬蛻6g,瓜蔞仁10g。5劑,日1劑,並囑咐家長忌給小兒生冷油膩食品。二診:小兒夜間能自己醒來解1次小便,未尿床。守方加減,再進5劑。2個月後其母來電話告知小兒未再遺尿。
2.益氣固脬湯配合推拿治療遺尿症
採用益氣固脬湯治療。基礎方:黃芪15g,黨參10g,當歸、白朮、五味子、桑螵蛸各6g,麻黃、陳皮、升麻、柴胡各5g,甘草3g(以上藥量適用於5歲兒童,其他年齡段酌情加減),每日1劑,加水200ml,取濃汁約80ml,分次服,療程2~4周。
推拿治療取外勞宮、二人上馬,清補脾腎,運水入土,用補法。每次40分鐘,療程2~4周療效標準。
治療結果顯效48例,有效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5%。
張某,10歲,初診時間2004年12月。其父代訴,素有哮喘,每年發作2次以上。每夜遺尿1~2次,日間尿頻,3歲以來遺尿從無間斷。平常氣短、汗多,每每大汗淋漓,納差乏力。查患兒面白少華,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辨證為肺脾氣虛而腎水不攝,上虛不能制下,以致遺尿不斷,予補益肺脾,固澀小便。處方:黃芪20g,黨參15g,當歸、白朮、陳皮、升麻、柴胡、五味子、桑螵蛸各10g,麻黃、生甘草各6g。推拿治療按上述方案進行。同時囑患兒及家長訓練膀胱正規排尿:①晚飯不食流質,少喝水。②在患兒經常遺尿的鐘點前,喚醒患兒,自動上廁所排尿。治療5天后訴遺尿次數減少,5天內遺尿2次。繼續原方案治療5天,訴患兒納增、汗少,但仍有1次遺尿。繼續原方案治療15天,已無遺尿。隨訪6個月,未復發。
臨床宜補益肺脾,固澀小便。此即“治水者必須治氣,治腎者必須治肺”之意。益氣固脬湯中黃芪、黨參、白朮補脾益氣;五味子補腎固澀;當歸養血滋陰;升麻、柴胡升舉脾胃清陽之氣;陳皮行氣健脾;桑螵蛸補腎助陽,固精縮尿;加麻黃溫化膀胱,甘草調和諸藥,共奏益氣固脬之效。配合推拿療法,選取補元氣的穴位二人上馬、清補脾腎,甚至用熱穴外勞宮以補元氣、強體力,再加以專治遺尿之穴運水入土,療效顯著。
3.溫腎縮泉湯治療遺尿
溫腎縮泉組服用溫腎縮泉湯:黃芪15g,五味子10g,覆盆子10g,益智仁10g,烏藥8g,菟絲子10g,肉桂8g,桑螵蛸10g,麻黃5g。多夢者加茯神10g,遠志8g;不易喚醒者加石菖蒲10g,鬱金10g;手足心熱者加龜板20g,鱉甲20g。每日1劑,療程為8周。彌凝組給予彌凝片0.1g,每日1次,睡前1小時口服。聯合組口服彌凝片,同時服用溫腎縮泉湯。療程均為8周。
臨床療效比較:用藥1個月後,彌凝組和聯合組的療效比溫腎縮泉組好,但彌凝組與聯合組療效接近。用藥2個月後,3組療效比較,溫腎縮泉組、彌凝組及聯合組療效接近。
方中黃芪益氣健脾;肉桂溫補腎陽;菟絲子溫腎化氣,固澀益精;益智仁暖腎溫陽;可助肉桂溫暖下元,又有固澀縮尿之功;桑螵蛸補腎助陽,固澀縮尿;麻黃宣通氣機,散發津液,調節水道;五味子補腎養心,收斂固澀,既可起到醒腦作用,又可起到解痙作用;烏藥溫腎縮泉,有抗乙醯膽鹼的收縮效應,能解除平滑肌的痙攣,鬆弛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療的患兒易自醒。如此,諸藥合用,腎陽得溫,氣化復司,從而達到治癒遺尿症的目的。
4.肖詔瑋從肺論治遺尿驗案
楊某,6歲。2005年12月12日初診。睡中遺尿,面白神疲,納呆汗多,小便清長,大便溏薄,偶爾咳嗽有痰,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證系肺脾氣虛,腎氣不固,膀胱失約。治宜益氣健脾,溫腎固澀止遺。處方:烏藥6g,益智仁10g,桑螵蛸10g,山藥15g,金櫻子15g,芡實15g,牡蠣24g(先煎),龍骨24g(先煎),黨參10g,枸杞子10g,蜜麻黃5g。服藥6劑,夜尿次數減少,繼以健脾益腎調治1個月。隨訪1年未再復發。
按:肖老認為,腎主二陰而約束水道。張景岳雲:“小水雖利於腎,而腎上連肺,若肺氣無權,則腎水終不能攝,故治水者必須治氣,治腎者必須治肺。”且肺為魄之處,氣之主,經曰:“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而“魄之為用,能動能作,痛癢由之而覺也。”聯想遺尿患兒,多有夜間不易喚醒的特點,故肺存魄、主治節,亦是治療小兒遺尿不可忽視的一環。本例在益氣健脾、溫腎固澀的基礎上,用麻黃入肺以行治節,司藏魄之職,使治節得行,魄為所用,則遺尿可愈。現代醫學認為,小兒遺尿與大腦覺醒意識遲緩有關。藥理研究證明,麻黃有促進大腦皮層中樞的覺醒而建立排尿反射的作用。
小結
遺尿的辨證重在辨其虛實寒熱,虛寒者多責之於腎,實熱者多責之於肝。虛寒病程長,遺尿量多次頻,小便清長無味,兼有面白神疲,納少乏力,肢冷自汗,大便溏薄,舌淡苔少或舌質胖嫩,或邊有齒痕,脈沉細。實熱病程短,遺尿量少次數也少,小便黃臊味重,伴有面紅唇赤,性情急躁,切齒夜語,睡眠不寧,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脈弦滑數。但對某些器質性病變引起的遺尿應治療原發病;治療期間吩咐患者及家屬密切配合,晚上控制飲水,不要過於疲勞,定時小便,使其逐漸養成自覺起床排尿的習慣;鼓勵消除自卑、怕羞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