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耕讀醬酒公社
-
2 # 娃娃機助理員
因為大家印象裡的大唐,繁榮昌盛,而安史之亂後的唐朝,難以稱之為盛世,更是在走下坡路,逐漸衰敗,沒有吸引人眼球的爆點故事,也就平淡無奇了
-
3 # 平凡人讀史記
唐宋之間的歷史,絕非空白,而是發生了太多的事。
多到史學家們來不及記載,沉重到文學家們沒法落筆,亂到專家學者都無從說起,血腥到世人都想忘懷,醜陋到後人不願提起。
唐宋之間,皇朝更迭頻繁,從907年唐朝滅亡,到960年趙匡胤建立宋,共經歷了五代,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除此,中原之外還有大小10個政權,史稱十國。
從李隆基到趙匡胤,更是跨過了一百多年。為何感覺一下子“奔”過去了,中間似乎沒有留下什麼,歷史一下子出現了記載的斷代?
1、中國曆代史學家都推崇大一統,分裂時期的記載都少有詳述。
因為這一百多年基本都是戰亂和政權交替,先後出現了10幾個政權,50多位皇帝,有的皇帝在位時間短短數年。
分裂時期的歷史人物、事件,一般少有人知,對於大割據時代,當代人大都只熟悉三國,對於五代十國瞭解甚少。
因為這是一段戰亂人禍不斷的血腥史,無數的歷史小丑,出演著一場又一場劇情重複的醜劇,人性的醜惡至此暴露無遺。
一直以來,歷史教科書對此都是一代而過,至今都沒有完整的書籍和影視作品,給人有一種“斷片兒”的感覺。
我更願意相信,噩夢醒來,誰也不想再去回憶,因為後世再沒有人願意去痛定思痛。
2、五代十國,崇尚武力,輕視文人,禮崩樂壞,很多史實少有記載。
五代的皇帝基本都是靠造反起家,他們幾乎沒有什麼文化,不相信儒家禮教,不受任何封建倫理的束縛,一切唯有以武力說話。
在這樣一個亂世下,皇權更迭頻繁,奸佞小人,為將為相為君王;倫理喪失殆盡,盜賊流寇,治國治軍治天下。
各國皇帝,不可能像以往那樣設立完整健全的史官機構,五代的很多史實,都是北宋人薛居正和歐陽修編纂的。
3、戰火不斷,政權更迭迅速而頻繁,不是沒有人記載歷史,而是見證這段歷史的人都死得太快了,已經沒有人也沒有辦法成體系地記載。
這是一段最混亂的歷史,臣子弒君奪位,父子相殘,兄弟鬩牆,部屬背叛,將相猜忌,各種爭鬥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驚悚恐懼,令人髮指。
想象一下當年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慘象——野宿徒銷戰士魂,河津半是冤人血,你會暗自慶幸自己沒有生在那個年代。
最後,用一副對聯來總結五代十國,為這段空白留一點追憶。
上聯:豎子奸佞,治國治軍治天下,人倫綱常顛覆無存
下聯:盜賊流寇,為將為相為君王,仁義道德淪喪殆盡
-
4 # 心向青山
假如我們不以朝代來作為歷史分期的依據,那麼魏晉之後、趙宋之前的歷史可以如此劃分:
1,北魏――安史之亂
2,安史之亂――宋朝
宋朝的帝制傳承源自北魏,北魏~北周~隋唐~梁唐晉漢周~趙宋,這是中國帝制時代的第二階段,也可以稱之為華夏第二帝國。
安史亂前,是華夏第二帝國的形成、發展和鼎盛時期。北朝奠定了隋唐的制度基礎,鮮卑人的融入華夏形成了新的華夏族。
之後隋唐的大一統透過滅東突厥、西突厥、薛延陀、高句麗等建立六大都護府,使帝國走向巔峰。
但盛極必衰,安史之亂擊碎了大唐盛世,從此藩鎮和宦官成為大唐的兩大毒瘤。
安史亂後,中央政府無力掌控天下,中原內亂,四夷自立宋朝為何會以文抑武?為何會面對遼、西夏的威脅而無力改變?這一切都能從安史亂後的大唐找到答案。
所以,安史亂後的大唐和五代本是一脈相承的。
北朝為隋唐的天下一統奠基,安史亂後的大唐則是五代亂世、宋遼金對立的源頭。
魏晉之後的南北朝是中國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以隋朝滅南陳統一天下結束;
安史亂後則是中國第二次民族大融合,以元朝滅南宋統一天下結束。
瞭解了這些以後我們便會明白,對於普通人來說,為何安史亂後的歷史會如此模糊,無它,亂世而已。
因此,從北魏到隋朝,我們的感覺是魏孝文帝改革之後一下子就到了楊堅統一天下
從安史之亂後,似乎歷史直接就到了趙匡胤統一中原。
中國歷史上的亂世除了三國時期由於《三國演義》的存在而被人熟知外,即使春秋戰國也很少有人能真正理清楚。
我們記住的往往都是帝國的上升期和鼎盛期,而衰落期則常常一筆帶過。
漢武帝之後的漢朝如此;唐玄宗之後的唐朝亦如此。
但,漢武帝之後有昭宣中興;
唐玄宗之後有元和中興,在大唐近三百年曆史上,唐憲宗與唐太宗、唐玄宗並稱“三宗”。
唐憲宗勵精圖治,平定藩鎮割據,重用賢臣名將,中興大唐,但最終在820年被宦官陳弘志和王守澄所殺。
此後,大唐再無復興之望。
唐朝後期,宦官之患其實甚於藩鎮,宋朝的以文抑武是對唐末五代的矯枉過正。
-
5 # 江湖小曉生
唐玄宗李隆基在公元762年去世,到公元907年李唐王朝滅亡,這中間還間隔了145年的時間。再到趙匡胤於公元960年建立北宋王朝,又間隔了53年。所以從唐玄宗李隆基去世,一直到趙匡胤建立北宋,中間間隔了198年時間。怎麼可能沒有故事發生呢?
唐玄宗晚年的安史之亂是唐朝的分界點。唐朝給人的印象只有前半段,一直到唐玄宗晚年之前,唐朝都是蒸蒸日上的盛世太平。可是唐玄宗歲數大了以後,寵幸楊貴妃,又任用楊國忠為宰相。對安祿山不管不問,結果安祿山發展壯大,發生了安史之亂。
安祿山的大軍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是唐朝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有出現過任何一個足以和盛唐想媲美的時代。
那個時候全國都處於節度使的管轄之中,唐王朝的朝廷包括皇帝,對那些有實權的節度使都沒有節制的權力。這就導致了後來天下紛爭的時候,唐王朝壓根就不具備任何競爭力。
所以我們對晚唐這145年的歷史,並不是很瞭解,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晚唐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國家,有點類似春秋時期的感覺。北方各地節度使在當地都有皇帝的權力,可以招兵買馬,可以收稅不用上交。
這一切都是安史之亂所引起的後果,可以說是唐玄宗一手,將李唐王朝皇帝們的權力給剝奪了,他是李唐王朝實實在在的罪人。
朱溫滅唐以後,全國進入轟轟烈烈的五代十國時期。在安史之亂被平定以後,唐王朝雖然有一支常備軍,但是各地的節度使手裡也有不少兵馬。仗著手裡有兵馬,這些節度使儼然不將李唐皇帝放在眼裡。
他們在自己的封地上收稅徵兵,絲毫不懼怕李唐皇帝的責備。而這個時候李唐王朝在145年的時間裡,經歷了14個皇帝后,終於還是被滅了。
滅了李唐王朝的朱溫,就是宣武軍節度使,他將唐昭宗逼到了洛陽,隨後殺害。之後改立唐哀宗為帝,實行禪讓篡位。從而滅了李唐王朝。
朱溫原先是黃巢的手下,黃巢將李唐王朝的最後一點實力都給消耗乾淨了。結果朱溫背叛了黃巢,投靠了唐王朝。黃巢被滅了以後,朱溫成為了唐朝的節度使。
他發現當時的李唐王朝表面上是一個整體,其實大家都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所以這個時候朱溫也加入到了爭奪地盤的行列之中。久而久之,朱溫成為了中原最大的節度使。
所以說節度使太多,導致這方面的歷史壓根就很難記載下來。大家都把自己當成正統,這國家哪裡還管得過來呢?
朱溫滅唐後,天下出現了五代十國的局面。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建立了後梁,從此全國便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五代指的是取代唐王朝後,建立在中原地區的五個相對正統的王朝。分別是朱溫建立的後梁、李存勖建立的後唐、石敬瑭建立的後晉、劉知遠建立的後漢、郭威建立的後周。
後周便是北宋的前身,經歷了三個皇帝,第一個就是太祖郭威,第二個就是被大家吹上天的周世宗柴榮,第三個則是他的小兒子柴宗訓。柴宗訓歲數小,剛登基沒多久就被趙匡胤拉下馬了。所以趙家的後人趙構非常擔心岳飛,就是怕岳飛學習趙匡胤的優良傳統。
除了這五代以外,在南方地區,還出現了一系列小政權,比如說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等等十幾個小政權,被後世統稱為十國。
一直到了北宋在公元960年建國,這些小國家都還零零散散存在一些,所以這段歷史雖然經歷了53年,可是壓根就是一片混亂,跟現在的歐洲有的一比。所以我們不是很瞭解這當中的歷史,是情有可原的,畢竟很多專家對這段歷史,都存在各種分歧。
因為後周是北宋的前身,所以後周的歷史大家還是比較熟悉的。後周是北宋的前身,建立後周的太祖郭威,原本是後漢政權劉知遠手下的大臣,深得劉知遠的信任。在劉知遠去世前,仿造劉備永安託孤的形勢,希望郭威能夠輔佐他兒子坐穩皇位,如果他兒子不成器,那郭威就可以取而代之。結果郭威果然不客氣地取而代之了。
不過郭威命裡無子,只好將大位傳給了自己的養子柴榮。柴榮上臺以後,大有一統天下的信心,為此他制定了三個十年計劃。十年修生養息,十年奪取天下,十年安享太平。
結果柴榮本人上臺6年就掛了,壓根就沒辦法實施這些事情,他臨死前也仿造劉備託孤給趙匡胤,結果趙匡胤也毫不猶豫地造反成功。所以為什麼諸葛亮被歷朝歷代都奉為天神一樣的人呢?不是他打仗多厲害,是他品格確實高尚,託孤像他這樣的人,千古無二。
趙匡胤建立宋朝以後,逐漸消滅了十國當中的諸多國家,基本上形成了天下一統的局面,也算是完成了柴榮的遺願了。
-
6 # 叨客木魚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階段來說。第一階段,就是從“安史之亂”開始到唐朝滅亡這150多年間。安史之亂後,盛唐急轉直下,由盛轉衰,皇權逐漸旁落,各藩鎮節度使擁兵自重,宦官專權也逐步加強,形成一個統治力弱的朝廷和一盤散沙的藩鎮的特殊局面。在中央,皇帝多年幼或昏庸無能,皇權旁落,逐漸為宦官把持,文武百官不得不聽命宦官,到後期的宦官專權甚至連皇帝的廢立、後宮的選配都掌握在宦官手中,更有甚者還出現處死皇帝的現象,中央朝廷的混亂狀況可想而知。在地方,形成多個藩鎮割據勢力,各藩鎮擁兵自重,實際上形成了各自的獨立王國,中央無法節制藩鎮,國家政令得不到強有力執行,中央政府名存實亡。第二階段,即從公元907年朱溫代唐稱帝至公元960年陳橋兵變趙匡胤建立宋朝,在這短暫的50多年政權分裂時期,出現了“五代十國”的特殊局面。各政權繁多,且更迭頻繁,無法形成較強大的統一王朝,直至趙匡胤建立宋朝,迅速統一中原和南方政權,安史之亂以來的分裂混亂局面才算大體上終止了,統一的中央集權重新得到鞏固和加強。
綜上所述,安史之亂後,至宋朝建立期間,唐王朝中央政府沒有大作為,沒有扭轉唐朝的迅速衰落,更沒有明君力挽狂瀾使國家富強,乃至後來出現了四分五裂的局面,沒有形成較為統一的強大的中央集權。導致這段歷史並無太多值得關注的方面,因此史學上並未對其贅述太多,與之前的耀眼的盛唐和後來者璀璨的大宋相比,顯得非常暗淡,給人錯覺忽略了這段歷史。
-
7 # 玄坤文史
從李隆基死到趙匡胤出生中間隔了165年,這個問題就像很多人都覺得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大唐就滅亡了一樣,事實上安史之亂結束到大唐滅亡都還有145年。主要原因是唐朝自安史之亂爆發之後, 就開始陷入一個混亂的狀態。雖然也在唐憲宗,唐宣宗的治理之下,出現中興的氣象,但是好景不長,先有閹黨禍亂朝政,後有民間民變四起,加上藩鎮割據,因此除了亂,好像就沒有什麼特別重大的事件發生。
唐玄宗李隆基
和其他大一統的王朝一樣,唐朝從朱溫篡政之後,到趙匡胤陳橋兵變,中間經過了五十多年政權割據的時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時期也出了一些梟雄,李嗣源,李克用,李存勖,石敬瑭等,但是和東漢末年群雄並立又不太一樣,因為就沒有出現一支可以長久稱霸一方的政權,頂多也就是藩鎮割據一時。而這些政權,戲子皇帝,兒子弒夫,謀權篡位層出不窮,北方的契丹人時不時南下騷擾,由於這種種亂象,對這段歷史的記載也十分有限,所以遠遠不像三國時期這麼出名。
唐末節度使李克用
也就讓很多人無意識的忽略了從唐玄宗之後,一百多年的混亂歷史時期,雖然史書對歷史事件的記載要求客觀,但是史官執筆,未必無情,唐朝時中國古代最為鼎盛的歷史時期,甚至在今天都還是中國的一個文化符號。然而安史之亂之後,李唐王朝日落西山,皇權的衰退,也讓以節度使為主的藩鎮勢力崛起,宦官擅權專政,在這樣內憂外患的背景下,唐朝在西域的影響也逐漸的減弱。
唐末藩鎮割據
公元907年,梁王朱溫逼迫唐哀帝禪讓,建立了後梁,大唐就此滅亡。這之後朱溫並沒有建立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他在幾年之後就被自己的兒子殺了,後梁沒幾年就滅亡了,而這些藩鎮勢力在中原又建立了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朝代,與此同時在中原之外,又並存著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地方割據政權,這樣的亂世持續了53年,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宋朝建立,亂世也就此結束。
後梁皇帝朱溫
唐朝晚期的歷史基本上還是有跡可循,但是著名的歷史事件卻寥寥無幾,而在禮樂崩壞的亂世時期,短短几年就朝代更替,很多能流傳下來的歷史記載,並不全面。除此之外,相較於分裂的亂世,大一統的盛世更容易被人們所注意,從文化,政治,經濟的發展上,有很多可以供人們研究的東西,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安史之亂後,亂象已現的時期,就很容易被人們忽略,而趙匡胤再次開啟了大一統王朝,自然再次聚焦起人們的目光了。
趙匡胤
-
8 # 小匡說文化
因為歷史課本里講的少
我是認真的!
我們大多數人的歷史教育,就侷限於課本和電視劇。如果課本沒寫,電視劇沒演,我大多數人壓根就不瞭解過去的事情。少數人可能看歷史類書籍,但是絕大多數人對歷史的認識就是歷史課本,以及電視劇,電影。
這是人教版的初中歷史,可以看到,盛唐講了之後,就是安史之亂,而這個時候的皇帝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經過晚唐一百多年的軍閥割據,和五代十國的混亂,之後緊接著的就是宋太祖中央集權了。課本里面對五代十國就是簡單的提了一下,再加上它不是考試重點,大家不瞭解就很正常了。
回覆列表
因為從安史之亂(玄宗天寶五年,公元755年)到宋朝建立(960年)這兩百零五年的歷史,看起來時間不短,發生的事兒也不少,串來串去的人物也不少,但根本上都是圍繞一個事兒,那就是解決從李隆基時期開始的,地方藩鎮割據的事情,安史之亂是藩鎮割據、郭子儀等平安史之亂也是左拼右湊的藩鎮割據軍和借的一些外族兵,黃巢起義也是因為藩鎮割據,大家各自為政不用心平亂,黃巢起義以後反而還加重了藩鎮割據,玄宗以後唐朝得歷任皇帝從上臺到翹辮子,翻來覆去還是解決這個藩鎮割據,就沒有哪個皇帝跳出過這個圈圈。公元905年,朱溫建立後梁,五代十國開始,但五代十國實際上也是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沒有哪個朝代哪個國家完成過一統,而且五代十國每個國家的國運都非常短,短到整個五代十國合計一塊兒才55年的時間,你想每個朝代得多短啊。藩鎮割據,到後周郭威、柴榮手上開始解決,到趙匡胤時期徹底解決。整個205年的時間就講一個事兒,而中國的歷史又那麼長,精彩的事兒又那麼多,在一般的歷史教科書或者歷史讀物上,自然就不用費太多筆墨去翻來覆去闡述細節了。對於一般歷史讀者來說,就感覺一不注意,就從李隆基跳到趙匡胤了。就像看電視劇的時候,跳集了一樣,但重點是跳集之後對劇情的理解毫無影響。
最近正在看一部叫《長安十二辰》的電視劇,講的就是盛唐轉衰那會兒的事兒,時間節點的擷取,很有點黃仁宇《萬曆十五年》的意思,配幾張圖,大家隨意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