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杜叔
-
2 # 鄂妹丹丹
第一:養蠶我們必須把蠶室溫度調理好。溼度也是一樣的,要調理好。
1.調理溫度。在小蠶剛出來的時候,我們應該將室內的溫度調為27度左右。逐漸長為大蠶之後,溫度可以調在25℃左右,如果氣溫較高的話。我們可以將蠶室的地面或者空中進行灑水或者是開啟電風扇空調等方法來降溫。還要進行通風開啟門窗。這樣就可以減輕高溫帶來的危害。如果溫度較低,可以透過煤爐柴火等人工加溫的方法來解決。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採用移動空調調節溫差效果最好。
2.調理溼度。適合小蠶生長髮育的最佳是85%至90%。,而是和大蠶的溼度是65%至70%。如果遇上溼度過低的時候,該如何調節?我們應該採用增溼法,我們可以在蠶的桑葉上灑水。也可以在蠶室內空中和地面進行噴水,可以增加溼度的需要。如果遇上多雨的季節溼度度偏高,我們最好採用除溼劑以及移動空調來調節溼度。在多雨潮溼的季節,空氣的溼度百分之百在喂蠶的時候,只要是喂的桑葉是乾的,100㎡的蠶房有兩臺除溼量70升的除溼機或者是1.5匹的移動空調,即可將蠶房溼度控制到85%以下。如果是在下雨天採的桑葉,我們就將需要把除溼機放在儲藏室內除溼,等桑葉幹了之後就可以喂蠶了。
第二:怎樣能養好蠶。
1.蠶箱管理。蠶農一般養蠶都是採用的箱子,這樣有利於管理,也有利於蠶的生長。先從蠶的脆弱性的考慮,首先蠶箱一定要進行消毒,消毒之後我們最好用太陽再曬幾天,這樣達到的消毒效果是最好的。我們在選擇蠶箱的時候,不要選擇吸水性比較強的材質,蠶本來就比較喜歡乾燥的環境。我們在養蠶的時候蠶箱的位置,不要置於光線太亮的地方。這樣不利於蠶的生長。
2.蠶的飼養管理。在養蠶的時候,每個階段喂的桑葉也是不同的,我們要特別注意,為了保證小蠶在初期發育良好。我們一定要把桑葉選擇好,桑葉一定要是比較鮮嫩的。蠶餵養的時候是不需要水的,它的水分來源全部都是來自於桑葉,所以我們在每次餵養小蠶的時候,儘量是新鮮的桑葉並且要把葉片上的水分去幹淨。在餵養的時候一般是從早上七點到晚上十點左右,中間餵養四到五次桑葉,一定要蓋在蠶的身上,這樣可以利於蠶的進食,厚度一般在三到四層桑葉左右。
3.養蠶的環境管理。蠶對光線和溫度比較敏感,初期的幼蠶一般要避免光線的照射。在有光的情況下孵化較慢。我們要將溫度控制在25至30℃左右。在孵化的後期保持在30至33℃左右就可以了,此時對光線的把控也可以稍微松一點。但是還要儘量避免持續的明亮光線,在中後期的時候溫度控制在25℃左右就差不多了,在這個時候可以偶爾保持明亮的環境,但是還是要以昏暗為主。
4.養蠶我們需要注意什麼事項?首先來說蠶是比較脆弱的,如果發現蠶拉稀的情況,這樣就是很嚴重的問題,要及時的隔離,避免影響更多的蠶,其次就是糞便的清理,為了避免清理時蠶受到傷害。建議清理的次數不要太頻繁,一般當蠶糞積累過深再清理。我們要將桑葉剩下的杆莖一定要及時的清理乾淨,避免傷害到蠶。最後養蠶的環境也一定要保持的相對通風,避免太過於悶熱。
-
3 # 農村老懞
一、消毒工作務必到位
消毒應在小蠶飼養前1周進行,對蠶室、蠶具以及周邊環境進行全面徹底消毒。步驟是:掃、洗、刮、泡、刷。首先把周邊環境和蠶室打掃乾淨,垃圾要遠離蠶室進行堆肥處理。再用清潔水源沖洗蠶室地面及周邊環境,清洗蠶室蠶具,若有清洗無法去除的死蠶屍體、繭絲等,可用小刀刮除。蠶具如塑膠折蔟、蠶網、塑膠薄膜、蠶箔等可放入有效氯含量為1%的漂白粉溶液消毒池中浸泡6 小時以上,瀝乾晾曬後再放入已消毒好的庫房。蠶室和庫房可用20%的石灰漿加入有效氯為1%的漂白粉液全面粉刷。此外,蠶室和庫房內還可用福爾馬林燻煙,以提高消毒效果,燻煙後要注意開門推窗排除煙氣。消毒完成後,蠶室門口要擺消毒草墊、專用工作服和拖鞋,進入蠶室要洗手換鞋。
二、 飼育環境溫溼度要準確調控
小蠶飼育環境宜高溫多溼,1齡蠶宜27℃-28℃、乾溼差1-1.5度;2-3 齡蠶宜26℃-27℃、乾溼差1.5-2度。為了確保高溫多溼條件,小蠶期宜採用塑膠薄膜防幹育,1-2 齡蠶全防幹育(上蓋下墊),3齡蠶半防幹育(上蓋下不墊)。當蠶室溫溼度未達標時應加溫補溼,蠶室光線應晝夜分明。
三、採桑、切桑、喂桑全過程需精工細作
春季小蠶生長髮育快,對桑葉要求較高,要合理貯桑,保持桑葉新鮮。1齡蠶以嫩綠葉為宜,2齡蠶以濃綠葉為宜,3齡蠶以三眼葉為主。1、2 齡蠶用桑宜切方形葉,葉邊長為蠶體1.5-2倍。3齡蠶用桑量逐漸加大,切成三角形葉即可。各齡催眠期用桑可以稍細一些,提青用桑可切成長條形。小蠶期中,根據小蠶食慾,桑葉凋萎速度來決定給桑次數和給桑量。一般為每天給桑4次,在齡初給桑1.5層,盛食期給桑2-3層,進入催眠期逐漸減少。給桑採用一撒二勻三補的方法,注意全面適量。
四、眠起處理、擴座、提青應及時
小蠶眠期短,就眠快,蠶兒細嫩,移動距離小,食桑時間短,還具有趨光性、趨密性。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小蠶加眠網要早,給桑要精細、均勻,及時擴座勻座,保持室內明暗均勻。小蠶除沙一般1齡不除,2齡除2次(眠、起各1次),3齡除3次(眠、起、中各1次)。加眠網、擴座、除沙動作要輕柔,減少對小蠶的傷害。發現有眠蠶時即加眠網,進行除沙,喂2次葉後止桑,蠶兒基本就眠,如仍有部分蠶未就眠,應加網提青,把未眠蠶與眠蠶分批飼養。起蠶餉食應待蠶全部蛻皮,再行喂葉。
五、防止小蠶農藥中毒
蠶室、桑園要合理佈局,糧桑要分開種植,桑園在養蠶空隙應選用不同安全間隔的農藥,安排好用藥時間,採用低毒高效農藥治蟲。治過蟲的桑園大批採葉時,要先試吃再採葉,確定無害的情況下方可喂蠶,確保用葉安全。接觸過農藥的養蠶人員,要洗浴換衣後再進蠶室。
-
4 # 果都印象
蠶是變溫動物,環境溫度高低的變化直接影響蠶的發育生長,所以蠶的養殖一定要讓蠶的體溫保持在其適宜生長的範圍內。
蠶在幼蟲期正常發育的生理適宜溫度為20~30℃之間,在此溫度範圍內生長髮育比較好,生長速度隨著溫度的提高而加快。如果生長環境在15℃以下時,蠶活動會變得呆滯,生長緩慢,如果溫度達到35℃時伺育齡期反而會延長。所以20℃以下或30℃以上溫度都不適宜蠶正常生長。
養蠶大棚有保溫、增溫效果,但大棚養蠶更多的是要注意如何降低棚內溫度問題。因為在伺育期時間段內只有少數的晚間跟晚秋季節硼內溫度較低時,才需要適當提升棚內溫度和土溫。
養蠶大棚降溫主要措施有
1. 揭膜通風
氣溫較高時揭膜通風是常用也是有效的降溫辦法。最常用的方式是大棚設定通風帶或通風視窗,利用棚內外溫度不同造成的壓力差,進行通風降溫處理。通風面積根據降溫具體需求而定,如果需要降溫幅度大通風面積就大一些,反之通風面積就小一些。
晚秋蠶與春夏蠶的溫度調節期相反,春、夏、早秋蠶養殖期要加大通風量,要預防高溫危害,晚秋和中秋蠶的後期外界溫度下降時,應注意夜間保溫措施。
2. 減少大棚光照強度降低棚內溫度
採用加裝遮陽網的的方式,減少Sunny直射,降低棚內溫度。
3. 棚頂噴水或四周灌水降低溫度
-
5 # 你怎麼回視
朋友,我家裡養蠶已經有十五年了,整個縣城我家每年都屬於上等養蠶戶,這些經驗不是用幾萬文字就能講清楚的。
我們這現在剛好是養蠶的中歇期,都忙著割桑樹,下肥料,沒辦法現場用實物給你解答。
簡單的說幾點:
1,誰都知道空氣和溫度很重要,但是你要考慮投入和回報。
2,蠶這個玩意一個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損失慘重,容不得一點沙子。
3,下半年蠶繭的價格會有所下降。
-
6 # 微塵微視界一、不同的蠶期控制溫度有不同的側重點
1、春蠶:春蠶是一年中養蠶最早的時候,萬物復甦,經歷寒冬的考驗,很多病菌、蟲卵等也被消滅掉了,因此春蠶的發病率是相對偏低的,養殖戶把日常消毒落實到位,再加上良桑飽食,養蠶效益相對較好。由於春蠶的養殖週期相對較長,蠶繭的品質也是一年當中比較好的時候,但有時養春蠶時容易遇到“倒春寒”天氣,室內溫度容易低於25℃,不利於蠶的生長髮育。
春蠶控制溫度的方法:在養春蠶時,養殖戶需要重點注意低溫天氣,特別是遇到持續陰雨天時,室外的氣溫容易明顯下降,有時會在15℃以內,蠶房內的溫度也容易低於20℃。此時就需要對蠶房內進行增溫,可採取生小火或者使用取暖器,增溫的時間需要根據蠶房內溫度變化而定,當溫度達到25—28℃時,需要停止增溫。在給蠶房提高溫度的同時,也得注意蠶房內溼度變化,發現溼度偏低時,要及時進行補溼,可懸掛溼布或者適量灑水。
2、夏蠶:在養夏蠶時,經常容易遇到高溫天氣,特別是南方蠶區,有時還會遇到悶熱潮溼的天氣,蠶房內易出現返潮現象。通常情況下,蠶房內的溫度高於28℃時,蠶的生長就容易異常,持續時間長了,加上除沙不及時,蠶糞、蠶尿、殘葉等容易發酵,病菌的活躍度明顯增加,很容易誘發一些蠶病。一般養夏蠶時是蠶病出現頻率較大的時候,此階段的重點是如何給蠶房內降溫。
夏蠶控制溫度的方法:養夏蠶時,需要重點防止長時間高溫天氣,如果室外持續高溫高溼,那麼蠶房內部的溫溼度也容易異常,養殖戶需要引起重視。可以從3個方面進入入手,第1個方面是選擇合適的蠶房,蠶房的通風性要好,最好有對流窗,容易被太Sunny直射到室內的要儘量避免;第2個方面是勤通風,必要時多灑水或者使用冰塊降溫,在通風時要注意防範蠶蠅;第3個方面是控制好養殖密度,適當稀養,同時增加除沙次數。
3、中秋蠶:在養中秋蠶時,氣候條件又出現不一樣的變化,前期的氣溫容易跟夏蠶時類似,需要多觀察室內溫度是否超過了28℃,一旦室內溫度偏高,要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在大蠶期時,部分地區可能提前入秋,氣溫出現一定的下降,此時要注意觀察室內溫度是否低於22℃,一旦低於20℃時,要考慮藉助其他方式進行增溫。
中秋蠶控制溫度的方法:當發現蠶房內溫度偏高時,首先要進行開窗通風,最好是把對流窗都開啟,當然通風的時間最好是在早上6點以後,晚上19點以後要適當減少通風量。其次,可在室內放置冰塊,當然冰塊要用容器裝好,不能直接放在地上,這也是降溫的好方式。最後要控制好桑葉的餵食量,可採取少量多次,同時可噴灑一些抗生素類的蠶藥,有利於增強蠶的抵抗力。
4、晚秋蠶:在很多地方,晚秋蠶是一年中最後一季蠶,再往後由於氣溫偏低,桑葉的生長無法滿足實際需要,也就沒辦法再養蠶,只能等來年再養。在養晚秋蠶時,需要注意後期溫度是否偏低,特別是晚上時,容易出現低溫,也就是說晝夜溫差較為明顯,此時對蠶房內溫溼度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時白天要降溫,而晚上卻要增溫保暖。
晚秋蠶控制溫度的方法:一般情況下,晚秋蠶比中秋蠶晚一些,此時氣溫開始出現變化,在小蠶期可能延續中秋蠶的氣溫,白天氣溫一般在20℃以上,有時高的時候地面溫度超過30℃,因此白天要適當多通風。當氣溫開始下降時,要減少開窗次數和通風時間,晚上18點以後要關窗,在後期上蔟時,需要多留意蠶房內溫度變化,遇到氣溫明顯偏低時,需要適當進行增溫,同時要及時將蠶沙清理乾淨。
二、不同的齡期需要有不同的控溫方式1齡蠶:蠶在生長髮育過程中需要經歷1-5齡蠶期,其中1齡蠶是開端,此時蠶體個頭很小,對外界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弱,蠶的抵抗力也相對較低。此時蠶房的溫度需要適當高些,要控制在28℃左右,如果養1齡蠶時,蠶房內溫度偏低,那麼蠶的生長髮育速度就會明顯下降,進入2齡蠶期的時間也會推遲,給後期管理帶來很大的麻煩。
1齡蠶控溫方式:1齡蠶對溫度比較敏感,由於其適應性相對偏弱,養殖戶需要根據天氣變化來調整蠶房內溫度。在養春蠶和晚秋蠶時,需要注意1齡蠶期是否溫度不達標,發現氣溫偏低時,要用炭火或者取暖器等來提高溫度,用炭火時要注意一氧化碳中毒的問題。在養夏蠶和中秋蠶時,1齡蠶期要注意通風,必要時要灑水或者使用電風扇。
2齡蠶:2齡蠶的時間通常需要3天左右,在養2齡蠶時,蠶房內的溫度需要做出一定的 調整,需要把溫度控制在27℃左右,比1齡蠶低一度。此時蠶體個頭逐漸變大,如果蠶房內的溫度還保持28℃,那麼蠶感受到的溫度就不止這個數,為了保持相對溫度,需要將蠶房內的整體溫度下調,但幅度還不宜很大,下調1—2℃比較適宜。
2齡蠶控溫方式:進入2齡期後,蠶對周圍環境有了一定的適應,此時室內的氣溫可適當低些,保持在27℃即可。2齡蠶期還是處於小蠶階段,此時室內溫度不能有明顯的波動,跟1齡蠶相比適當降1℃,控溫的方式依然開窗或者室內增溫。在調節溫度的同時,還應注意溼度變化,相對溼度可控制在80%左右。
3齡蠶:蠶在3齡階段的時間一般為3天多一點,此階段是小蠶飼養最後一個階段,可以說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小蠶階段是否順利透過,將關係著大蠶期是否正常。3齡蠶的個頭明顯增大,此時對溫度的變化不是那麼很敏感,基本上需要將溫度控制在26℃左右,此時也要多注意室外溫度變化,發現氣溫明顯偏高或者偏低時要及時做出調整。
3齡蠶控溫方式:3齡蠶調節室內溫度的方式主要有3個,第一個是選擇合適的蠶房,有的蠶房相對陰涼,氣溫上升的沒那麼快,養夏蠶時是比較有利的;第二個是增加蠶房內通風時間和次數,養夏、秋蠶時,可以增加通風量,晚上氣溫偏高時,通風量也要繼續保持;第三個是利用外界溫度變化,來合理控制室內溫度,高了要降溫,低了要升溫。
4齡蠶:進入4齡蠶期後,也就是正式進入大蠶階段,此時蠶的進食量明顯增多,正常情況下,蠶的生長髮育也比較好,個頭上明顯偏大,此時適應性跟1齡蠶相比強壯了許多。在該階段時,蠶房內的溫度要適當調整,不可高於28℃,比較理想的是控制在25℃左右,一旦溫度超標或者不夠,將會影響大蠶期的長勢,有的蠶跟不上節奏,會出現個頭明顯偏小或者大小蠶現象。
4齡蠶控溫方式:當正式進入大蠶期後,養殖戶需要考慮的是不能長時間高於28℃,該階段對室內溫度也是很敏感的,因為溫溼度異常容易誘發一些蠶病。此時養殖戶一方面可以調節通風次數及時間,另一方面可以控制好養殖密度,除沙時要及時,可以使用石灰來調整室內的溼度。遇到持續高溫高溼天氣時,可以增加開窗通風時間,同時要加大除溼力度,確保溫溼度控制在合理範圍。
5齡蠶:該階段是非常關鍵的,蠶進入5齡後期,就得準備上蔟作繭,也就是說如果能夠順利透過,那麼養蠶收益就有了保障。不過該階段還有一個情況是容易高發的,那就是一些蠶病,像膿蠶很多時候就出現在5齡蠶期,眼看著要上蔟作繭了,卻中招蠶病,兩三天時間導致損失很大,對養殖戶是不小的打擊,因此要提前做好準備,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5齡蠶控溫方式:把蠶養到5齡後,離成功就更進了一步,但此時依然不能鬆懈,特別是溫溼度控制方面,更是要注意外界天氣變化引起的異常情況。在養夏、秋蠶時,5齡蠶期重點要防高溫,在增加蠶房通風的同時,可使用冰塊,這樣既可降溫,又可適當增加空氣中的溼度。當然在養春蠶時,要觀察是否有“倒春寒”天氣,必要時需要進行增溫。
總之,實際養蠶時,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及時對蠶房內的溫度做出調整,總體上要把溫度控制在25—28℃。當氣溫低於20℃或者持續高於30℃,都是不利於蠶的正常發育的,一旦溫溼度有異常,容易誘發一些蠶病,養蠶收益就會有較大影響。很多時候,控制溫度的同時,還要考慮到溼度變化,溫溼度往往是放在一起進行調節的。
回覆列表
我相信許多朋友小時候都有養蠶的經歷吧、在哪個年代農村沒有太多玩具、家裡的父母用木頭做一個德諾(方言啊、就是可以在地上轉圈圈的那種)。或者滾鐵環!不知道大家用沒有同感!養蠶在我們那裡應該是剛剛春天的時候!然後拿著別人給的那蠶子!捂在胸口、放在太陽下暴曬、或者拿回家放在雞窩裡面。讓母雞長時間捂著、因為需要溫度,和“抱”小雞一樣。
那個一點一點的變黑、然後就是差不多要出了。準備好桑葉、最好用最嫩的葉。把小傢伙們一個一個的挑到葉子上面去就可以了。每天換新鮮的葉子就可以,記住要新鮮的、葉子上面不能有水。慢慢的就能看到蠶慢慢變化。沒有什麼特別的養殖技術、到後面變成蠶蛹,有的是白色、有的黃色。當它們咬破蠶蛹飛出來交配產卵!準備好紙巾、讓它產在紙巾。儲存好第二年又可以養。大家好我是西街慕城、請關注我、我們一起來了解農村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