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筆韻韶華
-
2 # 歷史淘沙
義和團是清朝末年,在河北、河南、山西、內蒙、遼寧等地掀起的一場轟轟烈烈的‘扶清滅洋’運動,是對列強企圖瓜分中國的一次有力打擊,讓列強見識到了華人民的力量,至於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力量太過分散
義和團的人數還是很客觀的,據不完全統計義和團的戰鬥力量多達二十多萬,再加上臨時加入的和渾水摸魚的不下百萬。但是這些力量卻沒有統一指揮,各省各地的拳民各自作戰。比如義和團的重大勝利‘廊坊大捷’,參與者只有河北的義和團,各地的破教堂、殺教民也都是獨立作戰,這就導致後來被洋人和清兵各個擊破。
|缺乏戰略眼光
義和團發展壯大之後,頻繁的攻擊洋人,導致列強出兵干涉,在廊坊打破敵人第一次出兵之後,沒有及時派人去天津港阻止敵人的登陸活動,導致列強持續不斷的向內地輸送兵力。
|對傳統武功和武器太過自信
當時義和團特別流行‘刀槍不入’的絕活,手裡的武器還是大刀長矛,這和洋人作起戰來非常不利,其實天津衛的倉庫裡有大量的新式步槍和大炮,義和團對這些武器根本不屑一顧,最後都被洋人搶走,更換他們落後的武器了。
不管怎麼說,義和團面對列強入侵,敢於亮劍的精神,還是值得我們稱頌的。
再說一些課本上不讓講的,當時義和團殺了很多教民,但是這些教民絕大部分都是華人。據後來統計義和團在各地燒殺洋人的教堂時,共打死洋人二百多人,打死的中國基督徒卻有兩萬多人。所以後來說義和團的‘扶清滅洋’政策,帶有很強烈的盲目排外色彩,一點都不為過。
-
3 # 剪輯小建建
首先樓主先把義和團說成拳匪,這本身就代表了樓主對於義和團運動的一種態度。
其實,義和團運動自開始那一天就註定會失敗。原因有幾點:
第一、農民運動未能跟上社會近代化的發展。我們可以發現,義和團運動仍舊是中國古老的農民運動,他們沒有解放生產力,沒有先進的現代化知識。更沒有提出革命性的近代化革命綱領。這樣的運動,怎麼會不失敗》
第二、義和團並沒有站在廣大勞動者一邊,而是選擇了扶清滅洋的錯誤方針策略,這就導致了義和團運動本身的性質就不是推翻舊制度,而是維護舊制度的道理。這在當時民主運動,反封建思想深入人心的時代,背離了廣大群眾的最根本的需求。這就導致了義和團成為了一隻孤軍,清政府嫌棄他,民主革命黨鄙視他。洋人們更加痛恨他。
第三:沒有根據地,沒有廣泛的基礎。這個很好理解,義和團就像天地會那樣的組織,沒有自己的根據地,沒有培養自己的後繼者的實力。
第四:不問蒼生問鬼神的搞笑革命。一群以為念了咒語就能擋槍不如的農民軍,一群沒有收到過高等教育的起義者。
所以,義和團運動不失敗才怪。
-
4 # 清算
一是沒有明確的目標,思想不統一。義和拳眾源於民間會社和民團組織,雖然打出了“扶清滅洋”的旗號,實際上卻不足以成為一個宗旨性、具有引領效力的綱領。沒有思想上的統一,就絕難取得行動上的一致,導致很多拳眾的行為難以約束。
二是對晚清政府沒有清晰的認識。義和拳雖然看到列強在中國的侵略和霸權行徑,並奮起反擊,但實際上仍是一種十分樸素的自發行為,未上升到自覺行為,最重要的就體現對晚清政府妥協賣國的本質沒有看透,抱有幻想,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缺乏認識。所以就註定義和拳只能是一場作亂,連農民起義都算不上。
三是缺乏與時俱進的紀律約束。初期義和拳透過十條團規來約束團眾,能發揮有效作用,但隨著人員的擴大,成員複雜,團規便已失效,缺乏紀律約束的隊伍絕對不會長久。
四是迷信色彩濃厚。義和拳眾宣稱刀槍不入,可戰場是殘酷的,刀槍不會欺騙人,流血犧牲也不會欺騙人,很多拳眾死前那一刻可能還在想是不是自己心不夠誠。當然這是歷史侷限性,那個時代的人存在這種思想在所難免。
-
5 # 家電衛浴維修游擊隊
拳匪,就是清庭對義和團的蔑稱。義和團是19世紀末中國發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農民運動。義和團原本是長期流行在山東、河北一帶的民間秘密組織,與白蓮教等傳統民間秘密團體也有關係。
最初的義和拳同當時清朝大部分秘密團體一樣,反對滿族統治,以“反清復明”為口號,遭到鎮壓。隨著中國近代史形勢的發展,以帝國主義侵略為先導的西方勢力的衝突代替華夷之辯滿漢之爭成為主要歷史矛盾,義和團開始支援清朝抵抗西方,改名為“虎神營”,口號也改為“扶清滅洋” 。
義和團失敗有幾點原因。
1.義和團的口號是“扶清滅洋”,當時的外國早已是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發展迅速,而反觀清政府閉關鎖國幾百年,早已是強努之未,遙遙欲墜,人民深清朝政府的迫害,有識之士迫切想要推翻清政府的統治,所以“扶清”是不順應歷史的朝流,必然會失敗。其次,他們利用設立神壇、畫符請神等方法秘密聚眾,稱為“義和拳”,其中摻雜有大量教授信眾“刀槍不入”的愚昧成分,在洋人的洋槍單炮面前堪一擊,所以必然後失敗。
2.義和團失敗必然的原因還因為:義和團運動的領導階級是農民階級,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提不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
-
6 # 月輪皎皎
所謂的拳匪其實是義和團,清政府絞殺義和團的時候給他們冠上了這樣的名字。
義和團是農民自發組織起來的,因為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慘敗,外國侵略者不斷的侵略中國,清政府為了滿足列強各地賠款的請求,只能不斷的加重人民的賦稅,是本就窮苦的百姓過的更加民不聊生。而且由於中國基本上沒有大工業,小手工業者做出來的商品在價格和質量上無法和西方工業革命後產生的成果抗衡,所以農民小手工業者不斷倒閉,民不聊生。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所以人民揭竿而起,但是他們只是把自己生活的困苦完全放在了外華人的身上,並沒有看到問題的實質,他們以為趕走外國侵略者自己就能過上好日子,卻沒有意識到朝廷已經淪為外華人欺壓華人的工具,朝廷和侵略者狼狽為奸,所以這是相當危險的。
而且當時慈禧太后誤以為侵略者要他把朝政還給光緒皇帝,所以也很怨恨洋人,這才在開始的時候支援義和團,義和團也取得了一些反抗侵略者戰鬥的勝利。但是隨著後期慈禧太后和洋人達成了妥協,慈禧太后應洋人要求開始殘酷絞殺義和團,徹底淪為了洋人的走狗。
義和團在反抗洋人的戰鬥中也沒有意識到如何和洋人戰鬥,只是用自身的拳腳、冷兵器,可是洋人已經有了先進的火器,落後的生產力是無法對抗先進的生產力的,所以在與洋人的鬥爭中沒有優勢,只能失敗。
面對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義和團運動註定會失敗,因為農民階級的侷限性,對時局,對朝廷沒有清醒的認識,只是一個自發的愛國運動。
但是義和團也是有著積極的歷史意義的,義和團讓侵略者看到中華民族是不可能被征服的,粉碎了他們滅亡中國的想法。也讓中國的有識之士看到,滿清政府是不可救藥的,要是想要救中國就要採取武裝暴動,推翻清政府,建立自己的共和國。
-
7 # 隨波不逐流同流不合汙
義和團運動最後殺死洋人200多人,其中包括平民教士和兒童真正的洋鬼子兵還真沒殺幾個,殺死中國基督教民一萬多人,在北京開壇設法,裝神弄鬼,挾私報復,坑死了一批抗擊八國聯軍愛國官兵和將領,口號喊的積極向上,做事風格卻跟如今的中東極端組織差不多,安有不失敗之理
-
8 # 起居郎雜記
義和團,又稱義和拳,或貶稱為“拳匪”。義和團運動又稱“庚子事變”,或被貶稱為“拳亂”、“庚子拳亂”等,是19世紀末中國發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針對西方在華人士包括在華傳教士及中國基督徒所進行大規模群眾暴力運動。在義和團運動中,有240多名外國傳教士及2萬多名中國基督徒死亡;也有許多與教會無關的華人被義和團殺害,數量遠超被害教民,難以統計(單北京死於義和團手下的有十數萬人);死亡的義和團拳民、義和團支持者以及其他華人也不計其數,數量未有統計。
至於必然失敗的原因,我覺得引用這一段正合適。嚴格說來,拳匪運動可說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三個救國救民族的方案,不過這個方案是反對西洋化、近代化的,與第一第二兩個方案是背道而馳的。拳匪的慘敗是極自然的。慘敗代價之大足證我民族要圖生存絕不可以開倒車。等到自強、變法、反動都失敗了,華人然後注意孫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國救民族的方案。 ― 蔣廷截 《 中國近代史》
-
9 # 聾王異史
義和團,太亂了,打仗前先降神喝符水,成員裡混入流氓、地痞、妓女。婦女團有十八歲以下婦女組成的紅燈照、中年婦女組成的藍燈照、寡婦組成的黑燈照、妓女組成的花燈照,你說滅洋人嗎?看看俄國記者的記錄,就知道場面有多慘烈。清朝官員是後臺
拳匪!清政府開始可不是這麼稱義和團的,而且支援其發展。義和團口號是“扶清滅洋”,載漪與莊親王載勳等想利用義和團排擠洋人,慈禧太后並不認可,載漪向慈禧極力誇大義和團能“御槍炮之法術甚靈”,於是慈禧面試了幾個會硬氣功的義和團成員,觀看刀砍活人之類的功夫表演,竟然相信能抵擋槍炮。載漪就在他統率的虎神營練習義和拳術。在他的鼓吹下,義和團頭領被傳說成是能抗洋人槍炮的神人下凡,全國掀起了加入義和團的熱潮。
組織鬆散義和團按八卦方位設為八個團,團下設總壇,總壇下設壇口。在組織設立過程中,沒有什麼審查程式,只要仇恨洋人就可以加入團隊,發展到後來一些街上的流氓、地痞、娼妓都加入了義和團,婦女團組織就有十八歲以下婦女組成的紅燈照、中年婦女組成的藍燈照、寡婦組成的黑燈照、妓女組成的花燈照,最終導致失控。
清政府將義和團劃分為官團、私團、假團。官團屬於在清政府“領取牌照”的義和團,聽從政府調遣指揮,還可以領取糧餉。私團主要是一些地方勢力組織,從事滅洋活動。假團一部分是不聽從清政府領導,肆意妄為,惹出是非的壇口,一部分是地痞流氓組成的尋仇殺人,趁火打劫的壇口,清政府出兵清理打擊,後來成了清政府消滅義和團的藉口。
目的不明確“扶清滅洋”,為什麼要滅洋,其實很多義和團成員是不明白的。當時,由於清政府軟弱無能,帝國主義對華發動軍事、經濟乃至文化侵略,特別是清政府被迫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加重了勞動人民的負擔。但是義和團並沒有正確的引導大家的思想,沒有統一的行動宗旨,任性妄為,縱火燒了大柵欄,一些流氓地痞混跡期間,趁火打劫,尋仇殺人,搶佔地盤。清政府對此事沒有懲辦,助長了義和團氣勢,下屬的一些壇口,特別是發展到後期壇口出現失控狀態,不分清紅皂白,視“洋”為洪水猛獸,不管是洋人、洋教、洋貨、洋機器,包括慈善機構、大使館,不加甄別,一律滅掉、毀掉、燒掉,顯示了無組織、無宗旨、無頭腦的“亂團”形象。
以神符抗洋槍義和團宣揚神鬼迷信,首領都是神仙下凡,比如天津的紅燈照,首領為黃蓮聖母、二仙姑,相傳他們不但身懷絕技,而且有刀槍不入的神奇功力,團員只要喝下聖母的靈符水,就可以抗住洋槍的子彈。文憲記載,義和團傳習時,“ 令伏地焚符誦咒, 令堅合上下齒, 從鼻呼吸, 俄而口吐白沫, 呼曰神降矣, 則躍起操刃而舞, 力竭乃止。”義和團的練拳儀式,其實是降神附體儀式。
每一次齊射之後, 我們都聽到刺耳的嚎叫聲, 只見燈掉落了, 潰散了, 熄滅了, 但是團民們仍然揮舞大刀長予, 高喊“義和拳, 紅燈照!”向車站前進。他們中有一位是師傅,是個臉色陰深的高個子老頭, 他帶領著一群團民徑自向我們衝過來, 走在前頭的小孩子舉著大旗, 上面寫著“義和團”三個大字, 月亮照耀著這些喪失理智的莽漢, 照耀著他們的大刀和旗幟, 一排子彈射過去, 大旗倒下了, 又舉了起來, 接著又倒了下去。場面可謂殘酷又慘烈,一群英勇的義和團員被清廷利用,送到洋人的槍口下,最後又被清朝政府鎮壓,只能哀其不幸······但其民族精神,還是值得後人學習、敬仰的!
-
10 # 老貓談史
拳匪是啥?怎麼還有打拳的土匪啊,這個拳匪可不能透過字面意思去理解它,拳匪是中國清代末年"義和團"的別稱,除此之外,義和團運動又被稱之為"庚子拳亂"運動。
義和團運動是中國清代末年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農民運動,義和團運動的意義具有兩面性,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清朝在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失敗之後,歐洲列強發現諾大的清政府連一個彈丸小國都收拾不了,可見當時清政府的羸弱,這更加劇了歐洲列強妄圖瓜分中華大地的野心。義和團運動也正是在這個敏感的時期發起的。雖然義和團運動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是義和團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的瓜分中國的野心,另一方面也是加速了清朝的毀滅,但是總體上來說,義和團運動還是加速了中國的歷史程序的發展。
義和團運動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為什麼其發源地在山東地區?義和團運動的根本發生原因就是華人民群眾與帝國主義的矛盾日益加劇。
我們將時間追溯到1897年,在中國山東地區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曹州教案",兩名德國傳教士被當地村民打死,但是事件的真實起因卻不得而知,但是我們根據歷史資料推測出一個原因,那就是德華人經常在當地興建教堂,這使得當地村民經常因為土地糾紛問題與德華人發生衝突。
德國政府知道此事之後非常憤怒,並親自派遣德國海軍佔領了中國的膠州灣地區(今天的青島),不光如此,德華人還經常迫害當地百姓,威縣梅花拳師趙三多將梅花拳改名為"義和拳",這也是義和團的前身。一開始義和拳運動轟轟烈烈,但是遭到了清軍的圍剿,到後來由於許多原因又被清朝給招了安(將其納入民團運動),因此,義和拳正式更名為義和團。
為什麼義和團運動會走向失敗呢?我覺得義和團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第一點就是義和團運動中含有非常多的迷信因素,當時的義和團成員自詡為"刀槍不入","唸咒語","喝神水","拜神保佑"等行為在洋槍洋炮面前瞬間就灰飛煙滅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義和團運動沒有一個真正英明的領導者,當時的義和團運動的口號是"扶清滅洋",他們對清政府沒有異議,他們的全部矛盾全部指向了洋人,義和團運動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當時的清政府已經非常昏庸無能,根本不值得跟隨,義和團失敗後它也遭到了國內外的一致打壓。
第三個原因就是義和團運動將全部的西方國家都視為敵人,使得西方國家在對待這一問題上空前的團結,這也加速了義和團運動的失敗。
回覆列表
拳匪其實是指1898~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義和團原稱義和拳,後來才改名為義和團;官方後來在鎮壓義和團時稱為拳匪。
著名歷史學家將廷黻認為:“嚴格說來,拳匪運動可說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三個救國救民族的方案,不過這個方案是反對西洋化、近代化的……拳匪的慘敗是極自然的。”
第一個方案是在內憂外患的背景下興起的洋務運動,主張在政治制度不變的前提下,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第二個方案是戊戌變法,這使人民認識到原來皇權也可以被限制。義和團是典型的反帝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的革命任務是明確的,革命目標也是清晰的,但是打出“扶清滅洋”的旗號,反對西洋化、反對近代化,不順應歷史潮流,這是其必然失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