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也好玩

    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故事可說是婦孺皆知了,水滸傳裡描寫的武大郎,奇矮不足三尺,靠賣燒餅為生,他有一個很美貌的妻子潘金蓮,後來潘金蓮不甘寂寞,與西門慶勾搭在一起,二人還商量毒死了武大郎。

    一直以來,吳大郎被當做窩囊廢的典型代表而受到人們的唾棄,充當了一個受苦受難,甚至被人害死的角色,而潘金蓮更是千百年來被視為千古第一淫婦,承受著淫婦等道義上的唾罵,他們的形象從何而來,無非是中國的兩部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和金瓶梅。

    事實上,武大郎和潘金蓮是真實存在的人物,那麼歷史上的他們又是怎麼樣的?

    厲害了,武大郎本名武植,是河北清河縣武家那村人。武植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進士,當了山東陽穀縣縣令。

    清河縣縣誌和武氏譜可以證實,吳大郎也就是武植身材高大,相貌不俗,根本不是水滸傳中所說的那樣三寸釘、枯樹皮。植在陽穀為官期間,清正廉明,平反冤獄,治理民生,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所以人們尊稱其為武大郎。植,這個名字一看就是個正直的人嘛。

    而清河縣城東北的潘家莊就是潘金蓮的家鄉,潘金蓮是潘裁縫的女兒,她可不是水性楊花的人,而是一位大家閨秀,知書達理,她的確是嫁給了植,並且和武大郎白頭到老,先後生下了四個兒子,可以說歷史的真實和我們所知相差太遠。

    這麼多年過去了,關於他們的錯誤認知,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四處流傳。是什麼原因使得無辜的二人處於這樣的冤屈處境的?

    話說植也就是武大郎,在陽穀期間體恤民情,為民請命,官聲很好。當地的西門氏為非作歹,欺壓百姓,植不畏強暴,為民伸張正義,因此得罪了西門家族。西門氏對植懷恨在心,於是想辦法編排一些植的壞話,到處宣揚。

    禍不單行,這是植的好友黃堂家的房屋失火,他便投奔武植,希望謀個一官半職。武植早年貧苦,接受過好友黃堂的資助。

    黃堂來到陽穀縣一住三個月,天天好酒好菜,卻始終不見提攜,黃堂感到不滿,所以一氣之下回到清河縣。

    一路上,他為了洩私憤,在道旁樹上、牆上寫了很多編排西門慶與潘金蓮的緋聞故事來詆譭植。當地惡少西門慶與他沆瀣一氣,添油加醋。

    但黃堂回到家裡後,卻發現家裡建起了新房子,妻子告訴他,這是武植派人建的,黃堂無比懊悔,但他捏造的武潘倆人的醜惡形象早已轟動四方,此時的黃堂後悔不已。但是已經晚了,民間已經傳得沸沸揚,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清譽因此毀為一旦。黃堂黃堂,真乃荒唐也!

    這一事件,見於施耐庵後人的道歉詩中,也在武大郎本人的墓誌銘中得到了證明。清河縣的縣誌也明文記載著武大郎夫妻真實的一面。

    而散播謠言的黃堂也因為極度的自責,最終自殺。

    文學作品,尤其是文學名著,對後人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裡面寫的故事和人物,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有多少是真實的,有多少是虛假的,全憑作者的創作發揮。我們也只能透過追尋歷史,略微探知其中的真相而已。

    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了解武植和潘金蓮的真實故事,還二人一個清白聲譽!

  • 2 # 墨雪問心

    潘金蓮和武大郎是《水滸傳》中的兩個人物形象。歷史上雖然有武大郎和潘金蓮其人,但跟水滸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蓮並沒有聯絡。且潘金蓮勾引西門慶謀殺武大郎只是作者施耐庵為了增強故事效果的杜撰,並不是真實事件。

    (潘金蓮和西門慶劇照)

    歷史上真有武大郎和潘金蓮,但他們並不是作者在水滸中描述的武大郎和潘金蓮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是明朝人,而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施公死於洪武三年(1370年)左右,而此時明朝尚未開始科舉,也就是說歷史上真正的武大郎(武植)考中進士之前,作者施耐庵就已經去世了。

    如此看來,網上流傳武大郎和潘金蓮夫婦被友人誣陷毀了名聲,後來被施耐庵整理寫進了水滸這個說法沒有依據,時間上根本說不通。

    潘金蓮勾引西門慶謀殺武大郎的故事只是作者施耐庵杜撰,並不是真的

    《水滸傳》是小說,其中很多人物故事都是作者施耐庵杜撰。比如武松打虎這一經典橋段,當時施耐庵心中煩悶無法下筆,故出來散步尋找靈感,剛好看見山坡上一個名叫武阿二的廚師追打一條偷肉的大黃狗,一人一狗追逐打鬧,施耐庵靈感大發,馬上回去動筆,這就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武松打虎”的故事。

    (施耐庵寫水滸)

    所以說,潘金蓮勾引西門慶謀殺武大郎這個故事也是施耐庵杜撰的,只不過施公因為對“潘”這個姓氏過於討厭,因此在水滸一書中塑造了潘金蓮和潘巧雲這兩個淫婦,來表達自己的憤恨之情。

    施耐庵為何這麼做呢?原來元末農民起義的時候,施耐庵曾經在張士誠軍中效力。當時朱元璋炮轟蘇州城時,守城將領正是張士誠的女婿潘元紹。潘元紹這廝眼看城守池將破,他先忽悠自己的七個老婆自殺,然後自己和哥哥潘元明居然開城投降了。施耐庵為此氣憤不已,鑑於這倆兄弟的無恥,所以施公特意將小說中的兩位淫婦都使用了“潘”這個姓氏。

    至於武大郎,我認為是作者施耐庵故意噁心張士誠的,因為正是張士誠的投降,讓施耐庵看清了他的嘴臉,所以才離開起義軍隱居鄉下寫書。因此也就有了水滸一書中淫蕩無恥的潘金蓮和窩囊醜陋的武大郎。

    綜上所述,所以我說潘金蓮勾引西門慶謀殺武大郎的故事是作者杜撰,並非真事。而歷史上確實有武大郎和潘金蓮其人,但時間上和作者施耐庵剛好錯過。

    如果非說二者有關係的話,那麼只能認為《水滸傳》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蓮是由施耐庵的學生羅貫中後來加進去的,因為該書是師徒倆人合著,而由羅貫中後來加進去的話,時間上也能說得通。

    (潘金蓮和武大郎)

    本文參考文獻:《水滸傳》、《施耐庵傳》

  • 3 # 付久佳

    歷史上並沒有潘金蓮勾引西門慶並謀害武大郎的事情,是作者杜撰的。但是歷史上真有武大郎這個人。武大郎身材高大,而且還是個縣官。武大的妻子也不是潘金蓮,並且武大郎也是兒女成群的好官。

    至於潘金蓮與西門慶那肯定是作者杜撰的。歷史上確實也有宋江這個人,不過他們起義只有二三十人。沒有水滸那麼厲害,宋江只是個漁民而已,幾次起義都被官府輕鬆的打壓下去了。

  • 4 # 兩眼侃世界

    潘金蓮是貝州(恩州)知州家的千金小姐,今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人,住在距離武家那村不遠的黃金莊。

    她喜歡及愛慕武植(武大郎),她父親經常接濟他,那年高中文舉後,她父親決定將女兒許配於他。兩人婚後和睦恩愛,前後育有四個子女。(潘金蓮原藉為潘家莊,為避潑汙,後改名黃金莊)。

    歷史真實的潘金蓮

    一、人物生平

    潘金蓮故居為貝州(今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潘家莊(為避潑汙,後改名為黃金莊),少女時代是遠近聞名聰明美麗的大家閨秀,是一位名門淑媛。她父親曾官拜貝州(恩州)知州,在故鄉開有染坊。

    潘金蓮的丈夫武植,自幼崇文尚武,才智超群。家裡原本貧困,年輕時期到潘府上打工。因為品行端正且能幹,潘府上知名商人潘知州資助他學習。後因武值高中狀元,女兒金蓮對其產生愛慕,潘知州因此才將女兒許配於他。潘金蓮以善良賢惠勤勞仁義之賢妻良母聞於鄉里。武植中年考中進士後,出任山東陽穀縣令,潘金蓮也是縣上名聲好的清官夫人。兩人育有四個子女,和睦恩愛。她知書達理,和武大郎恩恩愛愛,白頭偕老。

    二、形象盡毀

    1、受到汙衊

    (1)黃堂說

    武大郎少年貧窮,曾受好友黃堂資助。後來黃堂的家發生火災,黃堂想要投奔武植謀份差事。但武植待他好酒好菜,卻始終不提攜他。黃堂一怒之下不辭而別。並在回鄉路上到處散播謠言以洩憤。當地惡少西門慶與他沆瀣一氣,添油加醋。

    很快傳遍各地,並傳到《水滸傳》作者耳中,寫進了書,將潘金蓮名聲盡毀,也給潘、武兩姓後人帶來災難:清河縣的潘家和武家幾百年來從不通婚。

    (2)王某說

    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縣誌記載,武大郎姓武名植,曾經在山東陽穀縣做縣令,他少年時候的盟兄弟王某家敗破落,逃難到他那裡,希望看在多年情誼的面子上,給兄弟謀份差事。

    武縣令平時就樂善好施,對這位落於窘迫的兄弟招呼倍至。王某卻不知道武大郎已經暗中為其在原籍蓋房修屋,久不見武兄弟資助,便憤然離去。

    這一走不要緊,他卻遂生邪念,忘恩負義,村村說唱,鄉鄉張貼,謠言惑眾,極盡對武縣令惡意中傷汙辱詆譭之能事。加之曾被武大郎治過罪的鄉里惡少西門慶的助紂為虐,同流合汙,武大郎的清官形象從此被毀於一旦。非但如此,就連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蓮之名聲遭受玷汙及恥辱,直至今日。

    2、廣為流傳

    從北宋到明朝,多年過去,流言蜚語非但沒有減少消失,反倒因為四處的流傳而更加被人“熟知”。再經過施耐庵在聞名遐邇的《水滸傳》中大肆渲染一番,更加使得夫妻二人的“形象”被華人更多的“認識”。因有《水滸傳》,所以有後面的《金瓶梅》對潘金蓮的徹底“定性”。

    三、沉冤昭雪

    清河縣的縣誌也明文記載武大郎夫妻的真實一面,儘管乾隆皇帝也為武大郎立過碑。

    《水滸傳》作者後人向武、潘建造像並寫道歉詩。潘建民說,凡是去過武植祠的潘姓人,都會拍下這組照片,一來敬佩《水滸傳》作者後人的勇氣,二來也告訴世人,潘金蓮是古今賢惠女性的典範。

    藝術形象

    潘金蓮被《水滸傳》和《金瓶梅》冤枉成惡婦蕩女的形象,原本是善良賢妻的潘金蓮在小說中被寫成了通姦殺夫的淫婦,原本是身長七尺文武雙全玉樹臨風的清廉縣令武大郎在小說中成了“三寸釘、枯樹皮”。

    潘金蓮因《水滸》已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到《金瓶梅》裡,她更躍為“女一號”。按書中所寫,《金瓶梅》此書名,一是說“金色的瓶子裡插著梅花”的意思,二是說由該書頭三號女角(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的名字各取一字組成,顯然後一說更為通順。

    《水滸》裡的潘金蓮形象還比較單薄,《金瓶梅》裡的潘金蓮卻是一個極其豐滿、極其鮮活的藝術形象。

  • 5 # 暗夜思考

    肯定的說,歷史上是真的有武大郎和潘金蓮。但真實的武大郎與潘金蓮並不像施耐庵在水滸中所描寫的那樣,甚至恰恰相反。

    真實的武大郎與潘金蓮

    真實的武大郎生活於北宋末年,他並不像大家所認為的那樣醜陋與猥瑣。相反,真實的武大郎身高近有1.8米,長得英俊偉岸,並且是一個清官!

    同樣的,真實的潘金蓮也不像人們所認為的那樣淫亂放蕩。相反,真實的潘金蓮是一個賢妻良母,她與武大郎一生相愛,生有四子!

    武大郎真名叫武植,出身於河北清河縣,因為排行老大,所以稱武大郎。武大郎能文能武,樂善好施,並透過科舉考試考中進士。在山東陽穀縣任七品縣令,為官清廉,愛民如子,是個實實在在的好官。這些,都有縣誌和武氏家譜為證。

    另外,有人挖過武氏的祖墳,發現武大郎的墳頭高大,且在裡面只有一隻楠木懸棺和兩具骸,足見其是一個清官。

    潘金蓮也是一位才貌雙全、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她出身於河北清河縣潘家莊,父親曾官拜邯鄲知州,家鄉還開有染坊,明顯一位出身於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

    民間武大郎與潘金蓮形象的形成原因

    既然如此,那麼武大郎與潘金蓮又如何會成民間落下那麼不堪的形象呢?

    這個要細細說起來,還得歸責於明代《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

    透過上面的交待,我們知道武大郎本身是一位絕對正直而清廉之人。

    如此,那麼其肯定就會得罪了不少人!

    據說,武大郎在陽穀縣任縣令之時,一位王姓的少時的玩伴生活潦倒,因為誤會武大郎沒有給予幫助,於是編寫了大量謾罵諷刺的故事與歌謠四處傳播!!

    再加上很多被武大郎得罪過的人的添油加醋與詆譭.......於是,武大郎的形象在民間受到了極大的損壞。當然,僅僅如此倒也沒什麼大礙。

    問題是,時間來到明朝時期,當時的文學家施耐庵在道聽途說和收集奇聞的基礎上,在水滸傳中建立了武大郎與潘金蓮的不堪形象!!

    對此,施家後人曾引疚自責,竭力為武、潘二人平反。施耐庵的後裔、河北威縣的施勝辰曾赴武家做畫十六幅並配詩文道:“施家欠債施家還”以表歉疚!

  • 6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答案:武大郎和潘金蓮是有的,只不過他們兩個人是恩愛夫妻。

    幽默小故事

    先講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不知是真是假,因為我迄今為止仍然沒有去山東玩過。

    在我們上高中的時候,歷史老師說你們去山東玩的時候,千萬不要隨隨便便找一個人喊大哥,你們應該喊二哥或者喊兄弟。

    當時我們就特別好奇,為什麼不能喊大哥呢?

    然後我們的歷史老師就給我們講了一個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故事。

    因為我的工作環境以及我的個人問題沒有去過山東,也希望如果有山東的小夥伴看到之後能不能給一個回覆,來看一看我們的歷史老師講的是對是錯。

    歷史上的武大郎

    歷史上的武大郎長得非常高,非常帥氣,而且非常有才學。

    這一點是有考證的,而且在明朝的時候有對應的歷史文獻記載,武大郎當上了一個官,而且這個官還不小,是一個五品官職。

    相比較而言,武大郎更像是現在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而且他對有理想有追求指的是為官清廉,幹老實事,說老實話。

    這在明朝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舉動,一時之間老百姓們非常擁戴他,而轉眼之間武大郎的上司也知道了武大郎的優秀表現,慢慢的給他升職加薪,慢慢的讓他身居高位。

    而這個時候武大郎有一個倒黴的朋友,我們叫他王堂。

    這個小子典型的就是一個二把刀,幹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當他聽說自己的兄弟身居高位的時候,便希望兄弟們給自己三瓜兩棗,一個月給上幾十兩銀子,然後給個老婆孩子,在整個大房子。

    如果說是酒肉兄弟這個忙該幫的就幫了,但是武大郎因為本身比較清廉,他自己的飯還沒有著落呢,要幫助自己的兄弟實在是有點困難,再加上自己兄弟啥也不會,啥也不懂,也沒有辦法給他幫助。

    這一下子要了王堂的命,王堂便開始四處散播有關武大郎的各種壞話,比如武大郎個子比較矮了,武大郎的媳婦跟人家有聯絡了。

    就這樣一傳二傳的武大郎也就背上這個鍋,戴上這頂綠帽子,而且到死都沒有摘下來。

  • 7 # 唐古看今

    武大郎和潘金蓮歷史上是確有其人的,但是故事卻不是施耐庵筆下的故事,之所以會出現潘金蓮勾引西門慶謀殺武大郎的故事,完全是出於一段誤會!

    歷史上的武大郎和潘金蓮!

    根據《清河縣誌》記載,武大郎是確有其人的,名字也叫武植,但並不是“三寸丁谷樹皮”的形象,他身高七尺,面貌英俊,並且才高八斗,還考中了過進士,擔任過山東陽穀縣縣令,由於他為官清廉深受當地百姓的敬重!

    潘金蓮在歷史上也是確有其人的,並且也是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蓮本是當地知州家的千金,知州見武大郎相貌英俊,又很有作為,於是就把女兒潘金蓮嫁給了他,小倆口婚後相處融洽,並且後來還育有四個子女!

    那麼,潘金蓮勾引西門慶謀殺武大郎的故事是怎麼來的呢?

    事情出於武大郎的一個遠房表親,他跟武大郎的關係非常好,由於家裡遭了天火燒了房子,就到陽穀縣來投靠當縣令的武大郎,希望武大郎能給點銀錢給他重建家園!

    武大郎對於表親的到來非常高興,每天熱情款待,但就沒提出銀錢幫他重建家園的事,這讓表親很是不高興,在住了一個多月後,表親見武大郎還是沒有要資助自己的意思,於是一氣之下,便不辭而別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表親想起武大郎就生氣,於是就造謠編出很多武大郎的壞事,從陽穀縣到清河縣的一路上,武大郎的名聲和形象被他敗壞光了!但當他回到家後,發現自家房子已經建好了,忙問妻子是怎麼回事,妻子對他說是武大郎派人來修建的,武大郎還讓人稍回話說會留表親在他那裡多住些日子,表親知道這些後,知道誤解武大郎了,自己一路上把武大郎的名聲都敗壞光了,想到這裡了表親又急又惱,之後一病不起,不久就死去了!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表親敗壞武大郎的話,不知怎麼就傳到了施耐庵耳朵裡,而施耐庵當時正在寫《水滸傳》,就把聽來的話進行渲染加到了《水滸傳》裡,於是就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潘金蓮勾引西門慶謀殺武大郎的故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庸先生逝世已經一週年了,他的小說到底帶給我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