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笠道中
-
2 # 使用者已線上2018
人們都崇拜項羽是因為他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氣概,不喜歡道德完美然而沒半點本事的無能好人,尤其亂世-太史公項羽本紀和李清照那首詩捧了項羽。中國史書上混亂時代很多,誰都不喜歡無能懦弱的人做君王,更有說殺人者死,屠人者亡。所謂成王敗寇,至於殺人嘛,肯定沒人會喜歡......不過有這樣一句話:"殺一個人,是殺人犯;殺十個人,是殺人 狂魔;殺幾千條生靈,是戰場上的將軍; 殺幾十萬條生命的,是領袖。",從某種意義上有一定道理,世間的領袖偉人們何嘗不都是雙手沾滿鮮血的呢?從這一點否定他們的功績或者單純地厭惡他們也顯得不夠理性,不過殺人就是殺人,不管冠上任何堂而皇之的名頭終究是不變的!當然項羽最終失敗還是受人們歡迎。更多是因為他的悲壯吧,項羽是一個悲劇英雄,因此他的形象才能“深入人心。”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可謂是蕩氣迴腸,在四面楚歌之際,垓下敗走但還是殺出重圍,視死如歸。還因為他的兒女情長吧,《霸王別姬》更是深入人心的故事,“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文學上的項羽也是個可刻畫的人物,民間的戲劇、小說一類的會令其更受人們喜愛。項羽是個真性情的英雄吧,重情義的豪傑,光明磊落,輸得起;比起漢高祖的城府和流氓一樣的不要臉,大眾會更欣賞項羽。雖然他缺點不少。
-
3 # 江無跡
其實,人們喜歡項羽和他屠殺多少人無關,原因是“瑕不掩瑜”。
我們對古代武將評價時,也許會誇耀他的戰功,但卻很少會因為他殺了多少人而改變對他的良好印象。
事實上不僅僅是項羽,從白起,到常遇春,極少有武將因為屠殺(敵人)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
-
4 # 快樂剪輯喵
詩詞有云:“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說的便是項羽!
項羽是個真性情的英雄,重情義的豪傑,光明磊落,輸得起;比起漢高祖的城府和流氓一樣的不要臉,大眾會更欣賞項羽。雖儘管他缺點不少。
他重情義。他兵敗之時,仍然想著為虞姬後路思索。《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最終虞姬為了不拖累項羽,選擇了自裁。“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當項羽兵敗到達烏江邊時,曾有一位漁夫老者前來勸說他過江東。但他拒絕了!我想此時他過江東:一來:對不起那些跟他反抗暴秦,推翻暴秦統治,為他打天下的江東子弟。二來:他明白大勢已去,若是他逃回江東,可能會給江東帶來無妄之災。
雖說他殺了不少人,大多數是在推翻暴秦統治時。有這樣一句話:"殺一個人,是殺人犯;殺十個人,是殺人 狂魔;殺幾千條生靈,是戰場上的將軍; 殺幾十萬條生命的,是領袖。",從某種意義上有一定道理,世間的領袖偉人們何嘗不都是雙手沾滿鮮血的呢?在反抗暴情中,若不用雷霆手段,可能會將戰爭拖延更長的時間。(到底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5 # 姐說野史
說起項羽不免會想起李清照的一首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寫的是項羽活著的時候就是人中豪傑,死了以後也要做鬼中英雄。不幸的是項羽最後在與劉邦的對抗當中失敗了,但是項羽一向心高氣傲的性格是不會服輸的,他覺得無顏再見江東父老,於是拔劍自刎。項羽是出自名門富貴人家與身俱來的豪爽大氣,而劉邦則是街邊地痞流氓使的全部都是小人之術。項羽力大無窮,武義高超,從小就特別能舞善鬥,也在戰長上殺死過很多的敵人。不過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就是適者生存,如果不強大就會被別人取代。在當時時局動盪的情況下,項羽心中只有實現國土統一,成為真正的統領者才能夠救黎明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項羽匡扶正義的性格不得不讓我們敬佩。
-
6 # 泡麵侃史
項羽殺了很多人,這個是必須承認的,但是,會想一下,在中國古代,哪一個君王不是殺了很多人的。
開創了貞觀之治的李世民不是也是滿手的血腥,還因為殺人過多還每日安排兩個大將守夜,所以說看一個人物不僅僅從一個方面看。
很多人喜歡項羽,喜歡的是他的性格,還有力拔山氣氣蓋世的英雄氣概,所以說縱然殺人百萬,嘿嘿有點誇張,但是絲毫不影響大家對他的喜歡。
-
7 # 政史課課代表
項羽,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區)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傑出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世稱西楚霸王。儘管他屠殺了那麼多人但還是有很多人喜愛他,筆者認為可能有以下兩點原因。
1.戰爭本就是殘酷的,就是要死人的。楚霸王項羽一生驍勇善戰,經歷大小戰鬥無數。為了在戰鬥中擊敗對手,給對手以巨大心理的壓力,達到恐嚇對手的目的。他開了殺戒,屠殺敵軍、降將、降王(秦王子嬰)甚至百姓。他所做的這一切為了復仇,為了亡秦!他作為英雄人物能征善戰、重情重義又出身楚國貴族,舉手投足間英氣逼人,令人不顧一切的喜。
2.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人們喜愛項羽的一個重要原因還來自於把他和劉邦對比。劉邦為人如何,想必大家都知道,文不能提筆,武不能衝鋒。(但會用人,這點喜愛項羽的人肯定要嗤之以鼻,但這是事實)他吊兒郎當,流裡流氣,一口髒話。未得勢之前,混跡於哥嫂家混吃混喝,幾十歲了也沒個物件。這比起項羽的貴族氣質,以及項羽和虞姬郎才女貌般的愛情來說真是天壤之別。項羽勇,劉邦弱;項羽實,劉邦滑;項羽敗,劉邦勝。這怎不令人憐愛。
人們對項羽的愛是對完美式英雄人物的寵愛;是哀其不勝的憐愛;是不論對錯的溺愛;是發自內心的喜愛!
-
8 # 南宮外史
項羽,失敗的英雄,雖敗猶榮
一、項羽是時代的嬌子。
秦王仁義不施,驕奢淫逸,殘暴無道,激起秦末農民大起義。起義的中心在故楚地,故有諺語說:“楚雖三戶,滅秦必楚也”,項羽故楚將軍項燕後人,抗秦失敗被殺。叔父項梁又犧牲於反秦的戰場上,作為項羽繼承先輩遺志,挑起滅秦的重任,也就成為歷史必然。事實上項羽果不孚眾望,在滅秦中擔當了主力任務。秦將章邯、王離滅項梁,破趙國,戰無不勝,起義諸侯軍十幾家皆畏之如虎,觀望不前。項羽帥楚軍單獨與章邯交戰,楚軍殺聲震天,無不以一當十,諸侯軍皆作壁上觀,且驚的目瞪口呆。項羽召見諸侯時,皆跪行而前,不敢仰視。這都說明了項羽的威望有多高。可以這樣說,假如沒有項羽的參與,秦國還能多延續兩年。
二、項羽的個人人格魅力。
項羽勇力過人,萬人敵,力可舉鼎。百萬軍中大喝一聲,敵軍聞風喪膽。始皇巡視天下,項羽見到說:“彼可取而代也”,顯示了他滅秦的決心、心以及英雄氣概。卿子冠軍宋義率軍救趙時,畏敵停留四十餘日不前,項羽批評他說:““將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軍無見糧,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因趙食,與趙併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趙舉而秦強,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內而專屬於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這足見項羽的真誠本性。
三、項羽還是一個很仁善的人。
項羽對待儒士及文吏很講究禮節,戰士生病或受傷項羽親侍湯藥,噓寒問暖。與劉邦對峙廣武時,他把劉邦的父親押到案板前,逼劉邦退兵,否則就殺掉燉湯。劉邦說你燉了湯請分我一杯羹,但項羽最終還是沒殺劉邦的父親。
四、項羽還是一個很負責人的人。
滅秦後諸侯分封完畢,各歸封地。這時諸侯燕、齊、趙等內部起了紛爭,互相攻擊,搶奪地盤。項羽親自率領楚軍到各地平叛,但得到救援的諸侯反而反對項羽。項羽出力不落好。項羽這樣輕耗自己的兵力,這給了劉邦可乘之機。
五、項羽與劉邦一起攻打秦軍城市時,有過屠城行為。但在歷史改朝換代的過程中,這是難以避免的。縱觀歷史,屠城現象,歷代都有,有的更甚。
六、項羽坑殺章邯的降卒20多萬,歷史是這樣記載的:《史記.項羽本紀》:“諸侯吏卒異時故徭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諸將微聞其計,以告項羽。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正因為秦朝殘暴無道,秦吏卒過去迫害過這些起義士卒,大家對他們心有怨恨,且秦吏卒人心不穩。為防止兵變,這才把這些人坑殺。再則,秦軍歷史上也曾坑殺趙降卒40萬,及韓卒、魏卒等,這不會不對趙國、南韓、魏國士兵產生報復心理。事情都有前因後果。事情起因於各諸侯吏卒們自發的報仇雪恨事件,也不應該算在項羽一個人頭上。至於楚漢相爭時,劉邦把這個列為項羽的一大罪狀,這不過是兩軍交戰,尋找打壓對方士氣的藉口而已。
-
9 # 呵呵我看你表現
朱元璋:“惟漢高祖皇帝除嬴平項,寬仁大度,威加海內,年開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項羽南面稱孤,仁義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遜,濟以寬仁,卒以勝之。
劉邦是在封建時代被歷史學家稱為‘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果劉邦勝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 “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瞭解人民心理。” 漢太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
人類歷史上最有遠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開創羅馬帝國的愷撒,另一位便是建立大漢文明的漢太祖劉邦。愷撒未能目睹羅馬帝國的建立以及文明的興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劉邦卻親手締造了一個昌盛的時期,並以其極富遠見的領導才能,為人類歷史開創了新紀元!
-
10 # 惜緣小歷史
為大義寧背罵名
說起早年的項羽繞不開宋義,他的發家是因為齊國使者跟楚王說了幾句話,大意是我發現你的帳下有個善於帶兵的人,他之前說武信君項梁會兵敗,現在敗報果然傳來。將信將疑的楚王召來宋義提問,被他對答如流的智慧所折服,於是就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拜次將、范增為末將前去搭救趙國。
當他們走到安陽的時候,卻按兵不動46日。心裡不踏實的項羽就找到宋義說:“我聽聞章邯帶領的秦軍,將趙王圍於鉅鹿是水洩不通,如果我們與趙王裡外夾擊秦軍,那麼章邯是必敗無疑!”可沒想到的是宋義不屑的道:“如今秦趙二虎相鬥,如趙勝我則攻秦,若秦勝我將打趙,這樣我楚國就立於不敗之地。”面對這樣的答案項羽默不作聲退場,幾日後宋義的兒子是去齊國當官,他不僅親自送到無鹽,還大擺宴席三日。當時秋意漸濃大雨落下,士卒們是缺衣少吃,宋義卻毫無體恤之心!
項羽見此荒涼的景象,心中的怒火再也壓不住了。很普通的一日清晨,眾士卒大驚失色的看到項羽拎著宋義的人頭佇立營帳門前。一個穿破渾渾噩噩的聲音響起:“大家不要害怕,只因宋義不尊王命拒不救趙,想在安陽自立為王,所以我奉楚王之命將其斬殺。”話音剛落,就安排人將軍中的酒肉拿出來分給大家,備受感動計程車卒都讚賞道:“宋義不管我們的死活,卻為他兒子餞行,如今項將軍是第一個扛起楚國大旗的,我們願意跟隨您去鉅鹿救趙國。”後來項羽率領士氣如虹的部隊,採用破釜沉舟與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策略,一舉殲滅鉅鹿的秦軍,從此聲名鵲起。
項羽為了民族大義殺掉宋義,解了趙國之圍使楚國免於亡國之禍,這是我喜歡他的第一點。那麼回到現實生活中,如果遇到與自己意見不和的領導時,難不成也殺掉領導?一,弄懂領導的真時意圖;二,跟隨領導的步伐調整;三,可以找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四,配合領導挽回危局。如此以來,則不用兵刃相見了!
識人不明落禍根據瞭解,當時楚王與諸將約定,誰先攻入關中誰就是關中王。而狡猾無比的劉邦避開秦軍防守的重地,所以第一個進入了關中。等姍姍來遲的項羽走到函谷關時,驚訝的發現城頭劉姓大旗招展,門口是荷槍實彈計程車兵把守。不由怒火中燒,劉項二人自此反目成仇。
在夜黑星稀的晚上,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送信:“劉邦想在關中自立為王,選拔秦王子嬰為丞相,這樣美女財寶盡落其手。”無獨有偶,曹無傷的回信剛寫完,自己身邊也出了一個曹無傷。他就是項羽的叔父項伯,與張良是生死之交,所以將項羽準備殺劉邦的絕密透露給了劉邦,這才有了後來的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樊噲隨侍保衛劉邦。由於尊親崇孝的項羽,所以項伯安然無恙,而在宴席中被項羽出賣的曹無傷,在劉邦逃出生天以後就丟了性命!
仔細分析上面的故事,雖然項羽的愛惜名聲為我所喜歡,可是作為任何領導都不喜歡曹無傷與項伯,那麼怎樣才能收拾人心為己所用?一,以身作則,起模範帶頭作用;二,知人善任,將資源配置合理;三,賞罰分明,要形成共同利益;四,長遠計劃,保公司蒸蒸日上!
END
回覆列表
1.誰都不喜歡道德完美然而沒半點本事的無能好人,尤其亂世。太史公項羽本紀和李清照那首詩捧了項羽。中國史書上混亂時代很多,誰都不喜歡無能懦弱的人做君王。大家都很熟悉南唐的後主李煜吧,他是一個很有才得人,但是在治理國家方面,李煜的表現則不是那麼突出。
2.從古至今,人們喜歡看悲劇。悲劇留給人們的印象遠遠超過喜劇或一出圓滿的好戲,這也就是之所以《紅樓夢》成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的原因了。項羽在烏江自刎,人們給了他一個英雄的名號,卻並沒有太多提他的過失,也為這件事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