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野小河
-
2 # 春天裡68152866
如果要提升農產品的產量和價值,個人覺得以下幾點至關重要。
第一農村的土地,必須大規模的流轉和承包,因為在丘陵地帶的土地,每家每戶的土地都是一小塊一小塊的,這樣不利於耕種和機戒化。
第二承包後的土地承包人,必須種植一些具有當地特色和經濟價值的農作物或果樹,這樣才能實現農村土地的價值。
第三除了種植,農村還可以承包土地做養殖,養殖這個必須要有技術。當地政府可以組織當地的農民,到一些養殖戶的養殖場進行觀摩和學習,以提高農民的種植和養殖的積極性。
第四當地政府應該積極,的支援農民的種植或養殖的熱情,在政策上儘量在不違法違規的情況下,給農戶大開方便之門。在技術上指導養殖戶,種植戶和養殖戶有收益了,才會使得更多的農民工返鄉,加入家鄉的種養殖,為家鄉做貢獻。
-
3 # 畢力格共享牧場
很高興為你回答,如何提升傳統農業產業?首先我們得區分農業與產業。中國是農業文明大國,土地肥沃面積廣闊。產業是一種生產方式,比如中國幾千年的農業產業就是土地耕種、勞動收穫、養活農民,自給自足。現在中國的農業才剛剛開始有了產業,比如現在土地集中經營,農民只管幹活,經營者負責產業結構調整。大型農機械的出現,規模化種植。這就是一個產業的提升。隨著科學,國力的提升,農業產業必將得到全新的結構提升。集中化生產,源頭深加工,源頭營銷理念。綠色食品的倡導,將會透過網際網路達到新高度。也就是想要提升傳統農業產業,必須利用網際網路拓展,集中生產,源頭生加工,精細化工多元化經營。才能提升農業產業。
-
4 # 蜀鄉嬿姐
提升傳統農業,我認為首先要因地制宜,其次是注入新動能,新模式,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具體介紹如下:
1、因地制宜,瞭解本地農業發展詳細,理清本地農業優缺點。瞭解本地土壤結構與成分,深耕發掘有潛能,由小到大,由粗到細,由近及遠,種植品種。優選出品種,形成具有本地特色農業產品輸出。
2、推勁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以現代農業模式,在不改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基礎上以有價流轉的方式,將土地集中在有經營能力的個人或經濟組織手中,著力打造千畝級、萬畝級規模的現代農業集團,實行規模化發展和集約化經營,提升農業能量等級,實現規模效應,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強農業設施建設力度,一是大力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二是大力提高科技水平。拓展農業的多元化發展渠道,以專業化生產、市場化操作模式,著力發展果品,藥材,蔬菜,水產等特色農業,促進農業高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業現代化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大資料等現代管理技能,收集農產品需求資訊,組建農產品銷售網路,拓展農產品銷售市場。
-
5 # 峰行記
第一、將傳統農業規模化。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這裡的傳統被認為是刀耕火種、牛犁人種的原始農業。自新中國成立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立體農業、有機農業、綜合農業已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基本特徵,亦是9億農民立足的根本和13億多人口吃飯的基本要素。鳳來秉承中國傳統農業發展之精髓,有著先天的土地優勢、氣候優勢和人力資源優勢。但是,透過近年來的發展看出,單一的傳統農業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要求。從某個層面上講,分散的、單一的傳統農業已經嚴重阻礙了現代農業的發展程序,牽絆了我鄉經濟社會的發展。由此提出,將傳統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是今後農業產業必須的發展趨勢和要求。
第二、將農業產業專業化。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鄭風田副院長曾經說過:如何根據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與當地的實際優勢來重新對現有資源利用方式進行重新整合,以達到中國農業稀缺資源的更高效利用,對中國這樣一個人多地少的農業大國來講顯得異常重要。因此,傳統農業的規模化與專業化的產業集聚是一種理想的農業產業的資源整合方式。鳳來這幾年對農業產業專業化的探索取得了一定實效。從蠶繭業的專業發展、榨菜的規模種植、農業產業專業合作社建立、水稻的高產示範推廣以及制種基地建設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第三、將現代農業市場化。現代農業是相對傳統農業而言的對農業最新 發展的一種表述。將商業思維引入農業發展,讓市場這個農字號商業“龍頭”長大,帶動產業基地村和農戶,成為農民“不冒煙的工廠”,使農民由自然經濟的狀態向經營農業商品的市場經濟轉變,提高農產品的商品率和農民的增收能力。就目前看來,鳳來的榨菜已經成功走向市場,老百姓每年種植的榨菜頭可以放心的出售到涪陵榨菜集團,產品的市場風險降到了最低。
第四、將農業產品品牌化。農業品牌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誌,依靠品牌帶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既符合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也順應福建省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實施品牌帶動戰略,促進品牌農業發展,對於加快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市場化程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海峽西岸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鳳來精米、鳳來菜油、鳳來土雞等農產品在武隆、南川、涪陵都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
第五、將農民朋友工人化。一位網友這樣說過:“中國人多地少,如果不能把多數農民朋友轉變為產業工人,那中央的一號檔案就永遠是三農。”現如今,在山東淄博博山區的南部山區,許多農民已不再是純粹意義上的農民,而轉變為農業產業化工人,按每天8小時工作制上班,一躍成為收入穩定的工薪階層。近年來,隨著鳳來大量農民工進城務工,導致責任地無人耕種,透過流轉土地,承包給有資金、有技術、有能力的個人或企業經營,部分農民一下轉變為基地的工人,成為名副其實的工薪族。這是現代農業在規模化、專業化和市場化後將必然產生的新事物。
-
6 # 嫉惡如仇37
三農問題一直是國家關心,農民關心的話題,如何提升農業產業?是農業轉型升級,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首要問題。
傳統小農經營隨著現有農業勞動力嚴重老齡化退出農業領域已成必然,農業轉型升級步入規模化現代化,土地流轉是大批傳統農民面臨轉崗再就業,提升農業產業,關係著農民就業安居和農村穩定,那麼如何提升農業產業,我認為首先要向農村輸入高文化素質的人才,農村村兩委要大學生擔任,實行支書主任一肩挑,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領辦農業企業,利用網際網路拓寬營銷渠道,真正作到農資直供,農超對接,建立城鄉一體化營銷網,每個農產品都有據可查,打造放心食品品牌,加強農產品深加工廠建沒,把農村優質農產品就地加工,豐富城市居民休閒食品品種,開發休閒農業,體驗農業,吸引城市資本參予鄉村振興等等……
做到以上這些,沒有強大高文化素質人才輸入,談三農建設是空談,農業產業提升是空話。
-
7 # 生鮮農貿前行者
如何提升農業產業,這個問題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按區域劃分決定生產性質,提升農業
東北地廣人稀,平原較多,適合走機械化、規模化的路子,大宗單一農作物主要還是東北種植,比如玉米、大豆等!而且東北特別是黑龍江農場還是有很多!黑龍江還是有農墾總局的,省一級單位!這個單一大宗農作物可以對標學習美國。
華北地區。華北地區是大平原,人口稠密,是中國重要的糧食保障區域。華北土地開發也早,兩年三熟!在華北單純的機械化規模化路子是走不通的。首先,土地經營已經分包到戶,雖說國家允許土地流轉,也有相應的政策支援,但需要從農民手裡租過來,無形中已經提升了成本!華北地區農業應該既有規模化機械化還應該有精耕細作,可以說需要兩兩結合!如今土地租金、農藥、種子、化肥、人工都是很高的成本,除了大宗的小麥,還應該種植價值較高的經濟作物,比如辣椒、花生、菜籽等!還有一個就是農作物受天氣影響大,應該積極推行農業保險!國家還應該大力發展農業機械,特別是一些經濟作物的機械,儘量節省人力,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南方地區多丘陵山地,所能採取的只能是精耕細作。多發展小型農業機械,提升效率!這個可以學習日本,日本的小型農業機械做的很好!精耕細作在全世界都是最好的!
西北地區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護環境,然後才是農業發展!耐旱耐寒的農作物是首選!
我生在河南,朋友也有做包地做農業的,但最後還是賠了,目前農業集約化規模化靠個人是不行的,還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援,做農業真的很辛苦,而且風險也很高,真的是有情懷的在做!
-
8 # 珠海滅鼠滅蟑衛士
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是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唯一出路。
從農業的生產特點看,利用生物生長來生產,週期長、產量小、環節多、效益低,只適合家庭式集約化經營來克服這些不利因素。前蘇聯集體農莊的失敗、中國農村土地承包制的成功,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問題。
從農業的產業特點看,由於農業產業的基礎性和重要性,為使單產效益低的農業也獲得產業的平均利潤,就必須採取適當的規模經營。同時,也要求規模經營的農民具有較高的素質,發達國家的農民多有較高學歷,其收入也都在社會中等收入以上。
從農業在經濟中的定位看,由於其基礎性和脆弱性,不能把農業當作就業的蓄水池。應該用服務業來替代農業蓄水池的作用;農業轉移人口也主要是向服務業轉化,這也是發達國家城鎮化的經驗之一。未來中國鄉村演變的基本方向就是,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的經營。
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我的真實想法與觀點,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
9 # 興化老劉
由於傳統農業效益低下,隨著人口老齡化,許多青年人對農業不感興趣,要想留住他們紮根農村,發展不同型別的農業產業鏈勢在必行。
一,隨著種田大戶的不斷湧現,表面上土地流轉出去了,實際上都是那些中年人參與其中,由於他們的文化知識不足,如何增加產量,降低成本,種植技術流程等問題未必都能解決,這就需要一個完善的杌械植保勞務營銷服務團隊參與進來,才能讓規模農業穩健發展。據筆者瞭解,今年的農化服務好多大戶出現了稻瘟稻曲病防治失誤,對後期產量影響較大。
二,因地制宜發展養殖專案,不可一哄而上,比如我們當地的螃蟹養殖,今年的價格大降就是一個反面教材,部分大塘口出現了虧損,挫傷了養殖戶的信心。
三,適時發展深加工保鮮企業,打造當地農產品品牌,均衡投放市場,規避低價風險。
四,建立一批農產品流通大軍,利用網際網路+農業模式,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以上思路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回覆列表
朱溪鎮地處浙江省仙居縣東南,面積2092,行政村53個,人口3萬人,耕地20002,其中水田10002,山地筍竹林22302。
為發揮山水自然資源優勢,改造和提升傳統農業產業,努力打造生態農業大鎮,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朱溪鎮建立了新型農技責任制,成立了綜合農業服務中心,突出了責任農技員的作用,針對當地實際,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目的,在以前工作的基礎上,積極引導農戶大力發展效益農業,推廣適用技術,從而培植了優質米、竹筍林、高山蔬菜、茶葉、水果等為主的33332的特色產業板塊,創辦了農民自己為主的15家專業合作社及2家農業龍頭企業,並先後註冊了方巖健都獼猴桃、霧茗茶葉、楊豐山優質米和綠倉綜合類等農產品商標和農業品牌。
在產地保護、標準化生產、綠色認證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2009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到9000多萬元,比2008年增長496;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000多元,比2008年增長60,其中來自於種植業的收入約佔30。
種植業新增加效益600多萬元。
但農業生產中仍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農民的思想觀念相對滯後,年齡結構老化,新型農民斷層,知識化程度亟待提高;獲取市場資訊的渠道不多,分析資訊能力欠缺,區域化、規模化優勢尚未完全發揮,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有待提高等。
因此,還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改造和提升傳統農業產業的工作。
1改造和提升朱溪鎮傳統農業產業的思路一是挖掘原有農業資源,提升傳統農業產業。
充分挖掘原有農業資源,透過加強示範基地建設、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完善資訊服務體系等,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努力用現代科技提升傳統農業產業。
二是以集約化管理改造和提升傳統農業產業。
按照集約化管理的思路,透過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等手段改造提升傳統農業產業,發展優質、高產、低耗、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產業,以形成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良性互動格局。
三是以現代科技改造和提升傳統農業產業。
引導農民學科技、用科技,加快先進實用技術和優良品種、農機具和加工裝置的引進推廣,以現代科技改造傳統農業產業,使科技在農業產業發展中的貢獻率逐年增高[1]。
2加強規劃引導,提高區域化、規模化生產程度因地制宜,正確定位,明確主導產業,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2]。
稻米是朱溪鎮的主打產業,在2006—2007年進行了6672的豐產方示範,2009年擴充套件到26672,2009—2010年該片稻田全面種植綠肥,統計面積為46672,為綠色稻米生產奠定了基礎,並實行了有關技術的實施,有望實現規模化生產;而且努力在稻米品質和質量安全上做文章,目前正在申請綠色食品標誌,實現增產增值。
竹筍林20002、高山蔬菜13332、茶葉26672、水果26672也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並引進2家竹製品加工廠,引進新品種大果辣椒、脫毒馬鈴薯、紫色甘薯等。
3加強扶持力度,引進和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企業引進和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合作社可以消化大量的農產品,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按照國家和地方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充分發揮農產品加工企業作用,一方面可以解決農產品的銷售問題,同時也可以拉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3];另一方面可以轉移一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
針對朱溪鎮豐富的竹筍、稻米資源特點,今後在引進和發展農業加工企業過程中,既要發展蔬菜、稻米加工企業,又要重視蔬菜、稻米收穫後加工、儲藏、保鮮、銷售的發展,以多種形式的聯營,如設立加工點等。
這一方面的工作,茶葉已經走上了產業發展的道路,有廠家,有產品霧茗有機茶;竹筍,主要是指春筍,除了鮮售外,餘下的可以加工成筍鹹鹹筍乾,製成小包裝產品,還有粉絲等土特產的加工等。
4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市場的競爭就是質量的競爭,要重視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農產品質量。
在完善農技隊伍建設、加強農技人員知識更新的基礎上,一是以種子種苗工程建設為契機,積極引進新優品種,豐富農產品的種類和品種。
二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開發傳統優勢農產品,改善品質,提高市場競爭力,如楊豐山牌稻米生產技術有待提高,高產優質研究大有潛力可挖,稻米精深加工亟待解決。
最近,此項工作正在執行中,準備添置精加工裝置,包括包裝材料和工藝,以提高市場品味。
三是加大新技術引進及試驗示範推廣力度,特別是要重視無公害和綠色農產品的生產,如水稻的綠色標準化生產技術、竹筍的無公害包裝生產技術、霧茗有機茶的生產等,其生產環節和肥料農藥都要把關,要選擇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以進一步增強農業生產發展的後勁和活力。
5加強資訊服務和農產品標準化建設透過各類專業合作社與市場的對接,收集分析市場資訊,統一組織生產和銷售,積極為農民提供市場資訊。
另外,還可以充分發揮農民信箱的作用,方便群眾查詢農產品市場行情、政策等各類資訊,有效解決農產品賣難、賤賣等問題,在貯藏、加工、銷售等領域開闢新途徑。
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推進,農產品生產從數量型擴張,向質量的提高轉變,特別是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已成為農產品生產的發展方向。
注重農產品質量,制定和實施農產品生產和質量標準是促進農產品質量提高的重要舉措。
透過標準化體系建設,可有效提高、統一農產品生產和質量標準,對提高農產品質量、確保農產品安全、維護地方農產品的聲譽、提高地方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
6做大品牌,充分發揮品牌效應商標是農產品的身份證,是農產品走上國內外市場的通行證,在中國加入後,商標對農產品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朱溪鎮先後有方巖健都獼猴桃商標、霧茗有機茶葉商標、楊豐山優質米商標在臺州均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品牌的建立也給企業、地方和農民帶來了很大的效益。
在今後的農業品牌建立過程中,仍要圍繞區域特色優勢,把握好品牌戰略的重要環節,做大特色,做強優勢,建立區域特色農業大品牌,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綜合競爭力,擴大市場佔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