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集仙翁

    當初諸侯聯軍以數倍於西楚疲憊之師的精銳部隊將楚軍圍困於垓下,絕對是壓倒性優勢。諸侯將軍權統一交由齊王韓信指揮,當時韓信正值事業頂峰,他意氣風發,意圖將項羽和他的楚軍困死在垓下!

    項羽知道待在垓下只能坐以待斃,只有突圍才有生路。韓信也知道,缺糧的楚軍肯定會選擇突圍,所以他也做了萬全的準備,等待項羽突圍。

    做為項羽的愛妾,虞姬知道君王之所以無法下決心突圍是擔心以她為首的楚軍妻室會在突圍中落入敵手,遭受凌辱,於是虞姬果斷自殺,可以讓項羽心無旁騖毫無牽掛的突出諸侯的包圍圈。

    面對愛妾的死亡,楚王項羽將悲痛化為力量,積極部署突圍作戰。此時諸侯方面早已得到訊息,英布、彭越、韓信等善於用兵的牛人都集合起來,他們信心爆棚,認為合力之下項羽絕無突圍可能。

    諸侯集思廣益,最終通過了由韓信率領最精銳的部隊坐鎮中央,英布、彭越分左右兩側,當項羽攻擊中軍時,英布與彭越呈扇形將其包圍起來,一舉消滅項羽!

    衝鋒開始了!項羽以麾下八百死士為前鋒,項羽親冒矢石,衝鋒在前,力圖為楚軍士兵衝開一條血路。項羽在楚軍將士心中一直如同天神般存在,他們充滿信心能在戰神一般神勇的君王帶領下衝破重圍!項羽躍馬在前大吼一聲,韓信的中軍一陣顫動,軍陣也跟著一陣騷動!項羽催動戰馬再次大吼,韓信中軍開始退卻!項羽趁機率軍殺入韓信陣中,他左衝右突,銜枚疾走,在韓信軍中如入無人之境,韓信軍隊抵擋不住,開始潰退!危機時刻英布與彭越兩面殺到,截住了項羽,項羽又轉軍擊退了英布和彭越,再回軍攻擊韓信時,麾下進言說:將軍不可戀戰,趕緊突圍!項羽恍然大悟,這才發現自己衝得太猛,楚軍主力部隊被遠遠甩在了身後。項羽意圖回師接應楚軍,此時諸侯聯軍又如潮水般圍了上來,他們更加拼命,因為他們知道,項羽不死始終會是他們前進路上最大的阻擊,如今各路諸侯彙集一堂正是消滅項羽的最佳時機,錯過時機等到他們分散回到各自封地,獨自面對項羽的攻擊必定身死國滅!項羽的能力太強了,他帶來的恐懼早已烙印在各路諸侯的心中,所以當他們以絕對優勢仍然被項羽隨心所欲宰割時,他們意識到此時如果拼命或許還能擊敗項羽,如果項羽突圍而去,當他回來時就是諸侯的滅頂之災!

    於是諸侯又紛紛回到了戰場,他們也學聰明瞭,開始使用車輪戰術,輪番上陣,消耗項羽的體力。

    項羽何等人物,馬上意識到了諸侯的險惡意圖,於是他一路砍殺卻並不戀戰,隨著諸侯潰退的路線一路突圍。此時的他知道,諸侯的目的是他,只有他突圍而去,吸引住諸侯聯軍,剩餘的楚軍才能藉機逃出生天!

    項羽與他的八百死士為了楚軍大部隊甘願做敵人的箭靶,他們也知道項羽有能力突出重圍。

    諸侯軍隊越聚越多,尾隨著項羽前行,只是攝於項羽的威力不敢靠得太近!項羽又回身將他們殺退,打馬向前疾馳而去!

    當韓信、英布等人得知項羽已突圍而去時,其沮喪可想而知,他們不明白幾十萬諸侯聯軍竟然困不住項羽區區八百人!項羽是人是神?人怎麼可以勇猛到如此地步,自己這邊本打算誘導逼迫項羽進攻實力最雄厚的中軍,以此困住他。項羽卻以剛制剛主動攻擊中軍,竟然還擊潰了精銳的中軍!太不可思議了!

    項羽突圍後,一路前行,給了楚軍大部隊足夠的時間。他們到達了烏江,被江水困住,一條小船自遠處而來,船伕認出了項羽,想渡項羽過江,憑藉江東父老東山再起。項羽慘然一笑,只是請船伕將他的戰馬渡過江去。船伕無奈,撐船遠去,行止江心,戰馬跳江而死。送走船伕項羽料定楚軍已經走出困局,有了與諸侯談判的資本,他釋懷了!也輕鬆了!他環視身邊眾將,動情的與他們一番交流後,命他們解下盔甲,各自散去,只留下了跟隨自己多年誓死與他同在的二十餘人。項羽與這二十餘人縱聲高歌,特意吸引來了敵軍,好讓解下盔甲的將士能從容而去。諸侯聯軍尋聲趕到,項羽命部下下馬迎敵,諸侯軍又是一陣潰敗!忽然項羽在敵陣中發現了曾經跟隨他的舊部,就向他們喊話道:你們曾經追隨過我,這大功就讓你們立吧!說罷他笑著看了下部下,他的笑容燦爛無比,猶如早上的朝陽,部將們也笑著望向他們的君王,君王與將士相映成輝,那笑容與天地混為一色,時間在那刻彷彿也停止了。突然項羽揮向了自己的脖頸!獻血噴出的那一刻,天空一片灰暗,憑空響起了一聲驚雷,項羽屍體栽倒的一霎那,他那二十餘名部將也揮劍自殺!諸侯軍隊驚呆了,他們呆若木雞,半晌無語,如同標槍般戳立在那裡,時間在那刻真的停止了!

    船伕想不通項羽為何不過江,蓄養精神再度逐鹿天下。他哪裡知道,面對天下紛爭,百姓流離失所,項羽心下不忍,早就想罷兵還百姓一個安居的家園。當初他憑藉江東子弟起兵推翻暴秦,如今式微的他再回江東,諸侯會再度聯合進攻於他,那樣江東將因為他而由樂土變為戰場!他不想遺禍於江東父老,只能一死,因為只有他死了,天下才能安定,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千古艱難唯一死!項羽不懼生死,不愧為一代豪傑!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2 # 不惑閒談

    項羽口中的江東,指的是會稽郡,會稽郡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江蘇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以及福建部分地區。

    當年項梁在老家殺了人,帶著十一、二歲的侄子項羽逃到會稽躲避仇家,項羽在這渡過了自己少年時期,與當地老鄉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項梁起兵的江東八千子弟全部來自會稽郡。

    後面項羽分封天下,除了老家徐州一帶歸入西楚國,會稽也一併封入了西楚,可見項羽對會稽的感情。

    項羽如果渡過烏江回到會稽,會稽的百姓依然會擁戴他,項羽仍然可以拉起一支隊伍抵抗劉邦一陣子,但翻盤是絕對不可能的了。

    垓下在今天的安徽靈璧,這個位置以北已經全部被劉邦攻下,而且十八路分封的諸侯中支援項羽的已經基本被消滅。

    回到會稽的項羽要面對的是北面的劉邦韓信大軍,西面英布的軍隊,兩個方向的包圍,而南面是未開化的蠻荒之地這個地方不可能供給得了軍隊,東邊是大海。

    即便過了江東到了會稽項羽也不可能翻盤得了。

  • 3 # 倚樓風雨

    項羽自刎的結局其實是他早下好決心的,在四十萬大軍被韓信打得剩個四面楚歌的尷尬境遇,早已心灰意冷,意氣不再,在他唱完 虞姬虞姬奈若何 之後!虞姬也看懂了項王的暗示,揮劍自刎先去!虞姬的逝去,更加加重項羽視死如歸的決心,所以他的死,應是必然!

    但如果真要說他成功渡過了烏江,又會是怎麼樣的呢?江東子弟又會不會投奔他支援他呢?先來看看項羽的背景,項羽家族祖上都是楚國的名將,以這一點來看,項羽在江東一帶人脈應該很好,是應該會有人投奔他的,即使他現在暫時失意了!

    不過以劉邦的性格而言,是絕不會放過項羽在江東一帶苟延生息的,是必然會派兵前來徹底殲滅,斬草除根的,劉邦剛好忍辱負重,羽翼漸豐,項羽卻日落西山,重新整頓人馬也需要不少時間,在這個時間段,羽翼豐滿的劉邦一定會派人來徹底斬草除根,所以最後項羽可能也是失敗!但,再假如,項羽真的集結了一定的人馬可以重新對抗劉邦,以過往的經歷來看,項羽若不再改變之前的格局,也一定會覆滅於劉邦!

  • 4 # 長島男爵

    不會,江東對項籍的忠誠度不高。

    一、江東是項籍的避難地,並非家鄉

    言項籍必提江東子弟,給人一種項籍就是江東人的錯覺,然而籍並非江東人,他是淮東人。

    所謂江東大約是今天江蘇南部+浙江,也就是當時的豫章郡、會稽郡,是項氏家族的避難地,並非家鄉,如圖所示。▼

    而淮東,相當於現在江蘇北部、山東南部,也就是當時四川郡(誤傳為泗水郡)、東陽郡、郯郡、薛郡一帶,項籍的家鄉在四川郡的下相縣,西楚集團的高官基本上來自這一帶。如圖。▲

    二、項籍其人任人唯親,江東人並不得寵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眛、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史記·陳丞相世家》

    陳平對劉邦分析項籍,說籍重用的人,不是項氏宗親就是妻妾的兄弟,雖然口頭上對士人關愛,但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卻吝嗇封賞,正直的大臣不過數人而已。

    在西楚國內部,項氏宗親充斥高層包括項纏(字伯)、項他、項襄等等,這些人本事不大,只因是項籍的親戚,卻可以佔據高位。其中項纏是左令尹,相當於副總理,項他是碭郡長,也就是省長。項襄是將軍,不僅如此外戚也充斥高層。

    除了宗親、外戚,最受寵的就是家鄉人了,典型代表是龍且、鍾離昧,都是淮東人。

    西楚集團就是一個以項氏為核心、外戚為中間、同鄉為外圍的,嚴格區分親疏遠近裙帶關係的組織。

    不沾親帶故即使有本事也很難得到重用,陳平韓信就是受不了這個跑的。

    范增雖說是地位高,實際上權重不高,就是說對你客客氣氣的,但你說的話我一概不聽,順帶一提范增不是淮東人,而是江西人。

    在明確知道籍貫的西楚高層中,沒有一個江東人,也就是說江東人就是個打工命,非但股東當不起,高管也沒份,流血流汗有份,吃香喝辣沒份,這樣的待遇,你擁護嗎?

    三、江東大部傳檄既定,對項氏忠誠度不高項籍敗垓下去也,嬰以御史大夫受詔將車騎別追項籍至東城,之。所將卒五人共斬項籍,皆賜爵列侯。降左右司馬各一人,卒萬二千人,盡得其軍將吏。下東城、歷陽。渡江,破吳郡長吳下,得吳守,遂定吳、豫章、會稽郡。還定淮北,凡五十二縣。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在斬殺項籍於東城後,灌嬰渡江平定江東,除了吳郡守稍微抵抗一下,其他地方基本上是傳檄而定。

    漢軍平定江東,只用了不到萬人,大將只出動了一個灌嬰,就輕鬆搞定了,有人說因為項籍戰死的緣故江東人無心作戰,其實並不是理由基於資訊流動的閉塞性,如果聽到敵方說你們長官死了,恐怕所有人第一反映就是騙人吧,再怎麼說只出動一萬人一員大將也太兒戲了,只能說敵方抵抗意志本身就不強。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淮東地區,也就是項籍的家鄉,打算繼續負隅頑抗。

    魯為楚堅守不下。漢王引諸侯兵北,示魯父老項羽頭,魯乃降。遂以魯公號葬項羽穀城。——《史記·高祖本紀》

    家鄉人就是不一樣,一座孤城面對漢軍主力依然不願意投降,可見待遇差別影響忠誠性啊。

    ps:有人說魯城不是項籍家鄉啊,他不是下相人嗎?確實,魯縣和下相有一段距離,但距離並不遠,應該是同一個方言區,屬於廣義的家鄉沒有錯。

    結論、江東地狹人稀、忠誠性不高很難和項共進退

    江東人不得重用,項籍帶出去計程車兵都死光光了,如果回到江東,江東人怎麼想?是你怎麼想?說不定殺了他的心都有,是我就綁了他向漢王請功去。

  • 5 # 南宮外史

    假如當年項羽不自刎,而是乘坐亭長的渡船,渡過烏江,回到江東。江東父老會繼續協助他東山再起的。

    江東,也就是江浙一帶,在項梁、項羽率領江東八千子弟兵高舉義旗,興師反秦後,江東很快得到解放,建立了新政權,民眾過上了安定、平穩的舒心日子。

    項梁連戰皆捷的勝利訊息傳到江東,江東父老肯定會因自己的子弟兵而驕傲。當項梁戰敗的訊息傳到江東,江東父老恐怕也會為之飲泣。當聽到項羽鉅鹿大戰,江東子弟以一當百,大敗秦軍主力,各諸侯莫不膝行而前,拜見項羽時,肯定是心花怒放。當聽到項羽滅掉了秦國,獲得決定性勝利而大封諸侯,項羽為西楚霸王,回到故鄉時,更會是歡呼雷動。當聽到劉邦不服分封而反叛項羽時,肯定會為之扼腕。

    項羽最初被封為魯公,後來劉邦圍攻魯地時,魯人據城固守,誓死不降,知道劉邦把項羽首級拿給守城兵民看後,這才痛哭投降。可見魯人對項羽的愛戴。

    由此看來,假如項羽兵敗回到江東,江東父老也會一如既往的支援項羽東山再起。但是項羽應該總結經驗教訓,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合理使用人才,重用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這樣,與劉邦爭鋒,分化瓦解劉邦手下諸將,還是有可能再創輝煌的。否則,即使東山再起,還是會敗北。

  • 6 # 殘雪一寒

    項羽烏江自刎是最好的結局了。因為他知道,一條江水之河根本不可能讓劉邦韓信和英布的軍隊止步不前。他雖然是屬於有勇無謀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無謀主要是在長遠政策下,但是在軍事上他還是很明白的。在鉅鹿之戰和彭城之戰都能體現出他的軍事才能。所以項羽很明白,他渡江只不過是把戰火帶到他的老巢去。劉邦是不會給喘氣的機會的,絕對會繼續追著他打。項羽對自己的敵人是非常殘忍的,但對自己計程車兵和父老鄉親卻是宅心仁厚,仁慈有加。項羽當初在安陽的時候,把三軍主帥宋義斬殺在三軍陣前,不但沒有引起軍隊的譁變與騷亂,反而軍隊在他的振臂一呼下士氣大漲,軍隊凝聚力暴漲,戰鬥力不可估量。這不得不能說是一個奇蹟,這要換一個人來做這事,結果絕對是自取滅亡。這事也說明了項羽在軍隊的威望極高與深得士兵的人心,也左證了項羽平時對自己計程車兵真的很不錯,甚至是能與之打成一片。所以項羽在知道自己大勢已去,翻盤無望。與其狗喘殘延不如死得體面,還能讓自己的地盤免受戰火。所以項羽選擇了體面的自殺。項羽死後,劉邦的目的已經到達,也沒有對項羽有丁點的侮辱與摸黑。

  • 7 # 青年沉思者

    不可能。

    性格決定命運。

    格局決定成敗。

    項羽當不了領導者,只能當個打工仔。

    就和蔣校長一樣,格局太低,爭霸天下之事,還操心著自己的股票。

    想成就大事,必須以天下為己任。

    天下事就是我的家事。

    蔣校長呢?還想著自己的股票,把天下事當做別人家的事,自己的股票才是自己的事,令人哭笑不得。

    項羽也是如此,家事自己做主,論功行賞才是他應該做的。

    項羽捨不得封賞別人,好像給了別人就不是自己的了,沒有天下皆我有的大格局。

    性格不改,即便和劉邦互換當時的身份,也無法最終成功。

  • 8 # 尹於華

    不會,因為項羽剛愎自勇,人心盡失,孤兵敗將,終將是強駑之末,落日餘暉,雖火盡而灰尚餘溫爾,只是百足之蟲,僵而不死,殘延苟延殘喘也。

    項羽未過江而自盡,雖死猶生,雖死猶榮,雖死猶存也。故史載其不朽、其氣概、其貞義、其烈志、其幹雲之浩然之氣也!

  • 9 # 歷史笑春風

    如果項羽過江東,江東父老會繼續協助他的。但是要再創輝煌,那就不可能了。

    項羽這個人,有著華人一切的缺點,也有著華人的一切優點。他有著任人唯親的毛病,而有這種毛病的人,也有著護犢子的習慣。

    這種習慣使得他只信任和任用他喜歡的人,使得韓信、張良、陳平和英布那些人都離開了他。同時,他也得到了范增、鍾離眜、龍且、周殷等人的效死。這種習慣,也體現在他對故土人情的看法上。

    建都時,他說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但是,他建都卻沒有建在江東,而是在彭城。這其中就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以彭城為江東遮蔽,免得江東遭受戰亂影響。我們看到,這一點項羽做到了。

    這是因為,項羽起兵江東。當年落難之時,是江東父老保護了他。在起兵時,是八千江東子弟跟隨著他,打下了江山。他從內心對江東有著一種深厚的感情,他有保護江東的義務。

    垓下之戰,項羽雖然進行了奮戰。可是戰鬥不利,四面楚歌,軍心已亂,項羽已經敗局已定。再打下去已經沒有了意義。這個時候,虞姬也自殺明志,項羽也沒有了什麼生望。

    但是,項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敗是自己不會打仗。他不願意死在垓下,所以才帶領八百騎兵衝出重圍。他只是想找到一塊死去的地方。出於內心的指引,他一路來到江邊。在這裡他突然明白了自己的歸宿。

    不錯,當年自己就是從這裡出兵討伐暴秦,建功立業。這裡,就如同是自己的母親,在危難的時候,就回到這裡。如果自己渡江過去,還可以把戰爭繼續打下去。

    但是,夥伴都已經失去了,大軍已經失去了。自己孤身一人來到江東,即便是重新拉起一支軍隊,要面對的是全中國的軍隊。自己統帥的十萬大軍都不是漢軍的對手,江東那點人馬就更不用說了。

    在將領上,跟隨自己打江山的將領死傷殆盡,音訊皆無。面對韓信、張良那些人傑,自己孤掌難鳴。

    再加上,時過境遷,多年的戰爭,已經使天下百姓厭倦了戰爭,沒有人願意再支援戰爭。因此,項羽就算是把戰爭再打下去也無力迴天,只會給自己的母親之地帶來災難。

    因此,項羽才會拒絕渡江。他要在江東父老面前,上演他人生最後的一幕。向他們表明,自己已經盡力了。如同當年希臘的溫泉關三百壯士一樣,項羽帶領最後那二十六名死士,做了最後的一戰犧牲,回報家鄉的父老。

    正是對故土的眷戀,項羽才會回到江邊,遙望故土。也正是對故土的熱愛,項羽才會不過江東,不給心愛的故土帶來戰爭傷害。最終,項羽眼望故土,走完了人生最後一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世民殺李建成篡位,對比朱棣哪個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