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讓胖的吃雞腿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代表作品,在宋詞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也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辛棄疾屬於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人物,與蘇軾並稱“蘇辛”。辛棄疾的詞作的一個典型特點是很善於用典,也正是這個特點讓後世學者,專家,文化愛好者揣摩討論,樂此不疲。有人說用典恰恰表明辛棄疾的文學素養,也有人說過分的用典恰恰表明辛棄疾在詞作方面經常遇到詞窮無話可說,只得用典的情況。孰對孰錯自是不能一概的接受和否定,因為歷史是客觀的,但是歷史人物和文化卻具有主觀性,我們需要辯證性的去看待,研究。

    迴歸正題,我們首先看一下這首詞的內容: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我們不妨簡單地將其翻譯一下: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我回到南方已經有四十三年了,看著中原仍然記得,揚州路上烽火連天的戰亂場景。怎麼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裡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只把他當作一位神祇來供奉,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縱觀全詞,這首詞用典的地方特別的多,孫權,劉裕,拓跋燾,廉頗等優秀的或君王、或將領的事蹟在短小的詞句中躍然紙上,毫無疑問,這是需要很深的文學素養和功底的,不然即便知道典故,也是無從下手。再加之作者透過一詞一句的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渴望建功立業,不服老,不服輸的豪情壯志,使得全詞的精神境界得到了無限的昇華,這決不是簡單的用典二字可以用到的。辛棄疾能在名家輩出的宋朝文化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然有其過人之處,不然怎得“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呢~

    主觀的我們用客觀的態度去評價在客觀的歷史中有主觀性的人和文化,這也是一種文化的進步和素養的提升吶~

    我是萌之帆,熱愛文化的小青年,喜歡可以關注走一走哦(•́₃•̀)

  • 2 # Acb666

    《憶稼軒》

    稼軒萬世之表,龍泉揮手出鞘。

    報國凌雲壯志,殺敵破陣子叫。

    英雄千古風流,躍馬北固京口。

    封狼居胥煙壕,揮灑詩篇今朝。

    (注:1.殺敵破陣子叫,指殺敵破陣時,敵人的嚎叫哭喊聲。2. "封狼居胥"出自於《漢書·霍去病傳》,封狼居胥後來成為華夏民族武將的最高榮譽之一。 3.揮灑詩篇今朝,指英雄所寫的詩篇和保國為家的故事一直流傳到了今天)~娛樂版

    娛樂版,請指教!

  • 3 # 詩詞書院

    直接看題目,首先題主做了一個前置,認為稼軒此調為宋詞壓卷之作,此說法多引自寫出那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揚慎所說。如果我不認為其可以作為宋詞壓卷,不知算不算是誤解呢?

    宋詞中優秀的作品有很多,就算在懷古的豪放詞當中,我也認為此調不如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等一的高手往往能將用典化於無形,即使讀者對其用典不甚瞭解,仍能感受作者的情懷,感受到詞的意境。

    再說說誤解。詩詞創作不是數學解題,其目的不是要推算出一個正確答案;其也不是論文,是為了論證某個論點。詩詞創作是試圖透過一系列的意象(典故也是意象的一種)組合,去營造出意境意蘊。

    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一個較抽象的概念,其實際上是一種觸感。有時,我們讀完一首詩詞時,會陷入詩人的語境中,或安謐閒靜,或沉鬱悲涼,或明快高曠,或慷慨激昂 ,或莫名其妙,這就是意境。 同一首詩詞,不同的人,不同的際遇,感觸都會有不同。甚至同一個人,不同的心境,感觸也會有不同。很難說誰的感觸是正解,誰的為誤解。這也是詩詞的魅力所在。

    黃山谷說寫詩要“字字有出處,句句有來歷”。這是因為詩詞的意象大多已經在歷史的沉澱中,有了特定的指向,例如,如果說此調的“封狼居胥”說的不是說衛青、霍去病的故事,這可能是一種誤解。

    但是,黃山谷又接著說了要:“點鐵為金,化腐朽作神奇。”也就是說要將這些有出處,有來歷的意典,進行重新組合,化出新意。這樣,這一意典又可能超越了本身含意,關聯出新的雅趣。這仍然可給我們帶來不同的觸感。就正如在“封狼居胥”前,加上“元嘉草草”又變成了說宋文帝的故事了。

    再說詞的創作手法還有很多,抒情的方式也多是借物致情的間接抒情。而更有一些難以定論的象徵手法,如此調中,有人說佛狸是影射完顏亮,佛狸寺則是作為金人入侵的一個象徵建築,這些都是可繼續考究的,並不一定就是正解。即使是如“烽火揚州路”是指那一個區域範圍,至今也仍存在幾種不同的見解,沒有誰對誰錯。

    綜上所述,就詩詞而言,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解讀,沒有必要爭出個誰對誰錯。當然,如將此調作為一篇中學課文看待,出於教學需要,須有一個擬定的“正解”。這隻與教案有關,與詩詞無關。

  • 4 # 素心流年

    南宋詩人中,最佩服辛棄疾,將紙上的豪情真的寫在了戰場上!

    這首詞,被明代楊慎評為“辛詞第一”!

    誤解,只因看不懂!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典故太多了,句句皆用典!

    1 孫仲謀:

    孫權,三國吳帝,曾在京口建都。京口,今江蘇鎮江,北固亭,在鎮江東北北固山上,下臨長江。

    2 寄奴:

    南北朝時,宋武帝劉裕的小名,在京口起兵平亂,滅南燕後秦,推翻東晉,自立為帝。

    孫權與劉裕同在京口起兵稱帝,

    如今,昔日英雄們積極奮鬥的精神與風流遺韻,早已被風吹雨打盡,早已被掩映夕陽草樹中,

    一片荒涼破敗,再也找不到像他們那樣,金戈戰馬,令敵人聞風喪膽,大有作為的英雄了。

    這兩個典故,辛棄疾滿是崇敬與愐懷,

    而對南宋無為,缺乏英雄的時代,卻是深刻的諷刺與憤慨!

    3 封狼居胥:

    狼居胥,山名,在今天的內蒙古西北,

    《史記》記載,霍去病追討匈奴,至狼居胥山,築土為壇,封山而還,

    後來,深入追敵,一直打今天的俄羅斯貝加爾湖,從此“匈奴遠遁”。

    “封狼居胥”便成為兵家的最高功績。

    《宋書》記載,元嘉年間,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好大喜功,命大將草率討伐北魏,大敗,倉皇逃回。

    四十三年:1162年,辛棄疾從個人抗金開始投歸南宋,到1205年,寫此詞時,正好43年。

    投歸南宋,途經揚州時,曾親見金兵燒殺搶掠的慘景。

    這個典故,辛棄疾用親見的事實,向統治者指出草率出兵的嚴重後果。

    4 佛狸祠: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小名。

    劉義隆北伐失敗後,拓跋燾率兵追到長江北岸的瓜步山,山上建行宮,後稱佛狸祠。

    神鴉社鼓:每年春秋兩次祭祀土神的社日,百姓們便在佛狸祠供上祭品,少不了烏鴉來享用。

    這個典故,在曾經受辱大宋的土地上,在異族皇帝廟前,鴉飛鼓響,百姓正熱鬧的祭神。

    由於南宋朝廷長期的妥協求和,百姓們早已忘了曾經的屈辱了。

    5 廉頗:

    戰國趙將,屢建奇功,

    《史記》記載,趙悼襄王時,被奪去兵權。

    後來,趙被秦圍攻,又想起用,便派使者前去探看。

    廉頗飯一斗米,肉一斤,欲披甲上陣。但使者受了賄賂,便回覆趙王,廉頗老了,雖然能吃,卻三遺矢(屎)了。

    寫此詞時,辛棄疾已66歲了。

    這個典故,辛棄疾自比廉頗,年老,卻仍能上陣殺敵,趙王還能危急關頭想起廉頗,而自己四十多年連個探問的都沒有,連廉頗都不如,懷才不遇,滿心悽愴!

    “滿目山河空念遠 ,落花風雨更傷春。”

    意思,簡言之,

    孫權寄奴在京口的英雄遺風早被人忘了,元嘉年間的草率出兵,落個倉皇而逃,四十三年前的金兵血洗揚州,還記憶猶新!大宋的百姓們祭神呢,我這個老將,還有誰來問一聲,好讓我上戰場抗金?

    蒼涼悲壯,慷慨悲憤,令人動容垂淚!

    典故里的故事,現實中的家國,暮年蒼蒼的自己,一面是朝廷無作為,一面是英雄恐遲暮,沉痛中急切,急切中無奈,無奈中憤激,憤激中悲愴!

    以情動人,反覆渲染,反覆詠歎,餘味悠長,感人至深,光彩熠熠!

    陳廷焯評價:“辛稼軒,詞中之龍也,氣魄極雄大,意境極沉鬱。”

  • 5 # 簡秋習文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南宋文武全才辛棄疾的大作,而之所以被稱為“宋詞壓卷之作”,是因為明代楊慎在《詞品》中說:

    “稼軒詞中第一。發端便欲涕落,後段一氣奔注,筆不得遏。廉頗自擬,慷慨壯懷,如聞其聲。謂此詞用人名多者,當是不解詞味。辛詞當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一。”

    楊慎是誰呢?他就是寫出《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的那位: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而題主說到,辛棄疾的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多出地方遭人誤解,不知道是指哪裡,所以,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辛棄疾的這首名作。

    用典之佳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創作背景】

    寫這篇詞的時候,65歲的辛棄疾已經是垂垂老矣,2年後,他就懷恨離世。

    這篇詞,是辛棄疾晚年在鎮江作知府時創作的,詞的副標題“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京口”就是今天的鎮江,當年孫權曾經在這裡建都。

    辛棄疾一生致力收復中原,是堅決的主戰派。

    辛棄疾晚年有非常重的“孫權情結”,這是和當時的南宋的政治格局息息相關的。

    當年孫權佔據江東與曹操長期抗衡,辛棄疾在另外一首《南鄉子》裡寫“生子當如孫仲謀”也是這個情結。

    辛棄疾認為孫權雖然只佔據江南一隅,但是仍舊和強大的曹操抗衡爭奪天下,與當時南宋的碌碌無為、苟且偷安的政策相差甚遠。

    為此,辛棄疾常常痛心疾首,作出了很多經典的愛國詞。

    【上篇-賞析】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從孫權208年建都,到辛棄疾寫這首詞,時光已經穿越千年,江山時移世易,再也無法找到當年孫權一樣的英雄人物了。

    辛棄疾晚年,強烈的“孫權情結”,在他的很多詩作中都足以窺見一斑。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

    “舞榭歌臺”是指當年孫權的王宮,“風流”代表孫權的功績,這些都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復存在了。

    上面這兩句,是用孫權的典故,下面兩句就用了另外一個江東英雄的典故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落日的餘暉照在長滿草木的普通街道上,人們都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居住過的地方。

    “寄奴”宋武帝劉裕的小名,劉裕是南朝劉宋王朝的開創者,他曾經兩次帶兵北伐,滅掉了南燕、後秦,收復了洛陽、長安,一直打到了關中。

    劉裕,稱得上是一位立足於江南,對抗中原的一位英雄人物。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劉裕曾經在晉安帝410年滅了南燕,417年滅了後秦。

    透過兩次北伐,他積累了豐富的政治資本,晉恭帝420年將皇帝禪讓給劉裕,劉裕建立了“劉宋”王朝。

    這一句,寫得是當年劉裕軍隊的氣勢恢宏。

    辛棄疾在這裡用劉裕的征戰來諷刺當時的南宋政權。

    上篇,是懷古。

    辛棄疾用孫權、劉裕兩位江南英雄,表達了自己對南宋政權無人可用的悲哀,以及迫切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

    【下篇-賞析】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元嘉帝興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戰功封狼居胥,卻落得倉皇逃命,北望追兵淚下無數。

    “元嘉草草”,是宋文帝劉義隆(劉裕的三子),他繼位後,北伐兩次。

    其中一次,攻下河南後,又被北魏大軍擊潰。

    “封狼居胥”,是指霍去病與匈奴交戰,殲滅敵人7萬餘人,在狼居胥山祭天,後人用“封狼居胥”來比喻將軍出戰大獲全勝。

    辛棄疾雖然一生主戰,但是到了晚年,他還是比較謹慎的,他透過這句告誡出征的人,不要片面追求“封狼居胥”的勝利,最終落得狼狽南逃的結果。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四十三年過去了,如今瞭望長江北岸,還記得揚州戰火連天的情景。

    當年,21歲(1161年)的辛棄疾帶著二千人馬,加入了耿京抗擊金兵的起義軍。

    第二年(1162年)生擒叛徒張安國,交予朝廷。從那時起,辛棄疾踏上了南歸之路。而這首詞是1205年寫的,算起來,正是43年。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燾祠堂香火盛,烏鴉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字佛(bì)狸,在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擊敗劉宋軍,行至長江北岸瓜步山,並在山頂修建祠廟。

    辛棄疾用這個典故,來諷刺當地的人們已經忘記了這是以誰的名義來修建的祠廟,只顧祭拜。

    就如同南宋時期的中原,早已風平浪靜,淪陷區的人民已經安於異族的統治,竟至於對異族君主頂禮膜拜,這是痛心的事。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在這裡,用廉頗隱喻自己,感慨自己連廉頗都不如,連詢問自己的人都沒有。自己雖然年邁,但仍舊希望為國征戰沙場。

    廉頗,戰國時期趙國名將,受小人郭開的陷害,被迫離開趙國來到魏國。

    後來趙國陷入危機,趙王派人來找廉頗,結果郭開又收買了使者。

    雖然廉頗見到了使者,但是使者回去卻向趙王稟告:“廉頗將軍雖然老了,但是還很能吃,但是和我坐了一會,上了三次廁所。”

    於是,趙王覺得廉頗老了,沒有任用。

    這篇詞,最大的特點就是“用典”,從懷古到憂國,從傷今到傷己,都是運用大量典故。

    這些典故的運用,讓辛棄疾表達的情感,明確又含蓄。

    至於是不是宋詞的“壓卷之作”,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END---------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勇士能否三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