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angyizuog

    主線出來了,那一定有一個,你的小說所要表達的,主要的那個思想和自己心中的那種表現的意思。用它來把握自己的思維,去構思,那一個分支更細的部位。去設計,故事,情節,語言,環境。讓他有血有肉。

  • 2 # 李沫霖

    第一,不要限制結尾。

    所有的故事都有一個結局,所有情節的存在卻不是為了湊成一個結尾。

    大多新手會犯的通病,你就想要那樣一個結局,所有的人物性格、動機驅使、象徵性鋪墊,都在服務於那樣一個結局,然後就是,讀者比作者更清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故事會怎麼樣,造作、乏味、學生腔、拼湊感強烈。

    就像題主所說的,你已經想好了人物和主線,心裡清楚想寫的是個什麼故事,但你不能流暢的按照自己的意願,把它順利的寫出來,為什麼?

    如果你真的清楚,胸有成竹,那你直接寫出來就完了。

    如果剛有一個很好的想法,或者特別的創意,然後你馬上下筆,往往這個故事達不到你的預期,有網路連載經歷的,可能會寫到十萬二十萬字崩掉,缺乏寫作經驗的,可能剛寫了個開頭兩三章,就發現故事已經崩了。

    第二,不要限制佈局。

    比如,金庸先生寫《天龍八部》,最初的設定,唯一男主就是段譽。事實上你也會發現,好幾次關鍵節點的設定方向,都是以段譽為基礎的。

    比如逍遙派無崖子對於選徒弟的要求,比如珍瓏棋局,只有段譽符合這樣一個又帥又瀟灑,與世無爭的性格,而且對於棋藝精通——他指導過大和尚與段延慶的對局。

    所以虛竹這個人物,顯得線索旁支,而且並不符合逍遙派傳人的要求,但是後期戲份明顯多了起來。那就是因為,他是一個被無意間撿起來的零線。

    虛竹大後期那麼厲害,那麼多戲份,無非是因為最初金庸老爺子的設定是,段譽為絕對的第一男主,喬峰和慕容復,屬於對立而又呼應的重要配角,但是發現喬峰這個人物越寫越有戲,人物更加立得起來。不知不覺搶了段譽的戲,以喬幫主為核心,立意更為宏大,主題更為深刻。

    所以乾脆再加一個人進來,不會搶掉喬幫主的風頭,卻會平衡段譽的存在。於是作品更富有完整性,人物也更有張力。

    第三,不要限制人物。

    每一個角色設定,你有必要考慮清楚,這個人從哪裡來的,什麼樣的成長背景,什麼樣的現實遭遇,有著怎樣的複雜性格,以及在故事裡將會面對怎樣的抉擇。

    他,會不會在觀眾眼中,代入感最強,存在感最強,最能招人討厭,或者最能博取同情那一個。

    哪怕你在寫抗日題材,最終的勝利方是註定的,你自己你想好了你的英雄是誰。往往這會成為限制。

    有一個經驗就是,正劇裡面的正面人物,不如反派有戲,因為你限定了一個框框,他總是運氣那麼好,情懷那麼正。那麼這個人物活著就不如死了。

    處處主角光環,他的人生履歷壓根沒什麼存在感,甚至招人反感,典型的把主角寫成了配角。歸結原因,作者把前面兩個錯誤都犯了,要麼當觀眾傻子,要麼令人懷疑你的創作意圖。

    一篇作品的主題要想立的住,每一個促成最終“勝利”或者“圓滿”的因素,都可以促成更有血肉的人物,更加豐富的內容。

    好人能做的事情不多,壞人卻可以處處使壞。所以好人需要更多的合理性。

    第四,不要故作懸念。

    你看電視劇,主角要被砍頭了,劊子手舉刀,要麼有個話外音“刀下留人”,要麼沒有,然後這一集結束了。是一個很簡單的小技巧,延遲效應。但是你碰見多了你也煩。

    寫作需要技巧性處理,而好的作品往往在減少技巧性處理。

    你的故事的看點,能夠讓別人看的下去,無非是,別人知道結局,卻想知道下一步怎麼樣了,別人不知道結局,而對下一步更加好奇。

    每次都要強行拖著,那不是證明你有技巧,只會證明你缺乏天賦。

    第五,合理擴充內容。

    也就是回到題主的問題本身,人物之間的矛盾,以及他們要去完成的任務都很明確。

    先列出人物前史,每一個主角每一個配角,他們的經歷履歷性格身份。要具體到凸顯人物性格的細節。

    其次,想清楚人物的入場方式,你不能讓他進來了又出去了,需要的時候再拿回來。比如一個班級小組七個人,先逐個列出了名字。誰記得住?

    再次,將所有對於人物的塑造,場景的產生,事態的發展,前因後果,以及將會產生的影響,細節化,具體化。

    一篇三千字的小說,和三十萬字的小說,如果是同樣量級的作者,區別不是後者的作者廢話更多,而是細節更多,關於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具備更多的合理性。

    綜上所述:

    你不能在開篇的時候就建立一個基調,你只是在為了一個結尾補充內容,而不是故事剛剛開始。當你提筆開始創作,那些人物一定要回到人物本身,人物經歷過什麼,能幹出什麼事,尤其重要,而不是你讓他幹嘛他幹嘛。同時,適當挖掘故事、人物潛力,細節化和場景化,讓你不自覺的字多,寫不完。

    主題和結尾是可以適當變化的。讓你的人物帶著你走,會讓寫作更輕鬆。

  • 3 # 司徒小雄

    主線和人物都設定好了,直接動筆從頭寫到尾巴,但是這樣未免字數太少了。這時候就需要在主線之中穿插支線,來豐富情節。使小說變的更長,內容更加豐富,情節更加吸引人。

    其實我們首先要明白一點,主線和支線其實都是線,單獨拿出來他就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換句話說,支線並不是永遠只配當支線,在另一部小說裡面他也有資格當主線。因此,主線的情節要跌近的慢,越慢越好。當主線講完了,這本小說也就完本了。而支線情節要快,這又分幾種情況,有的支線稍微比較長,可能和主線交叉進行,而有的支線可能就三言兩語解決問題。

    所以,首先作為寫手要明白,主線和支線都是故事。你設定好了主線,相當於想了一個故事來當主線。這時候你要讓小說變的足夠長,那麼你就還需要設想若干個故事充當支線。

    我這裡給大家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比如甲,突然說自己去年在某地中了丙的暗算,因此中了毒,這一年來都在想辦法解毒,但是很遺憾沒有解毒成功,跟著他立馬就口吐白沫殺手西去了。這也算是一個故事,一條支線,只不過我們可以三言兩語的將他寫出來。

    當然我們也可以適當的將這條支線拉長,拉成幾章或者十幾萬字。比如,從為什麼丙要暗算甲,是怎麼暗算的,中間又有什麼過程,這一年甲到底是怎麼爭取解毒的,這一年他又遇見了什麼情況等等。

    當你們理解我說的意思之後,你便能懂什麼叫支線。不管主線支線,每條線都是獨立的故事,需要透過作者的你,將這些故事串聯起來。也可以透過詳寫略寫等手段將小線套中線,中線套大線,大線套主線。環環相扣,線線相交。

    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人物的性格,千萬不能在這些眾多的故事裡面相矛盾喲。一定要保持性格一致,如果沒有什麼重大變故,千萬不要把在這個故事裡面快樂的甲寫到另外一個故事裡面他突然就變的很愁眉苦臉。這樣的話,形成人物形象分裂,讓人很容易齣戲。

    鄙人淺見,如有疏漏,請多賜教。

  • 4 # 打醬油醬打

    看問題的描述,感覺只是有點靈感,有了框架卻不知道怎麼填充。

    不知道有沒有先試著去寫一寫。有時候光想和寫下來修改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有了草稿比較直觀。

    一般小說的思路就是主角的成長路線,從一個小地方起步不斷接觸大地方。而去各個地方肯定是有他目的或者原因,要麼是學習,要麼是暫時躲避危險,要麼是去尋找自己需要的東西,要麼是參加各種活動之類的。而這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主角能達到最終的目的。

    情感路線就夾雜在這些支線過程中,在去幹每件事情的時候,根據身邊不同的同伴搭配可以分別描述友情,愛情之類的。

    為了避免無聊,一般最好都設定些懸念。讓人有看下去的慾望,再來點小反轉會比較有趣。在一個支線中可以來點意外什麼的,給主角造成困擾,這樣寫的東西就會多一點。

    沒寫過小說,純粹是個人的一點想法。

  • 5 # 果林,豫北蟈蟈

    首先恭喜你,如果你的小說人物和主線已經構思設定好了,那麼,你的小說已經完成了一大半。一部小說,就如同一戶人家。所謂小說主線,就如同一戶人家由弱到強,或由強到弱的發展趨勢及執行軌跡。也許,這個家庭沒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只是在平平淡淡中,咀嚼生活的酸辣苦甜,感悟人生的真諦。

    所謂人物設計,就是精心設計在這個家庭的家庭成員中,每個人的個性特點,具體命運,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在此基礎上,安排核心人物,就是主人公,主要人物和一般人物。

    小說人物和主線已經設計好了,也就是以上的所有事情已經基本考慮成熟,換句話說,已經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腹稿。應當說,小說已經完成了大半。當務之急,就是安排一個巧妙的契機,切入這個家庭,進入這個家庭,讀懂這個家庭。一部小說,就如同一戶人家。這僅是一個比喻,其實,一部長篇小說可以是多戶人家,一篇小小說可能一戶人家也沒有,只有一兩個人。

    至於如何填充支線,無非兩種思維方法:一是以人為主,二是以事為主。如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的《水滸》,以洪太尉誤走妖魔為楔子,切入故事,為一百零八條好漢先後出場埋下伏筆。然後區分主次,分別描寫好漢們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整體上的官逼民反,逼上梁山是主線,林沖,楊志,武松等等,具體逼上梁山的故事就是支線。同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以唐僧師徒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為主線,每一“難”就是支線。顯然,它是以事為主填充支線的。

    無論以人為主填充支線,還是以事為主填充支線,都必須注意同一藝術形象在整個故事中的完整性。寫小說最忌諱的就是藝術形象的混亂,人是會發展變化的,但發展變化有他自身的內在邏輯制約,作者不能為了故事離奇讓他隨意變化。如孫悟空,由石頭變猴,猴變齊天大聖,齊天大聖變戰鬥勝佛;再如宋江,由殺閻婆惜逼上梁山,用聰明才智壯大梁山,再到熱衷招安葬送梁山等等,這些都是有藝術形象自身的內在邏輯確定的。

    總之,主線和人物設定好了,等於一個建築的主體工程已經完成。至於以人為主還是以事為主填充支線,還是人和事交替填充支線,應當根據你設定的主線和人物要求,以及你自己的寫作特長來確定。

    我也是初學乍練,想法僅供參考。

  • 6 # 紅塵彌勒

    這個問題很是匪夷所思,令人費解。

    既然是說設計好了主線和人物的對應關係,那就說明基本鋪墊了一條通往小說文字的道路。而偏偏又不知道該怎麼去往裡新增核心,這就真的很令人費解,難道閣下的那個構思是剽竊來的嗎?你是在開玩笑還是在故弄玄虛?或者是真的是你個人對於小說一無所知?

    那這個所謂的主線就很值得懷疑和質問了:憑什麼你說那是一條符合文字表達的主線呢?

    凡是從事過寫作的人都知道,確實曾經有過無法下筆的困境,但那只是暫時的困頓,並不是所有的條件下都是這麼難產而折磨。

    所以說,您那個所謂的主線是否真正符合一般性的創作規律很值得商榷,也很令人懷疑。

    一個生手,成天夢想著有朝一日大筆如椽揮就鴻篇鉅製,這本身就不是特別靠譜的事兒。虛無的時候設計了好多人物和出場順序、事件變故、高潮推送,醒來卻一籌莫展,這隻能說明您這還不是一個合格的小說創作者,或者更為嚴厲地說,您這還沒摸到小說創作的門檻呢。

    關於設定情景主線的問題,並不是必須的一條創作程式。有的人喜歡先行設定,有的人喜歡信馬由韁,這都是極為個性的創作行為,並不是必須遵循的不二法則和創作圭臬。

    反過來,一個設定好了的小說線索,那就說明作者本人是經過了嚴肅的思考的結果,也是比較成熟的創作思路,只要沿循這樣的路徑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就可以大功告成了,而您這偏偏又說不知道該怎麼往裡填肉增容,那就說明您這還不是一個合格的小說創作者,應該先去惡補一下小說創作應有的既定程式或者現成模式,而不是放著一個乾癟的主線勍等著別人給你建議往裡填肉。

    我個人倒是很好奇地想看一看,您這所謂的主線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線索,是不是符合了小說創作的基本組合要素。

    如果真的不知道怎麼往裡填肉,那就不妨給自己一個義無反顧的機會,乾脆把這個所謂的主線毀掉,然後從頭開始學習一番小說創作的思路技巧,這樣或許更會助你在創作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祝你好運。

  • 7 # 橙瓜網文

    【如何確立複雜的人物關係,而又不導致劇情混亂?】

    先說一下個人觀點,然後再做論述。

    一、人物關係的複雜程度,跟人物的數量無關。

    比如三角戀,白學現場,真要較真了往復雜上去寫,遠比幾十個群像人物要複雜的多。

    甚至還能玩出傳說中四個人六對組合的神級關係圖,比如十月新番《BEASTARS》動物狂想曲。

    二、人物關係之間存在明線與暗線。

    明線既是你要明確告知讀者的關係,暗線則是你只會暗示,或隱晦描寫的關係。

    如果將這兩點區分清楚,有助你在編排劇情的時候構造複雜但清晰的人物關係。

    當然,暗線之中又區分為明顯暗線以及腦內設定。

    腦內設定就不說了,純作者知道但不會告訴讀者的東西,明顯暗線就是上面提到的,隱晦描寫的人物關係。

    三、人物關係是劇情設計的核心動力之一。

    劇情的三個關鍵,有趣,突然,合理,通俗一點來解讀就是,賣點,伏筆,邏輯。

    前兩者姑且不提,但在邏輯自洽這一點上,必須考人物之間的關係,且劇情要符合邏輯關係。

    為了保證這種邏輯自洽,起碼在表述人物關係的情節時,因當以任務關係本身作為核心動力推進劇情。

    現在說一點乾貨,舉個例子。

    比如,路人甲與路人乙是兄妹關係(明線),但兩人矛盾很深(暗線),表面上卻又裝作相互親近(明線),路人乙則單方面覺得哥哥路人甲很討厭(暗線),路人甲則覺得路人乙不顧及他的感受(暗線),

    根據以上五條線索,編排劇情,如何鋪設人物關係的同時,注意邏輯自洽,就是關鍵。

    因此,在編排劇情的時候,通常會考慮到如何去表現這些明線與暗線,設計怎樣的情節能夠將其合理自洽。

    比如路人甲與路人乙登場的時候表現的像是相親相愛的一對兄妹,可是兩人一同外出旅行,路人乙卻數次拒絕路人甲幫她拎東西,路人甲每每表現的很無奈,

    而在旅店住宿的時候,原本為了方便是想讓他們住在同一個房間,但路人乙卻非常反對,表示要自己單獨開一間,

    後面我就不繼續編了,到了這裡,五條人物關係因該都已經出來了,並且劇情也不會混亂。

    這只是簡單的一個演示,具體到小說過程中,或許是幾十個,上百個人物輪番登場。

    但這個時候你要始終注意一點,關鍵人物不能太多,根據自己把控能力的極限去設計一個場景的核心人物(對我個人來說超過五個核心人物就會覺得控制不住了,建議新人除非某些特殊場景,最好不要超過三個。)

    這裡的關鍵人物指的是人物關係中的關鍵人物,較好比剛才那個例子中,最後飯局中你也可以寫到路人甲的朋友,但核心人物只有路人甲和路人乙。

    這樣做的好處是,無論你要描述怎樣複雜的關係,怎樣多的人物,只要合理設計,就能始終保持條理清晰,不顯混亂。

    那麼,如果有一些場景根據劇情需要必須有更多的關鍵人物出場該怎麼辦。

    兩種方法,一種是淡化部分關鍵人物,使他們暫時降格成為工具人(引導完劇情就到一邊看戲去。)另一種是找到其中一個講述人(第三人稱中不一定非是主角,第一人稱則只能是主角)透過講述人的描寫,可以隱去他不知道的一些資訊。

    兩種方法可以搭配使用,並不會互相干涉,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那便是陌生人物出場,這個時候一定要分清主次,一定不要一口氣想要將所有人物都交代清楚,可以分成批次,多設計幾個情景橋段去一批一批講述。

    比如一口氣上來十二個角色,先用主角視角詳細描述其中三人,另外九人一筆帶過,只做最簡單的介紹(姓名,外形,部分神態。)。

    在這之後,劇情推進,逐漸引出其他人物,可以單獨描述,也可以分批描述,更可以設計劇情直接將人設和人物關係一起描述(方法就像路人甲和路人乙例子中之後的哪一些場景安排。)

    最後,不管是什麼樣的劇情,人物一定要忠於人設(包括人物關係。)

    只要死死掐住這一條,然後再合理的安排劇情,保持邏輯自洽,劇情就不會混亂。

    哪怕是白學現場,三角戀,4個人6對CP這種看上去就覺得腦仁疼的人物關係,也能夠清晰理順,並且寫出想要的效果。

    【更多寫作技巧、火書拆解、神級攻略、開篇點評、開篇精修、教新人快速入門等網路文學知識,請到橙瓜碼字的網文學堂閱讀】

  • 8 # 謝建國502

    寫小說前首先要構思故事情節和要想表達的小說情感。這好比部隊沙盤作戰理念。

    第一要編輯好小說提綱。

    第二要輔墊好l小說情節。

    第三要襯托好主要人物情感豐滿,正所謂獨木不成林。

    第四要將人和事結合起來注入表達小說的靈魂。也就是讓讀者看後有一種讓人感動的東西。回味無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傳》人物王進沒上梁山,作者為什麼要漏筆不寫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