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林6491

    謝邀!隨著未來科技的進步提高,只有無人艦在作戰功能上能夠適和蜂群戰術。因無人艦本身具有攻擊丶快速丶機動和密集特點,能夠成群結隊圍堵打擊一個目標。這就是未來採用"蜂群”戰術。

  • 2 # 潛望鏡kangjixiang

    潛艇永遠都是獨立作戰的兵器,就好比山中的老虎,永遠都是獨往獨來,因為它的武器系統就是魚雷和導彈,潛艇採用蜂群戰術的話,有可能把自家艇擊沉,或者是發揮不了潛艇的長處。

  • 3 # 硯田劍影

    潛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一定的深水範圍內執行作戰任務,具有隱蔽性強,較高的自持力,續航能力久,突然的進攻性,在深水中神出鬼沒活動範圍大,往往出奇不意擊沉擊傷敵方的艦船潛艇,受到各國軍方的青睞,作為一款海軍的水下大殺器,各大國競先研發潛艇,從常規動力潛艇到核動力潛艇,都傾注了高科技元素,不餘遺力投入重金,以期達到潛水更深,降噪,航行速度更快,攜帶更多的魚雷和導彈。

    二戰時期,在大西洋,德國的U型潛艇運用德國海軍上將卡爾,鄧尼茲發明的“群狼”戰術,結集眾多的潛艇,在白天緊隨盟軍的運輸船隊,到了夜間形成包圍圈,突然發射魚雷,給予盟軍的海上運輸船隊給予重創,護運艦隊也難以倖免身葬魚腹。當時的U型潛艇所載魚雷有限,全殲盟軍的運輸船隊後,迅速返回基地補充給養彈藥,並給予潛艇的動力系統製氧系統維護,輪留叢集海上獵取目標屢試不爽,在整個大西洋,德國的U型潛艇如無人之境,重創盟軍的運輸艦船戰績裴然,深得希特勒的賞識,並下令多造潛艇,以期切斷盟軍的海上供給線。

    現在的海戰,運用“群狼”和“蜂群“戰術己時過境遷,無論常規潛艇,核潛艇的水下水上速度遠不及現代各種軍艦的速度,談不上跟蹤,除非下潛更深,降噪係數小,速度快,隱形好。否則叢集的潛艇很容易被艦載反潛機搜素捕捉到目標,將資料鏈接駁到航母或巡洋艦,護衛艦的終端,導彈將悉數擊毀潛艇。

    現代戰爭,以海空軍為主,先進優異效能的潛艇仍然是艦船的剋星,現代常規潛艇己不是二戰時期的潛艇,所載武器是魚雷,現代的常規潛艇都具備動力強勁深水潛行時間持久,攜帶散量不屝的魚雷和導彈,只要被聲納捕捉到目標,摁下發射紐就能擊沉敵艦,還用“蜂群”戰術?核潛艇具有震懾敵方的作用,所載遠端洲際彈道導彈,遠距離突破防禦系統就能幹掉敵航母,還用“蜂群“戰術?

    “蜂群“戰術實際上就是“群狼”戰術的演繹版,換個名而己。

  • 4 # 披頭散髮看電視

    潛艇使用蜂群戰術,這要看是什麼樣的潛艇和什麼樣的環境來定了,潛艇外號叫水下殺手而殺手大家都知道是隱蔽出擊的一種武器,各國對潛艇的要求中就有一個靜音,靜音效果差的潛艇它的生存能力也就差更別說去打仗了。正常的潛艇作戰就是這樣以隱蔽出擊為主,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是用來玩偷襲的,如果是在比較深比較遼闊的海域中對其他海軍作戰的時候就一定要做到隱蔽,這種情況下潛艇的蜂群戰術肯定就無法展開了因為這樣會讓反潛能力強的海軍早早的就發現了潛艇,然後人家就可以開始反潛作戰開啟團滅模式了,這是單獨使用潛艇進行蜂群戰術在較大海域環境下有可能出現的情況。但是用兵肯定不會以這樣機械的方式來操作的,什麼樣的環境就會採用什麼樣的戰術戰法和武器裝備。潛艇的蜂群戰術在一些特殊海域特殊任務還是可以用的,比如襲擊商船和偷襲敵人的其他輔助類船支可以用一用,海峽封鎖也可以用,有人的潛艇肯定不行但可以用無人潛艇對敵方的軍艦進行襲擾等等。當然這只是舉例子,真正打仗肯定不會按劇本來出牌的,之少可以證明潛艇使用蜜蜂戰術不是不可行的只是需要特定環境下才能展開。純屬吹牛不喜勿噴。

  • 5 # 麥田軍事觀察

    答案:不可能,這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思想理念問題,屬於錯用了領域了,所以蜂群戰術,這個屬於無人機領域,在空中沒問題,但是到了水下,絕對不合適了。

    潛艇自從它問世以來,它就從來就沒有作為正面交戰的裝備使用過,即便有過這樣的想法,他實際只是作為一款破交作戰的武器來使用,比如:大西洋海戰!

    潛艇最大的特點就是利用自己的隱蔽,從對手背後下刀子進行潛伏,進行遠洋作戰等等,從而沒有強調過,要與對手進行正面交手的問題。所謂的蜂群戰術,源於無人機的一種戰術應用構想,利用數量優勢壓制對手,對潛艇不合適的。潛艇的類似戰術就叫:狼群,屬於一種多艘潛艇之間的配合作戰,但是這種戰術與蜂群理念水一樣,不是相互協同式的聯動式作戰,只是協作。而且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來說,無法讓潛艇適應似於蜂群的戰術,許多技術問題解決不了。

  • 6 # 墨墨觀察

    目前,中國海軍的建設發展一直都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無論是航母,還是驅護艦和潛艇,發展速度都令人讚歎!

    珍珠鏈戰略

    圖為某國繪製的中國珍珠鏈戰略示意圖

    近年來,美國和印度對中國海軍軍力的增長和海外戰略空間的快速擴充表示擔憂,它們認為,中國海軍的崛起勢必會影響到其利益,對中國的海外戰略空間的壓縮勢在必行,中國的這種海外戰略發展被業內稱之為“珍珠鏈”戰略。縱然如此,中國在軍力和海外戰略的發展上,依然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反而發展速度更快!

    圖為中國海軍編隊在印度洋某區域執行任務

    中國海軍珍珠鏈戰略在眾多發展戰略中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它主要由緬甸的科科群島、柬普賽的苦克莫島、泰國的500公里港區、巴基斯坦的瓜德爾港、孟加拉國的吉大港、太平洋的索羅門群島、土阿莫土群島、迪索布倫奧爾島等組成。

    珍珠鏈戰略無疑會給中國海軍的驅護艦、常規動力潛艇大大延長航程!

    潛艇“蜂群”戰術

    談到潛艇“蜂群”戰術,我們就不得不提到美國海軍,近年來,美國航母艦隊的反潛能力一直都是木桶上的短板,屬於最弱的一環,如果對手在潛艇攻擊上改變攻擊戰術和策略,擊沉美國航母的難度就會降低很多。

    圖為特戰隊員出艇圖片

    目前,中國已經研發出了海上無人艇和海下微型袖珍潛艇,年中,中國56艘海上無人艇編隊在演示後所帶來的海上戰術“革命”的意義將是深遠的。微型袖珍潛艇是未來戰區有力的威懾和攻擊力量,主要擔負偵查、攻擊任務。

    圖為中國常規動力潛艇

    很多人知道,美國擁有龐大大的反潛飛機群,但是,反潛飛機的數量和技術優勢並不足以抵消中國、俄羅斯等國的潛艇攻擊優勢。試想,潛艇“蜂群”戰術一旦突破美國航母艦隊防禦圈,後果將不堪設想,具有如此非對稱優勢的戰術,肯定是中國和俄羅斯最優先發展的領域,這毋庸置疑。

    知識延展:微型袖珍潛艇

    圖為美國微型水下無人潛航器

    微型袖珍潛艇具有尺寸小、噸位輕、噪音小、隱身性號、造價成本低等特點,不僅可攜帶多種武器和特種部隊對敵海軍進行“蜂群”打擊和運送特種部隊執行特種作戰任務,還可以執行佈雷、掃雷、偵查敵軍海下反潛網路等作用。

    圖為中國外貿型微型袖珍潛艇模型

    從當前世界各國現役的微型袖珍潛艇來看,潛艇的艇體結構基本上都是採用的單殼體設計,排水量約在150-1200噸,最大下潛深度約為150-260米,可搭載3-6具不定的魚雷發射裝置,搭載成員數為5-20人。

    中國的微型袖珍潛艇採用的是典型的中國式“非對稱戰略”定位,批次服役後將成為構建近海防禦網絡的中堅力量之一。

  • 7 # 指導員葉不收

    題主所說的“潛艇蜂群”戰術,本質上應該是一種潛艇叢集戰術,這個其實類似於二戰時德國海軍的“狼群戰術”,在未來海戰中個人認為價值並不大。不過嘛,如果能夠把現在已經取得重大進展的“無人機蜂群”技術搬到潛艇上,那絕對是大有可為。

    要把這個事說清楚,還得先從“無人機蜂群”技術說起。當然,如之前所說,無人機叢集不是簡單地把一大堆無人機放在一起,再安排一大堆飛手,一對一操作,這種低端的方式完全不符合無人機叢集技術的定義。

    無人機叢集技術,核心是“叢集智慧”,也就是說無人機群要在人工智慧的控制下,自主完成很多工。“叢集智慧”技術的靈感源於蟻群、蜂群等自然界中的叢集生物,這類生物的特點是單體很弱小,也沒什麼智慧,但是它們的群體協作能力非常強大,能夠完成諸如蜂巢、蟻穴等對人類來說都非常精巧複雜的“工程”。所以,蜜蜂和螞蟻之間的溝通協作方式,就是無人機叢集智慧技術模擬的物件,以此來增強無人機群的整體作戰能力。

    真正的無人機叢集作戰,一般要具備三大特徵。

    第一大特徵是網路化溝通,集團成員之間透過資料鏈共享資訊,實時傳遞資料。不是玩遊戲“團戰”時,隊友之間簡單的語言交流那麼簡單,而是建立一個龐大的資料鏈,實時共享各種資訊,包括地形、風速、目標位置,等等。實戰中,哪怕你只被一架無人機盯上,也相當於被整個無人機群盯上。

    第二大特徵,就是自適應協同。要求叢集成員能夠根據共享資訊感知彼此方位,自動協調,互相之間不撞在一起是最基本要求,能夠根據形勢步調一致,形成有利陣型則是更高的要求,才能更好的發揮戰鬥力。

    第三大特徵,就是智慧倍增,要達到1+1大於2的效果,也就是說,100架無人機叢集,其戰鬥力可能超過1000架無人機單體作戰。那麼如何實現呢?就是利用無人機群龐大的資料分析與處理能力,打造一個共同的“大腦”,是整個系統高效運轉,作戰時實現自我判斷,自主選擇是否進攻,何時、何種方式進攻。

    這類智慧叢集技術一旦實現,那我們就可以像打遊戲一樣,操作一堆無人機直接A過去就完了,接下來“蜂群”就會自行尋找目標,自動協調指揮。

    當然,無人機可以實現“蜂群”,理論上潛艇當然也可以。也就是說,潛艇的“蜂群戰術”也照樣不是簡單的一大群潛艇叢集,而是類似於“無人機蜂群”的一群智慧無人潛航器叢集。這個無人潛航器組成的“蜂群”所能發揮出的戰鬥力,可能會超過一個驅護艦編隊。

    但是也有一個重大問題,那就是水下的通訊。空氣中可以使用的無線電通訊,在水下可就玩不轉了,因為各種電磁波在水下都傳導不了多遠。目前,水下通訊的主要手段還是“聲音”,即將文字、語音、影象等資訊轉換成電訊號,並由編碼器將資訊數字化處理後,再將電訊號轉換為聲訊號在水中傳遞。但是水下環境十分複雜,環境噪聲干擾非常嚴重,導致水聲通訊經常出現各種問題,幾乎所有國家的水下機器人、無人潛航器都“丟”過,所以,通訊問題是潛艇“蜂群技術”的一大障礙。

    如果水下通訊這個障礙一旦突破,理論上潛艇“蜂群”戰術不但完全有可能實現,而且很可能顛覆海戰規則。

  • 8 # 銳度何老師

    哇塞,這個問題是不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呀?以前我就在新浪的軍事論壇做個這個設想,現在依然覺得水下蜂群有搞頭。

    以下內容純屬暢想:

    我之前做過一篇問答,說全世界的海軍加一起,也打不過美國的一支航母編隊。美國有10艘重型航母,想在海上打過他,怎麼也得有6艘10萬噸的直通甲板、彈射起飛的航母,然後再加上近百艘的驅逐艦、核潛艇。這才可能有機會打掉他,但被他先手打掉的可能也很大。而發展水下蜂群就是以這個為基礎,基本原則就是:放棄水面。

    這筆賬是這樣滴,美國海軍的戰鬥力如果是100,那麼他的空戰能力、對水面艦艇的打擊能力就得是80。剩下的反潛能力是20。如果放棄水面艦艇,那就是直接遮蔽了美國海軍80%的戰鬥力。它的戰鬥機掛著空空導彈、掛著反艦導彈,統統失去了作用。

    這個思路的核心是開發一款水下小蜜蜂:

    排水量:300噸。航速:30節。作戰半徑:2500公里。艇員:12人。潛深:100米。

    武器系統:

    內建魚雷發射管4具,2重2輕,艇本身不具備再裝填功能,艇內沒有備用彈,發射完需回基地裝填。

    外掛2具2聯裝反艦導彈發射具,裝彈4枚,射程500公里。發射完,拋掉髮射具。

    然後每3條組成1個水下機群小隊。這樣一個小隊配合作戰,加上體積小,靈活,可以獵殺任何一款潛艇。敵方攻擊任何一條小艇都會暴露自己的位置,然後會被另外兩條艇攻擊。

    5小隊組成1中隊,5中隊組成1大隊......75條艇。再配合10條7000噸級攻擊型核潛艇。

    這樣的一支潛艇部隊它應該叫:水下機群。它的作戰方式更接近於飛機。潛艇,通常都是單艇當刺客,狙擊目標。但這樣的小型艇,它是像飛機那樣,幾架一起編隊,組成戰鬥群,互相支援配合作戰。單獨的潛艇,哪怕是海狼、弗吉尼亞也不敢惹這蜂群。

    如果艇群摸到目標500公里之內,75艘小艇+10艘核潛艇,可以打出350枚反艦導彈。自帶的魚雷用來攻擊敵方潛艇。

    這樣一支水下部隊,單挑一個雙航母編隊問題不大。配合其他軍兵種,可以打一個四航母編隊。

    在水下,這支部隊是沒有天敵的,唯一的威脅就來自反潛機。但反潛機的武器不外是魚雷,以300噸小艇的靈活性,再加上編隊作戰,說實話,並不是很怕。遭到魚雷攻擊的艇先機動規避,旁邊的艇用輕型魚雷攔截......

    然後再看看價效比:

    300噸的艇,潛深要求不高,就100米,自身也不具備再裝填功能,貴不到哪去,1億美金1條是足夠了。75條就是75億。也就是齊裝滿員的中國產航母+殲15的價格。但它的作戰效能是中國產航母比不了的。這75條艇的作戰效果得是中國產航母的5倍。

    價效比還是極高的。

    然後在此基礎上可以開發一艘“潛母”,潛艇母艦。它自身不潛,就是一艘海上基地,可以為潛艇裝彈、補充燃料。肚子裡可以裝個8艘艇,進行維修。航速按商船標準就行,20節以內。

    有了這樣的潛母,也就像航母那樣可以把潛艇群部署到世界各地。首先潛艇的作戰半徑遠大於戰鬥機,當航母的艦載機可以攻擊潛母的時候,潛母放出去的潛艇,早就把航母圍上了。所以潛母不怕航母。潛母也不是很怕被擊沉。它沉了,對潛艇的影響遠遠小於航母沉了對艦載機的影響。

    航母沉了,艦載機沒油只能跳海。潛母沉了,潛艇自己還能堅持幾天。潛母的性質就是一條補給船,只不過是專門給小潛艇補給的,本身很便宜,跟航母不能比。沉了也不怎麼心疼。

    當然,航母+潛母,飛機+小潛艇的作戰效果會更好。上面戰鬥機重點攻擊敵方反潛機,下面潛艇佔據發射位置。

    現在磁流體技術和超空泡技術都在研製階段,如果能成熟,可以把潛艇的速度做到150節-200節。到時候海戰模式必定要推倒重來。當超空泡可以達到工作1個小時水平的時候,那水面艦艇在潛艇面前將毫無抵抗能力。

    以現在的技術水平開發水下蜂群,屬於打法的優勢,相當於希特勒把坦克集中到一起,發動閃擊戰。而未來,如果新技術獲得突破,水下蜂群就是質的優勢,相當於海灣戰爭,美軍打伊拉克。

    這是目前軍事的空白,誰先發展誰佔優勢,誰先發展誰就掌握了未來。

  • 9 # 諸葛小徹

    隨著現代軍事科技的不斷髮展,世界各國的武器裝備都達到了空間的高度,不過這也意味著要想研發出更厲害的武器也變得越來越難,所以很多國家已經開始把重心放在了對戰術的開發上,美國正是如此,其無人機蜂群戰術,承擔了改變未來海戰規則的重任。蜂群戰術作為現在最重要的戰術,未來會不會被用於潛艇戰術上?答案毫無疑問是肯定的,因為中國就早已有此打算。

    蜂群戰術是以蜜蜂的攻擊方式來命名的,顧名思義,蜜蜂一旦遭到外地入侵,就會馬上全軍出動,依靠數量多、飛行靈活的優勢群起圍攻敵人,即使是再皮糙肉厚的動物,在蜂群的攻擊下也只能落荒而逃。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何況是成千上萬的蜜蜂,誰也扛不住。

    雖說蜂群戰術這一戰術概念提出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在很多戰爭歷史上都可以看到蜜蜂戰術的影子。早在蒙古人征戰歐洲的時候,蒙古輕騎兵以快速的機動迅速集中力量,對歐洲的城堡逐個進行密集攻擊,這種“人海戰術”實際上就是“蜂群戰術”的雛形。而在二戰期間,德國潛艇部隊也採用了類似的狼群戰術,派出數量龐大的潛艇在海域內巡邏,一旦發現敵人,其餘所有潛艇就會全部包圍過來,以數量碾壓迅速擊敗敵人。

    無論是人海戰術還是狼群戰術,各個時期、各個型別的蜂群戰術都具有十分明確又相同的目標:在區域性戰場創造出壓倒性的力量優勢。

    中國也早已在十年前就提出了潛艇蜂群戰術,此戰術針對的目標更是令人震驚,那就是美國的航母。因為美國的航母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其反潛防空能力40多年來沒有多少提高,所以要想對付美國的航母,潛艇蜂群戰術一定會成為一大利器。

    蜂群戰術的優勢是巨大的,即使每一個單點戰鬥力根本沒法和敵人的作戰主力相提並論,但是數量上的碾壓往往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從360度同時攻擊一個目標厲害,還是同時攻擊多個目標厲害,蜂群戰術的威力不言而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彈丸小國荷蘭,為何能統治印度尼西亞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