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O大攝天下
-
2 # 芭蕉閣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芭蕉旅行,熱愛旅遊,崇尚自然,是我行在路上的動力。我將用文字和鏡頭記錄旅行美景,分享旅遊美食,介紹旅行攻略,講述旅途見聞。首先,按照我個人的理解,並不是說結伴旅遊才被稱其為“驢友”。“驢友”(backpacker)雖然是一個外來詞語,但它在語意上的表達是大同小異的。“驢友”指的是戶外運動愛好者,是對人的指稱,而非指結對而行的旅遊方式。驢友出行的突出特點便是徒步、揹包、帳篷、露營等元素的集合體,自主性強,一般選擇的是爬山、涉水、山洞探險、穿越無人區等常人無發觸及的活動方式。
其次,從字面意思上來看,為什麼選擇稱為“驢友”,而非“牛友”、“馬友”?一是旅遊(travel)與“驢友”諧音,也容易記憶,“牛友”、“馬友”有點兒拗口;二是驢子在這三種動物中個頭最小,又能駝東西,吃苦耐勞,和徒步者、揹包客的形象最為貼近。
再次,從旅遊方式上來看,如果將“驢友”看做是徒步、揹包客,那麼“牛友”就好比是騎行愛好者,“馬友”就是自駕遊愛好者了。因為驢、牛、馬雖然都能駝拉東西,但驢子體型最小,駝拉的東西也最少,而牛、馬體型較驢大,拉的東西也要多,速度上也要快於驢子,所以我認為“驢友”指稱徒步、揹包客再合適不過了。
-
3 # 消失的家鄉
驢友一詞源自網路,是旅遊的旅演化而來,泛指愛好旅遊,經常一起結伴出遊的人。常用作對戶外運動,自助自主旅行愛好者的稱呼,也是旅遊愛好者自稱或尊稱對方的一個名詞,因為驢子能馱能背,吃苦耐勞,所以,也常被愛好者作為自豪的資本之一。他們更多指的是揹包客 (backpacker),就是那種揹著揹包,帶著帳篷、睡袋,穿越、野營、徒步、騎行的戶外愛好者。 一般來說,驢友需要的裝備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基本裝備,如服裝、揹包、墊子、睡袋、鞋、帳篷、水具、地圖、指南針、照明、太陽眼鏡、刀、防護/藥品等。二是不同運動需要的專業性很強裝備,如探險隊的衛星定位器GPS、腳踏車鞋服、登冰山用的冰鎬、冰錐、潛水運動的潛水器材等。
“驢友”一詞源自網路,是旅遊的旅的諧音,是對戶外運動,自助自主旅行愛好者的稱呼。特指參加自助旅行、一般性探險、爬山、穿越等自助遊愛好者。因此,驢友特指“愛好者”,是指人,而非旅遊本身,因此,將驢友當作旅遊的諧音,可能是誤解。“驢友”也是愛好者。
驢友一般指的是徒步或騎腳踏車出去的旅遊者。自稱、尊稱對方的一個名詞,因為驢子能馱能背,吃苦耐勞,所以,也常被愛好者作為自豪的資本之一。驢友一般指的是徒步或騎腳踏車出去的旅遊者。他/她們自帶帳篷、廚具以及各種野外生存工具。往往能夠發現一些別人沒有去過或者很少去過的美麗風景區。但是在路途中往往也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或突發事件。也特指以風景、人文、生活的體驗或採風為目的的旅行者,而非那些以度假為目的的遊客。是近幾年流行於社會各階層的一種旅遊方式。川西、雲南、西藏一帶已經成為驢友的樂園了,其中麗江周邊地帶海拔相對不高,含氧量高,自然風光比較秀美,已經成為驢友最先涉足的一個地方,然後再是四川,西藏。
更多地是指揹包客,就是那種揹著揹包,帶著帳篷、睡袋,穿越、宿營的戶外愛好者。
簡單的說“驢友”就是戶外運動的愛好者。在中國開展的主要戶外運動包括遠足、登山、攀巖、漂流、越野山地車等。這種屬於驢友的運動中多數帶有探險性,屬於極限和亞極限運動,有很大的挑戰性和刺激性。因為可以擁抱自然,挑戰自我,鍛鍊毅志以及團隊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所以深受青年人的喜愛。
“驢友”一詞由“驢子”演變而成,最初由新浪旅遊論壇傳出,是“旅遊”的諧音,泛指參加旅遊、自助遊的朋友。這類朋友互稱“驢友”。新浪旅遊論壇也因此改稱為新浪驢壇,成為國內驢壇的開山鼻祖。
雖然有很多人仍把“驢友”解為“喜歡旅遊的朋友”,實際上,“驢友”一詞有不同的特指性。
現在,在網路上,“驢友”更多地是指揹包客(backpacker),是戶外運動愛好者的代名詞,用以自稱或尊稱對方,因為驢子能馱能背,吃苦耐勞,被稱為“驢友”是人們引以為豪的一項資本。他們一般徒步或騎腳踏車出遊,自帶揹包、帳篷、睡袋、廚具以及其他野外生存工具,往往能夠發現一些別人沒有去過或者很少去過的景區。但是在路途中,他們也經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或突發事件。他們往往透過網際網路來組團。
另外,也有人用“驢友”一詞來特指以風景、人文、生活體驗或採風為目的的旅行者,而把那些以度假為目的、由旅行社安排活動的遊客排斥在“驢友”隊伍之外。
運動差別
一般旅遊與驢友的戶外運動的差別在於,一般旅遊是指出門以旅遊的方式享樂的活動,交了錢別人可以為你安排一切,不用擔心吃喝拉撒睡,放心享受旅遊的樂趣就可以了。而驢友通常自己計劃安排衣食住行,以體驗大自然為目的,自備各種必需的旅遊用品,是一種更為自由、獨立的旅行方式。
另外,一般旅遊與驢友的戶外運動的差別可以說是精神層面上的差別,正如一位網友提到的:在旅途中,你會看到,身著樸實衣著、揹負大揹包、攝影包,入鄉隨俗,低調地與當地人打交道,他們能獲得更多的感受,旅行結束後,他們又是以獨特的視角把沿途記錄的所見所聞,用相機、文字等方式展現在大家面前,透過這些載體,你能感受到她/他不同的心靈和人生感悟。所以說,“驢友”更是一種需要精神支援
的生活方式。是不是“驢友”沒什麼關係,是“驢友”也沒什麼特別的,不要把“驢友”當時髦概念,與那些沒有本質聯絡的事物連在一起,那樣只會成了“皇帝的新裝”一樣的笑柄。
裝備
裝備選擇
一般來說,驢友需要的裝備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基本裝備,如服裝、揹包、墊子、睡袋、鞋、帳篷、水具、地圖、指南針、照明、太陽眼鏡、刀、防護/藥品等。二是不同運動需要的專業性很強裝備,如探險隊的衛星定位器GPS、腳踏車鞋服、登冰山用的冰鎬/冰錐、潛水運動的潛水器材等。 個人可以根據各自的經濟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個性裝備。此外,驢友出行,要有足夠的風險防範意識,保險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實在沒有保險在身,可購買短期出遊意外險,可找保險公司購買,價格因出行時間 的長短而異。
旅遊裝備
1. 揹包:
揹包客的第一裝備,否則何來揹包客(backpacker)的說法。揹包的大小視路程遠近而定,一般在周邊25升左右即可。長線旅行的話,MM需45-55升,GG需55升以上,負重能力一定要強;另購買帆布包選好質量,要向帆布包店員請教揹包的正確用法,否則上路時可能不能減輕負重,均勻負擔。
2. 鞋子:
鞋子的重要性其實應該大於揹包了,因為它最直接關係到你的人身安全。一定要是防滑鞋或登山鞋,普通運動鞋不考慮。登山鞋最好還是要高腰的,可以保護踝骨。
3. 外衣褲:
一定要長衣長褲,無論季節。在山上亂草中行走時會很好的保護身體,最好是防水。推薦有條件的穿衝鋒衣褲或快乾衣褲。
4. 內衣褲
貼身衣服建議不要穿全棉的。
5. 護膝和護踝:
對於任何長距離的徒步都應帶上一對護膝和護踝。
6. 帽子:
寬簷帽比較好,不僅僅是為了遮陽,有時在山間行走時,也是為了擋避齊人高的亂草,下雨時也很管用;在高寒地帶,帽子還能夠減少你頭部的散熱;人體的熱量有相當大的比例都是從頭部散發掉的,氣溫低的時候尤其如此。
7. 手套:
在亂草中和山石中行走時有很大的保護作用,但要注意一點的是,手套會帶來的一個危險就是,會降低手的敏感度。
8. 墨鏡:
遮陽需要。但會帶來視覺誤差,所以在危險路段時慎用。
9. 貼身防潮袋:
這個好像沒看到哪個攻略裡提到過,但個人認為是必需品。你可以選擇將錢包、證件、手機等重要物品裝入其中。
10. 毛巾:
擦汗用的,還可在灰塵多的地方打溼蒙在口鼻處,抵擋灰塵。
11. 洗漱用品:
長線行程時可將洗漱用品適當帶上。
12. 拖鞋或涼鞋:
裝備不是特別多可帶上,休息時可用。一天行程下來時,換上拖鞋是一件很FB的事。
13.防曬霜、唇膏:
戶外日光強、風大,可少量攜帶。
14. 帳篷:
防水指數要好,建議在1500左右或以上。不登高山的話,從實用角度來看,防風效能可不著重考慮。注意重量。3kg以上不予以考慮,都是玻璃纖維撐杆的,一般在2.5kg左右;建議不要買單人的,因為雙人帳篷重不了多少,且集體活動時可幫助同組人減輕負擔。
15. 睡袋、防潮墊:
有帳篷就當然就需要睡袋和防潮墊了。如果長線有地方住的話,帶上睡袋也有乾淨衛生的作用。
16. 頭燈或手電:
我們不能總是精確地計算自己的行程,當延誤行程時,我們就一定需要;頭燈還可救命。如果有露營活動,頭燈或手電也會用上的。露營燈可以暫不考慮。
17. 雨衣:
不管長短線,我們途中碰上下雨的可能性較大,所以有一件雨衣會讓我們免去淋雨之苦。FB時可做桌布鋪在地上。
18. 火種:
最好是防風的。
19. 刀具:
鋒利的多功能軍刀應該是你的首選,它的鋸子和刀有可能是你在戶外使用頻率最高;而且刀有時可能會與藥品配合使用,比如遇到了被蛇咬的情況。如有可能,再配置一把大點的匕首會讓人比較安心些。
20.指南針:
“找不著北”的時候可以用得上。
21. 口哨:
集體出遊時,是與同伴聯絡的有效工具,獨行時,緊急情況下有救命的作用。但一定要懂得正確使用,懂得一些必要溝通的方式,如求救、詢問情況等,比如說兩聲長音表示緊急情況。至少全隊要有統一的哨音規定。否則亂吹一氣不如不吹。
22. 藥品:
要有以下常備藥品:藿香正氣水、活絡油/紅花油、清涼油/風油精、雲南白藥(粉劑、噴劑)、息斯敏、酒精、紅黴素軟膏、繃帶+紗布、創可貼、蛇藥、感冒藥。
23.繩索:
一定要熟悉各種結繩法。帶上30米登山繩應該足夠應付大多事情。
戶外“潛規則”,驢圈裡的“三不借、三不問、三不準”
驢圈裡的三不借
1、驢圈裡的“水不借”
戶外活動中水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到何種地步,電影、小說裡常常有所闡述:那口渴的表情,那乾裂的嘴唇,那傳遞著誰也捨不得喝的一壺水,那危急時刻像甘露般珍貴的一口水……
因為重要,因此一般情況下,每一位老驢都會根據路程來控制自己水壺的水量,永遠不讓自己的水壺斷水。而菜驢(新驢)就缺少經驗了,有的竟然敢不帶水壺就上路,有的上路沒喘氣多久就猛灌水,有的乾脆自己的喝完了就向別人討水喝。借水不是不衛生一方面的事情,除你的口水我不想品嚐外,自救更是重要的一方面。深山老林裡是買不到礦泉水的! 礦泉水的水瓶經不起開水燙,到營地時是需要補給開水的,一燙就癟,很不好用。 所以,每一位驢友出行時,都會帶上自己的專業水壺(硬塑、鋁製或不鏽鋼水壺),並非常注意自控自己水壺內的水量,很少會缺水斷水!
2、驢圈裡的“光不借”
戶外活動中的光源包括:手電、頭燈、蠟燭、火柴、化學熱力帶和罐裝點熱器等,這些都是消耗品。除公用裝備外,一般情況下是不外借的。菜驢就缺少經驗了,白天覺得手電多餘,夜晚一來事就向別人借。所以,每一位驢友出行時,務必要帶上自己的專業光源(手電、頭燈、電池),而且開關要牢靠,以防放在包中被無意開啟。
3、驢圈裡的“睡袋不借”
睡袋不借。不是有老驢笑說嘛:過去我是書不外借、老婆不外借,我鄭重加一條,睡袋不外借。問他為什麼?他說:非常不衛生。是啊,暴走一天了,常常沒有水擦一擦身子、洗一洗腳,就得鑽進睡袋裡挺屍了,自己的汗臭體臭腳臭就算了,別人的那還了得?而菜驢就缺少經驗了,覺得買個睡袋划不來,就向別人借。所以,每一位驢友出行時,務必要帶上自己的睡袋,哪怕帶上最薄的最便宜的那種雙面絨睡袋也行,這樣把別人的被褥、大衣壓在上面,別人也就不生悶氣了。
戶外 “三不問”
1、不問年齡和工作。
年齡在現實裡,普遍會當“隱私”看待,並且諱言年老。西方的白領麗人們更講究這一點。
為生而作,工作是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職業的好與壞是一個人在社會中所處於的位置,在不熟悉下問的過多,你或他人有時會感到很尷尬。
2、不問收入和住址。
收入實際上與個人的能力相關,事關個人臉面。交談時一旦涉及這些問題,便會讓交談人沒有平等與尊嚴可言。 家庭住址被現代人看作是個人穩私是個人領地,故,對不熟悉的人是不會公開的,即便是私宅的電話號碼,也通常情況下不會對外界公開。
3、不問婚姻和健康。
談論婚戀問題,在現代人看來不僅會誤認為無聊,而且還有可能被視為成心令人難堪,或是對交談物件進行“性 騷 擾”。 健康問題,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均為其立足於社會的重要“資本”,所以輕易不會將其實情告之於人。 別人都不願告訴你了,你還要問什麼?
戶外“三不準”
1、不準在沒有經過驢友同意的情況下,突然到驢友家中打擾他的正常生活。
2、不準找驢友借錢借物。
3、不準隨便公開驢友的電話和家庭住址以及個人隱私。(當然在驢友的允許下也就另當別論了)。
戶外運動追求的是一種單純的輕鬆和快樂,遠離市區的喧囂和塵世俗事的纏繞,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所以這“三不問”“三不準”原則很有必要。 時間可以消磨一切。時間久了,長期在一起的驢友彼此知根知底,可以成為一生一世的好朋友,那就是我們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對新人,對不願公開自己隱私的人來說,還是儘量迴避一些話題吧。
-
4 # 野行十萬大山
驢友”對戶外運動愛好者的稱呼。特指參加自助旅行、一般性探險、爬山、穿越等愛好者,來源於“旅”友和“綠”友的諧音,最初由新浪旅遊論壇專出。“綠”是指環保,不汙染環境。因此,驢友特指“愛好者”,是指人,而非旅遊本身,因此,將驢友當作旅遊的諧音,可能是誤解。“驢友”也是愛好者 野外生存工具自稱、尊稱對方的一個名詞,因為驢子能馱能背,吃苦耐勞,所以,也常被愛好者作為自豪的資本之一。驢友一般指的是徒步或騎腳踏車出去的旅遊者。他/她們自帶帳篷、廚具以及各種野外生存工具。往往能夠發現一些別人沒有去過或者很少去過的美麗風景區。但是在路途中往往也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或突發事件。也特指以風景、人文、生活的體驗或採風為目的的旅行者,而非那些以度假為目的的遊客。是近幾年流行於社會各階層的一種旅遊方式。川西、雲南、西藏一帶已經成為驢友的樂園了,其中麗江周邊地帶海拔相對不高,含氧量卻高,自然風光比較秀美,已經成為驢友最先涉足的一個地方,然後再是四川,以及西藏。
-
5 # 廣東旅遊達人
驢友一詞源自網路,是旅遊的旅演化而來,泛指愛好旅遊,經常一起結伴出遊的人。常用作對戶外運動,自助自主旅行愛好者的稱呼,也是旅遊愛好者自稱或尊稱對方的一個名詞。
-
6 # 愛玩的小宇宙
這可能是個諧音梗,因為出去是“旅遊”“旅行”,最初應該也是“旅友”,可能因為那段時間旅行結伴多是自由行,徒步。比較累,而愛旅行的這幫人又體力充沛,不知疲倦,所以慢慢就成了“驢”友吧!
你問為什麼不是“馬友”?應該是被“麻友”這個群體搶注了……
回覆列表
“驢友”一詞由“驢子”演變而成,最初由新浪旅遊論壇傳出,是“旅遊”的諧音,泛指參加旅遊、自助遊的朋友。這類朋友互稱“驢友”。新浪旅遊論壇也因此改稱為新浪驢壇,成為國內驢壇的開山鼻祖。
雖然有很多人仍把“驢友”解為“喜歡旅遊的朋友”,實際上,“驢友”一詞有不同的特指性。
現在,在網路上,“驢友”更多地是指揹包客(backpacker),是戶外運動愛好者的代名詞,用以自稱或尊稱對方,因為驢子能馱能背,吃苦耐勞,被稱為“驢友”是人們引以為豪的一項資本。他們一般徒步或騎腳踏車出遊,自帶揹包、帳篷、睡袋、廚具以及其他野外生存工具,往往能夠發現一些別人沒有去過或者很少去過的景區。但是在路途中,他們也經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或突發事件。他們往往透過網際網路來組團。
另外,也有人用“驢友”一詞來特指以風景、人文、生活體驗或採風為目的的旅行者,而把那些以度假為目的、由旅行社安排活動的遊客排斥在“驢友”隊伍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