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正輕搖雨自飄
-
2 # 鴻儒說史
常常坐著鹿車,帶一壺酒,讓僕人扛著鍬跟著,說:“我死到什麼地方就把我埋在那個地方。”秉承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在那個混亂時期,這樣的論調符合當時名門望族們逃避現實,轉而縱情山水談玄論虛。劉伶喝自己的酒,寫自己的酒論,消極頹廢自己的心態,崇尚自己的玄虛無為,世事本就是醉生夢死而已,劉伶最終人畜無害,得以善終。
劉伶字伯倫,身高六尺,容貌很醜陋。在“竹林七賢”中,劉伶是社會地位最低的一位,在那個以貌取人,在那個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時代,劉伶應該算是一個異類,放蕩不羈的個性成就他為當時的名士,在仕途上雖然給他委任了官職,在劉伶眼裡一個不入流的小官,如果接受這樣就是自取其辱,與自己的志向違背。
在那個看似放蕩形骸的年代,劉伶依然是一個異類,放縱情志,常常有宇宙細小、萬物齊一的觀念。現在留存的一篇《酒德頌》。大意是時間萬年不過一瞬,日月為門窗,大地就是自己的院落,什麼重大的事情。
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我的真實想法與觀點,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
3 # 經典守望者
灑脫豪放與清靜無為看似是一對反義詞,但是它們在劉伶的身上完美的融合成了一體。灑脫豪放是劉伶的外在,清靜無為是劉伶的內在。在那個相對昏暗的時代,也許劉伶的一生才是最痛快的一生。劉伶也是後世的詩人描寫的最多的一位魏晉人物。
劉伶的酒,右軍的筆,王弼的書,嵇紹的血都是對當時最好的註解。與其說是逃避不如說是無奈。晉武帝泰始初,劉伶對朝廷策問,強調無為而治,讓執政者覺得自己百無一用。對於當時諸侯王環伺周圍虎視眈眈,邊境異族蠢蠢欲動的情況下,也許真的如劉伶所言,無為而治才是最好的。如果沒有賈南風的自作聰明獨攬大權,也就沒有後來的八王之亂。如果沒有晉武帝以匈奴人劉淵為北部都尉、惠帝更以劉淵為五部大都督。以胡人為兵,王浚,司馬騰用鮮卑人,成都王用匈奴人作戰,那麼西晉也許不會那麼快滅亡。
三國統一時間持續太長,國家急需休養生息。正如同西漢初年一樣,只有經過休養生息,才可以得到七國之亂的勝利果實。國家長時間分裂,幣值不同,發展不同,人口政策,賦稅政策都不一樣,這都是需要時間去有效磨合的。而晉武帝上臺之後就開始大刀闊斧執行新政策,百姓沒有時間去消化統一戰爭帶來的消耗,也沒有時間去彌平各自的矛盾,最終只能是天下大亂百姓荼毒。
-
4 # 面對現實1976
怎樣評價嗜酒如命,放曠通達,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呢?說劉伶先簡單介紹一下劉伶這個人。
劉伶,字伯倫,大約出生在221年卒於300年,今安徽省沛縣人。和山濤,嵇康,阮籍,王戎,阮咸,向秀並稱為竹林七賢。劉伶這個人,喜歡莊子的學說,追求的是自由,無為而治。著有“酒德頌”和“北芒客舍”作品。
劉伶的傳世之作不多,流傳在民間的故事主要和酒有關,今天的河北省還有一酒廠生產的酒叫“劉伶醉”。
一,劉伶與杜康的故事
有一天劉伶到了陝西白水縣,看見一個賣酒的招牌上寫著“三碗醉三年,不醉三年不要錢”。劉伶不服一口氣喝了三碗酒,回到店裡倒頭就睡,這一睡就是三年。
劉伶對現實生活一百個不滿,所以看淡了生死。一天劉伶和媳婦商量;那個杜康酒喝一碗能睡一年,咱倆試試看能喝多少碗,能醉多少年?倆口子就開始喝,一下喝了一百碗。兒子看倆口都醉死了就把兩個人埋在村外,直到一百年後杜康來把劉伶和媳婦挖出來。
二,劉伶戒酒
劉伶喝酒,喝的是身無二兩肉,面如死灰。媳婦實在看不下去了,對劉伶講你不戒酒咱們就離婚。劉伶可憐兮兮的說:我聽老婆話,戒酒!老婆大人你看,我現在沒精打采,沒有力氣戒酒,你去買點豬頭肉和酒,咱們敬神仙,請神仙幫我戒酒可好。媳婦去買肉和酒回來敬神仙,劉伶把酒先給喝光,不用說又醉一場。
三,死那埋那
劉伶這個人活得自在逍遙快活,對生死看淡。弄個驢拉車自己坐上面,喝醉了就睡醒了就喝。還讓我家人拿個木鐵鍬跟著,對家人說:我死到那裡就埋在那裡,不用費利拉回家裡去。
-
5 # 詞林青築
人們只知劉伶醉酒,劉伶雖為竹林七賢之一,卻不知劉伶內心深處的苦楚。為啥心苦?第一是矮!劉伶的身高只有六尺,根據《中國曆代度量衡考》對漢朝一尺的考據,為現代的23.5cm,所以劉伶的身高換算成現代的身高只是1.46米。不要說在古時猛人輩出的年代,就是放在現時也不夠看啊;第二是醜!古書上怎樣是說的?“貌甚醉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一句話:醜極了。顏值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通行的,貌醜讓你失許多東西。更別說又矮又醜了,就如現今說的矮窮挫。
但劉伶的才學好做過官,曾在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時為參軍。 協助治理“領軍都督幕府”事務,身處統轄千軍萬馬的總指揮部機關。呵呵…這就難為劉伶了,想想當兵的,顏值放一邊,可忽略。但身高肯定要牛高馬大吧,上戰場是要拼老命的,身材矮是要領盒飯的。所以以劉伶的身高指揮當兵的,誰服?!當兵的恐怕都會這樣想:“你丫的,我一個手指就能把你戳沒了,還想來指揮我”。不是我想寫這麼沒內涵的話語,只是軍人的表達粗暴而直接。其他文章說什麼劉伶不修邊幅、不能做表率都是廢話,都為了生活,誰跟孔方兄過不去。只是劉伶本身原因不服眾,這才讓劉伶放蕩形骸。晉朝初建立時,曾在朝廷做官,眾多原因,被皇帝趕出了朝門。最初只是借酒消愁,到後來染上酒癮。成癮君子了一日無酒不歡,這才被後人傳為劉伶醉酒。劉伶的嗜酒如命,反而在那文人動輒被殺的亂世時代,得以苟全性命而壽終,也可謂不幸中之大幸了。
所以劉伶只是一個胸飽才學,卻不能一展抱負的苦命人而已。
-
6 # 愛冬的文
劉伶是中國歷史上的文人中唯一以“嗜酒”而名傳後世的。
劉伶,字伯倫,沛國(今安徽淮北)人,魏晉時期名士,與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和阮咸並稱為“竹林七賢”。
魏晉時期,司馬氏和曹氏爭奪政權的鬥爭異常殘酷,社會處於動盪時期,民不聊生。文士們不但無法施展才華,而且還有性命之憂。文人們崇尚玄虛、消極頹廢,從虛無縹緲的神仙境界中去尋找精神寄託,用清談、飲酒、佯狂等形式來排遣苦悶的心情。“竹林七賢”成了這個時期文人的代表。
劉伶出身低下,身材矮小,樣貌醜陋。不喜歡與人交往,寡言少語,唯喜與阮籍、嵇康交往。
蔑視禮法,不願為官劉伶曾在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任參軍,同輩的人都因考核優秀而升遷,惟獨劉伶因無所作為而罷官。
泰始二(266)年,朝廷派特使徵召劉伶再次入朝為官。而劉伶不願做官,聽說朝廷特使已到村口,趕緊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後脫光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朝廷特使看到劉伶後深覺其乃一酒瘋子於是作罷
嗜酒如命、放曠通達劉伶嗜酒如命。唯一傳世的文章《酒德頌》中自稱“惟酒是務,焉知其餘”。意思是,只有喝酒是重要的事,其餘的事都不知。
或許是借酒避世,也或許是以酒澆愁。劉伶喝酒常常做出驚世之舉。
“醉死便埋”。劉伶常常坐著鹿車,帶一壺酒,使僕人扛著鍬跟著,說:“死了就把我埋了。”
“劉伶病酒”。劉伶嗜酒如命,引起身體不適。妻子勸他戒酒。劉伶說,戒酒要在神像前發誓才行,你準備些酒肉祭祀鬼神。妻子準備好後,劉伶對著神像說:“天生我劉伶,酒是我的命。一次喝一斛,五斗消酒病。”說完拿起酒肉就吃喝起來,頹然醉倒。
“曝褌當屋”。一次有客來訪,他不穿衣服。客責問他,他說:“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為何入我褲中?
易中天說:對於司馬政權他不像嵇康那樣公開對抗,也不像阮籍那樣委曲求全,而是在被招聘時大談虛無,讓執政者覺得自己百無一用。所以劉伶最後的結局竟是壽終正寢。這就是劉伶的處世之道。
-
7 # 莽原大語文
酒精依賴症的背後,有劉伶多少痛苦與無奈!
劉伶是個什麼樣的人,《晉書》《世說新語》裡說了不少,後人的評價已是很全面了。然而,來自他者視角的評價固然重要,劉伶自己的心聲也值得探尋。結合對他《酒德頌》《北芒客舍》的閱讀,我們可以更全面地瞭解一個真實的劉伶。
一、劉伶是一個志存高遠、秉天地之正、追求逍遙無礙之境的人。《酒德頌》塑造的大人先生,就是劉伶的自我寫照。大人先生幕天席地,縱意所如,翱翔在無限的宇宙時空之中,無憂無慮,灑脫自在。在大人先生身上,劉伶寄託了人生的理想:那是一個充滿Sunny、遍地坦途的世界,在那裡可以尋得真正自由與幸福的生活。劉伶的這種理想,也是對黑暗現實的無情否定。作為竹林七賢的一員,劉伶生活在司馬氏統治時期,感受真切。司馬氏陰險狡詐,心狠手辣,那時候的社會陰森恐怖,那時候的知識分子毫無前途,無路可走。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劉伶寫了《酒德頌》,他描摹彼岸美好的理想世界,以此來對抗此岸殘酷的現實世界。
二、劉伶是一個看似無憂無慮、實則深沉憂患的人。《北芒客舍》中的主人公頭枕著達官貴人的墓地,徹夜難眠。他以酒消愁,可無論如何消解不了胸懷壯志而無法實現的萬古之愁。他也想像身下的古人一樣,積極進取,建功立業,為人生、為天下開出一個光明的前途。然而,現實的黑暗壓抑,如同這漫漫長夜一樣,讓他無法擺脫。所以,他憂鬱,他痛苦,他痛飲,他像阮籍一樣夜不能寐,起坐彈琴,寄託難以言表的苦衷。他的痛苦,是時代的痛苦,是他那一代知識分子的痛苦:關心自我與社稷,期待盛世重現,面對的現實卻是截然相反,理想和抱負永無實現的可能——反差之大,令他無法承受。因此看,劉伶的嗜酒如命,也確實是無奈之舉。
三、劉伶是一個蔑視禮法、鄙視俗儒小人的人。劉伶有個故事,看起來似乎很荒誕,實際上體現了他一貫的處事態度和風格。酒醉後,他在家中裸體乘涼,好不自在。來訪者嗔怪他不該如此,他倒祭出自己的邏輯:我以天地做居處,以房屋做衣褲,你為什麼鑽進我的褲筒裡來?話語背後,隱含著對現有社會秩序的否定。到了朝廷來徵召做官時,他故態復萌,又以此種方式回覆了司馬氏,表現了他對黑暗現實的決絕的態度。《酒德頌》裡,大人先生指斥那些恪守禮法、拘泥於教義的官宦腐儒,罵得直白,罵得痛徹,罵得酣暢淋漓,令人讀來大呼痛快過癮。我們可以進一步瞭解到,劉伶是充滿正義感、是非鮮明的人,有原則,有底線,有擔當。
四、劉伶與其說是個瀟灑的酒侯,倒不如說是一個酒精依賴症患者。我們理解劉伶,同情劉伶,但也不意味著完全肯定他的生活做派。劉伶縱酒,唯酒是務,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一種生活的病態。劉伶的日常生活離不開酒,甚至他預設的人生歸宿也離不開酒,以至於乘鹿車出行時,他也忘不了帶把鐵鍁,好埋掉醉死的自己。他也知道酗酒的危害,也嘗試戒酒。可是,當他做出承諾的時候,依然要藉助於飲酒——說明他擺脫不了對酒的依賴,清醒時分他也是很難受的。現代醫學告訴我們,這種渴望飲酒並總是超量求醉、追求幻覺的行為就是酒精依賴症的症狀,是一種精神病態,有害於飲酒者的身心健康。雖然後人美稱劉伶是酒侯、酒聖,那是不瞭解他,更不理解他。人們哪裡知道,劉伶灑脫不羈的背後有多少痛苦,有多少無奈啊!
-
8 # 江山如畫67031
漢三傑聞香下馬,晉七賢知味停車。
古時候酒店門前的對聯,不外乎就是與吃喝有關。
上聯的漢三傑,是蕭何、韓信、張良,下聯的晉七賢是竹林七賢,有劉伶、嵇康、阮籍、向秀等。這七人裡,劉伶是個徹頭徹尾的酒鬼,喝得一塌糊塗,是七賢裡的奇葩。
劉伶是沛華人,今天的安徽人,其人不像嵇康那樣是美男子,其貌不揚,猥瑣得很。劉伶這個小體格,也能裝得下酒精,也奇了,所以劉伶是一喝就醉,不醉不休。劉伶做官也沒積極性,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麼喝,老婆也受不了,管他。劉伶曾說過這樣的話: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
劉伶喝醉了就在屋子裡脫光衣服裸奔,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有人勸他,老劉,不像話。劉伶就說,我以天地為屋,這間屋子是我的褲子,你們跑進我褲襠裡幹什麼?反正劉伶就是這樣的歪論,放浪形骸。魏晉人注重名士風神,劉伶就是這麼有魏晉風度。
人們津津樂道劉伶的醉態,但效仿劉伶的少之又少,畢竟這樣喝,酒精肝不用說,喝死也快了。據說劉伶走在前邊,後邊跟個人,扛著一把鐵鍬,劉伶說,哪裡喝死埋哪裡。
劉伶寫過一篇酒德頌,應該是一片佳作。有八個字說得挺好:無思無慮,其樂陶陶。
在竹林七賢的時代,司馬氏政權高壓之下,劉伶這樣,也許是看穿了,索性放誕,瀟灑走一回。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日暮途窮,是內心的壓抑和悲涼;嵇康正人君子,被司馬氏殺掉了,劉伶這個邋遢的醉鬼,喝死了豈不最好。
魯迅先生說,雖是自認為放達,其實是隻能騙騙老實人的。也許,劉伶酒醉心明呢!總之,劉伶的酒鬼之行狀,也是魏晉風度之一種吧。
-
9 # 雲杉閱讀
劉伶,字伯倫,沛國(今安徽宿州)人,是竹林七賢之一。他崇尚老莊,藐視傳統禮法,醉酒避世,追求自由逍遙,對人情世很不在意,也不隨便和人交往,據說在竹林七賢中,也只和阮籍、嵇康交往密切。我們可以給他安上以下的幾個title:
竹林七賢之一指的是魏晉時期正始年間(240-250),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修武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但是七個人中最好酒的當屬劉玲,現在都還流傳著“杜康造酒劉伶醉”的故事。
嗜酒如命,醉酒避世傳說一天,劉伶路過杜康酒坊門前,看到門上有副對聯:
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盞海底眠。橫批:不醉三年不要錢。無數酒的酒鬼劉伶看到店家那麼大的口氣,於是進去喝了三碗,喝完,劉伶醉醺醺地回家了。到家後沒多久,酒的後勁上來,劉伶就醉倒了。結果一醉就是三年,妻子以為他死了,就把他給埋了,三年後,杜康來劉伶家收酒錢,劉伶的妻子告訴他,劉伶死了。杜康說,是醉了,不是死了。於是,挖開墳墓,劉伶正好酒醒了,打著哈欠,還滿嘴的酒氣。這雖然是一個帶了神話色彩的傳說,但是這個傳說能夠流傳至今,也足以說明當時劉玲的酒名傳播之廣,從側面印證了他的嗜酒如命。
還有劉玲的妻子要讓他戒酒,為了騙酒喝,他騙妻子他要搞一個戒酒儀式,要向神明發誓,從此不再喝酒了。結果儀式的酒菜端上來了,劉伶跪禱告:
“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
話音沒落,劉玲就開始對貢品動手,大口喝酒吃肉。
劉伶還有一個人生觀是:醉死在哪就埋在哪。所以還有劉玲坐在鹿車上喝酒,然後僱個人在後面抬著鋤頭跟著他,如果他喝死了就就地把他埋了。
不拘小節,特立立獨行劉玲應該算是裸奔這項活動的始祖。據說劉玲好酒,經常縱情飲酒,喝高了就會把自己的衣服都脫光,然後在家裡逛來逛去。有朋友說他此行為不雅,他卻泰然自若的說:
天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褲子,你為啥跑到我褲襠裡來?朋友被他搞的苦笑不得。
在泰始二年,劉玲因為不想再次入朝為官,為了拒絕朝廷徵召,在聽說朝廷特使已到村口時,他故意他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後脫光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朝廷特使看到劉伶後覺得他就是一個酒瘋子,於是這次徵召也就作罷,劉伶最終一生不再出仕。
回覆列表
劉伶字伯倫,身高六尺,容貌很醜陋。在“竹林七賢”中,劉伶是社會地位最低的一位,在那個以貌取人,在那個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時代,劉伶應該算是一個異類,放蕩不羈的個性成就他為當時的名士,在仕途上雖然給他委任了官職,在劉伶眼裡一個不入流的小官,如果接受這樣就是自取其辱,與自己的志向違背。
在那個看似放蕩形骸的年代,劉伶依然是一個異類,放縱情志,常常有宇宙細小、萬物齊一的觀念。現在留存的一篇《酒德頌》。大意是時間萬年不過一瞬,日月為門窗,大地就是自己的院落,什麼重大的事情,都不如喝酒最重要,暢快的喝酒後,你才能體會到什麼是快樂,世間萬物人情世事不過是江上浮萍。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堅定的虛無主義者,他是老莊的堅定的擁躉。
常常坐著鹿車,帶一壺酒,讓僕人扛著鍬跟著,說:“我死到什麼地方就把我埋在那個地方。”秉承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在那個混亂時期,這樣的論調符合當時名門望族們逃避現實,轉而縱情山水談玄論虛。劉伶喝自己的酒,寫自己的酒論,消極頹廢自己的心態,崇尚自己的玄虛無為,世事本就是醉生夢死而已,劉伶最終人畜無害,得以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