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搬米的蟲

    省隊模式利大與弊,集中資源好成事,不變味。將女排市場化聯賽化無非兩個結果;(一),像男足被中超聯賽“金元足球”妖化後一退再退,戰鬥意志漸漸磨滅。(二),女足推後聯賽後,各省隊在巿場化面前一一死去。女排要繼續保持中國女排的旗幟,只有繼續原來的計劃時代下省隊執行體制。中央與地方兩級政策給予等同於市場化下的補貼,讓女排姑娘們繼續安心打球,放心練球,繼續弘揚“女排精神”。

  • 2 # 一言不合聊個球

    隨著朱婷的復出,本賽季女排聯賽天津隊奪冠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但是回顧本賽季的聯賽,表面上看熱鬧風光了許多,由此延伸,依然需要改變。

    縱觀我們的女排聯賽其實有一個鮮明的特徵,就是職業化水平不高,甚至可以說成是省隊模式下的“偽”職業聯賽。各隊大多都是以所在省份的青訓球員為班底,內援以租借為主,轉會交流不多,外援的加盟顯得比較生硬和直截了當,多數是為了補強某個環節的實力,整體上缺乏統籌之下的全盤考慮。於國家隊這一模式有利有弊。

    第一、關於發展職業化女排聯賽

    女排聯賽已經走過60多個年頭,加上中國女排國家隊的出色成就,正常發展應該已經達到世界頂級聯賽的水準,但是就目前來看,我認為聯賽仍是省隊模式,只不過慢慢朝著職業化的方向在改變。

    由於賽事體制上的不同,全盤職業化加上市場化商業因素的干預和影響走上與義大利、土耳其、巴西等聯賽相同的發展道路,於我們而言其實是不合適的。如羅馬利亞聯賽、亞塞拜然聯賽也曾紅火一時、風頭無倆,但隨著追名逐利的資本和商人們的退卻遠去,如今已是一地雞毛,不光聯賽受挫嚴重,國家隊水平也不升反降。

    國內女排聯賽的大環境在這兒,中國女排又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賦予者,我認為最合適走的是半省隊+半職業化道路,眼下要做的,是加快職業化的步伐,步子邁大一些。那麼,什麼樣的職業化適合在我們的聯賽中落地生根呢?我認為包括以下兩點點:

    第一、要摒棄的就是固有的省隊框架,開啟國內轉會市場,保證球員們的自由轉會和流通不受限,到四年一度的全運會時再將本省球員徵調組隊,這樣至少可以將國內的市場盤活。

    第二、在第一點的基礎之上經過幾個賽季的實行等“老大難”的內援問題不復存在,再逐步開啟外援的轉會視窗,將引援期與引援政策與世界排壇接軌。

    第二、原有省隊模式的利弊探討與分析

    在現有條件下,國內女排聯賽需要和根深蒂固的省隊模式結合起來,並尋找到一個兩者之間的平衡點,這有利於本土聯賽的進步,也有利於中國女排國家隊的發展。以下就這一點做一利弊上的分析。

    1.省隊模式的弊端

    與塞爾維亞、美國隊、荷蘭隊主力都在頂尖聯賽效力不同,也與義大利、土耳其、巴西、俄羅斯本國聯賽高水平有異,我們的國家隊球員基本上都效力於國內聯賽,球員們只有在國際比賽時才有和歐美各強隊對陣和交手的機會,這就導致了一種相對意義上的“脫節”。

    在越來越追求全方位的男子化,暴力接應+全能主攻打法盛行的潮流之下,中國女排依舊很難做出改變和調整,國內聯賽培養出的佼佼者一到國際比賽就“露餡”,因缺乏必要的交流導致猛地一上來自身優勢無法發揮,又對對手不習慣不適應,因此需要國家隊層面從基本功到打法的最佳化提升上下功夫。

    2.省隊模式的利處

    不過省隊模式的好處也正是在於可以集中力量培養年輕的好苗子,職業球隊的球員轉會自由,大多數如過客般來去匆匆,球隊只會揉合成整體來打造,不會花大力氣在球員身上,即便再出色,也是流水線一般的訓練方式。

    經過一至兩賽季的栽培,球員的進步會很大,對於國家隊來說便有了更大的選擇餘地,戰術的組織和打法的構架上有更多種可能,也更遊刃有餘。

    第三、中國女排國家隊的培養模式區別於歐美,需要重新磨合與打造

    歐美聯賽中的傳統強隊如科內利亞諾、瓦基弗銀行等在陣容強度、團隊實力上均不亞於它們所處的義大利、土耳其聯賽,而中國女排國家隊完全不同,是高出省隊一級的存在,不論教練團隊、後勤保障工作等方面都是如此,女排球員需要真正的提高與蛻變,必須經過國家隊之手,而能夠入選國家隊,也是對一名球員最大的肯定。

    國家隊要做的基本包括了以下四項內容:

    第一、繼續打磨球員基本功。球員在聯賽中的對抗強度低,組織速度慢,容易出現“偏科”與實力上的不完整,國家隊需要再次針對性的補強短板,最佳化特長。

    第二、磨合與提升整體上串聯配合與小球技術。國家隊球員由不同球隊徵召而來,彼此之間的默契需要再培養,尤其是二傳與攻手之間、兩副攻的攔網起跳節奏、兩主攻的進攻與防守等。而小球串聯需要不斷地精細打磨,需要一球接著一球不斷地傳不斷地練。

    第三、培養球員心態和心智上的成熟,從而帶動比賽中技戰術的正常運用和發揮。

    第四、完成新老交替。國家隊以四年一次的奧運會為週期,來完成球員們的新老交替,中國女排球員的運動壽命與歐美球隊相比短出不少,基本每一屆奧運會之後都有老將退役、新人入選,其中的抉擇也需要國家隊的參與。

    在聯賽的職業化沒有取得大的提升的前提下,中國女排在一傳、攔網、進攻、二傳、發球等多個環節的合理的銜接與默契精細的配合,都需要郎平為主教練的國家隊來築構和形成體系,這也是我們的國家隊不同於歐美球隊之處。

    綜上,我們國內的女排聯賽需要職業化,也需要原有的省隊模式為底子,不能全盤拋棄,一步一步來,找對適合自己的路子,奮勇前進吧!

  • 3 # 瓔琅君

    女排聯賽非常需要職業化,原有的省隊模式弊大於利,拋棄是必須的,但是這條道路任重道遠,還得徐徐漸進,當前可以從半職業化半省隊的模式中繼續走下去。

    女排聯賽為什麼非常需要職業化?

    新近結束的女排世俱杯大家都看到了,這簡直就是意甲與土超兩大職業化聯賽的對抗,然而我們只是打醬油的。

    寄予厚望的天津女排由於朱婷的半道受傷,最終李盈瑩獨木難支排名墊底。另外一支相對來說有點職業化雛形的恆大女排,排名倒數第二。

    為什麼咱們的全明星聯隊天津女排打不過意甲豪門諾瓦拉隊,袁心玥是挺強,但是這樣的救火隊員,無法短時間內融入到球隊當中的進攻體系中來,所以說發揮不出應有的戰鬥力。

    目前而言,我們的聯賽還是以省隊模式為主,隊員們都是體制內的,什麼五險一金,管吃包住,總而言之,工資雖然比職業聯賽的土超少點,但是其他方面根本就不需要花自己多少錢,球隊打出狀態來了,名次好點,遇到些傷病困難來了,名次差點,教練不著急,球員不上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就是我們的省隊模式。

    那麼職業化的意甲聯賽呢?這是球員們的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打好了工資待遇會有所提高,贏得冠軍了,額外的有獎金。她們沒有體制內的一切,所有的待遇前提都是需要自己打好排球,做好自己。所以各傢俱樂部為了獲得各項榮譽從而吸引贊助商而奮鬥,主教練和球員們也為了自己的薪水更高而拼搏。

    所以說,我們的排超聯賽要想變得具有競爭力,球員們的工資能夠上漲,那就必須職業化,只有排超徹底職業化了,那麼拿幾個世俱杯猶如探囊取物,更不用東拼西湊的組建“大半支國家隊”打比賽了,球員們的平均工資也會大幅提高。

    原有的省隊模式弊大於利,需要拋棄,但是要徐徐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雖然說我們的排超聯賽不夠職業化,在體制內打球拼勁不足,各項潛能都沒有激發出來。但是一旦到了國家隊,參加國際賽事,那就有了榮譽感,恥辱心,知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道理,所以說我們的女排國家隊成績相當優異。

    省隊模式下,註定了“聯賽弱、國家隊強”的局面。這是六十多年了來形成已久的了,那時候國家地方企業沒錢,只能是政府出資組隊打聯賽,現在不同了,地方資本強勁,我們完全有能力市場化,職業化,就像英超,賽季結束每傢俱樂部都能分到獎金,只不過冠亞軍、歐戰區的多一點,中下游球隊拿的少一些罷了。

    省隊模式的優越感就是培養本土年輕球員,能讓她們有球打,打得上比賽,這樣為國家隊能源源不斷的輸送人才。職業化的弊端就是,完完全全的競爭上崗,你是金子就必須早發光,早嶄露頭角,假如你平庸,很有可能做板凳打替補,給人家主力球員端茶遞水。

    當然了,排協也會有一些限制外援人數,保障本土球員上場時間的硬性指標要求,但是本土球員不能長時間的吃這份紅利,必須加強訓練,競爭上崗比賽。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排超聯賽需要走職業化道路,原有的省隊模式也可以拋棄,但是眼下還需要徐徐漸進,從半職業化半省隊的模式中慢慢走下去。

  • 4 # 渣渣談排球

    女排聯賽需要職業化,但在中國可行度並不太高。

    首先,我們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泱泱大國,這樣的好處在於我們選才的面是非常廣的。14億人口,總會找出那麼一兩個會打球的吧,但是也有壞處,就是我們沒辦法精分,人口太多了,如果不是每個省來組成省隊,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去看到一些優秀隊員。

    其次,職業化這是個很現實卻也很縹緲的話題,因為我們很需要聯賽職業化,把轉會做的更加好一些,更加流動一些。縹緲是在於我們每個隊伍都是以自己省隊組成的俱樂部,這樣我們各個省隊的體育局不一定願意去配合。如果一個經濟很強的省份,某一項大球成績很差,那其實也是很沒面子的,所以都可以理解這個很難實行。

    最後,說職業化很必要是因為它可以刺激我們排球比賽精彩程度的發展,我們現在的聯賽是什麼狀態,一兩個優秀的隊員帶著一批基本功不怎麼樣的隊員在打,打好打差一個樣,該拿多少錢還是多少錢。但是大家都拼命的打全運會,是因為全運會省內的重視程度要更高於聯賽。所以說,職業化真的挺困難的。實行職業化也可以,但是我們需要打破現在的聯賽格局,我們不再以省隊建立俱樂部,我們把企業作為一個俱樂部的標頭,打得好的確實是可以拿高薪,打的一般的就拿的少,這樣把層次給分開,出現差距才能出現競爭。而且要想取得好成績,就要把優秀的隊員和教練聚集在一起,這樣我們隊員自身收入也會提高很多。再就是,省隊磨合起來比較容易,因為大家都是一個體校過來的,俱樂部就難一點了,這也多少鍛鍊了隊員的適應力。我們不得不說,很多國家像巴西、義大利在聯賽的高水平對戰中有了很好的提高但是像俄羅斯、土耳其這麼多年也不見那麼大起色,所以說,聯賽水平高低不一定代表一個國家這個專案的水平高低,但是卻從一定程度上推動這個國家隊員技術的發展。

  • 5 # 熱議籃球

    第一部分:發展職業化女排聯賽

    女排聯賽已經走過60多個年頭,加上中國女排國家隊的出色成就,正常發展應該已經達到世界頂級聯賽的水準,但是就目前來看,我認為聯賽仍是省隊模式,只不過慢慢朝著職業化的方向在改變。

    由於賽事體制上的不同,全盤職業化加上市場化商業因素的干預和影響走上與義大利、土耳其、巴西等聯賽相同的發展道路,於我們而言其實是不合適的。如羅馬利亞聯賽、亞塞拜然聯賽也曾紅火一時、風頭無倆,但隨著追名逐利的資本和商人們的退卻遠去,如今已是一地雞毛,不光聯賽受挫嚴重,國家隊水平也不升反降。

    義大利聯賽科內利亞諾隊

    國內女排聯賽的大環境在這兒,中國女排又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賦予者,我認為最合適走的是半省隊+半職業化道路,眼下要做的,是加快職業化的步伐,步子邁大一些。那麼,什麼樣的職業化適合在我們的聯賽中落地生根呢?我認為包括以下三點:第一、要摒棄的就是固有的省隊框架,開啟國內轉會市場,保證球員們的自由轉會和流通不受限,到四年一度的全運會時再將本省球員徵調組隊,這樣至少可以將國內的市場盤活。第二、在第一點的基礎之上經過幾個賽季的實行等“老大難”的內援問題不復存在,再逐步開啟外援的轉會視窗,將引援期與引援政策與世界排壇接軌。眼下的情況是,各隊引入外援基本需要依靠中間商,自身的運作能力低下,導致外援加盟後不適應本隊體系,或者在黃金引援期中根本搶不到心儀的球員,與頂尖聯賽相比運作手段不成熟且沒有競爭優勢。這也是本賽季聯賽的引援視窗一直延續至12月底才關閉的原因,排協也極不自信地認為需要超長的時間來給各隊操作。第三、在內援和外援問題均得到解決之後,排協需要協調和出臺“職業化”頭上的政策方針,加以完善之後,眾所期待的高水平的職業女排聯賽就出爐了。

    第二部分:原有省隊模式的利弊探討與分析

    在現有條件下,國內女排聯賽需要和根深蒂固的省隊模式結合起來,並尋找到一個兩者之間的平衡點,這有利於本土聯賽的進步,也有利於中國女排國家隊的發展。以下就這一點做一利弊上的分析。

    1.省隊模式的弊端

    與塞爾維亞、美國隊、荷蘭隊主力都在頂尖聯賽效力不同,也與義大利、土耳其、巴西、俄羅斯本國聯賽高水平有異,我們的國家隊球員基本上都效力於國內聯賽,球員們只有在國際比賽時才有和歐美各強隊對陣和交手的機會,這就導致了一種相對意義上的“脫節”與閉塞。

    天津隊球員李盈瑩

    在越來越追求全方位的男子化,暴力接應+全能主攻打法盛行的潮流之下,中國女排依舊很難做出改變和調整,國內聯賽培養出的佼佼者一到國際比賽就“露餡”,因缺乏必要的交流導致猛地一上來自身優勢無法發揮,又對對手不習慣不適應,因此需要國家隊層面從基本功到打法的最佳化提升上下功夫。天津隊的李盈瑩就是最好的例子,2017−18賽季榮膺得分王后在千呼萬喚中徵召進入國家隊,結果進攻上的犀利程度大打折扣,速度提不起來,又沒有穩定的一傳防守能力,甚至需要朱婷來後撤保護,兩年來經過國家隊的“再改造”以及她自身的努力,才逐漸補強短板,趨於能力上的完整化。

    2.省隊模式的利處

    不過省隊模式的好處也正是在於可以集中力量培養年輕的好苗子,職業球隊的球員轉會自由,大多數如過客般來去匆匆,球隊只會揉合成整體來打造,不會花大力氣在球員身上,即便再出色,也是流水線一般的訓練方式。而國內的省隊則不同,比如天津隊的李盈瑩、遼寧隊的胡銘媛等,都是在嶄露頭角,看到了球員身上的天賦和潛力之後,給予充足的鍛鍊空間與上場機會,花精力花時間來幫助球員成長,這對於一名處在漲球期的球員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遼寧隊球員胡銘媛

    經過一至兩賽季的栽培,球員的進步會很大,對於國家隊來說便有了更大的選擇餘地,戰術的組織和打法的構架上有更多種可能,也更遊刃有餘。

    第三部分:中國女排國家隊的培養模式區別於歐美,需要重新磨合與打造

    歐美聯賽中的傳統強隊如科內利亞諾、瓦基弗銀行等在陣容強度、團隊實力上均不亞於它們所處的義大利、土耳其聯賽,而中國女排國家隊完全不同,是高出省隊一級的存在,不論教練團隊、後勤保障工作等方面都是如此,女排球員需要真正的提高與蛻變,必須經過國家隊之手,而能夠入選國家隊,也是對一名球員最大的肯定。

    中國女排

    國家隊要做的基本包括了以下四項內容:第一、繼續打磨球員基本功。球員在聯賽中的對抗強度低,組織速度慢,容易出現“偏科”與實力上的不完整,國家隊需要再次針對性的補強短板,最佳化特長。第二、磨合與提升整體上串聯配合與小球技術。國家隊球員由不同球隊徵召而來,彼此之間的默契需要再培養,尤其是二傳與攻手之間、兩副攻的攔網起跳節奏、兩主攻的進攻與防守等。而小球串聯需要不斷地精細打磨,需要一球接著一球不斷地傳不斷地練。第三、培養球員心態和心智上的成熟,從而帶動比賽中技戰術的正常運用和發揮。在比賽中有穩定的心態和過硬的心理素質尤為重要,在被動局面下迎難而上不放棄,在主動局面下趁勝追擊不浮躁。第四、完成新老交替。國家隊以四年一次的奧運會為週期,來完成球員們的新老交替,中國女排球員的運動壽命與歐美球隊相比短出不少,基本每一屆奧運會之後都有老將退役、新人入選,其中的抉擇也需要國家隊的參與。

    中國女排球員

    在聯賽的職業化沒有取得大的提升的前提下,中國女排在一傳、攔網、進攻、二傳、發球等多個環節的合理的銜接與默契精細的配合,都需要郎平為主教練的國家隊來築構和形成體系。曾經球隊也有“優先考慮網上實力,基本功次要”的特點,郎平帶隊後,注重發、攔、帶彌補了後排一傳的短缺,帶領球隊逐步走向了高、快、強。目前的中國女排有著嫻熟默契的串聯,有板有眼的攔網和防守,酣暢淋漓的進攻,這都離不開平日裡不斷的打磨,離不開對重點對手深入細緻的研究。

    所以,省隊模式不應完全拋棄,應與職業化發展很好地結合起來,從而逐步提升聯賽的水平,也提升國家隊的綜合實力,繼續前進吧!

  • 6 # 儲能量

    問題是沒廠家贊助,很難弄成職業聯賽的。雖然男足天天給人罵,但罵者私底下還是買票到現場看比賽,廠商還是源源不斷砸錢。反看女排,網上天天在讚揚,但能掏錢出來看球不多,廠家也按住錢包,你說怎麼搞職業聯賽?誰出工資?

  • 7 # 千事可樂2

    現在聯賽在已進八強中有三個隊是全華班,而這三個隊己出四強,這三個隊中單以蘇省中球迷幾年來就拿全華班說事,而對引進外援隊反貶損是八國聯軍雜交混血隊,這能對排球運動改革起推動作用嗎?所以改革就先從老大難蘇隊開始吧,蘇隊先把遮羞布從頭上掀下來吧,不過蘇男排早已引外援混血了

  • 8 # 光線來了

    要看到女排世界的環境!全世界女排職業環境都很一般,別以為土耳其有幾個球隊買人就是世界女排職業化好了!而且,女排實際上就是一個技巧運動,需要從小找到苗子,從小培養,不是隻有球員個人興趣,還有球員從小看出來的身體條件!看看半路出家,改打排球的幾個球員,身體條件都不錯,由於從小沒有進行基礎訓練,現在要想更進一步多麼困難!華人和歐美人體質不一樣,需要身體高度來彌補彈跳和爆發力不足的弱點!這就對從小選材,更加要重視!這都是職業化根本不會重視的地方!所以職業化對中國女排來說,就是一個噱頭而已!踏踏實實做好目前的業餘體校青訓選材,才是中國女排的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崇禎真的是守財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