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爾來
-
2 # 晉綏往事
唐代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強大的國力、兼收幷蓄的文化精神與豐厚的文化積累,為唐詩的繁榮準備了充足的條件。眾多偉大、傑出的詩人把中國詩歌藝術的發展推向高峰。唐代初期,詩歌創作仍受南朝詩風的影響,題材較為狹窄,追求華麗詞藻。待到被稱為“四傑”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出現,才擴大了詩的表現範圍,從臺閣走向關山和塞漠,顯示出雄偉的氣勢和開闊的襟懷。他們無淪寫邊塞,還是寫行旅、送別,都有著這樣的情思風貌。在詩的體式上,這時完成了五七言律體的定型。律詩屬於近體詩,是相對於古體詩而言的。古體分四、五、七言和雜言,平仄沒有限制,也不求對偶。近體詩平仄和押韻有一定的體式,也要求對偶。律體的定型,對中國詩歌的發展影響深遠,它成了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主要體式。在初唐的後期,出現了兩位重要詩人:陳子昂和張若虛。陳子昂主張詩應該有所寄託。他的38首《感遇》詩,就是這一主張的實踐。但他寫得最好的詩是那首《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抒寫不遇的悲愴,但其中蘊含的是自信和抱負,情懷壯偉,有一種得風氣之先而不被理解的偉大孤獨感。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寫月夜春江明麗純美的境界,融入濃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轉的音調,無窮的韻味,創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陳子昂和張若虛藝術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詩歌行將到來的資訊。盛唐是唐詩發展的高峰。此時詩壇群星輝映。王維和孟浩然善於表現山水田園的美,表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那種寧靜平和的心境。王維的山水詩融詩情畫意於一體,把人引向秀麗明淨的境界,那境界裡洋溢著蓬勃生機。《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白可留。”雨後的松林間月色斑駁,流泉琮琮。浣紗女踏著月色從竹林間喧鬧著歸來;漁人正分開荷葉搖舟遠去。山村之夜,如詩如畫。他還有一些詩,寧靜中帶幾分禪意。在唐代的重要詩人中,他是受佛教思想影響最為明顯的一位。但他不是一位完全遁世的詩人,有些詩寫得慷慨激昂,有的詩表現出濃烈的人間情思。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由於寫出了人們深情惜別時的普遍感受,後來被編人樂府,成為離筵上反覆吟唱的歌曲《陽關三疊》。孟浩然善於用最省淨的筆墨,寫山水田園的秀美。《過故人莊》寫做客田家的喜悅,恬靜的農舍,真摯的友情,充滿濃郁的生活情趣。《春曉》寫春日那種明媚靜美舒暢的感受。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個字,便寫出了無盡的情思韻味:“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暮煙籠罩中的一抹樹林,一輪水中月影。在這朦朧而明淨、深遠而靜謐的境界中,瀰漫著一縷淡淡的鄉愁。孟浩然的許多詩,都這樣以極儉省的文字,表現多重境界和情思。這時和王維、孟浩然的詩歌風格相近的還有常建、儲光曦等人。盛唐有一些詩人,善於寫邊塞生活,如王昌齡、高適、岑參、祖詠等。他們大都到過邊塞,領略過邊塞的壯麗景色,嚮往邊塞立功。在他們的詩中,祖國山河的壯美與保家衛國的豪邁情懷錶現得淋漓盡致。王昌齡寫了二十幾首邊塞詩,最有名的是《出塞》《從軍行》。他的邊塞詩有一種深厚的歷史感和清剛的風格。其他題材的詩他也寫得很好,七言絕句有極高的藝術成就。高適的詩風趨於雄壯慷慨:“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大笑向文土,一經何足窮!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塞下曲》)從這首詩裡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俠氣質。邊塞詩人的代表,還有岑參。他寫邊塞風物的雄奇瑰麗,寫軍人的豪雄奔放。荒漠與艱苦,在他筆下都成了充滿豪情的壯麗圖畫。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風貌、代表盛唐詩歌高度藝術成就的,是偉大詩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嚮往建功立業的詩人,他的詩充分表現了盛唐社會士人的自信與抱負,神采飛揚,充滿理想色彩。他的詩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極大地豐富了古體詩的表現技巧,把樂府詩的寫作推進到—個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絕句和王昌齡的七言絕句一起被後世推為唐人七絕的代表作。他的詩有著鮮明的藝術個性:爆發式的抒情、變幻莫測的想像和明麗的意象。他把樂府和歌行寫得有如行雲流水,感情噴湧而出時,如黃河之水,奔騰千里,一瀉而下。他生於盛唐,感受著盛唐昂揚的時代精神,晚年又親眼看到唐代社會的衰敗,理想和現實之間產生巨大反差。他的詩裡既有建立不世功業在指顧之間的信心,又常常有憤慨不平和對於朝廷黑暗的抨擊。他的詩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處。前人評他的詩,說是“發想無端”,《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都是例子。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帶著誇張的成分,寫愁生白髮,說是“白髮三幹丈”;寫廬山的五老峰,說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寫黃河,說是“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他是一位富於想像的詩人,他的詩常常帶著強烈的主觀色彩。又由於他性格開朗豪放,他的詩意象明麗清新、色彩鮮豔。他純然是一位天才的詩人。當時另一位偉大詩人,是被後人稱為“詩聖”杜甫。杜甫比李白小11歲,兩人的深厚友情成為千古傳頌的文壇佳話。杜甫的青年時代,和許多盛唐詩人一樣,都有過“裘馬輕狂”的漫遊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動是在安史之亂以後。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有“致君堯瞬”的抱負,一生卻窮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體驗到民眾的疾苦。安史之亂給唐代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半個中國淪為丘墟。杜甫在戰火中流離轉徙,寫下了《北征》《三吏》《三別》《兵車行》《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一系列表現民生疾苦的詩作。戰爭中的許多重大事件、戰爭帶來的破壞、戰火中百姓的心態,在杜詩中都有極為生動的反映。唐代沒有任何一位詩人,像他那樣深廣地反映安史之亂的歷史,因此他的待被稱為“詩史”。他由於自身的坎坷遭遇.對百姓的苦難往往感同身受,發為歌吟,家國之痛與個人的悲哀也就融為一體。《春望》《登樓》《登岳陽樓》都是這樣的詩。“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國之悲,已經很難分開了。唐詩到杜甫是一大轉變,題材轉向寫時事、寫底層百姓的生活;寫法上採取敘事和細節描寫,在敘事和細節描寫中抒情。為便於寫時事,他多用古體,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詩。在他—千四百多首詩中,律詩佔百分之七十以上。他的律詩的成就,主要是拓寬了表現範圍,盡力發揮律詩這—體式的表現力,既嚴格遵守格律規則,又打破格律的束縛。變化莫測而又不離規矩,寫得出神人化。像《春望》《春夜喜雨》《登高》等詩,都是例子。有時為了更完整地表現一個事件或由某一事件引起的感想,他採用組詩的形式。用組詩寫時事,是杜甫的創造。律詩,尤其是七律,到了杜詩,是高度的成熟了。在藝術手法和藝術風格上,杜甫與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噴湧而出,杜是反覆詠歎;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寫實;李是奔放飄逸,杜是沉鬱頓挫。—般認為,在中國的詩歌發展史上,杜甫帶有集大成的性質,對於後來者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唐代中期,詩歌的發展走向多元化,出現了有明確藝術主張的不同流派。韓愈、孟郊和他們周圍的一些詩人,在盛唐詩歌那樣高的成就面前,另尋新路。他們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觀,常常打破律體約束,以散文句式入詩。在這—派的詩人裡,李賀是一位靈心善感、只活了27歲的天才詩人。在他的詩裡,充滿青春樂趣的五彩繽紛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與過早到來的遲暮之感交織在一起。他的詩,想像怪奇而豐富,意象色彩斑斕,而且組合密集。在這個詩派裡,他的詩有著特別鮮明的風格特徵。這時的另一個詩派,以白居易、元稹為主。他們主張詩應有為而發,應有益於政教之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元、白都寫有新題樂府,表示了對於國家的關心、對於黑暗現象的抨擊和對於生民疾苦的同情。白居易的50篇新樂府,有寫得好的,如《賣炭翁》等。在藝術表現上,白居易主張要寫得通俗易懂,趣味與韓、孟詩派正好相反。白居易既寫有大量的諷喻詩,也寫了不少閒適詩,而藝術上最成功的,是長篇歌行《長恨歌》和《琵琶行》。中唐的著名詩人還有柳宗元和劉禹錫,他們的藝術趣味既不同於韓、孟,也不同於元、白,而有著自己的特點。
晚唐詩歌又一變。中唐的那種改革銳氣消失了,詩人們走向自我。這時出現了大量寫得非常好的詠史詩,杜牧、許渾是代表。杜牧是寫詠史詩的大手筆,對於歷史的思索其實是對於現實的感慨,歷史感和現實感在流麗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蒼茫的嘆息中融為一體,《江南春》《泊秦淮》等詩都是詠史佳作。晚唐藝術成就最高的一位詩人是李商隱。唐詩的發展,到盛唐的意境創造,達到了意象玲瓏、無跡可尋的純美境界,是一個高峰。杜甫由寫實而走向集大成,是又—個高峰。中唐詩人在盛極難繼的情況下,另闢蹊徑,或追求怪奇,或追求平易,別開天地,又是—個高峰。詩發展至此,大有山窮水盡之勢。李商隱出來,以其深厚的文化素養、驚人的才華,開拓出—個充滿朦朧、幽約的美,讓人咀嚼回味的詩的境界,達到了新的高峰。
宋詞是中國古代漢族文學CROWN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漢族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豔,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後有同名書籍《宋詞》。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豪放派)、辛棄疾、柳永(婉約派)、、李清照。
宋詞發出於心,從語言上,詞人更甚於用清新自然的文字描述內心的情感,少了漢賦魏晉文學中詞鑿華麗的富麗之感。宋詞的文字逐顯得能切入人心。從內容上,早期宋人用詞抒發的是小情,如傷春悲秋之類,到柳永時宋詞的體裁開始增多,到蘇軾詞真正開始無所不言,無意不抒,成為與唐詩並舉的文學。
任何感情和生活都可用宋詞書寫。從藝術上,宋詞的節奏感和音律感更能表達人的感情起伏的旋律,長短句的形式,更易使人掌握和感情寄託。宋人現實感和憂患意識強烈,但往往能用超脫的處事心境解決內心矛盾,詞的格調多是直輸胸意,真情流露,比其他文學更真實。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對詞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開拓和變革,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無論是內容的拓展,還是形式的新化;無論是風格的突破,還是人生的超越,蘇軾都以其極大的熱情、卓越的才能進行了不懈的追求和努力。
從而極大的提高了詞的藝術品位,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強化詞的文學性,弱化詞的音樂性,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與詩具有同等地位的獨立的抒情文體。把詞引入文學殿堂,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樹立了詞史上的里程碑,大大促進了宋詞的發展,使宋詞進入鼎盛時期。
這就是蘇軾對詞所作出的最傑出的貢獻,至今仍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
北宋著名詞人,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於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現存詞600多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
3 # 三無居士
唐詩宋詞,是中國詩詞的高峰,這是時代造成的,因為每個時代都有其自己獨特的文學藝術形式和高峰。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高峰。而每一種藝術從草創到高峰都需要漫長的歲月積澱。
而一旦形成高峰,後代就很難超越。
實際上,唐宋之後,寫詩詞的人和詩詞數量遠遠超過唐宋,其中也不乏傑作,但是與高峰時期相比還是不夠突出,更談不上超越。
至於為什麼是唐詩宋詞能獨佔鰲頭,與其時代特性直接相關。
唐人唱詩,一首詩可能名動天下,獲得功名利祿,詩風怎能不盛。
而宋人閒適,勾欄酒肆之中,最好唱詞,於是宋詞最熾。
後人吟詩頌詞,大都出於愛好或科舉需要,並且以唐宋為師,超越大師,何其難也。
-
4 # 流行皇帝
唐詩宋詞時代創造出來的格律詞譜是文化巔峰,而且格律是聲韻與音樂的相通,而且由於行文與音樂的意境相通,同時普及到書畫方面,即格律詩詞的聲韻,通琴,書,畫,詩詞歌賦書畫,其中通者數為五,琴有五音,墨有五色,丹青有五彩,且聲平上去入加文武二絃,加咬字半音為七,彩中有二者相加為七彩,書者亦然。其中奧妙在這裡就不一一展開了。正如道德經有言:玄之又玄。
-
5 # 品味書畫文化
一是唐代社會在發展中解決了很多的束縛,在一些政治變革、經濟變革、取得很大的進步,更重要的是由‘門閥仕族攏斷政治’局面已基本結束,使老百姓在生活實踐中,思想大大解放,從而為文化生活之一的形式‘詩歌創作’開拓了視野、詩歌藝術得到了‘活水源泉’。
三是前代文學積累;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因此也為唐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唐代詩人們是在前人的文化遺產上,發揚光大才有可能兼收幷蓄,取人之長,推陳出新,把中華詩歌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四是唐代採取了科舉制度,考試內容就有詩(詩歌概括性強)、賦(文彩韻章),而皇帝也熱愛詩歌,(這很重要!)必然造成重視詩歌的‘社會風氣’,因而,提高了文人的社會地位。
唐詩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初唐、盛唐、中唐 、晚唐等4個階段。
①初唐詩歌。初唐詩歌仍處於陳隋時期餘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及周圍的文人詩作浮豔柔麗。上官體綺錯婉媚。只有魏徵、王績、王梵志等少數人能自拔於流俗。直到初唐四傑,詩歌的內容和形式才有所開拓。但他們仍未擺脫六朝後期“採麗競繁”的影響。真正廓清梁陳詩風影響的,是武后時期的陳子昂。他提倡“漢魏風骨”,以復古為革新,抵制浮靡詩風。與他略同時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問和文章四友(李嶠、崔融、蘇味道、杜審言),他們的作品多是奉和應制、點綴昇平,但他們其他題材詩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審言的詩。但他們的主要貢獻在律體完成方面。沈、宋、杜三人被後世稱為五、七言律詩定型的奠基人。
②盛唐詩歌。盛唐詩人在陳子昂和沈、宋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正確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結合起來。玄宗開元、天寶間,詩歌全面繁榮,名家大量出現。他們的作品精麗華美 、雄健清新、興象超妙、韻律和諧,表現了時代共同的藝術特色。邊塞詩和田園山水詩在盛唐詩中比重很大。邊塞詩派以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為代表,其作品氣氛濃郁、情調悲壯,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絕。田園山水詩人以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最知名,他們的詩多反映閒適、退隱的思想情緒,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絕和五言古體。這派詩人在發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進了一大步。其中以王維成就最高。李白、杜甫是盛唐詩歌最高成就的標誌。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亂前為多。內容、題材豐富,氣勢雄放,想象豐富,風格飄逸,多側面、多層次地反映唐朝時期的社會生活和時代心理。杜甫的詩則是動亂時代的詩史,忠實地記錄了國家的變亂和人民的苦難;博大精深,沉鬱頓挫;開新樂府運動先聲。在詩歌語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於轉益多師,廣泛地吸取前人和並世作者的經驗,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為後世詩歌發展開闢了眾多途徑。另外,元結、沈千運、孟雲卿等人也是此期較有特色的詩人。
③中唐詩歌。中唐之初,國家衰落,詩壇也不景氣。劉長卿和大曆十才子詩學王維,精緻秀潤,但內容多浮淺。盧綸、李益有部分蒼涼傷感、意境雄渾的邊塞絕句。此期較傑出者是韋應物,其田園山水詩高雅閒淡,而其樂府歌行則於婉麗流美中頗寄諷喻。此外,戎昱、顧況、戴叔倫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永貞革新和元和中興使詩壇重新活躍 。白居易、元稹、李紳、張籍、王建一派倡導新樂府運動,寫下大量廣泛反映現實、批評時政的政治諷喻詩,風格舒徐坦易。而韓愈、孟郊、李賀、賈島一派則以奇險峭刻見長。但韓詩氣豪,孟詩思深,李詩幽麗,賈詩清苦。此外,姚合詩清奇僻苦,盧仝、劉叉等人以奇崛見長。兩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詩或澹泊雅麗,或哀怨激越。劉禹錫的詩精練含蓄,意境優美,韻律和諧。這一時期,詩人們的創新精神和個性風格是異常突出的。
④晚唐詩歌。晚唐五代詩風漸趨纖巧。雖有過在文學史上產生重大影響的作者和作品,但總的來說,缺少盛、中唐的闊大氣魄與渾融境界。傑出詩人李商隱、杜牧在詩歌藝術上有獨特的貢獻。其詩聲情流美,翰藻醲郁,但傷時憂國 ,哀怨深沉,有種沒落感。溫庭筠才思清綺,詞采穠麗,但格調低。他也是有佳篇秀句而總體風格輕淺纖微。此後詩家多是效法前人,藝術上無重大突破。較有名的詩人有皮日休 、陸龜蒙、聶夷中、杜荀鶴、羅隱、韓偓等人。
回覆列表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每個朝代,都有結晶。自《詩經》始,歷經樂府,賦辭駢文,唐詩宋詞,元曲小說。
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出現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為後世流傳,也反映了當時的歷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