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拉風的寂寞cium

    新年院線又出高分片,紀錄片《四個春天》在豆瓣斬獲8.8高分,導演也一度被網友譽為中國產紀錄片界的是枝裕和。

    如此盛名之下,進電影院的前十分鐘,舒心醬卻是蒙圈的:誰要看你家原生態的七大姑八大姨?

    這屆導演都流行帶自己家親戚來演戲嗎?前有畢贛導演捧紅了老姑父,後有陸導想帶著全家人起飛?

    但很快舒心醬就被“真香打臉”,請再來一打老兩口的日常!

    《四個春天》看似瑣碎平常,卻觸到了生活最本質的通感,很動人。

    四個春天,四種格調

    《四個春天》的第一層質感,是老一輩人操持的“勤勞”與“豐饒”。

    片子裡母親花一天多的時間來採摘尖椒,寄給親戚。

    老兩口一起上山摘野菜,摘藥材,上墳時也會順便砍柴帶回家。

    養蜜蜂、燻臘肉、醃製鹹菜,將一片一片洗乾淨的菜葉晾曬在Sunny下。

    以如今的觀點來看,花費這樣多的時間來做產出低下的事情,時間成本過高、產能效率過低,並不太尊重專業分工。

    但這是一代人在物質條件匱乏的情況下,形成的習慣性勤勞,習慣又固化為品格。

    第二層質感,則是與“鄉土”不常並列出現的文藝審美。

    歷來鄉村的出現都和“好的審美品位”關係不大,“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田園景象要麼屬於遙遠的觀賞、要麼是桃花源記式的歸隱幻想,要麼以喜劇小品的方式呈現,要麼以貧困面貌示人。

    鄉土常常被以“獵奇”或“獵苦”的方式展示出來。

    這宏觀上符合千百年裡“苦難的中國”主題,細部上對應著鄉村裡大多數人的實際生活哲學:審美情趣被認為是無用的。

    這一類幻想式田園或“瘡痍式”鄉村,總讓人覺得缺了點什麼,而《四個春天》恰好就補上了那最珍貴的一點什麼。

    故事裡的老父親在院子裡吹笛子,悠揚的樂聲中春雨打茅簷,乳燕翻新泥,“鄉土生態”與“文人審美”獲得了奇妙的統一。

    山澗溪水潺湲、隴上農桑忙碌,碧綠的菜畦、金黃的油菜花鋪滿視野,勞動本身就成了帶著審美意味的行為。

    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導演父母的生活閒暇和愛好廣泛,平常農家老爺子大約是不會五六種樂器、也不會剪輯影片的。

    這一家人也都很愛唱歌,能把一頓土味聚餐唱成原生態民歌展和金曲五十年回顧。

    但相較於“美學能力”,更重要的其實是心態,欣賞一束花、等待一縷香的心態。

    一束花的香味誰不喜歡?但長輩們可能覺得買花浪費錢,可能太忙沒有閒工夫去欣賞一朵花的芬芳,而老太太對著花笑得比花還愉悅:好香啊。

    就是那種味道,對了。

    《四個春天》裡的第三層難得,是瀰漫著的溫情與愛意。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式家庭很少直接表達愛,沒有上來就擁抱、口頭禪式老媽我愛你的習慣,言語上的表達缺失,對應著精神層面的隔膜。

    隔壁《狗十三》塵封五年上映還能引起共鳴,就是因為如此親密的一家人,卻始終搞不明白彼此在想什麼,因為一隻狗就能引起兵荒馬亂的缺愛大戰。

    但《四個春天》裡這個家庭很難得,老兩口當年也不好意思說什麼愛不愛的,但能在女兒攛掇下喝交杯酒,和孩子一起看老照片回憶當年的故事,相處模式很溫情。

    溫情最大的力量,在最殘酷的悲劇面前都沒被動搖。

    這也是《四個春天》最觸動我的第四層質感,樸素的生死觀。

    姐姐去世以後,片子用了很長的時間,對焦葬禮上唱歌的民間藝人。

    很冷的冬天,一位大叔露出半截小腿,一邊抽菸一邊唱歌,提神、禦寒。

    歌詞內容非常程式化,但又莫名能契合她的一生。

    儀式的荒腔走板,與情緒的濃烈綿長,共同構成了一種非常樸素的生死觀。

    雖然姐姐不在了,老太太準備年夜飯的時候,還是在一家人的餐桌上,為她留一個位子,吃酒釀湯圓也為她留一碗。

    老兩口去女兒墳前,挖地擔水準備種菜,說要種桃樹,七朵八朵的桃花開了特別好看。

    那種樸素的生死觀,好像生死從不是離別,只是換了一種開啟方式。

    視覺化時間,剋制式鏡頭

    在這樣的記錄構架裡,《四個春天》歷時性地展示了一個家族的溫情與哀愁。

    四個春天,四個春節,年夜飯似乎一次比一次冷清。

    第一年故事裡有一碗又一碗熱騰騰的菜,有一大家子熱鬧的親戚。

    後來姐姐走了。

    後來年夜飯時停電,老母親在黑燈瞎火裡依舊一臉喜氣,但還是隱藏不住對人丁不興的寡淡憂傷。

    紀錄片裡截取了很多十多二十年前的家庭錄影,一家人一起看電視、一起過年、一起爬山旅行,都是很家常很歲所的場景。

    但這些平常的瞬間,一旦隔了如煙歲月來看,就有了完全不同的發酵效果,你清晰看見,小半個世紀的時間在這家人身上流淌過去。

    除了一場大病故之外,都是尋常瑣事,但尋常人家,半生所求的不就是這樣的平安喜樂嗎?

    《四個春天》裡最揪心的情緒表達,往往又是最剋制的。

    姐姐住院、母親陪護,姐姐婆家人撕心裂肺的大哭並沒有佔據畫面的重點,母親站在這一大群人之外,努力剋制悲傷。

    生命最後的痛苦與牽掛,也很剋制。母親幫姐姐擦拭身體,腿搭在床邊很無力,而盆裡水的顏色很渾濁,唯有母親的動作很溫柔。

    鏡頭再一轉,是一個很近的日期,卻已經到了葬禮。

    生命的殘酷與無常,就被這樣的兩個日期炸了出來。

    猛然一回頭,人已經不在了。上一次全家人出門旅行,影像裡的姐姐還那麼鮮活,轉眼就是天人兩隔。

    鏡頭與音樂都非常剋制,完全不需要煽情,生活本身的情緒摧毀力就是驚人的。

    除了死生之別外,《四個春天》裡,還盪漾著一種剋制又深遠的鄉愁。

    鏡頭在老兩口的等待裡,說明白了“留守老人”的期盼,又似乎隱隱約約又一種將展未展的鄉愁。

    一百多年前年輕的蘭波寫下“生活在別處”,一次次叛逆遠行、流離失所的生活方式好似更有某種現代英雄式的浪漫,如今的雞湯也經常販賣“詩與遠方”,有趣的是,導演本人15歲離家、踐行的是“去別處尋找生活”的行為方式,作品裡最動人的旋律,卻是千里外的故鄉。

    舒心結語

    看《四個春天》的時候,我一直忍不住在想:我老了以後會過什麼樣的生活。

    金錢上可以不富裕,但勤勞本身就是一種更高境界的豐饒;技術上可以不厲害,但好奇心本身就是更有效的探索法寶。

    心有眷戀,心有期待。

  • 2 # 鳳大美人

    跨越山海,勿忘回家!

    ——離現代最遠,離詩意最近

    春天,給人以美好的感覺,萬物復甦,春暖大地,尤其在這寒風凜冽的冬日。春天的來臨,意味著迎春接福的春節將至,過年的味道在歸家心切的年底發酵蔓延。

    《四個春天》以生活錄影的形式記錄了貴州山區一戶普通人家教育四年的春天裡發生的事。記錄了導演父母樸素中蘊含著詩意與浪漫的生活點滴。片中有父母對孩子毫無保留的愛,有兄弟姐妹互相的扶持成長,有淡淡的鄉愁,也有親人離世之痛。簡單、溫情,而又富有感染力。

    看完影片後,當中的四個“春”意觸動著我:

    春意一——春節回家,家有老人盼崽歸。

    漂泊不易,生活更是有很多的不得已,回家過年不僅僅是一種傳統,更是讓奔波在外的人兒停下腳步,體會生活本真,回家看看。看看家裡的山水看看家裡的鍋碗瓢盆,看看家裡的炊煙裊裊,與家人同歡,輕酌小酒,其樂融融。

    春意二——遲暮之年,讓人如沐春風的愛。

    如果將愛情的到來比喻成春天,那片中父母之間的愛情真的是洋溢著滿滿的春意。明明只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純粹生活,卻讓人品味到最質樸純粹的愛的味道,還有一絲絲小浪漫。金婚五十年,他們早已融入了彼此。這份質樸讓我意識到,再火熱的愛情最終都將歸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白頭偕老:遇一人,懂一人,惜一人,愛一人。得一人心,再不分離。

    春意三——聚散生死,健康之於人的一生。

    時間流淌而過,聚散生死是每個人不得不面臨的課題。影片的昇華出現在第二個春天,姐姐生了一場大病,在2014年10月去世。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讓影片氛圍一下子變得沉重起來。母親在姐姐病床前溫柔的愛撫、葬禮上兩位老人的沉默、吃年夜飯時特意為姐姐空出來的椅子和餐具,讓我淚流滿面。片中陸家一直有用家庭錄影帶記錄生活的習慣,片中隨後出現了十幾年、二十年前的錄影素材,那時,父母親尚未年邁,姐姐笑容燦爛……

    姐姐說了一句:怎麼會這樣,我只是想努力回報父母。引起我的深思,健康無價。謹以此告誡自己、告誡很多身邊的人。

    春意四——離詩意最近,平凡美好的生活。

    影片總體還是愛意滿滿,平和卻有力。遲暮之年的老夫妻,琴瑟和鳴,你來唱時我來奏,你來奏時我來跳:父親是“文藝青年”,閒時吹拉彈唱,會擺弄好幾門樂器,好奇心也旺盛得很,看到燕子來到自家築巢激動得叫起來,還網購蜂箱給小蜜蜂們一個家。母親則是生活美學的踐行者,烹飪、手工、花藝樣樣精通,嘴裡時時刻刻哼著山歌小調,興致上來了還會跳上一小段。鏡頭裡父母的生活,美好得讓嚮往。

    最後,在默默拭淚中感慨一句:這才是生活原本的樣子吧。願以豁達之心面對生活的得失起落;願以平凡之心迎接人生旅途中的坎坷與美好;願都能與身側之人共度餘生。

  • 3 # 王小照

    歲末年初,又到了華人“回家”的時候。你的火車票,買好了麼?

    對漂泊異鄉的人來說,家是永遠的誘惑。

    離家上大學時,總覺得理想足夠大、日子足夠多,要離家越遠越好,即便“從此家鄉於我,只有冬夏,沒有春秋”。長大後才發現,記憶中的家鄉,居然只剩下了冬末春初的那七天,還經常湊不足量。

    父母每天做什麼樣的菜餚、進行著什麼樣的對話、去了哪些地方……這些生活中曾經熟悉的瑣碎,我們居然好久都沒有關注過了。

    好在,有人一直在關注。他把這些細小的溫暖拍成了紀錄片,不僅拿下了FIRST電影展最佳紀錄片,還榮獲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提名。

    這個人就是陸慶屹,這部黑馬紀錄片就是他的處女作《四個春天》。

    陸慶屹並非專業導演,自16歲賭氣離家開始北漂,他先後做過足球運動員、酒吧歌手、出版社編輯、攝影師等多種職業。

    在成為導演前,陸慶屹就已經是豆瓣紅人,有7萬多粉絲和近140篇日記,每一篇寫的都是生活的瑣碎。其中最出名的兩篇,是五六年前寫的《我爸》和《我媽》。

    2013年,陸慶屹換了一部帶攝像功能的相機,每年春節回家 ,就把鏡頭對準了父母,開始記錄他們的生活,一連記錄了4年。姐姐去世那年,他覺得拍不下去了,想要放棄。是母親鼓勵他說,不論怎樣,我們的生活還要繼續,你在做的事情也應該繼續下去。

    2016年春節,陸慶屹感到了父母肉眼可見的衰老。於是他決定將4年拍攝的250多個小時的素材剪輯成一部電影,獻給父母。

    在夜以繼日地剪了20個月之後,自學成才的46歲導演陸慶屹的處女作《四個春天》誕生了。

    沒有自帶流量的明星大咖,沒有炫目的特效加持,更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影片以真實家庭生活為背景,講述了一對結婚50多年、恩愛俏皮的老夫婦詩意的退休生活。

    因為老兩口早已習慣了面對兒子的鏡頭,所以影片真實還原了他們生活中的自然片段。沒有刻意的表演和粉飾,粗糲生猛,但卻質樸動人。

    陸慶屹鏡頭下的生活,包括了一家人的起居飲食、生老病死以及家庭關係等。

    沉默寡言的父親陸運坤,喜愛音樂,熱愛生活。吹笛子、拉二胡、拉小提琴,樣樣在行。他會為每年燕子來家裡築巢而欣喜,也會為燕子離去而灰心。極善操持家務的母親李桂賢,外向且俏皮,沒事兒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哼起歌來,興致高昂時還會扭幾個舞步。

    老兩口感情極好。有時候母親正忙不停,父親做好粥後,會一勺一勺地餵給母親吃。有時候母親在樓下做針線活,父親就在樓上拉二胡,閒暇時還不忘相互鬥嘴打趣。

    孩子們過節回家,母親開門時樂得合不攏嘴。除夕夜,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喝酒聊天,飯後一起燃放爆竹煙花……

    這是最簡單的歡樂,也是最普通的感情,卻最值得我們反覆去凝視。

    陸慶屹鏡頭下的生活,還包括了鄉下人與大自然的水乳交融。父母兩人都熱愛勞動,經常一起去山裡摘東西,一起種菜,一起燻臘肉。父親甚至還養起了蜜蜂,日子過得充實且快樂。

    這些生活中最自然的片段,雖然取自最近的4年時光,卻代表著老兩口一輩子的生活態度,代表著那一代人的精神面貌。

    當然,《四個春天》在技巧上有著明顯的不足。嚴格意義上來說,它甚至沒有明確的電影意識。它不夠完整,缺乏延續性,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家庭錄影。

    但正是這樣一部影片,卻展示出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展示出了老兩口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

    他們豁達、堅毅,能夠將歲月贈予的苦難化為財富,這無疑為深陷焦慮的當代人做了一個正確的生活示範。而這,才是影片最動人的地方,也是該片讓人意猶未盡的餘味所在。

  • 4 # 迷影生活

    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而故事,它們或精彩、或振奮、或心酸、或無奈,只是隨著時間而漸漸流逝了而已。紀錄片《四個春天》的意外走紅,在於將一對普通父母的真情實感,透過細膩如水的鏡頭記錄和表現出來。生活需要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當藝術的表達與生活的感情交織在一起,一切的平凡都變得充實而感人。

    本片的導演和主演陸慶屹,曾經有著豐富的生活閱歷。15歲離開家的他,為了生存做過很多工作,卻唯獨對記錄生活情有獨鍾。當他想到用鏡頭記錄家鄉父母的生活時,起初可能就是為了記錄而記錄,但隨著日積月累的拍攝和感悟,那種融入生活的情感被激發了出來,進而形成了這部評價頗高的《四個春天》。

    客觀真實與主觀思想

    對於紀錄片來說,鏡頭下的客觀真實與拍攝者的主觀思想,往往是對立又統一的。在《四個春天》中,本片的導演和主要記錄者陸慶屹,佔有和掌握了相對豐富的線索,畢竟,他是拍攝父母的生活。

    在《四個春天》中,他對父親的理解和定義是一個熱愛生活和藝術的人,片中,陸爸爸種植物、拉提琴、唱山歌的鏡頭被記錄下來,陸媽媽對山歌的“迴應”,成了這對父親之間深切感情的真實寫照。

    片中使用了大量生活場景的鏡頭,兩位老人起居、幹活、聊天、吃飯,讓本片充滿了真實感,彷彿觀眾就是鏡頭之後的那個人,在看著二老生活,品味著這個家庭的變與不變。

    敘述思路與感染力

    《四個春天》建立在龐大而豐富的生活素材基礎之上,對素材的精準選擇和把握,是本片成功的關鍵。本片主創選擇了最具代表性的生活情節,表現出兩位老人之間的默契與真摯,以及一家人始終如一的樂觀精神。

    正所謂,人生不如意常八九。片中,姐姐從併發到的離世,父母也跟著相繼生病,讓這個充滿樂觀精神的家庭,在環境氛圍上突然為之一變。然而,兩位老人的樂觀與執著,卻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他們用實際行動,跨過了生活上的這道坎。

    看起來,本片充斥著大量的生活記錄,但仔細去品味,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瑣事,不僅成功塑造出陸爸爸的樂觀與陸媽媽的急性子,也從一個側面表現出生活處處充滿精彩。

    人文精神與思考

    最親近的人,往往是被容易被忽略的,就像當兒女時,父母的愛看起來就像是天經地義,但只有做了父母,才能深切體會到自己父母的恩情,感受到自己被他們的影響如此之深。相信看過本片的觀眾,會從內心中重新審視自己和父母的關係。

    記錄的本質是發現美麗的瞬間,在《四個春天》中,攝影師出身的陸慶屹用幾乎無可挑剔的構圖,將平凡的生活拍出韻律和味道。《四個春天》向觀眾們證實了,只要有追求美好的心靈,就能夠從瑣碎的生活中發現並捕捉平凡之美。

    世間爹媽情最真,可憐天下父母心。對子女義無反顧的照顧,讓父母做出了力所能及的全部,現在,該到做兒女的陪伴和理解他們的時候了。

  • 5 # 有書共讀

    相愛50年的金婚夫婦,告訴我們關於幸福的四個真諦

    幸福是什麼?

    “你愛的人恰巧也愛著你”是張愛玲的幸福;“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的幸福;“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是楊絳的幸福。“睡在自家的床上,吃父母做的飯菜,聽愛人給你說情話,跟孩子做遊戲”是林語堂的幸福。

    關於幸福,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解讀。

    《飛屋環遊記》裡有這樣一段話:“幸福,不是長生不老,不是大魚大肉,不是權傾朝野。而是一個個微小生活願望的達成。當你想吃的時候有得吃,想被愛的時候有人來愛你。”

    豆瓣評分8.9分的高贊記錄片《四個春天》,用最簡單的影像攝製,記錄了一對金婚夫婦在四個春天中的日常點滴,完美詮釋了幸福的真諦。

    幸福,就是熱愛生活

    《四個春天》是導演陸慶屹從2013年開始到2016年,利用每年春節回家的機會,錄製的一部紀錄片。

    片子裡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陸慶屹的父母。

    這對老人,將日復一日的時光,過得有滋有味,充滿了樂趣。

    父親陸運坤是一位退休的物理老師,鄰里都親切地喊他陸老師。

    母親李桂賢是勤勞持家的農村主婦。

    影片的開頭,母親手裡做著針線活,唱著小曲兒,口頭禪是“哉喲”,在她身上,有著和年齡不符的活力,把平淡的日子,打理得熱氣騰騰。

    父親多才多藝,愛好廣泛。

    他忙完農活後,親自研墨,大筆一揮寫了“歡度春節”做春聯。

    沒事的時候,就在房間裡,鼓搗二胡、笛子和小提琴。

    夫妻倆一個拉二胡,一個跳舞;一個擇菜,一個做飯;

    母親踩著縫紉機哼著婉轉的山歌,父親就在天井裡投入地吹拉彈唱。

    夫妻倆把對生活的熱愛,淋漓盡致地體現在每一幀影像裡。

    平凡的日子,就這樣被他們過成了詩。

    白槿湖在《盡餘生》中說到:最難做但必須做的事情,就是熱愛生活,即使備受苦難,因為生活就是一切。

    生活的本質就是熱愛,唯有熱愛,才有幸福。

    幸福,就是一生相愛

    陸慶屹的父母,結婚五十年,已經步入金婚。

    夫妻感情極好,雖是老夫老妻,依然形影不離、琴瑟和鳴。

    母親雙手在忙活,父親做好粥後,一邊說著“真香”,一邊給母親一勺一勺地喂粥,這情景讓人恍惚覺得是年輕的熱戀情侶,殊不知兩人已相愛半個世紀之久。

    夫妻二人很勤勞,生活裡的大小事都親力親為,兩口子一起到山裡摘東西,一起種菜,一起燻臘肉,一起“每天為家裡做一件事”。

    即使華髮叢生,兩人還充滿激情地站在半山腰上唱歌跳舞,相互依偎著在樹影婆娑下,翻閱老照片,共同回憶年輕時的過往。

    影片中,父親飽含深情地對母親表白:“我越來越離不開你了”,母親聽後笑得很甜。

    時光褪去了他們青春的容顏,卻賦予了他們厚重的愛情。

    這份愛情,在時光的加持下,深入彼此的骨血,再也無法割捨。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坂本健一先生在《今日店休》裡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九十多歲的舊書店店主,用簡短優美而深刻的句子,記錄下自己對妻子的熱愛。

    在他眼裡,妻子是一個“不諳世事,純潔無暇,像野菊花一樣純潔的姑娘”。

    從最開始的相識結婚、到最後送她離開,再到他一個人,他始終覺得妻子沒有離開過他。

    他為妻子寫了很多情書,這些都是在50歲之後才寫的,他寫下那些溫馨真摯的話語,每天送到妻子的手上。

    在妻子生病住院期間,他每天都為病房裡的她寫手繪明信片。

    他給妻子寫下這樣的句子:“與你結為夫妻,當是我此生幸事。今天也要珍惜這寸寸光陰,將餘留的時間化為絲絲愛意。”

    托爾斯泰說過一句關於婚姻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就像陸慶屹的父母,一生相愛,婚姻幸福,只有相愛的父母,才能締造一個幸福的家庭。

    幸福,就是看淡無常

    2015年春天將近的時候,陸慶屹的姐姐因病去世,這是整個片子裡最意外的轉折點。

    姐姐生前開朗樂觀,是父母的開心果和貼心棉襖,她的離去讓陸慶屹的父母悲痛欲絕,這一幕看哭了很多人。

    歐文·亞隆說:你不能直面驕陽,也不能面對死亡。

    白髮人送黑髮人是這世上最殘酷的事。

    父母彷彿一夜老去,原本豁達的他們開始變得沉默,他們經常翻閱往日的照片,看女兒的影片,沉浸在濃濃的悲傷中。

    女兒的離世,讓他們想到自己的死亡:

    如果有一天,夫妻中有一個先走了,另一個該怎麼辦?

    也許是這個問題刺痛了他們,老兩口慢慢從喪女的悲慟中走了出來。

    他們給女兒留了一把椅子和一雙碗筷,家裡永遠有她的位置;每隔兩天,他們去女兒的墳前聊聊家常,隔著時空和女兒對話。

    家裡又能聽到母親哼唱的小曲兒,父親不僅學會了影片剪輯,還從網上買了工具,養了蜜蜂,每天圍著蜜蜂轉,悉心料理。

    母親吃醋地嗔怪他:“你一天拿這個蜜蜂差不多像初戀情人啦”。

    《圓桌派》裡馬家輝說過:生命無非是,苦來了,我安頓好了。

    生死變數,讓這對夫妻深刻懂了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

    沉湎過往,只會辜負未來的時光。

    有生之年,他們更加努力地操持這個家,也更加體貼自己的身體,女兒那份過早中止的生活,他們要替她繼續過下去。

    想起另一部催淚電影《尋夢環遊記》,它的故事背景取材墨西哥的亡靈節。

    在這個節日裡,人們用萬家燈火、音樂歌唱的方式紀念去世的親人。

    不同於常規的默哀和肅穆,這種看起來更為熱鬧和歡慶的方式,體現了墨西哥人對待死亡的態度:死亡是另一個世界的重生。

    那些歷經悲喜滄桑,看透生死,依然用愛和溫暖擁抱人生的人,值得我們尊敬。

    看淡無常,活在當下,我們才不會和幸福擦肩而過。

    幸福,就是歸於平凡

    朴樹有句歌詞唱得深入人心:“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四個春天》記錄了父母平凡的日常生活,一屋,兩人,三餐,四季。

    影片中多是家常場景: 他們一起用老磨盤磨豆腐,一起晾曬鹹菜,一起裝熱水管,一起吹蒲公英。

    餐桌上,山野中,病榻上,總能聽到他們的歌聲。

    和所有普通人家一樣,每逢年關,他們開始忙碌,收拾好一切,等著遠在異鄉的孩子們回家團聚。

    他們用燻好的香腸臘肉,用熱情的語言和歌聲,再張羅一桌子豐盛的菜餚,讓孩子們永遠記得家的味道。

    吃過團圓飯,一家人開始祭祀、放煙花、上山春遊,年年如此,歲歲如常。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裡寫到:

    “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的變化是緩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沒有什麼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樣。也許人一生僅僅有那麼一兩個輝煌的瞬間——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無奇中度過。”

    大多數人來到這世上,終其一生,或許都是一個平凡人,擁有平凡的生活。

    這樣的人生雖然簡單,卻很美好。

    韓寒說過,幸福就是歸於平凡。

    《四個春天》之所以能打動我們,因為它記錄了一對老人最真實的生活,雖平凡樸素,卻深入人心。

    它告訴我們,所謂幸福,就是:

    一屋兩人,長相廝守

    三餐四季,細水長流

    為平凡賦予熱愛,將日子過成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哺乳期乳頭紅腫刺痛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