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遷老師講歷史

    歷史中的人物都是複雜的,不能簡單的用君子小人來界定,曹操是有作為的英雄人物。唐宋之後的文學家的加入,讓他的形象發生了變化,逐步轉變成了負面,變成了無恥小人,我認為對他來說不公平。

    曹操從小就出身在一個官僚世家,其家庭在當時也有一定的聲望,所以曹操在一個很好的環境下長大,曹操在很早的時候對武術這一方面的熱愛就展現地十分充分了,再加上平時讀了一些書,對於很多兵法也有所瞭解。

    曹操不僅在軍事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在經濟方面也有所建樹,在漢魏時期,由於整個社會的生產體系遭遇了重創,各地的饑荒非常嚴重,一時間軍隊裡的糧食供應不足,於是曹操就開始在北方修起了水利,很快就把糧食短缺的問題給解決了,這對農業上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儘管曹操一生都非常地強勢,但其實他是一個非常懂得節省的人,在開源的同時,絕對不會忘了節流。在任何事上都能做到廉潔,不僅不喜歡華麗的奢侈品,甚至後宮裡錦繡衣裳以及一些不必要的花瓶都沒有。

    曹操自己穿的衣服也十分地簡約,甚至衣服破了洞也不會丟掉,而是選擇用補丁縫上繼續穿,正是在曹操長久以來的以身作則下,整個東漢原本奢侈的風氣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全天下的百姓都開始向曹操學習,連很多官僚世家都不敢鋪張浪費了。

    而曹操的節約淳樸的作風在他的遺囑裡也有著淋漓盡致的體現,他在遺囑裡寫道:“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甚至還強烈要求自己死後薄葬自己就好,如此廉潔的作風,怎麼能叫人不感動呢?

    以上這都是史書記載的,我覺得很可信,至少比野史文學要有可信度,總之,我不認為他是一個真小人。

  • 2 # 孤城影隨

    歷史上的曹操其實要比大家印象中的評價好很多很多,其實對於大多數看過《三國演義》的人來說,一提到曹操的話就會被果斷的評價成為是一個奸詐的人,或者說是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總而言之,只要提到曹操評價的詞大多都沒有什麼褒義詞,都是一邊倒的貶義詞。

      今天就要好好的為曹操來證明,告訴大家我們所瞭解到的曹操並不全面,而曹操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糟糕。

      對於曹操來說,這肯定是一個毋庸置疑的有文采之人,提到曹操我想大家都應該聽到或者讀到過很多很多他寫的詩詞,曹操的豪邁和氣勢磅礴是無法掩蓋的,而他的詩歌也展現出他的性格,這是一個狂妄之人,這是一個胸懷大志之人,一開始讀到曹操的作品的時候就被深深的打動了,因為我個人是一個非常喜歡這種瘋狂甚至說張揚的個性的人,所以可以說在這一點上我和曹操是息息相通的。

      其次就是說我喜歡曹操的性格,就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負我,可能這個看起來是非常自私的,然而我們都必須要承認我們其實每一個人都是自私的,只是不願意承認罷了,但是曹操卻勇敢的承認了,因為可能在他看來這就是他自己,這是最純粹的自己,最純粹的表現,這一點對於現代人來說都是非常缺少的,大家都在現在的環境中迷失了自我,但是對於曹操來說,無論何時何地他都敢勇敢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幾個人敢做的事情。

      最後就是說曹操是個有謀略的人,無論是在戰略戰術之上,還是在曹操的任用人才之上,這些方面曹操都做的非常好,儘管說他可能扮演的是奸臣或者說是反面的角色,但是即使是壞,他也是一代梟雄,是一個不可超越的傳奇。雖然說我並不是很喜歡曹操,但是不得不承認他的性格是我很喜歡的,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和曹操一樣,有著私心也很有雄心壯志,但是卻沒有曹操的氣魄和曹操的堅持。

      

      如果說我們也可以和曹操一樣,不在乎別人的評價勇敢的表現自我,如果說我們也可以和曹操一樣始終如一的堅持,哪怕與世界為敵也要堅守著自己的夢想,或許我們早已擺脫了現在的環境,雖然沒有一步登天的希望,但是腳踏實地的努力卻是必不可少的。

      最後的最後需要善意的提醒大家的是不要再單純的去評價一個人,也不要盲目的跟隨著別人的評價去評價一個人,因為曹操其實是有很多優點的,只是我們不敢去說不敢去和別人爭論而已,因為我們會害怕別人說我們是和曹操一樣的奸詐小人,其實如果有一天別人真的說你像曹操,那你也一定要學著像那個不斷堅持不斷前進的霸氣的曹操一樣哦,讓萬眾矚目。

  • 3 # 老夥計162720415

    曹操是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和詩人,他實而奸寬而殘。不達目的而不休,寧負世人而不受負。決非小人,比劉備實也。

  • 4 # 野菜野菜

    我這樣看

    是個人都有很多面,你願意看到曹操的豐功偉績,再知道他的陰險毒辣就覺得他是真小人。

    你在意曹操做過過河拆橋,占人妻女這樣的事,再看到他的才華和功績,就覺得這個人是偽君子。

    人,都相信自己願意接受的事情。每個人看到的著重點不同,出發點不同。所以沒有絕對的。

    如果我看他,作為一個領導者,政治家,文學家,他是成功的。作為一個普通人他人品有問題。就是,人有本事,但是毛病不少。

  • 5 # 史無止境

    曹操是中國東漢末年的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期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的締造者。

    曹操的一生竭盡心力於徵戰,他精於兵法且用人唯才,並且打破世族門第的封建觀念,他抑制豪強,由此便使其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都能不同程度地得到恢復和發展。作為一代梟雄的曹操,同時還精通音律,善作詩歌,用來抒發政治抱負。然而不可否認曹操同時也是一個奸邪詭詐善於玩弄權術的人。他無疑是一個“奸邪、詐偽、陰險、兇殘”的絕代奸雄。這一切都來源於他性格的多疑,“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自私殘忍的靈魂吞噬了他的整個情感。他的雄才大略,他的超人膽識,背後卻隱藏了在多疑的性格籠罩下的自私殘忍的貪慾和權勢欲。

    曹操既是一位十分有作為的封建統治者,更是一位有著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但他同時又是一個工於心計的陰謀家和野心家。

    於是人們對曹操的看法便也是紛紜錯雜,譭譽不一有毀者就把曹操說成了白臉的奸臣,說他專門玩弄權術,有著多疑、極端利己者的“寧我負人,勿人負我”的自私心態。譽者則又將曹操視之為命世英雄。然而曹操雖然著實有可取之處,但是更有著無窮的貪慾和權勢欲,他又心懷回測地去把這些掩藏起來,用那些假仁假義和小恩小惠去籠絡、收羅人才,為他自己所用。世人皆知曹操生性多疑,他這份多疑不知道斷送了多少無辜人的性命,也正是這份躁亂心緒下的多疑使多少人寒心離他而去。

    曹操出生於一個宦官之家,家產自然是十分地豐厚,因為當時的“閹宦專權”早已將漢家的江山殘忍折磨得體無完膚了。然而在社會之中,上至官僚門第,下至平民百姓,卻無不對宦官恨之入骨,況且當時中國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傳統儒家,所有的清高志士都有排斥和鄙視宦官之後的情緒。生活在這樣的矛盾之中的曹操,被一部分人極度寵幸視作掌上明珠卻又被另外一部分的人極度蔑視,由此便形成了曹操的這種猜忌的性格,總是對自己周圍的事物抱有懷疑和極度的不信任。曹操一生之中所做的事都或多或少地暴露著他性格上的多疑,據說呂伯奢想要殺豬用以犒勞要刺殺董卓而成為天下聞名人物的曹操,卻不想成了曹操多疑的第一個有分量的犧牲品。因為誤殺了呂家殺豬的家丁,使呂家家眷受到驚嚇,曹操居然一不做二不休地殺了這些家眷。曹操明知自己錯殺了呂伯奢全家已是不對,卻還要繼續一錯再錯,耍弄陰謀手段將沽酒歸來的呂伯奢揮劍砍死。由此可見生性多疑的曹操殘忍兇狠的一面。

    也正是得源於曹操多疑的性格,成就了諸葛孔明的“草船借箭”。曹操並不急於求成,同時他也知道韜光養晦而不去爭一時之得。但縱使他深謀遠慮,也是難逃智者幹慮而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無疑成了他戰略失誤的原因。正如諸葛亮在“智取漢中”時對曹操的評價:“操平生為人多疑,雖能用兵,疑則多敗。”劉備也曾說過:“今與吾水火相敵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吾以忠,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耳。”在慘烈的赤壁之戰中被燒得焦頭爛額的曹操能慌忙逃跑到華容道時,卻發現了一條大道與另一羊腸小道,日:“實則虛之,虛則實之。”我今天定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奔著有烽火的道路前進,結果便中了諸葛亮的圈套。

    據說官渡之戰時,曹操為了能夠平息官兵胸中所堆積著的怨氣,殺了並沒有任何過錯的糧草官員。表面上看似是解決了一時的土氣的問題,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實際上卻是失去了中上層將領的人心然而到了老年的曹操更是變本加厲,他把猜忌的性格居然發展到了幾乎病態的程度,有記載說曹操經常夜不成寐,提把刀砍人,倒黴的無非就是他身邊的女人、太監和御醫。

    一代梟雄的曹操,生性多疑確實是歷史對其最為顯著的評價。

    據書中記載,曹操連自己身邊的僕人和參謀楊修都不信任,這些親近之人也難以逃脫遭其殺害的厄運,故有了“寧可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而曹操的剋星諸葛亮於是就充分利用了這一點,便可坐享其成地讓10萬支箭在不費吹灰之力之下滿載而歸,為後來的赤壁之戰打下了堅實的成功基礎。

    生性多疑,從某個角度來講也許是能夠把壞的事情做到防範於未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保護自己的作用。但是顯而易見,一味的生性多疑便成了分不清真與假、黑與白、是與非、愛與恨的種種事實了,這也無疑會讓自己生活在一個多疑虛假的世界,不相信社會,不相信人生,不相信生活,不相信朋友,不相信愛情,自己反駁自己、思想鬥爭思想、真實懷疑真實、虛假掩蓋虛假。從此便是沒有了快樂,沒有了單純,也沒有了真誠,除了猜忌便是懷疑。如此的心理遊戲帶來的只能是夜深人靜之時,靜下心來去剖析自己的荒涼空洞的痛苦更是對自己人生事業的一種毀滅的恐懼。

    在當今的商場之中,都遵循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一種遊戲規則,“用人不疑”與“用人要疑”這兩個觀點本身都沒有什麼對與錯,關鍵是在於,用人的人具備著什麼條件與素質。無能之人,用時必須要疑;而懷有高能之人,用才能不疑,也是才敢不疑。多疑而不明斷,卻一意孤行,只會害人害己,真是應了諸葛亮那句話:多疑多敗。

  • 6 # 採菊東籬ABC

    坊間閒坐說曹操,小說醜化用詞高。說是英雄便英雄,描成小人是小人。看你心思在誰邊,貶褒黑紅一念中。三國距今年代遠,現在也有眾迷案。白髮漁樵喜相逢,把酒笑談天下人。

  • 7 # 春草猶綠

    曹操這個人,很早,在一篇文學欣賞的文章裡,就有人評論過他。說他:忌閒妒能,殘害異已。很多文人名士死於他手。象北海郡太守孔融,隨軍主薄楊修。都死於他手。楊修剛死不久,曹操看見了老太薄,楊修的父親,便問道:老太薄,你的臉色怎麼這麼難看?楊修的父親回答:老牛還有舔犢之愛啊。曹操心裡不是滋味,因為他剛剛找藉口殺了老太薄的兒子,楊修。所以,也就不好意思的趕緊走了。攜天子以令諸侯,玉帶詔,殺人滅口。等等。歷代的文學戲曲中,他都是反面人物。不過,曹操善於用人,很會收買人心。只要是對他有利的人,他都會想方設法地把人留下來。為已所用。這也是他能成就大業的原因。

  • 8 # 野草的沉思

    曹操有缺點。但曹操不是小人,而是英雄。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對內消滅袁紹,袁術,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的政策,恢復經濟生產,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曹操的父親曹嵩官居太尉。曹操二十歲被舉為孝廉。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相當於縣公安局長)。洛陽是京都,皇親國戚聚集,很難治理。曹操一上任,便申明禁令,嚴肅法紀,並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宣佈"有犯禁令的人,都以棒打死"。有一個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被曹操看見,下令亂棒打死。這一下子震驚了所有豪紳貴戚,"京師斂跡,無敢犯者"。曹操也因此得罪了當朝權貴,幸虧有他老爸撐著,他被調走,當了頓丘縣令。

    光和三年,曹操平黃巾起義有功,遷為濟南國丞相。濟南國有縣十餘個,各縣長吏多依附權貴,貪贓枉法,為所欲為。因為濟南王與這些縣官都有利益鉤連,以前的國相都置之不問。曹操上任以後,將情況調查清楚以後,上奏朝庭,一下子罷免了十分之八的縣長一類的官吏。整個濟南為之震動,貪官汚吏嚇得紛紛逃竄。"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這是曹操未成為諸侯以前做普通官吏的兩件事。如果你遇到這樣正直的官吏,你能說他是小人嗎?

    中平六年,西涼大軍閥董卓進京。他殺死漢少帝和太后,改立漢獻帝,專擅朝政,倒行逆施。曹操不願與董卓同流合汚,改姓易名逃出洛陽,回到陳留,散家財,招兵買馬,併發書訊號召天下英雄起兵討伐董卓。

    董卓被關東聯軍擊敗,脅迫漢獻常遷都長安。並大肆劫掠錢財,人民,火燒洛陽城。使洛陽方圓二百里人煙絕滅。關東聯軍懼怕涼州軍,不敢追擊,屯兵不進。曹操氣憤,獨自引軍追擊,在滎陽因兵力懸殊被董卓部將徐榮擊敗,曹操也負了箭傷。關東聯軍各懷私利,發生摩擦,不久後解散。

    在這件事情上,曹操的表現也十分正義,遠勝於其他諸侯。

    建安元年之後,曹操率軍逐鹿中原,南征北戰十餘載,終於消滅諸侯,統一了中國北方,使北方廣大人民擺脫了戰亂之苦。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於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臨終時,曹操令近侍取出平時所藏的名香,分賜給侍侯他的姬妾,囑咐說:"吾死之後,汝等勤習女工,多造絲履,賣之可以得錢自給。"

    曹操衝鋒陷陣,叱吒風雲一生,臨死卻如此婆婆媽媽,竟連侍妾以後的生活也考慮到了。令人感嘆。

    人都有兩個方面。象曹操這樣的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平生難免做錯事,殺錯人。但因此就說他是小人,是不對的。魯迅先生曾說“曹操至少是個英雄。"這話是正確的。

  • 9 # 六福雅士

    的確如此。

    一,不但“真”,而且“真的坦誠”。

    1,如:曹操《自明本志令》,開誠佈公,吐露心扉,以遏止世間妄議。

    2,如《求才三令》之第一次的《唯才是舉》令: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二,不但是“小人”,而且“小的有趣”。如:明文設立官職“摸金校尉”,專門司職掘人墳墓。

    是故,曹操是“真小人”。

  • 10 # 豹眼看歷史

    曹操不是小人,更不是真小人,曹操是個英雄。

    我認為不能用君子或小人來簡單的評價一個政治家。

    因為政治家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有時候需要權術、計謀,,制衡;需要戒急用忍,韜光養晦;有時候殺雞儆猴,有時候矯枉過正等等。

    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就是深不可測,往往給人以多疑狡詐,出爾反爾,琢磨不透的感覺。

    只有幼兒園的老師,才會告訴孩子們啥是壞人,啥是好人。

    而稍有社會經歷的人,都會知道幾乎是沒有絕對的壞人,也沒有絕對的好人。

    大多數既不是好人也稱不上壞人,只不過有的人缺點多一些,有的人優點多一些罷啦。

    對於普通人如此,對於政治家就更復雜啦。

    就題主這個問題,說一個《三國志·曹操傳》裡的一個橋段,大家或許有一些新的看法。

    建安十年(205年)春,曹操進攻袁譚。

    當時曹操下令徵發百姓鑿冰通船,有的百姓受不了苦累,就逃跑啦。

    曹操下令,以後這些人來歸降,不得接受。

    不久,就有逃亡的百姓來自首,曹操對他們說:“如果允許你們投降,那就破壞了軍令;如果殺了你們,那又是殺認罪自首的人。你們還是趕快回去藏得隱秘一些,別讓官吏抓住。”

    百姓流著眼淚走啦,但最後還是被官吏抓住問了罪。

    曹操是堅持嚴厲法治的,任何人都不許徇私情。

    但從這件事來看,也絕不是鐵板一塊。儘管最後逃跑的百姓還是被問了罪,但曹操已經是網開一面啦。

    這可以看出作為政治家的曹操,通情權變的一面。

    比如設摸金校尉,專門掘人家的墳墓。

    部隊需要給養,與其跟活人爭食讓他們餓死,倒不如打打死人的主意。儘管揹負千古罵名,曹操還是做啦。

    這叫“兩害相權取其輕”,何況是把百姓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如果曹操是用來滿足私慾,那就是另一回事啦。

    所謂的考古,不也是掘人家祖宗的墳墓嗎?

    這種事真的是一言難盡哦。

    再如屠城,兵民是勝敗之根本。

    有時候還真不好分清何為兵何為民?

    對於一個政治家,還是看其大局。看其是否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至於採取何種方式,就是次要的問題。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對於政治家,更應該看其大略,不必過於拘泥其小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號稱“二戰最強坦克”的虎式坦克,它的出現是明智還是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