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強讀史

    管仲,春秋時期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孔子曾對子貢說:管仲為相,使齊國“稱霸諸侯,一匡天下”,使民眾至今仍受他帶來的實惠。如果沒有管仲我們今天早被蠻夷滅了,咱們都得學習野蠻人的醜陋髮型,穿蠻族的衣服啊。管仲的一生,不僅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還給後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鉅著——《管子》。這書讀起來很有意思、他和齊桓公一問一答。估計是最早的悟空問答雛形。書中記錄了他的經濟理論治國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管仲注重經濟,反對空談主義,主張改革以富國強兵,他說:“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仲將製鹽業和鑄錢業收歸國有,運用這兩大槓桿工具,首次運用政府的力量來調節財政和稅收政策,開創了政府幹預經濟的新模式,這是史無前例的創舉,至今仍然沿用。我們來看看管仲的貨幣戰“齊國敗魯國。齊國與魯國接壤,歷來不和。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但輕啟兵戈,不僅勞財傷命,且勝負難料,管仲獻上一計,魯國的紡織技術發達,織出的縞又薄又細,天下聞名。他建議齊桓公每日穿魯縞做的衣服上朝,華人皆效仿,導致魯縞價格猛漲。於是,他一邊採取強力措施鼓勵華人種糧,一邊開放邊貿,高價“進口”魯國的魯縞。魯華人見魯縞“出口”可以賺大錢,立即毀田植桑,大發魯縞之財,然後廉價從齊國“進口”糧食。若干年後,管仲突然下令,關閉邊貿,禁止“出口”糧食和“進口”魯縞。魯國舉國無糧,華人逃亡一空,盡入齊國,齊國不戰而勝。2齊敗衡山“原文載於《管子、 輕重》:桓公問於管子曰:“吾欲制衡山之術,為之奈何?”管子對曰:“公其令人貴買衡山之械器而賣之。燕、代必從公而買之,秦、趙聞之,必與公爭之。衡山 之械器必倍其賈,天下爭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公曰:“諾。”因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不敢辯其貴賈。齊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聞之,果令人之衡山求 買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國聞之,果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爭吾械器,令其賈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釋其本,修械器之巧。齊即令隰朋 漕粟於趙。趙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聞之,載粟而之齊。齊修械器十七月,修糴五月,即閉關不與衡山通使。燕、代、秦、趙即引其使而歸。衡山械器盡, 魯削衡山之南,齊削衡山之北。內自量無械器以應二敵,即奉國而歸齊矣。大概意思是齊桓公問管仲“我想滅了衡山國、你看咋整?管仲說:衡山國的工廠,造一臺戰爭機器要一年半以上時間,我們去衡山國不要在乎價格,以高價進口戰爭機器,燕國和代國聽說後,必然害怕我們買機器是要攻打他們,他們要防備就肯定也來訂購,他們一買,秦國趙國也害怕,也會來爭著訂購,衡山國的產量就那麼一點,天下都來訂購,機器肯定漲價十倍,到時候如此這般,肯定搞定。於是,齊桓公去衡山國高價定購戰爭機器,結果十個月後果然燕代趙秦先後來爭購,衡山國君高興壞了,把自己的機器漲價了十倍預定給了天下各國,等著發大財。衡山國大街小巷的人都去兵工廠製造機器,沒有人種地了。十二個月之後,齊桓公又派外交通商事務大臣隰朋去趙國收購糧食,趙國糧食賣一石十五錢,隰朋給人家一石五十錢,全天下的商人都把糧食往齊國運輸,再五個月後,全天下的糧食都到了齊國,全天下的糧食價格被齊國抬高了三倍。訂購戰爭機器十七個月後,高價炒作糧食五個月後,齊國忽然不要衡山國的機器了,還跟衡山國斷交了。齊國一不要,其他國家也都不要了,衡山國君手裡沒糧食,也沒賺到錢,懵逼了。衡山國只好去齊國進口糧食,很快財政破產,齊國攻打衡山國北部,魯國攻打衡山國南部,衡山國君想了想,啥也不說了,帶著全體貴族搬到齊國做齊國公民去了。看到這是不是有點感覺原來美帝那點花花腸子.我們老祖宗早知道啊!

  • 2 # 葉慶文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世人尊稱為管子,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 ,潁上人(今安徽潁上) ,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 3 # 文鵬無不良嗜好

    商鞅變法,就是在那個時期出現的大政治家,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改革,對今後帶來了很多一定的好處,各個社會都可以藉以參照。

  • 4 # 御天太一

    我選擇一位不怎麼聞名的國君——鄭莊公。我認為這是一位十分有本事的國君。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他:鄭莊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姬姓,鄭氏,名寤生,鄭武公之子,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被稱為“春秋三小霸之首”,是鄭國第三位國君。說起他就得提一下他和他母母親的事。因為鄭莊公出生的時候他母親難產差點死掉,所以他母親對他不喜,而更喜歡他弟弟叔段,即使在鄭莊公繼位後他母親也密謀叔段奪取王位。所以後來發生了:共叔段之亂、鄭伯克段於鄢的故事。其中鄭莊公對他母親說過一句:“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後來他還是與母親相見並接回去奉養了。除此之外,鄭莊公也取得了難得的功績,鄭莊公一生功業輝煌,他在位期間,分別擊敗過周、虢、衛、蔡、陳聯軍及宋、陳、蔡、衛、魯等國聯軍。御燕、侵陳,大勝之;伐許、克息、御北戎,攻必克,戰必勝,可謂戰績顯赫。同時,鄭莊公又是一個有戰略眼光,精權謀、善外交的政治家。對於鄭國來說,他的確是一位優秀國君,在歷史上,也可以稱做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 5 # 子魚頭

    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白起是中國戰國時代秦國的名將,著名的兵家代表人物、軍事家。並且白起善於用兵,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坑殺40萬趙軍,可以說是威名赫赫,家喻戶曉。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帶領軍隊殺了一百多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可惜的是最後被秦昭王賜死,自盡而亡。

  • 6 # 公子圍

    管仲被譽為是‘華夏第一相’,‘聖人之師’。他對齊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用了七年時間輔助齊桓公成為春秋霸主。

    政治方面,管仲設立了最早的多級行政制度和‘察舉制’;科學地促進經濟發展,合理徵收賦稅,主張國家控制鹽鐵;改良軍隊制度,形成了類似現在的軍事制度,提出尊王攘夷,輔佐齊桓公成為一代霸主!

    管子的思想是春秋諸子百家思想的源泉,他留下了很多著作。後期的任何一種思想都能在管子的思想中找到痕跡!

  • 7 # 楊朱學派

    春秋時期最傑出的政治家,當屬子產。

    魯襄公十年,公元前563年,鄭國爆發戌辰之亂,鄭國卿大夫子駟、子國、子耳被殺。國君被劫。子產聞亂後,命人嚴守城門,封閉府庫,完善守備。率兵車十七乘與子嶠一起平叛,盡誅叛賊。在發生叛亂時,年少的子產處變不驚,從容應對。

    叛亂平定後,子孔當國,便立盟書,子孔欲誅不與盟者。子產止之曰:“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於是焚燬盟書,鄭而後定。透過子產焚書,其識大局,靈活,知進退可見一斑。

    鄭國執政子孔專權,子展、子西攻而殺之,分其室。於是,子展當國,子西聽政,子產被立為卿。

    此時,鄭晉鐵盟已成,親附晉國的不但有鄭、魯、宋、衛四個二等強國,還有一等強國齊。此外還有十幾個三流小國。而親附楚的僅有陳、蔡、許。楚國雖無力與晉國爭霸,依然不斷伐鄭。因“晉師致死於鄭”,楚已無法對鄭構成威脅。此時的鄭國不失時機的伐陳、許,以給楚國增加壓力。

    宋國賢大夫向戎與晉國大夫趙文子交好,又與楚國令尹私交甚篤。於是,向戎便奔走於諸侯,以撮合晉楚弭兵。

    長期的晉楚爭霸使諸侯民疲國貧,鄭國更是首當其衝。晉楚若能弭兵,鄭國第一個舉雙手贊同;其他的小國也不用再被攻伐,亦不用充當強國的馬前卒;楚國已無力挑戰晉國霸權,此時弭兵,晉楚成為共同的霸主。楚國不亦樂乎。

    對弭兵唯一心不甘,情不願的是晉國,因楚完全無法撼動其霸主地位,卻與楚成為共同的盟主,豈不是虧大了。但韓宣子深知弭兵是諸侯共同的願望:“兵,民之殘也,財用之蠹,小國之災。”若晉國拒絕弭兵,必將離心離德。晉國必將孤立,諸侯們必將紛紛親楚。於是晉國順勢而為,贊同弭兵。

    在弭兵前夕,諸侯混戰漸漸停止。向戎奔波與諸侯之間遊說,積極籌備弭兵大會。

    此時的一則插曲,險些使向戎的努力功虧一簣:

    因鄭國數次伐許,許靈公如楚,請楚伐鄭。由於楚已答應弭兵,故不願用兵於鄭。許靈公曰:“楚師不興,孤不歸也。”靈公最終死在楚國。靈公之死將楚國逼到絕路,楚王曰:“不伐鄭,何以對諸侯!”於是,大舉伐鄭。此時,若鄭國誓死抵抗,再求援於晉,晉楚必然爆發大戰。向戎的努力也將付之東流。在“晉楚將和,諸侯將平”的形勢下,子產建議鄭國堅壁清野,不與楚國交戰。楚師入南里,墮其城,俘獲九個鄭人,凱旋而歸。楚國挽回了顏面,並厚葬許靈公,也對許國有所交代。

    鄭國依子產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指導思想。終於於次年,在宋國舉行弭兵大會。而諸侯弭兵,鄭國無疑使最大的受益者。僅在魯宣公時期的短短十年內,晉國五次加兵於鄭,楚國七次伐鄭。有時一年之內鄭國遭受數次晉楚交相攻伐。

    弭兵大會後,各個諸侯基本上遵循了弭兵盟約,併為此後的中國帶來了約半個世紀的相對和平。鄭國也得以休養生息。

    由於子產傑出的表現,鄭國執政子皮讓位於子產。子產在弭兵之世相鄭,和平、發展和外交成為鄭國的三大主題。子產便改革內政,發展經濟,慎修外交,捍衛鄭國利益。

    1、保護環境,愛護山林。

    是時鄭國大旱,子產便派屠擊、祝款、豎拊祭祀桑山。三人砍伐山木。子產曰:有事于山,育山林也。而斬其木,其罪大矣。於是,子產奪三人之官爵和封地。

    2、鑄刑書。

    子產執政後,將刑法鑄與鼎上,並公諸於世。這是中國第一部成文法。在中國法制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其限制了貴族特權,減少了犯罪,使鄭國有法可依。但在當時,包括晉國大夫叔向在內的諸多賢能之士都極力反對,認為刑法嚴苛,稱子產不仁。

    3、不毀鄉校。

    鄉校是先秦時期,人民休息和議政之所。子產執政時,鄭人常聚集鄉校,議論子產之政。然明建議毀掉鄉校。子產卻認為,鄉校是人民休息,議論政治之所,“民所善者,吾則行知;民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何以毀之?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不如吾聞而藥治之。”

    仲尼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

    由此可知,無論是子產,還是孔子,都支援言論自由,支援人民批評和議論政治。

    4、拒絕韓起求玉環。

    晉國執政大夫韓宣子有一玉環,另一個在鄭國商人手中。韓起到鄭國聘問時,請求鄭伯幫助其得到玉環,被子產拒絕:“非官府之器也,寡君不知”。子太叔、子羽皆埋怨子產。認為韓起是晉國卿大夫,所求不多。子產之舉是“愛一玉環,而得罪於大國”。子產稱,自己並非有怠慢大國之心。弗與玉環,正是忠信之故。“君子非無賄之難,立而無令名之患。禮者,所以守其國,行其政令,以守其民也。大國之求,無禮以斥之。韓子奉命以使,求玉成貪,吾又失位,出一玉而獲二罪,將焉用之?

    韓宣子的要求被子產拒絕後,仍不甘心。便找到商人,並從其手中買到玉環。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韓起告與子產。子產得知後則稱,商人交易必須遵循自願的原則,政府不能強迫商人交易。並稱韓起之舉是得一玉環,而失信於諸侯。韓起最終將玉環退還給了商人。

    事後,深明大義的韓宣子對子產萬分敬仰,並將自己的玉環和寶馬贈之。

    在此事中,子產堅守原則,對大國無禮之求,堅決斥之。政府不奪民之財,不強迫商人交易。子產無愧於成為春秋之世,孔子最敬重的賢臣。

    5、子產論寬政與猛政。

    子產將死。謂遊吉曰:“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輕而玩之,則多溺焉。”子產卒,遊吉為政,不忍猛而用寬。鄭人結夥為盜,禍亂鄭國。遊吉興兵攻焉,盡殺之。鄭盜少也。

    仲尼曰:“善哉,寬政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子產卒,仲尼泣之曰:“古之遺愛也。”

  • 8 # 晉公子

    “鬥谷於菟”

    何環穿自閭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長。

    何試上自予,忠名彌彰?

    ——《楚辭·天問》

    這是楚國大詩人屈原所寫的長詩《天問》中的最後幾行。在這首詩裡,向天地、陰陽、歷史與人生髮出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的詩人將他的最後兩個疑問留給了八百年楚國史上的一位傳奇政治家

    這位政治家有著亦正亦邪、神秘深邃的面孔。

    正像屈原所說:

    他本是一個烙印著道德恥辱的私生子,卻成為了楚國曆史上最傑出的令尹。其彪炳史冊的功業,甚至連楚莊王時代的賢相孫叔敖都相形見絀;

    他一手策劃了襲殺楚君堵敖的政治陰謀。但歷史卻選擇了銘記他的賢名,而寬恕他弒君的罪惡……

    他有一個非常奇怪的名字:鬥谷於菟

    “鬥”是他的姓氏,“谷於菟”是他的名字。在古越語中,“谷”是哺乳的意思,“於菟”則是古彝語對老虎的習稱。

    翻譯作現代的話說,他小時候可是“老虎餵過奶的”

    自出生之日起,命運就註定了要將這個被老虎奶過的孩子和他的若敖氏家族與楚國緊緊地捆綁在一起。他見證了楚國從崛起到稱霸的坎坷奮鬥,也經歷了家族從鼎盛到族滅的興衰沉浮。

    從楚武王北征南陽,到楚莊王問鼎洛邑,楚國五代六君耗費了整整一個世紀的光陰才從江漢的平原廣澤走進了位於伊、洛之間的天下中心。而在這段蕩氣迴腸的歷史中,楚國北進的每一步艱辛歷程都有若敖氏家族如影隨形。

    在即將展開這段充滿著光榮與驕傲的楚國曆史之時,就讓我們的話題隨著時光回溯,從若敖氏家族和那個乳虎而生的孩子說起吧。

    “若敖”是楚國曆史上的第十四任國君。他有一位庶妻乃是鄖國的公族女子。在若敖薨逝,嫡子霄敖嗣位之後,這位鄖國夫人帶著他的幼子,也就是若敖的庶子鬥伯比回到了母國鄖國居住。

    鄖國在今天的湖北安陸,順著溳水南下,不遠處就是著名的雲夢澤。《墨子·明鬼篇》中說:“楚之有云夢,此男女之所屬而觀也。”暮春時節的雲夢澤是痴男怨女們尋偶求歡的佳處。

    在鄖國長大的鬥伯比繞過閭,穿過社,避開長輩們慈嚴的目光和世俗倫理的約束,在雲夢澤同鄖君的女兒相戀了。這對情竇初開的男女在雲夢野合,終於生下了一個男孩兒。

    鬥伯比的舅媽,也就是鄖君的夫人聽說這個寄人籬下的外甥竟敢勾引自己的女兒做出這等為人不齒的下流事,不勝惱怒之至。

    為了掩蓋家族的醜聞,她命人將那個剛出生的嬰兒扔到他父母親幽會的野地裡去。

    湊巧的是,鄖君帶著隨從去雲夢打獵,正好路過了那兒。於是乎他親眼見證了這神奇的一幕:一頭雌虎正在給一個嗷嗷待哺的棄嬰餵奶。眼前的場景深深地震撼了鄖君。罷獵而歸,他仍然心有餘悸地向夫人講起這一咄咄怪事。惶恐之餘,夫人只得向鄖君和盤托出了這個孩子的來歷。

    或許是出於對天命與自然的敬畏,鄖君當即命人將孩子抱了回來,並親自為這個外孫起名為“鬥谷於菟”。

    這個孩子的降生為闘伯比帶來了好運:不但鄖君因此將女兒嫁給了鬥伯比,招他為婿。多年以後,兩任楚王霄敖和蚡冒相繼離世,弒君代立的楚武王熊通終於將他的這位小叔鬥伯比接回了楚國。

    從此,在楚國開疆拓土的道路上,鬥伯比便成了楚武王的謀主。而若敖氏家族的命運也遂融入了楚國曆史的滾滾洪流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錫安的新秀賽季表現會超過當年的詹姆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