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百鳥朝鳳》。
4
回覆列表
  • 1 # 北風吹來

    中國這個文明古國,經歷了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變遷,創造了豐富璀璨的文化,我們理應傳承和發展。

    說到民間藝術,不禁讓我感慨萬千,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民間藝術不見了,有消失的可能。

    琴書是我兒時的最愛。那個時候沒有電視看,演電影的機會都很少,幸好時不時有來村裡唱琴書的老先生,他給我的童年帶來了許多的快樂。我第一次聽琴書,就被他那沙啞的嗓音,動人的故事情節,惟妙惟肖表演及悠揚的琴聲所吸引。每每聽他說唱琴書,一段又一段的故事,總是聽不夠,就央求著他再唱來一段,他總能高興的答應,接著又開始了他的表演,直到深夜。然而,許多年沒能身臨其境的感受琴書了。雖然我已搬遷到了城市居住,我還時常打聽村裡人,還有沒有表演琴書的,他們總是搖著頭說:“早都沒有來的了”。這幾年回老家就不再問了,想必那老先生是走不動了或者是早已去世了,而他唱琴書的絕活是不是沒有人繼承呢?不禁讓我感到惋惜。

    改革開放促進了經濟大發展,我們不單要的是物質需求,也要文化上的需求。黨中央明確指出要堅持“四個自信”,其中就包含著“文化自信”。希望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傳承和發展,這是我們的歷史責任,也無愧我們的後代。

  • 2 # 黃鐘61819098

    不只是民間藝術失傳,不說別的,宋代姜夔的宋代音樂,樂譜,清代的南北九宮大成數千首樂譜知道的有幾人,認識的有幾人,什麼叫傳承?箱子裡有什麼書都不知道,壓在箱底裡,若干年後就是重重謎團。

  • 3 # 雨後新晴原創

    紅塵滾滾迷正途,商業社會語境下,傳統文化日趨衰糜!有多少民間藝術,正在消失,或已經消失,難以勝數!很可惜,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歷史上陝西民歌的主流,關中民歌都已經失傳了!

    本人是一位文化藝術愛好者,在傳統文化衰糜之際,溯流而上,追尋故人的遺蹟。根據少年時代的記憶,打撈出故鄉關中民歌的傳承人——元定育和元尊英兩位先生,曾經傳唱的一部分民歌,冷寂中釋出後,文化藝術界至今無人問津!

    關中民歌,自傳心曲,歌田家語;意深情婉,風華絕塵!情動而辭發,流暢田園的情感,辭彩接地氣。情與景相交,將歲月裡動人的生活片段,譜成一曲曲灌注靈氣、動人心絃的歌謠,寄託人生心緒;如泣如訴,唱出心中苦愁,祈望蒼天佑民;勁健的辭氣,昂揚的聲採,真摯豐富的感情,表現渴望國泰民安的情懷。

    歷史上的關中民歌,頗多感人之作,聽者聞歌而入情,情動自我心曲,沿波討源,陶冶人生情操。自古及今,杏花春雨的江南,神奇秀美的灕江,風光旖旎的新疆,遼闊的蒙古草原,都不缺乏抒發性靈之聲的民歌,文化積澱深厚的秦川,更曾有經典之作。

    關中民歌,歷史悠久,音情高古,品種繁多,神采飛揚,多清新淡遠之作,更有遒逸雄壯之曲,照映民族音壇聲苑幾千年,使人情懷為之震盪,沉思翹首。絢麗動人的畫面,深邃幽美的境界,含蓄深蘊的情思,給人以美的享受,給人以思的啟迪。歷史上的關中民歌,奇葩各放,異彩紛呈,既有奔放豪邁的船工號子、打夯號子、搬運號子、箱夫子歌,還有婉轉柔美的小調,及其介於二者之間的關中道情。

    歷史上的關中民歌,富於抒情浪漫色彩,情思浩蕩,韻味悠長,激勵當下,穿越時光,輝映未來。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關中民歌在秦川腹地還有傳送,一般作為秦腔開演的前奏,由新出道的演員或女臺柱歌唱,型別以關中道情為主,歌唱家鄉風物,讚美一方水土厚德,彌補人們的文化精神。

    關中小調有廣為流傳的“一般小調”,有用絲絃伴奏的“絲絃小調”,有爬山調、秧歌調、社火調、竹馬調、旱船調、打連廂,祈雨調、勸善調、趕車調、乞巧歌、猜拳調、念詞等風俗小調,還有童謠、催眠謠等兒歌,尤以田園小調最具特色,懷古詠今之歌亦具特點。

    綠色天地,自然風光;曠野清新,詩境處處;景美情真,少有汙染;碧韻添香,生機流動。關中民歌的題材,涉獵廣泛,水上清風,山間明月,泥土芬芳,飛鳥鳴音,皆可入歌,而以反映社會狀況、愛情生活,以及歷史傳說為多。關中民歌的歌詞,超越口語,借鑑文言,熔鑄古今,脫俗入雅,形質兼美,既帶有古典詩歌色彩,又富於生活氣息。

    關中民歌,以五言、七言歌行為主。七言歌行,起源於古代民謠,出自漢樂府,句法與韻腳處理自由,抒情敘事富於表現力,具有獨特的審美特質,具有酣暢崛健的藝術氣象,詞作者為求主旨盡情發揮,對仗和韻律不強求精嚴,而具自然渾成之妙,具有散體詩歌的風格,卻又富於詩的意味。且聽:

    《我的家鄉》

    白楊不絕南北路,

    鴿子飛過哨音留;

    遠看村莊似寶船,

    停泊萬畝碧湖中。

    空中暖日轉作霖,

    雲天水意潤春田;

    千畝麥苗洗秀色,

    院中葡葉彈五絃。

    和風細雨不妨眠,

    夢得秦川豐收景;

    屋後春池蘆芽勃,

    村北村南織機鳴。

    窗外清風伴雨聲,

    梁下雙燕正談情;

    炊煙依約槐蔭外,

    映帶晚霞一抹紅。

    《望秦嶺》

    渭水岸邊望秦嶺,

    橫絕南北起雄風;

    亙天隔地絕塵囂,

    宛若秦川守護神。

    霧拽青山向天空,

    積雪終年冠峰頂;

    樓觀臺下望南山,

    迭嶂挺拔聳雲天。

    蒼翠奇秀生機盛;

    峰高豁深泉水湧;

    雲山迤邐融一體,

    白雲繞山似重閣。

    歸巢鳥兒隱碧雲,

    霞光收取鳴啼聲;

    青天半壁撐秦嶺,

    月上峰頭萬古青。

    《初春放歌·一》

    殘雪消融霧濛濛,

    旭日冉冉起東方;

    日上三竿長煙空,

    曉光浮野泥土清。

    天朗氣清秦嶺顯,

    秦川大地綠意生;

    無際麥苗印彩霞,

    渠邊柳枝泛點金。

    河冰解凍水汽生,

    雁陣歡歌南風來;

    馬兒駕車牛耕田,

    農人初春放新歌。

    《秋日水濱》

    渭水兩岸雨初晴,

    野風酥潤餘霞明。

    藍空鴿哨鴻影來,

    白雲悠悠南山青。

    莎草明沙馬蹄輕,

    渡口扁舟覓雲英。

    綠槐青柳咽新蟬,

    多情秋水怡心旌。

    清風徐徐送秋香,

    蘋果園裡飛笛聲。

    秋禾堤下綠浪湧,

    碧池水盈荷花紅。

    遠處飛來白鷺聲,

    屬意芙蓉慕娉婷。

    誰家水調唱歌頭,

    聲動遠山送歸鴻。

  • 4 # 歸真的書畫與文字

    筆者覺得這跟經濟發展,就導致民間藝術丟失,沒有多大關係。往往這麼說,就是為了替自己找藉口。

    這個筆者舉個例子吧。一個工業園區擴大發展,招商引資了,就有廠商看上了某個村子的地。那個村子是緊連工業園區的,村子裡有好幾座上百年的大墳墓,組建墳墓的石頭雕刻精美,形成一組組的影象。整座墳墓外輪廓看似一座古代房屋,有石頭琉璃瓦,有石欄杆等。明顯是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墓。因為廠商看中了村子這塊地,政府便徵用了,有工作人員即使知道了那墳墓,也當沒看見,有村民說到這事,工作人員就說,不就是一個墳堆堆嗎,有什麼價值,是不是名人的墓?只有名人墓才有價值……

    還有一個例子,過去年代,農村喪事,要寫祭文。筆者曾看過幾個民間人士寫的祭文,都很有意思,而且他們除了會寫祭文,還寫對聯,寫喪事的相關文書。筆者曾跟著學習,目的是增長見識,多瞭解民間文化。但卻遭到周圍人的嘲笑,他們都說,這是什麼年代了,還搞這些迷信名堂,真是愚蠢笨蛋。筆者說,就算現在祭文用不上了,喪事文書不用了,也可以作為這個地區的一種民間文化留存啊,再說,用毛筆字書寫這些文字,本身也是很有益處的。但仍然遭到嘲諷。這幾個民間人士過世後,就再沒人懂得民間祭文,喪事文書等了。有外地人問到本地人,你們這裡有什麼特色呀,你瞧本地人怎麼回答,本地人說我們這裡農村啊,農村還有什麼呢,不就是有山有水有人嗎。這簡直是白痴的典型啊。

    所以,民間藝術文化的丟失,或者失去傳承,是由於人們的思想教育與認知缺失導致。你去瞧瞧西方,尤其是歐洲的一些國家,都非常重視本國的老建築,本國的民間藝術,有的地方,甚至為了保護老房子,專案另外選址。

    請別以經濟發展來搪塞,那叫做自欺欺人!

  • 5 # 亞平寧王島主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民間藝術有太多太多的丟失、沒有傳承了。有的雖然名字還在但是類目裡大部分都失傳了。比如說京劇,中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儲存到選擇的只有幾百個,大部分都在歷史的發展中淹沒了。

    民間藝術包含種類萬千,我們大致可以傳統表演藝術,體育表演、民俗文化活動、禮儀、節慶,傳統手工技能、武術類、醫藥類、音樂類、競技等。是我們歷史發展的見證!這些龐大的類目裡失傳的就太多了,我從網上粗略查了一下,真是驚人而且痛心!失傳的有四明內家、紅幫裁縫技藝、陸氏傷科等涉及 顧繡、顧振海墨、長沙彈詞、主機板書 西河大鼓 燃燈打鼓 蓮花落 談仲和箋、瞿壺、王懶軒銅鼎、張六官銀器、鴿鈴、丁娘子布和濮刀等等藝美術文化技能!

    中國刺繡歷史悠久,露香圓的顧繡和顧振海墨可以追溯到明嘉靖年間。顧繡是將一根絲線劈成十數根,因配色勻稱而聞名於世;顧振海墨更是一墨難求,只送不買,而談仲和的紙箋,首次把花紋印入紙中,是中國最早的水印花紋。這些民間工藝美術有其特殊的製作工藝流程,大多是家族傳承,沒有文字記載,因此一旦失傳,即使再製造出同類產品,也很難達到同等水準和原有韻味 。

    而且我們現在每天都有一些民間藝術處在滅絕的邊緣!閉鎖北京惟一一個能唱故宮薩滿調的常瀛生老人已經八十多歲;比如民俗學家常人春是北京地區惟一會道教北方調法式的人,現在也已七十多歲;北京一些傳統體育專案,如簇球、抖空竹、夾包、踩鐵環等都慢慢消逝這些技藝都可能伴隨著老人的離開而永遠消失!

    可喜的是各地政府都開始注重保護本地的民間藝術,給民間藝術尋找合適的傳承人。比如國家藝術基金會每年都會撥款讓民間藝人民間藝術團去做傳承!我同學就獲得了藝術基金會頒發的基金,走訪了五大古瓷窯,做五大窯的瓷壺!在國家和各地政府的幫扶下和關注下,相信我們的民族藝術會得到很好的傳承!

  • 6 # 指尖方物

    摘要:工業化商品琳琅滿目的充斥著市場的每個角落,在濃厚的商業化氣息下,人們選擇的物品豐富,然而對於物品本應具有的傳載人文情愫的功能卻逐漸消失。民間傳統手工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一直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最直觀的載體。在市場化的今天,傳統手工藝面臨著手藝失傳的危險,一大批有著各種手藝絕活的鄉村民間手工藝人顯得英雄無用武之地。而與此相左的是,越來越多具有都市化生活方式的人們為了填補心靈上的失落,卻對傳統手工製品愈加青睞,愈加懷舊。

    一、民間傳統手工藝術分類

    由於各地區、各民族的社會歷史、風俗習尚、地理環境、審美觀點的不同,各地的手工藝品具有不同的風格特色,充分的展示了中國傳統手工藝術的風采。

    民間傳統手工藝術類別主要有:紡染織繡、服飾製作、編織扎制、雕刻塑造、傢俱建築、金屬加工、剪紙刻繪、陶瓷燒造、文房製作、漆器髹飾、印刷裝裱、器具製作、書畫作品等。

    二、民間手工製品在現代社會的生存發展狀況

    1、民間手工製品與現代社會的文化差異

    傳統手工製品主要有實用型、娛樂型和典藏型等功能。例如以前很多竹篾匠會編制各種居家實用的家庭生活道具;一些給兒童製作的玩具同時具有僻邪祈福的含義;一些手工縫製的繡品具有傳遞愛情的作用。確切的說,每一件傳統手工製品都有它的特殊用途或它所承載的特定功能,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的傳統手工製品在現代生活裡已經沒有實用價值。另外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傳統手工製品所承載的象徵意義也已消失。餘下的,只是人們對傳統文化的一種精神期待。

    2、民間手工製品在現代社會的生產方式

    傳統鄉村民間手工製品,主要是純手工製作產品,註定了不能批次化生產。現代社會有很多能夠大規模生產經營手工藝品的企業,產品批次化生產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產量,從現代商業的角度來看固然是好事。然而,一旦傳統的手工活冠上現代化工廠的名義進行批次化生產,成為純粹的商業化產品,就失去了其承載的人文情感文化傳承的功能了。

    3、民間手工製品在現代社會的經營方式

    由於交通不便,傳統手工藝品曾經主要僅限於在以製作人為中心的小地域內進行商品交易。普通民眾的商業意識增強以後,現代手工製品的經營途徑主要集中在各地的旅遊景點、小商品市場和網路交易。而不管是旅遊景點、小商品市場還是網路交易,手工製品始終以一種不登大雅之堂的面貌出現,即沒有真正的品牌。

    4、民間手工製品在現代社會里的品牌概念

    絕大多數民俗專家和研究學者都認為,民間傳統工藝製品在現代商業社會里缺乏品牌意識,沒有個性鮮明的知名品牌,而現代人選購產品時品牌形象往往是很重要的因素。自古以來鄉村民間手工藝人都是父傳子、師傅帶徒弟,某某師傅名氣響不響,手藝好不好,靠的是鄉鄰的口碑式宣傳。事實上,手工製品與現代流水線產品最大的區別就是手工製品的製作者能夠具體到個人,流水線產品卻不能。從某個角度而言,“某某師傅”的名氣其實就是最好的品牌,例如“張小泉剪刀”、“吳良材眼鏡”就是很好的以製作者姓名為品牌的品牌。

    瑞士名錶、義大利皮具久負盛名享譽世界,世人皆知這些品牌的製造商並非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很多都是出自祖傳數代的手工製作大師之手,這些產品都是“貴精不貴多”。泱泱中華大地,上下五千年,縱橫五千裡,完全有誕生手工製作大師品牌的土壤。

    三、現代商品的流通渠道與盲點

    現代商品生產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和以各大中城市為中心的工業園區,產品出廠後以“省級經銷商——市級經銷商——縣級經銷商——批發零售店——消費者”的渠道進行銷售。換句話說,現代商品的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城市,而消費市場則包括城市和農村在內的各個角落,即便中西部省份很偏遠的農村家庭,也可以是現代工業產品的消費市場,商品呈現“城市輻射農村”的單向性流通渠道。

    因此,在客觀上,城市工業化商品不斷“傾銷”到農村市場,農村僅僅是作為一個有巨大消費能力的受眾市場而存在;在主觀上,人們也忽視了農村是中國傳統手工製品的重要生產基地,生產製作者即是分佈在廣大農村各個角落成千上萬擁有精湛手藝的鄉村民間手工藝人。

    一方面是人們對純手工製品的青睞,一方面是鄉村手工藝人生存的尷尬;一方面是城市工業化商品對農村市場的泛濫,一方面是農村充滿人文氣息的手工製品無法有效流向城市。

    民間傳統手工製品網路交易平臺,把廣大鄉村民間傳統手工藝人作為手工製品生產製作主體,透過現代化網路未來對農村家庭的普及以及農村通訊交通物流狀況的改善等硬體條件,以“從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形式,將每一件具有濃厚人文情感的手工製品傳遞到製作者所在地以外的更遠的消費者手上。形成城市工業產品對農村,農村手工製品對城市的雙向流通渠道。

    1、平臺使命

    弘揚手工文化,傳播工匠精神

    2、平臺標準

    專業性傳統手工製品網路集中交易平臺,每件方物必需是傳統手工製作

    3、平臺體系

    傳統手工藝術+現代網路科技+智慧財產權品牌+工匠精神傳承

    4、品牌計劃

    努力培育以製作者個人稱呼為品牌的手工藝術文化品牌,形成“師傅的搖籃”

    一群人,做一件事

    5、巽,為風,為相關的政策支援。《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表明了國家振興傳統工藝的決心;

    借用流傳的一句話:傳統手工藝術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和智慧的沉澱,人類文明無論往哪個方向發展,這種手和心互動的創造能力永遠都不會過時。

    弘揚手工文化 傳播工匠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後的棒棒》主人公現在都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