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職業規劃師張魯
-
2 # 職場老魚頭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職場利益是永恆的,也是最牢固的立場基礎。共同利益,產生共同立場。利益共同體形成之時,便是“員工站在老闆立場上思考問題”之日。老闆首先站在員工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換位思考是雙向的,老闆要讓員工站在老闆的立場上思考問題,那麼老闆首先學會站在員工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闆分派工作、分配利益,要想一想,假如我是員工,我會接受嗎?我面對這樣的任務、利益我會怎麼想?老闆心裡有員工,處處替員工著想,還怕員工不替老闆著想嗎?“兩好供一好”,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上下一心,定能達成共識,形成合力。
引導員工換位思考群眾需要教育,員工需要引導。老闆做在先,榜樣示範,加以培訓教育,員工轉換思維方式,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本著同理心,就能理解老闆,體諒老闆,跟著老闆走。員工就會時常問一問假如我是老闆,我該怎麼想,怎麼做?進而自覺自願地站在老闆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理解老闆的決策,執行老闆的指示。
和員工結成利益共同體要讓員工理解老闆,替老闆著想,最根本地是要與員工結成利益共同體。企業好壞,與員工無關,員工心裡怎麼會有“公事”?那麼,公平合理地設定薪酬體系,將員工利益與企業經營掛鉤,並切實兌現。當企業經營紅火時員工得以分享企業發展成果,那麼,當企業遇到困難時,員工就有義務與企業共擔風險(包括減少獎金、工資,推遲支付薪酬,協助老闆籌措資金等),與老闆攜手共渡難關。而且,員工平時也會站在老闆的角度關注企業的經營狀況,竭力保持企業良好發展勢頭,於“公”於私都會自覺與老闆同呼吸、共命運,“統一戰線”自然形成。
-
3 # 凱夕說
這個問題其屬於認知問題,也就是老闆希望讓員工的認知層次提升到和自己一樣的角度,這樣能更好的開展管理工作。那想要做到這點其核心就是讓員工從“執行者”思維轉變為“管理者”思維。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每個人都將成為管理者!透過正式溝通或非正式溝通的方式提升員工的認知層次。傳達給他們這樣一個觀點:“隨著職業生涯的發展,我們每個人都將成為管理者。到了30多歲還只能是一線員工那肯定不是我們所期望的。但成為管理者除了自身工作能力過硬以外,認知層次也要提升。只有從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有可能真正成為一個管理者。”
只有激發了員工自身的內在需求,員工才會想去從一個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然強硬的塞給他一堆理念,不是他自己想要的,那必然不會達到應有的效果。
不斷的透過反饋來提升他們的認知員工在向管理者彙報時經常是達不到管理者的要求的,這個時候不要簡單的讓他回去重做。可以考慮先聽聽他的思維邏輯,然後分享給他作為一個管理者的思維邏輯,讓他再重新調整一下自己寫的方案。這樣重複幾次,他的認知層次就逐步向你靠攏了。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你也能瞭解到員工的想法,也許會給你帶來意外之喜哦。
設定晉升門檻一個公司中的員工認知層次總有高低之分,想要讓所有人都有管理者的思維也是很困難的,個人覺得也沒必要。只要讓那些核心骨幹有管理者思維即可。
所以,在員工晉升的過程中可以在標準中設定一定管理學方面的考核標準,只有員工達到了相關標準才能獲得晉升。這樣一來至少能保證各個管理崗位的管理者是與公司整體步調一致的。
-
4 # 雪地葬花被盜號了
太簡單了,只要你不把老闆的利益和員工的利益對立起來,比如對秘書說,今年效益不行,你說開除幾個?而是要把老闆的利益和員工的利益放一起,比如去和那些加班的說一聲,這個專案能拿下,升職加薪嫁閨女統統有可能。
-
5 # 陪娃樂趣多
怎樣才能讓員工站在老闆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這是個換位思考的問題,但不完全適用於員工和老闆。說不完全是因為有些立場不用換位,員工和老闆都一致,而有些立場則完全不可能一致,談何換位?
立場一致的比如大到把公司做大做強,小到把專案做好,不用換位,老闆和員工都是一致的。立場不一致的比如老闆希望員工拿少的工資幹多的活,而員工恰恰相反,希望自己薪水高工作少無壓力。
其實,絕大多數立場,老闆和員工根本就達不成一致,或者有些立場跟員工就沒有半毛錢關係,你卻強迫員工從老闆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就是扯。
其實換位思考,首先的對等,你不對等甚至差距巨大,如何換位?
一個企業,老闆就一個,而員工卻有許多。老闆就一個,老闆的立場就是固定的,員工有許多,每個員工的訴求都不同,怎麼換位思考?除非老闆有七十二般變化。
在一個企業中,老闆是什麼?老闆是決策者,是主導者,員工是什麼?員工是執行者,是順從者。在某種意義上,老闆和員工又是對立者。
企業是老闆的,雖然某種意義上來說企業也是員工的,但歸根結底,企業還是老闆的,要想讓員工從老闆的立場考慮問題,那麼老闆首先要做到從員工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多去聽聽員工的心聲,多去想想員工想要的是什麼。
最後想說的是,沒有人天生就是老闆,每個老闆都是從員工走出來的,所以員工想要什麼,老闆們都清清楚楚。
-
6 # 田和喜
要讓員工站在老闆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很簡單就是需要把員工培養成老闆,員工具備了老闆的思維、理念,有難同當、有福同享,自然而然就會站在老闆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共同成長、共同進步,老闆也要成長,因為企業要進步,不進則退,整個社會也都在進步。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理念+算盤】阿米巴自主經營順應了時代趨勢,其目的就是培養與老闆理念一致的經營人才,就是培養員工具備老闆的思維,老闆的理念。
當然只喊出這樣的口號,大家都會覺得很空,肯定是達不到企業的目的,達不到讓員工站在老闆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的目的,最重要還是要能夠實現落地這一目標,才能夠真真正正的幫助到更多的企業,讓每一個企業的員工都能夠培養成與老闆理念一致的經營人才,站在老闆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為真正實現落地這一目標,【理念+算盤】阿米巴經營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八步連環落地步驟去如下去實現:
簡單看完這八個步驟,大家可能覺得還是比較空,沒有關係,在這裡給大家簡單說明一下你就會豁然開朗。
八個步驟看起來有點多,但真正做起來去實現目標,我們是透過以術載道,這裡說的術是【理念+算盤】阿米巴經營的尚皇寶劍經營會計,透過經營會計讓每一個員工去算盤、去算賬,換句話說讓員工學會站在老闆的立場上去經營,員工不去打算盤、算賬就永遠無法真正瞭解老闆,永遠不會站在老闆的立場上去思考。
至於這裡說到的透過經營會計去打算盤、算賬,經營會計是什麼,怎麼去靈活運用,又有什麼特殊之處,與我們熟知的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又有什麼區別,這裡就不再展開了,有興趣的可報名參加廣州道成公司每個月開展一期的【理念+算盤】阿米巴經營實踐會詳細講解如何運用,以術載道、以道馭術、以法固道,透過道法術打通實現。
那為什麼只有讓員工懂得了打算盤、去算賬,員工才會站在老闆的立場上去思考呢?
給大家舉個案例說明一下就知道了:
我有個大學同學畢業去一個城市創業,在這個城市已經紮根10年以上了,去年同學聚會,測底放鬆了一下,喝了點酒,然後一個人在一個角落那裡哭啼,後來我們幾個同學就上去問他,你在我們同學當中算是一個成功人士了,一個人跑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創業,到現在旗下分店都發展到幾十家了,現在怎麼了?
後來他顯得委曲的說,去看我拿出了公司淨利潤的30%給員工發獎金,庫存積壓40%多,到頭來我拿到的不到30%,折算成人民幣不到100萬元,但最後的結果是一批高管還揹著說我做人不厚道,做人好黑心,公司明年還要不要發展這樣的問題。
後來我跟他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就跟說,你活該,自己造成的,於是我就問他,你自己到頭來拿到的不到30%,折算成人民幣不到100萬元,請問你們公司哪個知道,連你自己都不一定知道,你自己知道你為什麼只有不到30%折算成人民幣不到100萬元嗎?
也只是財務給到你的結果吧,你自己都不知道,你下面那麼多員工怎麼會知道,員工不知道你賺了多少,又請問員工知道什麼?員工知道公司做了多少銷售額,一年下來公司做了那麼多銷售額,才拿出這麼一點發年終獎,員工不說你黑心說誰黑心,黑心的就是你,我說完後他也不出聲了。
於是我就跟他講,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過完年,帶上你們的所有高管,到廣州來我來手把手教他們運用經營會計打算盤、算賬,很簡單不用很長時間就可以學會運用,果不其然,很快他們就掌握,學會運用了。
結果到了第二年,我那個同學專程到廣州來找我溝通,見面就不停的充滿感激,說他們的高管現在有多好,多好,並且還延續去看話題說,今年我同樣是拿出了公司淨利潤的30%給員工發獎金,透過打算盤、算賬,員工也開始關注庫存積壓了,庫存也下降的不到40%,到頭來我拿到的超過了30%,折算成人民幣超過了200萬元,但依然還是那一批高管到我辦公室說:老闆,今年去新馬泰旅遊就不去算了,去的話公司又會多十幾萬的開支,開始站在老闆的立場上去思考費用的問題了,為什麼呢?
年初制訂目標時說了,年底如果目標達成統一去新馬泰旅遊,但是透過讓員工打算盤、算賬,員工的內心發生了轉變,已經開始學會站在老闆的立場上去思考老闆關注的問題,發自內心的變化,而不是我們時常瞭解的透過管理去逼迫員工站在老闆的立場去思考、去關注。
那到底是如何真正實現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呢?看完這個故事,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所感觸,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不讓員工學會打算盤、算賬,學會經營,員工就不會懂得站在老闆的立場去思考,去關注企業的經營與發展。只有這樣員工才會發自內心真正改變立場,這一切改變的前題都不能違背企業的理念。
道成諮詢 阿米巴經營原理與實踐™,你值得擁有! ^_^
-
7 # 公共資源招投標
有句話說得好,老闆是你最大的客戶。
無論你從事何種工作、身處何種職位,必須知道一件事:只有滿足了老闆的要求,你才能在職場上站住腳,才能有發展和晉升的機會。
如何達到老闆的要求呢?不妨站在老闆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站在老闆的角度上思考,可以讓你受益匪淺,因為成功的老闆都是優秀的人,揣摩優秀的人怎麼想、向優秀的人學習,你也會變得優秀,永遠跟隨老闆的步伐,你就會成為公司不願捨棄的一分子。
理解老闆,你才能提高自己的思維品質
老闆之所以成為老闆,自然有其過人之處,能當老闆的人都是值得我們敬佩的。並不是所有的老闆都是出門以車代步的,也有一些老闆每天以公司為家,夜以繼日地研究工作,犧牲了節假日與家人的團聚時間,他們這樣做到底是為了什麼?
有人說:“企業家是世界上最苦、最累、最孤獨、最不容易的人。當你將一件事看成是事業的時候,就算有千萬種困難,你都必須去解決;不管有多苦,你都得堅持下去;就算和你一起戰鬥的戰友一個個舍你而去,只要你一息尚存,就必須熬下去。”
很多人對企業家的印象僅限於他們光鮮的外表,而沒看到他們肩上所承擔的壓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需要更多的理解和體諒。老闆也是人。因此,你也要學會了解和欣賞你的老闆。
工作中受了委屈,對工作失望時,就問問自己:“假如我是老闆,我會怎樣決策?”從老闆的角度換位思考,不僅有利於你自身的發展,而且你還會發現自己是老闆的朋友,是公司的一員,而不是老闆手下一個可有可無的打工仔。
向老闆學習,你才能快速進步
人人都有崇拜的物件,比起現實中的智者,我們往往更願意崇拜那些在歷史上有相當影響力的偉人。就像在工作中,我們往往忽視了向老闆和上司學習一樣。
事實上,他們才是最值得學習的人。他們之所以能成為管理者,必然有過人之處。聰明的人應該仔細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從中參透一些作為管理者的知識和經驗。這樣,才能為以後的成功奠定基礎。
其實對於大部分年輕人來講,向優秀的老闆學習是個人前進的最快捷方式。人們往往被眼前利益所矇蔽,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個人能力的提高。
和老闆站在同一陣線,你才能有長線發展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公司的成長同樣會遇到很多坎坷。任何事物的成長都是從一個又一個的坎兒中走過的。誰都希望自己所工作的公司能夠不斷髮展壯大,但是,當公司遭遇困境時,我們應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
選擇的權利在我們手中,我們既可以選擇離開這裡,另覓高枝;也可以選擇共渡難關。如果你選擇了前者,公司不會因此而對你品頭論足,更不會對你的選擇橫加阻撓;如果你選擇了後者,困境中的公司雖然暫時無法為你提供更為優厚的條件,但是公司卻會因此而感激你、信任你,把你看成是具有忠誠品質的人。當公司脫離困境時自然會回報你的付出。
如何站在老闆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1、堅決貫徹執行老闆的想法
在你開展工作的時候,你可以請示老闆,讓他告訴你他希望你把工作做成什麼樣,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這樣可以保證你瞭解老闆的想法,不容易在工作中出現方向性的錯誤。
然後,你應該指定你的工作計劃,按照老闆的想法保質保量地完成。計劃要做的詳細,最好是細緻到每天的工作安排,這樣會讓你更有目的性的完成好任務。
2、 以老闆的心態去對待公司的不良現象
在你的工作中是否有浪費、遲到等現象的出現?如果你站在老闆的角度來思考,你會發現這些不良現象的影響是極其惡劣的,它們降低了公司的利潤。
如果每個員工都能做到節約,那麼節省下來的不光是成本,也可以看成利潤;如果每個員工都能按時到達公司,那麼工作時間將會更加充分,創造的利潤也會更多。
仔細思考自己在工作中有哪些不良習慣,把這些習慣一一寫下來,然後一個一個改掉。
3、培養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工作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的時候會遇到很多問題,甚至讓困難難住。這個時候,你不妨這樣思考:“如果我是老闆,應該怎麼處理?”為這樣的問題尋找答案,你就慢慢學會如何思考了。
老闆總是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辦法,除了獨立思考以外,你還可以向老闆詢問解決之道。老闆教給你方法,你便可以更多地瞭解老闆的思路。以後,不用老闆多說一句話,你就知道怎麼去做。這樣的員工,怎麼會沒有機會升遷?
4、危機時刻,要能跟老闆同舟共濟
在很多人看來:公司是公司,個人是個人。他們似乎從來沒把公司的前途和自己的前途結合在一起,他們所關心的無非是薪水的高低以及如何獲得更高的薪水。
一旦公司出現任何風吹草動,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切身利益是否會受到損害。如果公司出現危機,他們會在第一時間、以最快的速度逃離,而不是去想如何和公司一起渡過難關。這樣的人或許能夠謀取到一份賴以生存的工作,但永遠不會取得很大的成就。
如果一個人能永遠默默地支援並忠誠於自己所在的公司,那麼即便他暫時沒有獲得高的報酬,但他的付出終究會得到更大的回報。對於那些永遠都能與公司同舟共濟的人,不管身在何處都會受到命運的垂青?
成功經驗
站在老闆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把自己當做公司的主人,是提高個人思維品質、執行能力、職業信譽度和個人品質的最快捷的方式。
回覆列表
這是一個常識性問題。
俗話說,屁股決定腦袋。要讓員工要站在老闆的立場考慮問題,就一個辦法,讓員工作老闆。
比如,在企業中,讓員工入股、成為合夥人等等。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管理模式,如果內部分巴,則巴長類似於老闆,要進行成本和利潤核算,要與進行內部交易,巴長也會有老闆思維。
在正常情況下,員工就是員工,老闆就是老闆。員工站在老闆的角度思考,是不正常的。而且,即使強迫員工這樣幹,也是不可持續的。
職場上各有分工。如果有員工思考了老闆應該考慮的問題,那就是不務正業。
《任正非正傳》一書裡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華為一個新員工,北大畢業,剛到華為時,就公司的經營戰略問題,洋洋灑灑寫了一封“萬言書”給任正非,結果任正非批覆:“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
京東劉強東對一職業經理人下屬說:這位先生,我請你來不是證明我的決策是錯誤的,我請你來是把我的決策落實到位、執行到位!如果有困難,你要想辦法如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