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耳朵呀

    感謝悟空邀請回答此問題,現在娃娃就是幸福,爹媽給創造好條件吃好的,穿好的,上學都不虧娃娃,娃娃幸福感太強就不懂得怎樣理解父母,像我門80後農村娃家裡條件不好,上學那會下雨天雨鞋傘都沒有,用塑膠袋套頭上上學,兄弟姐妹多負擔重,回家了就幫大人幹活,70.80後是當下最苦的人,現在娃娃太幸福了,厭學的娃娃家裡條件好,有爹媽付出,房子車子多數都有娃娃讀書就不那麼用心了,想要改變這狀態把娃娃送到四川或者貴州體會下生活,就知道人生靠自己,讀書的意義!

  • 2 # 新新念念

    厭學症是醫院診斷的,還是家長自己診斷的嗎?有什麼表現呢?有具體症狀才能對症下藥。

    其實我們經常喜歡給孩子貼標籤,這孩子多動,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這孩子厭學等,殊不知這些其實都是醫學用語,都有對應的症狀和治療方法。大多數情況孩子的行為並不是病態,只是自己情緒的一種宣洩方法而已。

    當他在學校得不到肯定,自信心不足,他就需要在家裡得到關愛和肯定,如果家裡依舊和學校一套標準,就好比兩面煎的電餅鐺,火候沒掌握好,很快就焦了。

    我覺得先不要定義是不是厭學,而是把孩子行為細化分析,跟孩子耐心地深入地談一談,瞭解哪些因素造就了哪些行為,這些行為又有什麼深層的原因,其實還是是很需要一個宣洩通道的,希望可以把這個通道留給家長。

  • 3 # 陳玉華親子

    其實題主已經給了我們方法:就是“對症下藥”。

    那麼如何“對症下藥”呢?肯定是先要找到這個“症”嘛!這個“症”不是你說一個“厭學症”就可以的,我們要找出背後的原因。

    我們打個比方,男女之間戀愛,開始本來很相愛的一對,怎麼後來這個男的開始討厭女的了呢?我們假定這個男的各方面正常(當然也有人性的弱點),我想,造成男的開始討厭女朋友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兩人靠得太近了,天天膩在一起,沒有個人空間,沒有其他有情趣的東西。不都說距離產生美嗎?

    2、兩人相處,生活千篇一律,沒有新鮮感。不都說讓愛情保鮮的方法就是要讓生活有些小驚喜嗎?

    3、靠得太近,缺點被放大了,優點縮小並視而不見。不都說讓彼此冷靜一下,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嗎?

    4、女方性情大變,本來挺溫柔一人,突然就變暴躁了。性情大變,說依然愛你,我覺得這多少有點違心吧!

    如果把孩子比作是男女戀愛中的男方,我覺得跟學習相關的人、事、物就是這個例子裡的女方了。人、事、物的各種表現,要麼讓這個孩子更愛,要麼讓這個孩子更討厭,還有一種是不愛也不討厭。

    我們這裡探討的是這第二種情況:這個孩子討厭學習。

    我們對照上面的4種情況。那麼,造成孩子討厭學習的原因可能是:

    1、天天就是學習學習,生活被學習充滿了,沒有其他。(這就相當於跟女朋友天天膩在一起,沒有其他空間)處理方法:沒錯,孩子的主要任務在學習,但一定要勞逸結合。一件喜歡的事,一直一直做,也會不喜歡。山珍海味天天吃,也會吃吐。男女朋友天天你儂我儂,生活不接地氣,也不現實。所以,一定要將學習和玩樂結合起來:看書看累了,可以讓孩子玩下游戲,或到樓下小區運動一下;作業太多,中途可以讓孩子休息一下,比方說跟孩子玩下輕鬆的遊戲、講有趣的故事;週末帶孩子去爬爬山、郊遊郊遊,或者看一場電影......那句話怎麼說來著:我們不能一下吃成一個胖子,飯得慢慢吃!一下吃太多會厭食。孩子的學習也一樣,學習要一步一步來,一下學得太滿,定會造成孩子“厭學”。2、學習方法太單一了,家長不會陪,老師不會教。(這就相當於跟女朋友相處方式千篇一律)

    有些老師很會教,課上得生動有趣,方法也有很多套。即便方法只有一套,但這個方法裡面又有很多不一樣的細節。比方說,有些語文老師講古詩詞,他就只講古詩詞,很單一,孩子不喜歡;而有些老師,除了講古詩詞,還會很巧妙地講古詩詞背後的故事、歷史——你說,哪個孩子不喜歡故事啊?!

    當然了,老師的教學方法,家長比較難干涉(最多側面提點建議)。所以要孩子跟“老師”在教學方法上談一場愉快的戀愛,需要看緣分。除非這個老師很進取,認識到自己的教學方法需要改進。

    老師不能強求。家長總能吧。為了孩子,家長不能也得能啊!

    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我重點談家長該怎麼做?

    處理方法:父母是否可以成為孩子的老師的補充呢?還是上面的例子,語文老師不能將詩文講得生動有趣、興意盎然,家長你是不是可以?!即便你礙於文史知識的欠缺,可否可以透過看書、上網學習的方式瞭解背景,再跟孩子講呢?!再退一步,我們是否可以和孩子一起來探索這篇詩文呢?!孩子探索得好,鼓勵,自己探索還可以,孩子也高興。當然,這裡談的是教學的豐富性。再比如,孩子對作業真的提不起興趣,因為TA覺得做作業好像就是“完成任務”一樣,是一種壓力,而不是一種有動力的衝關。對此,作為家長的我們,可否能給孩子作業設定一些情境呢?這就需要家長的陪伴,語文作業可以有情境、數學作業也可以有。另外,還可以設定衝關目標,如:給孩子定周計劃,在做作業這一項上,進行分解:比如專注力50分、作業完成情況40分、互動情況10分。每天打分,一週下來算平均分,然後在80分以上設幾個獎勵梯度——透過類似於“遊戲衝關”的方式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3、不喜歡這個老師,老師總看到我的缺點,不會發現亮點。(這就相當於女朋友不會換角度看問題)

    不少老師都有這樣的問題。一個學生學習不好,不是想辦法讓這個學生學習更快地好起來,而是一差就全差,看不到這個孩子的其他優點。同樣的,老師不喜歡學生,學生也不喜歡老師,順便也不喜歡這門課。完了,惡性迴圈,這門課就沒法學了。

    如何讓老師發現孩子的亮點、換個角度看問題,需要家長與老師的溝通。

    處理方法:及時與孩子溝通在校的學習情況,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點點滴滴。一旦發現孩子哪門功課提不起興趣、或者說成績下降了。透過跟孩子或孩子的同學溝通立馬找到原因。如果確實是因為老師對孩子的打擊、或因老師只看到孩子的缺點看不到孩子的優點造成,家長就要找機會跟這位老師好好溝通了。我們在老師面前把姿態放低點,既坦陳孩子的缺點,也提一提自家孩子的優點,唯一目的就是讓老師多鼓勵鼓勵孩子,多關心關心孩子的學習。當然,我們不能硬梆梆地跟老師說“你要換個角度看問題”。這種教訓的語氣很不利於溝通。而是透過愉快的交流,讓老師自己意識到這個問題。

    4、一個好老師被換掉了,新來的老師孩子不喜歡、不適應。(這相當於女朋友性情大變)

    這樣的事也是時有發生的。本來孩子對一門課很感興趣,但是突然換了一個老師,這門課就一落千丈。為什麼一落千丈?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孩子念舊,執著於先前老師,固執地排斥新老師;一個是新老師的教學方式孩子不喜歡,不適應。面對這兩種情況,家長怎麼處理呢?

    處理方法:面對孩子念舊這種情況,首先要讚揚孩子重感情,其次要告訴孩子,這個世界總是在變化的,一個老師走了,肯定要有另一個老師來替代。我們當然可以向後看,但更要向前看。當然,不能只講道理,要多跟孩子講故事,比如跟孩子說,寶貝,你總是會長大的,你長大了難道跟在爸媽屁股後面嗎?同樣的,你在長大,那個老師也不是一直在你身邊的,你要接受新環境、新老師。再說孩子不適應新老師的這種情況,不適應是情有可原的:先前老師講得太好,有落差,不適應;這個老師確實講得不好,不適應。這種情況基本上沒辦法改變老師——就是說,老師不會因某個學生輕易改變教學風格,只有孩子適應新老師。但是孩子是不成熟的,甚至是任性的,TA可能就因為不喜歡不適應就討厭這門課。我們家長當然不想看到這種結果,這就需要在孩子適應新老師的“過渡期”做好心理疏導,讓孩子多發現新老師的優點——比方說這個老師很善良、很有正義感等等。直到孩子適應新老師。總結:看病找病因。孩子患有“厭學症”,原因不一:有因作業太重而厭學的。有因沒找到好的學習方法而厭學的。有因老師的打擊孩子,只看孩子缺點,不見孩子優點,而使孩子厭學的。還有因老師更換,不喜歡或不適應新老師教學風格而厭學的......面對這些情況,家長們責無旁貸,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透過有效溝通,讓孩子走出“厭學症”的陰霾,更快樂更Sunny地學習!

  • 4 # 觀世情明世理

    孩子厭學,跟成年人討厭工作一樣,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在學習中沒有得到滿足感。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層次進行改善。

    1: 在平時的作業學習中,給孩子設立小目標並且給予表揚。比如:你今天真不錯啊,計算題連續做對了7題,是你的最好成績。你這次小測驗很不錯啊,應用題居然全對,跟你們班的學霸一樣了。短期的正向回饋非常重要,成年人為什麼沉迷遊戲連續劇不可自拔?因為相較於辛苦工作一年才能得到的年終獎來說,幾分鐘就可以在遊戲裡找到成就感。成年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

    2: 強化孩子在某方面的能力,形成突破口後再以點帶面。比如鼓勵孩子學習數學,在班上達到第一集團的水平,這對於孩子樹立自信心非常重要,也是他在內心裡把自己定位為優生的開始。千萬不要想著全面開花,一步登天。除非你孩子真的智商超群。

    3: 第三個階段再把學習和未來的生存技能,社會分工之間的聯絡灌輸給孩子。讓孩子逐漸意識到學習是為了自己的未來。沒有一個人願意以後處於社會的底層無法掙扎,哪怕他是一個孩子。家長千萬不要以為孩子還小,怎麼可能懂這些,我只能說你們太看不起自己的孩子了。未雨綢繆、高瞻遠矚,為了長遠的利益而放棄眼前的收穫,孩子未必做不到。半個世紀多以前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孩子們得到一些糖和一個承諾,如果能忍著不吃,到時間後可以得到雙倍的糖。只有三到四歲的年齡,居然還是有相當比例的孩子能堅持不吃糖以得到獎勵。哪怕他旁邊的同伴正在大快朵頤。

    所以請家長還有耐心和信心,沒有真正厭學的孩子,只有學習得不到正向回饋而失望透頂的孩子。

  • 5 # 社群運營

    幾個小技巧與你分享:

    1、先接受孩子的現狀,和孩子說,你好像現在對學習是不是有的自己的看法?(用開放式問題的詢問,不要質疑,也不要打斷孩子的話)

    2、記錄孩子的所有回答

    3、讓孩子告訴你Ta最喜歡的人或者做的事

    4、與孩子一起分析Ta喜歡的人要做到那樣需要什麼條件

    5、和孩子說,我們先不說別的,先想你喜歡的人學習如何,我們先做好這些。

    總結:

    a、瞭解孩子的問題

    b、從孩子喜歡的東西去探尋

    c、從一個點開始重新開始學習

  • 6 # 大白的育兒經

    如果孩子得了“厭學症”,那麼家長一定要根據成因來“對症下藥”。

    首先,要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絡,做到聯手共管。學校要與家長溝通,向家長宣傳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導孩子的學習,如何承受挫折等。讓學校和家長一起幫助孩子消除厭學心理 。

    一般來說,孩子會得厭學症不外乎幾種原因。第一就是家長給得目標太高,孩子再怎麼去攀登都夠不到父母給的“天花板”,曾經有一個成績非常好的小女孩得了厭學症,因為父母一直逼著她學習。區內的考卷做完了,就做市內的,市內的做完了就做全國的。總是有做不完的作業,父母總有提不完的要求,徹底磨滅了孩子學習的熱情。

    第二種原因,孩子在被的方面得到的滿足感勝於學習,比如:孩子在打遊戲、看手機方面的體驗大於學習,他們也會得巖學長的。因為打遊戲得感官刺激遠遠大於看書,所以孩子在年幼還沒有自制力的情況下,很容易陷進去,一旦沉迷就很再出來。

    所以,厭學的孩子通常是因為沒有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可以讓孩子和心理老師溝通下,做好心理輔導,幫助孩子早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早日走出厭學的情況。

    然後,家長要幫助孩子選擇正確的課餘生活,禁止孩子打遊戲、沉迷於手機,可以培養孩子其他方面的興趣活動,閱讀、運動、繪畫都是很不錯的。

    最後,家長一定要給孩子陪伴,如果發現孩子厭學,也不要過分著急和焦慮,這樣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用處,家長能做的就是營造寬鬆溫暖的學習氛圍。平時多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努力去了解 自己的孩子,去弄清問題的原因,與孩子一起去解決,不要一味地 批評與指責,這種批評與指責正是培養孩子厭學的一種途徑,老師和家長越是逼迫孩子拼命學習,反作用越大,問題愈加嚴重。

  • 7 # 麥田作文

    厭學症是由厭學心理引起的,所以怎麼治厭學症,我們要從克服、紓解厭學心理入手。孩子產生心理究其原因,無非是學校管理鬆散、教師理念落後、家長疏於管教、學生放任自流等等。作為家長,如果孩子厭學,那應該仔細分析孩子厭學的原因、表現,然後和孩子一起找到對策。這其中,怎麼幫助孩子克服厭學心理是關鍵,也是根本。所以,家長要想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對厭學心理有必要的瞭解,並且對症下藥。

    厭學心理是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甚至厭惡,從而萌發逃避學習的一種心態,主要表現有:學習興趣不濃、學習品質較低、不良的學習習慣、自信心不強。有的人認為學生厭學是因為他們沒有學習能力或者嚴重缺乏學習能力,說白一點,就是學生沒有才華、比較笨。其實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的。多數學生的厭學行為與其自身的聰明才智並無直接關係。這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往往面臨著一個或多個方面的心理困擾,然而受限於自身的認知水平,這部分學生很難依靠自身克服這些心理問題,長期下去,導致這部分學生產生了厭學心理。所以我們要對厭學心理要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學生的厭學心理問題如若不能及時解決,就容易影響到他們日後的正常學習及身心的健康成長。

    改善學生厭學心理要多管齊下,社會、學校、家庭、學生四個方面都要努力,才能持續有效改善。在這裡主要從家庭和學校合作的角度來談談如何改善厭學心理,只有學校和家長形成合力,我們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學生的厭學心理問題。

    培養學生意志力

    家長要注重學生意志力的培養,為學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現其人生的全面發展。家長可以運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奮鬥精神和身邊不畏困難、刻苦學習並獲得成功的人物具體事例來為學生樹立榜樣,培養學生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家長要加強學生意志力的鍛鍊,培養學生鍥而不捨的精神,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持續性的閱讀和經常性的體育鍛煉,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學生遇到挫折時,要從心理方面引導學生,緩解學生心理壓力,消除學生的受挫情緒。

    經常與老師交流

    家長要及時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近期表現透過校訊通、QQ群、微信群等平臺反饋給班主任、科任教師,形成長期有效的家校交流。在家校交流中,如果發現學生在學習上存在某些問題,家長要及時查詢原因,並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厭學的心理。同時要及時求助老師。

    定期參加家長會

    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家長再忙都要準時參加。在家長會上,老師一般會針對不恰當的家庭教育方式展開專題培訓,引導家長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讓家長明白關愛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等問題,更重要的是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多與孩子進行情感上的交流、思想上的溝通,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愛和呵護。讓家長明白教育孩子要把握好“度”,不能過分溺愛,也不能簡單粗暴。發現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時,及時與老師溝通,一起分析原因,幫助孩子克服困難。

    加強經驗的交流

    家長身邊肯定有非常用心的其他家長,他們的孩子非常優秀,我們可以多向別人取取經,向身邊人學習,學習他們的教育經驗和方式方法,從而達到典型引路、帶動提高的目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身邊的榜樣,所以我們家長髮現孩子有厭學心理,可以想方設法與在孩子教育方面做得好的家長聯絡,最好是能讓孩子與孩子之間常常交流,這樣會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

    總之,解決學生厭學心理問題,需要學校、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孩子得了厭學症,家長肯定十分著急,但是再著急也不能操之過急,一定要客觀地分析原因找到對策。解決了厭學心理,孩子對學習的熱情肯定會比以前高,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要防止厭學症死灰復燃。所以我們要一如既往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保證每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遠離煩惱,享受快樂,從厭學變味愛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維也納愛樂樂團為何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