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上善若水W

    張遼和甘寧、淩統都是漢末三國名將,在合肥之戰中,張遼和甘寧、淩統的各自表現非常精彩,他們誰更加突出?

    甘寧是三國時期孫權時代的第一猛將,他武力值爆表,進退有據,有勇有謀,幫助孫權打贏了諸多戰役奠定了東吳的根基!可以說為東吳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吳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崇尚奢華,喜好華服,喜歡糾集人馬,橫行鄉里,在江河上搶奪過往的船隻,他用奢華的綢緞做為船帆,所以甘寧被大家稱作是”錦帆賊“後來甘寧帶著人馬追隨了孫權,濡須之戰中僅以百人就敢闖入曹營,連殺數百人,給予曹操重創。後孫權在激動之下興奮的說道,就算曹操有五子良將之首張遼,我也不怕你,我有大將甘寧,文武全才,足以相敵。

    張遼是曹魏集團的核心人物,為當時武將之首。張遼曾經是呂布手下大將,下邳之戰後投降曹操。曹操對他喜愛有加,在張遼得遇明主之後,自身的軍事才華得以有巨大的發揮空間。就連孫權也對他的評價也是相當之高,敬佩之餘還有深深的忌憚,張遼之名在東吳可止小兒夜啼。由此可見,對於東吳來說對張遼的恐懼是深入人心的。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合肥之戰!當時孫權帶著他的部隊進攻合肥,張遼得到了訊息,立即率領他的部隊突然殺到孫權陣中勇不可當。甘寧見後用弓箭射向敵軍,連殺數人,勇猛異常,在作戰期間甘寧大聲喝問,為什麼不擂鼓助威?氣場十分強大,勇烈豪邁令人欽佩,但因指揮失誤,孫權部隊還是不敵張遼!

    但是為什麼都說張遼不敵甘寧呢?這兩人和淩統都有過較量,可以來比對一下當時的戰果,甘寧和淩統兩個人比試,不分勝負,淩統是孫權的保鏢,這個職位必須都是由武藝高強並且忠心耿耿之人才能勝任。曹操的保鏢一開始是典韋,後來由許褚接任,淩統在絕對劣勢的情況下,以500對張遼5000從張遼手中救出了孫權。

    因之前甘寧還沒有跟隨孫權,誤殺了淩統的父親凌操,淩統為報父仇多次與甘寧較量,因為甘寧理虧,所以不想打傷淩統並未出全力,淩統因父仇,盡出全力狠下殺手,兩人看起來不分伯仲,其實甘寧的武藝是要高出淩統的!反過來看張遼與淩統交鋒大戰幾十回合,力有不逮,樂進在一旁暗射冷箭,淩統落馬,即便如此,淩統還是不落下風,並且在敵人眾多的包圍下從張遼的手中救出了孫權,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淩統武藝比張遼更高一點。

  • 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如果論武藝的話,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是:

    1.甘寧、2.張遼、3.淩統

    這三個人中,張遼和淩統是有過交鋒的。就在《三國演義》的第六十七回中。他們兩人之間的武力高低完全可以透過這次交鋒判斷出來。

    回目: 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孫權趁著曹軍主力在漢中與劉備大戰,率兵攻打張遼鎮守的合淝。孫權命年輕後輩中的佼佼者淩統為前鋒,率三千人馬出濡須口哨探,若遇曹兵,便可交戰。

    淩統領命,率領著三千人馬,剛離開濡須塢就遇到了曹兵,打先鋒的正是張遼。

    兩軍陣前,張遼與淩統一場大戰,“鬥五十合,不分勝敗”,打了個平手。

    但緊接著的下文中卻有這樣一句,“孫權恐淩統有失,令呂蒙接應回營”。

    也就是說,在兩人的這次對戰中,雖然沒有分出個結果來,但淩統在場面上是落於下風的。

    所以說,如果比較張遼與淩統二人的武藝,張遼要略勝一籌。

    再對比張遼和甘寧。

    在《三國演義》的第五十三回中,張遼曾經與東吳的第一猛將太史慈有過交鋒。

    回目:關雲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周瑜在柴桑養病,孫權親自領兵去攻打張遼鎮守的合淝。雙方擺開陣勢,張遼搦戰,“權綽槍欲自戰”。真沒有想到,孫權難道中午吃了一付狗膽?還想親自上陣,與張遼拼兩下。

    但太史慈肯定不能讓這個渣渣去送死,“挺槍驟馬早出”,張遼揮刀來迎。

    張遼和太史慈打了有七八十個回合,不分勝負。基本上可以確定,他們兩個就在同一水平線上,差距非常微小。

    通常大家都認為,在東吳陣營中,太史慈是第一猛將,但其實不然。咱們來看一下太史慈的戰績表:

    1、 ️群盜――連搠十數賊人下馬

    2、 ⚔️孫策 —— 無數合,不分勝負

    3、 ⚔️程普 —— 戰三十合

    4、️ 某將 ―― 一箭將敵將右手釘在城板上

    5、️ 王朗 ―― 回合數不明,後來太史慈和孫策、周瑜、程普圍毆獲勝

    6、⚔️ 張遼 —— 戰有七八十合,不分勝負

    太史慈號稱是東吳第一猛將,但戰績慘不忍睹。沒有幹掉一個有名有姓的敵將,只是殺了一堆嘍囉兵。甚至缺少勝績。

    再來看看甘寧的戰績:

    1、 ️凌操 —— 一箭射死

    2、 ️鄧龍 —— 一刀砍死

    3、 ️黃祖 —— 一箭射死

    4、 ️朱光—— 用鐵鏈打翻,部下分其屍

    5、 ️蔡薰――一箭射死

    6、 ️馬延 —— 一刀斬於馬下

    7、 ️張凱—— 手起一刀,翻身落馬

    8、️曹洪 —— 二十餘合,曹洪敗走 (疑為詐敗)

    9、️樂進 —— 戰不數合,樂進詐敗

    10、️樂進 —— 一箭射翻(偷襲)

    11、️沙摩柯 —— 甘寧被射中頭顱,帶箭逃走,死於富池口大樹下

    可以看出,甘寧的戰鬥效率遠遠高於太史慈,戰績要輝煌得多,戰鬥技巧也要更全面。

    所以我認為,東吳的第一猛將其實是甘寧。但他因出身不好,又曾與東吳為敵,遭受到其他諸位將領的排斥,未能獲得公正的對待。因此,甘寧的實際戰鬥力應該略高於太史慈,也略高於張遼。

    正如孫權所言:“操有張遼,孤有甘興霸”。

    所以我對三位猛將的排序是:

    1.甘寧、2.張遼、3.淩統

    這是評測三人的武藝。但要論領兵打仗、運籌帷幄的能力,那甘寧和淩統加起來也抵不上一個張遼。“威震逍遙津”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張遼收拾他們還是很輕鬆的。

  • 3 # 鄧海春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對冤家,一方是投奔劉表不受重用的甘寧,另一方則是其父凌操被甘寧所射殺的淩統。二者種下仇怨,甚至差點在酒宴上大打出手。而孫權曾經評價甘寧說:“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相敵也。”從這句話看,孫權認為甘寧和張遼實力是相近的。那麼,三國裡甘寧和淩統誰厲害,甘寧與張遼呢?

    在這裡,筆者姑且按照《三國志》、《江表傳》等可信度較高的史料進行比較,務求儘量符合史實。先說說甘寧,陳壽在《三國志》中記載:“少有氣力,好遊俠,招合輕薄少年,為之渠帥;群聚相隨,挾持弓弩,負毦帶鈴,民聞鈴聲,即知是寧。”甘寧年少時聚集少年組建起了一支水賊,並在江上四處遊蕩。

    後來,逐漸長大成熟的甘寧知道不能一直從事劫掠,於是“頗讀諸子,乃往依劉表,因居南陽,不見進用,後轉託黃祖,祖又以凡人畜之。”在劉表帳下不受重用,他又跟隨黃祖,在孫權進攻黃祖時,甘寧救了黃祖一命,並射殺了吳將凌操,可是黃祖還是不重用他,無奈之下,甘寧只好投奔了孫權。

    加入孫權軍後,甘寧的武勇被全部施展,他屢立戰功,並憑藉自己對荊州地形的熟悉逼迫曹仁北撤,後來更是帶著千人與號稱三萬的關羽軍對峙,讓關羽不敢冒進。後來的夜襲曹營是其代表作,建安十八年(213),曹操號稱步兵騎兵四十萬攻打濡須口,孫權則只有七萬人。

    甘寧在此戰中率領三千人作為前鋒,後來,孫權下令讓甘寧夜襲,於是“寧乃選手下健兒百餘人,徑詣曹公營下,使拔鹿角,逾壘入營,斬得數十級。北軍驚駭鼓譟,舉火如星,寧已還入營,作鼓吹,稱萬歲。”甘寧帶著一百多人夜闖曹營,斬殺數十人,可以說是非常神勇了,於是孫權也高興地說:“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相敵也。”

    《三國志》對其評價道:“用寧雖粗猛好殺,然開爽有計略,輕財敬士,能厚養健兒,健兒亦樂為用命。”建安二十年(215),孫權進攻合肥無果,撤軍後只剩自己帶領的千餘士兵,張遼發現孫權落單,便派出大軍攻打,“寧引弓射敵,與統等死戰。”

    甘寧、淩統這對仇敵在孫權遭遇危險時拋下了恩怨,並肩打退了張遼的隊伍,實屬難能可貴。後來甘寧不久就去世,孫權十分痛惜。與甘寧比較起來,淩統的武勇和戰功都要稍遜一些,但他作戰也十分勇猛,並多次保護孫權,深得孫權的喜愛。他死後,“權聞之,拊床起坐,哀不能自止,數日減膳,言及流涕。”

    至於張遼,他位列五子良將,甚至被很多人認為是其中魁首,實力自然無毋庸置疑。在甘寧夜闖曹營前,張遼就曾經清晨突襲吳營,“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並最終以八百人重挫孫權十萬大軍的氣勢,成功保衛合肥。

    筆者認為,甘寧論武藝、戰功是在淩統之上的,但論起勇猛二者應當相近。張遼不但武力過人,還有謀略、性格冷靜沉穩,這是脾氣火爆的甘寧所欠缺的。故而,甘寧比淩統厲害,但稍遜張遼一絲。

  • 4 # 塵子渝

    按孫權是說法是“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也就是說在孫權的心目中甘寧和張遼是可以打平手的。那麼實際上甘寧和張遼有沒有交過手呢?

    張遼的封神之戰,威震逍遙津其實可以解答三人武藝誰強誰弱的,逍遙津之戰,甘寧、淩統、張遼都在,張遼一方大獲全勝,淩統率領的300親衛全部戰死,是甘寧親自擊鼓打了反衝擊救了孤身一人的淩統,兩人也因此關係有所緩和,逍遙津是陸地,張遼是隻帶領800騎兵,將領只有李典和樂進,而孫權這邊幾乎東吳名將都在,陳武更是死在這場戰役之中,兵力更是達到10萬,不管是不是突襲,可以明確的說陸地騎兵作戰整個東吳沒人是張遼的對手。

    同樣,馬戰張遼應該是三人中的第一,水戰甘寧的錦帆賊是三國時代最強的水軍,水上作戰甘寧自然是第一,因此排名應該是馬戰張遼、甘寧、淩統。水戰甘寧、淩統、張遼。

    ps:當然以上都是根據《三國演義》分析的,因為正史上包括勇戰派的代表項羽,也不可能真正每戰第一個衝鋒,史記被稱為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但也不乏有藝術和個人創作的痕跡。

    所以正史上這些大將雖然或許真的弓馬嫻熟,但要說真的武藝絕倫,還是玩割草三國吧!

    那麼就綜合實力誰更強呢?正史上張遼雖然戰績彪炳,但是其實主要功績還是在守衛邊疆抵禦吳國和之前在攻打烏桓中作為先鋒擊殺踏頓。而甘寧呢?甘寧其實是非常有謀略的,他向孫權建言的時候表示“先攻取黃祖,然後拿下荊州,圖謀巴蜀”和周瑜、魯肅、諸葛亮的謀略驚人的相似,然後在配合周瑜攻打曹仁的時候也是有勇有謀,甘寧是一位在戰略和戰術上都有貢獻的。淩統就更加偏向於戰將,更多的是帶兵打仗方面,並沒有表現出出色的戰略和戰術,因此綜合三位表現來看,當然張遼的位置也許吃虧了,長期在外,並沒有太多具體參與到戰略決策方面,所以綜合排序上張遼是第二,甘寧為第一,淩統為最末。

  • 5 # 豬扒界娛樂

    相信對三國曆史比較感興趣的朋友會知道這樣一句話:“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以相敵也。”這句話是出自《三國演義》的,不過歷史上的孫權也確實說過這樣的話。

     張遼是曹操手下有名的猛將,孫權說這樣的話,也是對甘寧的器重和褒賞。不過說這句話的時候,孫權還真就沒有嘗過張遼的厲害。

      

      《三國演義》中的時間順序

      張遼對孫權造成的最大的心理陰影必然是“逍遙津之戰”,差一點活捉孫權,打得江東小兒聽到張遼的名字不敢哭鬧。

      普通百姓都這麼大的陰影了,何況當事人兼經驗包的孫權;而孫權說甘寧足以與張遼匹敵的原因,是因為甘寧成功執行“百騎劫營”的任務,以一百多騎兵突入曹操軍營中亂殺亂砍,然後成功撤出來。從這兩件事上來看,張遼和甘寧都是曹操和孫權手下的驍將,用來做對比也是比較合理的。

      

      在《三國演義》小說當中,“威震逍遙津”的順序要早於“百騎劫營”。孫權攻打合肥,結果在逍遙津附近讓張遼一頓暴揍,北都找不著了,也不想找了,只顧往南逃。雖然如此,孫權仍然沒有放棄對合肥的進攻慾望,決定再次北上。曹操這邊也從漢中撤軍支援合肥。

      孫權為了折曹操軍隊的銳氣,派甘寧帶領一百人踹營,把曹操軍營搞得一團糟,自己加上一百的騎兵全部都全須全尾地回來。這件事真是給孫權長了臉,於是孫權才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

      《三國演義》中的邏輯沒有問題,張遼剛剛打了江東軍一個落花流水,他的名字和影響力在江東集團中肯定很深刻;甘寧回身抽了曹軍一個大嘴巴,算是有來有回,孫權必定要拿這件事做文章,打擊張遼的威望,提升己方計程車氣。但是實際上,《三國演義》的時間線與歷史上的時間線有很大的出入。

      

      《三國志》中的時間順序

      

      一、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勝利後,孫劉聯軍開始反攻階段,孫權率軍進攻合肥,張昭進攻當塗,但張昭沒有成功,孫權被蔣濟以疑兵之計嚇退。

      三、建安十七年(即公元212年)十月,曹操在掃除了關中地區的威脅後,決定對孫權用兵。而孫權獲得這個資訊,在巢湖和長江之間的濡須水上建造濡須塢,增強防禦力量。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一月,曹操進攻到濡須口,孫權和曹操在濡須口僵持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期間有過一些戰鬥和摩擦,互有勝負,但在整體上沒有太好的進攻機會。曹操擔心春季水漲,於是放棄對濡須口的進攻。

      四、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五月,孫權進攻皖城,成功攻取皖城,擒獲廬江太守朱光,擁有一個長江以北的進攻淮南地區的橋頭堡。

      六、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孫權趁曹操攻打漢中的時候,率領十萬大軍圍攻只有七千守軍的合肥。就是在這次戰役中,孫權在合肥城下被揍一頓,撤退的時候在逍遙津又被揍一頓,留下“孫十萬”的佳話。

      

      按照《三國志·吳書·甘寧傳》中的記載,甘寧參與了建安十九年五月的“皖城之戰”和建安二十年八月的“合肥之戰”。“百騎劫營”的具體發生時間,根據不同的史料存在矛盾。

      按照《建康實錄》的記載,是在建安十七年的第一次“濡須之戰”;但按照《三國志》中的說法,是發生在“皖城之戰”與“合肥之戰”之間的時間段,那也就是建按十九年七月的那次軍事行動。在《甘寧傳》中明確記載為“後曹公出濡須,寧為前部督,受敕出斫敵前營”,所以小編判斷這次軍事行動的目標是濡須口,也算是曹操和孫權之間的第二次“濡須之戰”。

      

      “威震合肥”與“百騎劫營”的對比

      

      張遼以八百人在天剛矇矇亮的時候突入到孫權的大軍當中,張遼手刃幾十人,還殺死了“江表十二虎臣”中的陳武,進逼到孫權面前;孫權登高避險,指揮軍隊包圍張遼,又被張遼成功逃脫(逃出去一次後又進來救走自己的部下),《三國志》對這件事的評價是:“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透過這次突襲,張遼成功打擊了江東軍計程車氣。

      而甘寧“百騎劫營”的事情和張遼的差不多。當時曹操號稱四十萬(實際上不清楚)進攻濡須,孫權以七萬人抵擋,命令甘寧趁夜進攻曹操的前營。

      甘寧手下有三千人,劫營的時候只選了一百多人,飽食一頓後趁夜拔除曹操軍營前的鹿角,突入營中斬殺幾十人。等到曹軍反應過來的時候,甘寧已經成功撤退。這件突襲當然也起到打擊敵人士氣的目的。

      

      從情況上來說,“合肥之戰”雙方兵力對比懸殊,以七千對十萬,如果張遼沒有突襲成功,合肥的情況會更加岌岌可危,而甘寧的背後還有幾萬江東軍,張遼對戰局起到的作用高於甘寧;從戰鬥上來說,張遼雖然是突襲,但也和江東軍真刀真槍地幹上一回,而且是反覆衝殺,而甘寧則是趁夜破壞防禦工事,進去殺了幾十個人就跑了,在戰鬥強度上也不如張遼;從戰績上來說,張遼和甘寧都是小股部隊突襲,殺傷並不會太多,但張遼殺了陳武,擊傷徐盛,打退宋謙,這個戰績還是比“百騎劫營”耀眼的。

      總而言之,孫權認為甘寧可以和張遼相匹敵,那時候他還沒有過被張遼打崩的經歷;後來的張遼也用一次精彩的防禦反擊戰證明了自己,不愧是“五子良將”之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怎麼養長壽花才能確保下次開花時數量多呢?